刘小和:田野调查登记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合集下载

田野调查方案提纲

田野调查方案提纲

田野调查方案提纲一、调查目的和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收集有关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的详细信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2 调查背景详细介绍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包括其历史、发展、目前状况等,以及为什么对该对象进行调查的原因和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范围2.1 调查对象明确调查的具体对象和内容,并进行详细描述。

包括调查对象的名称、地理位置、组织结构等基本信息。

2.2 调查范围确定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调查时间、地点、调查人员等相关信息。

三、调查方法3.1 实地观察详细描述在调查过程中进行实地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比如,观察对象的外观特征、工作状态、人员组成等。

3.2 访谈说明调查过程中进行访谈的方式和目标,包括采访对象的选择、采访问题的准备等。

访谈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调查对象的观点、经验和意见。

3.3 数据收集介绍收集数据的方法和工具,包括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案例研究等手段。

说明数据收集的具体步骤和流程。

3.4 数据分析说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分析数据的步骤和流程。

重点强调对数据的合理利用,以便得出准确的结论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调查计划4.1 调查时间安排详细说明本次调查的时间安排,包括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每天的工作时间等。

确保调查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调查工作。

4.2 调查地点安排确定本次调查的具体地点,并说明调查人员在该地点的工作安排和要求。

确保调查人员在指定地点进行调查、观察和记录。

4.3 调查人员安排说明调查人员的数量、能力和责任分工。

确保每个调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有清晰的认识,以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调查任务。

4.4 调查工具和设备准备列出需要准备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包括问卷、相机、录音笔等。

确保调查人员能够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调查工作。

五、调查结果分析和总结5.1 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之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提取有关调查对象的重要信息。

田野调查工作计划

田野调查工作计划

田野调查工作计划
一、前期准备
1.明确调查目的和范围
2.确定调查方法和工具
3.组建调查团队并分工
4.制定调查计划和时间表
5.联系相关单位或个人,获得支持和协助
二、采集数据
1.实地走访,了解情况
2.使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
3.记录数据,保证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1.整理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2.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3.撰写报告,呈现结果
四、成果展示与推广
1.向相关单位或个人汇报调查结果,并征求意见建议
2.组织专题研讨会或座谈会,分享经验和成果
3.发布调查报告或文章,宣传推广
五、注意事项与风险控制
1.遵守法律法规,保护被调查对象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2.确保数据安全性及机密性,并防止泄露风险的发生。

3..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客观公正态度。

六、预算与资源管理
1..合理制定预算,并控制成本。

2..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浪费。

3..合理安排时间和人力资源,确保任务顺利完成。

七、总结与反思
1.总结调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2.反思调查目的是否达到,数据收集是否准确和完整。

3.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做好调研工作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做好调研工作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

做好调研工作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就不可能正确地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处理问题。

作为给领导班子决策和决策落实直接服务的党委办公厅(室),工作的头道工序就是调查研究。

下面,我就搞好调查研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就是从实际出发寻求规律性的认识,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不能被陈旧观念束缚,不能以主观认识代替客观实际,不能以片面僵化的思维推断复杂多变、生动活泼的现实。

它最忌讳的,一是以领导的看法为结论,先定调子,再找例子,这实际上是弄虚作假;二是以自己的偏见为尺度,先定框框,再剪裁事实,这实际上是歪曲事实;三是以第一印象为定论,把首先看到的、听到的一面之词当做全貌、视为定论,这实际上是以偏概全;四是以社会风向为标准,像氢气球一样随风飘荡,甚至把道听途说作为依据,这实际上是做表面文章,有哗众取宠之意,无实事求是之心;五是以书本为依据,认为书上讲的就是对的,特别是一些名人讲过、报刊发表过的就更是正确的、不能动摇的,这实际上是思想僵化的表现;六是以外国为榜样,开口美国,闭口日本,动不动就搬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例作为论据甚至标准,这实质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对国外的先进思想和经验,我们应当虚心学习,但并非外国的东西都好。

即便是好的东西也要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而后才能发生效用,绝不能生吞活剥,拿来就用。

要特别指出的是,调查研究不要与调查研究者自身利益纠缠在一起,否则将毫无客观公正可言。

总之,调查研究不能先入为主,不能带任何框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求真、求实、求准,从“实事”中求得规律性认识。

动脑动口动手善于动脑,首先要认识到调查研究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是开放性、探索性、创新性的思维活动。

既要有突破固有成见的勇气,也要善于开动脑筋,讲究方法,进行科学思维。

比如看问题不仅要看正面,更要注意反面,进行逆向思维。

在众口一词的环境中,更要捕捉其中的差异,常常是表面的细微差距,反映了深刻的实质矛盾。

田野调查中的民间文献搜集整理与利用研究

田野调查中的民间文献搜集整理与利用研究

田野调查中的民间文献搜集整理与利用研究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实地观察和交流与被调查对象进行深入了解和获取信息。

在田野调查中,民间文献搜集整理与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研究的深入和全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田野调查中民间文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

搜集民间文献是田野调查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工作。

民间文献指的是非官方的、非正式的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书籍、报刊、照片、录音等材料。

搜集民间文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以及个人、家庭、社区等单位和个体。

搜集民间文献时需要注意的是确保文献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为了确保可靠性,可以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权威性的机构和个体;为了确保适应性,可以选择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搜集到的民间文献需要进行整理和归类。

整理和归类是对文献进行系统性组织和分类的过程,有助于后续的分析和利用。

整理和归类可以根据文献的性质、内容和形式进行,可以采用时间顺序、主题分类、地区归类等方式。

整理和归类时需要保持信息的完整和准确,确保文献的使用和引用的可行性。

搜集整理好的民间文献可以被广泛地用于田野调查的分析和解释。

利用民间文献可以从多个维度和层面进行研究。

民间文献可以提供背景信息和参考框架,帮助研究者了解调查对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民间文献可以提供案例和事件,作为样本和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民间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和探究隐藏在其中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民间文献可以辅助和验证田野调查的结果和结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要充分利用民间文献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民间文献的收集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何找到合适的渠道和途径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民间文献的质量和可靠性难以保证,存在信息的不准确和不完整的情况。

这就要求研究者在利用民间文献时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判断,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民间文献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可能与学术研究存在差异,需要研究者进行适应和解读。

有效运用田野调查法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深入了解

有效运用田野调查法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深入了解

有效运用田野调查法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深入了解田野调查法是一种通过实地观察、直接访谈和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问题的研究方法。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田野调查法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其在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中的应用。

一、田野调查法的基本原则田野调查法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直接观察:田野调查法要求研究者亲自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通过直接观察和感受,获取真实的信息和数据。

2. 实地访谈: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获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意见。

这种访谈可以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3. 进行比较:田野调查法要求研究者进行多个现场或对象的比较,以便揭示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并为解决方案提供多个选项。

二、田野调查法的步骤1. 研究目标设定:在进行田野调查前,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明确需要解决的具体难题。

2. 调查计划制定:根据目标和问题,制定田野调查的详细计划,包括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时间等。

3. 田野调查实施:按照调查计划,到达调查地点,与被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观察和访谈,记录所得信息和数据。

4. 数据整理与分析:整理和归纳所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5. 结果呈现与方案制定:根据分析结果,呈现调查报告,并制定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田野调查法在问题分析中的应用以某企业生产线优化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进行问题分析。

1. 直接观察:研究者亲临现场,观察生产线的每个环节,记录工人操作的细节和问题。

2. 实地访谈:与工人、工程师等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生产线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3. 进行比较:通过观察和访谈,比较不同工人、不同操作的差异,寻找问题的共性和特点。

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者发现生产线存在工人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等问题,给生产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田野调查法在解决方案制定中的应用基于田野调查的结果,制定解决方案如下:1. 培训与指导: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与指导,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在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作者:李光伟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15期田野工作又称为“田野调查”,是西方文化人类学的一个术语,指人类学家或民族学家在特定区域或社区中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田野工作也是民族音乐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

作为一个民族音乐学工作者要想真正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研究的音乐对象,他们就必须走出书斋或办公室,走进现实生活中去亲自接触活的音乐,才能触摸到音乐事象各个侧面的生动内容,观察到音乐事象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态形象;也只有这样的直接感知,才能在今后认识、分析和综合所得资料的案头工作中,对研究对象有一个整体印象和动态轮廓把握,这些资料才不会成为一堆分散或拼凑的枯燥事实。

对于一个初涉田野工作的学生,应该在考察之前和考察过程中注意哪些事情,做好哪些工作呢?1 考察前的准备在实地考察时,首先应该做好考察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1.1 明确调查对象,确定研究目的来到一个地区,要明确自己考察的音乐事象,要确定自己要调查的是什么,最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这一地区音乐活动比较丰富,而调查的目的不是编写音乐志之类的著述,则要求事先确定一个或几个音乐事象为调查对象,应该有针对性地对这一地区的某一音乐事象进行考察。

1.2 对被考察地区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以及已有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在考察之前,要了解一下被考察地区的历史资料、背景资料和相关艺术资料等几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收集以前学者积累下来的与调查对象内容有直接关联的资料。

这样才能对所考察音乐事象的相关背景有较全面深入的把握,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该音乐事象与其历史背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广泛联系。

1.3 拟定调查提纲调查提纲是调查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调查形式和内容的总体规划。

调查提纲可以帮助人们顺利地展开调查工作,使调查过程变得条理化、系统化,对所收集到的信息也能很快地加以梳理。

此外,事先和被调查者的联络也是考察前应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田野调查的基本操作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基本操作与技巧
生活物质:多带几件换洗的衣服
多带几个塑料袋 必要的药品 女生还可以在当地购买一个塑料盆或者桶
理论准备 熟悉与调查主题相关的理论,以便于检验理论中的结论是否在调查中存在,便于发现新问题。
二、调查研究的技巧
调查的三大柔性问题:
怎么接近调查对象?
怎么获得信任?
怎么融洽与被调查者的关系?
调查的三大关键问题:
Z:马村长,您参加学校的工作吗?比如说学校作重大决定时学校请不请你们采纳意见?这几年有没有过,包括现在?
M:我们学校是公办学校,村管。村主任和书记是副校长职务。吃的不管,原前水、烧的我们买着来,掏运费50款,学校支持。(在这里“款”是“块”的方言读音;“学校支持”即支持学校,东乡话往往宾语置于谓语之前)
养老目标与象征逻辑
生儿偏好及其交易成本
祖先崇拜与经济理性
养儿真能防老吗?
3
4
农民对儿子的偏好与解释
现象:要有一定经济势力才能够得政府补贴,要有一定关系
谁的新农村建设?
提纲:穷人?富人?关系户?
提纲:政府?村庄?农民?理事会?
谁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
新农村建设:效率导向亦或公平导向
新农村建设:政府、村庄与农民的角色
心理准备
02
资料准备
如调查地所在县、乡的基本情况,如人口、地理环境、产业、资源、经济发展境况、县乡政策、习俗、名人及著作的历史事件等,熟悉大环境,提前进入调查角色。 这些可以从网上查找,主要从政府门户网、县农业信息网、县旅游局、县招商引资网
必要的物质准备
访谈物质:笔记本、录音笔、照像机
礼物物质:可以买几包烟,也可以准备一点糖果,或者其他的小礼物
03
二是语言要本地化,拉近与被调查者的距离

田野调查工作的几点体会

田野调查工作的几点体会

田野调查工作的几点体会田野调查工作的几点体会[1]——以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文化与神话调查为例王宪昭[2]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常见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之一,也是提升和验证相关理论与观念的重要渠道。

通过本人承担的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2009年少数民族神话中多民族同源共祖现象研究课题,以及相关的民族民间文化问题的调查情况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对田野调查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田野调查是验证理论、升华认知的重要渠道之一田野调查对社会科学工作者验证理论、升华认知来说,绝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我们进行任何一项工作包括学术研究,首先要明确它的意义和价值。

是否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最后的结果。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田野调查”又称之为“田野作业”、“实地调查”等,主要指研究者根据社会发展或自身理论研究的实际需要,对某一地区、某些特定人群进行的实地调查活动。

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间文学、语言学、考古学等各类社会科学领域。

“田野”在调查研究的学术含义中已成为实地、现场的代称。

田野调查虽然作为一种以感官对象为主的研究方法,注重获得直观性资料,但通过整理分析和系统探究,却可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实现感性认知向理性知识的转化,或者辅助于观念、原理的验证,进而推进理论研究中的升华。

例如,要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活态神话的传承,田野调查就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我国作为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各民族相互融合、友好往来的悠久文化传统。

如何论证这种源远流长情如手足般的民族关系?如何全面发掘和充分认识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多元一体的民族关系?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文化载体作为研究对象。

对此,我们不能不想到具有广泛的历史传承性又具有跨文化跨学科性质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民间神话。

这些不可多得的民间资料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这些资料数量浩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又在民间广泛流传。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在工作内容要求方面,三调与二调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 备阶段要仔细审查其精准性和适用性,并定期对仪器设备进
在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法及土地利用分类等多方 行修正校准工作,确保采集数据精准、有效,同时要求技术
面,因此,在开展工作之前,务必对国家及地方三调先关技术 人员将调查结果及时上传到统一的云服务平台上,使上级部
农业信息
农业资讯
NONGYEZIXUN
表 3 28% 三环唑 • 嘧菌酯 SC 对水稻稻瘟病防治效果
药剂处理 1 2 3 4 5
病指 0.34 0.25 0.15 0.33 2.25
平均防效 /% 85.2 90.5 95.12 85.35
在防治水稻稻瘟病时,使用江苏省扬州市苏灵农药化工
有限公司提供的 28% 三环唑 • 嘧菌酯 SC 在水稻抽穗期施 药 1 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 2018 年穗期天气较好, 稻瘟病发病不重,试验田稻瘟病发生轻,28% 三环唑 • 嘧 菌酯 SC 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试验,用量为 80 ~ 100 g/667 m2 为宜,并进行均匀喷雾。试验用药区各 处理水稻生长正常,与对照区水稻无差别,没有发现药害, 试验药剂对水稻安全。
多种因素引起的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信息的变更使得当前阶 要环节——影像判读工作,要求作业人员经过系统培训具备
段的土地信息已经较上一次土地调查结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专业的地类判读能力,能够按照国家技术文件要求,准确识
因此,在第三次土地调查过程中,必须对土地资源的多种权
(下转第117页)
114 JIANGXI AGRICULTURE
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实国家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田野调查之访谈技巧

田野调查之访谈技巧

搭配應用,拍攝 對象物的體積的大小, 是圖像檔案建立的基本 資料,圖像本身具備實 體空間因素,更不能缺 乏測量數據做為模擬。
圖照拍攝
三、拍攝工作


拍攝工作的品質好壞,就在於操控光學儀器或數 位影像的技術是否良好;光源充足也是攝影上不 可或缺的要件,所以在工作分組上,應該一併考 量燈光控制與提供的編制。 如何發揮團隊合作的效益,也會影響到拍攝的成 果。
田野調查之訪談技巧
田野調查工作實務


圖照拍攝 採訪記錄 田野筆記
文字資料來源:2001/8/20.tw/~ykchen/study/st home.htm#田野調查
圖照拍攝

一般而言田野調查的拍攝工作程序 如下: 普查記錄 測量記錄 拍攝工作
採訪記錄
二、考證工作
採訪完畢後即獲得寶貴的口述記錄,當然將來可以轉換文字,或是 收音轉製成多媒體。不過口述的記錄,往往接近於口述歷史或回憶錄的 形式,是否能夠完全採信?因此可以借助歷史學的研究方法,即對史料 進行內部考證、外部考證:


內部考證:對被採訪者的考證,從其過往的人品、德行和誠信來看,
以及受訪時的態度等,來判斷對應時的內部可信度。
田野日誌: 田野雜記:
田野筆記

田野日誌:

是指田野工作期間的一般紀實,以較為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鉅細 靡遺地記下所有的見聞,透過實地臨場的經驗和紀實,來補強學 術研究採討上的佐證。 記錄工作期當下的感受和心得,以記錄者當時的角度、看法、立 場或心情來闡述,在莫過於極端、偏執的衝動下,內容上可以較 為主觀和感性的傳述,日後可以轉化成遊記或文學的撰文基礎。 • 環遊高雄走廊
外部考證:是針對採訪內容上加以客觀求證,由於任何人在交待過去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ea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ea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一〕设定调查主题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

主题确实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

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根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

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

至于被调查人群,那么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

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

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一〕心理准备〔二〕信息准备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

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

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

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藏,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

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根底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

田野调查法的概念、工作程序、注意事项一、概念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

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名为Field work。

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ronisław Kasper Malinowski)奠定的,在我国这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社会学教费孝通先生。

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

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

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

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花费时间和精力,花费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如果方法运用有不得当的地方,那么其信度和效度也会大打折扣。

二、工作程序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

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一)准备阶段田野调查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难以获得理想的成果。

准备阶段通常包括如下几方面的过程:1、选择调查点。

选择调查点的基本要求:一是要选择有特色的地区,二是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三是要选择特殊关系的地区,四是选择前人调查研究过的著名社区。

选好调查点对成功地进行调查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中国地域辽阔,乡村数以万计。

总的来说,应选择具有特色或较典型的地区或乡村进行调查。

所谓“有特色”,就是该地的社会或文化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地区差异很大。

例如,类似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裕固族的帐房戴头婚、福建惠东人的长住娘家习俗,都是很有特色。

多民族交错杂居地方的文化涵化,也是很好的研究对象,特别是两三种差别较大的文化交接地区,像甘肃、青海地区,是伊斯兰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汉文化交错地区,相互影响很大。

田野调查方法论

田野调查方法论

田野调查方法论(上)田野工作的方法论,即调查者不论信奉何种理沦,服膺哪—学派,在调查中都必须遵循的程序,每—步骤中应奉行的原则和应注意的事项。

一、调查课题的选择选择一个课题,即到什么民族或社区之中调查什么问题,一般说来应根据自己研究工作的需要而提出。

它是长期考虑的结果,不能是“灵机一动”的产物。

按文化人类学调查可分两种类型:(1)全面调查(Holistic Invesugation)——对一个人口不多的群体或地区作全面详细的调查,最后可以写成一本描述文化各方面的民族志。

(2)定向调查(Problem—Oriented Investigation)一一对一个或几个群体或地区作专题调查,用以验证或检查某一人类学理论问题,或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题。

例如,刀耕火种农业是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还是破坏?某地毒品泛滥屡禁不止之原因何在?如何抢救日趋消失的某种传统文化?等等。

你选择课题时,先要决定是做—次全面调查抑是一次定向调查,这二者必居其一。

一般说来,本世纪30年代以前,流行全面调查;而近几十年来,从事定向调查者多。

但这是西方人类学界的情况,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民族志资料,已建立起系统的人类学档案(如耶鲁大学发起的HRAF)。

而在中国,由于过去基础薄弱,近几十年又受干扰,很多民族尚无全面详细的民族志,对汉族社区所做工作也少,全面调查仍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青年学者若能不趋时髦,不避艰苦,决心从事这一费时较久的枯寂工作,将能为中国人类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当然,课题的选择是自己的事,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来决定的,不能只看这一课题是否重要。

当前中国有些人类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多迎合“潮流”,从易于申请经费出发,题目名称响亮动人,如“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山区改革和开发”之类,但调查者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调查成果是否真的能为现代化服务,全不考虑。

一旦经费到手—,多半不了了之,亦无人追问和检查。

而在一个正常社会中,若提出自己力所不及的课题来申请基金,必然失败。

田野调查操作方法

田野调查操作方法

田野调查操作方法第一篇:田野调查操作方法田野调查一、什么是田野作业λ田野作业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理论方法进入特定的文化群体中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

一般人解释为“实地调查”、“实地工作”、“实地研究”。

λ安乐椅式的研究方法——弗雷泽λ田野作业的鼻祖——马林诺夫斯基1、田野作业是成年礼田野作业是人类学的“通过仪式”,是每个学人类学的学生的必修课,自马林诺夫斯基在特洛布里恩岛的调查经历田野调查是一种实地观察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技术,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复杂的文化活动,涉及到调查研究者和被调查研究者得主观世界语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多方位、多层次的逻辑结构过程,涉及调查者在思想观念和心理上对异文化的认识和适应过程,调查者往往在两个文化相撞中经受考验,作为外来者被夹在中间。

2、田野调查被认为是一种在书本中找不到的实地经验,他直接是在另一种文化中亲身的经历,积累在了自己的文化中。

3、田野作业是一种知识知识存在于文化承担者得意识之中,通过田野工作、田野工作者才可知道。

--他者知识的行为过程--他者知识进程的产品--他者通过内部知识进程所认识的事物4、田野作业是一种视角田野作业的能量表现为它能够从活态文化中,不断地提炼出新视角,它是视角的生长点,而现代田野作业的一个重要的新视角,是以自下而上的眼光解释民族志的性质和特征。

(例如:民俗学、人类学家对女性的研究,重视女性的自我解释,“特殊的小婚”)二、如何进行田野作业1、调查点的选定在原调查基地开辟新的调查点;对原调查基地进行回访调查;调查地方文献后选择调查点;实地考察确定地点。

2、前期准备学术理论准备:知识、语言、提纲精神思想准备:心态、挫折、吃苦技术物质准备:资料、记录、设备、生活保障等社会关系准备:社交档案、前期联系3、进入田野调查的过程① 建立田野关系:田野关系是根据田野调查研究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社会关系。

它的基础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学术合作关系,是介于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的对话空间。

一次田野调查选点过程及思考

一次田野调查选点过程及思考

一次田野调查选点过程及思考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选点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选点时需要考虑调查目的、调查区域、调查对象等因素。

确定调查目的
首先,在进行田野调查时,需要确定调查的目的。

是为了获取某些信息、了解某些现象、检测某些条件等。

确定调查区域
接下来,需要确定调查区域。

一般来说,调查区域应该尽量小,以便更好地掌握调查对象的情况。

但是,也要考虑调查区域的代表性,使得调查结果尽量能够反映整个区域的情况。

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调查的核心,需要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区域确定。

例如,如果调查的是某种生物的分布情况,则调查对象就是该种生物;如果调查的是某种土壤的质量,则调查对象就是土壤。

选取调查点
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区域和调查对象,选取适当的调查点。

选取调查点时,可以考虑调查点的代表性、随机性。

考虑调查方法
在选定调查点后,还需要考虑调查的方法。

调查方法包括观测、测量、采样等。

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总结调查结果
调查完成后,需要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

根据调查
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为后续的决策和规划提供依据。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需要充分思考,确定调查目的、调查区域、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并仔细记录调查过程和结果。

这样,才能使调查结果准确、可靠,为后续的决策和规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田野调查小结

田野调查小结

田野调查小结田野调查前后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一、确定考察地点1、及时联系老师,多方面和老师沟通并听取老师意见2、对已选定的几个调查地点进行对比,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对比时应考虑的因素:1)是否为我校的教学实践基地2)当地的田野调查资源是否具有典型性3)距学校路程远近,是否有高速可达4)当地住房的价格,有无合适居住条件5)当地的饮食状况,能否提供合理饮食6)当地的交通状况,居住地与调查地点间的距离二、确定调查主题1、主动和老师沟通,听取老师意见2、通过网络等多种手段,对目标地点进行全面考察3、联系当地政府部门,听取他们的相关意见4、调查主题可以分为一个大的主题,允许同学在大主题下进行自己的小的具体调查5、提前通知同学对已经确定的调查地点进行多方面了解,以有助于确定自己小的调查主题三、确定考察时间1、最好选择周末,特殊情况也可周五出发2、考虑天气情况,选择温度适宜的晴朗天气3、考虑老师时间,尽量避开校院的活动时间4、尽量避免假期或假期刚过出行5、考察地点确定后,出发时间不要拖太久,主题确定后即可出发四、确定带队老师1、首先选择本专业同时本学期任课老师2、考虑时间较为充裕的老师3、考虑做过田野调查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五、联系车辆1、最主要考虑安全、路费、时间2、安全第一,要联系正规客运公司3、要与客运公司签订正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合同要具体,明确一方违约应如何处理4、确定是否包干,要在合同中正式确定,避免发生争执5、确定所走路线,是否走高速,但要尽量走高速6、协商好和司机的关系,司机是否与同学同吃住,在合同中提出7、明确发车时间、地点,车费要分批付给客运公司,发票问题要协商好8、车辆问题班长要负起责任,可重点参考曹志强同学的意见六、联系住处1、班长与团支书提前到调查地点选择合适住处2、听取已经去过的老师或学长的意见、建议3、住处安全第一,价格合适,与具体调查地点距离适中4、提前协商好价格,住宿时间以及房间数目5、考虑住处附近有没有合适的吃饭场所6、考虑住处附近的交通状况以及安全情况7、考虑男女生生比例,老师和司机的住处七、联系调查地点的相关部门1、提前听取老师意见,利用好老师的人脉资源2、班长和团支书要提前到目标地联系本次调查的具体地点3、要找一个当地的向导,安排好具体的调查行程4、提前和每一个具体调查地点的相关人员打好招呼八、田野调查策划书地点、主题、老师、时间、车辆、住宿等问题解决后,要及时写好田野调查策划书,对本次田野调查的行程做出详细科学的安排,以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章 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3学时)

第二章 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3学时)

第二章田野调查的准备工作(3学时)第一节确定调查主题在进入田野之前要对所要做的工作和田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对于田野调查来讲,最主要的准备首先是项目的选择;其次是田野点的选择,之后才到进入田野的各种准备工作。

选择一个题目,就是要明确所要调查的主题是什么,而这个主题要符合自己长期以来的学术经历和兴趣点,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

在选择项目是首先要明确自己所做的是一次全面调查,还是一个专题调查,抑或是二者结合的调查。

全面调查(Holistic Investigation)是对一个群体或社区所做的全面详细的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群体或社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和风俗等在内的所有内容,最后是以民族志的撰写为目的的。

专题调查(Problem-Oriented Investigation)是对一个或者几个群体和社区所做的有专门目标的调查,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理论或者就某一问题进行专题的探讨。

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类学的调查比较流行的是全面调查,研究多以民族志的撰写和描述为主,直到近几十年来才向专门化的研究方向发展。

此外,选题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三点:第一理论意义。

这里所说的理论是指在学术上已经有过很多讨论的理论问题,可以根据具体的理论和前人做过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证明或者反驳,分析其逻辑和因果的联系,也可以提出理论的假设来进行验证和说明。

第二是所选的项目应该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是指这个题目应该有一定和社会效应,甚至是很大的影响,这种研究注重对某一事件的多点分析。

第三是所选项目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这个实际意义是说,所做的研究将有利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现实的。

面临真正的选题时,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人类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有一个很好的知识的储备,掌握正确的田野调查方法,并熟悉某一领域的研究和理论,这样才会得到一个有价值的选题。

当然选题也有一些基本的原则。

首先,要注意自己所选的研究课题是否有研究的必要性。

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法第一篇:田野调查法目录1田野调查法 1.1 概念 1.2 工作程序 1.3 注意事项2工作程序具体描述 2.1 准备阶段 2.2 开始阶段 2.3 调查阶段1田野调查法概念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

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地理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语言学,古生物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 work。

科学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是由英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Bronisław Kasper Malinowski)奠定的,在我国这方面卓有成绩的是著名社会学教费孝通先生。

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

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

田野调查工作的理想状态是调查者在被调查地居住两年以上,并精通被调查者的语言,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

传统的田野调查方法花费时间和精力,花费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如果方法运用有不得当的地方,那么其信度和效度也会大打折扣。

工作程序田野调查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

这里仅前三个阶段作一说明。

注意事项题目的选择:个人兴趣;题目大小能否掌握;题目的发展性;语言、书目、财力、当地学者参与等。

研究的可行性:学术考量;政治(visa,题目政治敏感度)体能财力时间。

共同的特征:资料提供者(informant)或受访者(interviewee);——深度访谈者;音乐演出、文化仪式典礼记录;田野记录(略记、日记、记事本;包括时间金钱的安排)音乐录音照片影片摄影书籍、音响资料、乐器收集。

参与观察法:完全参与;边参与边观察;完全观察。

田野工作能力培养:人际关系(获得informant的信任)却除文化偏见(尊重对方文化的重要性)语言(对田野工作地方语言的运用)Interview的方法、练习:常犯错误——讲太多、插话、错误引导观察、记录、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普查 二、关于文物普查 三、关于本次普查 四、《登记表》著录说明和补充说明 登记表》 五、对部分调查指标的把握尺度
一、关于普查
(一)什么是普查
普查是运用现代统计学手段对社会现象进行统计调查的 方法之一。目前, 方法之一。目前,统计调查主要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 种方式,虽然两种方式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不尽相同, 种方式,虽然两种方式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是 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总量进行的计算或推算。 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总量进行的计算或推算。抽样调查多适用 于调查对象内容相对单一的、有量化界限的社会现象, 于调查对象内容相对单一的、有量化界限的社会现象,如批 量产品的检验。全面调查则适用于调查对象内容比较复杂、 量产品的检验。全面调查则适用于调查对象内容比较复杂、 而且没有量化界限的社会现象。 而且没有量化界限的社会现象。
(六)普查工作方式
调查过程同时又是采集数据过程, 调查过程同时又是采集数据过程,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 还是普查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工作方法、 还是普查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工作方法、工作模式的应用 过程。可以允许各地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 过程。可以允许各地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组织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 组织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但其结果必须服从于国家统一指 标体系的要求。 标体系的要求。
(五)文物普查指标体系
1.普查指标设置的原则(原则部分略) 1.普查指标设置的原则(原则部分略) 普查指标设置的原则 2.普查指标设置 2.普查指标设置 以名称为主体指标 名称 地址及位置、GPS坐标 地址及位置、GPS坐标 类别 面积 年代、统计年代 年代、 所有权、 所有权、使用情况 考虑到目前所使用的普查指标多采用文博界专业术语或 约定俗成的称谓,由于缺少对上述术语和称谓的准确界定, 约定俗成的称谓,由于缺少对上述术语和称谓的准确界定, 极易在数据登录时引起歧义。 极易在数据登录时引起歧义。故本次专门就第三次全国文物 普查,对这些作为主要统计指标的术语和称谓进行了界定。 普查,对这些作为主要统计指标的术语和称谓进行了界定。
(三)文物普查调查时点和时效性
文物普查要设定统一的截止时间( 时点”),本次 文物普查要设定统一的截止时间(即“时点”),本次 普查的截止时间确定为2007 2007年 30日 普查的截止时间确定为2007年9月30日。设置调查时点的意 就在于能够使国家确切地了解在特定的历史阶段, 义,就在于能够使国家确切地了解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我国 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实际规模。 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实际规模。同时可以避免由于文化遗产 的陆续发现,而将一次性的工作转变为长期性的工作。 的陆续发现,而将一次性的工作转变为长期性的工作。
1.调查对象≥文物保护单位, 1.调查对象≥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只 调查对象 是调查客体的局部; 是调查客体的局部; 2.调查对象=文物保护单位, 调查对象 2.调查对象=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与 调查客体吻合; 调查客体吻合; 3.调查对象≤文物保护单位, 调查对象 3.调查对象≤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包 括了一个以上调查对象 对象。 括了一个以上调查对象。 上述情况,应在对调查客体量化时予以区分, 上述情况,应在对调查客体量化时予以区分,如果以 作为调查对象的计量单位, 对象的计量单位 “个”作为调查对象的计量单位,以“处”作为文物保护单 位的计量单位加以区分, 位的计量单位加以区分,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两者之间的混 淆。
(一)文物普查的调查主体
本次普查是经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行为,执行主体是各 本次普查是经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行为, 级人民政府, 级人民政府,具体执行人为各级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般为各级文物行政部门)。 (一般为各级文物行政部门)。
(二)文物普查的调查对象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除了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分类标准, 传统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和其他6个 传统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和其他6 大类型,还增加了文化线路、文化景观、工业遗产、 大类型,还增加了文化线路、文化景观、工业遗产、乡土建 筑等新的遗产品类,虽然没有作为新的大类型, 筑等新的遗产品类,虽然没有作为新的大类型,但也分别体 现在了各个相应的大类之中。 现在了各个相应的大类之中。
(二)本次文物普查与前两次文物普查的关系
1.从本次文物普查现象看,领导级别高、资金投入大、 1.从本次文物普查现象看,领导级别高、资金投入大、 从本次文物普查现象看 人员参与多、技术手段新、质量要求严;从内容看, 人员参与多、技术手段新、质量要求严;从内容看,涉及领 域宽,对象品类多,覆盖要求高。 域宽,对象品类多,覆盖要求高。这是前两次普查不可企及 的。 2.本次普查是组织工作在先 工作计划在先, 本次普查是组织工作在先, 2.本次普查是组织工作在先,工作计划在先,标准规范 在先,培训试点在先,准备充分。参与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以 在先,培训试点在先,准备充分。 前也有了较大提高。 前也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本次普查具有以前两次普查不可比拟的资金、人员、 由于本次普查具有以前两次普查不可比拟的资金、人员、 技术优势,会有更多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被发现, 技术优势,会有更多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被发现,同时还会 纠正前两次文物普查结果的谬误, 纠正前两次文物普查结果的谬误,填补前两次文物普查的空 白。
田野调查登记工作中应该注意的 一些问题
国家文物局普查办 刘小和 2008年12月
2007年 2007年4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三次 国务院发布了《 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 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意味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 查的正式开始。 查的正式开始。经过各地主管机关和广大文物工作 者的共同努力, 者的共同努力,文物普查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顺利 完成。 完成。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普查工作已经进入第二 阶段, 阶段,田野调查和数据采集是普查第二阶段工作的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线普查人员实施的具体调查行 为来完成的。 为来完成的。为了保证所采集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 有两个前提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性,有两个前提条件是缺一不可的。 普查一线人员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 普查一线人员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以及因地 制宜的组织工作。 制宜的组织工作。 制定切合实际的调查内容和科学的指标体系。 制定切合实际的调查内容和科学的指标体系。
(二)普查的性质
普查是有明确起止时间的一次性工作。 普查是有明确起止时间的一次性工作。
(三)普查的特点
普查是对某一社会现象规模的全面调查,必取做到范围 普查是对某一社会现象规模的全面调查, 和内容的完整性。 和内容的完整性。 普查指标必须做到可计算性, 普查指标必须做到可计算性,可计算性又包括指标数值 的可计算性和个体指标之间的可计算性。 的可计算性和个体指标之间的可计算性。
(四)文物普查的调查范围、基本单位和计量标准 文物普查的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 根据国务院国发[2007]9号《国务院关于开 根据国务院国发[2007]9 [2007]9号 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明确规定, 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明确规定,“此次普查的范 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 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 可移动文物” 也就是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可移动文物”,也就是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的法律管辖范围内, 的法律管辖范围内,都是本次普查的范围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 基本单位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普查以 县域为基本单元。 县域为基本单元。是指以一个县的范围内不可移动文化遗产 的规模作为数量统计的基本单位, 的规模作为数量统计的基本单位,不特指一个县的调查工作 必须由该县独立完成。 必须由该县独立完成。 以每一个单独的调查对象为一个计量单位。 计量标准 以每一个单独的调查对象为一个计量单位。
(三)本次普查调查对象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关系
本次文物普查的调查对象是指一个以自然状态独立存在, 本次文物普查的调查对象是指一个以自然状态独立存在, 由有相关关系的地上、地下物质载体所形成的, 由有相关关系的地上、地下物质载体所形成的,构成独立或 相对独立整体文化现象的,相对独立文化内涵的, 相对独立整体文化现象的,相对独立文化内涵的,完整或相 对完整保存的物质文化遗存, 对完整保存的物质文化遗存,其个体规模不以其构成的要素 多少、体量大小为依据。与文物保护单位不属同一范畴, 多少、体量大小为依据。与文物保护单位不属同一范畴,是 未经行政(人为)行为形成相关关系的一种自然存在。 未经行政(人为)行为形成相关关系的一种自然存在。本次 普查调查对象与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 普查调查对象与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
二、关于文物普查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对文化遗产这一社会现象的总量 而进行的全面调查, 而进行的全面调查,是以调查不可移动文化遗产资源规模为 目的的行为,不同于专门调查和专题研究研。 目的的行为,不同于专门调查和专题研究研。与专门调查和 专题研究相比,任何全面调查的深度都是有限制的。因此, 专题研究相比,任何全面调查的深度都是有限制的。因此, 调查的内容, 调查的内容,是以调查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现象共性为主的调 而不是对调查客体个性的调查。 查,而不是对调查客体个性的调查。
(四)普查的结果
普查的最终结果是以一种量化的结果来表示的。 普查的最终结果执行能力的机构作为调查主体。 普查要指定有执行能力的机构作为调查主体。 普查要确定相应的调查对象,即调查客体。 普查要确定相应的调查对象,即调查客体。 普查要有明显的时效性, 普查要有明显的时效性,即要有准确的调查时点和尽可 能短的调查时间。 能短的调查时间。 普查要有明确的调查范围、基准单位和计量标准。 普查要有明确的调查范围、基准单位和计量标准。 普查要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 普查要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包括指标间相关关系的逻 辑性、分类标准的科学性、指标含义的唯一性, 辑性、分类标准的科学性、指标含义的唯一性,计量单位的 统一性。 统一性。 普查对象个体信息的采集应以现场即可获得为度。 普查对象个体信息的采集应以现场即可获得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