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20平肝熄风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

中药学——平肝息风药1.地龙、麻黄的共同作用是A. 散寒、除痹B. 解表、通络C. 平喘、利尿D. 通络、解毒E. 熄风、止痛2.钩藤入煎剂的正确方法是A. 冲服B. 包煎C. 先煎D. 另煎E. 不宜久煎3.用治顽固性头痛,宜选A. 荆芥B. 天麻、钩藤C. 全蝎、蜈蚣D. 麝香、冰片E. 石决明、决明子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地龙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

麻黄功能:发汗,平喘,利水。

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钩藤性寒味甘.功效为清热平肝,镇痉熄风.因含钩藤碱和异钩藤碱,故有兴奋呼吸中枢,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但煮沸超过20分钟,降压成份即被部分破坏,故不宜久煎.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顽固性头痛是病程比较长,难以痊愈,容易反复的头痛,称之为顽固性头痛,相当于西医所讲的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

中医在治疗的时候,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具体如下:1、瘀血入络:采用养血通络和活血通络的方法进行治疗,使用桃仁、红花、当归、全蝎、蜈蚣等药物进行治疗;2、肝阳上亢:采用天麻、钩藤、夏枯草、菊花、川芎等平肝潜阳的药物来进行治疗;3、肝气郁结、情志不遂:应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柴胡、当归、白芍、川芎,进行疏肝解郁,通络止痛治疗;4、如果伴随有睡眠障碍时,可以使用酸枣仁、茯神安神止痛。

细目三息风止痉药1.羚羊角[性能]咸,寒。

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1)肝风内动,惊病抽摘。

本品主人肝经,咸寒质重,善能清泄肝热,平肝息风,镇惊解尤宜于热极生风所疼。

故为治惊痫抽搐之要药,元神昏、惊厥邪炽盛之高热、致者。

用治温热病热邪如羚角抽猪者,常与钩藤、白药、菊花等同用,钩藤汤;治妇女子痛,可与防风、独活、茯神等配伤,如外羊角散:用治索病、惊悸等,可与钩藤、天竺黄、郁金等同用。

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

石决明:【功能主治】平肝潜阳,除热,明日。

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

《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

"《纲目》:"通五淋。

"《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珍珠母:【功能主治】平肝,潜阳,定惊,止血。

治头眩,耳鸣,心悸,失眠,癫狂,惊痫,吐血,衄血,妇女血崩。

《中国医学大辞典》:"滋肝阴,清肝火。

治癫狂惊痫,头眩,耳鸣,心跳,胸腹腆胀,妇女血热,血崩,小儿惊搐发痉。

"《饮片新参》:"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

"《吉林中草药》:"止血。

治吐血,衄血,崩漏。

"牡蛎:【功能主治】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疠痰核,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泛酸。

煅牡蛎收敛固涩。

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

(1)益阴潜阳:生用治阴虚阳亢之潮热盗汗、头痛眩晕、烦躁失眠等症。

(2)软坚散结:生用治瘰疬、肿块。

(3)固涩:煅用治多汗、遗精、带下、崩漏、泄泻等,常与龙骨配伍。

(4)也可用于胃酸过多,常配乌贼骨。

《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

"《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

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

"《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

止盗汗,除风热,止痛。

治温疟。

又和杜仲服止盗汗。

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

"《本草拾遗》:"捣为粉,粉身,主大人小儿盗汗,和麻黄根、蛇床子、干姜为粉,去阴汗。

《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

平肝熄风药(2)

平肝熄风药(2)

平肝熄风药(2)天麻【药用】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

入肝经。

【功效】平肝息风,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头晕目眩。

天麻为治眩晕的要药,其功用主要为平肝息风。

用治肝阳上亢的眩晕,可与钩藤、石决明等配伍;如风痰为患引起之眩晕,又可以半夏、白朮、茯苓等配伍同用。

2.用于热病动风、惊痫抽搐等症。

天麻虽无清热之功,却具有良好的息肝风、定惊搐的作用,为治疗肝风内动的要药。

对高热动风、惊痫抽搐、角弓反张等症,常与钩藤、全蝎等配伍同用。

3.用于头痛,痹痛,肢体麻木等症。

天麻在古方中有治肝虚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的记载,如配川芎等以治头痛,配全蝎、乳香等以治痹痛等。

此外,对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常配当归、牛膝等,则为临床所常用。

【处方用名】天麻、明天麻(洗净,晒干,切片用)、煨天麻(用麸皮同炒后应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研末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按语】1.天麻一药,主要的作用是用于治风。

它既能平息肝风,又能驱除风湿,不过,现在临床上用以平肝镇痉的居多,为治头晕常用药品。

2.《内经》上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但眩晕之症有虚实之分,当视具体症候,辩证应用。

因本品之功虽好,稍嫌温燥,故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如夹痰湿者亦为适宜;如属血虚肝旺引起的头晕,须配养血柔肝药如当归、枸杞、白芍等同用。

至于阴虚液少、舌绛胎剥者,则宜滋肾养阴为主,一般不用天麻。

【方剂举例】天麻丸《普济方》:天麻、川芎。

治偏正头痛,神昏目花。

钩藤【药用】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的钩及相连的茎枝。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

入肝、心包经。

【功效】清热平肝,息风镇痉。

【临床应用】1.用于肝火头胀、头痛,及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

钩藤清肝泄热而平肝阳,故常用于肝火头胀及肝阳上亢的实症。

配夏枯草、黄芩,能清泄肝火;配石决明、菊花,能平降肝阳。

2.用于热病高热、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及妇女子痫等症。

钩藤的清热作用并不显着,但因它有息风镇痉的作用,故遇有惊痫抽搐之症,,则往往取以应用,临床多与天麻、石决明、全蝎等配伍;如属高热动风,可与羚羊角、菊花、龙胆草等同用。

中药平肝熄风

中药平肝熄风

平肝息风药
一.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善治目疾,先煎)
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 [ 镇心安神(研末外用,燥湿敛疮,先煎)
★牡蛎 [ 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生用先煎)
★代赭石 [ 重镇降逆(肺、胃气逆),凉血止血(生用先煎)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二.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高热神昏)
(1-3g,另煎;0.3-1g/次,研粉)
★牛黄平肝潜阳 [ 化痰开窍,清热解毒(0.2-0.5g,入丸散,又名丑宝)
★钩藤 [ 清热平肝(不宜久煎)
★天麻 [(治风神药)平抑肝阳(眩晕要药),祛风通络
▲地龙 [(清热)平喘,通络,利尿
▲全蝎 [ 长于止痛(有毒,0.6-1g/次,研末)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 [ 长于解毒(有毒,0.6-1g/次,研末)▲僵蚕 [ 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

平肝熄风药此类药物多为咸寒之品,主入厥阴肝经,有平肝潜阳、缓和或制止肝阳上亢,及熄风止痉、制止或缓解痉挛抽搐的作用。

部分药兼有清泄肝火和明目退翳的作用。

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平肝熄风药主要分为平肝潜阳药和熄风止痉药两类。

1、平肝潜阳药。

主要用于肝阴不足,阴不维阳、肝阳亢逆于上所致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烦躁不安,以及惊悸癫狂等症。

常用药有: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山羊角、紫贝齿、刺蒺藜、罗布麻、决明子、穭豆衣等。

2、熄风止痉药。

主治温热病的高热神昏、惊风抽搐、热极生风,或肝血不足、筋失濡养、虚风内动,或风阳夹痰、风痰上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的癫痫惊狂,或口眼歪斜的面瘫中风,或风毒内袭、外风引动内风的角弓反张、挛急抽搐的破伤风症,以及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等证。

常用药有:羚羊角、钩藤、天麻、珍珠、玳瑁、全蝎、蜈蚣、白僵蚕、地龙、马宝、蛇蜕、壁虎等。

此外,部分药物兼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翳膜障睛、视物不清等症。

配伍用药:平肝熄风药须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情配伍用药。

因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当配滋补肝阴药;因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当配滋补肾阴之品,以滋水涵木。

惊风抽搐之证,属热极生风,当配清热泄火药;因肝血不足、血不濡筋的虚风内动,当配养血柔筋之品;如系脾虚慢惊,当配健脾药;风痰上扰而致惊痫者,当配化痰开窍药;面部中风而口眼歪斜者,当配化痰通络药;对破伤风角弓反张者,除重用熄风止痉药外,还当配疏散外风、化痰镇静之品;对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应视其病因的不同和病程的长短以及正气的虚实,配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之品。

注意事项:此类药中的动物甲壳、金石矿物药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在煎药时应打碎先煎。

有些虫类药物有毒,用量不宜过大,以免中毒。

孕妇也应忌用或慎用。

药性寒凉的熄风药,不宜于脾虚慢惊者使用;药性温燥的熄风药,阴亏血虚者当慎用。

现代研究:平肝熄风药中的平肝潜阳药,大多数有镇静、降压、利尿作用。

中药师培训资料----平肝熄风药、开窍药

中药师培训资料----平肝熄风药、开窍药

[性味归经] 苦、辛,平。归肝经。 [功 效] 平抑肝阳,疏肝解郁,明日祛风,止痒 [主 治] 1.头痛眩晕 2.用于 ①胸胁疼痛②乳汁不通用于目赤多泪 3.风 疹瘙痒 羚 羊 角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心经。 [功 效] 熄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主 治] 1、惊风癫痫,手足抽搐 2、头痛眩晕 3、 目赤肿痛 4.热毒发 斑 钩 藤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肝、心包经。 [功 效] 熄风止痉,清热平肝 [主 治] 1、惊风抽搐 2、头痛眩晕 地 龙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 效] 清热熄风,平喘通络,利尿 [主 治] 1、壮热惊风,手足抽搐 2、肺热喘咳 3、用于①关节痹痛②半 身不遂 4、热结尿闭 僵 蚕 [性味归经] 咸、辛,平。归肝、肺经。 [功 效] 熄风止痉,祛风止痛,祛风止痒,化痰散结, [主 治] 1、惊风抽搐,口眼歪斜 2、用于①头痛耳赤②咽喉肿痛 3、风 疹瘙痒 4、瘰疬痰核 全 蝎 [性味归经] 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 效] 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主 治] 1、急慢惊风,口眼歪斜,破伤风 2、 疮疡肿痛,瘰疬结核 3、 偏正头痛,风湿痹痛 蜈 蚣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 效] 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主 治] 1、急慢惊风,破伤风 2、疮疡肿痛 3、偏正头瘫,风湿痹痛
平 肝 熄 风 药 定义:凡以平息肝风潜降肝阳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均称平肝息风药。 分类:平肝息风药主要包括息风止痉与平肝潜阳两类药。 性能功效: 1、息风止痉药:平肝息风止痉,缓和或制止痉厥抽搐为主要作用。 故适用于阴虚阳亢,肝阳无制,亢而化风或阳热极盛,燔灼肝经,热极生风 和阴血虚少,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风阳夹痰,风痰上扰。癫痫惊狂以及风毒内 袭,外风引动内风的破伤风症所引起的肢体振颤,痉挛抽搐等症。其中部分药还 兼有平肝潜阳或清泄肝火等作用,还可用治肝阳眩晕,肝火目赤等症。 2、平肝潜阳药以潜阳镇静,缓合和制止肝阳上亢为主要作用。 故适用于肝肾阴虚,阴不制阳,亢逆于上所致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 赤,烦躁而怒等症.其中部分药物或兼有清泄肝火,镇心安神的作用,与息风止 痉药同用可治肝阳化风症, 或热极生风症, 与安神同用, 治肝阳上亢, 烦躁不眠。 配伍: 使用平肝息风药, 当根据病因, 选择配伍: 如肝阳化风者配平肝潜阳药同用, 热极生风者配清热泄火药同用,阴血亏虚生风者配滋阴养血药同用,风阳夹痰者 配豁痰开窍药同角,破伤风痉厥者当配疏散外风药同用。肝阳上亢者多配滋阴养 血药同用,养阴以配阳,使阴充阳自潜。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能各有不同,应区别使用。如药性寒凉者,不宜用于脾虚慢惊无 热者,药性温燥者,对阴亏血虚之症.又当慎用. 石 决 明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经。 [功 效]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主 治] 1、头晕目眩 2、目赤翳障,视物昏糊 天 麻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 效] 熄风止痉,平抑肝阳 [主 治] 1、用于①惊风抽搐②用于头痛眩晕 2、风湿痹痛 牡 蛎 [性味归经] 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 效] 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主 治] 1.头晕目眩,肝风抽搐 2.瘰疬 痰核 3.自汗,盗汗,遗精,崩 漏,带下。 珍 珠 母 [性味归经] 咸,寒。归肝、心经 [功 效] 平肝潜阳,清肝明日 [主 治] 1. 用于①头痛眩晕②烦躁失眠 2. 用于①肝虚目昏②肝热 目赤 代 赭 石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心经。 [功 效]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主 治] 1、头痛眩晕 2、呃逆呕吐,气逆喘息 3、吐血,衄血,崩漏 刺 蒺 藜

第十九单元 中药学 平肝熄风药

第十九单元  中药学 平肝熄风药

第十九单元平肝息风药一、概念:凡以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证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二、药性特点:入肝经,多虫药、贝壳药、矿物药。

三、主治:肝阳上亢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耳聋耳鸣等),肝风内动证(眩晕欲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痉挛,四肢抽搐等)。

1.平抑肝阳药药性多偏寒凉。

因多为介类贝壳或矿石入药,而有质重沉降之特征,介类平肝潜阳药多具咸味,植物类、矿石类平肝潜阳药多具苦味,归经均以入肝经为主。

平肝潜阳药主要适用于(1)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2)肝火上攻之目赤翳障,头昏头痛;(3)虚阳上扰烦躁不眠等证。

2.息风止痉药药性多偏寒凉,作用较强的息风止痉药多具辛味和咸味;作用较和缓的息风止痉药多具甘味,各药均以入肝经为主。

息风止痉药适应于:(1)热极生风或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等肝风内动病证;(2)破伤风、癫痫及惊风抽搐病证。

某些息风止痉药兼具平抑肝阳作用,可用治肝阳眩晕,肝火上攻之目赤、头痛,风中经络之口眼歪斜、麻木不遂、痉挛抽搐等证。

12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石决明咸,寒。

平肝潜阳——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等。

清肝明目——长于治肝火目赤疼痛翳障,肝虚视物昏花等。

牡蛎咸,微寒。

平肝潜阳: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阴虚动风。

镇惊安神: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软坚散结:痰核、瘰疬、癥瘕积聚。

煅用收敛固涩:滑脱诸证。

1、遗精、遗尿;2、自汗、盗汗。

崩漏煅用制酸止痛:胃痛泛酸。

3代赭石(赭石)苦,寒。

平肝潜阳——特点:平肝兼清肝。

用于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惊狂证。

重镇降逆——嗳气,呃逆,呕吐,喘息。

煅用凉血止血——血热气逆之吐血、衄血、崩漏。

珍珠母平肝潜阳:1.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耳鸣证;2.肝阳上亢,肝热烦躁易怒。

清肝明目:1.肝热目赤翳障;2.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收湿敛疮:湿疹,湿疮。

4蒺藜苦、辛,平。

平肝潜阳:肝阳上亢眩晕证。

疏肝解郁:肝郁胁痛、乳汁不下等。

祛风明目: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翳障等。

平肝熄风药 (2)

平肝熄风药 (2)

平肝熄风药•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功效,主要用以治疗肝阳上亢证或肝风内动证的中药,称为平肝药,又称平肝息风药。

肝阳上亢:通常是由于肾阴不足、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阴不维阳,而致肝阳亢盛。

症见:头晕、头痛、目眩、烦躁、易怒、面红、目赤、脉弦滑有力,见于现代临床医学高血压、甲亢等肝风内动:热极生风、阳亢动风、血虚生风温热病可见热极生风,高热、神昏、抽搐、惊厥、痉挛,多见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破伤风等急性传染病引起的高热惊厥,小而高热惊厥、肝昏迷。

阳亢动风:头昏、头痛、或突然昏扑、肢体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鉴于现代临床医学高血压中风、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癫痫、妊娠中毒等。

血虚生风:肢体麻木、振颤、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见于现代临床医学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帕金森病、癫痫、面瘫等。

潜肝阳药•来源:全石、贝壳类,质重而坠降,潜降能力强,如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功效与主治:性寒或平,入肝经。

平抑肝阳,清泻肝火。

用于肝阳上亢证。

息肝风药•来源:虫类,善搜风,去风作用强.如:羚羊角、钩藤、天麻、地龙、白僵蚕、镇肝息风汤•功效与主治:入肝经。

息肝风,止痉挛。

主治阳亢动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等所致的肝风内动证。

药理作用•降压•抗血栓•镇静、抗惊厥•解热、镇痛1、降压作用本类药物中多数药物具有降血压作用,如钩藤、天麻、羚羊角、地龙、蜈蚣、白蒺藜等,能缓解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高血压症状,预防脑血管病发生。

作用机制:涉及多个环节,多有中枢抑制作用参与。

•钩藤、地龙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羚羊角兴奋迷走神经;•天麻扩张外周血管。

2、抗血栓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患者,大多呈现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倾向增高。

白芍、天麻、地龙等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作用。

地龙中含有纤溶酶样物质,具有促进纤溶作用,能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及血块。

地龙还具有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作用。

3、镇静、抗惊厥、抗癫痫平肝息风药中多数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平肝熄风药名词解释

平肝熄风药名词解释

平肝熄风药名词解释
平肝熄风药是一类中药,主要用于治疗肝风上逆或风症引起的症状。

平肝熄风药具有疏肝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眼花、口眼歪斜等与肝风有关的症状。

下面将对几种常用的平肝熄风药进行详细解释。

1. 上清片
上清片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柴胡、白芍、防风、桂枝、菊花等。

它具有疏肝解表、透疹退热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等症状。

2. 柴胡
柴胡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疏肝解郁、和解金石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头痛、胸闷、胁肋疼痛等症状。

3. 川芎
川芎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材,具有疏肝解郁、祛风止痛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4. 旋复花
旋复花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平肝息风、明目的作用。

它常用于治疗肝风上犯引起的头痛、眼花等症状。

5. 神曲
神曲是一种中药药材,主要成分是苍术。

它具有平肝息风、止痉安神的作用。

神曲常用于治疗肝风上搏引起的抽搐、惊风等症状。

6. 平肝散
平肝散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包括柴胡、青皮、茯苓、木香等。

它具有平肝熄风、化湿利湿的作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痛等症状。

总之,平肝熄风药是一类中药,常用于治疗肝风上逆或风症引起的症状。

通过疏肝平肝、熄风止痉的作用,它们能够缓解头痛、眩晕、眼花等与肝风有关的不适。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平肝熄风药详解

平肝熄风药详解

【用法用量】 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 次1~3g。外用适量。 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鉴别用药】代赭石与磁石
代赭石与磁石均为铁矿石类重镇之品,均能平肝潜阳、 降逆平喘,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及气逆喘息之证。然代赭 石主入肝经,偏重于平肝潜阳、凉血止血,善降肺胃之逆 气而止呕、止呃、止噫;磁石主入肾经,偏重于益肾阴而 镇浮阳、纳气平喘、镇惊安神。
【使用注意】 本品咸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 者慎用。
珍珠母√《本草图经》
【来源】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或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的贝 壳。
【性能】 咸,寒。 归肝、心经。
【功效】 平肝潜阳, 安神定惊, 明目退翳。
【应用】
1.平肝潜阳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安神定惊
惊悸失眠。
质重入心经,有安神定惊之功。
【使用注意】 ⒈ 本品咸寒清热,故对内无实火者忌用。 ⒉ 脾虚慢惊慎用。
牛黄
【来源】牛科动物牛的胆结石。
药物来源:
卵黄:胆囊中的结石 管黄:胆管中的结石 人培牛黄:在牛的胆囊里植入异物,以此为核
心慢慢长成牛黄。 人工牛黄:从猪或牛的胆汁中分离出胆红素或
胆酸盐等主要成分,用人工的方式配制。
【性味归经】 苦,凉。入心、肝经。 【功效】 凉肝息风,
功效术语:平肝、平肝阳、平抑肝阳、平肝抑阳、平降肝阳、 平肝潜阳
观点一:“潜”字来源于重镇潜阳,使用 “潜阳”二字的药 材,质地应是重坠的,主要指的是一些贝壳或甲壳、矿物药 或动物的骨骼、甲、角。
观点二:平抑肝阳、平肝潜阳可以混用。
配伍应用
1.其病本为肝肾阴虚,故常须与滋养肝肾之阴的药物配 伍,益阴以制阳。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主治功效表平肝熄风药

中医执业医师中药学主治功效表平肝熄风药
目眩、目赤肿痛、头痛头晕
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牛黄
熄风止痉、化痰开窍、
清热解毒
温热病、小儿惊风、温热病热入心
包中风、惊风、癫痫、痈疽疔毒
咽喉肿痛、溃烂
钩藤
熄风止痉、清热平肝、
凉肝止惊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头痛、晕眩
天麻
熄风止痉、平抑肝阳、
祛风通络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眩晕、头痛、
肢体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地龙
清热熄风、通络、平喘、
冰片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闭证神昏、目赤肿痛、喉痹口疮、
疮疡肿痛、溃后不敛
石菖

开窍宁神、化湿和胃
痰湿蒙蔽清窍之神志昏迷、湿阻中 焦、脘腹胀闷、痞塞疼痛、噤口痢 声音嘶哑、风湿痹痛、痈疽疥癣、 跌打损伤
苏合

开窍醒神、僻秽止痛
寒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胸腹
冷痛满闷
*罗
布麻
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头晕目眩、水肿、小便不利
代赭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
凉血止血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呕吐呃逆、
噫气、气逆喘息、血热吐衄、崩漏
*生
铁落
平肝镇惊
癫狂、易惊善怒、失眠、疮疡肿毒、 关节酸痛、扭伤疼痛
第二节:熄风止痉药
品名
功效
主治
羚羊

平肝熄风、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清肺止咳
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惊悸、头晕
风热头痛、目赤、咽肿、风疹瘙痒
痰核瘰疠
*珍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
解毒生肌
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
目赤翳障、视物不清、口内诸疮、
疮疡肿毒溃久不敛
(芳香)开窍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第二十单元平肝息风药
一、概述
【性能特点】皆入肝经。

多为介类、虫类等动物药及矿石类药。

【功效】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主要功效。

部分药物兼有镇惊安神、清肝明目、降逆、凉血、祛风通络之功。

【适应证】主要用治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证。

部分药物又可用治心神不宁、目赤肿痛、呕吐、呃逆、喘息、血热出血以及风中经络之口眼斜、痹痛等证。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有性偏寒凉或性偏温燥之不同,若脾虚慢惊者,不宜用寒凉之品;阴虚血亏者,当忌温燥之品。

二、平抑肝阳药
【性能特点】多为质重之介类或矿石类药物。

【功效】具有平抑肝阳或平肝潜阳之功效。

【适应证】肝阳上亢证。

亦用治肝阳化风痉挛抽搐及肝阳上扰烦躁不眠者,当分别配伍息风止痉药与安神药。

石决明
【药性】咸,寒。

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3.胃酸过多之胃脘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3~15g;应打碎先煎。

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珍珠母
【药性】咸,寒。

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燥湿收敛。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惊悸失眠,心神不宁。

3.目赤翳障,视物昏花。

4.湿疮瘙痒,溃疡久不收口,口疮。

【用法用量】煎服,10~25g;宜打碎先煎。

或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

牡蛎
【药性】咸,微寒。

归肝、胆、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制酸止痛。

【应用】
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3.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

4.滑脱诸证。

5.胃痛泛酸。

【用法用量】煎服,9~30g;宜打碎先煎。

外用适量。

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鉴别用药
龙骨和牡蛎
共同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同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

然龙骨长于镇惊安神,且收敛固涩力优于牡蛎。

不同功效:龙骨外用又可收湿、敛疮、生肌,常用治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牡蛎又可补阴,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常用治热病日久,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之症,及痰核,瘰疬,瘿瘤,癥瘕积聚,胃痛泛酸。

代赭石
【药性】苦,寒。

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呕吐,呃逆,噫气等证。

为重镇降逆要药。

3.气逆喘息。

4.血热吐衄,崩漏。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

入丸、散,每次1~3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因含微量砷,故不宜长期服用。

刺蒺藜
【性能】辛、苦,微温。

有小毒。

归肝经。

【功效】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胸胁胀痛,乳闭胀痛。

3.风热上攻,目赤翳障。

4.风疹瘙痒,白癜风。

【用法用量】煎服,6~9g;或入丸、散剂。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平抑肝阳药的功效和常考要点
三、息风止痉药
【性能特点】主入肝经。

【功效】以息肝风、止痉抽为主要功效。

【适应证】肝风内动证。

适用于温热病热极动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动风,以及风阳夹痰热上扰之癫痫、惊风抽搐,或风毒侵袭引动内风之破伤风。

羚羊角
【药性】咸,寒。

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解热,镇痛。

【应用】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为治惊痫抽搐要药。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3.肝火上炎,目赤头痛。

4.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

5.风湿热痹,肺热咳喘,百日咳。

【用法用量】煎服,1~3g;宜单煎2小时以上。

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使用注意】脾虚慢惊者忌用。

牛黄
【药性】甘,凉。

归心、肝经。

【功效】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应用】
1.热病神昏。

2.小儿惊风,癫痫。

3.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痛,痈疽疔毒。

【用法用量】入丸、散剂,每次0.15~0.35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珍珠
【性能】甘、咸,寒。

归心、肝经。

【功效】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润肤养颜。

【应用】
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

2.惊风,癫痫。

3.目赤翳障,视物不清。

4.口内诸疮,疮疡肿毒,溃久不敛。

5.皮肤色斑。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用,0.1~0.3g。

外用适量。

钩藤
【药性】甘,凉。

归肝、心包经。

【功效】清热平肝,息风定惊,清热透邪。

【应用】
1.头痛,眩晕。

2.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3.风热外感,头痛,目赤及斑疹透发不畅。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入煎剂宜后下。

天麻
【药性】甘,平。

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应用】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

2.眩晕,头痛。

为治眩晕、头痛之要药。

3.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

研末冲服,每次1~1.5g。

鉴别用药
钩藤、天麻功用鉴别
钩藤、天麻的共同功效:平肝息风,平肝潜阳,同可用治肝风内动之惊痫抽搐,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然钩藤长于清热息风,用治小儿高热惊风轻证为宜;天麻甘平质润,清热之力不及钩藤,但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证,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

不同功效:钩藤又可清热透邪,常用治风热外感,头痛,目赤及斑疹透发不畅之证。

天麻又可祛风通络,多用治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

地龙
【药性】咸,寒。

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应用】
1.高热惊痫,癫狂。

2.气虚血滞,半身不遂。

3.痹证。

4.肺热哮喘。

5.小便不利,尿闭不通。

【用法用量】煎服,4.5~9g。

鲜品10~20g。

研末吞服,每次1~2g。

外用适量。

全蝎
【药性】辛,平。

有毒。

归肝经。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痉挛抽搐。

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

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3.风湿顽痹。

4.顽固性偏正头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

研末吞服,每次0.6~1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孕妇慎用。

蜈蚣
【药性】辛,温。

有毒。

归肝经。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痉挛抽搐。

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3.风湿顽痹。

4.顽固性头痛。

【用法用量】煎服,3~5g。

研末冲服,每次0.6~1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孕妇忌用。

僵蚕
【药性】咸、辛,平。

归肝、肺、胃经。

【功效】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应用】
1.惊痫抽搐。

2.风中经络,口眼斜。

3.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4.痰核,瘰疬。

能软坚散结。

【用法用量】煎服,5~9g。

研末吞服,每次1~1.5g。

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制用。

息风止痉药的功效和常考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