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及污染防治对策_2010.10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地下水水质分析及水污染治理措施分析1. 引言1.1 地下水的重要性地下水是地球上深层岩石孔隙中存储的水,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和最丰富的淡水资源之一。
地下水在生活、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方面,地下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主要的用水来源之一。
许多地区的生活生产用水都依赖于地下水。
在农业方面,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
许多农田都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
在工业方面,地下水被用来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水和原料供给水,支撑着许多工业生产活动的进行。
地下水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地下水水质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深入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现状、研究地下水的治理技术和措施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地下水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1.2 地下水水质现状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地下水水质现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在中国,地下水水质污染严重,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生活和城镇化活动。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导致地下水中出现农药残留和氮、磷污染;工业活动中的废水排放和工业废弃物释放导致地下水中出现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生活活动中的污水排放和垃圾填埋导致地下水中出现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城镇化活动中的道路建设和房屋建设导致地下水中出现土壤和建筑材料溶解物质污染。
这些污染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地下水的水质,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对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深入了解地下水的水质现状,才能制定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确保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地下水水质问题的认识,还能为相关研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为了深入了解地下水水质状况,并分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从而为制定有效的地下水水质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污染的防控策略
地下水污染的防控策略地下水污染是指地下水中出现的污染物质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情况,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控策略。
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措施:1. 加强监测和评估地下水污染的防控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包括选择合适的监测地点和监测频率。
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并对污染源进行评估,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控制和减少污染源要有效防控地下水污染,必须控制和减少污染源。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应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废水处理工艺和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对于农田来说,可以采用有机农业和节水灌溉等措施,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减少污染物直接进入地下水的风险。
禁止在地下水保护区和易污染区域进行高风险的工业和农业活动,避免人为污染源的接近。
4.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与企业合作,推广和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可以降低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政府可以提供财税支持和技术指导,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5. 建立保护区和回收系统在易受污染的地区,可以设立地下水保护区,限制工业和农业活动,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
此外,建立回收系统,将污水处理后用于灌溉等用途,可以有效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减少污染物排放。
6. 加强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明确地下水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监督检查,加大处罚力度,确保相关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7. 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地下水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组织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
总结起来,地下水污染的防控策略需要综合考虑监测评估、污染源控制、土地利用规划、清洁生产技术、保护区和回收系统、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宣传和教育等多个方面。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与措施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与措施地下水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和措施非常必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包括监测、防护、修复和管理等方面。
一、监测措施1. 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通过布设监测井和水质监测站点,全面了解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和污染来源。
2. 定期监测水质:通过定期取样检测,了解水质的变化趋势和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
3. 实施远程监测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时监测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二、预防措施1. 制定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法规: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监管。
2. 完善监测报警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地下水污染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3.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共同治理的氛围。
三、污染修复措施1. 地下水位下降法:通过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人工流动带,利用吸附、氧化还原和生物降解等作用,修复污染地下水。
2. 物理化学方法:例如活性炭吸附、氧化反应等技术,可以去除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3. 修复生物技术:比如菌相修复和人工湿地等方法,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作用,降解和吸附污染物。
四、管理措施1. 建立地下水保护区: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加强对这些区域的严格管理和保护。
2. 推行地下水保护税收政策:通过建立税收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和机构采取科学的生产和运营方式,减少地下水污染。
3. 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治理地下水污染问题,形成合力。
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和措施涵盖了监测、预防、修复和管理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采取多重措施,加强地下水保护工作。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治理
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治理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进步,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随着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地下水污染也日益严重。
一、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与危害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如地质水文条件的变化、自然降解、植被变化等;另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如工业排放、生活污水排放、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
地下水污染的危害也十分明显。
首先是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
地下水污染会导致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摄入这些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肝肾损害、免疫力下降、癌症等。
其次,地下水污染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稳定。
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治理的方法地下水污染的防治与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和治理方法。
1. 在源头控制方面,可以采取制定严格的环保、用水、用能等政策法规,并对污染源进行跟踪监测,及时纠正可疑的污染行为。
2. 在污染治理方面,可以采用生物、物理、化学、深度氧化等技术,对地下水进行净化。
其中生物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有机污染、农药等有机物的去除。
3. 充分利用好水资源。
水资源的利用最好能够实现使用“三次”,即在使用后能够进行二次和三次利用,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在这个方面,通过实施节水措施也能减少对水资源的使用。
4. 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并针对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和补救措施。
5.提高人们的水观念,加强水资源的知识普及,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并倡导人们节约用水的理念,使人们彻底改变对水资源的乱用浪费的习惯。
三、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建设地下水污染治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具体的管理措施如下。
1.建立有关部门之间的配合与联动,形成多部门共同管控的模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治理工作有序、协调、互相关联。
2.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快立法、规划等统筹管理水资源,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
浅谈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浅谈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章欢(广州怡地环保实业总公司510030)摘要:论述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达到引导人们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地下水开发利用环境问题对策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人类活动和生存息息相关,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地下水则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快,而随之引起环境恶化的问题将日益严重。
如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地下水资源枯竭、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等,为此,加强对水资源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长期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对地下水环境精心管理和保护,加强监控、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及时评价其质量,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当前所关注的社会问题。
1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1.1地下水位下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下水资源因缺乏有效管理、无节制地长期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
根据《中国水资源评价》,我国北方平原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不少地区承压地下水可喷出地表形成泉水,但由于近年来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我国多个地区已形成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5 45m(近年来又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1.2地下水水质恶化近些年由于工业及生活废水大量不合理的排放,而治理设施跟不上发展要求,从而导致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与此同时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发生改变,也会造成地下水某些物理化学组分如微生物含量增加,而引起水质恶化。
1.3海水入侵在近海(或干旱内陆)地区取水,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而改变其水动力条件,造成地下水位过分下降,常常会带来海水(咸水)入侵,使水质污染,这种事例在国内外屡见不鲜。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一、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在许多地区,地下水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其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和各种化学污染物,通过渗透进入地下含水层。
农业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一部分未被作物吸收,也随着雨水和灌溉水渗入地下。
城市垃圾填埋场如果处理不当,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也会逐渐污染周边的地下水。
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还受到了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化学物质的污染。
此外,地下储油罐的泄漏、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水排放等,都成为了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二、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深远而严重的。
被污染的地下水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人们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对于生态环境来说,地下水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
许多依赖地下水生存的动植物受到威胁,甚至可能导致物种灭绝。
同时,污染的地下水还会影响土壤质量,降低土壤的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三、地下水污染的原因1、工业污染许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地下水系统。
例如,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往往含有高浓度的污染物。
2、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肥和农药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以及农药中的有机化合物,在雨水的冲刷和灌溉的作用下,容易渗入地下水中。
3、生活污染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如果处理不当或直接排放,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此外,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也是生活污染导致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
4、地质因素某些地区的地质结构特殊,含水层的渗透性较强,污染物更容易在地下水中扩散和迁移,从而增加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
论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论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无论是社会生产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却较低,这也使得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
尤其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由于未重视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导致水资源出现严重的污染状况,不仅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
为此,应该针对当前地下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制定针对性防治方案。
本文将对地下水污染来源进行分析,探索地下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于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只有保障良好的地下水环境,才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环保理念的缺失,工业生产与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不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为了促进水资源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提升,必须对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保障人类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转。
预防工作是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核心,除了应该优化开采方式和防渗措施之外,还应该完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监督与管理。
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是造成地下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防治工作中应该对上述污染源进行重点控制,切实改善地下水环境。
1、地下水污染来源分析工业污染源是地下水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渣和废水,都会导致地下水出现污染问题。
工业废气的污染主要是通过降雨污染地表径流,在其下渗过程中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
很对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这是工业污染源对地下水的最严重污染形式【1】。
工业废渣的处理措施不合理,或者对其进行露天堆存等,会导致其污染物随雨水和地表径流深入地下。
化肥、农药和污水灌溉等,是农业污染源的主要污染形式。
地下水中的氮磷元素等会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而增加,引起地下水环境的破坏。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和生产过程中的排放物和污染物的存在,地下水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因此,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1. 加强监测与管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首要措施是建立和完善地下水监测网络,通过定期监测地下水质量和水位变化来掌握污染源、污染程度和扩散情况。
监测结果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共享,以便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2. 污染源管理对于已经或潜在的地下水污染源,应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其排放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对于存在高潜力的污染源,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如事先审批、定期检查和强制治理等,以减少污染物的输入和扩散。
3. 源头治理与减量措施实施源头治理和减量措施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
首先,针对工业生产、农业用水和生活污水等领域,要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其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控制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水等对地下水的污染。
第三,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以避免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最后,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理,防止其进入地下水体。
4. 地下水补给与保护区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水补给与保护区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
需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地下水保护区划定标准和规划,确保地下水源地、补给区和重要水源涵养区的保护。
同时,需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和工业用地的开发强度,减少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
5. 污染物的治理与修复技术对于已经受到地下水污染的地区,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理和修复技术进行处理。
常见的治理技术包括土壤气体抽提、吸附剂调节、渗流过滤和电动力池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或降解污染物,恢复地下水环境的稳定和清洁。
总结:地下水污染防治是保障和促进人民生存环境和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加强监测与管理、源头治理与减量措施、污染源管理、地下水补给与保护区规划管理以及污染物的治理与修复技术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遏制地下水污染的进一步蔓延,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的水质保护与治理策略
地下水的水质保护与治理策略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地下水的水质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与治理策略来确保地下水的水质安全。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的水质保护与治理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地下水的污染来源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和城市化引起的污水排放等。
工业废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元素会渗入土壤,最终进入地下水。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和养殖废弃物亦会因为渗漏和径流而进入地下水系统。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废水和垃圾排放会对地下水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地下水水质保护策略(一)加强监测与评估:建立全面、科学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对地下水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开展水质评估,对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地下水的安全。
(二)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推动工业废水的集中处理和再利用,减少工业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在农业活动中,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控制养殖场的废弃物排放。
(三)加强保护区建设:设立地下水保护区,对地下水源地进行保护。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限制在地下水补给区进行开发和建设,减少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干扰。
(四)加强公众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
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普及地下水知识,让公众了解地下水的重要性及其受到的污染威胁,激发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积极性。
三、地下水治理策略(一)采用物理与化学处理技术:对于地下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等污染物,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技术(如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和化学处理技术(如氧化、还原和配位等)来降低其浓度,提高水质。
(二)推广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是一种通过利用生物体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地下水中的有机物和农药残留等污染物。
推广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降低地下水治理的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浅谈我国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谈我国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摘要:地下水对整个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地下水资源不仅储存量大,还具有水质好、分布广泛、便于就地开采利用,地下水被人类不合理利用被污染将导致人类失去美好生活。
关键词: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一、土壤水分的入渗土壤是由固体、液体与气体物质所组成的三相复合体。
土壤水分既是土壤肥力的营养因素,又是重要的环境因素,是植物赖以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仅植物体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来建造自身的“躯体”,赖以维持自身的生理活动,而且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溶解、转化、运输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土壤水是联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纽带,在水资源的形成、转化与消耗过程中,它是不可缺少的成分,灌溉或降雨均需转化成土壤水才能被作物(含生态环境中各种植被)所吸收。
水文学中最重要的组成内容——产汇流理论,亦取决于下垫面的土壤水分状况;作为当今国内、国际热门话题的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到化肥、农药、重金属等对土壤水与地下水的污染,无一不与土壤水状况发生联系;此外土壤水还与自然地理、植物生理等学科的研究有一定联系。
因此,对土壤水分的研究,不管是从土壤物理力学的角度还是从土壤肥力的观点来分析,都具有它特殊重要的意义。
土壤水分的入渗,是指地面上的水在土壤表层分子力、毛细管引力和水的重力综合作用下水分进入土壤层的过程。
是降水、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土壤性质、供水方式都影响入渗过程,对于一定土壤类型和一定土壤湿度来说,充足供水条件下形成的最大入渗速率称入渗能力;在不充足供水条件下,入渗速率小于入渗能力,此时的入渗速率称实际入渗率。
按入渗界面的供水方式,土壤水分的入渗可分为充分供水和非充分供水入渗,或者有压入渗(积水入渗)和无压入渗(无积水入渗)。
本文研究的是地表土壤在积水条件下的一维垂直入渗问题,我们采用土壤水分的稳定入渗率与入渗经验指数两个指标来对地表层面土壤的入渗规律进行分析,揭示该地区地表层土壤垂向透水性能的空间变异特征,了解农田表层土壤水分的入渗变化规律,为该地区水土资源管理、更好利用土地资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谈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 它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人们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 也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也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不利于社会的和谐。
本文则主要是基于此, 来探讨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止措施, 以供参考。
标签: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前言地下水资源作为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同时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物质基础。
当然, 在此过程中, 地下水资源也是有限的, 我们必须要注重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
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进程也在不断深入, 各种工业生产活动使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并破坏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同时, 在地下水受到污染的过程中, 也会使整个地表水的循环系统受到影响, 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水资源矛盾与问题, 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来防治地下水的污染, 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地下水污染的现状分析在地下水资源的开采过程中, 为了满足人们生产与生活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 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而我国地下水资源占到了总体水资源的三分之一, 在全国范围内, 有超过70%的人群饮用的是地下水。
从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实时监测来看, 全国95%以上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而其中, 又有超过35%城市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正逐年严重化。
这些地下水资源的污染, 使地下水质情况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从地下水资源污染的范围来看, 北方地区尤为突出, 大部分城市的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严重不达标, 这对本来就缺水的地区来说, 是非常不利的。
同时, 由于地表水资源的不断恶化, 很多地区的水资源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治地下水污染,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规程和标准,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来保护地下水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一、监测与评估地下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估是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基础工作。
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开展定期的地下水污染监测与评估工作,及早发现和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1. 监测网络建设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污染源的特点,建立适当的地下水监测网络。
监测点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区域的地下水水质特点、地质水文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 监测指标选择选择与地下水污染相关的监测指标,包括水质参数、常见污染物和潜在污染物等。
监测指标应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确定,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3. 监测方法和技术制定规范的地下水监测方法和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监测方法和技术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和适用性等因素,适当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
二、污染物防治与处置地下水污染物的防治与处置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核心内容。
应制定相应的规程和标准,采取科学、可行的措施来减少和控制地下水污染物的排放与扩散。
1. 源头防治加强对地下水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污染源的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鼓励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推动工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污染物治理技术开展地下水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处理效果。
推广应用适用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降低地下水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
3. 废水处理与利用加强城市和农村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和水质的稳定性。
鼓励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推广废水回用和再生利用技术,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压力。
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及污染防治对策
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及污染防治对策田岳林1 杨永强1 李奋勇2 张彦锋2 李汝琪1(1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2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摘要结合北京市昌平区地下水水源地实际情况谈保护地下水水源的重要意义,分析地下水水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探讨地下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的解决思路,分别从政策、规划和监控管理层面论述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
在水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提出以预防为主,深入贯彻地下水水源保护工程规划及采取污染防治对策,明确污染控制要点,切实有效地对地下水水源实施环境保护。
关键词地下水水源 水源保护 昌平区 安全饮水 水质监控 污染防治Groundwater 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pollu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Tian Yuelin1 Yang Yongqiang1 Li Fenyong2 Zhang Yanfeng2 Li Ruqi1(1. 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37, China; 2. TongfangEnvironmental Co., Ltd.,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groundwater sources i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on of groundwater sources was discussed.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solution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re proposed. It was discussed of ground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plans in the aspects of policy,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sources, preven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the ground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planning was depth implemented and the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y was taken. The pollution control pointed clearly, and it would implement the ground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Keyword:groundwater sources;water sources protection;Changping District;drinking water safely;water quality monitoring;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1 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地下水是地球上可利用水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的重要来源,但现状中国90%的城市地下水遭受污染,呈现由点向面扩展的趋势[1,2]。
地下水的水质保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
地下水的水质保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工业排放和自然因素等原因,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保护地下水水质和预防地下水污染对于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的水质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一、地下水的水质保护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地下水来源于地表水和降水的渗漏,因此,保护地表水和生态环境对于保护地下水水质至关重要。
加强水源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限制农业和工业活动对水质的影响,减少化肥农药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是有效保护地下水水质的重要方面。
2. 推广科学农业技术农业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农业污染物渗漏至地下水中。
为了保护地下水水质,需要推广科学农业技术,合理施肥、科学用水,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3. 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水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需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强制执行废水处理和排放标准,是保护地下水水质的重要措施。
二、地下水污染防治1. 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对于及时了解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情况至关重要。
通过定期监测地下水水质,能够及早预警地下水污染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2. 强化污染源控制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污染源的存在。
因此,强化污染源的控制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关键。
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污染源进行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控制。
3. 开展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地下水,需要开展地下水污染治理工程。
采用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技术,将污染物从地下水中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以恢复地下水的水质。
4. 加强宣传教育地下水污染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广泛宣传地下水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和企业对于地下水水质保护和污染防治的认识,促进公众行动起来,形成共同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地下水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地下水及其污染防治对策摘要:地下水是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在保障饮用水供给和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目前由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和矿业活动等导致的污染对地下水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并呈现由点向面扩展的趋势。
根据2020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10171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I~III类水质监测点占13.6%,IV类水占68.8%,V类水占17.6%.有关研究显示,华北部分区域的地下水中甚至出现了致癌、致畸、致突变污染指标。
由于地下水具有隐蔽、流动缓慢、交替程度弱、自净能力差等特点,一旦被污染就难以修复,且修复成本很高。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引言近年来,大部分地区逐渐城镇化与工业化,人们的活动开始对地下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地下水被各式各样的污染物污染,但人们的生活摆脱不了对地下水的依赖,尤其对没有任何流域的地区而言,他们只能依赖地下水而生,一旦地下水被污染,整个地区的人遭遇用水危机——他们不敢喝也不敢用,但周围没有足够的水源供他们使用,污染的地下水可能含有重金属离子,农作物吸收这些重金属离子并为人们吸收,这对当地居民的健康产生很大隐患。
所以,地下水污染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小问题了,我们需要重视地下水污染问题,找到地下水污染的源头,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积极应对它。
1地下水特性1.1可再生与不可再生特性地下水在地下的运转形成了一种循环的系统,有一定的可再生性,可重复利用。
但是,当人们开采利用地下水超出了自然生产量时,就会出现严重的供需问题,它将会成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而从社会自然发展的角度来看,水资源的使用可以滋润植物不断生长,是植物在成长过程中获取能量的重要部分,所以,在今后开采地下水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使用,从而实现对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应用。
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往往经过了较长的时间,现今很多的地下水资源已经无法再生,所以需要在今后的水资源使用过程中注重对水资源的节约与防治工作。
地下水污染与环境保护对策
地下水污染与环境保护对策地下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不仅是人类生活所依赖的水源,还承担着调节地表水循环、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地下水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业和农业活动。
许多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物排放都含有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渗入地下水层。
例如,一些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威胁。
同样,农业领域的化学农药和化肥也会渗入地下水中,引发水质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应加强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管,限制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此外,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可以帮助开发出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除了工业和农业活动带来的污染,城市发展也是地下水污染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以及城市垃圾填埋场的管理不善,往往导致废水和有害物质渗漏入地下水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和垃圾填埋场的监管,确保废水和垃圾的处理符合标准。
此外,推动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减少对地下水的需求也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地下水污染对于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远远不止于此。
地下水是地表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湖泊、河流和海洋等水域的水质。
因此,保护地下水也是维护水生态系统平衡的必要措施。
对策之一是建立保护区域,限制对地下水的开采和使用。
此外,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节约利用,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需求,降低水质受污染的风险。
在制定环境保护对策的过程中,科学研究和全民参与至关重要。
科学研究可以提供针对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深入了解,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公众对于地下水保护的认知和参与也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可以增强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重视,推动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制定和执行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
地下水污染风险防范对策综述
地下水污染风险防范对策综述地下水是可再生的重要水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地下水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地下水污染风险,必须采取一系列对策。
本文将综述地下水污染风险防范的相关对策,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地下水保护管理制度是地下水污染风险防范的基础。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并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监测和管理。
同时,建立一套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防范潜在的污染源。
其次,加强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是地下水污染防范的重要手段。
要对工业企业和农业及其他污染源进行严格的准入管理,确保其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达标排放。
对于已经存在的污染源,应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如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以防止其对地下水造成进一步污染。
第三,加强地下水监测和保护是防范地下水污染风险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监测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加强地下水保护,合理规划和管理地下水开采,防止过度抽取和碎片化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
第四,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宣传地下水保护知识等方式,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其自觉参与到地下水保护和治理工作中来。
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地下水保护的合力。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地下水污染防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研发和推广高效、低成本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提高地下水污染的处理效果和治理能力。
同时,加强对地下水运动和环境行为过程的研究,为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要加强对地下水污染风险防范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各项防范对策的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地下水保护和治理工作的监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整改。
同时,开展定期的评估和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地下水污染防范的对策和措施。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策略
地下水污染与治理策略地下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需要它。
然而,地下水也面临着被污染的风险。
地下水污染是指地下水受到了人类或自然活动所引起的各种有害物质的侵染,使其质量下降,不再适合饮用、工业用水等需要。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农业活动所使用的农药和肥料、工业废水等。
这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渗漏、滲透、浸泡和注入等方式进入地下水层,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地下水污染对人类、生物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首先,污染的地下水会对人类饮用水造成威胁。
其次,污染的地下水还会对农作物和渔业产生影响。
此外,地下水污染还会对野生动物和栖息地造成不良影响,并且长期污染还会改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治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理策略:1.立法规范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污染责任,严格罚款或依法追究污染者责任,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指在污染物产生的源头采取手段控制其排放,减少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包括建设防渗、防渗、除尘、净化等工程和设施,以及采取节能、减排等措施。
3.筛选型治理白云石、木炭、硅藻土等物质可以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和降解的作用,这种方法被称为筛选型治理。
这个方法具有反应效率高、可效地去除污染物的优点。
但同时,该方法效率和效果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于治理的介质和模型的设计。
4.生物降解型治理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利用生物降解处理地下水污染成为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该方法将污染地下水放置于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微生物降解,达到去除的效果。
由于该方法对非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良好,因此逐渐成为治理地下水污染的一种主要手段。
5.物理法处理物理法治理污染是指利用一系列的物理方法对污染地下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
该方法常见的有吸附、膜分离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这些方法中,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技巧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及污染防治对策田岳林(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摘要结合北京市昌平区地下水水源地实际情况谈保护地下水水源的重要意义,分析地下水水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探讨地下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的解决思路,分别从政策、规划和监控管理层面论述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以预防为主,在水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深入贯彻地下水水源保护工程规划及采取切实有效的污染防治对策,明确污染控制要点,切实有效地对地下水水源实施环境保护。
关键词地下水水源;水源保护;昌平区;安全饮水;水质监控;污染防治Ground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pollu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Tian Yuelin(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37)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groundwater sources i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it is discussed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on of groundwater sources. It is analyzed of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proposed of the solution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t is discussed of ground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plans in the aspects of policy, planning and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t is offered to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roundwater sources, ground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planning is depth implemented and pollution control strategy is taken effectively. The pollution control points clearly, and it is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groundwater sources protection.Keyword:groundwater sources; water sources protection; Changping District; drinking water safely;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1.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水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最基本的物质资料之一,地球上水资源极其丰富,但可供人类生产生活使用的可利用水资源却非常有限。
地下水是可利用水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的重要来源,维持中国近70%的人口饮用和40%的农田灌溉,但现状中国90%的城市地下水遭受污染,已呈现由点向面扩展的趋势[1,2]。
水源质量和饮水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据报道[3],全世界每年因水污染导致12亿人患肠道传染病,每年约400万儿童死于水致传染病,不安全的饮水是发展中国家80%疾病和30%死亡的起因,因此,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与管理已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集中式水源地可以分为河流型、湖库型和地下水型3种类型。
从水源地供水量来看,河流型水源地供水量最大,地下水型水源地供水量相对较小。
从水源地分布情况看,我国南方省市以河流与湖库型水源地为主,北方省市以地下水型水源地为主。
作为北方地区缺水大城市的典型代表,北京市地下水水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显得异常突出。
以北京市昌平区地下水水源保护科学规划及污染防治对策的全面制订为研究实例,阐释北方地区地下水水源保护工作的研究思路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首都北京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进程中,社会经济、城市空间和人口数量迅速膨胀,京郊地区和边缘集团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这造成北京地区原本就十分突出的水资源短缺和地下水水源地环境污染问题显得更加严重,社会经济发展与饮用水水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
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水源地的资源环境状况进行调研,开展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的重大战略意义在于:科学合理地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对于存在安全隐患和已受污染的水源保护区贯彻实施污染防范策略及治污措施,恢复和强化地下水资源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的供水安全,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可续发展与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2.地下水水源地现存环境问题及其分析2.1 研究区地下水资源概况2.1.1地下水资源量及水位变化情况受北京地区多年连续干旱影响,昌平区总降水量下降,地表水资源量匮乏,全区以开采地下水为主。
2006年昌平区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为2.0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134万m3,地下水资源20303万m3。
长期以来,地下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超量开采及原始粗放的低效率利用方式,造成近年来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态势已经形成。
根据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从2001~2006年昌平区全区地下水水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平原区地下水年均下降0.70m,山前地带地下水年均下降0.74m。
2.1.2地下水水源地概况根据“昌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昌平县城镇自来水厂地下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昌政发[1998]27号政府文件),昌平区于1998年对南口、西关及邓庄、化庄、小汤山、以及沙河五处水源地进行水源保护区划分。
目前,小汤山地区水井已由水源井转变为补压井,其余四处水源开采井沿用至今。
昌平区现状主要水源井开采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昌平区水源井开采基本情况表2.2 地下水水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通过调研昌平区地下水水源地环境状况,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对地下水水源的影响情况、水源地管理水平、开采井运行状况、污染源分布和排污状况等。
⑴农村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低根据2004年对农村饮用水进行水质调查统计结果,昌平区107个行政村存在水质问题,主要体现在“四高”,具体表现是:①有56个村硝酸盐氮含量高,集中在区西北部和北部;②有25个村细菌含量高,集中在东部;③有8个村氨氮含量高,集中在昌平区南部;④有7个村氟含量高,分布在小汤山镇。
⑵水源保护区欠缺合理规划,水源地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历史遗留或管理不当等原因,大多数水源井建设不具备科学的选址规划和环保审批手续,与城市总体规划不相协调,例如,水源地前期开发的水文地质勘探不充分,水源井群供水规模与所服务的城市发展规模不相匹配,水源管理设施所处的市政供水用地与规划用地性质存在冲突,在水源地地下水资源量萎缩或城市发展速度过快时不能对水源供应方案进行及时调整等;水源地管理人员数目不足,文化层次和管理水平有限。
⑶城镇建成区不断扩大,水源地用地日益紧张部分水源保护区位于城镇建成区,受社会活动与开发建设的影响较大,随着城镇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水源保护区用地正在受到压迫挤占。
⑷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治理水污染任务艰巨全区污水设施及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每年约有5000万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全区几乎所有河道均被污染,水质现状普遍为劣Ⅴ类,污染的地表水入渗地下,使当地地下水环境受到威胁。
⑸节约用水意识不强,节水设施落实力度不够节约用水是当前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社会公众节水意识较薄弱,存在浪费水现象;输配水设施陈旧老化,跑、冒、滴、漏现象存在;农业节水灌溉率低,措施单一,未实行计量管理;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低,尚有较大潜力;再生水利用率低,再生水回用管网建设相对迟滞。
2.3 问题解析与解决思路从调研结果来看,研究区地下水水源保护和管理水平不高,与社会经济发展明显脱节,供水安全不到位已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作用。
因此,探讨地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要充分认识到水源保护区科学规划与加强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的重要性。
①迫在眉睫的安全饮水问题应作为水源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水量不足或水质严重超标的水井实施封井或加设给水净化装置,对年久失修的井房、管网等供水设施进行修缮或重建,切实把地下水水源保护放在第一位;②在新打水源井的问题上要科学选址,严格执行环保审批手续,杜绝违规打井和浪费饮用水资源的现象发生,水源地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管理人员有待加强在技术、操作、政策和意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③在区域建设开发中应科学合理规划,协调各类性质用地与供水管理设施用地的关系,保证水源地用地不被挤占,尽量调整和规范土地利用类型与水源保护区功能不冲突,做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④面对饮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应合理配置地下水水源,还应提高农业节水灌溉率、再生水利用率,增强水源保护宣传力度和社会公众节水意识[4],教育培养保护水源和高效用水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能力;⑤从点源治污和非点源污控角度出发,通过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增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功能型人工湿地、铺设污水管网以及开展河流水系环境整治等[5,6],不断提高水源保护区的污水处理率并改进生态环境质量。
3.地下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以及废渣的随意堆放都会使土壤和地表水体受到污染,进而逐渐污染地下水源。
详细周密的污染源调查、地下水网络水质监测是所有水源保护规划和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必须搞清楚以不同污染方式和污染途径污染地下水的污染物来源,对地下水污染系统的环境质量做出全面评价[7]。
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在污染源被控制后,一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难以在自然状态下使水质复原,因此,对地下水环境保护一定要以预防为主,在开发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制定出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认真执行禁止污染物任意排放的各种法令,深入研究各类污染物质污染地下水的作用机理,以期深入贯彻地下水水源保护工程规划及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
3.1 政策层面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制定的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已无法适应研究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空间布局变化,缺乏紧跟时代步伐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