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2001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

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

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例如,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背 景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当地居民的就业选择和创业热情受到影响,从而影响 到他们的收入水平。
未来趋势预测
从未来趋势看,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改革和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经济 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可能会进一步 扩大。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分配问题也越来越 受到。合理的收入分配不仅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本次演示将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趋势进行 深入探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从城乡差距来看,城 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且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此外,不同 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 区。而在不同行业之间,垄断行业和新兴产业的高收入也成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 新的因素。
谢谢观看
3、教育水平:教育是提高个人技能和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个人收入 的重要因素。提高教育水平不仅可以增加个人的就业机会,也可以提高个人的工 资水平。
4、产业结构:不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例如,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通常比第一、第二产业更多,从而使得从事第三产业 的居民获得更高的收入。
3、社会阶层差异: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非常明显。例如,高学 历、高技能的人群通常具有更高的收入水平。
四、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 配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最重要因素。一般 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



东 部
18 9 0正 19 9 9正 65 9 1 3 2 1 0 8 7
中部
5 7 8
西 部
5 76 6 .3 6 2l 8 8
东 部与 中部 差 距 3 46 7
东 部与 西 部差 距 绝对 数
17 3 2 7 3 6 3 S 0. 7

21 6 7 5 .7 05

2 4 2 4 5 l 2 9
69 4 8 54
3 行业 收 入 差距 。随 着 改 革开 放 的深 入 , 场 机 收入 由 1 7 、 市 9 8年 的 1 3 6元 提 高 到 1 9 3 9 9年 的 2 1 . 20 3 制 的逐 步 建 立和 不 断 完善 , 场在 收 入 分配 中的作 用 元 , 长 了 埔 5 市 增 4倍 , 镇 居 民 』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由 城 、 不断 增加 . 不 同 的行业 收 入差 距不 断 扩大 。 1 7 使 9 8年 1 7 9 8年 的 3 3 4元 提高 到 19 4. 9 9年 的 5 5 8 4元 . 长 了 增 垒国 几大 行 业 中. 煤 气 及 水 的 生 产 和 供应 业 平 均 1 5倍 , 乡居 民 收入 差距 在 1 8 以 前呈 现 逐 步 电、 70 城 9 5年 工 资 最高 为 8 0元 . 会 服 务业 平 均 工 资最 低 为 3 2 缩 小 态 势 ( 表 二 ) 1 7 5 社 9 见 , 9 8年 为 2 5 : , 9 5年 为 1 7 1 18 . 元 . 19 而 9 9年 全 国 1 6大 行 业 中, 融 保 险 业 平 均 工 8 : , 自 1 8 金 6 1但 9 5年 起 . 呈 现 逐 步 扩 大 志 势 . 1 9 又 到 99 资高 达 10 6元 , 农 、 、 、 业 平 均 工 资 仅 为 年 时 达 2 6 1 24 而 林 牧 渔 . 5: 。不 仅 如 此 . 国城 镇 居 民收 入 除 了 我 工 收 还 4 3 元 . 高 行 业 工 资 与 最 低 行 业 工 资 的 绝 对 值 为 “ 资 眭” 入 外 . 有 来 自国 家 及单 位 的福 利 性 收 入 82 最

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尤其教育在其中的作用

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尤其教育在其中的作用
收 稿 日期 :0 8—0 20 6—2 6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0 70 1 ; 7 6 34 ) 南开大学 中国市场经 济创新基地课 题 ( 9 5工程 ” : 国劳动力市场 发展问题研 究—— “8 )中 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测度 、 问题与对 策
作者简介 : 娄世艳(96 , , 17 一)女 南开大学人 口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研 究生 , 天津商业 大学讲 师, 研究方 向为劳动经 济学 、 人力 资本理论 ; 李 建 民(9 5 , , 15 一) 男 南开大学人 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 、 士研究 生导师 , 博 研究方 向为人 1资源环境 、 : 1 人力资本理论.
2o 3 5 . 3 05 2 4 9
17 . 3 14 5
3 O 6. 8
2 O .8
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断进行 , 村居 民收入 中工 农
① 数据来源于国际统计年鉴 ,0 6 20 .
资料来源 :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 9 — 05 1 0 20 。 9
② 2 0 年我 国城镇基尼 系数为 0 3 ( 中国发展报告 20 ) , 0 04 .3 《 0 6 ) 2 5年我国农村基尼 系数为 0 35 《 ) 0 . 7 ( 中国农业年鉴 2 0 ) . 06 ) )
51 5 4. 5 5 3. 8 7 5 6 0 2 3.6 7 2. O 0 3
7 .O 71 9
2 6 4. 2 2 5 6. 3 2 5 8. 1 31 1 .7
3 6 2. 2
12 .1 1 91 . 19 .8 2. 6 6
14 .5
化 , 研究 工 资 l 仅 生收入 , 因为 工 资性 收入在 农 民纯 收 入 中所 占比重不 断 提 高 ( 表 1 , 见 ) 并且 经 济 比较 发 达 的上 海 、 京 、 东 3省 市 20 北 广 05年 这一 比重 分 别 已达 到7 . % 、1 6 和 5 . % 。有 理 由相 信 , 47 6 .% 46 随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测度方法的实证校验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测度方法的实证校验
描述和分析 中可 以看出 ,我国城 乡收入差
距 已 经 到 了 非 常 严重 的地 步 。
测算时 , 主要按照城 乡之间 、 地区之间 、 行 业之间 的收入差距来计算收入差距 的各个
组成部分。城镇 内部和农村 内部的收入差
距 也 是 我 国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的 重 要 表 现 ,对
平等 、 城镇与 乡村之间收入差距的不平等 、 行业与行业之 间收入差距不平等。 由于本
文主要研究我 国居 民收入差距 的测度方法 的 比较 ,本文在对我 国居 民收入差距进行
自治 区和直辖市 ,为了使 文章对我国居民
现 不断上升的势头 ,目前城乡收入差距之 比达到了历史的高点 33 :1 从 以上现状 .3 。
分 析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 入 差 距 的 不 断 拉 大
应该是全 国收入 差距拉大的重要影响因素。 所 以需要我 国采取各种措施努 力解决城 乡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问题。要通过政 府在法律制度 、政策体制 、金融服务方面
◆ 中图分类号 :F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162
间的收入 差距 又被 划分 为城 镇居民收入差 距和农村居 民收入 差距 两种 ,在 文章 中所 提 到的地 区是 指现有 3 4个省 区 内除 去香 港 、澳 门和台湾三个地 区以后 的 3 个省 、 1
计算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过程。 当前 ,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 主要体现为地 区与地 区之 间收入差距的不
GD P的增长程度趋势大体 一致 , 而且两个
指标之间的差距相对比较稳定 ,基本稳定
我居收差测方的 国民入距度法
实 校验 证
■ 蔡 军 副教授 李 瑞 ( 河北金 融 学院经济贸 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实证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实证研究作者:王浩陈云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3年第02期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突出的社会和民生问题。

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因素在改革开放以来怎样影响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本文根据1978年-2010年数据,从经济发展阶段、二元结构、财税政策、公共建设、教育文化五个方面,研究各因素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影响方向和影响水平,分析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规律和表现出来的特征,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结论。

关键词:城乡差距;居民收入;原因;实证研究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10% 以上,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扩大趋势,经历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978年我国居民城乡收入比为2.57:1,此后几年连续呈缩小趋势,1985年达到1.86:1。

1985年以后城乡收入比的变化总体又呈上升趋势,2007年城乡收入比扩大为3.33:1,2010年城乡收入比例为3.23:1,绝对收入差距达到13190元。

世界银行显示,国际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比为1.5:1,超过3:1的情况比较少见。

从趋势和现状来看,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民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已经十分严峻。

中共十八大也把收入差距问题摆在关系全局的突出位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

如何做出政策制定和调整,前提是搞清楚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以及各种原因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影响水平和影响程度,这样政策制定就会有的放矢,实现精确调控。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形成原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来自多方面。

学者对此问题做过许多研究,有的面面俱到,有的关注一个点进行剖析。

从什么视角分析这个问题?笔者基于两方面考虑。

一个是能抓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这个问题的主要矛盾,另一个是能够实现定量化,也就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能够通过一定的统计指标和变量来进行反应。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实证分析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实证分析

1 9 9 2年 以来 ,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呈 现 阶段性 增长 。一是 1 9 9 3 — 1 9 9 5年高 速增 长 阶段 。在 这一 阶段 , 我 国 城 乡 居 民 收入 增长 很 快 , 年 环 比增 长 率均 在 2 3 %以上 , 其中 1 9 9 4年 城 乡居 民收入 增 长最 快 , 年 环 比增 长 率 分别 达 到 3 6 %、 3 5 %。整个 阶段 , 城镇 居 民收人 增速 超过 农村 居 民收入 增 速 。二是 1 9 9 7 — 2 0 0 1 年波 动缓慢 增
1 3 . 3 2 %、 1 2 . 3 0 %, 同期全国 G D P总量 、 人均 G D P 分别年均增长了 1 6 . 2 6 %、 1 5 . 3 9 %。 城 乡居 民收入保持了一定 的增长速度 , 但是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 一)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变动的 差异 性分 析
的社会 再生 产 图式建 立 了我 国城 乡收入 差距 影 响制 约有效 需 求 的理论模 型 .表 达 了在 我 国特殊 的二 元经 济
结构条件下 , 城乡收人差距影响有效需求的机制 。赵晓雷从收人差距扩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 与分配理 论转变的关系 、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方面对 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 提出了治理收入差距扩大化 的
《 西部金  ̄) 2 0 1 3年第 2期
近二十年来我 国城乡居 民收入变动 的实证分析
闫章 秀
( 中国人 民银行西安分行 , 陕西西安

7 1 0 0 7 5 )
要: 本文通过对 1 9 9 2 — 2 O l 1年 我 国 城 镇 居 民收 入 和 农 村 居 民收 入 变化 情 况 、 差异性 、 区域 性 及 相 关 性 效 应 进 行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出 了合 理 结 论 。
关 键 词 : 农 人 均 收 入 比 ;人 均 GDP增 长 率 ;ADF检 验 ;协 整 检 验 ;Grn e 检 验 城 agr
1 引 言 .
中国在 2 1 第 二季 度 的 GD 0 0年 P为 1 3 . 3万亿 美 元 , 超
过 日本 的 12 . 8万 亿 美 元 , 为 世 界 第 二 大 经 济 体 , 而 , 成 然 我 们 的 政 府 及 国 民 对 于 这 则 广 泛 报 道 的 消 息 并 没 有 盲 目乐 观 , GDP数 据 只 是 反 映 国 家 经 济 规 模 实 力 的 一 个 方 面 , I 2 1 发 布 的数 据 显 示 , 国 2 0 MF 0 0年 中 0 9年 人 均 GD 达 到 了 P
36 5 6美元 , 排名 世界 第 9 9位 。而 L本则 排 名世 界第 1 t 6名 , 人 均 GD P为 3 5 3美元 , 中 国的 l 97 是 o倍 以上 。即使 按 照世
界 人 均 GDP为 8 0 元 来 衡 量 , 国 也 只有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0 0美 中 的 4 。 大 家 知 道 , 口 多 、 子 薄 、 源 相 对 缺 少 、 困 人 5 人 底 资 贫 口多 仍 然 是 中 国 的 基 本 国 情 。 按 照 联 合 国 的 贫 困标 准 , 一 即 天 一 美 元 的 收 入 , 国 大 约 还 有 1 5亿 的 贫 困 人 口 , 富 分 中 . 贫 化 仍 是 一 个 越 来 越 严 重 的 问 题 。 即 使 单 纯 看 人 均 GD 更 P,
数 据 进 行 了 AD 单 位 根 检 验 、 整 检 验 与 Grn e 果 关 系检 验 , 证 了 数 据 之 间 的 协 整 关 系 与 因 果 关 系 , 在 此 F 协 a g r因 验 并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乡 居 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支 配 收入 进 行 比 较 .但 是 我 国 的统 计 资料
个过程反映在 国民收入分 配格局的演变上 .也就 表
现为居 民间收入差距 逐新变 化的过程。同时中 国经 济 改革又是一个分 阶段向前推 进的过程 .各个 阶段都有 着不同的改革重点 和难点 ,这在居 民收入差 距变动 幅 度上和变动来源上 ,也会表现为 不同阶段的特点 。从 表 1 的数据 和城 乡居 民收入 比变化 图 ( 2 图 )中都可
年的 28 :1 9 5年 开 始有所 降 低 .1 19 .6 ,1 9 a 9 7年 的 24 :1 .7 .到 1 9 99年 又 升 至 2 6 : 1 .5 。 中国经济改 革是 一个渐进 的制度变革过程 .这样

给予 的各种补贴、劳保福利 和实物 收入 .以及一 些难 以坑计的灰 色收入 ;二是农 民家庭纯收入包 括用于扩 大再生产的费用 ,且没有扣 除各种 不合理 的摊派 。这 样做一方面低估 了城镇居 民的人均 实际收入 .另一方 面又舍商估 了农 村居民的人 均纯收人 ,毫无疑 问会低 估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为此 .近年来 很多人采用城
要 准 确地 反 映 城 乡居 民 收 入 差 距 是 很 困 难 的 。 从 我 国 统 计 部 门 公 布 的历 年 统 计 资 料 来 看 .反 映城 乡 居 民 收 入 状况 的 指标 有 多种 ,而 且 大 多 数 是 以城 乡 居 民
中还 没 有 此 类 指标 。一 般 认 为 城 镇 居 的 可 支 配 收 入 可 以用 城 镇 居 民 家庭 生 活 费 加上 各 种 非 货 币 收 入 .农 村 居 民的 可 支 配 收 入 暂 时 可 以 用 家 庭 入 均 纯 收 入 来 代 替 。虽 然这 两 个指 标 也 有 一 定 的局 限性 ,但 仍 能 大 致 反 映出我 国 城 乡居 民差 距 的基 本 状 况 及其 发 晨 趋 势 。 从 总体 上看 ,改 革 后 中城 乡 居 民收 入 差 距 出现 了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分析方法

摘 要 : 改 革开放 以来 , 中国经济 持续 快速 增长 , 2 0 1 0年跃 升 为全 球 第 二大 经 济体 , 与此 同时 , 日 益扩 大 的 收入 分 配差 距 已经 成为 影 响我 国 国 民经 济持 续 健康 发 展 的重要 问题 , 其 中城 乡居 民收入 差 距 的 问题 尤 为 突 出。城 乡居 民收入差 距不 断 扩大是 我 国二 元经 济 发展 过 程 中必须 面 对 的 一个 问题 。
与时间数据两个维度结合起来 , 克服时间数据受多重共线性的困扰 , 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变化 , 提高其 自由度和
估 计效 率 , 从 而 使经 济分 析更 为全 面 , 同时 , 更 加 适 合 我 国经 济 发展 具 有 波 动性 的特 征 。本 文基 于我 国 1 9 7 8
2 0 1 3年 第 6期
尉雪 波 , 杨
帆, 唐莉 莉 :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差距 与经 济增 长关 系 的实证分 析
我国城 乡居 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 系 的实证分析
— —
基 于 面 板 数 据 分 析 方 法
尉 雪波 , 杨 帆 , 唐 莉 莉
( 山东财 经 大学 统计 学 院 , 山 东 济 南 2 5 0 0 1 4 )
文章 基 于我 国 1 9 7 8— 2 0 1 1年 的省 际面板 数据 , 运 用 计 量经 济 方 法 , 对 我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差 距 与经 济
增长 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同时分别对东、 中、 西部地 区进行建模和差别化分析。结果表 明, 我国城
居 民收入 差距 与经济 增 长之 间表 现 出一种 长 期稳定 的均衡 关系 , 并存在 一定 的 内部联 系。 关键 词 : 收入 差距 ; 经济增 长 ; 面板 数据 ; 变参数 模 型

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_1992_2001_任若恩

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_1992_2001_任若恩
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居民储蓄率的计量问题, 这是由于居民储蓄在一国储蓄乃至 整个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1. 从家庭层面看, 短期内居民储蓄能够显著缓解经济波动对居民造成的影响, 较高的居民储 蓄率下, 居民收入的急剧下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小;
2. 从家庭层面长期来看, 居民储蓄是对社会保险的有利补充, 高水平的居民储蓄率为家庭退 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生活保障提供自我保护;
3. 从全社会层面看, 居民储蓄是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在资金流量表中, 与居民相对应的术 语是住户部门。按照资金流量表提供的数据, 1992 ) 1997 年, 中国的企业部门用于资本形成的资金 有 45. 4% ) 51. 3% 来自外部门筹集; 政府部门约有 10% 的资本形成靠外部门筹资; 而住户部门的
¹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编写的 1992 ) 1997 年中国资金流量表。 º 还有一个国内储蓄( domestic saving) 的概念, 它与国民储蓄的区别类似于国 内生产总值与 国民生产总值之 间的区别, 前 者 是属地原则, 后者是属民原则。 » 有的国家将 household sector 与 personal sector 混用, 因此并不区分 personal saving 和 household saving, 即 household saving 中就 已包含 NPISH saving, 如 OECD Economic Out look 中公布的 household saving rat e 中除智利、芬兰、法国、日本和新西兰外, 其他国家 都含 NPISH saving; 或者 NPISH 部门不存在或者很少, 因此 household saving 也近似等同于 personal saving, 如中国。 ¼ 但是, 有些情况下, 国民总储蓄又经常简称为总储蓄, 因此很容易发生误解和混淆。 ½ 实物资产的主要形式是固定资产和存货。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社会资本的研究视角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社会资本的研究视角
研究 的基础之上 , 出社会 资本是指 “ u ua a 19 ) 提 一个 社会 中 的合 作倾 向 , 也就是说 , 在社会 资本 比较高的社会里 , 人们倾 向于通过信 任与合作来获得社会效率 的最 大化 , 而不 是互相猜疑 、 互相算计导致 ‘ 囚徒 困 境 ’ 效率的结果 。 K ak和 K e r 19 ) 则进一步强调社会诚信 、 无 ” nc ef ( 97 副 e 道德规 范和团队精神也应属于社会 资本 的 经济学定义范 围。然而 , 社会资本概念 的界定 是相当复杂 的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所要研究 问题 的客观需要 。刘
( aol t 1,0 1 E 。国外文献针对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 的研究均显示 , 自 Sdue e a 20 )s t . ] 来 非农 产业 的工资性 收入不
收 稿 日期 :0 0—0 21 4—2 2 作 者简 介 : 门 大 学 经 济学 院计 划 统 计 学 系博 士 研 究 生 , 门 市 ,6 05 厦 厦 3 10 。
中国农村居 民工资性收入 的影 响和作 用机制 , 对工资性 收入差 异做 出回答 和解释 。
二、 社会资本 的概 念及其作用机制
( ) 一 社会资本的经济 学概 念及 其在经济学领域 的作用 机制 社会资本是 一 个 社 会 学 概 念 , 社 会 学 领 域 的定 义 范 畴相 对 比 较 广 泛 , 细 可 以 参 见 A l 在 详 de r和 K o wn (0 9 。L S ( 97 在 系统 总结 和归 纳 G m et( 9 8 [ C l a 19 ) 、 u a 19 ) 6以及 20 ) L V 19 ) a b t 1 8 )1 、 o m n( 90 P t m( 9 3 D] a 4 3 e n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情况,本文将从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一、居民收入水平的分析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制于其收入水平,因此首先需要分析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476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97元,增长5.8%。

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存在。

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欠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则较低。

二、消费结构的分析居民的消费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消费方式和消费品种也在不断更新。

具体来看,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和居住的品质和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居民对于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也在逐渐增加。

随着网络购物、外卖等新型消费方式的兴起,居民的消费方式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三、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政策调控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2019年,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5389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294275亿元,增长7.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111114亿元,增长8.4%。

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实证与理论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实证与理论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倒U曲线”:实证与理论分析虞坷【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的变化效应强于改善效应;居民收入不均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如何对经济发展及收入分配不均程度进行预测,成为当今经济学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库兹涅茨倒U曲线和在此基础上的陈氏倒U曲线理论,从分配理论和实证检验两方面,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数据分析及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变动分析,验证了我国收入分配差异与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拟合程度.并进一步对出现该悖论的客观原因和“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特点进行分析,理清收入分配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分析,对采用何种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期刊名称】《江淮论坛》【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7页(P39-44,154)【关键词】库兹涅茨倒U曲线;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作者】虞坷【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44经济学创立至今300多年来,如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过对稀缺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保证经济增长的成果为大多数人所分享,实现经济增长的长期持续发展,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即人类的全面发展,一直是经济学界长期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社会财富不断丰富的同时,分配失衡的“不均”问题也日益严重。

如何正确认识、处理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之间的矛盾,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本质所提出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同步增长。

早在19世纪初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代,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就被经济学初期的学者们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实证分析

经济 不是 一体 化 , 城镇 和农 村 的居 民收入状 况是 分 别进 行统 计 的 , 计程序 和 口径不 统 一 , 以 , 文 统 所 本
分 析我 国居 民收 入 分配 差 距 状 况也 是对 城 镇 居 民
常 收入包 括在 内, 1 9 则 9 4年一 1 9 9 7年 中 国基 尼 系 数 就 已超 过 了 0 5 由此 看 出 , 管 上 述研 究 是 从 .。 尽 不同角度 来计 算 , 尼 系 数 的说 法 不 一 , 从 基 尼 基 但 系数 的变化 看 , 表 明我 国居 民收入 分配差 距 的实 都
二 、 镇居 民收 入分 配差 距状 况分 析 城
个百 分 点①, 下 页表 1 见 。从 表 中 的 数据 看 ,目前 城 镇居 民 的收入分 配差距 虽仍处 于 国际 警戒 线 0 . 4以下 , 国家统 计局 测算 的基 尼 系数 只包 含 居 民 但 的制度性 合 理 收 入 , 有 包 括 福 利 性 的非 货 币 收 没
入 , 没有包 括 不正 常的灰 色收 入等 。如果 将非 货 也
币收入 差距 考虑 进去 , 国城镇 居 民之 间收入差 距 我
远远 大于上 面数 据 。有学 者研究 , 国现 阶段 居 民 我
收入 基尼 系数 已超 过 国际警戒 线 0 4标 准 , 柴绍 . 如
改革 开放 以来 , 特别 是 9 0年代 以来 , 国城 乡 我
17 9 8年 的 0 1 . 6上升 到 2 0 0 3年 的 0 3 , . 3 上升 了 l 7
改革 开放 以来 , 随着 市场经 济体 制改 革 的逐步
深化 , 国城 乡居 民收入 分配 也在 发生着 根本 性变 我
化: 一方 面 , 随着经 济 发 展 城 乡 居 民收 入 普 遍 得 到 了提 高 ; 另一 方 面 , 民收 入分 配 差 距 也 在 不 断 但 居 拉 大 。居 民收入 分配 差 距 日益 扩 大并 呈 群 体 性 特 征 的后 果 , 重地 影 响 着 我 国 “ 率 优 先 , 顾 公 严 效 兼 平” 这一 收入分 配 改 革 目标 的 实现 , 约 了我 国社 制 会 稳定 和经 济 的可持续 发 展 。因此 , 对我 国居 民收 入分配 差距 状况 进行 实证分 析 , 有助 于我们 寻 找缩 小 我 国城镇 居 民 、 农村 居 民及城 乡居 民 间收入差 距 科学合理 的政策措施 , 对我们研究 如何进行收入 分配 制度改革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无疑具有重要 意义。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基于金融深化视角的实证研究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基于金融深化视角的实证研究
新 中 国 成 立 以来 ,我 国居 民 收 入 稳 步 增 长 。
1 7 — 0 5年 ,我 国城 镇 居 民人均 可 支配 收 人 和农 98 2 0
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仅有 的部分文献
对两 者关 系 的研究 也存 在较大 分歧 ,大 多 围绕 金融 发展 与 收入 差距 之 间是否 存 在倒 “ 型关 系来展 开 U”
的。
村 居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分 别 达 到 69 %和 .1
70 %。金 融 业也 从 几 乎 为零 的 状态 发 展 到 目前 比 .2
较 齐 全 的 门类 ,货 币 化 比率 不 断 攀 升 ,05年 为 20
最先 直接 对金融 发展 与 收入分 配 差距 关 系 的进 行研 究 的是 Gen od和 Jvnvc19)他 们 在一 rewo oaoi 9 0, (
中 国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的 演 变
— —
基 于金 融深 化视 角 的实证 研 究
李勇辉 蒋序全 刘贵 能
( 湘潭大学 商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0 ) 1 15
摘 要 : 文利 用我 国 15 本 92年 一 05年 的 时间序 列数 据 , 中 国金 融发 展 与收 入 差距 的 关 系进 行 20 对
分析。 在控制 了其他因素后 , 我们得 出结论 :1 中国居 民收入差距与金融深化进程遵循倒“ ” () u 曲线的演
化路径 ;2我 国金融深化与收入差距之 间存在着扩大的库兹涅茨效应。我们认为 : () 随着金融的发展和 现代部 门在经济 中比重的提 高, 政府在利用金融体系调控经济中的政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诱导 了这一
收 稿 日期 :0 8 0 - 5 2 0 - 10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基于分形理论的视角

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基于分形理论的视角
长 和 社 会 发 展 。 这 就 为 研 究 城 镇 居 民 收 入 分 配 提 出
对 城 乡混合 基尼 系数 进行 城 乡分 解 ,得 到 了城镇 和
农 村 内部 收入差 距 以及 城乡 收入 差距对 混合 基尼 系 数 的贡 献大 小 。吴 三忙 和李善 同 (0 0 2 1 )利用 泰 尔指 数 和 基 尼 系 数 分 析 了 中 国地 区 差 距 的演 变 情
量 亦显 得 十分重 要 。
鉴 于缩 小 居 民收入差 距对 建设 和谐 社 会和 实现
宏 观 国 民 经 济 “ 容 性 增 长 ” 具 有 特 别 重 要 的 意 包 义 , 因 而 已 有 相 关 研 究 广 泛 而 深 刻 。 常 见 的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分 析 方 法 主 要 有 以 下 三 种 :一 是 加 权 变 异 系
况 ,并 从 区域 和 产 业 两 个 角 度 对 地 区 差 距 形 成 进 行 了结 构 分 解 。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 虽 然 我 们 常 用 的 收 人 度 量 标 准 数 量 较 多 且 差 异 较 大 ,但 主 要 集 中在
了现 实而 迫切 的要求 ,对其进 行 深入 探讨 和客 观测
线 呈 现 不 规 则 移 动 。 最后 , 就 如 何 控 制 和 缩 小 城 镇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提 出 对 策 建 议 ,为 研 究居 民 收 入
差 距 提 供 了一 种 新 的 方 法 。
关 键 词 :城 镇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 分 形 维 数
中 图分 类 号 :F 2 1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8 5 ( 0 1 5 0 0 —4 0 7 6 7 2 1 )0 —0 10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数, 经综合考虑 , 本文 使用基尼系数 。其 中的 自变 量数据 主要来 自《 中国统 计年 鉴 17- 20 ) 自变量 主要包 括 98 08 , ) 失业率 、 国居民消 费价格 总 指数 、 全 第一产 业贡 献率 、 第 二产业贡献率 、 第三产业贡献率 、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 占全 社会劳 动力人数 的 比重 、 二产业 就业 人数 占全 社会 劳 第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 号]1 2 28( 1) — 07 0 0 — 802 00 08 — 2 0 0 5
趋势是怎样的?中国收入差距及其变化 主要 来 自于哪些
方面的影响?如何正确理解和 区分这些 影响因素?在 回

引 言
我国改革 初期 , 不论是城市 内部还是农 村 内部 , 收入 分配 的差 异都 不大 。但值 得注 意 的是 : 随着改 革开 放 的
在这里选 取 17- 20 年基尼 系数作为 回归方程 的 98 0 8
二、 研究框架和方法 按照 国际 上的 学术研 究 规 范 , 本文 将对 17 - 20 9 8 08 年 中国居 民收入分 配状 况及 其变化进行实证 分析 。其分 析的 目的是要 回答 这样一 些 问题 : 国收入差 距 的变 动 中
之间生活成本 的差异 , 国基尼 系数 距 04也 只是一 步 全 . 之遥 ( 详见 图 1 。与发达资本 主义 国家和其他 转型 国家 ) 相 比, 中国收入不平等扩大的速度呈相对较快的趋势 。
0. O.
PH
动力人 数的 比 、 三产业 就业 人数 占全社会 劳动力 人 重 第
被解 释变量 , 即以其 代 表我 们对 收入分 配 的考察 。为 了 找出对 基尼 系数 变 化 最有 影 响 的 因素 , 取 向 前 回 归 采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均可⽀配收⼊和消费⽀出关系的实证分析2019-10-10⼀、研究背景、⽬的及意义依据西⽅经济学理论,⼈均消费和⼈均可⽀配收⼊成正相关关系。

这⼀关系是否在中国也成⽴呢,为此,我们收集相关数据,假设在中国⼈均可⽀配收⼊与⼈均消费⽀出存在正相关关系,并进⾏相关的实证分析。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并且对指导相关政策有⼀定的意义。

⼆、样本及研究⽅法为了深⼊分析研究中国的城镇居民的⽣活费⽀出与可⽀配收⼊的具体数量关系,收集了中国城镇居民⽉⼈均可⽀配收⼊(SR)和⽣活费⽀出(SC)2007~2009年各⽉度数据序列(数据来源:中经⽹统计数据库)因时间序列数据的特殊性,其平稳性需要进⾏检验,此时可以使⽤EG两步法确认是否存在协整,并且对模型进⾏⼀定的误差修正。

三、实证与分析根据EG两步法的理论,⾸先考察⽣活费⽀出和⼈均可⽀配收⼊的单整阶数.通过软件Eviews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先检验序列(SR)的平稳性,选带截距项,在滞后差分项下选2阶,通过估计结果来说,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577723,-2.925169,-2.600658,分别对应着在1%,5%,10%三个显著性⽔平检验,t检验的值为-3.438827⼤于1%临界值,因此⽆法拒绝H0,这说明⼈均可⽀配收⼊(SR)为⾮平稳序列,因存在单位根.在单位根检验中,为了确定⼈均可⽀配收⼊(SR)序列的单整阶数,选择确定对⼀阶差分序列进⾏单位根检验并且带有截距项,选择2阶滞后差分项,通过估计的结果来说,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581152,-2.926622,-2.601424,分别对应在1%,5%,10%三个显著性⽔平检验,t检验的值为-9.361364⼩于临界值,因此拒绝H0,可判断⼈均可⽀配收⼊(SR)的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因不存在单位根,也就是说,(SR)序列是⼀阶单整的,SR~I(1)。

通过以上的理论⽅法同样可以可检验⽣活费⽀出(SC)序列也是⼀阶单整的,即SC~I(1)。

中国各地区城乡收入收敛性实证研究

中国各地区城乡收入收敛性实证研究

中国各地区城乡收入收敛性实证研究徐云燕【摘要】使用1991-2011年的人均收入和CPI数据,对中国东、中、西、东北部地区进行了β和σ收敛分析,实证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在1991-2011年不存在σ收敛、β收敛,即东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中部地区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在1991-2011年均存在σ收敛、β收敛,且城镇人均收入每年以17.333%的速度收敛,农村人均收入每年以8.333%的速度收敛;东北地区城镇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而东北地区的农村收入每年以3.378%的速度收敛;西部地区城镇人均收入差距在缩小,每年以8.174%的速度趋于一致,而农村人均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中部地区人均收入在城镇、农村上收敛速度均为最大.【期刊名称】《科学决策》【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13页(P41-53)【关键词】城乡收入;β收敛;σ收敛【作者】徐云燕【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1 引言近年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根据我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中国农村人均收入由1991年的709元上升到2011年的6977元,20年均增长了8倍之多,而城镇人均收入由1991年的2027元上升到2011年的21810元,20年均增长了9倍之多。

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加大,2011年城乡收入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达到14833元,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如果,城乡收入差距再继续加大,会对我国造成不利的影响:1、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消费水平处于偏低水平,拉大了城乡在消费和投资方面的差距,投资率处于高水平,而消费一直下降,这时候我国就会过度依赖投资和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会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2、收入差距加大对大众心理产生“示恶效应”,增加他们的负面心理。

社会被分为两个极端,一极是拥有很多资产的富者;另一极是刚刚解决温饱的平民,甚至还有很多城乡居民处于贫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2—2001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实证分析宋士云内容提要: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1992—2001年是市场经济的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来源渠道趋于多元化。

然而人均居民收入增长却慢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且居民收入在城市之间、农村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因此,如何对待和处理收入分配问题,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差距1992—2001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定向”两个字,即我国正式确立了市场经济之路,确立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地位,各经济主体必须面向市场展开其经营活动。

1992年是这个新阶段的起点,以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2001年则是这个新阶段的终点,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

从此,我国市场经济国际化之门大开,开始走上了市场化与国际化相互交融并接受国际市场检验之路。

一、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来源渠道更趋多元化(一)1992—2001年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总体态势1992—2001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据统计,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92年为784.0元,到2001年增加至2366.4元。

若以1978年人均纯收入的指数为100,2001年比1992年增长49.85%,年均增长4.60%。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年为2026.6元,到2001年增加至6859.6元。

若仍以1978年人均收入指数为100,2001年比1992年增长了78.75%,年均增长6.67%。

若把这10年与1978—1991年转轨和摩擦阶段进行比较,农民人均收入增速有较大的减缓,1991年比1978年增长了217.4%,年均增长率为9.29%。

这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与转轨和摩擦阶段相比较,增速有所增加,但变化不大,1991年比1978年增长了112.4%,年均增长率为5.96%。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也突出地反映在储蓄存款的变化上。

1991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241.6亿元,到2001年底迅速增长到73762.4亿元,人均储蓄存款由985元增加到5780元,10年分别增长了近6.98倍和5.87倍。

1992—2001年我国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10年间,我国的GDP 从1992年的26638.1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9593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以1978年=100),则是从351.4增长到792.4,翻了一番还要多。

但是,由于10年间人口净增了10456万人,又使得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率都低于同期GDP 的9.46%的年均增长率(按不变价格计算)。

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使得我国居民收入来源更趋多元化。

三是分配制度与政策调整促使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变化,并逐渐向居民个人倾斜,居民个人收入分配份额增加较快。

1992年居民个人所得为13184.28亿元,占当年GDP 的49.49%,到2001年增长为51797.77亿元,占当年GDP 的53.99%。

10年间,居民个人所得占GDP 的比重提高了4.5个百分点,居民个人所得年均增长率高于GDP 年均增长率1.12个百分点。

(二)1992—2001年居民收入增长轨迹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轨迹来看,1992年比1991年实际增长5.92%,1993年有所回落,下降为3.18%,1994年和1995年平稳回升,实际增长率分别为5.04%和5.30%,1996年突飞猛进,跃为9.0%。

1997年以后,增幅陡然下降。

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4.59%,与上年相比,实际增幅降低了4.41%。

1998年为4.30%,1999年为3.79%,2000年进一步降低到2.11%,2001年回升至4.20%,农民收入增长进入了一个低谷时期。

这l0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先降——后升——再降的原因,主要是1992—1993年农业生产中仍然潜伏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民种粮增产不增收,乱集资、乱摊派加重农民负担的情况相当突出;1995—1996年增长势头明显加快,主要是1994年大幅度提高粮食、棉花收购价格,加上其他农副产品自发涨价,农产品生产比较利益低的局面有所改善,激发了农民扩大生产的积极性;1997年以后增幅陡然下降,主要是国民经济整体增长速度减缓,市场需求不旺,农产品价格下跌,乡镇企业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农村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尖锐等等所致。

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来看,这10年增长率曲线走了一个先高增长——后下降——再回升的轨迹。

1992年比1991年实际增长9.65%,1993年和1994年仍保持9.53%和8.51%的高增长势头,1995年出现回落,下降为4.88%,1996年和1997年更进一步下跌为3.89%和3.42%,1998年有所回升,为5.77%,到1999年实际增长率又跃为9.31%,2001年则以8.50%的增长率结束。

1992—1994年间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从1992年开始的全国范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热潮与收入分配向城镇居民进一步倾斜;1995年以后,适度从紧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市场约束因素的进一步增强和经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使城镇中以纺织行业为代表的部分传统行业,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的部分企业中的从业人员下岗失业,使得1995—1997年3年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较低;1998年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率回升与1999年的再度攀高,则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公职人员的收入密切相关。

(三)居民收入来源渠道更趋多元化1992年以后,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劳动力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劳动者的就业渠道增多,企业的自主分配权逐步扩大,以及资本市场的建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不仅收入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收入来源渠道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见表3和表4)。

表3所显示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主要来源构成的变化情况:一是工资收入或者说劳动者从冥工作单位所获得的收入仍然是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其比重已有显著下降,即从1992年的78.04%下降到2001年的63.09%。

二是伴随着工资性收入比重的下降,个体经营劳动者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相应提高,这意味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模式已被打破,城镇居民收入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在居民收入结构中,劳动收入、资产收入和社会保险收入等报酬形式已呈多元化态势。

个体经营劳动者收入增加,是劳动者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增多和城镇个体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

财产性收入增加,说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与规范,城镇居民除了能从其不断增多的储蓄中获取利息收入外,还在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以及其他资产市场上找到了更多的获利机会和渠道,作为财产所有者的居民个人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消费者,也是一个投资者,而且已经成为我国一个很重要的投资主体。

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比重较大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完善和推广以及多种多样商业保险形式的纷纷涌现,城镇居民社会保障收入和商业保险收入增加。

表4反映出了1992—2001年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渠道的变化情况:一是尽管生产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生产性收入的来源已经发生变化,即来自第一产业农业的收入所占的比重明显降低,而来自第二三产业的收入比重正在迅速增加。

第一产业收入占人均年纯收入的比重由1992年的69.36%降为2001年的49.24%,第二三产业收入占人均年纯收入的比重由1992年的25.79%上升到2001年的45.07%。

这说明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增加,有更多的农村居民从事农村工业、建筑、运输、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等非农生产的活动,从而使农村居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加。

二是货币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年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从1992年的66.95%和15.96%上升到2001年的76.65%和23.34%。

这说明1992年以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商品货币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三是转移性、财产性等非生产性收入比重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

1992年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占该年人均收入的3.92%,非生产性收入占人均年纯收入的4.85%,到2001年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占该年人均收入的6.34%,非生产性收入占人均年纯收入的比重则为5.70%。

这说明农村居民的非生产性收入是很低的,特别是转移性收入更低。

2001年城镇居民所获得的转移性、财产性收入分别为农村居民的7.14倍和3.5倍。

二、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及其原因分析(一)1992—2001年间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总体态势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大小或收入不平等程度高低的综合型指标,系数值越大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或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系数值越小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小或收入分配越平等。

国内外大多学者普遍认为: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以0.4作为衡量收入差距大小的警戒线,而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则表明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

我国并没有基尼系数的官方数字,但一些国际机构和国内学术机构进行了测算。

如世界银行测算我国1995年基尼系数为0.445,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20世纪90年代初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基尼系数平均值为0.35),略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0.45)以及南美国家、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

从动态上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测算的基尼系数2000年已经达到了0.41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则测算l995年就达到了0.445.「1」「夏杰长、吴永红:《调控居民收入差距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税务研究》2003年第10期。

」表5是国家统计局对我国基尼系数的估算情况。

(二)1992—2001年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结构变化1.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

199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为2.20:1,尔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随着城镇与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的不同而逐渐扩大,1992年为2.59:1,1993年为2.80:1.1994年差距创出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86倍。

“九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之比1996年为2.51:1,1997年为2.47:1,1998年为2.51:1,1999年为2.65:1,2000年为2.79:1.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90:1.1992—200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