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遗传育种学实习指导
小学劳动实践养蚕教案
小学劳动实践养蚕教案一、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 通过养蚕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养蚕的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蚕盒、蚕食、清洁用品等。
三、活动过程:1. 教学导入:教师通过PPT、视频等资源,向学生介绍养蚕的基本知识,包括蚕的生长发育过程、食性、生活习性等。
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养蚕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具体步骤如下:a. 学生在蚕盒内放入适量的蚕食,供蚕宝宝食用。
b. 观察蚕宝宝的生活习性,记录它们每天的饮食、活动情况。
c. 定期清理蚕盒,保持卫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d. 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它们从小蚕到成熟蚕的变化。
3. 交流分享: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进行交流分享,共同探讨养蚕的乐趣和收获。
4.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养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反思自己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延伸:1.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养蚕经历和感悟写成作文,参加学校组织的作文比赛。
2. 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养蚕,观察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五、活动注意事项:1. 学生在养蚕过程中要注重安全,避免用手直接触摸蚕宝宝。
2. 定期观察蚕宝宝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教师。
3. 活动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纪律,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次养蚕劳动实践,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体验劳动的乐趣,增强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西南大学:家蚕遗传育种学
《家蚕遗传育种学》教案主讲教师:朱勇代方银陈萍西南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05年6月《家蚕遗传育种学》教案《家蚕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学校蚕学专业主要骨干专业课程之一。
大体上分为家蚕遗传学和家蚕育种学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家蚕遗传学是以重要的农业经济昆虫蚕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在于阐明家蚕遗传和变异规律,是家蚕育种的理论基础;家蚕育种学是研究家蚕育种理论与技术、家蚕现行品种改良和培育新的家蚕品种的学科。
家蚕遗传育种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家蚕生物学专业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突出实践性的遗传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运用能力。
一、教材选用1、主要教材:本课程选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家蚕遗传育种学》为主要教材。
该教材为农业部优秀教材。
2、主要教学参考教材:1、向仲怀主编《中国蚕种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2、冯家新主编《家蚕育种选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3、向仲怀等主编《中国蚕丝大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4、向仲怀主编《蚕丝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9月5、中国蚕业研究所主编《家蚕遗传育种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6、浙农大主编《家蚕良种繁育及育种学》农业出版社,19827、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农业出版社,2000年3、辅助教材:1、《日蚕杂》、《蚕业科学》等多个著名刊物。
2、《家蚕形态性状——家蚕基因库主要标记性状》电教片。
3、夏秋蚕品种“夏芳×秋白”繁育饲养技术要点录相片。
4、多媒体课件。
二、课程教学安排:1、课堂教学:50学时2、实践教学:①蚕育种实习1周(校内实习基地)②蚕种生产实习8周(校内外实习基地)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了解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发展概况,识别家蚕丰富的遗传性状,掌握家蚕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对家蚕雌完全连锁遗传的特点及其运用,家蚕连锁群与染色体图,蚕的性决定与性别调控,家蚕染色体及其变异、染色体工程等蚕的经典遗传理论与发展有较好掌握,并对家蚕发生遗传、生化(同工酶)遗传、蚕的分子遗传与遗传工程研究进展有较好的了解;对家蚕茧丝性状、化性、眠性、食性、抗性等重要实用经济性状的遗传与选择技术有较好的掌握;熟悉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近交效应与运用、杂种优势与配合力测定等育种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蚕品种资源及其创新,同时掌握系统分离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以及转基因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养蚕活动,我们需要在养蚕前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这个阶段需要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包括准备养蚕箱、蚕卵、蚕食等材料,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制定养蚕计划等。
通过这个阶段的准备,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养蚕的过程和技巧,为后续的养蚕活动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养蚕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个人或小组合作)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对蚕宝宝的生长和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和变化,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三阶段,养蚕后的总结和展示(个人或小组合作)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对养蚕活动进行总结和展示。
这个过程可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们可以通过展示养蚕的成果、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养蚕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分享能力。
总结:通过这个养蚕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和变化,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和观察记录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这个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是一项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老师可以利用科学课和活动课时间,对养蚕的基本知识进行指导。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蚕的生活环境,知道蚕是从哪里来的,以及蚕靠什么长大。
其次,可以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制作养蚕箱,并在组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
在孵化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能够观察、描述蚕卵的外形和颜色,并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此阶段的重点是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难点是测量蚁蚕的长度。
为了高质量地养蚕,需要严格控制养蚕的数量,人均5-10条。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二、活动准备1.物资准备:蚕卵、蚕茧、桑叶、饲养箱、喂养器具、保温箱等;2.地点准备:选择一个适宜的室内或室外空间用于养蚕活动;3.时间准备:根据蚕的生命周期和学生的学时安排,确定养蚕的时间段。
三、活动步骤1.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特点: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向学生介绍蚕的生命周期,从卵→幼虫→蛹→蝶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研究蚕的特点和行为。
2.准备蚕的生活环境:在养蚕箱中放入合适大小的桑叶,确保蚕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安置好保温箱,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蚕的生长发育。
3.学生参与养蚕过程:将蚕卵放入养蚕箱中,等待孵化,期间学生可观察蚕卵的变化。
蚕孵化后,学生需要负责喂养、观察和清洁蚕的饲养环境,了解蚕的蜕皮、生长等过程。
4.蚕的蜕皮和吐丝过程展示:安排学生观察蚕的蜕皮和吐丝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蚕蜕皮和吐丝的意义和过程,并记录观察到的结果和体会。
5.蚕茧的采集和利用:蚕吐丝结束后,蚕开始将自己包裹在茧内进入蛹的阶段。
学生可以观察和采集蚕茧,并探究蚕茧的利用价值和应用领域,如丝绸的制作等。
6.蝶的孵化和观察:蛹期持续一段时间后,蝶开始孵化。
学生可观察蝶的孵化过程,并记录和观察蝶的特征和行为,进一步了解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7.蚕的繁殖:介绍蚕的繁殖过程和方式,学生可观察和参与蚕的交配、产卵等过程,了解蚕繁殖对丝绸生产的重要性。
四、活动评估1.参与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参与情况、合作与碰撞的发生,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表现评估:评估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对蚕的观察和解读能力,以及对活动中提出的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力。
3.作品评估:以学生的观察记录、研究报告、成果展示等形式评估学生在养蚕活动中的成果。
五、活动延伸1.丝绸制作工艺实践:参观丝绸生产厂家,了解丝绸的制作过程,学习如何制作丝绸制品。
在《家蚕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Absr c t a t:Ac o dig t he c n e t a e u irte ft o re “Ge t s n d e dig o lwo m ”,t i p p r ds u s s h c r n o t o t ns nd p c la is o he c u i s nei a c Br e n fSi k r hs a e ic s e te me h d o i r v h aiy o h t d nt d u t a e tera lte t o s t mp o et e qu lt ft e su e s a c li t h i bi is,whc n ov h i uma itc q lt n v i ih iv le t erh n si uaiy,i olgc lqu lt de o i a aiy, r s a c b l y a d in a in a ii . e e r h a ii t n n ov to b lt y Ke y wor s: “Gen tc n e dig o ik r ”;c u s d eis a d Br e n fS lwo m o r e;q lt uaiy—o e e du ain i r ntd e c t o
强 学生 的人 文 素 质 、 思想 素 质 、 研 素 质 、 新 能 力 以及 综 合 素 质 的 教 育 方法 。 素质教 育
中 图分 类 号 : 2 G4 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 3 9 2 0 )3— 20— 4 17 5 7 (0 6 0 0 1 0
CHEN ng Pi
( col f i c neadSho o Sr u ueadBoeh o g , o t et nvrt, e e, h nqn 0 1 , h a Sho o f Si c n col f e cl r n i c nl y Suh s U i syB i i C ogig 0 7 6 C i ) Le e i t t o w ei b 4 n
养蚕学 实习
养蚕实习报告姓名:陈晓伟学号:09124021年级专业:09级蚕学指导老师:朱保健实习时间:8月24日至9月23日实习地点:蚕室实习内容:催青,提青,收蚁,饲养,上蔟,收茧以及饲养过程中的消毒、蚕具洗涤等实习过程、感受及注意事项:2011年8月24日09级蚕学专业正式开始了养蚕学实习,23号晚上全班同学齐聚蚕室,指导老师朱保健老师在实习之前给我们讲解了在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将全班同学分成了五个小组,选出了每个小组的组长。
24号早上8:30正式开始了实习。
首先就是收蚁(在此之前老师已经完成了催青过程),收蚁方法力求简单易行,不伤害蚁体,不损害未孵化的蚕卵,已孵化的蚁蚕能够迅速一次性收清,并使蚁蚕能在蚕座上上均匀分布。
主要的收蚁方法有两种:1、网收法:在原来卵面上所盖的一只防蝇网上,在感光时,再覆盖上一只防蝇网,或做蚊帐用的尼龙纱,要柔软平直,有条件的单位在网上撒一层切碎的桃叶,可使蚁蚕不逸散。
然后在收蚁时在桃叶上撒上切成小方块的桑叶,经过10~15min蚁蚕爬上桑叶后,把上面的一只网提到垫好白纸的空匾里,然后给桑,用桑量约为蚁蚕重量的4~5倍。
2、棉纸引蚁法:有些地区,实行小蚕共育,为了便于以后分蚕、计算用桑量、品种比较试验及科研调查而需要计算蚁量时,可采用棉纸引蚁法。
方法是:收蚁前先称好棉纸重量时,记在纸角上,收蚁时将棉纸覆盖在已经出蚁的蚕卵上,再重叠盖上一张棉纸,然后在棉纸上均匀撒上一层干桑叶,约经过15~20min,待蚁蚕爬到纸上,去掉上层棉纸,提起下层棉纸,连蚕带纸一起称量,称好蚁量后移入蚕匾给桑。
我们本次实习用的是前一种方法即网收法。
收蚁过后就是饲养了,蚕一生要经过五龄,分别是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随着蚕慢慢的成长,蚕的身体也慢慢的发生变化,食桑和每次眠的时间也依次加长。
蚕的饲养,首要就是桑叶,各个阶段给桑的多少、大小以及所需桑叶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为了防止采桑过多或不足,在采桑之前必须正确的估计用桑量,过多采摘会使桑叶在较长时间的存储过程中渐渐失去水分和养分,从而降低饲料的价值;但如果采桑过少,那么蚕将会遭受饥饿。
西南大学家蚕遗传育种学
《家蚕遗传育种学》教案主讲教师:朱勇代方银陈萍西南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05年6月《家蚕遗传育种学》教案《家蚕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学校蚕学专业主要骨干专业课程之一。
大体上分为家蚕遗传学和家蚕育种学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家蚕遗传学是以重要的农业经济昆虫蚕为研究对象的遗传学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在于阐明家蚕遗传和变异规律,是家蚕育种的理论基础;家蚕育种学是研究家蚕育种理论与技术、家蚕现行品种改良和培育新的家蚕品种的学科。
家蚕遗传育种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家蚕生物学专业基础学科,也是一门突出实践性的遗传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运用能力。
一、教材选用1、主要教材:本课程选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教授主编、农业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家蚕遗传育种学》为主要教材。
该教材为农业部优秀教材。
2、主要教学参考教材:1、向仲怀主编《中国蚕种学》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2、冯家新主编《家蚕育种选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3、向仲怀等主编《中国蚕丝大全》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年4、向仲怀主编《蚕丝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9月5、中国蚕业研究所主编《家蚕遗传育种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6、浙农大主编《家蚕良种繁育及育种学》农业出版社,19827、盖钧镒主编《试验统计方法》农业出版社,2000年3、辅助教材:1、《日蚕杂》、《蚕业科学》等多个著名刊物。
2、《家蚕形态性状——家蚕基因库主要标记性状》电教片。
3、夏秋蚕品种“夏芳×秋白”繁育饲养技术要点录相片。
4、多媒体课件。
二、课程教学安排:1、课堂教学:50学时2、实践教学:①蚕育种实习1周(校内实习基地)②蚕种生产实习8周(校内外实习基地)三、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课程讲授,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了解家蚕遗传育种学的发展概况,识别家蚕丰富的遗传性状,掌握家蚕重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对家蚕雌完全连锁遗传的特点及其运用,家蚕连锁群与染色体图,蚕的性决定与性别调控,家蚕染色体及其变异、染色体工程等蚕的经典遗传理论与发展有较好掌握,并对家蚕发生遗传、生化(同工酶)遗传、蚕的分子遗传与遗传工程研究进展有较好的了解;对家蚕茧丝性状、化性、眠性、食性、抗性等重要实用经济性状的遗传与选择技术有较好的掌握;熟悉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近交效应与运用、杂种优势与配合力测定等育种基础理论知识;了解蚕品种资源及其创新,同时掌握系统分离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以及转基因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养蚕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养蚕业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产业之一,其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养蚕技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在XX农业大学蚕学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养蚕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和掌握养蚕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流程。
2. 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病害防治方法。
3.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深化对养蚕学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养蚕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蚕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阶段、饲养管理要点等基本知识。
2. 蚕种选择与制备: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优质的蚕种,并进行消毒、孵化等前期准备工作。
3. 蚕室环境调控:了解了蚕室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对蚕生长的影响,并掌握了相应的调控方法。
4. 蚕的饲养管理:学习了如何进行蚕的饲养,包括投食、清洁、观察蚕的生长状况等。
5. 病害防治:了解了蚕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如细菌病、病毒病、真菌病等。
6. 蚕茧采摘与处理:掌握了蚕茧的采摘时间、采摘方法以及后续的剥茧、消毒等处理过程。
四、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以下是一些具体实习过程:1. 蚕种孵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蚕种的孵化,观察了蚕卵的孵化过程,了解了孵化率等相关指标。
2. 蚕的饲养:在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我们负责投食、清洁、观察蚕的生长状况,并及时调整饲养环境。
3. 病害防治:在发现蚕出现病害时,我们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调整饲养环境、使用药物等。
4. 蚕茧采摘:在蚕茧成熟时,我们分组进行采摘,并学习了蚕茧的处理方法。
五、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养蚕学的理解。
2. 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养蚕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流程。
蚕养蚕实践活动方案
蚕养蚕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2.增进学生对蚕的了解,培养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之情;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心。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时间:活动时间为2个月,从3月初开始到5月底结束。
地点:活动地点设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和室外校园环境。
三、活动准备1.蚕宝宝购买:从正规蚕种渠道购买足够数量的蚕卵或蚕宝宝。
2.生物实验室准备:清理生物实验室,确保设备齐全,提供良好的环境给蚕宝宝生长。
3.参与学生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组蚕宝宝的养殖和观察工作。
四、活动步骤第一阶段:蚕宝宝孵化1.将蚕卵或蚕宝宝分发给每个小组,并指导学生正确进行蚕宝宝孵化。
2.建议学生在实验室设置温湿度适宜的饲养箱,定期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情况,注意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阶段:蚕宝宝饲养1.指导学生准备蚕宝宝的饲料,提供充足的桑叶供蚕宝宝食用。
2.学生组织每天饲养桑叶和清理蚕宝宝的饲养环境,确保蚕宝宝的生长和健康。
第三阶段:蚕宝宝观察1.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蚕宝宝的生长情况,记录蚕宝宝的变化和行为习性。
2.鼓励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蚕宝宝的有机器官和组织结构。
3.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进行相关的实验,如观察不同温度对蚕宝宝的影响。
第四阶段:蚕宝宝脱茧1.学生观察蚕宝宝进入脱茧阶段的迹象,记录脱茧的时间和过程。
2.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脱茧的科学过程和原理。
第五阶段:蚕宝宝结茧1.学生观察蚕宝宝结茧的时间和方式。
2.学生讨论茧的用途和价值,并制作相关展板和展示物品。
第六阶段:蚕宝宝变成蛹1.学生观察蚕宝宝变成蛹的过程,记录变化和特征。
2.学生进行相关研究,了解蛹的生命特点和生态功能。
第七阶段:蚕宝宝化蝶1.学生记录蚕宝宝化蝶的时间和过程。
2.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了解蝶的生态意义和保护措施。
五、活动评估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2.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包括展板、照片等,并进行相关的口头报告。
如何带领学生进行养蚕实习
9
月第
二代 幼虫成畏至 2 ~ 一处
,
龄时即 准备过冬 )
。
,
幼 虫 常群 集
为害严重 ( 图
图 4
桑木 虱
l 成 虫 ; 2 幼虫
。
r
.
。
可哄 同学立即处死或带 回 学校制作标木
第二次
:
可在桔茧化蛹 时 期 进 行
2
。
、
“
、
蚕 儿 握扯
一
3 星 期的生畏 ,
。
部分 已开 始上簇
,
部 分开 始 进 入最 后 眠期 光楼 均 匀
“
”
其 教育意义
, ,
段
,
刚 孵出来的幼 虫 ( 蚕 儿 )
,
黑色多毛
, ,
,
-
殆
是很广泛的 但是仅仅在睬堂 内娜授是不够的 粗徽 同学到养蚕锡丢 突 习 或祖椒学生魏外活动
中
如粱 矫荟
。
-
似岭谈 , 故 名 蛾蚕
没 育是大
,
在良 好 的环境条件下 豹担 巧 一 3 0 天时 简
, 。
能迅速
,
南 方地 区
列内容 l .
.
野 番
1 成虫 ;
,
’
2 幼虫 ;
,
.
3 桑叶被害状
.
。
蚕赫 的用途及养蚕亚的今昔 和 远景
金 毛 虫 ; 休金黄色
鲜艳
在太 阳 光 照 射下
,
大
, 8 1
都 居 于 叶片背面 产生
,
。
一 年发 生二 次
,
,
第 一 次在 七 月上 句
。
家蚕良种繁育学实习指导
家蚕良种繁育学实习指导一、参观了解蚕种场的基本情况在我国蚕种场有三种类型:专业蚕种场、原蚕区蚕种场、乡镇企业蚕种场。
专业蚕种场是专业化方式繁育家蚕优良品种的蚕种场,所有原种场和大部分普通种场属于这一类型。
这类种场设备完善,有专用桑园或部分专用桑园,有较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定数量的固定技术工人,生产条件较好,技术力量较强。
特别是大多数原种场,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雄厚,他们除了繁育各级蚕种外,还从事蚕品种的选育、提高及繁育技术的研究工作。
在我国家蚕良种繁育系统中,无论从设备技术,生产规模,还是从蚕种质量和科学试验方面,专业蚕种场都起着骨干和主导作用。
通过参观专业蚕种场和听报告,初步了解以下几个问题:1.蚕种场发展历史、现状、生产规模、今年的生产任务及布局。
2.蚕种场的建筑设计与各种生产设备。
3.种茧用桑园的设计与培护管理。
4.蚕种场的组织机构及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5.蚕种场生产计划的制定及提高蚕种品质的主要措施。
6.蚕种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经验。
7.冷库的设备及冷藏技术、冷库管理。
8.浸酸设备及工作原理。
二、编制家蚕良种繁育计划(一)目的蚕种的有效贮藏时间较短,用种计划性特别强。
通常蚕种贮藏一年内有效,调节的幅度小,且多余蚕种,纯属浪费;蚕种不足,影响蚕茧生产,减少蚕农收入。
因此,在蚕种繁育上必须有高度的计划性,才能达到供求平衡。
同时不同季节要求相适应的蚕品种,对蚕种计划生产与调度要求更高。
通过实习要求掌握编制计划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学会对各级蚕种数量的计算。
(二)依据繁育系数计算各级蚕种的繁育计划蚕种的繁育系数是指单位蚁量或蛾区所生产的蚕种数。
它是制定蚕种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
根据各级繁育的要求不同,繁育系数也相应不同。
原原种的品质高于原种,原种高于普通种。
为保证蚕种品质,必须淘汰不良蛾区和不良个体,各级繁育都有规定的选除率,繁育级别越高,选除率也越高,即繁育系数越低。
同时,不同品种的强健度、产卵量也大有差别,因此不同品种的繁育系数也不同。
养蚕与蚕种实习报告
养蚕与蚕种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背景二、实习过程与内容1.了解蚕种的选育与培育方法:通过参观与讲解,了解到蚕的种类有桑蚕和柞蚕等,不同种类的蚕在生长周期、营养需求及丝线强度等方面有所差异。
了解到蚕种的选育过程主要包括个体的选择、交配与繁育后代的培育。
蚕种的培育需要严格控制蚕的饲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饲料等。
2.学习蚕的繁殖与繁育过程:通过观察与实践,了解到蚕的生长过程主要包括孵化、蜕皮、幼龄期、中龄期和成蛹期等。
这些阶段的蚕有不同的特殊需求,需要提供合适的饲料以及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
3.掌握蚕的养殖技术:通过实地操作,学会了蚕的养殖技术。
蚕的养殖要求有特定的设施,如蚕舍、蚕箱和蚕茧架等。
在养殖时需控制好光照、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同时要合理饲喂蚕的饲料,确保蚕能够良好地生长发育。
4.了解相关的丝绸生产工艺与应用:通过与相关工人的交流,了解到蚕丝的提取与加工工艺。
蚕丝的提取过程主要包括蚕茧的蒸煮、提丝、制线等。
同时了解到蚕丝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制作丝绸面料,还能应用于医疗、化妆品等领域。
三、实习收获通过此次实习,我对蚕的生物特性、繁殖和养殖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蚕的繁殖与饲养技术,还了解到了蚕丝的生产工艺与应用。
首先,我了解到蚕是非常重要的世界经济昆虫资源,饲养和保护蚕种对于丝绸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蚕也是一种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对蚕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生物遗传学和生理学等领域的基础问题。
其次,我学会了蚕种的培育和蚕的养殖技术。
蚕种的培育需要严格的饲养条件,如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蚕的养殖也需要控制好饲料的供应和环境的调节,确保蚕能够良好地生长发育。
这些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蚕的繁育效率和丝绸生产的质量至关重要。
最后,我了解到蚕丝的生产工艺与应用。
蚕丝的提取需要特定的工艺流程,包括蚕茧的蒸煮、提丝和制线等。
同时,蚕丝还可以应用于纺织工业、医疗领域、化妆品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养蚕实习报告 (2)
养蚕实习报告姓名:刘鹏专业:生命科学学院09蚕学指导老师:朱保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一.养蚕总结2011年8月24日至9月20日,我们班同学分成了5个小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养蚕实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最终完成了此次养蚕实。
在本次养蚕实习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如何成功地完成一项集体合作项目。
本次实习中我被分到第4组,我组中共有4名成员,分别是:陈晓伟,郑斌,徐琳琳和我。
在实习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以高效快速的效率完成好每次的任务。
二 .龄前准备1蚕品种的选择:春蚕和夏秋蚕蚕品种:学校选育品种2)中秋蚕饲养考虑因素夏秋蚕一般在8月中下旬或9月初收蚁,这时气温逐渐下降,夏伐后桑树生长茂盛,气候比较适合蚕的生长发育。
对中秋蚕的安排,除须考虑与农业上的劳力矛盾外,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适时饲养,2 使桑叶得到充分利用,增产蚕茧。
2.养蚕前的准备1.养蚕生产布局:我们是采用以考虑桑叶质量和产量为主要目的的分期养蚕布局方式。
将养蚕时间安排在桑叶质量最佳时期饲养,蚕茧生产容易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桑树自早春发芽生长至冬季落叶休眠,时间跨度较长。
桑叶不同收获时期及不同叶位,其老嫩与成熟度相差很大。
符合桑树生长特点,有利于增产桑叶;可以做到适时采选适熟叶;还可以缓和蚕室蚕具的紧张状态,充分利用蚕室蚕具和养蚕劳动力等资源,做到蚕座稀放,良桑饱食,为蚕茧优质高产创造条件。
2.蚕室蚕具(1)蚕室:小蚕室、(2)蚕具①消毒用具喷雾器、水桶、扫帚等。
②收蚁用具蚕筷、鹅毛、收蚁纸、蚕网。
③饲育用具蚕匾、蚕架、蚕网、塑料薄膜、防干纸、干湿温度计、切桑刀、切桑板、除沙筐。
④采桑、贮桑用具:冰箱、塑料桶、盖桑布。
⑤上蔟用具蔟具:折蔟。
3.养蚕生产资料的准备(1)蚕品种的选择:3(2)桑叶的准备:养蚕前要做好桑叶产量的估测工作,(3)劳动力安排养蚕所需安排的劳动力,因饲养员技术水平、饲养方式,饲养季节等不同而不同。
养蚕与蚕种实习报告
养蚕与蚕种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及背景作为农业专业的学生,养蚕与蚕种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我决定在蚕种养殖场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以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养殖技术。
二、实习内容1.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在实习期间,我观察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蚕是通过蛹化成蝶来完成生命周期的昆虫。
它们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5个龄期的生长,最后进入蛹化阶段,形成蚕茧。
蚕茧所产生的丝被称为蚕丝,是非常有价值的纺织原材料。
2.蚕种的养殖技术实习期间,我学习了蚕种的养殖技术。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蚕种及质量好的蚕卵。
然后,要准备充足的蚕食,以保证蚕种的生长发育。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环境温湿度,并经常清理蚕箱,防止疾病传播。
最后,要掌握采茧技术,以获得高质量的蚕丝。
三、实习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首先,我了解到蚕是非常脆弱的生物,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来保证生长发育。
同时,正确的饲养和管理方法对蚕种的生长也至关重要。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选择优质的蚕种和蚕卵,这对于养殖健康的蚕种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选择到优质的蚕卵,才能培育出高质量的蚕丝。
最后,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养殖的辛苦和细致。
养蚕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及时观察和处理蚕的生长问题,并保持蚕箱的清洁和卫生。
四、实习收获和建议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了解了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养殖技术,还学到了对农业养殖工作的敬畏之心。
我感受到了一个农场主的辛勤劳作和他们对农业养殖事业的热爱。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养蚕与蚕种的技术能力的提高。
同时,我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如灌溉系统和自动喂食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总之,这次实习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来学习养蚕与蚕种的知识和技术。
我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农业养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养蚕与蚕种实习报告
养蚕与蚕种学教学实习报告姓名:张建班级:09蚕学1班学号:200930100110指导老师:王叶元实习时间:2011.8.28—2011.10.91、前言在8月29日至10月9日,我们班分为2组,在学校亚太地区蚕桑培训中心进行养蚕与蚕种学教学实习,在指导老师王叶元副教授的组织管理下取得圆满成功,实习达到了预期目的。
在本次实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合作去完成一件任务。
当然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去养蚕,养好蚕。
2、饲养与调查我一共饲养了1.39g蚁蚕,其中1.01g的9芙*7湘和0.38g的芙9,其中9芙*7湘用桑73.5kg;芙9用桑量为8.7kg,收获上中茧409个、共340g,下茧5.28g、同宫茧1.28g。
1-4龄蚕窝平面育,5龄地面条桑育。
8蚁一样,我们学习了收蚁,这是喂桑养蚕的第一步。
收蚁用的是打落法,也可以用桑扫法、桑引法。
接着就去采桑叶了,蚁蚕要采黄中带绿的叶,是很幼嫩的那种,还要把桑叶切成正方形的,蚁蚕太小了居然还不能咬穿桑叶,只能吃叶背的那一面,吃的咀嚼声也很小。
必须让蚕吃好第一口桑,这是拥有一个健壮体质的第一步。
15点、21点再去蚕房给桑,到下午、晚上蚕儿体积已比收蚁时大了好多倍。
接下来的近一个月的漫长时间锻炼了我们的耐心和意志。
采桑、切桑、喂桑,每一项工作都必须细致,必须认真,有一次一不小心,我就把手指给切了。
小蚕比大蚕抗高温高湿的环境,小蚕发育得很快对CO 的抵抗也比较强;但小蚕毕竟体质不如大蚕,小蚕对有毒气体比较敏感,刺激气体也不适应,这是引发蚕病的原因之一。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王老师一再强调不允许使用花露水、蚊香等用品,防止蚕儿发生意外。
收蚁后在第二次给桑之前进行蚁体消毒,即在蚁蚕上撒一层蚕座净(防僵粉),似薄霜状,20min后在给桑。
8.月31日晚上,一龄蚕儿进入减食期(身体发亮、环节明显,头部“倒三角”),撒石灰消毒、铺网、停食,眠除。
9月1日早上9点,给桑、起除。
蚕养蚕实践活动方案总结
蚕养蚕实践活动方案总结一、活动目标:1.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过程;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3.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购买蚕种和蚕茧,提前进行策划和准备;2.准备养蚕场所,确保温度适宜;3.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任务和时间;4.购买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5.邀请专家或老师进行指导。
三、活动过程:1.介绍蚕的基本知识:包括蚕的特点、蚕的生活习性、蚕的繁殖过程等,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讲座进行介绍。
2.设计养蚕实验:根据蚕的繁殖过程,设计实验,包括饲养蚕宝宝、蚕的生长观察、蚕的交配及产卵等环节。
3.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实验,如饲养蚕宝宝的小组,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小组等。
4.实地操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任务进行实地操作,饲养蚕宝宝,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等。
5.记录观察结果: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记录。
6.展示成果:在活动结束后,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并进行成果展示,可以通过展板、海报等形式展示。
7.活动总结: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收获,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四、活动评价:1.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评价,包括动手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2.对活动的设计进行评价,包括活动步骤的合理性、活动的组织性等方面;3.对活动的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观察结果、成果展示的质量等方面。
五、活动收获:1.学生通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到蚕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过程;2.学生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3.学生提高了对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的意识;4.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加了对科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六、活动改进和延伸:1.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对活动进行改进,如更合适的活动时间安排、更具挑战性的实验设计等;2.可以将养蚕实践与其他科目进行结合,如语文、数学等,开展跨学科的实践活动;3.可以延伸活动内容,进行蚕丝制作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关于养蚕的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为了深入了解我国传统的农业文化,增强对农业生产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养蚕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农业活动作为我的社会实践主题。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到蚕宝宝的成长过程,了解蚕丝的来历,同时增进对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敬意。
二、实践准备1. 资料收集:在实践前,我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了关于养蚕的基本知识,包括蚕的生长周期、食性、生活环境等。
2. 实践地点选择:考虑到养蚕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备,我选择了当地一家专业的养蚕基地作为实践地点。
3. 实践工具准备:根据收集的资料,我准备了养蚕所需的工具,如蚕卵、桑叶、养蚕箱、温度计等。
三、实践过程1. 蚕卵的孵化:在基地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将购买的蚕卵放入养蚕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经过几天观察,蚕卵逐渐孵化出小蚕。
2. 蚕宝宝的饲养:小蚕孵化后,我每天按时给它们提供新鲜的桑叶。
在饲养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判断蚕的生长状况,如何适时更换桑叶,以及如何处理病蚕。
3. 蚕宝宝的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蚕宝宝逐渐长大,食量也不断增加。
我观察到,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
在幼虫阶段,蚕宝宝会经历四次蜕皮,每次蜕皮后体型都会明显增大。
4. 蚕宝宝的结茧:在幼虫最后一次蜕皮后,蚕宝宝开始结茧。
我见证了蚕宝宝从吐丝到结茧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它们为生命延续所付出的努力。
5. 蚕宝宝的化蛹:结茧后,蚕宝宝进入蛹期。
在这个阶段,蚕宝宝不吃不动,外形也不再发生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蚕宝宝化蛹成功。
6. 收获蚕丝:在蛹期结束后,我小心翼翼地剥开茧,发现了里面的蚕丝。
蚕丝洁白细腻,质地柔软,是制作丝绸的重要原料。
四、实践总结1. 认识蚕的生长过程:通过本次实践,我深刻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从孵化、幼虫、结茧到化蛹,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生命的奇迹。
2. 体验劳动的艰辛:在养蚕过程中,我亲身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
每天按时给蚕宝宝提供食物、观察生长状况,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蚕遗传育种学实习指导《家蚕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家蚕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开展改良家蚕群体遗传结构、培育新品种使之符合蚕丝生产需要的理论、方法、技术等研究的一门学科。
所以,《家蚕遗传育种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课程。
本着课程自身的特点,在课程培养目标中设置了一周教学实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家蚕遗传的基本规律、家蚕育种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同时,让学生对家蚕各类突变性状、家蚕品种选育中选择的几个关键环节、种茧期家蚕重要经济性状的调查方法以及选留依据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和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课堂理论知识及提高其运用于实际操作的能力。
一、参观原种场我国蚕种场分为两种类型,即原种场和普种场。
一般的原种场要繁育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以及一代杂交种,称为三级繁育、四级制种。
原种场除专业化方式繁育销售已育成家蚕品种种子外,还从事保持或复壮现行推广蚕品种优良性状,改良育成蚕品种,进一步培育优良新蚕品种的研究工作。
因此,原种场为了保持蚕品种优良性状,注重原原母种、原原种以及原种的选留,为了自己产品(蚕种)的销售,收集保存各蚕区近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蚕品种,并进行本地区适应性试验,选适应本蚕区的蚕品种繁育推广,了解各蚕区蚕品种特点、分布以及发展情况。
通过参观原种场和听报告,要求学生了解以下几点:1、了解我国近十年推广应用蚕品种特点,以及大面积生产上的反应、繁育性能和缫丝织绸、加工贸易等情况。
2、了解育种单位、蚕业管理单位(大面积生产)、蚕种场、丝厂等部门在培育推广家蚕品种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了解原种场中为保持蚕品种固有的优良性状,在繁育原原母种、原原种以及原种等环节上的饲养管理、选留淘汰方法。
4、了解蚕种场作为将蚕品种推向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蚕品种的要求以及本身应具备技术和设备条件。
二、观察家蚕突变性状家蚕遗传性状极为丰富,近百年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现已研究记载的遗传性状达400余个,其中多数是形态性状。
回顾家蚕遗传研究的历史,可以说家蚕形态性状的遗传是家蚕遗传研究的先导。
西南大学的家蚕基因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家蚕基因库,保存家蚕突变系统600余个。
大蚕或茧期观察基因库保存的突变系统,要求学生掌握了解如下内容:1、了解我校家蚕基因库建立和发展壮大的历史以及现状规模,在家蚕遗传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将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2、了解建立发展我校家蚕基因库几代人的贡献和业绩。
3、了解保存和收集家蚕突变系统的基本方法,了解家蚕基因库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条件。
4、识别了解家蚕幼虫突变性状,掌握重要突变性状。
(1)大蚕斑纹。
家蚕幼虫斑纹种类繁多,易于识别,是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
三眠前斑纹不明显,4龄以后易于识别。
正常型由三种斑纹组成,即第Ⅱ胸节的眼状纹,第2腹节的半月纹,第5腹节的星状纹。
p复等位基因(2-0。
0):此群包含了为数众多的基因。
姬蚕(p):全体白色,无任何斑纹。
普通斑(十p):即正常型,第Ⅱ胸节有眼状纹,第2腹节有半月纹,第5腹节有星状纹。
暗色斑(P m):幼虫背面密布暗色点状及线状斑纹,形似野蚕,腹面白色。
黑缟斑(P S):各环节除后缘1/4为白色外,余皆为黑色,腹面中线处有箭形斑,亦名腹条。
黑色蚕(P B): 背腹面全体黝黑,背面沿亚背线有若干白色波状带纹,同质性胚胎致死。
新黑色蚕(P BS):与P B相同,但无致死作用。
此座位上还有淡胸黑缟(P SW),赛白斑(P SA)及第2赛白斑(P SA-2),腹条黑缟(P G)等。
这一群复等位基因的遗传关系为P B>P S>P M>+P>P。
S复等位基因:此群基因的表型与p群的黑缟相似,所属新黑缟斑(S)似P S,但比之更黑,淡黑缟斑(S D)似P S,比P S/+更淡。
第二新黑缟(S2)亦似P S,白胸黑缟(S W):胸部白色,黑缟极淡。
虎斑:幼虫各环节前缘1/4为整齐的黑色带,其余3/4为白色,头部两颊有深褐色颊斑。
退色虎斑:各环节虎斑黑带的后缘浅淡模糊。
褐圆斑:2-10环节背面有一对大型褐色或黄色斑纹,亦称茶斑,此种斑纹出现的对数受许多修饰基因的影响,与催青温度也有关系。
菱纹褐圆斑在4龄前其斑纹与褐圆斑无异,唯5龄期出现菱形的茶褐色斑纹,同质性胚子期致死。
棘形褐圆斑,5龄期背面各环节均发现1对黑褐色大型斑纹,排列整齐近方形,唯边缘不齐,稍带棘状,同质性胚子期致死。
E复等位基因:E群是复等位基因已达30余个,大多与体节分化、斑纹、附属肢形成有关。
鹑斑:亦称飞白斑,背面覆盖破布状斑纹,半月纹后缘模糊,体表散布极淡的红色素粒。
多星纹:在3-7腹节背面两侧各有一对星状附加斑纹,其数目与催青温度及遗传背景有关。
皋蚕:蚕体覆盖黑褐色不规则大型斑纹,浓淡相间,背中线部有白色纵走带纹。
褐色皋蚕斑纹略带赤褐色,同质性于4眠至5龄中期致死。
不洁蚕:体表覆盖若干不规则的黑色条纹和斑点,形似污浊,故名不洁。
纯合体的多星纹半月纹部缺乏色素。
暗化型:幼虫头壳、肛板、气门筛板等呈暗褐色,成虫全体灰黑色。
无半月纹:无半月纹及星状纹,眼状纹正常,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纯合体致死。
家蚕斑纹类型繁多,各种斑纹又可以相互组合成复合斑纹,其种类更为丰富。
(2)体色在体壁真皮黄体色及黄体色致死:黄体色蚕由于喋呤还原酶极弱,使黄喋呤BI细胞中积聚而呈黄体色。
黄体色致死是由于蚕体内完全缺乏喋呤还原酶,1龄期虽正常,但2龄起蚕体色变黄,口器硬化不全,不能食桑,因之致死。
黄体色抑制:黄体色幼虫的黄色变得极淡。
淡墨:幼虫全体淡墨色,雌蛾完全不育,雄蛾交尾力弱。
另有等位基因新淡墨和f淡墨,其形似淡墨,但生殖力正常。
煤灰色:头部黑色,幼虫及蛾的胸和腹都呈煤灰色。
黄起蚕:刚脱皮的起蚕,新皮干燥后表面有黄色粉末,此粉末是马氏管分泌的核黄素。
油蚕:正常蚕幼虫皮肤含大量白色尿酸盐结晶,呈不透明状。
油蚕皮肤透明,因真皮细胞中缺乏吸附此种尿酸盐的蛋白质,故尿酸盐含量仅为正常幼虫的3-80%。
其量越少,透明度越高。
主要的油蚕有伴性油蚕(轻度油蚕,反效等位基因)、od油蚕(高度油蚕,发育迟,死亡率高)、oal斑油(皮肤有高度透明与不透明部分相间的斑点)、中国油蚕(中度油蚕)、阿斯可里黄茧油蚕(高度油蚕,雌不育)、白卵油蚕(透明度高,白卵、复眼白色)、青熟油蚕(中度油蚕,反效等位基因)、霜降油蚕(体表含大量细而不透明的小点,形似霜覆)、显性短节油蚕(体形短而肥大,皮肤富于光泽,显性)、显性筑紫油蚕(中度透明,同质性致死,显性)。
(3)血色正常型血色为“白色”(淡黄或无色),突变型有黄血、红血。
黄血活体蚕的体色和腹脚颜色可观察表现,红血壮蚕体色微红。
血色与茧色有关,只有黄血基因存在时,才能形成有色茧。
(4)体型龙角:在幼虫半月纹、星状纹以及褐圆斑、多星纹等的斑纹位置上出现瘤状突起物。
龙角基因与蚕的饲料效率有关。
长节蚕:幼虫第1、2腹节显著伸长。
枝蚕:幼虫体躯细长,手感坚实,如触枯枝。
石蚕:幼虫每节后缘隆起。
细节蚕:幼虫体细长腹部节间瘦狭,成缝状。
狭胸:幼虫胸部狭窄,腹部肥大,近纺锥形,手触松弛。
樽蚕:形似nb,唯手触坚实。
无脚:幼虫胸足退化,蛹、蛾无足,交尾困难。
软体蚕:幼虫体绵软,节间膜松弛,行动缓慢,经过长。
数珠蚕:幼虫腹部环节中部膨大,形似数珠。
5、识别了解家蚕茧蛹期突变性状,掌握重要突变性状。
(1)茧色生产上推广蚕品种几乎为白茧。
家蚕茧色突变型包括锈色茧、金黄茧、红茧等黄红茧系和绿色茧系。
黄红茧系色素乃是来自桑叶中的类胡萝卡素存在于丝胶中所引起的。
绿色茧系乃是由体内生成的黄酮类色素分布于丝胶及丝素中所引起的。
黄红茧系包括淡黄、金黄、肉色、红色、蒿色、锈色等各种茧色。
普通白茧对黄茧是隐性,其后发现欧洲白茧对黄茧为显性,称为显性白茧。
绿茧系绿茧色素主要为黄酮类色素,是在中肠合成,经过血液进入丝腺存在于丝胶和丝素中。
(2)茧形茧的形状和大小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性状。
茧形可分为圆筒形、纺锥形、椭圆形三种主要类型。
圆筒形茧依其长短有长圆筒形,短圆筒形之分。
纺锤形茧两端尖,中部膨大,多化性种的茧多属此形。
椭圆形茧依其长短可分为长椭圆形、短椭圆形。
三、家蚕育种茧蛹期的调查和选择选择是育种的基本手段,它贯穿整个育种过程的始终。
茧蛹期是家蚕经济性状表现最丰富的时期,也是家蚕育种各世代选择淘汰的关键时期。
我校家蚕育种研究室近年取得了许多成绩,培育实用蚕品种3对,其中夏芳×秋白成为四川、重庆等地当家蚕品种,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
新近培育的“渝蚕1号”通过省级鉴定和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与家蚕育种研究室茧蛹期的调查和选择工作,掌握了解如下内容:1、了解我校家蚕育种研究室的历史和现状,已获得的研究成果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
2、了解我校家蚕育种研究室资源保存、种质创新、品种培育等的布局和关系。
3、掌握种茧调查时期各个阶段的调查项目、调查方法,了解拟定选留淘汰的标准。
4、调查蛾区性状调查鉴定性状的优劣,是选留淘汰的直接依据。
结果是否准确,是否反应客观事实,将影响到选择的正确性。
因此,性状的调查鉴定对选择至关重要。
茧蛹期选择程序是先进行小系选择,再进行蛾区选择,最后进行个体选择,小系表现是小系内各蛾区表现的汇总。
实际上性状的调查鉴定是从蛾区开始,根据小系内蛾区的表现情况进行小系的选留淘汰,再比较小系内蛾区间成绩,选留优良蛾区,最后从中选蛾区内选茧质成绩好的个体。
(1)调查形态性状:茧形:家蚕茧的性状,茧体的大小。
通常日系为束腰形(浅腰形、深腰形),华系为椭圆形(长椭圆形、短椭圆形);茧体大小在群体和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
茧色:茧的颜色。
常规品种为白色,特殊品种有金黄色、绿色。
缩皱:茧表面纹路的大小。
缩皱与吐丝速度有关,一般缩皱过粗,解舒不良。
缩皱粗对细表现显性遗传。
双宫茧:两头以上的蚕共同形成的一个茧,一般较普通茧的茧层厚、茧体大。
双宫茧的形成与上簇环境有关,但亲代双宫茧发生率高的,后代双宫茧也高,具有遗传性。
穿头茧:茧的一端或两端开孔。
累代选择可提高穿头茧比率,具有遗传性。
薄头茧:茧的两端的茧层比其他部分显著薄,严重的可透视蛹体。
日系较中系容易发生,有遗传性。
胴切茧:茧的腰部开孔。
有遗传性。
棉花茧:茧层蓬松,似棉花。
受环境影响,有一定遗传性。
(2)调查数量性状:健康性:家蚕群体健康存活的比率,反应群体抗性的指标。
死笼率:上簇结茧后死亡不能化蛹的个体百分率。
%100⨯=结茧头数死笼个体数死笼率 产茧量:群体(品种、小系、蛾区)中所有结茧个体重量的总和。
抽样全茧量:群体(蛾区)中随机抽样普通茧雌、雄各10或20粒茧,总茧量个体的平均。
抽样茧层量:群体(蛾区)中随机抽样普通茧雌、雄各10-20粒总茧层量个体的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