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浅谈创新理论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与创新发展_鞠晓慧

合集下载

浅谈创新理论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与创新发展

浅谈创新理论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与创新发展
阿奇舒 勒 总 结 了 4 0 个 发 明创 新原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①动作或 功能 理 。T R I Z( T R I Z的英文 全 称 : T h e o w 的全部或部分要预先完成 ; ②预先安 o f t h e S o l u t i o n o f I n v e n t i v e P r o b l e m s . 含 置 “ 物体在 恰 当或 方便 的位 置 ” ,使其 义是 “ 发 明问题 解决 理论 )梳 理 阿奇 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在 日常生活 中, 舒勒的创新原理 ,我们可 以将其 内容 面 对 艰 、难 、 险、 重 的工 作 ,观 察 每 分为四类 : 提高系统效率 、消除有害 个学生 的态度 ,根据实际情况纠正学 作 用 、易 于 操 作 和 控 制 、提 高 系 统协 生 的不 良做法 ,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 调性 。详见创新 原理分 类表。大师 们认 态度 ,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 品德 。 为 ,阿奇舒勒的 4 0 个原理虽然是为技 “ 变害为利原理”在德育教育中更 术 领 域 而 设 的 ,但 它 适 用 于建 筑 、 电 可 以得到很好的运用 。变害为利原理 子 、商 业 、金融 、社 会 、教 育 、服 务 、 体现在三方面 : ①利用有害的因素 ( 特 质 量 管 理 等多 个 领 域 。只 是 在 这 些 领 别是对环境 的有害影响)来取得 积极 域 还 没 有 一个 对 应 版 本 的 矛盾 矩 阵帮 效果 ; ②用另一个有害作用来中和,以
一 一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后认为 ,创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 对性 。没有解决不 了的问题 ,只是没 学的基础 上的,在教 育领域尤其是在 找出并掌握这些客观原理 ,不仅能提 有 找 到恰 当 的方法 。 德育教育上的运用 ,还有很长 的路要 高创新的效率 ,而且能使创新具有可 “ 预 先作用 原理 ”在德育 教育 中 走 ,我 们不 能把创 新 的原 理直 接使 用 , 预见性 ,从而更好地指导创新活动。 也可 以创造性地运用 。预先作用原理 但 是这 些创 新 的思 想 与方 法 是 值 得 借

浅谈创新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创新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文_学术探讨365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之根本,是关乎国家的未来。

我国几千的教育需要改革。

时代要求我们教育者应该培养出适应新形式发展的新型人才。

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创新,需要转变。

特别是课程改革后,对初中阶段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实行全方位的改革。

在我们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进行创新教学才能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想政治问题的能力。

本文就“浅谈创新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学;创新;思维一、课前预习,提出质疑的教学创新老师在课堂中上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学,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课前预习一直是教师提倡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以前老师缺乏有效致指导收效甚微,课改后老师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老师布置预习任务,检查预习效果,注重学生问题的解答。

在答疑环节老师可以采用学生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找寻答案,老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很多问题都涉及到学生主观意识的发挥,老师在总结时要鼓励学生尽量答题,尽量发挥好主观能动性,要对学生进行多表扬和肯定,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中听讲,解答问题的教学创新以前我们老师在上初中思想政治课时总是让学生把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教材中做好记号,然后再组织学生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记忆和背诵。

当然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是这只是让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记忆,当学生自己去做一些材料题和主观题时又懵了,又不知道怎么做题了,因为他们只是对知识进行记忆,不会对知识进行迁移。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创新性人才。

创新性人才的思维具有广阔性、客观性、独特性、灵活性、可塑性。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连续性的思维品质,是对一个问题独特的见解。

创新性思维首先是具有广搏的知识面,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有些学生可以举一反三,那是因为他们具有广博的思想政治知识。

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

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

浅谈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而思想品德课作为塑造中学生思想灵魂的课程,应更加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竞争创新扩散思维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

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是全社会创新的先导和基础,创新需要有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

教育部领导曾经多次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尤其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

”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把创新落实到各学科中,而思想品德课作为塑造中学生思想灵魂的课程,应更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创新教育谈一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开展创新教育要注重扩散思维的培养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

构成人的创造力的因素很多,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又可分为扩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所谓扩散思维,是指面对问题沿着多方向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

创新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当代的初中学生成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处于一个非常丰富多变的世界当中,因此在自身的观点上,必须有效的树立,针对错误的举动、错误的思维,都要做出科学的纠正。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引起了业界内的高度关注。

通过对创新教学开展良好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体系更好健全,促使各项教育工作的实施层面上,减少老旧的挑战和问题,对将来的发展,可以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针对创新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创新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9)05-0064-01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难度并不低,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部分情况下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因此没有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引导,甚至是导致综合教育的安排、部署,出现了些许的问题,造成的一些损失和漏洞,将会是非常突出的。

为此,我们加强创新教学的实施,是教育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水平上,做出科学的改进。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必须从长远的角度来规划,继续按照固有的思路和方法来完成,并不能取得突出的成就,而且造成的各种疏漏现象,难以在短期内良好的弥补,造成的系列问题和不足,将会是非常突出的。

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日常教育工作中,并没有对实践内容良好的落实,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按照传统的理论教学来实施,这种现象的发生,直接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率、质量不断的下降,而且产生的潜在性挑战不断增加,应坚持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科学的转变。

第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进行,对于特殊情况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并没有良好的融合,此时容易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向,出现较大的偏差。

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运用-精选教育文档

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运用-精选教育文档

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运用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是为了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学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下面就初中国民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谈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

开发创造力一定要有好奇心这种心理因素,在青少年阶段,好奇心正是探索活动的前导和创造力发展的起点。

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珍惜、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促使好奇心逐步由不切实际到切合实际,由对事物外部的好奇发展到对事物内部的好奇,由对表面现象的好奇到本质规律的好奇,鼓励学行质疑问题,独立思考,进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创造性思维去思考部题,去探索规律,诱发创造个性。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

由于中学生好胜心强,渴望独立思考得到结论。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创设能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答案。

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我们可以带上一只指南针,让学生在下面传递观察,他们惊奇地发现会不管怎样摆弄,指南针始终指向南面,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既激发了他们以祖先的聪明才智的无比自豪感谢,又培养了青少年纯朴率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探索事物规律的求知欲望。

二、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兴趣。

兴趣对科学创造具有启动功能,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的去接触和观察研究。

兴趣又是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条件,兴趣能使人入迷,入迷的程度越深,其聪明才智也就发挥得越充分。

创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作用论文

创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析创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

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

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

笔者作为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浅谈自己的看法。

更新教学观念要成为政治教学的主体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是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流,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了严肃刻板沉寂的气氛,学生正襟危坐,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谈论,由教师从头讲到尾,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讲起来滔滔不绝,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显然易见的了。

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2、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3、由维护”师道尊严”的观念向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念转变;4、由单一的教学目标向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转变。

而教学观念的转变,就具体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卷突出体现了知识性,综合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它不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迁移,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

它克服了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拿到高分的倾向,代之以具体材料或情境为载体,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且紧密的联系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

为了使学生适应开卷考试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教师怎样”教”的同时还应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现就谈谈在政治课堂实施创新教学的几点体会。

1、通过提问,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思维从问题始”,提问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

“创新”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思想“创新”,教学“创新”在当今教育环境下迫在眉睫!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试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而作为素质教育的每一位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下面就思想政治课程创新精神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课程改革不仅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改革人,学生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

首先,教师应成为学习者,教学问题探索者,新教学思想实践者和决策者。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进而从策略层次提高教师行为合理性,有效性,提高课程实践改革的效果及水平。

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从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

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因此,教师应率先垂范,锐意进取,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敢于尝试,不断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

再次,在课堂上,教师应担当起促进者,帮助者,合作者和朋友角色。

而对讨论负责任的是学生。

教师只做非指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讨论。

而一些简单的答语,不是解释,评价或给予忠告,而是对理解加以反映,澄清,接受,证明,旨在形成良好的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念。

特别注意的是:①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多种感官活动。

通过看,听,想,讲,做等产生符合刺激,增强参与效果。

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多参与创新。

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想,用手摸,用口说,在自然中寻找生命,感受生命。

②课堂中真正民主开放是师生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一种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而不是教师放任不管。

真正的民主自由也不是放开整个课堂,课堂越活跃好。

在一次《情绪万花筒》教学中,我临时安排了一个情绪模仿活动,让学生总结情绪多样性和复杂性。

创新教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的有效运用

创新教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的有效运用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

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需要从教育创新这个基础做起,需要各科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那么,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思想政治课,该如何创新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要提高“打铁先要自身硬。

”实施教育创新,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既要扎实,又要不断更新;另一方面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

这是创新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创新教育的先决条件。

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思想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三)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要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树立典范,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在言论上,要对国家、社会、学生负责;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做到。

让社会主义高尚的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和学生中传扬。

二、教具的使用要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实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节和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既是创新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需要。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要把电脑多媒体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其与实物、图片、黑板等传统媒体搭配使用。

浅谈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从21世纪知识创新和应用的重要特征来看,今天的德育课程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

因此,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只要有了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民族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探究实践shallow talk innovation’s education in the thought the moral qualities lessonthe teaching of applicationli biaoabstract:21st centur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the important features,the moral course of today must have a new breakthrough especially in the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process,innovative talents must rely on education. therefore,education must train students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ability,as long as the creative talents and innovative spirit with the nation to progress,the state will thrive.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culture of innovation;innovation;inquiry practice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谈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谈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谈创新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面对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讲的太多,灌输的太多,真正让学生动脑,动手的时问太少,而从心理学角度讲,求知欲和力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是人之共性。

课本中的很多内容,学生可以读懂,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组织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自学,要培养学生认真渎书,勤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应着力精讲,把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分析清楚明白。

这样,给学生留有思维和想象的余地,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要引导学生质疑,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要善于组织他们议论、争辩,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把所学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老师不仅要教学生认识问题,更应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传授能力与传授知识并重,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

自己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到自己在前进,在成长,这样才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特别是能把本来望而生踺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正确地解答出来,他就会发现原来他自身也蕴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这样,学生就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视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视为一种乐趣,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学生厌学的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学习活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思维是个体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只有启动学生的内部活力,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是启动学生内部活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各种启发性的问题,必然激发学生去思考,学生的思维闸门会随着教师的提问而启动,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积极参与思考并寻找科学而准确的答案。

以班级为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即使学生个体思维能力有了目的性,又使学生群体思维活动有了中心内容,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还要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围绕着提出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启发和诱导,使教师个体和学生群体之问,学生个体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争论,探讨,切磋,研究,从而取得解答问题的正确答案,正是在这种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下中小学各学科教学面临的共同任务。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贯彻创新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创造欲望在教学的情境中,认知和情意的行为与启发创造潜能有着重大的关系。

事实上,情意的行为与认知的行为是不可分的,一个和谐和充满活力的良好环境是创造的前提。

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创造环境,我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抽象知识多,因而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这更要求教师要善于用具体的事件来说明抽象的理论,以此启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在“减员”的教育形势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激发学生兴趣,并注意参加活动时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特长。

2.教师态度要温和、宽容,让学生在情绪上放松,在心理上感到安全。

在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别说创造,就连接受知识的信息也有困难,相反,教师的态度温和,行为宽容,就算学生回答错问题,也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

实践证明,中小学生的创造动机的引发,主要来自于好奇心、表现欲等,教师的平易近人,与学生心理沟通,心理相容,更容易使学生激发好奇心,产生创造的欲望。

3.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喜欢另辟鼷径。

对此,教师不能压抑,应该引导和鼓励。

科学发展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因此,教师要不断解放学生的思想,创造开放式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敢于求新立异,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不满足现成的答案和传统方法,鼓励他们去怀疑,去思考,这样就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了学生求异的创新精神。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供创造机会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病在于把知识硬塞给学生,靠死记硬背致使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思维极少创造性,常常是一些程序的盲目重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元化。

在这个时代里,创新已成为人才的标志,而对于初中生而言,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则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首先,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应增加有关创新的知识和内容。

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性思维等概念纳入到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创新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和印象。

其次,在教学中应用多学科交叉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例如,在有关创新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加入科技、艺术、文学等多个学科,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在课程设置中,应该注意促进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因为在现实中,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在解决某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鼓励学生彼此之间交流想法和对解决方案的反馈。

二、教学方法除了课程设置之外,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之一。

首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教授一些创新性思维方法,如侧重点分析法、SCAMPER法等。

这将有助于学生开启创新思维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其次,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关创新的活动或实践任务,如模拟创新比赛、创意图画比赛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最后,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言论,促进学生主动交流和激发学生的自信与热情。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创新的故事、事件、成果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提高他们的思辨和观察能力,并在学生的交流中鼓励他们做出不同的看法和发表不同的观点。

三、评价体系最后,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非常重要。

可以有多种方法用于评价学生的表现,如发起创新作品比赛、在SPSS软件中整理学生调查问卷数据、采用成就评价法等。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

下面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教师自身要培养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和源泉,在创新学习中,一个学生能否提出创新问题,关键是教师是否有了创新意识的设局。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还是像原来一样只要求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单纯地应付考试,而不从整体上要求学生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贯彻《新课标》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要使《新课标》真正成为当代思想品德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标准,教师自身要努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创新意识1、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情境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此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旧习,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巧设疑问,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创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创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

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

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

笔者作为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要成为政治教学的主体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是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流,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了严肃刻板沉寂的气氛,学生正襟危坐,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谈论,由教师从头讲到尾,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讲起来滔滔不绝,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显然易见的了。

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2、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3、由维护“师道尊严”的观念向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念转变;4、由单一的教学目标向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转变。

而教学观念的转变,就具体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二、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卷突出体现了知识性,综合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它不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迁移,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

它克服了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拿到高分的倾向,代之以具体材料或情境为载体,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且紧密的联系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

为了使学生适应开卷考试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教师怎样“教”的同时还应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现就谈谈在政治课堂实施创新教学的几点体会。

1、通过提问,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思维从问题始”,提问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

浅谈创新教育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创新教育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创新教育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3-04-22T15:22:55.56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2月总第111期供稿作者:秦素霞[导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发展的出路在创新,创新的基础在教育。

秦素霞河北省广平县第二中学教师057650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发展的出路在创新,创新的基础在教育。

本文主要讲述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观念创新意识学生主体论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新是关键。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只有彻底地从应试教育的观念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才能真正领会创新教育的实质,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1.由“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教师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

早在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艺术。

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更应该是“求实、求真、求新”的研究人员。

教师不能再把自己定位为以教书谋生的“教书匠”,而应当着力于成为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的“专家学者型教师”。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国际互联网的日益推广和普及,学生从外界获得的信息越来越丰富。

教师只有进行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2.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去认识并接受知识的模式,应当坚持彻底地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转变,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在师生间形成一种类似于导演、演员、观众的关系,坚持实践性、平等性,抛弃过时的“师道尊严”,重启发,巧激励,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把教育教学看作是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动态研究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TRIZ 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看, TRIZ 的发展是建立在工程而不是心理 学的基础上的,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 德育教育上的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我们不能把创新的原理直接使用, 但是这些创新的思想与方法是值得借 鉴的。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就一定能 够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 这一重大问题解决好。
消除物体所存在的有害作用 ;③加大有 害作用的程度。学生的道德素养天然 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只要改造一个差 的,就可以鞭策一批好的,也就是通 过提高差的,“逼迫”好的必须更上一 层楼,这就起到了变害为利的作用。
【案例】药无贵贱,愈病则良 对一个健康人而言,吃砒霜就等 于害死他 ;对于某一类病人,砒霜是 必须的药引。同样是水,牛饮之则生乳, 蛇饮之则成毒。蛇毒不是绝对有害的, 现 代 医 学 可 以 利 用 蛇 毒 治 疗 脑 血 栓。 由此可见,离开具体情况去谈利与害, 是没有意义的。“变害为利原理”就是 要我们结合具体情况变害为利。 由此可见,这些创新原理的思想, 只要我们灵活运用,就会收到满意的 效 果。再如 :我们利用“分割原理”, 把德育教育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单元 ;把 复杂的德育教学任务分解成单个子任 务等等,以提高德育水平。只要我们 自觉运用创新原理,就一定会探索出 一条有效的解决德育问题的具体方案。 三、结论与展望
[4] 赵新军 .业出版社 , 2004 ▍
72 2015.07
[ 摘 要 ] 本文简要介绍了创新原 理,旨在探讨创新原理在中学德育教 育中运用的可能性。只要我们结合具 体 的 德 育 工 作, 自 觉 运 用 创 新 原 理, 就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解决德 育问题的具体方案。
[ 关键词 ] 德育创新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 是素 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教育,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 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德 智体美要全面发展 , 重点是德育与智育 的关系要处理好。从儒家学说中可以看 出,德包含智,智又体现德。为此,推 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坚持 德育为先、德才双修 ;解决好“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就必 须坚持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只有这 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网络出版时间:2015-09-09 10:07:23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0.1045.G4.20150909.1007.104.html
课程与教学 Kechengyujiaoxue
浅谈创新理论在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与创新发展
辽宁省辽阳市第十四中学 鞠晓慧
【案例】小偷也有良知 王阳明创立心学,也就是良知说, 起初许多人不信服,认为圣人与俗人, 善人与恶人,天差地别,怎么会有相 同的良知呢?有人半夜捉到一个小偷, 就把王阳明请去,问他 :你看小偷有 良知吗? 王阳明也不辩解,就让小偷脱去 衣服,小偷照办了;接着让小偷脱内衣, 小偷也脱了 ;王阳明大喝一声 :“脱掉 内裤!”小偷一脸惊恐地说 :“这不妥 吧!”王阳明回头对大家说 :“羞耻之 心,人皆有之,这便是小偷的良知。” 这里,王阳明使用的就是抽取原 理,有效地论证了良知人人皆有。 德育教育必须因人而异,突出针 对性。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没 有找到恰当的方法。 “预先作用原理”在德育教育中 也可以创造性地运用。预先作用原理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动作或功能 的全部或部分要预先完成 ;②预先安 置“物体在恰当或方便的位置”,使其 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在日常生活中, 面对艰、难、险、重的工作,观察每 个学生的态度,根据实际情况纠正学 生的不良做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态度,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变害为利原理”在德育教育中更 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变害为利原理 体现在三方面:①利用有害的因素(特 别是对环境的有害影响)来取得积极 效果 ;②用另一个有害作用来中和,以
助 我 们 来 筛 选 适 合 特 定 环 境 的 原 理。 但这一创新思想无疑可以帮助我们在 思想道德教育环境下的创新性思考。
二、创新原理应用
原理是“死”的,只有灵活运用 才能发挥原理的价值。以“抽取原理” 为例 : 抽取原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①抽取物体的特性或抽取物体的“负 面”部分 ;②抽取物体的必要部分或 特性。
一、创新原理简介 一般而言,专利申请必须具有创 新。苏联工程师阿奇舒勒,对大量的 专 利 申 请 进 行 了 研 究。 他 经 过 分 析、 总结后认为,创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找出并掌握这些客观原理,不仅能提 高创新的效率,而且能使创新具有可 预见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创新活动。 阿奇舒勒总结了 40 个发明创新原 理。TRIZ(TRIZ 的英文全称 :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 . 含 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梳理阿奇 舒勒的创新原理,我们可以将其内容 分为四类 :提高系统效率、消除有害 作用、易于操作和控制、提高系统协 调性。详见创新原理分类表。大师们认 为,阿奇舒勒的 40 个原理虽然是为技 术领域而设的,但它适用于建筑、电 子、商业、金融、社会、教育、服务、 质量管理等多个领域。只是在这些领 域还没有一个对应版本的矛盾矩阵帮
参考文献 :
[1] 陈 光 主 编 . 创 新 思 维 与 方 法 TRIZ 的理论与应用 . 科学出版社 ,2011
[2] 杨 清 亮 . 发 明 是 这 样 诞 生 的 :TRIZ 理论全接触 . 机械工业出版 社 ,2006
[3] 赵 敏 , 史 晓 波 , 段 海 波 .TRIZ 入门及实践 . 科学出版社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