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专训【34页】

合集下载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语文专题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班级: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古诗词鉴赏之景物形象【学习目标】1、规范表述景物形象特点,学会鉴赏景物形象。

2、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学习重点:学会鉴赏景物形象。

学习难点: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诗歌的形象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物象和画面。

它常常是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如《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李白的形象;也指诗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的隐者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或物象,陆游的《咏梅》中梅的形象。

有时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歌塑造的形象是同一的。

而这些形象往往是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所以它们往往被叫做“意象”。

有的诗歌有一种意象,如柳宗元的《江雪》中的渔翁,有的诗歌有多种意象,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开头为了渲染一种离别前“醉不成欢惨将别”的凄清的意境,分别用了“夜”“秋”“枫叶荻花”等意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意与境的交融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情随境生,是诗人生活中遇到某种物境,忽有所悟,产生思绪,于是借对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达到意与境的交融。

二是移情入境,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物境,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又借对物境的描写表达出来,客观的物境也带上了诗人的主观情感。

三是物我情融,诗人内心的某种主观感情与所看到的客观事物自身的、人们公认的情意恰相吻合,于是物情与我情融合起来,达到了某种有机的整体的意境。

【自主探究】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景物类型:(1)景象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3)色彩描写。

(请同学们认真总结,阅读并完成下面内容,掌握解题方法。

并依据有关提示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合作解决疑问,准备课堂展示)1.提问方式:2.答题思路:3.答题格式:【典题导航】1、(2009年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3辑:景物形象(意境)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3辑:景物形象(意境)题专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第3辑:景物形象(意境)题专练景物形象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为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剪裁、设计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如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如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音响描写等。

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写寒山、石径、人家、白云、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山晚景图,流露出诗人对秋天喜爱之情。

景物形象就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意象。

意象是指诗人为抒情或言志而精心挑选的客观自然景物,如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但这些客观物象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之后,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

而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它是既依托意象而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的,通过读者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术境界。

附: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松梅菊竹寓高洁,借月把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落叶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寓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技巧点击】(一)鉴赏诗歌描写的景象,一般可按下面三个步骤进行:(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得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二)领悟意象,一般需要做到:找意象,抓内涵,析作用。

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

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专题教案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专题教案
3、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具体,切忌空洞。只答“表达作者哀伤之情”是不够的,还要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表述方式:①诗中(通过、等意象),描绘了一幅(一般是时令+人物+主事件,如初春丽景图,游子思乡图等)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展开)
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
③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例题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游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请简要分析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答案示例:第一步:这首诗通过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意象,描绘了一幅春日丽景图。春天阳光普照,田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貌)。
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本句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新幽静的氛围;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二)以哀景写乐情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
练习1: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意 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
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人的主观情
感。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
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
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 和物。意象是具体的。
明确意象的作用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 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一 般都具有抒情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成意象群,为人物 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 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 (4)营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 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 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王维的“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用雪、 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的高洁、性 格的坚毅、情感的纯洁等。
参考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 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 清冷孤寂的意境。
练习3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系列: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考点阐释】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

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

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1.“诗中赏画”。

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2.“画中品诗”。

由景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一般而言,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即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二、意象赏析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形象鉴赏
· 景
景象即景物形象,常指借景抒情诗中的 的景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景象常常 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 法。 •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 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 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 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 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 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 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
诗歌常见的意境术语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幽深、 壮阔、 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清新、 朦胧、恬淡 明丽——恢弘、清远、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瑰丽、闲适 清冷——冷森、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凄怆、寂寥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 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 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 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 啸。 •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 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 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七:“大漠孤烟直,长 雄浑壮阔 河落日圆”表现出 _______的意境
•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幽清明净 流”构成了_________的意 境。
基本题型是: 1、指认意象; 2、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剖析作者思想; 4、欣赏画面美。 鉴赏形象综合题,基本思路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 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 答题步骤为: • 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描写了……意象。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 描述时,语言力求优美。 • 二、这些景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具体,切忌空 洞。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拓展延伸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一、知识点讲解1、形象形象主要指诗歌所描写的人、景、物。

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那么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和物。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景物类型:〔1〕景象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3〕色彩描写2、形象的特点形象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或者说形象中蕴含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一、把握诗中画面,品味意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就是包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具有“象征意蕴〞的客观物象。

如杨柳、鸿雁、流水、梅花、红豆等。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传统意象〔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相思〕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等〔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等〔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等〔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莲花、连理枝、比翼鸟等〔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2、描摹图景,品味意境。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三方面着手:①写景角度----上下、远近、俯仰、视觉、听觉、触觉等;②画面色彩----季节色彩,冷暖色调;②动态静态----以静衬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意境特点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苍凉悲壮明丽清新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二、关注景与情的关系。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七、导入新课:“一切景语皆情语”八、自主学习1、什么是“意象”“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具体事物,“意象”即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不屈服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的意象了。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表达了诗人骨粉、倔强的思想感情。

2、什么是“意境”“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感,“境”是诗人描写的具体景物所构成的画面,它突出的是组合意象创造出诗的思想情感。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

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3、“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意境”范围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简单的说,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这个建筑的砖块。

4、修饰意境的词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孤寂冷清,雄伟壮阔,恬静优美,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三、景物类型:1、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3、色彩描写四、基本思路: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诗歌鉴赏-形象之景物形象共34页文档

诗歌鉴赏-形象之景物形象共34页文档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来自诗歌鉴赏-形象之景物形象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交待了时间、地点、环 境,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幽 明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远离世俗名 利的精神境界。(3分)
思路:关系 + 内容 + 气氛 + 情感 步骤: (关系) 描写…… 营造…… 表达…… 情景关系:1、触景生情、2、融情于景,景情 交融 3、以景衬情 (①.正衬: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乐情②反衬: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 乐情)4、以景结情
【答案】(1)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
)(1分)的意境,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
(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 夜的寂静。
,树林和泉声,(1分) 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 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 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同学答案:
【首联】嫩绿的竹子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 长的竹梢才刚过墙。 【颔联】在书房处,看到天色昏暗,阴寒之 气迫使酒杯发凉。 【颈联】一场涓涓细雨洗净空气中的尘埃, 微风吹来,闻到淡淡清香。
【总结】描写了竹子坚贞、有气节、生命力 旺盛的形象。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处境:行人 羁旅 抱病 独苦
抒发情感:抒写了作者怀乡之思,和对身体病痛、羁旅漂 泊的愁苦和无奈。
例题展示二
全国Ⅱ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列举景物:空旷的原野、明净的空气、河边渡头 、城门 楼、村边的绿树,银白色的河水、青翠的峰峦 、初夏田 间的农忙情景 分析氛围:清新明净、秀丽、明朗
[题型——意境类]
答 题 步 骤
A、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气氛或 氛围特点( 幽静,萧瑟; 生机勃勃, 孤寂凄清;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 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等等) B、抓住意象,再现画面(写景运用 什么手法) C、分析表达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 诗歌内容分析。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析效果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形 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 鉴 赏 “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 景 天挂上了霏霏雨幕,凄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 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 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 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还要赶路,去亲愈远。 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情与景关系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 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 新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 “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分析。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或 “以乐景衬哀情”)。 上片描写清明之际的春景:“风细”“柳斜”“春水” 和春“花”,描绘了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营 造了一种幽美明净的意境。 下片抒发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春虽未 老,人却因无法回家而充满无奈和苦涩的“思乡”情。
抒发情感: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题型——意象类]
意 :诗人主观情感
意象
象 :诗中客观形象
物 景
诗人给客观事物赋以主观感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渲染清寥 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 的环境来表现孤寂之感的。 吹木叶、月照孤舟的景象,渲染凄清孤寂的 环境,突出了作者孤独寂寥忧伤之感,表达 了对故友的思念。 孟浩然
高考诗歌鉴赏突破强化之
景物形象
湖南新宁一中 江军勇
人物 形象
A、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
诗 歌 形 象
借以 表达 主观 感情 的载 体
事物形 象(咏 物诗) 景物 形象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 壮阔、深远 肃杀 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 繁丽、热闹、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鉴赏景物形象
(1)关注画面色调:由形象画面的色调, 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 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 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 是低沉伤感痛苦的
算子•咏梅》)
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
形 象 鉴 赏 · 景 物
1、列举景物(可作适当描绘,注意手法)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 氛、意境)
3、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题展示一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氛围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 [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 摇落:草 木凋零。 •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 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邻家渔船、寒 衣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交待时令(秋 景),营造了凄冷清秋的气氛,表达了一种 浓郁的离情相思。
奠定情感基调 \铺垫作用\
营造氛围(意境) \借景抒情\ 交代时令、地点、环境\ 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卷)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 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前两句实写淮 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 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 翔,虚写国家统一,人们不能自由来往的痛苦,表达作者 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某句诗的作用
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
【答案】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 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 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 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箨 :[tuò] 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严郑公:严武,被封为郑国公
【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 送竹香。 (或绿竹的新嫩,阴凉,雨后的洁净,清香。)
(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同学答案1: 如果不砍伐,竹子一定会冲破云霄,不断生 长。突出竹子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作者 借竹子自比,写出自己的坚强不屈,努力进 取。
同学答案2: 竹子不被砍伐,就能生长,表达作者希望像 竹子一样,不被压迫,得到重用。
【参考答案】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小试牛刀】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 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 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鉴赏意象和意境
意象+意象+……=意境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 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 意境即白色恐怖。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 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 远等
(偏重写景的诗歌)
形 象 鉴 赏 · 景 与 物
物象: 写物 ——托物言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