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那些事儿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考试那些事儿
代乡试共9天6夜 考生吃喝拉撒全在号舍
因为乡试的三场考试,每一场都历经3天,这期间,考生的吃喝拉撒全都在
6尺,深4尺,宽3尺的号舍里。每年的农历八月,正值南京“秋老虎”季节,蚊虫
资料图
赵杰,原标题为:《清代乡试共9天6夜考生吃喝
正是古代学子赶考的时候,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江南乡试在农历八月初进
位于南京
作为乡试考点之一,每到此时也就进入最热闹的季节,大江南北的学
并且还能亲身体验科举考试现场的紧张
考生们都要经过哪些考验才能进入考场?进入考场又会面对哪些考验呢?近日,现代
“乡试”
1168年,建康(南京)知府史正志在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江南贡院才开始被用作科举考试中的乡试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南京仍是留都,江南贡院依然作为科举考
因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参与考试的士子日益增多,原有的考场显得越来越
“江南贡院”。
30万
20644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同考等官员的官房千余
58名,占整个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
所以清代的乡试仍沿用明制,即江苏和安徽两省的学子都要到南京来参加“江
”。
今天夫子庙内平江府路的得名就是因为这条路周围当时
苏州考生的号舍。
除了要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还要经过重重关卡,一路过关斩
特别到了清代,学子必须先通过童试考上秀才,才能到江南
那时的考生要想参加科举,首先要有参加考试的资格,比如必须身家清白,不能在服
如果发现有一条违反规定,不仅本
”周道祥说。
(妓女)、优(唱戏的)、隶(皂隶)、卒
士兵)的子孙,都不能参加童试。因为在封建社会,考中举人进士之后,便有可能获得官职,
“冒籍”,就会挤掉本县士子的名额。另外参加科举的
所以即使你胸有成竹,也要耐心等到开考那一年,除非你
比如皇帝过大寿或大婚了,那就可能在这年开设恩科,给学
“比如慈禧太后六十大寿那年,就开设了一次恩科,张謇也是这次恩
”周道祥说。
基本都会从水路前
路上风雨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往南京。家
路途遥远的学子就可怜了,首先盘缠怎
中,范进就因到老丈人胡屠户那借钱被骂得狗血淋
落下脚来,接下来更严峻的考验来了,那就是如何度过接下来的漫长
9天6
考场的挑战从进门前就开始了。因为江南贡院的考生众多,常常达到一
(1813年),考生们露宿街头一夜,直到第二天上午九点才得以全部进门。
1832年刚好是壬辰科江南乡试之年,于是道
林则徐经过调查,
发现了考场管理上的很多弊端,
并且把入场的时间、场门、顺
3点开始点炮入场,林则徐亲自点中门号炮,之后每隔一小时放炮一响,三处同时换旗,
沿着甬道分别找到属于自己的号舍,这样点名到午时即可结束。江南贡
3天,这期间,考生的吃喝拉撒全都在一个高6
4尺,宽3尺的号舍里。每年的农历八月,正值南京“秋老虎”季节,蚊虫张狂肆虐,
据说曾经有位才华横溢的考生就因为坐在巷尾的“粪号”
抢号就成了考生的头等大事,考生抢号的方法是:陪送考生的家属先将竹制的空
等到龙门一开,立刻快步赶入院内,将考篮放在号舍案头,此号也
在此之前,考生都是有规定的号座的,能不能安排到
在这样一个鸽子笼般的号舍里呆上几天也是相当不易的。一位曾参
人悉
……
所以他穿了厚衣服进场,但第二天突
于是到第二场进场时,他就穿了单衣进去了,没想到晚上天又下起
想要成功,谈何容易。江南贡院每次乡试,参
有一个张贴皇榜的大照壁,照壁上如今有一幅瓷画,就是描绘当年科考
每场考试,最严格的当然还是考场纪律。不许作弊是千百年来对考生的基本
“皆穿拆缝之衣服、单层鞋袜,止带篮筐、小凳、食物、
”。到乾隆年间,礼部又发新场规,如考生的帽子,大小衫、袍等都只能用单层,
如卷袋不许装里,砚台不许过厚,笔管要镂空,注水入砚台用
防止里面夹带纸条等。此外,风炉、防风灯等用品,也可以携带,但都必须严格查验。
“或竹或柳,应照南方式样考蓝编成玲珑格眼,底面如一,以便搜检。”
“奇书”
下有
就收藏有清代考生作弊的夹带。这些夹带纸张相当薄,十几张叠
4厘米左右直径的纸片上,用毛笔抄录了《论语》
“文士靴”的后跟里发
是一位江南乡试士子的后裔在给这双靴子拍打灰尘时发现的,他没想到从这双靴子的
。这
70页正文纸张洁白细腻,薄如蝉翼,书长6.5厘米,宽4.5厘米,厚
毫米。书虽小,却包括《大学》《中庸》《论语》三部书的全部内容和宋代大儒的详尽注
其印刷技术之高令人拍案叫绝。该书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调查后,确认为中国现存十万余
“作弊奇书”。
还有一种作弊方法就是买通考官。在清代,对主持乡试的官员也是
比如不用本县的官员,主考官员赴任时,不许携带家眷,不许携带过多随从,
比如誊卷官,他们在接受了贿赂后,便对某人的卷子认真抄写。否则便书写潦草,
试卷的姓名是被弥封的,誊卷官是无法辨认的,但他们自有妙招,方法叫做“用
”。就是任意选择两个字,约定在卷中第几行使用,并制定上文的第几格必
须用某字,下
“襻”。这些“襻”字,都是誊卷官
“送襻”。有的誊卷官不仅送襻,还私自带
张謇等一大批著名人物都曾来这里赶考。但即便是这些历史名人,很多人也没能在这里
比如吴承恩、吴敬梓,因为这条实现“金榜题名”的路途实在是太艰辛了。
26岁考到42岁都没能考上
(今江苏淮安)。吴承恩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小学士”,左邻
上私塾时,吴承恩学习非常勤奋,在入县试时,以全县第一名考中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闻”。这是封建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富贵,走上
(1531年),吴承恩从山阳县码头与学友一起乘船起航,来南京
26岁。明代射阳士子一般都坐船南下考试。船头插着“乡试”的彩旗,
书籍。整条大运河上大小船只大部分都是各州府的秀才。在
所以第一次乡试,他落榜了。回到家中,父亲被吴承恩气得一
年),吴承恩又一次来到南京赴考,但又失败而归。嘉靖十六年,吴承恩再次赴考,
42岁那年,他还在赴考。
让吴承恩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有了清醒的认识,因此他把一生心血都
打小就是一个公子哥,养成了一掷千金、大肆挥
29岁那年到南
“范进中举”的故事正是他对科举制度不屑和嘲讽的真实写照。
于是吴敬梓决定离开全椒,到
把全家接到了南京。在这里,他和第二任妻子叶氏到处游山玩水。
“博学鸿词”学者,吴敬梓因学识
散尽钱财后的吴敬梓只能靠卖文为生,最后贫病交加,很快就去世了。
(唐寅)也曾在江南贡院参加乡试,并且考中解元。
(1470年),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门
”。
1497年,监察御史方志到江南试
(明代科举乡试前的一次考试,考中者才能参加乡试)。方志是一位“先德行,后艺文”的道
“不管唐寅考得多好,都不予录取”。
在这次选拔考试中唐伯虎名落孙山。好友祝允明、文征明得知后极为不平,托人向苏
才让唐伯虎得以
年,唐伯虎来到南京参加乡试。所出考题为“古之欲明”三节,“礼之用和”一节,主
感叹不已。乡试张榜之日,唐伯虎高中该科南京乡试第一名
唐伯虎与大财主徐经一同前往北京参加会试,不料徐经贿赂得到考题,唐伯虎
他回到苏州,在城北桃花坞建桃花庵,致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南京考中举人
著名的“扬州八怪”在画坛崛起,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郑板桥就是其中之一,
但因为三岁丧母,生活困难。二十四岁时他参加童试考取了秀才,
他不得不放弃仕途去做了私塾老师。直到雍正十年秋天,四十岁的郑板
留下了诗篇。乡试中他考取举人,悲喜交加。从二十四岁到四
(1736年),郑板桥
来到北京,参加会试,考中贡士,不久参加殿试,考中第
到乾隆十一年时,郑板桥被调往潍县做官。这也是郑板桥一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流传于世的墨迹。糊涂人难得聪明,聪明人难得糊涂,聪明中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