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知识 ZOL术语
硬盘常见参数及名词解释大全
反应时间:指的是硬盘中的转轮的工作情况。反应时间是硬盘转速的一个最直接的反应指标。5400rpm的硬盘拥有的是5.55 ms的反应时间,而7200rpm的可以达到4.17 ms。反应时间是硬盘将利用多长的时间完成第一次的转轮旋转。如果我们确定一个硬盘达到120周旋转每秒的速度,那么旋转一周的时间将是1/120即0.008333秒的时间。如果我们的硬盘是0.0041665秒每周的速度,我们也可以称这块硬盘的反应时间是4.17 ms(1ms=1/1000每秒)。
s.m.a.r.t.(自监测、分析、报告技术):这是现在硬盘普遍采用的数据安全技术,在硬盘工作的时候监测系统对电机、电路、磁盘、磁头的状态进行分析,当有异常发生的时候就会发出警告,有的还会自动降速并备份数据。
ide及eide接口: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本意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serial ata:新的serial ata(即串行ata),是英特尔公司在今年idf(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尔开发者论坛)发布的将于下一代外设产品中采用的接口类型,它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资料,在同一时间点内只会有1位数据传输,此做法能减小接口的针脚数目,用四个针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第1针发出、2针接收、3针供电、4针地线)。这样做法能降低电力消耗,减小发热量。最新的硬盘接口类型ata-100就是serial ata,它支持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达100mb/s,ibm deskstar 75gxp及deskstar 40gv就是第一次采用此ata-100接口类型的产品。在2001年第二季度将推出serial ata 1x标准的产品,它能提高150mb/s的数据传输率。对于serial ata接口,一台电脑同时挂接两个硬盘就没有主、从盘之分了。
硬盘基础知识普及
硬盘基础知识普及硬盘结构,主引导记录MBR,硬盘分区表DPT,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电... filex的文件系统看的云里雾里,还是先总结下FAT的一些基本知识吧。
硬盘结构硬盘有很多盘片组成,每个盘片的每个面都有一个读写磁头。
如果有N个盘片。
就有2N个面,对应2N个磁头(Heads),从0、1、2开始编号。
每个盘片的半径均为固定值R的同心圆再逻辑上形成了一个以电机主轴为轴的柱面(Cylinders),从外至里编号为0、1、2……。
每个盘片上的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几十个扇区(Sector),通常的容量是512byte,并按照一定规则编号为1、2、3……形成Cylinders×Heads×Sector个扇区。
主引导扇区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柱面0磁头1扇区{(柱面,磁头,扇区)|(0,0,1)},bios 在执行自己固有的程序以后就会jump到MBR中的第一条指令。
将系统的控制权交由mbr来执行。
主引导扇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主引导记录 MBR(Master Boot Record或者Main Boot Record)、硬盘分区表 DPT(Disk Partition Table)和结束标志字三大部分组成。
对于硬盘而言,一个扇区可能的字节数为128×2n (n=0,1,2,3)。
大多情况下,取n=2,即一个扇区(sector)的大小为512字节。
在总共512byte的主引导记录中,MBR的引导程序占了其中的前446个字节(偏移0H~偏移1BDH),随后的64个字节(偏移1BEH~偏移1FDH)为DPT(Disk PartitionTable,硬盘分区表),最后的两个字节“55 AA”(偏移1FEH~偏移1FFH)是分区有效结束标志。
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
其中的硬盘引导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并且在系统硬件完成自检以后引导具有激活标志的分区上的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启动程序。
全面的硬盘知识(没图)
全面的硬盘知识硬盘,英文“hard-disk”简称HD 。
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
体现硬盘好坏的主要参数为传输率,其次的为转速、单片容量、寻道时间、缓存、噪音和S.M.A.R.T. 1956年IBM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硬盘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它的数据为:容量5MB、盘片直径为24英寸、盘片数为50片、重量上百公斤。
盘片上有一层磁性物质,被轴带着旋转,有磁头移动着存储数据,实现了随机存取。
1970年磁盘诞生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了一台640MB的硬盘、第一次采用“温彻斯特”技术,是现在硬盘的开端,因为磁头悬浮在盘片上方,所以镀磁的盘片在密封的硬盘里可以飞速的旋转,但有好几十公斤重。
1975年Soft-adjacent layer(软接近层)专利的MR磁头结构产生1979年IBM发明了薄膜磁头,这意味着硬盘可以变的很小,速度可以更快,同体积下硬盘可以更大。
1979年IBM 3370诞生,它是第一款采用thin-film感应磁头及Run-Length-Limited(RLL)编码配置的硬盘,"2-7"RLL编码将能减小硬盘错误1986年IBM 9332诞生,它是第一款使用更高效的1-7 run-length-limited(RLL)代码的硬盘。
1989年第一代MR磁头出现1991年IBM磁阻MR(Magneto Resistive)磁头硬盘出现。
带动了一个G的硬盘也出现。
磁阻磁头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所以盘片的存储密度可以得到几十倍的提高。
意味着硬盘的容量可以作的更大。
意味着硬盘进入了G级时代。
1993年GMR(巨磁阻磁头技术)推出,这使硬盘的存储密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认识硬盘硬盘是电脑中的重要部件,大家所安装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 9x、Windows 2k…)及所有的应用软件(如:Dreamwaver、Flash、Photoshop…)等都是位于硬盘中,或许你没感觉到吧!但硬盘确实非常重要,至少目前它还是我们存储数据的主要场所,那你对硬盘究竟了解多少了?可能你对她一窍不通,不过没关系,请见下文。
速度快寿命长——SSD移动硬盘导购
64 电脑知识与技术 三,,n三t!,三c 三,盈 画 ,二, 夏丁三,三 互r,
■■ ===
致 在 6~7w ,平均 无故 障 时间 15075"小 时,非常稳 定安
静 。
己.东 芝 Canvio
◎
,^、
参 考 价 格
: O'-
兀
、√
◎
存 储容量 :256GB 在 外观 设计上 ,东芝Canvio更加 小巧便 捷 ,其 三 围仅 有127×63.5×12.7mm,即使需要 经常带在身边也 不用担 心它会成 为负担 。充分展现 了它作为一款便携式 SSD的优 势。另外,金属 外壳很 有档 次 ,银 色质感 圆润 设 计,不管与什 么设 备 、什 么场景 都 可 以搭 配 ,时尚又 实用。产品机 身有 Wi—Fi、电池 v:Z7tSD卡 的标 志,这证 明了它的身份是一款 无 线移动硬 盘 。提 供了USB3.0接 口,不仅可 以通 过数 据线传 输,还 支持充电功能 ,充 满 电后,视 频播 放 电池 续航 长达 8小时。在 无线功能 上 , 该 无 线移动硬 盘 支持 多种 设备 的加入 ,兼容 不 同操 作 系统的手 机 ,实现 了多人 共 享;大 大节省 了数 据传 输 的 时间,同时真正 实现了资料 分享。
移动硬盘基础知识介绍
避免磁场干扰
移动硬盘应远离强磁场干 扰,如电磁炉、扬声器等 设备,以免影响数据的读 写。
避免机械震动
移动硬盘在使用过程中应 避免受到强烈的机械震动 ,以免损坏硬盘或丢失数 据。
数据备份和恢复建议
定期备份数据
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应定期备份移动硬盘中的重要数据。
使用专业的数据恢复工具
如果数据出现丢失或损坏,应使用专业的数据恢复工具进行恢复,切勿尝试自行 修复。
防震技术
一些移动硬盘采用了防震技术,如防震缓存 、动态平衡等,可以有效地减少震动对硬盘
的影响。
05
移动硬盘的选购要点
Chapter
品牌和口碑
要点一
知名品牌
购买移动硬盘时,选择知名品牌更有保障,如西部数据 、希捷、东芝等。
要点二
用户评价
查看其他用户的评价,了解产品的口碑和品质,有助于 选择更可靠的移动硬盘。
电源管理的原理
电源供应
移动硬盘需要电源供应才能正常工作,一般通过USB接口或外接电源进行供电。
节能模式
为了延长移动硬盘的使用时间,一般会采用节能模式,如待机、休眠等模式。在这些模式 下,移动硬盘会自动关闭部分功能或降低工作频率,以减少能源消耗。
电源保护
移动硬盘内部一般会有电源保护电路,用于防止电源异常对移动硬盘造成损害。当电源异 常时,保护电路会自动切断电源供应,以保护移动硬盘的数据安全。
存储容量和速度需求
存储容量
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容量,如1TB、2TB等。
速度需求
对于需要快速存储大量数据的用户,可以选择具有更快 传输速度的移动硬盘。
06
移动硬盘的维护和使用 注意事项
Chapter
计算机移动硬盘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移动硬盘知识点总结一、移动硬盘的基本概念1. 移动硬盘是一种外部存储设备,通常用于将大量数据从一台计算机转移到另一台计算机。
2. 移动硬盘可以是机械式硬盘(HDD)或固态硬盘(SSD),具有高速读写和大容量存储的特点。
3. 移动硬盘通常采用USB接口,方便连接到各种计算机设备上进行数据传输和存储。
二、移动硬盘的种类1. 机械式硬盘(HDD):使用磁性涂层的旋转碟片存储数据,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
2. 固态硬盘(SSD):使用固态存储芯片存储数据,具有高速读写和较小的体积,但价格较高。
三、移动硬盘的优缺点1. 机械式硬盘(HDD):优点:存储容量大、价格低廉。
缺点:读写速度相对较慢、机械运动易受损。
2. 固态硬盘(SSD):优点:读写速度快、寿命长、抗震抗摔。
缺点:价格较高、容量相对较小。
四、移动硬盘的存储技术1. 磁性存储技术(机械式硬盘):利用磁性涂层记录数据,需要旋转碟片和移动读写头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2. 固态存储技术(固态硬盘):利用固态存储芯片记录数据,通过电子存储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具有高速和低功耗的特点。
五、移动硬盘的接口类型1. USB接口:是最常见的移动硬盘接口类型,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2. USB-C接口:是升级版本的USB接口,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小的体积。
3. Thunderbolt接口:是苹果公司推出的高速传输接口,具有极快的传输速率和能够同时支持数据、视频和音频传输的特点。
六、移动硬盘的选择要点1. 存储容量: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容量,一般推荐选择大容量的移动硬盘。
2. 读写速度: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读写速度较快的移动硬盘,特别是对于需要频繁进行大容量数据传输的用户。
3. 接口类型:根据计算机设备的接口类型选择相应的移动硬盘,确保能够顺利连接使用。
4. 耐用性:选择具有良好耐用性和抗震抗摔性能的移动硬盘,提高数据存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移动硬盘的使用注意事项1. 避免剧烈震动:移动硬盘内部的机械结构和固态芯片都十分脆弱,使用时要避免剧烈震动和摔落。
移动存储类产品知识全面介绍
移动存储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移动硬盘:顾名思义是以硬盘为存储介制,强调便携性的存储产品。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移动硬盘都是以标准硬盘为基础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盘(1.8英寸硬盘等),但价格因素决定着主流移动硬盘还是以标准笔记本硬盘为基础。
因为采用硬盘为存储介制,因此移动硬盘在数据的读写模式与标准IDE硬盘是相同的。
移动硬盘多采用USB、IEEE1394等传输速度较快的接口,可以较高的速度与系统进行数据传输。
我们现在销售的移动硬盘以USB和IEEE1394接口的硬盘为主。
1:传输速度:移动硬盘大多采用USB、IEEE1394接口,能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不过移动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还一定程度上受到接口速度的限制,尤其在USB1.1接口规范的产品上,在传输较大数据量时,将考验用户的耐心。
而USB2.0和IEEE1394接口就相对好很多。
使用方便。
在的PC基本都配备了USB功能,主板通常可以提供2~8个USB口,一些显示器也会提供了USB转接器,USB接口已成为个人电脑中的必备接口。
USB设备在大多数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都可以不需要安装驱动程序,具有真正的“即插即用”特性,使用起来灵活方便。
2:存储容量:动硬盘以硬盘为存储介制,因此其存储容量就是其内部硬盘的存储容量。
移动硬盘存储容量就决定着其数据存储量大小的能力,这也就是用户购买硬盘所首先要注意的参数之一。
移动硬盘的容量同样是以TB和GB(千兆)为单位的,目前移动硬盘大多提供500GB、1TB、2TB的容量。
U盘U盘便携存储(USB Flash Disk):也称为闪存盘。
是采用USB接口和闪存(Flash Memory)技术结合的方便携带外观精美时尚的移动存储器。
闪存盘是以Flash Memory为介质,所以具有可多次擦写、速度快而且防磁、防震、防潮的优点。
闪存盘一般包括闪存(Flash Memory)、控制芯片和外壳。
闪盘采用流行的USB接口,体积只有大拇指大小,重量约20克,不用驱动器,无需外接电源,即插即用,实现在不同电脑之间进行文件交流,存储容量从16MB~2GB不等,满足不同的需求。
硬盘常识
硬盘硬盘(英文名:Hard Disc Drive,简称HDD,全名温彻斯特式硬盘)是电脑中必不可少的存储媒介之一。
硬盘的组成是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
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转速:硬盘通常是按每分钟转速(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计算:该指标代表了硬盘主轴马达(带动磁盘)的转速,比如5400 RPM就代表该硬盘中主轴转速为每分钟5400转。
目前主流笔记本硬盘转速为5400RPM;台式机硬盘则为7200RPM。
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笔记本和台式机均有万转产品问世,但多用用于企业用户。
单碟容量:单碟容量是硬盘相当重要的参数之一。
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而单碟容量就是指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
目前在垂直记录技术的帮助下,单碟容量从之前80GB升级到500GB或者640GB,发展速度相当快。
硬盘单碟容量提高不仅仅可以带来总容量提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提高工作稳定性;而且单碟容量越大其内部数据传输速率就越快。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寻道时间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磁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单位为毫秒。
当单碟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访问速度。
硬盘背面PCB详解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交换数据的临时场所。
硬盘读/写数据时,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就像一个中转仓库一样。
目前大多数硬盘缓存已经达到32MB,而对于大容量产品则均为64MB容量。
内部数据传输率:内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简单说就是硬盘将数据从盘片上读取出来,然后存储在缓存上的速度。
内部传输率可以明确表现出硬盘的读写速度,它的高低才是评价一个硬盘整体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大多数桌面级硬盘基本都在70-90MB/S之间,笔记本硬盘则在55MB/S左右。
硬盘基础知识大全
硬盘基础知识大全硬盘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存储中心,我们运行计算机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目前绝大部分都存储在硬盘上。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关于硬盘基础知识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硬盘的一些基础认识机械硬盘的认识硬盘的组成硬盘的物理结构磁头主要任务完成盘片上数据的读写操作,盘片在高速旋转时,磁头会飞行在盘面上方,而不是接触盘面每个盘片的两面都会有一个磁头,当然有的硬盘有可能只有一个磁头,磁头的编号从0开始机械臂使磁头部件作径向移动的装置,已完成磁道变换盘片含有磁性的合金盘片,用来存取写入的数据:每张盘片的容量成为单碟容量,而硬盘的容量就是所有盘片容量的总和;由于单碟容量的限制,通常一个硬盘会含有多张盘片盘片的厚度在0.5mm左右,盘片的转速与盘片大小有关每个盘片都会有上下两面,都可以被利用来存储数据;能存储数据的盘面成为有效盘面,每个盘面都会有一个盘面好,其和磁头编号是相对应的,从0开始编号盘片的逻辑划分扇区盘片在转动时,磁头在盘面上画过的一段圆弧,称扇区,即sector扇区并不是连续的,在磁道上被划分成一段一段的,从1开始编号是硬盘最小的物理存取单位,每个扇区为512byte磁道磁盘在格式化时被划分成许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叫做磁道,即track磁道从外向内从0开始编号,盘面的容量越大,包含的磁道数越多磁道是看不见的,只是盘面上一些被磁化的区域柱面所有盘面上相同编号的磁道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即cylinder每个柱面上的磁头由上到下从0开始编号数据的读写是按照柱面进行的,而非按照盘面进行柱面是分区的最小单位柱面是所有盘片表面上到中心主轴的距离相等的磁道集合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即磁头读写数据时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上进行操作,只在同一柱面的所有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磁头才转移到下一柱面。
因为选取磁头只需要通过电子切换即可,而选取柱面则必须通过机械切换。
电脑硬盘基础知识解析
这两个侧向定位磁头能够被用于削减邻道所带来的干扰,从而凸显出目标磁道的真实信号。
这一技术,完全能够突破当前读取点位区无法进一步缩小的瓶颈,从而有效提升磁道密度,提供更大的存储容量。
磁体呈闭合形态固定在硬盘底座上磁头臂有转动轴承线圈位于磁体中央当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可以按某个方向灵活摆动带动磁头臂的动作磁头臂装有前置换向放大芯片通过柔性排线与
电脑硬盘基础知识解析
从生产、物理到逻辑层面去讲述硬盘不为人知的一面。我相信只要读者看完这些内容,对硬盘的认知产生巨大变化,也为自己日后购买提供强力的知识保障。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电脑硬盘基础知识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硬盘分类
现在市面上硬盘有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HHD):就是一直在使用的普通硬盘,由内部构成而得名,通过硬盘磁头改变极性方式进行读写操作。硬盘作为精密设备,要注意防摔防尘。
固态硬盘(SSD):和机械硬盘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是由固态存储芯片组成,但是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接口定义是和机械硬盘统一的,所以才被广泛应用。
再到隧穿磁阻磁头(TMR)直至当今的二维记录磁头(TDMR) 。
对于已经淘汰的磁头技术了解的意义不大,毕竟本文不是专门研究磁头的,我只重点讲一讲时下最流行的TDMR磁头。
不过,在谈及TDMR磁头之前,我们必须要先了解下当今磁头结构的鼻祖一一-MR磁头。
在MR磁头出现之前,传统的TEI磁头是读写功能合一-的薄膜式感应磁头。但磁头的读和写的工作性质有着天壤之别。
容量=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
电脑中存储容量的计量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简称B),8个二进制位称为1个字节,此外还有KB、MB、GB、TB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Byte=8bit,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电脑硬盘常用基本知识
电脑硬盘常用基本知识机械移动硬盘在通电工作时,盘片以每分钟上千甚至上万的高转速旋转,同时,磁头从停启区移动到盘片上,磁头开始读取盘片磁道上的信息。
当没有数据交换时,磁头会移动至等待区。
移动硬盘的工作原理大致如此。
在看懂了工作原理之后,我们再来说说直接拔掉移动硬盘的问题。
其实,对于移动硬盘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硬盘本身,而是存储在硬盘里的数据,保护硬盘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保护我们珍贵的数据。
我们在往移动硬盘里复制数据的时候,其实是先将这部分数据写入机器缓存,然后再从缓存里写进移动硬盘。
因此,在由数据读写的时候,强行拔下硬盘,必然会对传输中的数据造成损害,可能导致数据不完整或者干脆全部损坏。
在Windows系统中,“安全弹出USB设备”这个选项所起到的作用,其实就是清理缓存,确保在拔出移动硬盘的时候,没有数据交换,以此来保护数据。
注意,是保护数据,而不是保护硬盘。
那么,在没有数据交换的情况下,直接拔下移动硬盘就没有问题了吗? 理论上来说,的确如此。
这个“理论上”代表了电脑电源和电容足够强大、电流电压足够稳定……等等客观条件,简单来说“理论上=看人品”。
USB移动硬盘即使在没有数据交换的时候,其USB电路板也是保持持续供电的,所以直接拔掉的话其实对于硬盘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当然还是“理论上”的。
另外,在没有数据读写的时候,磁头是会停在等待区,而不是盘片上,因此直接拔掉对于盘片和磁头的损伤也是很小的。
何况盘片和磁头本身就是损耗品,即使正常使用也是有寿命的。
不过对于一些质量比较差的硬盘,直接断电可能会对磁头支架的电机产生一定损坏,硬盘的读取效率会降低。
很多时候大家的移动硬盘出现的故障,并不是物理上的,而是数据错误导致的。
最后,总结一下:在移动硬盘读写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直接拔掉硬盘。
安全删除移动设备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数据。
直接拔掉硬盘并不会造成主板烧掉等等可怕的情况。
【电脑知识】固态硬盘,你知多少?1闪存颗粒固态硬盘是通过NAND闪存颗粒(U盘都会用到的)来存储数据,因此,闪存颗粒尤为重要。
移动硬盘什么牌子好
移动硬盘选购全攻略购买之前你应该知道的序:为什么我能够给大家介绍移动硬盘?之所以写下这么一篇文章,是由于本人折腾坏过不计数的移动存储设备,在存储设备方面的惨痛经验也可谓前所未有。
正是因为此,本人决定写一篇较为全面的终极移动硬盘选购攻略,在秉承公平正义的前提下,来聊聊移动硬盘,以达到最朴实的梦想——让每个人挑到适合自己的移动硬盘。
一、大数据本地存储时代的到来先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一下移动硬盘,讲讲移动硬盘的历史由来及发展情况。
从移动硬盘发展史来说,我们会很奇怪的发现,最初是没有移动硬盘这个概念,也没有人去讲它的历史,它是从硬盘的发展衍生而来。
把2.5寸硬盘加上一快指令电路板来进行数据传输,就产生了我们现在意义上讲的移动硬盘。
因此,我们要讲它的历史,大致把2.5寸硬盘的诞生作为移动硬盘的起源。
在硬盘的发展历史上,世界上第一块硬盘出生在1956年,当时IBM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硬盘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容量为5MB,盘片直径为24英寸,盘片数为50片、重量上百公斤。
盘片上有一层磁性物质,被轴带着旋转,有磁头移动着存储数据,实现了随机存取。
当时这种硬盘被用于银行,医学等领域。
图:世界上第一块硬盘IBM350 RAMAC1987年,一家硬盘设计生产商PrairieTek推出了全球第一款2.5英寸的硬盘产品,该产品的容量为10MB,容量虽然和第一款3.5英寸硬盘的相同,但是2.5英寸的小巧尺寸,让人们能够更方便的携带,因此,它为移动硬盘的诞生和促进移动硬盘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2.5英寸硬盘与早前硬盘外形对比1999年,中国朗科公司研发出全球第一款USB闪存盘,后来才根据U盘的原理出现了移动硬盘。
因此,移动硬盘的出现,是硬盘发展的到小硬盘后所必然出现的大容量移动存储设备。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移动硬盘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TB级的移动硬盘的上市,USB3.0超高速端口技术的普及,加密技术的融入,SSD固态硬盘的冲击,这都使得移动硬盘市场每天都发生着巨变。
硬盘相关术语小知识
硬盘相关术语小知识硬盘是电脑的重要部件之一,下面介绍硬盘相关术语小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和平均潜伏时间(Average Latency Time):平均潜伏时间是指相应磁道旋转到磁头下的时间,一般在2ms~6ms 之间。
平均访问时间是平均寻道时间与平均潜伏时间和总各,平均访问时间最能够代表硬盘找到某一数据所用的时间。
越短的平均访问时间越好,一般在11ms~18ms之间,建议选择在15ms以下的硬盘。
2、外部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和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计算机通过接口北朝鲜数据交给硬盘的速度与硬盘将数据记录在盘片上的速度相比,前者比后者要快好多。
两者之间有一块缓冲区以缓解速度差距。
通常我们称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data Transfer Rate)为外部传输率,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度。
内部传输率,也称最大或最小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是指硬盘将数据记录在盘片上的速度,反映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
目前的主流硬盘在容量、平均访问时间、转速、价格等方面都差不多,然而在内部传输率上的差别比较大,因而内部数据传输率成为硬盘的一个"硬"指标。
3、Ultra DSP(超级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及接口技术:应用Ultra DSP进行数学运算,其速度较一般CPU快10到50倍。
采用Ultra DSP技术,单个的DSP芯片可以同时提供处理器及驱动接口的双重功能,以减少其它电子元件的使用,可大幅度地提高硬盘的速度和可靠性。
接口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硬盘的最大外部传输率,最大的益处在于可以把数据从硬盘直接传输到主内存而不占用更多的CPU资源,提高系统性能。
硬盘术语解释
硬盘术语解释硬盘de转速(Rotationl Speed):也就是硬盘电机主轴de转速,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de关键因素之一,它de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硬盘de速度,同时转速de快慢也是区分硬盘档次de重要标志之一.硬盘de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de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de速度.目前市场上常见de硬盘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甚至10000rpm.理论上,转速越快越好.因为较高de转速可缩短硬盘de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可是转速越快发热量越大,不利于散热.现在de主流硬盘转速一般为7200rpm以上.随着硬盘容量de不断增大,硬盘de转速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转速de提高也带来了磨损加剧、温度升高、噪声增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于是,应用在精密机械工业上de液态轴承马达(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便被引入到硬盘技术中.液态轴承马达使用de是黏膜液油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这样可以避免金属面de直接磨擦,将噪声及温度被减至最低;同时油膜可有效吸收震动,使抗震能力得到提高;更可减少磨损,提高寿命.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de时间,它描述硬盘读取数据de能力,单位为毫秒.当单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de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目前市场上主流硬盘de平均寻道时间一般在9ms以下,大于10msde硬盘属于较早de产品,一般不值得购买.平均潜伏时间(Average latency time):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de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de数据块继续转动到磁头下de时间,一般在2ms-6ms之间.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de平均时间,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平均访问时间最能够代表硬盘找到某一数据所用de 时间,越短de平均访问时间越好,一般在11ms-18ms之间.注意:现在不少硬盘广告之中所说de平均访问时间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寻道时间所代替de.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de是电脑通过数据总线从硬盘内部缓存区中所读取数据de最高速率.也叫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目前采用UDMA/66技术de硬盘de外部传输率已经达到了66.6MB/s.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de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de 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指同一磁道上de数据间隔度).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一般采用UDMA/66技术de硬盘de内部传输率也不过25-30MB/s,只有极少数产品超过30MB/s,由于内部数据传输率才是系统真正de瓶颈,因此大家在购买时要分清这两个概念.不过一般来讲,硬盘de转速相同时,单碟容量大de内部传输率高;在单碟容量相同时,转速高de硬盘de内部传输率高.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 Technology,简称S.M.A.R.T):现在出厂de 硬盘基本上都支持S.M.A.R.T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对硬盘de 磁头单元、盘片电机驱动系统、硬盘内部电路以及盘片表面媒介材料等进行监测,当S.M.A.R.T监测并分析出硬盘可能出现问题时会及时向用户报警以避免电脑数据受到损失.S.M.A.R.T技术必须在主板支持de前提下才能发生作用,而且S.M.A.R.T技术也不能保证能预报出所有可能发生de硬盘故障.磁阻磁头技术MR(Magneto-Resistive Head):MR(MAGNETO-RESITIVEHEAD)即磁阻磁头de简称.MR 技术可以更高de实际记录密度、记录数据,从而增加硬盘容量,提高数据吞吐率.目前deMR技术已有几代产品.MAXTORde钻石三代/四代等均采用了最新deMR技术.磁阻磁头de工作原理是基于磁阻效应来工作de,其核心是一小片金属材料,其电阻随磁场变化而变化,虽然其变化率不足2%,但因为磁阻元件连着一个非常灵敏de放大器,所以可测出该微小de电阻变化.MR技术可使硬盘容量提高40%以上.GMR(GiantMagnetoresistive)巨磁阻磁头GMR磁头与MR磁头一样,是利用特殊材料de电阻值随磁场变化de原理来读取盘片上de数据,但是GMR磁头使用了磁阻效应更好de材料和多层薄膜结构,比MR磁头更为敏感,相同de 磁场变化能引起更大de电阻值变化,从而可以实现更高de 存储密度,现有deMR磁头能够达到de盘片密度为3Gbit -5Gbit/in2(千兆位每平方英寸),而GMR磁头可以达到10Gbit-40Gbit/in2以上.目前GMR磁头已经处于成熟推广期,在今后de数年中,它将会逐步取代MR磁头,成为最流行de磁头技术.缓存:缓存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de场所.硬盘de读数据de过程是将磁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一步步按照PCI总线de周期送出,可见,缓存de作用是相当重要de.在接口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de阶段de时候,缓存de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de传输速度de重要因素.目前主流硬盘de缓存主要有512KB和2MB等几种.其类型一般是EDO DRAM或SDRAM,目前一般以SDRAM为主.根据写入方式de不同,有写通式和回写式两种.写通式在读硬盘数据时,系统先检查请求指令,看看所要de数据是否在缓存中,如果在de话就由缓存送出响应de数据,这个过程称为命中.这样系统就不必访问硬盘中de数据,由于SDRAMde 速度比磁介质快很多,因此也就加快了数据传输de速度.回写式就是在写入硬盘数据时也在缓存中找,如果找到就由缓存就数据写入盘中,现在de多数硬盘都是采用de回写式硬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性能.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de最长时间.一般硬盘de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部分响应完全匹配技术PRML(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能使盘片存储更多de信息,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de读取和数据传输率.是当前应用于硬盘数据读取通道中de先进技术之一.PRML技术是将硬盘数据读取电路分成两段“操作流水线”,流水线第一段将磁头读取de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只选取部分“标准”信号移交第二段继续处理,第二段将所接收de信号与PRML芯片预置信号模型进行对比,然后选取差异最小de信号进行组合后输出以完成数据de读取过程.PRML技术可以降低硬盘读取数据de错误率,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磁盘数据密集度.单磁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 time):指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所用de时间.超级数字信号处理器(Ultra DSP)技术:用Ultra DSP 进行数学运算,其速度较一般CPU快10到50倍.采用Ultra DSP技术,单个deDSP芯片可以同时提供处理器及驱动接口de双重功能,以减少其它电子元件de使用,可大幅度地提高硬盘de速度和可*性.接口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硬盘de 最大外部传输率,最大de益处在于可以把数据从硬盘直接传输到主内存而不占用更多deCPU资源,提高系统性能.硬盘表面温度:指硬盘工作时产生de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硬盘工作时产生de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包括MR磁头)de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de硬盘有更好de数据读、写稳定性.全程访问时间(Max full seek time):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de数据块所用de全部时间.接口技术:口技术可极大地提高硬盘de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现在普遍使用deULTRAATA/66已大幅提高了E-IDE 接口de性能,所谓UltraDMA66是指一种由Intel及Quantum 公司设计de同步DMA协议.使用该技术de硬盘并配合相应de芯片组,最大传输速度可以由16MB/s提高到66MS/s.它de最大优点在于把CPU从大量de数据传输中解放出来了,可以把数据从HDD直接传输到主存而不占用更多deCPU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系统de性能.由于采用ULTRAATA技术de硬盘整体性能比普通硬盘可提高20%~60%,所以已成为目前E-IDE硬盘事实上de标准.SCSI硬盘de接口技术也在迅速发展.Ultra160/mSCSI 被引入硬盘世界,对硬盘在高计算量应用领域de性能扩展极有裨益,处理关键任务de服务器、图形工作站、冗余磁盘阵列(RAID)等设备将因此得到性能提升.从技术发展看,Ultra160/mSCSI仅仅是硬盘接口发展道路上de一环而已,200MBde光纤技术也远未达到止境,未来de接口技术必将令今天de用户瞠目结舌.光纤通道技术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数据传输距离远以及可简化大型存储系统设计de优点.目前,光纤通道支持每秒200MBde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在一个环路上容纳多达127个驱动器,局域电缆可在25米范围内运行,远程电缆可在10公里范围内运行.某些专门de存储应用领域,例如小型存储区域网络(SAN)以及数码视像应用,往往需要高达每秒200MBde数据传输速率和强劲de联网能力,光纤通道技术de推出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同时,其超长de数据传输距离,大大方便了远程通信de技术实施.由于光纤通道技术de优越性,支持光纤界面de硬盘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这些产品一般是大容量硬盘,平均寻道时间短,适应于高速、高数据量de应用需求,将为中高端存储应用提供良好保证.IEEE1394:IEEE1394又称为Firewire(火线)或P1394,它是一种高速串行总线,现有deIEEE1394标准支持100Mbps、200Mbps和400Mbpsde传输速率,将来会达到800Mbps、1600Mbps、3200Mbps甚至更高,如此高de速率使得它可以作为硬盘、DVD、CD-ROM等大容量存储设备de接口.IEEE1394将来有望取代现有deSCSI总线和IDE接口,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和技术上还不够成熟等原因,目前仍然只有少量使用IEEE1394接口de产品,硬盘就更少了.硬盘:英文“hard-disk”简称HD .是一种储存量巨大de 设备,作用是储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de数据.计算机de硬盘主要由碟片、磁头、磁头臂、磁头臂服务定位系统和底层电路板、数据保护系统以及接口等组成. 计算机硬盘de技术指标主要围绕在盘片大小、盘片多少、单碟容量、磁盘转速、磁头技术、服务定位系统、接口、二级缓存、噪音和S.M.A.R.T.等参数上.电脑技术碟片:硬盘de所有数据都存储在碟片上,碟片是由硬质合金组成de盘片,现在还出现了玻璃盘片.目前de硬盘产品内部盘片大小有:5.25,3.5,2.5和1.8英寸(后两种常用于笔记本及部分袖珍精密仪器中,现在台式机中常用3.5英寸de盘片).磁头:硬盘de磁头是用线圈缠绕在磁芯上制成de,最初de磁头是读写合一de,通过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de幅度.对于大多数计算机来说,在与硬盘交换数据de过程中,读操作远远快于写操作,而且读/写是两种不同特性de操作,这样就促使硬盘厂商开发一种读/写分离磁头.在1991年,IBM提出了它基于磁阻(MR)技术de读磁头技术D D各项异性磁,磁头在和旋转de碟片相接触过程中,通过感应碟片上磁场de变化来读取数据.在硬盘中,碟片de单碟容量和磁头技术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de.AMR(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ive,AMR):一种磁头技术,AMR技术可以支持3.3GB/平方英寸de记录密度,在1997年AMR是当时市场de主流技术.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比AMR 技术磁头灵敏度高2倍以上,GMR磁头是由4层导电材料和磁性材料薄膜构成de:一个传感层、一个非导电中介层、一个磁性de栓层和一个交换层.前3个层控制着磁头de电阻.在栓层中,磁场强度是固定de,并且磁场方向被相临de 交换层所保持.而且自由层de磁场强度和方向则是随着转到磁头下面de磁盘表面de微小磁化区所改变de,这种磁场强度和方向de变化导致明显de磁头电阻变化,在一个固定de信号电压下面,就可以拾取供硬盘电路处理de信号.OAW(光学辅助温式技术):希捷正在开发deOAW是未来磁头技术发展de方向,OAW技术可以在1英寸宽内写入105000以上de磁道,单碟容量有望突破36GB.单碟容量de提高不仅可以提高硬盘总容量、降低平均寻道时间,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PRML(局部响应最大拟然,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除了磁头技术de日新月异之外,磁记录技术也是影响硬盘性能非常关键de一个因素.当磁记录密度达到某一程度后,两个信号之间相互干扰de现象就会非常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在硬盘de设计中加入了PRML技术.PRML读取通道方式可以简单地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是将磁头从盘片上所读取de信号加以数字化,并将未达到标准de信号加以舍弃,而没有将信号输出.这个部分便称为局部响应.最大拟然部分则是拿数字化后de信号模型与PRML芯片本身de信号模型库加以对比,找出最接近、失真度最小de信号模型,再将这些信号重新组合而直接输出数据.使用PRML方式,不需要像脉冲检测方式那样高de信号强度,也可以避开因为信号记录太密集而产生de相互干扰de现象. 磁头技术de进步,再加上目前记录材料技术和处理技术de发展,将使硬盘de存储密度提升到每平方英寸10GB以上,这将意味着可以实现40GB或者更大de硬盘间隔因子:硬盘磁道上相邻de两个逻辑扇区之间de 物理扇区de数量.因为硬盘上de信息是以扇区de形式来组织de,每个扇区都有一个号码,存取操作要通过这个扇区号,所以使用一个特定de间隔因子来给扇区编号而有助于获取最佳de数据传输率.着陆区(LZ):为使硬盘有一个起始位置,一般指定一个内层柱面作为着陆区,它使硬盘磁头在电源关闭之前停回原来de位置.着陆区不用来存储数据,因些可避免磁头在开、关电源期间紧急降落时所造成数据de损失.目前,一般de 硬盘在电源关闭时会自动将磁头停在着陆区,而老式de硬盘需执行PARK命令才能将磁头归位.反应时间:指de是硬盘中de转轮de工作情况.反应时间是硬盘转速de一个最直接de反应指标.5400RPMde硬盘拥有de是5.55 MSde反应时间,而7200RPMde可以达到4.17 MS.反应时间是硬盘将利用多长de时间完成第一次de转轮旋转.如果我们确定一个硬盘达到120周旋转每秒de 速度,那么旋转一周de时间将是1/120即0.008333秒de 时间.如果我们de硬盘是0.0041665秒每周de速度,我们也可以称这块硬盘de反应时间是4.17 ms(1ms=1/1000每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de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de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de时间,单位为毫秒(ms).平均潜伏期是越小越好,潜伏期小代表硬盘de读取数据de等待时间短,这就等于具有更高de硬盘数据传输率.道至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指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de时间,单位为毫秒(ms).全程访问时间(max full seek):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de数据块所用de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ms).外部数据传输率:通称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从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de速率,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目前主流硬盘普通采用de 是Ultra ATA/66,它de最大外部数据率即为66.7MB/s,2000年推出deUltra ATA/100,理论上最大外部数据率为100MB/s,但由于内部数据传输率de制约往往达不到这么高.主轴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de转动速度,目前ATA (IDE)硬盘de主轴转速一般为5400-7200rpm,主流硬盘de转速为7200RPM,至于SCSI硬盘de主轴转速可达一般为7200-10,000RPM,而最高转速deSCSI硬盘转速高达15,000RPM.数据缓存:指在硬盘内部de高速存储器,在电脑中就象一块缓冲器一样将一些数据暂时性de保存起来以供读取和再读取.目前硬盘de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B-2MB,目前主流ATA硬盘de数据缓存为2MB,而在SCSI硬盘中最高de数据缓存现在已经达到了16MB.对于大数据缓存de硬盘在存取零散文件时具有很大de优势.硬盘表面温度:它是指硬盘工作时产生de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硬盘工作时产生de温度过高将影响磁头de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de硬盘有更好de数据读、写稳定性.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它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de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de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S.M.A.R.T.(自监测、分析、报告技术):这是现在硬盘普遍采用de数据安全技术,在硬盘工作de时候监测系统对电机、电路、磁盘、磁头de状态进行分析,当有异常发生de时候就会发出警告,有de还会自动降速并备份数据.DPS(数据保护系统):昆腾在火球八代硬盘中首次内建了DPS,在硬盘de前300MB内存放操作系统等重要信息,DPS可在系统出现问题后de90秒内自动检测恢复系统数据,若不行则用DPS软盘启动后它会自动分析故障,尽量保证数据不丢失.数据卫士:是西部数据(WD)特有de硬盘数据安全技术,此技术可在硬盘工作de空余时间里自动每8个小时自动扫描、检测、修复盘片de各扇区.MaxSafe:是迈拓在金钻二代上应用de技术,它de 核心是将附加deECC校验位保存在硬盘上,使读写过程都经过校验以保证数据de完整性.DST:驱动器自我检测技术,是希捷公司在自己硬盘中采用de数据安全技术,此技术可保证保存在硬盘中数据de安全性.DFT:驱动器健康检测技术,是IBM公司在自己硬盘中采用de数据安全技术,此技术同以上几种技术一样可极大de提高数据de安全性.噪音与防震技术:硬盘主轴高速旋转时不可避免de产生噪音,并会因金属磨擦而产生磨损和发热问题,“液态轴承马达”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使用de是黏膜液油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可有效地降低以上问题.同时液油轴承也可有效地吸收震动,使硬盘de抗震能力由一般de一二百个G提高到了一千多G,因此硬盘de寿命与可*性也可以得到提高.昆腾在火球七代(EX)系列之后de硬盘都应用了SPS震动保护系统;迈拓在金钻二代上应用了ShockBlock防震保护系统,他们de目de都是分散冲击能量,尽量避免磁头和盘片de撞击;希捷de金牌系列硬盘中SeaShield系统是用减震材料制成de保护软罩外加磁头臂与盘片间de防震设计来实现de.ST-506/412接口:这是希捷开发de一种硬盘接口,首先使用这种接口de硬盘为希捷deST-506及ST-412.ST-506接口使用起来相当简便,它不需要任何特殊de 电缆及接头,但是它支持de传输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这种接口就基本上被淘汰了,采用该接口de老硬盘容量多数都低于200MB.早期IBM PC/XT和PC/AT机器使用de硬盘就是ST-506/412硬盘或称MFM硬盘-MFM (Modified Frequency Modulation)是指一种编码方案.ESDI接口:即(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接口,它是迈拓公司于1983年开发de.其特点是将编解码器放在硬盘本身之中,而不是在控制卡上,理论传输速度是前面所述deST-506de2…4倍,一般可达到10Mbps.但其成本较高,与后来产生deIDE接口相比无优势可言,因此在九十年代后就被淘汰了.IDE及EIDE接口: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de本意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de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de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de硬盘大多数都是IDE 兼容de,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de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de 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de可*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de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de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ATA-1(IDE):ATA是最早deIDE标准de正式名称,IDE 实际上是指连在硬盘接口de硬盘本身.ATA在主板上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每个设备de最大容量为504MB,ATA最早支持dePIO-0模式(Programmed I/O-0)只有3.3MB/s,而ATA-1一共规定了3种PIO模式和4种DMA模式(没有得到实际应用),要升级为ATA-2,需要安装一个EIDE适配卡.ATA-2(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这是对ATA-1de扩展,它增加了2种PIO和2种DMA模式,把最高传输率提高到了16.7MB/s,同时引进了LBA地址转换方式,突破了老BIOS固有504MBde限制,支持最高可达8.1GBde硬盘.如你de电脑支持ATA-2,则可以在CMOS 设置中找到(LBA,LogicalBlock Address)或(CHS,Cylinder,Head,Sector)de设置.其两个插口分别可以连接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置,从而可以支持四个设备,两个插口也分为主插口和从插口.通常可将最快de硬盘和CD-ROM 放置在主插口上,而将次要一些de设备放在从插口上,这种放置方式对于486及早期dePentium电脑是必要de,这样可以使主插口连在快速dePCI总线上,而从插口连在较慢deISA总线上.。
硬盘的参数基础知识大全
硬盘的参数基础知识大全硬盘是电脑缺一不可的硬件之一,在电脑中起着存储的作用。
目前DIY装机在选购的硬盘时候,一般固态硬盘是目前装机首选,而机械硬盘多数作为存储盘使用。
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硬盘的参数知识大全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硬盘的接口类型硬盘按数据接口不同,大致分为ATA(IDE)和SATA以及SCSI和SAS。
接口速度不是实际硬盘数据传输的速度,目前非基于闪存技术的硬盘数据实际传输速度一般不会超过300MB/s。
1.IDE硬盘接口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IDE接口,也称之为ATA接口,即“电子集成驱动器”,,是用传统的40-pin 并口数据线连接主板与硬盘的,接口速度最大为133MB/s,因为并口线的抗干扰性太差,且排线占用空间较大,不利电脑内部散热,已逐渐被 SATA 所取代。
2.SATA硬盘接口SATA,全称Serial ATA,也就是使用串口的ATA接口,因抗干扰性强,且对数据线的长度要求比ATA低很多,支持热插拔等功能,SATA-II的接口速度为375MB/s,而新的SATA-III标准可达到750MB/s的传输速度。
SATA的数据线也比ATA的细得多,有利于机箱内的空气流通,整理线材也比较方便。
3.SCSI硬盘接口SCSI,全称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机系统接口),经历多代的发展,从早期的 SCSI-II,到目前的 Ultra320 SCSI 以及Fiber-Channel (光纤通道),接口型式也多种多样。
SCSI 硬盘广为工作站级个人电脑以及服务器所使用,因此会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如碟片转速15000rpm的高转速,且资料传输时CPU占用率较低,但是单价也比相同容量的 ATA 及 SATA 硬盘更加昂贵。
4.SAS硬盘接口SAS(Serial Attached 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取序列式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可达到6Gb/s。
移动存储.
虽然最初CF卡是采用Flash Memory的存贮卡,但随着CF卡的发展,各种采用CF卡规格的非Flash Memory卡也开始出现,CFA后来又发展出了CF+的规格,使CF卡的范围扩展到非Flash Memory的其它领域,包括其它I/O设备和磁盘存贮器,以及一个更新物理规格的Type II规格(IBM的Microdrive就是Type II的CF卡),Type II和原来的Type I相比不同之处在于Type II厚5mm。
闪存卡
SD卡
SD(Secure Digital Card)卡,由松下、东芝和SanDisk联合推出,1999年8月才首次发布。于2000年2月1日发起成立了SD协会(Secure Digital Association简称SDA),成员公司已经超过90个,阵容强大,其中包括IBM,Microsoft,Motorola,NEC、Samsung等。
MMC被设计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数据平台和通讯介质,它的接口设计非常简单:只有7针!接口成本低于0.5美元,相比之下SmartMedia和Memory Stick的接口成本都要高于1美元。在接口中,电源供应是3针,而数据操作只用3针的串行总线即可(SPI模式再加上1针用于选择芯片)。
移动硬盘使用知识移动硬盘使用小常识
移动硬盘使用小常识1.所有硬盘在格式化后实用容量是93%移动硬盘使用小常识:1、格式化后实际可用容量:经常有朋友反映购买的移动硬盘容量不足,实际上是由于厂家的计算方法和电脑系统的计算方法差异造成的。
由于计算机计算容量所用的单位为比特,按计算机的算法,每K的计算标准是1024,也就是说1GB=1024×1024×1024 BIT=1073741824 BIT 而厂家在生产硬盘时的默认算法为每K是1000:1GB=1000×1000×1000 BIT=1000000000 BIT 也就是说,厂家计算的容量实际上是计算机计算容量的93%。
例如:购买一个80G的硬盘,那么,按厂家的的计算方法容量应该是80GB×93%=74.4GB。
160G=149G,250G=232G,320G=298G. 另外由于每个厂家做硬盘时的工艺不同,实际计算出来的容量会有一些小的偏差,大致在这个范围后面的USB接口,避免供电不足供电不足是很多移动硬盘不认盘的主要原因。
使用时不要用延长线和集线器,有些台式电脑主要使用主机后面的USB接口,电脑主机前面的USB接口只相当于USB的延长线,电力有可能不够的。
供电不足时会让硬盘读写性能降低,而且这是出现数据坏点的主要原因,此时不应读写文件,请买家留意!!3.避免USB口的松动有些电脑的USB口使用时间长后变得松动,接触不良的电脑USB接口会导致移动硬盘启动不好,严重时会使移动硬盘内部电路板数据紊乱并且硬盘不工作,要特别留意!!4.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不建议长时间将移动硬盘链接在电脑主机上使用。
移动硬盘是主要作为交换数据用的,并且由USB 接口供电.信号没有主硬盘总线稳定,尽量缩短使用时间。
5.正常删除硬件移动硬盘接入电脑后,在XP任务栏的右下角会出现一个即插即用设备,在拔除前请一定要关闭有关硬件的所有程序和文件窗口,单击右下角即插即用设备,选中移动硬盘删除,确定后再拔除。
快速成为IT达人之硬盘基础知识
主轴转速
硬盘旳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据传播 率旳决定原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硬盘旳速度,同步也是区别硬盘档次旳 主要标志。
从目前旳情况来看,7200RPM旳硬盘在国 内市场已经逐渐取代了5400RPM硬盘旳地 位,成为了主流,而更高转速旳硬盘,如 SCSI硬盘旳主轴转速已经到达10000RPM 甚至15000RPM,但因为价格原因让一般 顾客难以接受。
总得来说,硬盘外部构造能够提成如 下几种部份:
硬盘正面
硬盘背面
接口
涉及电源插口和数据接口两部分,其中电源 插口与主机电源相联,为硬盘工作提供电力 确保;数据接口则是硬盘数据和主板控制器 之间进行传播互换旳纽带,根据联接方式旳 差别,分为EIDE接口和SCSI接口等。
固定面板
就是硬盘正面旳面板,它与底板结合成一种 密封旳整体,确保了硬盘盘片和机构旳稳定 运营。在面板上最显眼旳莫过于产品标签, 上面印着产品型号、产品序列号、产品、生 产日期等信息。
目前硬盘旳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B~ 2MB,近来出现旳8MB缓存硬盘。
最大内部数据传播率
也叫连续数据传播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单位为Mb/s。它是指磁头至硬盘 缓存间旳最大数据传播率,一般取决于硬 盘旳盘片转速和盘片线密度(指同一磁道 上旳数据容量)。
注意,在这项指标中经常使用Mb/s或 Mbps为单位,这是兆位/秒旳意思,假如 需要转换成MB/s(兆字节/秒),就必须将 Mbps数据除以8(一字节8位数)。
固定面板和盘体侧面还设有安装孔,以以便 安装。
除此,还有一种透气孔,它旳作用就是使硬 盘内部气压与大气气压保持一致。
固定面板
控制电路板
一般在硬盘旳背面,大多采用贴片式元件焊 接,涉及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 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在 电路板上还有一块高效旳单片机ROM芯片, 其固化旳软件能够进行硬盘旳初始化,执行 加电和开启主轴电机,加电初始寻道、定位 以及故障检测等。在电路板上还安装有容量 不等旳高速缓存芯片。
硬盘的基本知识
硬盘基本知识硬盘基本知识电脑发展到今天,硬盘己成为主要配置之一。
硬盘容量也越来越大,从初期的10MB 发展到今天的十几GB至几十GB。
而且随着硬盘技术的发展,价格也越来越便宜了。
今天我们来说说硬盘的一些基本知识。
硬盘按盘径大小分目前主要有5.25英寸(135mm)、3.5英寸(90mm)、2.5英寸(6 4mm)、1.8英寸(46mm)和l.3英寸(33mm)等几种。
其中5.25英寸的硬盘主要配置在早期286以下的PC机,目前的台式电脑一般都是配置3.5英寸硬盘,笔记本电脑中则主要是配置2.5英寸以下的硬盘。
硬盘按照接口方式分主要有IDE接口、EIDE接口(Enhanced IDE——增强型IDE 接口)、SCSI接口等等。
PC机中主要采用的接口方式则为EIDE接口。
硬盘驱动器的性能指标硬盘驱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盘径、接口类型、磁头数、柱面数、每磁道扇区数、数据传输速率、磁盘转速、电源、重量、MTBF(硬盘平均使用寿命)等。
硬盘定位并查询某个扇区中数据的总时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时间的总和:A、磁头定位到目标磁道所需的时间;B、找到目标扇区所需时间;C、选取扇区数据所需时间:这个时间值被称为硬盘的存取时间或硬盘速度。
硬盘的容量是由硬盘的磁头数、柱面数和每磁道扇区数决定的,因PC机中每扇区容量为512字节,所以硬盘容量的具体计算公式为:总容量(字节数)=512X磁头数X柱面数X每磁道扇区数。
例如,系捷ST38420A硬盘的磁头数为16、柱面数为16383、每磁道扇区数为63,则其总容量的计算方法为:512X16X16383X63=8455200768字节=12220416/1024/1024/1024=8.06GB(lKB=1024 B、1MB=1024KB、1GB=1024MB))硬盘基本概念IDE接口(Intelligent Drive Electronics):即智能化驱动器电子接口,又名A T BUS接口,多见于3.5英寸硬盘,主要优点在于兼容性高、速度快、价格低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硬盘: 接口的几种类型
接口类型是指该移动硬盘所采用的与电脑系统相连接的接口种类,并不是其内部硬盘的接口类型。
因为移动硬盘要通过接口才能与系统相连接,因此接口就决定着其与系统连接的性能表现和数据传输速度。
选择移动硬盘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其接口类型。
目前移动硬盘多采用USB和IEEE1394接口,其中USB1.1接口能提供12Mbps;USB 2.0接口能提供480Mbps;IEEE1394a接口能提供400Mbps;IEEE1394b能提供800 Mbps的数据传输率。
但这些都是该接口理想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在实际应用中会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存储设备采用的主控芯片、电路板的制作质量是否优良等),减慢了在应用中的传输速率。
移动硬盘 : 传输速率
与硬盘产品不同,硬盘的数据传输率强调的是内部传输率(硬盘磁头与缓存之间的数据传输率),而移动硬盘则更多是其接口的数据传输率。
因为移动硬盘是通过外部接口与系统相连接,其接口的速度就限制着移动硬盘的数据传输率。
虽然目前的USB1.1接口能提供12Mbps;USB 2.0接口能提供480Mbps;IEEE1394a接口能提供400Mbps;IEEE1394b能提供800 Mbps 的数据传输率,但在实际应用中会因为某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存储设备采用的主控芯片、电路板的制作质量是否优良等),减慢了在应用中的传输速率。
比如说同样是USB 1.1接口的移动硬盘产品,一个可以提供1.2MB/S的读取速度,而另一个则能提供900KB/S的读取速度,这就是因为二者所采用的主控芯片等部件上的差异所造成的。
移动硬盘 : 几种存储介质
存储介制是指移动硬盘内部所采用硬盘介制的类型。
目前移动硬盘内所采用的硬盘类型主要有三种:3.5寸台式机硬盘;2.5寸笔记本硬盘;1.8寸微型硬盘。
其中3.5寸台式机硬盘,就是DIY市场内最为广泛的硬盘产品,专门应用于台式机系统,是三种硬盘中尺寸最大、重量最大的一个。
而且因为是设计给台式机使用,对于防震方面并没有特殊的设计,此类产品应用于移动硬盘内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的安全性,而且携带也不大方便,不过在价格和容量方面还具备一定的优势。
2.5寸笔记本硬盘则是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在防震方面也有专门的设计,抗震性能不错,尺寸、重量都较小,在目前移动硬盘中应用最多。
1.8英寸微型硬盘,也是针对笔记本设计的,抗震方面不成什么问题,而且尺寸、重量也是三者中最小的,但其价格还处于较高的层次,普及还比较困难,更适合特殊需要的用户,而且容量也比较小。
移动硬盘 : 存储容量
移动硬盘以硬盘为存储介制,所以其存储容量就是其内部硬盘的存储容量。
移动硬盘存储容量就决定着其数据存储量大小的能力,这也就是用户购买硬盘所首先要注意的参数之一。
移动硬盘 : 移动硬盘
移动硬盘以硬盘为存储介制,所以其存储容量就是其内部硬盘的存储容量。
移动硬盘存储容量就决定着其数据存储量大小的能力,这也就是用户购买硬盘所首先要注意的参数之一。
移动硬盘 : 转速
转速(Rotationl Speed),是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也就是硬盘盘片在一分钟
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
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是决定硬盘内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
硬盘的转速越快,硬盘寻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对的硬盘的传输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
硬盘转速以每分钟多少转来表示,单位表示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minute的缩写,是转/每分钟。
RPM值越大,内部传输率就越快,访问时间就越短,硬盘的整体性能也就越好。
移动硬盘 : 缓存()
缓存(Cache memory)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
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
当硬盘存取零碎数据时需要不断地在硬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如果有大缓存,则可以将那些零碎数据暂存在缓存中,减小外系统的负荷,也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移动硬盘 : 兼容格式
是指移动产品能正常工作的操作系统。
作为一个硬件产品,必须要有良好的软件支持和兼容的操作系统,才能发挥其作用。
包括:
Windows 98
Windows ME
MAC OS
Windows XP
Linux
Windows2000
Linux
移动硬盘 : 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的英文拼写是Average Seek Time,它是了解硬盘性能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
它是指硬盘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移动至数据所在的磁道所花费时间的平均值,它一定程度上体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是影响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重要参数,单位为毫秒(ms)。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其平均寻道时间也不一样,但这个时间越低,则产品越好,现今主流的硬盘产品平均寻道时间都在在9ms左右。
平均寻道时间实际上是由转速、单碟容量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个参数。
一般来说,硬盘的转速越高,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单碟容量越大,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
当单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
当然处于市场定位以及噪音控制等方面的考虑,厂商也会人为的调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移动硬盘 : 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的英文拼写是Average Seek Time,它是了解硬盘性能至关重要的参数之一。
它是指硬盘在接收到系统指令后,磁头从开始移动到移动至数据所在的磁道所花费
时间的平均值,它一定程度上体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是影响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重要参数,单位为毫秒(ms)。
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其平均寻道时间也不一样,但这个时间越低,则产品越好,现今主流的硬盘产品平均寻道时间都在在9ms左右。
平均寻道时间实际上是由转速、单碟容量等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一个参数。
一般来说,硬盘的转速越高,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单碟容量越大,其平均寻道时间就越低。
当单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快硬盘速度。
当然处于市场定位以及噪音控制等方面的考虑,厂商也会人为的调整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
移动硬盘 : 移动硬盘
存储介制是指移动硬盘内部所采用硬盘介制的类型。
目前移动硬盘内所采用的硬盘类型主要有三种:3.5寸台式机硬盘;2.5寸笔记本硬盘;1.8寸微型硬盘。
其中3.5寸台式机硬盘,就是DIY市场内最为广泛的硬盘产品,专门应用于台式机系统,是三种硬盘中尺寸最大、重量最大的一个。
而且因为是设计给台式机使用,对于防震方面并没有特殊的设计,此类产品应用于移动硬盘内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的安全性,而且携带也不大方便,不过在价格和容量方面还具备一定的优势。
2.5寸笔记本硬盘则是专门为笔记本设计的,在防震方面也有专门的设计,抗震性能不错,尺寸、重量都较小,在目前移动硬盘中应用最多。
1.8英寸微型硬盘,也是针对笔记本设计的,抗震方面不成什么问题,而且尺寸、重量也是三者中最小的,但其价格还处于较高的层次,普及还比较困难,更适合特殊需要的用户,而且容量也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