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试解
说园-陈从周
说园文/陈从周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的,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
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
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
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立意在先,文循意出。
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
象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山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网师园水池仿虎丘白莲池,极妙),处理原则悉符画本。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
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注:小路)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
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
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
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
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
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
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
吉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上包祭酒孟郊岳岳冠盖彦①,英英文字雄。
琼音独听时,尘韵固不同。
春云生纸上,秋涛起胸中。
时吟五君咏,再举七子风。
何幸松桂侣,见知勤苦功。
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
【注】①彦,有才学的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诗人夸赞包祭酒为官刚正,文气过人,他的文章不同凡俗、世所罕见。
B.第五到八句中诗人表现自己才华出众的同时,还赞美了包祭酒崇高的人格追求。
C.第九、十两句诗人既表达了内心的仰慕之情,也借此表现自己勤奋努力的品行。
D.整首诗将多种抒情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作者干谒之情表达得真诚而恳切。
2.同为干谒诗,本诗最后两句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在表达渴望被举荐的情感时有什么异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夜眠①唐·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这首诗大约创作于832年(大和六年)秋,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
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
①瓶:烤火用的烘瓶。
3.下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三秋”点明时序,意同《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B.颔联雨声淅沥中,老翁仍能安然“睡美”,体现他心无所虑的闲适情怀。
C.取暖的燃料已化为灰烬,老翁却“香添暖被笼”,与“睡美”形成照应。
D.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直抒胸臆,突出秋霜的冷酷,表达愤懑无奈之情。
4.本诗中“老翁”的形象与诗人在《琵琶行》中塑造的“江州司马”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刘方平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①稀。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
长怜西雍青门②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注】①列宿,指群星排列。
①青门,汉青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读懂诗家语_抓住诗歌特殊句式讲解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 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 的积雨声。 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 象挂着铜钲。 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 柳条轻舞多情。 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 春耕。
练习:指出下列诗句的正序读法。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峨眉山半轮秋月
2、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杜甫)
忆曾游寺处,怜再渡桥时
补充省略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名作动 名 作 形 形容词意动
轻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艰难苦恨繁霜鬓 繁
形容词使动
找出下面活用的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 空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暗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 肥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03高考题) 咽 冷
改变词性的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
炼意!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
谁不为这奇妙的诗情画意所倾倒?
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 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 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 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如天上坐船, 似雾中看花”
诗歌鉴赏(一)如何读懂古诗词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总结方法
•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 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 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 ①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 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 ②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 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 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注: ①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② 【子规】一名杜鹃, 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 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③ 【三巴】东汉末年 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情感?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 能翻译出诗句大意: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 营造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标题,抓题眼; •(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词”;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六)看典故和尾句,明感情主旨。
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 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 作者的思乡之情。
杜甫诗歌语序倒错的句子
杜甫诗歌语序倒错的句子
嘿,朋友!你知道杜甫这位大诗人吗?他的诗歌那可真是妙不可言!可你晓得不,他的诗里居然有不少语序倒错的句子呢!
比如说“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一句,正常语序应该
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这一颠倒,是不是感觉韵味
儿都不一样啦?就好像我们平时说“我吃了个苹果”,突然说成“苹果被
我吃了个”,是不是很奇特?
再看“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正常来讲或许是“船在春水中如天上坐,老年时看花似雾中看”。
这种语序的变化,就像是我们
跳舞时突然变换了步伐,让人眼前一亮!
还有“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正常语序大概是“风折笋绿垂,雨肥梅红绽”。
这就好像我们走路,原本是直走,突然拐了个弯,别有一
番风景!
你说杜甫为啥要这样颠倒语序呀?难道是他故意调皮,想给我们设
个小谜题?其实呀,这正是他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通过语序的倒错,让诗句的节奏、意境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给我们带来更丰富的感受。
我觉得呀,杜甫诗歌中语序的倒错,是他对诗歌艺术的大胆创新和
独特追求,让他的诗歌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与众不同的光芒!。
对仗的种种类格-对联知识
对仗的种种类格-对联知识关于对仗的讲究,古人总结出许多类格。
《文心雕龙》说对仗有四种对,即言对、事对、正对、反对。
《诗苑类格》说:唐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
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茅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后来,这种对仗类格日渐增加,《文镜秘府论》综合元兢《髓脑》的六种对,皎然《诗议》的八种对及崔氏《唐朝新定诗格》的三种对,合而为二十九种对。
这二十九种对中,或许由于千载以前在海外写定,或许辗转传抄,错误脱漏之处很多。
因此有些例句,使人感到义例不明,无所适从。
另外,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对仗类格,有的是属讲究如何字面对仗的;有的是属于琢磨句式对仗的。
为便于理解,现在将它们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分述如下。
(一)用字对仗法1.正名对──又名的名对、名正对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
凡作对联,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
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
初学对联,宜用正名对。
如: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
上联中的东与西。
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开与发都是正名对。
又如: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迎、送与去、来都是广义词,东南、西北都属于方位词的范畴,所以是正名对。
又如: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云光鬓里薄,月影扇中新。
2.双拟对所谓双拟对是在上下两联中,以一物比拟另一物,即比、兴的比。
如: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
字虽重复出现,但却是两个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
有独立的意义。
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又如:夏暑夏不衰;秋阴秋未归。
3.叠字对,又称连珠对,或联绵对。
如:望日日已晚;怀人人下归。
烟离离万代,雨绝绝千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
像这样一文再读,二字双来,语意联绵,则称叠字对、连珠对或联绵对。
古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翻译赏析
古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翻译赏析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剩水沧江破》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前言】《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共十首。
这十首诗主要抒写杜甫与广文馆博士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的情景和感受。
【注释】无。
【翻译】园中的水塘如沧江涌来,假山是开采的碣石堆成。
风儿吹折了绿笋,枝枝下垂;雨儿催肥了红梅,朵朵绽开。
银子做的指甲是弹铮所用,随身佩带的金鱼小饰品可以用来换酒喝兴致高昂,无须洒扫庭院,大家随意坐在莓苔上喝喝酒吧。
【赏析】五章,见山林景物,而喜逢豪饮,在四句分截。
言此间穿池垒石,特大地中剩水残山耳,其势之雄阔,足以破沧江而开碣石。
烹笋摘梅,园中佳品。
弹筝换酒,将军豪兴。
故复移席苔前,以享其用意之殷勤。
申涵光曰:起语近纤,五六太板。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试解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试解当前位置:站首页> 学术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辽金文学研究“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试解——兼论宋人以考据解诗之弊刘重喜引言程千帆先生在《杜诗镜铨批抄》卷二批《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第五首“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二句云:此游在夏,诸篇所写,皆夏景也。
独此二句阑入春景,其故何哉?弟子质疑,竟莫能答,甚愧。
①《杜诗镜铨》卷二《重游何氏五首》(以下简称《后游》)引朱(鹤龄)注云:“前诗(按指《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云‘千章夏木清’,后诗云‘春风啜茗时’,盖前游在夏,后游在明年之春也。
”②的确,在全是描写夏天的诗中,忽然出现了“梅”“笋”一类春天的景物,是非常突兀奇怪的现象。
这是杜诗中出现的季节与景物之间互相矛盾的一个问题,不能不令人质疑。
本文即尝试着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一、《十二月一日》诗中出现的季节与景物之矛盾杜诗中出现的季节与景物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历来很少被人注意,无独有偶,在清人何曰愈(1793-1872)《退庵诗话》卷十中也出现过类似的疑问:老杜《十二月一日》诗云:“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诗中言“燕”,言“莺”,言“桃花”,言“柳絮”,皆春景也。
余意十二月正当严寒之候,水泽腹坚,百虫皆蛰,万木凋零,安得莺、燕及桃花、柳絮耶?即岭南气候常暖(今按何曰愈本人即是香山人,今广东省中山市人),而桃花必待正、二月始开,燕须春社前后始至,柳絮亦三月而后见,至于北地则更迟矣。
公于诗律最细,必不尔尔,当是刻本误书题目耳。
③最终,何氏将这首诗中出现的冬令(十二月)与春景(燕、莺、桃花、柳絮)之间矛盾归结为“刻本误书题目”。
这个解释是否说得通呢?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还是将原诗《十二月一日三首》抄在下面: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2018高考如何读懂古诗之诗歌的倒置语序
⑹多重倒置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意为无处觅英雄孙仲谋。这里的“英雄”与“孙 仲谋”是复指关系。
意为“风折笋垂绿,雨肥梅绽红”。
小试牛刀 理解下列句子,并指出属于何种倒置语 序。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安得广厦千万间。 4、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5、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拓展伸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注释:
陌:道路。 傅粉郎:涂粉的青年男子。 浑:简直。
⑷定语挪位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陆游《昼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即“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即“停车坐爱晚枫林,霜叶红于二月花”。
⑸状语挪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实为“日当午锄禾”。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 “春 风”不受“笑”的支配,而是表示“在春 风中笑”的意思(桃花依旧于春风笑)。
⑵宾语前置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燕子飞时,绿树人家绕。 —— 苏轼《蝶恋花》 实即“遥看草色近却无”。 实为“燕子飞时,绿树绕人家”。
⑶主宾换位
严霜结庭兰。 ——《孔雀东南飞》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叶梦得《水调歌头》 “庭兰结严霜”,意为“院子里的兰花 结上了厚厚的霜”。 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检查《念奴娇 的背诵。
赤壁怀古》
• 人 生 如 梦 , 一 尊 还 酹 江 月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译文及赏析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初夏,当时杜甫与广文馆博士郑虔同游何将军山林,故作此组诗。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杜甫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万里戎王子,何年别月支?异花开绝域,滋蔓匝清池。
汉使徒空到,神农竟不知。
露翻兼雨打,开坼渐离披。
旁舍连高竹,疏篱带晚花。
碾涡深没马,藤蔓曲藏蛇。
词赋工无益,山林迹未赊。
尽捻书籍卖,来问尔东家。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棘树寒云色,茵蔯春藕香。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
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石林蟠水府,百里独苍苍。
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
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瞝。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
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
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幽意忽不惬,归期无奈何。
出门流水住,回首白云多。
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後歌。
只应与朋好,风雨亦来过。
【译文】以前我不认识来南塘的道路,今日才见识这里的第五桥。
名贵的园林依傍着涔涔绿水,一丛丛野竹直上青霄。
仿佛与谷口的郑子真旧日相交,一同游览濠梁。
平生为了寻找幽境胜景,从来就不怕路途遥远。
百顷水潭上春风荡漾,夏天里树木千重,郁郁青青。
树上水果压枝低,树叶相连,隐蔽着莺巢。
把活鲜的鲫鱼切成银丝煲脍,用碧水涧傍的香芹熬成香羹。
这分明是在越中吃晚饭啊,哪里是在陕西的柁楼底下用餐呢?戎王子花远来万里,何年何月告别月支故土?异国绝域的珍贵花儿,如今在你的清水池塘四周滋生开放。
唐代近体诗为何非“吟”不可
唐代近体诗为何非“吟”不可作者:宁淑华张珊珊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1期宁淑华张珊珊吟诵是中国古典诗文美读和创作的独有方式,又被称为“中国式读书法”,从先秦开始代代相传,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被中断。
近十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呼声,吟诵也进入“抢救、恢复、发展”阶段。
目前,吟诵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吟诵理论的研究。
二是吟诵的历史的研究,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具体而微地,从近体诗美学构成的深层次角度,来探究唐代近体诗为什么一定要“吟”。
一、“吟”的概念和特征在诗文的出声朗读方面,最早出现的是“诵”。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这里的“诵”,郑玄注曰:“倍(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那么,“诵”就是指有节奏地抑扬顿挫地读。
“吟”的出现要比“诵”晚,今天从事吟诵传承的学者们如黄仲苏、陈少松、秦德祥、朱立侠等人,对于“吟”提出了下列观点:所谓吟者,盖抗喉矫舌、攒唇激齿、曼声以歌唱之。
声韵应叶,音节和谐。
吟哦之际,行腔使调,至为舒缓,其抑扬顿挫之间,极尽委婉旋绕之能事。
结合古今论述可知,吟有以下特征:1.“吟”是抑扬顿挫地曼声(指拉长声音;舒缓的长声)长吟,节奏缓慢,旋律鲜明,其抑扬顿挫之间,极尽委婉旋绕之能事,类似于自由的歌唱。
2.“诵”“吟”“咏”都是古代诗文有声音、有节奏的阅读方式,区别在于,“诵”节奏快而短,适合于文赋或古诗,“咏”等于歌唱,有明显旋律,适用于古代歌诗、乐府;“吟”介于“诵”和“咏”之间,比“诵”要节奏缓慢,旋律鲜明,比“咏”则无确定旋律,近于即兴歌唱,适合于近体诗和词。
唐代是近体诗定型和繁荣时期,也是“吟”诗的完备和鼎盛时期。
近体诗“重音律,必须吟”的原因何在呢?除了“音律”之外,“必须吟”是否还有别的原因?二、近体诗的声律美,必以“吟”近体诗的声律美至少包含了三个层次:一是诗歌的平声押韵美。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的意思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的意思1.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句话呀,就好像是大自然在展示它的神奇魔法呢!你看,那翠绿的竹子在风中被吹弯了,就像在跳舞一样,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风的力量吗?就好比我们在风中奔跑,头发被吹得乱七八糟的样子。
2. 哎呀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不就是描绘了一幅美丽又生动的画面嘛!那绿色低垂是笋被风折断了呀,这多像我们有时候不小心摔倒了一样,虽然有点疼但也是一种经历呀!而红梅在雨中绽放得更鲜艳,不就像我们经历挫折后变得更坚强嘛!3. 你们想想,“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说的是啥意思呀?那风中折断的笋多可怜呀,但红梅却在雨中越发肥美,这多像生活中有的人会遇到困难,而有的人却能在困难中成长呀!比如有的人面对压力就垮了,可有的人却能越挫越勇。
4. 哇哦,“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可真是太有意思啦!那绿色的笋被风摆弄,就好像我们被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困扰一样,但是红梅却能在雨中欢快地盛开,这不就是告诉我们要乐观面对嘛!就像我们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也要像红梅一样绽放自己呀!5. 嘿,“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呀,那风折笋的场景是不是让你觉得有点可惜呀,但红梅在雨中肥美的样子又让人很惊喜呢!这就好像我们有时候会失去一些东西,但同时也会得到另外一些美好的呀!就像你丢了一个玩具,却得到了一本有趣的书。
6.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简直就是大自然的一场精彩表演呀!笋在风中的无奈和梅在雨中的得意,不就是鲜明的对比吗?这跟我们人一样呀,有人会遇到挫折,有人却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7. 哟呵,“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里面蕴含的道理可深着呢!风把笋折断了,多残酷呀,但雨却让梅更漂亮了,这不是很神奇吗?就好像我们学习的时候会遇到难题,但解决了难题后我们就会变得更厉害呀!8. 你们看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是多么形象的描述呀!笋被风欺负,梅却在雨中偷笑呢,这像不像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伙伴,有的很倒霉,有的却总是很幸运呀!9. 哎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真的是让人感叹不已呀!那笋的遭遇让人同情,可梅的绽放又让人欣喜,这不就是生活的两面性嘛!就像有时候我们会难过,但也会有开心的时候呀。
2024年形容植物生长的诗词
绿垂句;被风吹折的细嫩竹下垂着。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
唐·岑参《范公丛竹歌》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立:长成。露:呈露。显:突出。
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撩:引逗,挑弄。
清·郑燮《板桥题画·竹》
漠漠:茫茫。翛翛:潇潇,形容雨声。荔子:荔枝。然:同“燃,形容荔枝色红如火。
宋·苏轼《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
清·洪升《长生殿·惊变》
描写菊花的诗句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裛(yì):沾湿。裛露:沾带露水。掇:收取。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戎昱《桂州腊夜》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
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刘辰翁《桂枝香·吹箫人去》
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刘基《眼儿媚·秋思》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王维《渭川田家》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李白《冬日归旧山》
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张淑芳《更漏子·秋》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顾太清《玉烛新·白海棠》
《红楼梦》第十八回诗词曲赋鉴赏
《红楼梦》第⼗⼋回诗词曲赋鉴赏 【赞省亲别墅】 ⾦门⽟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家。
【说明】 贾元春来到⼤观园正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
⽯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
⼩说⽤这⼀联来赞宫室的建筑和陈设的富丽。
【注释】 1.“⾦门”⼆句——⼀说⾦碧辉煌,⼀说芳⾹氤氲。
桂、兰皆芳⾹草⽊。
古诗:“卢家兰室桂为梁。
”⼜皆以仙境⽐宫室。
“桂殿”⼜指⽉殿仙宫。
【鉴赏】 上⼀回描写要为正殿拟题时,有这样⼀段⽂字:“贾政道:‘此处书以何⽂?’众⼈道:‘必是“蓬莱仙境”⽅妙’贾政摇头不语。
宝⽟见了这个所在,⼼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象那⾥曾见过的⼀般,却⼀时想不起那年⽉⽇的事情了。
”在这⾥,脂批说:这是“仍归于葫芦⼀梦之太虚⽞境”。
可见,“省亲别墅”原准备题“蓬莱仙境”、“天仙宝境”,都并⾮泛泛夸张。
作者要通过这种描写暗⽰的是:贾府以⼤观园为代表的奢靡豪华⽣活和以贾元春为代表的尊贵显赫地位,只不过是幻梦⼀场,转眼就会破灭的。
宝⽟觉得似曾相识,⼜想不起来,这表⾯上说的是他对梦游太虚幻境中所经历的种种,尚留下依稀的印象,实质上则是他对逐渐弥漫在华林之中的悲凉之雾,能够⽐别⼈感受得更敏锐,⽽此时此刻⼜还不可能完全觉悟的⼀种曲折的艺术反映。
【上贾妃启】 ⾂,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
今贵⼈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川⽇⽉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幸及政夫妇。
且今上启天地⽣物之⼤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岂能得报千万⼀!惟朝乾⼣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之同幸也。
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怀,更祈⾃加珍爱。
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说明】 元春省亲⾄家。
母⼥姊妹叙过别情,贾政⾄帘外问安。
元春“隔帘含泪”,对⽗诉说⾻⾁不相见之悲。
贾政亦含泪启事,说了这番极其谨慎、恭肃的话。
【注释】 1.草莽寒门——贾政卑称⾃⼰出⾝于⼭村⾥的穷⼈家。
陆游立夏原文翻译及赏析
陆游立夏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陆游立夏原文翻译及赏析立夏【宋】陆游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杨万里《南溪早春》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南溪早春杨万里(宋代)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译文回家五年来,已经五度见到春天的容貌,我病且老,常被娇艳的春光欺恼。
柳树下垂的枝条末梢刚生出嫩绿的叶片,几枝上伸的桃枝上初绽嫣红的花苞。
珠帘高卷,亭馆内融融春晖怡我心怀,拄杖出游,山水间款款春风令人醉倒。
新年早春时节恰逢春雨丰足,去年虽好,却难及今年兴荣。
注释南溪:诗人故乡吉水塘村前一道小溪,诗人即筑室于溪畔。
春容:犹言春光。
恼:使烦恼。
病翁:作者自指。
酣酣(hān):艳盛貌。
款款:徐徐柔和貌。
好时丰:好年成。
创作背景此诗编在《退休集》,是作者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作者于宋光宗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退职家居,据首句,诗当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春。
赏析此诗为诗人晚年退职家居期间所作,首联扣合题目,概述还家五年来的景况;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颈联写衰翁在早春时节静居亭馆与漫步溪山的感受;尾联以春雨兆丰年收结。
此诗用词通俗生动又富有理趣。
首联扣合题目,概述还家五年来的景况。
春容的鲜妍与病翁的衰老适成对照,所以说“春容恼病翁”。
叹老中隐藏着不服老的情绪。
这正是诗人虽年已衰暮,却仍然热爱早春景色的原因。
以下两联,即写衰翁眼中的春容。
颔联写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色,早春柳枝返绿时,总是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部分开始,故说“垂处绿”;而小桃花初绽时,也总是首先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故说“末梢红”。
下来,上去,分写柳条桃枝的特点;“垂处绿”,“末梢红”,则正是他们在春天到来时的显著变化。
这两句观察细致,造语新颖,紧扣题目“早春"写出“动人春色不须多”的特点。
颈联写衰翁在早春时节静居亭馆与漫步溪山的感受。
在华美的亭馆中,珠帘高卷,浓盛的春光映射着,满室充满了温煦的春晖和熏人的春意;拄着拐杖,在溪山郊野间放步漫游,迎面吹来了徐徐的春风。
这一联将早春的暖日和风与衰翁居室及出游的活动结合起来写,传出了融洽的春意。
元宵节对联及赏析
2020年元宵节对联及赏析本文是关于2020年元宵节对联及赏析,仅供参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由于正月是阴历元月,所以在古书中这日称为“上元日”,祖先称夜为“宵”,故正月十五昼夜晚被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该节日主要活动是在夜晚,所以称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喜庆的连续。
相传该节与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迷信有亲近的关系。
由于正月十五昼夜晚,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一元复始,大地回春,这一公义所自然地被看作是吉日。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恳求福佑的日子。
南北朝早期,“三元”(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已经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
“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到此后,“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取销,而“上元节”长久不衰。
元宵节有张灯、看灯的民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
元宵节的主要民俗活动有:合家聚会吃元宵(又称“汤团”或“汤圆”)、踩高跷、猜灯谜、出门观月、“走百病”、燃灯放焰、荡秋千、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元宵节离春节很近,门楣上不用另换楹联。
但历史上元宵节也有一些对联流传下来,可以凭此想见当时人们过元宵佳节的所作所为及社会风气。
无边春色;有庆年头。
“无边”与“有庆”之对,饶有兴趣,工稳之外,意蕴吉祥喜庆。
“年头”一般指整年,“头”为虚饰之辞,此处则为初步之意。
此词组也由此成为偏正结构,由“年”修饰“头”,指一年的初步,与“春色”相对,恰好稳当。
至于上下联的平仄也能相谐,很有可赏之处。
月光洁白;银烛绚烂。
此联描述元宵夜月色之美与人之秉烛行乐。
洁白与绚烂都是双声词,所以成对。
一般对联中要求连绵词(双声与叠韵)相互对举,这是一例。
金吾不由;玉漏莫催。
金吾,汉置官名。
掌管京城戒备,巡徼传呼,禁人夜行。
惟正月十五夜及其前后各一日敕许金吾开放夜禁。
折梅二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折梅二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夜半披衣凭玉栏,天风吹露洒琅玕。
前台后台月如水,云去云来梅影寒。
——宋代·白玉蟾《折梅二首》折梅二首夜半披衣凭玉栏,天风吹露洒琅玕。
前台后台月如水,云去云来梅影寒。
西湖吾未到,梦想若遇之。
荷花夏如海,当春万柳垂。
秋月随潮涌,暮雾天无涯。
三百六十寺,岚翠渺迷离。
君去事幽讨,抉剔发天倪。
余悭收昔遁,奇赏获新知。
朝餐吸山绿,暮雨张水馆。
寻碑嗅梅蕊,独往无人随。
政成无一事,风流方在兹。
怀抱一如彼,江山复如斯。
此乐可持赠,寄我于首诗。
——清代·曾国藩《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送吴荣楷之官浙江三首清代曾国藩展开阅读全文∨ 西湖吾未到,梦想若遇之。
荷花夏如海,当春万柳垂。
秋月随潮涌,暮雾天无涯。
三百六十寺,岚翠渺迷离。
君去事幽讨,抉剔发天倪。
余悭收昔遁,奇赏获新知。
朝餐吸山绿,暮雨张水馆。
寻碑嗅梅蕊,独往无人随。
政成无一事,风流方在兹。
怀抱一如彼,江山复如斯。
此乐可持赠,寄我于首诗。
▲肃肃避暑宫,石殿秋日冷。
凛然中庭柏,气压千夫整。
风声答万壑,云色通诸岭。
材大难为工,甘与蓬蒿屏。
——宋代·苏辙《登嵩山十首将军柏》登嵩山十首将军柏肃肃避暑宫,石殿秋日冷。
凛然中庭柏,气压千夫整。
风声答万壑,云色通诸岭。
材大难为工,甘与蓬蒿屏。
池上茅檐覆水低,早来秋雨尚虹霓。
败荷折苇飞鸿下,正忆渔舟泊故溪。
——宋代·苏辙《和毛君州宅八咏方沼亭》和毛君州宅八咏方沼亭池上茅檐覆水低,早来秋雨尚虹霓。
败荷折苇飞鸿下,正忆渔舟泊故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试解——兼论宋人以考据解诗之弊刘重喜
引言
程千帆先生在《杜诗镜铨批抄》卷二批《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第五首“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二句云:
那么,如何氏所疑,诗中为什么会出现冬季和春景之间的矛盾呢?其实,这个问题倒是比较容易回答的:此当与杜甫连章诗的特点有关。
《十二月一日三首》是一组连章诗。杜甫非常重视连章诗的写作技法,并且在章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变化,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这首诗也不例外,虽然诗题是“十二月三日”,但第一章首句“今年腊月春意动”,一上来便点出了“春意”二字,以下三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扣住此二字来立意的(在章法上古人谓之“领起全篇”或“开出全篇”)。第三章前四句“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从此诗的章法来看,是第五句“春来准拟开怀久”和第七句“他日一杯难强进”的倒叙,表明上面四句是“春来准拟”之词。何氏却仍如八股文点题之法,径将这四句归为“十二月”“严寒之候”的景物,是不明此诗之章法。⑥同时“春来”二字也挽合了第一章首句的“春意”二字,从而形成一个意义完整的连章结构。
一、《十二月一日》诗中出现的季节与景物之矛盾
杜诗中出现的季节与景物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历来很少被人注意,无独有偶,在清人何曰愈(1793-1872)《退庵诗话》卷十中也出现过类似的疑问:
老杜《十二月一日》诗云:“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诗中言“燕”,言“莺”,言“桃花”,言“柳絮”,皆春景也。余意十二月正当严寒之候,水泽腹坚,百虫皆蛰,万木凋零,安得莺、燕及桃花、柳絮耶?即岭南气候常暖(今按何曰愈本人即是香山人,今广东省中山市人),而桃花必待正、二月始开,燕须春社前后始至,柳絮亦三月而后见,至于北地则更迟矣。公于诗律最细,必不尔尔,当是刻本误书题目耳。③
春来准拟开怀久,老去亲知见面稀。
他日一杯难强进,重嗟筋力故山违。
首先我们看到,这三首诗最早便已收录在《宋本杜工部集》中,题即为《十二月一日三首》,编在卷十四“近体诗一百首,行过戎渝州居云安夔州时作”之内。④清代的仇兆鳌《杜诗详注》将其编在永泰元年冬云安时作。⑤《宋本杜工部集》是现存最早也是最可靠的杜集刻本,何曰愈认为“刻本误书题目”显然是没有版本依据的。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二人的分歧所在。钱先生认为“梅”指“梅花”,并认定是杜甫误用;而吴先生则认同仇兆鳌《杜诗详注》的看法,又引宋人范成大、周邦彦诗词中的用例为证,认为“梅”当指“梅子”。因此,这一问题争论的焦点即在诗中“梅”系何指?下面我们就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从“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四句出处来看,实本自于被老杜称为“清新庾开府”(《杜诗详注》卷一《春日忆李白》)庾信的《春赋》“新芽竹笋,细核杨梅。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四句。清人倪璠注引沈莹《临海异物志》曰:“杨梅大如弹丸,正赤。五月中熟,熟时似梅,其味甜酸。”⑧则“梅”当是“杨梅”,指梅实而言的。
此诗因第三首有“因惊四月雨声寒”之句,故当作于夏4月。另外,如果我们将“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二句与这首绝句做一对比的话,发现两首诗中都出现“笋”和“梅”两种景物,从描写来看亦非常接近。既然《绝句四首》这一组诗作于4月,那么以杜证杜,我们认为但从“绿垂风折笋”来看,此诗也当作于4月,应是初夏的景物。
杜诗中用“(竹)笋”共七例,其中“冬笋”两例:《发秦州》:“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春笋”三例:一、《三绝句》:“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二、《绝句漫兴九首》第七首:“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其第四首“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二句可证此诗作于春天)三、《绝句六首》:“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黄鹤、仇注皆定为广德二年春作)
其次,“红绽雨肥梅”,“肥”字历来为人所称道,其实此字乃本自于乃祖杜审言《都尉山亭》一诗。清人熊荣《谭诗管见》已经指出:
工部“红绽雨肥梅”,“肥”字新颖,亦本乃祖审言“枝亚果新肥”脱出,家学渊源,即此可见。⑨
杜审言《都尉山亭》诗云:“紫藤萦葛藟,绿刺罥蔷薇。下钓看鱼跃,探巢畏鸟飞。叶蔬荷已晚,枝亚果新肥。胜迹都无限,只应伴月归。”⑩其中,“枝亚果新肥”一句,是说由于树上果实硕大,把树枝坠得很低。可见,“肥梅”的“肥”字也应该是用来形容果实——即梅实的。
其次,我们看宋人赵次公的意见:
此诗十篇,盖春末夏初之作。有曰“千章夏木清”,有曰“茵陈春藕香”,有曰“醉把青荷叶”;有曰巢莺,曰肥梅;有言芹、言笋也。(19)
因此,从“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两句诗来看,其所描写的当是初夏四五月时的景致。
四、《前游十首》的杜诗注家就一直存有争议。我们首先看到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一“夏日类”中便选录了《前游》的第五首:
本十首,选其一。第二首云:“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此十首皆夏日诗也。……今以切于夏日,特取此第五首。又《重游》五首有云:“春风啜茗时。”当作“熏风”,盖皆夏日所作诗,安得总云“春风”乎?(17)
因此,何氏这个观点,无论从文献版本,还是从诗歌创作角度来看,认为题目出现了问题,或认为诗中(第三章)出现了季节和景物之间的矛盾——这两个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但同是连章诗,我们分析《十二月一日三首》中出现季节与景物产生矛盾的原因,却不适于用来解决上面《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以下简称《前游》)中出现的问题。因为第五首“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以下简称“绿垂”)二句的描写,从上下文的章法看,既没有来路,也没有去路,确实像是老杜亲眼所见的当下景物。
其他二例当为夏笋。第一例,《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杜诗详注》卷十二注云:“黄鹤依旧次,编在广德元年夏作。”
第二例,就是上文提到的《绝句四首》第一首: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明王嗣奭《杜臆》卷一《重过何氏五首》其三引赵汸注:
赵子常云:“两游皆当夏月,‘春’必‘薰’字之误。”用修亦定为‘薰’,但与‘落日’不相应,余以为当作‘清’,‘清’与‘春’音近而讹也。(18)
方、赵、王三注有一共同点,都认为前、后两游皆为同一年夏季所作,以至于将《后游》中出现的“春风”认为是“薰风”或“清风”之误。今检《宋本杜工部集》卷九即先后收录了这两首诗,而《后游》即作“春风”,并无异文。由此可证方、赵、王三家在校勘上没有任何版本上依据,将二诗皆归为同一夏月所作是不正确的。
第三,如果以杜证杜的话,杜甫《绝句四首》(此诗当作于4月,第二首“因惊四月雨声寒”句可证)第一首:“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11)这里亦出现“梅”“笋”二物,其中梅熟可吃,这里的梅显然是指梅实而言的。
第四,钱先生以为“红绽”二字显指梅花,检杜诗中“绽”字用例从未涉及梅花。显然,认为“绽”字只可系于梅花,在杜集中是没有根据的。
至于笋,名目繁多,除“春笋”“冬笋”之外,还有“夏笋”。如张衡《南都赋》云:“酸甜滋味,百种千名。春茆夏笋,秋韭冬菁。”(15)比杜甫略晚的唐人方干《山中》诗:“窗竹未抽今夏笋,庭梅曾试当年花。”(《全唐诗》卷八百八十五)陆游《初夏》:“笋生遮狭径,溪涨入疏篱。渐及分秧候,还当煮茧时。雨昏鸡共懒,米尽鼠同饥。村巷无来客,清羸只自知。”(16)皆可为证。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
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唯听棹相将。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二、“梅”系指“杨梅”
钱钟书与吴世昌两位先生也曾注意并热烈地讨论过这一问题。据吴世昌《与钱钟书书》:
日前枉驾,……足下乃谓古人诗句不足以证史实,并举杜甫五月诗“红绽雨肥梅”为证,盖兄以“梅”为梅花。弟则仓卒中但忆周邦彦“夏日溧水作”《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正用杜诗,而以“梅”为梅子。足下深不以为然,以为“红绽”显指梅花,以证杜甫之误。然美成此句明言梅子,殆不可易。即不明言,如范石湖之“梅肥朝雨细,茶老暮烟寒”亦指初夏梅子,其语亦本杜诗。可知宋人了解此句,从不以此“梅”字为梅花也。因检杜集,其原诗题为《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兄谓“五月诗”想系误记)。兄所引句见于第五首。其第二首有“千章夏木清”,明为夏日作。又云:“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周词“风老莺雏”之语,正受此二句暗示。仇兆鳌释此诗中两联:“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谓“烹笋摘梅,园中佳品;弹筝换酒,将军豪兴”。仇云“摘梅”,明是梅子。若梅花则应言“折”、言“采”矣。盖花则言折言采,果则言摘也。言“佳品”,正谓食品,若梅花则称清供矣。仇注乃以三四两句为蔬果,五六两句为乐与酒,是深得杜诗章法之言。足下第以梅子不应言“红绽”,遂以杜老为用错。实则一切果子皆由青而黄、黄久则红,红久则紫;梅亦非例外。……杜老此诗下文又言“荷叶”“絺衣”,明是夏天作,当不至糊涂得以为夏天竟开梅花。(“江城五月落《梅花》”,指乐调,与此无涉。)亦不得谓不仅杜老一人,连周邦彦、范成大亦随之一并错误也。仇注第八首末又有笺云:“诸章言鲜鲫、香芹,言绿笋、红梅,言生菜、食单……”上以鱼芹对举,下以笋梅对举,知四者皆食品,不可能在“笋”下接以非食非果之梅花也。以足下瞻博,故不惮缕述所见,以求教正。⑦
最终,何氏将这首诗中出现的冬令(十二月)与春景(燕、莺、桃花、柳絮)之间矛盾归结为“刻本误书题目”。这个解释是否说得通呢?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还是将原诗《十二月一日三首》抄在下面: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