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周大新《安魂》的宗教情怀

合集下载

穿透骨髓的安魂曲——评周大新长篇小说《安魂》

穿透骨髓的安魂曲——评周大新长篇小说《安魂》

L I Xi a o we i
( S c h o o l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 J o u r n a l i s m, S h a n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Z i b o , S h a n d o n g 2 5 5 0 4 9 C h i n a )
种 事实 , 同时也是 一种 隐藏 的秘 密 。亦 如 福斯 特
所言: “ 出生 和死 亡 , 它 们 令人 陌生 的原 因是 : 它们
既 是 经验 又 不 是 经验 , 我 们 只能 从 别 人 口中 了解 。
… …
所 以我们 可 以认 为 , 人 的生命 是 伴 随着 一 种遗
忘 的经验 开始 , 又伴 随着 一种 虽然 参 与但 又 无 法 了
解的经验告终。 ” ¨ 于是 , 关于生命 的开始与终结在 任何时候都能引起我们无限的思考 。文学始终是
愿意扮演的是生命的迎接者 , 而不是生命终结的见
证者 , 但 无 奈 的 是 我们 不 能 遂 愿 , 我们 无 时无 刻 都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1 1 7 X . 2 0 1 4 . 0 6 . 0 1 7
穿透 骨髓 的安 魂 曲
— —
评 周大新 长篇 小说《 安魂》
李晓伟
( 山东理工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山东 淄博 2 5 5 0 ( 社会科 学 版 )
V o 1 . 1 9 N o - 6
2 0 1 4年 1 2 ̄ ] J OURNAL OF HUNAN UNI VERS I TY OF TECHNOLOGY SOCI AL S CI ENCE EDI TI ON D e c .2 0 1 4

安魂

安魂

摘自光明日报出版社的《书摘》。

长篇小说《安魂》梗概《书摘》主编的话:本书《安魂》作者周大新,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他以坚不可摧的顽强毅力,以勇敢无私的社会担当和责任,冲破个人“五脏搅动”之悲苦磨难,为大众,为社会,甚至可说是为全人类泣血捧出又一篇人间大爱新作——《安魂》。

字字无声泪垂血,人间绝唱“安魂”曲,以彻底的真诚和勇气真面死亡,从哲学的广度和高度反思生命。

每读一次原稿,留下一些泪水,建议所有的父母看,懂得自省,懂得尊重,懂得自己的可怕。

同时建议孩子看,懂得父母的恩父母的爱,懂得珍惜生命!——《书摘》主编杨新岚梗概正文:宁儿,爸爸怎么也想不到,从2008年8月3日这天起,就再也看不到你了。

8月3日,这是我们家最黑暗的日子。

从这天开始,你与我们便被彻底地隔开了。

爸妈再也看不见你穿着背心在篮球场上打球,再也看不见你穿着毛衣在电脑前上网,再也看不见你穿着羽绒服在雪地上嬉闹,再也看不见你光着膀子靠在床头读书了……我们和你真的不在一个世界上了!8月3日,这是我和你妈痛彻心肺的日子。

从这天开始,我们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了。

再也听不到你在厨房门口地喊叫:爸,开饭!再也听不到你在书房里对我的抱怨:爸真笨,在电脑上就只会打字。

再也听不到你同我们常开的玩笑:老爸,老妈,再支援我点钱……8月3日,这是我和你妈最绝望的日子。

谁知道丧子之痛吗?那是五脏六腑都在搅啊!宁儿,你1979年11月4日凌晨来人世报道时,就遇到了难产,你是被产钳夹住头拉出来的!一个多时辰后我才从火车站赶到。

我后悔没有早点请假回家,后悔没有送你妈剖腹产,后悔在月子里饿的你半夜总哭。

后悔你半岁多因为碰掉了一瓶墨水,我竟然打了你!宁儿,1985年我去云南老山前线时,给你留了一封遗书:一、上战场是为国捐躯。

二、我是长子你是长孙,要好好读书,撑起周家门面,翻修老屋,养活你妈和爷爷奶奶。

三、每年清明给我烧纸……现在却是你给我留下遗言,让我照顾好你妈,骗你爷爷奶奶说你出国了,嘱咐我们老了病了找个好保姆……孩子,我们现在搬到了同院的另一栋楼。

读周大新的长篇小说《安魂》

读周大新的长篇小说《安魂》

读周大新的长篇小说《安魂》作者:李金花来源:《文学教育》2013年第08期内容摘要:《安魂》是周大新失掉独子后的作品,从中能感受到浓浓的父子深情还有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本文试图探索作者对于生命的理解,从中获得生与死的超越,更好地理解生活。

关键词:亲情生命哲思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一直在问:什么是文学?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内心中做出了答案。

无论是在哪个时代,那种发自真心的文字,都会受到人的喜爱。

周大新这种缘情而发的作品,感人至深。

作者在释放着自己情感的同时,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如何看待生,又如何看待死亡,也使这本小说充满了哲学色彩,达到了形而上的层面。

整部小说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丧子悲痛,让阅读者不禁泪流满面。

尤其是翻开作品,在“献给我英年早逝的儿子周宁,献给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灾难而失去儿女的父母”几行加粗的字体映入眼帘的一刹那,就已经沉浸在悲痛的氛围当中了。

然而周大新的这种悲痛只是悬浮于文本的表面,悲痛背后,是作者做的更深一层的思索。

作者对人生追问,对生命思考,探讨着可能导致生命不幸的多种原因。

事实上,这种对生与死的叩问与思考,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发展,早已超越了种族和时代。

古往今来的庸人和智者都在尽力回答这些问题。

生与死是人类永远无法逃避的话题,因而也就带有了普遍性的意义,它就像一个幽灵始终缠绕住每一个人。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独特境遇中,思考过怎样的生活时,连同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并形成各自的生死观,尽管有的人思考得肤浅,有的人思考得深入。

作者在幻化出的天国场景中,通过让周宁访问魏源、爱因斯坦、莫扎特等历史名人,从中获得生命的启示。

《安魂》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重的东西方宗教意味,这些思想交织在作品当中,让人在面对生命时保持一种安然。

基督教的天国,给生者以安慰,给死者以向往;佛门的《心经》给将人提供安宁,还有一份就死的从容;道家的“道法自然”,超脱生死,让生者或是死者坦然地面对生命。

作者在现世中因丧子无法释怀的哀戚,在宗教世界中寻求到了一种超脱,获得心灵的慰藉。

论周大新作品改编影像的悲情书写与文化探寻

论周大新作品改编影像的悲情书写与文化探寻

692021由中国作家周大新的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主要有电影《香魂女》(1993)、《银饰》(2005),电视剧《走出盆地》(1998)、《经纬天地》(2010)等,这些影视剧通过一桩桩悲喜混杂的故事,透过历史时代下小人物的悲酸生活与情感无奈,奠定了“悲情叙事”的主要基调,它将人的生存嵌入广阔的历史背景中,书写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是如何影响人的命运、芸芸众生在沉重的文化负累下的忍耐与反抗,在人物角色与时代语境的关系衍变中演绎出复杂多变的样态,在理性透视与人文关怀中始终关注着人的情感生活与心灵世界,持之以恒地探索民族精神的底蕴。

一、现实叙事与悲情书写对现实的书写一直都是中国影视剧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纷繁多变的历史语境为影视的现实书写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

以图像的形式将对现实问题的探寻与思考呈现在屏幕之上,并通过与观众的共鸣实现社会意义的传达,这是当代影视剧需要承担的时代使命。

周大新小说改编影视剧表述的对象主要是在中国现代化的车轮下那些饱经风霜的社会边缘群体,他们作为弱势群体,难以为自己代言,只能在知识分子的言说中表达他们被遮蔽的需求与欲望。

周大新是农民的儿子,具有底层人民的切身生活体验,所以他始终凝视着底层人物的生存环境与文化环境,尤其喜欢渲染现代性历程中的苦难与惶惑,表现对边缘人群尤其是女性群体的关怀。

影视作品在现实叙事与悲情书写这两个方面完整传承了原著作者的意志,并在视觉文化的创造性发挥中通过对个人或家族生活状态的考察,挖掘发生在时代变迁之中的物质与精神的嬗变。

《香魂女》《银饰》《经纬天地》《走出盆地》的意境都是写实的,或表现波澜壮阔的改革画面,或表现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生活画面,镜头展示的都是真实的生活情境,具有浓郁的民俗色彩。

《经纬天地》通过家族几代人的创业史,讲述了尚吉利丝织业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的兴衰,借此折射出20世纪中国民族工业艰难的发展境遇,并将各个阶层的人置入危机四伏的战争环境,透过人物的命运与情感挖掘隐含其中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将宏观视野中的民族历史与个人视野中的创业史、情感史完美结合。

周大新乡土小说中的灵肉关系论

周大新乡土小说中的灵肉关系论
全统计的研究资料 d 中又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 人物形象研究、主题类型研究、创作特征研究、叙事学研 究、伦理学研究、性别批评、文化研究等。关于周大新作 家作品的研究综述在一些硕士学位论文中一般都有涉 及,总体上看,大致形成两个维度:其一是按照线性时间 对研究资料进行勾勒;其二是按主题分类对研究资料进 行描述。对周大新作家作品的研究者而言都具备一定的 参考价值。然而,通读周大新的小说 e,尤其是乡土题材 的小说,读者们会不约而同地遇见一个问题:小说中相 亲相爱的男女两性为什么总是以悲剧告终?为什么“恋 爱的结婚”它总是失败?本文的论述正是以此为出发 点。
从对周大新作家作品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由三个 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文本解读与作品阐释,这部分的 研究成果以单篇论文为主(其中包含 20 篇硕士学位论 文,统计资料截止于 2018 年);第二部分是研究专著, 主要有三部《:聚焦二十世纪周大新〈第二十幕〉评论选》 (武新军、袁盛勇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年版)、《周
作家作品论
99
周大新乡土小说中的灵肉关系论

周大新乡土小说中的灵肉关系论
※ 王振滔

周大新于 1952 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 年从军, 1979 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第一篇正式见刊的小说《前 方来信》于 1979 年 3 月 25 日发表于《济南日报》,创作 生涯由此开始,至今笔耕不辍。周大新的文学创作可以 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第一个是体裁角度 a,第二个是 题材角度。从体裁的角度看,以新世纪为分水岭,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至 90 年代末期,周大新的创作以小说 为主;进入新世纪,周大新的创作以散文、随笔等为主, 然而就影响力而言,他却是这一时期为数不多的长篇小 说大家,如《21 大厦》(《钟山》2001 年第 4 期)、《湖光 山色》(《中国作家》2006 年第 3 期)、《安魂》(《当代》 2012 年第 4 期),其中《湖光山色》于 2008 年获得第七 届茅盾文学奖。从题材的角度看,周大新的创作主要分 为两大类,一类是军事题材 b,一类是乡土题材。本文研 究的对象主要是周大新的乡土题材作品,尤其是他的乡 土小说。

安魂,为了百万“失独家庭”……

安魂,为了百万“失独家庭”……

安魂,为了百万“失独家庭”……作者:赵墨来源:《出版广角》2013年第05期我一向偏激地认为,只有理性和冷静才能去直面“生死”这一命题。

感情太易冲动,不足以承受与掌控关于这一命题的长篇大论。

而今,一位父亲近三十万字的呕心力作,让我发现——原来,“向死而生”的意境,并不仅仅存在于哲学家们的专著中;而更多地存在我们这些平常人的记忆里……《安魂》出版于2012年8月,是一部长篇小说。

作者是周大新,一位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在这本书里,他并非只是去叙述些旁人生活的作者,而是以绞心之痛为笔、以泣血之泪为墨的父亲。

他所讲述的故事,来自于自己生活中所有真实的情感回忆,甚至还有着如呓语般的宏大梦境。

书的封面素雅宁静,颜色透着几分清幽的凝重,像极了莫扎特小调的《安魂曲》,低沉浑厚,又带着几丝直入人心的刺痛。

没有太多的介绍,腰封处引用了作者的一句原话:“献给我英年早逝的儿子周宁献给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而失去儿女的父母。

”目录上仅以日期为顺序,似乎在告诉我们作者失子之后的那种度日如年的痛苦之情。

书中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均是以父子之间的互相倾诉为表现形式:第一部分作者从父亲的角度回忆了儿子的出生和成长的过程。

文中作者似乎在努力搜索着记忆中关于自己儿子的一切,事无巨细。

那如泣如诉的回忆过后,便是带着痛彻心扉的自责剖析,忏悔着在儿子短暂人生路上自己所做的所有错误干涉。

作者痛苦地写道:“我竟然没有意识到你才是最金贵的”,“……没有我的这次干涉,你生命完全可能留下另外的轨迹。

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我强行改变了你的命运。

”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作者与儿子一同抗击病魔到儿子离世前的整个过程。

儿子告诉父亲:“学会比吧,与比你的命还苦的人比……”这种看似轻松的劝慰话语中,却流露着作者带着痛苦的自我满足感。

他写道:“人的生命未受到侵扰时,很少知道去享受生命中本有的那份快乐和美好,只有当生命险些被收走以后,才会意识到,人活着就是一件该欢喜不尽的事。

论《安魂曲》中母亲形象的三重意味

论《安魂曲》中母亲形象的三重意味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论《安魂曲》中母亲形象的三重意味李京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摘 要:《安魂曲》是俄罗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作品,哭子是其中重要的主题。

诗中的母亲形象一层层深入,从个体的母亲到俄罗斯的母亲,再上升到宗教层面的母亲。

从而使母亲形象从个人狭窄的范围扩大到普遍意义。

在诗中,女诗人同时辛辣地讽刺了当局,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原了“大清洗”运动时期的历史片断。

关键词:安魂曲;母亲形象;个体;群体;全人类作者简介:李京(1992-),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109-01《安魂曲》是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作品。

这首长诗写于1935到1940年间,由十四组小诗组成。

是女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苏联诗歌史上的杰作。

长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即哭子。

《安魂曲》是在“大清洗”期间写下来的。

“大清洗”运动发生于苏联斯大林执政期间,时间跨度大概从1934年到1938年。

这一时期政治审查无处不在,可谓是人人自危。

阿赫玛托娃唯一的儿子列夫・古米廖夫在这个时期曾两度被捕,战争期间被送往前线,战后又第三次入狱。

这次运动虽然极为残暴,但迫于当时的形势,很少有人发声抗议。

女诗人的反抗显得尤为可贵。

阿赫玛托娃曾将《安魂曲》读给索尔仁尼琴听。

索尔仁尼琴说诗中只表现了一个母亲的不幸。

阿赫玛托娃反驳道:“难道通过一个人的命运,不能反映出千百万人的命运吗?”的确,诗中的母亲形象不限于阿赫玛托娃自己的形象,而是在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宗教层面都有所体现,并且逐层深化。

在层层深化的过程中又揭露了三十年代当局的暴行。

一、个体层面的母亲阿赫玛托娃在代序中交代了背景“在叶若夫恐怖的痛苦岁月里,我在列宁格勒监狱的队伍中度过了十七个月。

”[1]诗人在第一节描写儿子被捕:“黎明时他们把你给押去/我像出殡般紧随其后/孩子躲在黑房子里痛哭/蜡烛在神龛之前淌流/你的唇像小圣象般漠然/额际淌着死的汗……”[2]痛哭的孩子、蜡烛淌泪、淌汗的儿子构成了一组相似性的形象。

论周大新小说中的浪漫元素和神秘色彩

论周大新小说中的浪漫元素和神秘色彩

2019年第3期总第141期No.32019Serial No.141特立学刊TELI JOURNAL论周大新小说中的浪漫元素和神秘色彩姜汉西(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要: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与审美追求,一直是“中原作家群”特色的集中表征,从李佩甫到周大新、刘震云等人,他们始终将眼光聚焦于人的生命与生存。

然而,现实主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突破原有的边界。

周大新在坚持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对经典现实主义进行了改造,在行文中融入大量风俗民情、神话传说和特殊意象,赋予现实主义以浪漫元素,同时在行文中积极营造出一种神秘感,确立起其作品独有的审美特性与精神品格。

这种尝试和努力非但没有损害现实主义核心的灵魂与肌体,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现实主义写作在当前生活中应有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扩展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空间,增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周大新;中原作家群;浪漫元素;神秘色彩;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12文献标志码:A“中原作家群”的出现是新时期以来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他们身上深深烙刻着中原文化所特有的的厚重与质朴。

在对中原作家进行整体观照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入世务实是他们共有的生命意识和精神品格。

这种意识和品格落实到笔下的文字中,则表现为一种极强的现实主义关怀和积极的介入社会生活努力。

周大新在南阳盆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长期的底层生活经验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道路和立场选择。

自1978年发表处女作《远方来信》以来,周大新不断突破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写作舒适区,一次次地开拓新的写作场域,挖掘新的写作资源。

从最初以军旅题材创作成名到凭借乡土题材创作名声大噪,再到都市题材的涉足与对老年生活的思考,我们看到周大新在写作这条路上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而现实主义写作在他的作品中也是始终如一的。

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发现除现实主义写作外,周大新同样重视小说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与创新性,在自己的一系列作品里都有着明显的实验与探索的痕迹。

周大新小说《安魂》改编成同名电影

周大新小说《安魂》改编成同名电影

龙源期刊网
周大新小说《安魂》改编成同名电影
作者:
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11期
周大新小说《安魂》改编的同名电影日前在河南开封举行开机仪式。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
莫过于生离死别。

作家周大新在即将迈入甲子之年,遭遇人生至痛——儿子周宁发病离世。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境遇让周大新陷入困惑与迷茫,他反思自己与儿子的相处方式,追问生死的奥义,最终写出了泣血之作《安魂》。

《安魂》以真实发生的事件为基础,虚构了父子之间坦诚而揪心的对话,父子的原型即周大新和儿子周宁。

《安魂》融真实与虚构为一体,直面死亡话题,以哲学的高度和深度反思生命,令人哀婉动容。

可以说,《安魂》是周大新献给儿子的一首安魂曲。

谈到创作《安魂》这部小说的目的,周大新表示,这部小说反思中国家庭教育,尤其是父子之间的亲情。

他希望通过讲述个人经历,真实地揭露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借这部作品安抚逝者的灵魂。

据悉,电影《安魂》将由中日两国合作拍摄,幕后阵容强大。

談到中日合拍,周大新说,日本导演和编剧对人性有细腻而深刻的理解,日本电影不追求剧烈的矛盾冲突,而是把真实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还原真实的生活细节,符合《安魂》这部电影的要求”。

安魂:三乐和一的人文向度

安魂:三乐和一的人文向度
2018 年 第五期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客家研究·
*
安魂: 三究
№. 5 Sep. 2018
汤光华,郭 莉
( 赣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是“贵和”。三乐既是三界之间实现沟通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的主要
相悖相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过一系列模式化和序列化的表演,彼此实现象征性
可谓最高理想,而实际却是万物并育而更相害,道并 转变后,重新达成新的平衡与和谐。所谓“天”大致
行而复相悖。克服相悖相害,以达到相顺相和,乃人 群前进之方向。[1]我们的祖先在与天地自然和人自 身的接触交往中逐渐认识到: 天地自然对于人以及
生产和斗争征服自然世界的阻力,还需通过仪式和 观者等。三者在仪式之外各有相应所属独立空间,
宗教行为共同应对难以控制或认知的外部世界的悖 平常难以沟通,只有在仪式中经由一系列程序和音
害,求得精神世界的安宁。现代科学的发展让人对 声的作用才能汇集。张光直曾言: “中国古代文明
自身和外部世界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关 中的一个重大观念,是把世界分成不同的层次,其中
二、超度仪式过程与音声叙析
宁都位于赣南北部,赣江支流梅江上游,东、西、 北三面环山,总面积 4053 平方公里,现辖 26 个乡镇, 347 个村委会。现有常住人口 73 万,面积和人口约占 全赣南的 10% 。宁都历史悠久,境内发掘的远古文 化遗址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距 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按照宁都的风俗,整个丧 葬礼仪一般为两天,最重要的是第二天早上的出殡仪 式和当天晚上的超度仪式。2010 年 7 月 19 日晚,为 李宗奇老人举行的超度仪式在李家的老屋里进行。② 做仪式的是宁都县石上镇的罗家乐班,乐班分工如 下: 罗凤生主唱、司鼓; 罗南昌执事、辅唱、司小锣; 李 安华司大锣、䥽、二胡; 李上兵唢呐、竹笛。

生存的焦虑与时代的隐忧——周大新小说中现实主义情怀

生存的焦虑与时代的隐忧——周大新小说中现实主义情怀

第17卷 第4期红河学院学报Vol.17 No.42019年8月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Aug.2019生存的焦虑与时代的隐忧——周大新小说中现实主义情怀姜汉西(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摘 要:都市与乡土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地域空间,周大新以一种介入现实的努力发现了在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都市和乡村成为了叙述的重心。

在商品经济时代和消费主义主导下的当代社会生态越来越多元,同时在繁荣与狂热的经济浪潮席卷下,主流价值观引领的失效和共同信仰与伦理道德的失范所导致个体的孤独感和人际间的信任危机共同指向了生存的焦虑。

都市与乡土是两个不同的历史和现实维度,同时意味着传统文化的两种不同场域,人口流动使得彼此之间存在着极强的互动性,在这样的互动中也正好可以窥见那些“失落的美好”,周大新小说中的现实针对性正是由此而生发对出个体焦虑感与时代的忧患意识的探索。

关键词:周大新;现代性;都市;乡土;焦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9)04-0093-05收稿日期:2018-11-21基金项目:河南大学研究生“英才计划”项目:从传统现实主义写作到“非虚构”写作:周大新与梁鸿的比较研究 (SYL18060107) 作者简介:姜汉西(1993—),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周大新是当代“文学豫军”队伍里一个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自1979年开始他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色彩和时代特征的文学作品,而其中尤以小说的创作功绩较为突出,《湖光山色》还使他一举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从叙事空间来看,周大新小说多立足于乡土,展示乡村中复杂的权力、经济和历史纷争,同时都市也在其乡土叙事中不断被卷入,并逐渐成为其用笔的着力点,《21大厦》所展示的便是一副典型的都市群像。

周大新是游走于乡土与都市的行者,也正是在都市与乡村关系的梳理中,一次次回望自己的精神原乡“南阳盆地”,以一个过来人和旁观者的身份,重新审视当下乡村现状以及都市中的现代化危机。

《南京安魂曲》中的伤痛无法安魂

《南京安魂曲》中的伤痛无法安魂

《南京安魂曲》中的伤痛无法安魂作者:雷雨来源:《出版广角》2012年第03期隐隐约约知道哈金这个作家的名字,在《南方周末》上也看到关于哈金的人物专访,但这个名字究竟是他到美国之后才使用,还是他在国内诸如黑龙江大学或山东大学就已经开始使用,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就写作者的角色而言,这个名字总透出一种异域作家的味道,有些许落魄,有几分神秘,还多少有点怪异的味道。

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朋友称哈金在美国算是知名度最高的华裔作家,这就更激发了我要看看《南京安魂曲》的兴趣。

和余华小说一样,这部小说我是在一个晚上看完的。

压抑,沉闷,无可言说的酸楚、悲凉。

因为小说中屡屡提及的地名,就在我蜗居的附近,便顶着寒风,披着夜色,不管冬雨绵绵,小径风霜,踩着飘零的落叶,在这样冬夜苍凉的都市街头游走徘徊,默默地想念,呆呆地缅怀。

不过才64个春秋寒暑啊,这个曾经的一国之都(指南京)在当年糊里糊涂地沦陷数10万苍生屈辱含垢地毁灭。

曾几何时,却是一个为了邦交而被遮遮掩掩的禁忌话题。

哈金之前,有一位女作家张纯如博士,关于南京大屠杀,在海外查阅了大量资料,出版了一本《南京浩劫》的书,也有人翻译为《南京强奸》。

这个沉湎于这段历史的女子,据说这段历史如同梦魇一样纠缠着她,最终选择了惨烈的自杀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哈金对这一重大题材倾注巨大的心血,他当然没有如有些人无耻到以此来钓誉沽名,骗取什么经费,获得什么奖赏。

在大西洋彼岸,他把书稿删改了40多次,力求用最为朴素最为本真的文字选取安全区这一特定的区域内特定的人物维特琳为中心,重新向世人展示这个中国人灵魂深处永远的伤痛,试图给一个多甲子之前在天堂久久的30多万魂灵一个迟到的安慰。

哈金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外国女人在并非自己的同胞面对异族凌辱杀戮之时的种种作为。

这个被当时的南京人称之为女菩萨的有着浓烈宗教情感的女人,奔走周旋于日本军人、外交官之间,终于使一部分妇女、儿童得以存活下来。

面对这些难民,要尽可能地维护他们的生命安全,还筹措资金协调物资游说各国的外交使节。

周大新小说民俗叙事的审美意象探析

周大新小说民俗叙事的审美意象探析

周大新小说民俗叙事的审美意象探析作者:霍书海来源:《大观》2015年第10期摘要:“意象”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一种艺术处理方式。

民俗意象是指文学作品中作家主观情感与民俗事象的完美结合。

本文对周大新小说中的民俗意象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周大新小说;审美意象;民俗信仰;人生礼仪在文学作品中,能够巧妙运用文艺民俗意象的作家一定离不开对民俗事象的积累。

一般来说,作家要将这些民俗事象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是为了要实现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故事氛围、烘托环境、暗示故事主题等一系列的文学目的。

在周大新的作品中,就有这样大量的民俗事象,作家将这些民俗事象进行加工基础上,使得作品中饱含着作家情感。

一、民俗信仰民俗信仰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

信仰的对象种类繁多,主要有灵魂、图腾崇拜、祖先神等。

(一)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来源于万物有灵的信仰。

中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决定了中原文化为农耕文化,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对土地、地母形象的崇拜就具有典型的图腾崇拜的意蕴。

小说《泉涸》中,周氏家族祖产桑叶田土地肥沃异常,这块肥沃的土地成了周氏祖先的精神信仰和崇拜图腾。

一旦背叛或离开土地就会受到某种惩罚,所以最终,当出身桑叶田的田埂对这块肥沃的土地充满了仇恨时,代表土地精魂的“黑鹅”出现了,他一直恐惧、凄惨地叫着,渴望保护;当桑叶田真的变成基建工地时,地乳泉干涸了以后,这只惊恐的黑鹅也消失了,他的消失预示着大地精魂的消失。

在这里,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人类的精神图腾,如果背弃了它,便会无所适从,这反映了作家对离土问题所作的文化思考:土地信仰的动摇、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异,必然会给带来乡土意识的淡薄和农民文化心理的变异,这正是周大新从民间文化习俗入手,对社会中这样一种文化现象的审视和思索。

(二)祖先崇拜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家族观念,这种观念孕育了中国独特的家族民俗,特有的对祖先的崇拜。

《安魂》读后感

《安魂》读后感

《安魂》读后感
《安魂》是一本让人感触颇深的书,通过一个父亲对儿子的长时间谈话,讲述了父子之间深沉的情感。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书中的父亲用深情的语言,向儿子传达了自己深深的爱意和期许。

他告诉儿子,无论在哪里,他都会一直在儿子身边,守护着他。

这种无私的父爱,让人动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了亲人的爱,把他们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

但当我们真正去读懂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亲人的爱是那么的珍贵。

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亲人,珍惜每一个相处的时光,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安魂》让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亲人的关爱之情。

在生命的长河中,他们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文学欣赏教程-文学欣赏的审美之旅-“灯火阑珊”:文学作品的价值重塑

文学欣赏教程-文学欣赏的审美之旅-“灯火阑珊”:文学作品的价值重塑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 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 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 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 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 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 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 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 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 采那么自信。
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 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 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 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 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 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 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 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 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 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 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 的风雪,竟愈见凄迷。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 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 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 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 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 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 “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 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 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 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 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 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 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 堪一击的脆弱。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与精神活动, 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娱 乐价值,其价值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 展。好的文学作品要么诉说人类永恒的情 感和真、善、美,要么具有批判的力量和 哲思的意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文学作品的价值吧。
一、文学作品的认识价值
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它能 够帮助读者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了 解古往今来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区域 的经济政治、自然风光、世态人情。它还可 以开拓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阅历,启迪 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观察和认识社会人生 的能力。所以文学作品被高尔基誉为“时代 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

论周大新“南阳小说”的文化审美价值

论周大新“南阳小说”的文化审美价值

论周大新“南阳小说”的文化审美价值内容摘要:周大新以故乡南阳盆地为背景的“南阳小说”,开辟了一个自足的文化审美空间,具有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

它表现在对区域文化图景进行还原,建构出“文化南阳”的形象;着力揭示南阳人的文化人格;描述“南阳盆地”内传统文化所遭遇到的挑战及其内在裂变,传达出南阳人的一种现代性冲动,并对其进行理性反思。

关键词:南阳小说文化南阳文化审美价值周大新自1979年发表处女作《前方来信》以来,至今已带给我们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也清楚地显示出了自身创作的特点。

他的绝大多数小说,都以自己熟悉的故乡南阳盆地为背景,在历史与现实的穿行中,吸取区域文化的营养,精心经营着南阳叙事,出现了《走出盆地》、《第二十幕》、《香魂塘畔的香油坊》、《伏牛》、《怪火》、《银饰》等长中短篇南阳系列小说,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南阳世界”,完全可以说是南阳成全了周大新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

他的“南阳小说”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开辟了一个自足的文化审美空间,也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

一曾有评论家指出:“周大新对二十世纪历史的解读与描摹,实际上就是他对南阳这块他生于斯长于斯并热恋着的故土家园的解读与描摹,对生存并延续在这里的人与文化的生命感悟。

”[1]P178.的确,当1988年左右周大新开始有意识地设计自己的创作计划时,他找到了自己的创作之源——南阳盆地。

[2]从心中郁积的“南阳情结”出发,他的小说聚焦于由桐柏山、伏牛山等包围的盆地,将这片土地上演绎的由生与死、悲与欢、爱与恨所组成的社会现实场景和生活历史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当然,这种展现并非是脱离了文化感悟与文化体验的叙事,作为一名有着自觉区域文化意识的作家,周大新总是遵循自己的文化实感,力求在叙事中对区域文化图景进行还原,建构出一个“文化南阳”的形象,这是周大新“南阳小说”的首要文化审美价值追求。

这一追求在小说中的表现之一是对南阳历史文化的还原。

位于豫西南的南阳盆地,居于古老中原文化的区域地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种文化既有成为了文字记载的各种文献与文物材料,更有活在当地人口头的历史传说与故事。

初三作文:安魂读后感_850字

初三作文:安魂读后感_850字

安魂读后感_850字最近,妈妈买了一本《安魂》给我,这让我还能诧异,因为老妈知道我不爱看书的,不过,我还是看了。

当我拿到这本《安魂》一书时,我仔细地,翻看了它的外包装。

一根白色的蜡烛在燃烧着,仿佛是心酸的泪水,又像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长时间的谈话。

仿佛是天上人间与地上人间的通信。

绿色书皮上横幅一张白纸,上面写着《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最新长篇泣血之作》“献给我英年早逝的儿子周宁”“献给天下所有因疾病和意外灾难而失去儿女的父母”这几幅字体,显着绿色的书皮,即清雅又高贵。

当我拿起这本书时,一种让我说不出来的心情,在缠绕着我的心。

书中写到“八月三号,这是我们家最黑暗的日子。

”看到这儿,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我在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

看到了书中的情节,这让我想起了,在1971年那年冬天,得先天性心脏病的二姐去世的情景。

深夜里,我当时跪着求大夫救救姐姐,几个大夫像穿梭一样忙着,可仍然没有抢救过来姐姐的命。

那年姐姐24岁,我16岁。

母亲做在炕上拍着大腿说“这可怎么好哟!这让我怎么活哟!”母亲哭成了泪人!父亲蹲在地上流着无声的泪水````我们这一群像小罗卜头似的孩子,像傻子似的看着。

看到安魂让我感到一个父亲的责任感,还有父亲的自责。

我随着周老师的笔锋一转一转。

我的眼泪一直在流,我很理解周老师失去儿子的痛!他对儿子的爱!!他的心酸!我就想了这么好的一个孩子,怎么说走就走了呢?为什么上帝不给周宁一个公平?我看到每一页都是让人心酸,让人心疼他可爱的儿子!这我能体会到一个父亲当时的心情,是何等的难受!还是想开点吧!因为在1977年秋天,大妹当年得的是白血病时,她40度的高烧不退,在医院里枕着冰袋,腿上、后背都是冰袋,几乎成了冰人。

病魔缠绕着她花季的年华,妹妹还是走了,那年妹妹16岁,我22岁。

母亲刚去世三年,妹妹又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新 的宗 教情 怀 。“ 失独” 的经历 让 周 大新 拥 有 了
生命关怀和终极追问, 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基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2 0
周大 新 的长篇 小说 《 安魂》 问 世 近 3年 , 先 后 获 得 了《 当代 》 《 人 民文 学》 颁 发 的大奖 , 也 获得 了广 大 读者 的好 评 和 尊 敬 。这 部 阴 阳 相 隔 的父 子 之 间 的
“ 对话 录 ” , 实 际是 一 个 灵 魂 的独 语 , 是 一 个 失 独 父
甚至 制约 到作家 的文 化 心态 、 文本 的叙 述 方 式 和 审
悟及 思考 。如果 说 《 安魂》 前 半 部 分 情 真 意 切 的 怀
念和 悔恨 容易让 人 产生 同情 、 自省 . 那么后 半 部分 天

国想象所展现的宗教情怀 , 则让读者感到这不仅是 部泣 血 之作 . 而且 是 一 部人 性 与神 性 交 相 辉 映 的
教人 . ‘ 不 可避 免地 ’ 构造 形 而 上学 的理念 和具 有 宗
亲的 自 我忏悔 和救赎。《 安魂》 前半部分 一边 回忆 儿子 的人 生历程 , 一边 忏 悔 父 爱 中参 杂 了许 多 虚 荣
心和 功名 心 , 流露 出周大新 的铭心之 痛 、 无 限怀念 与
深深 自责 : 后半 部分 则为 天 国想象 。 虚构 了儿 子亡灵
美取 向。对于周 大 新 来 说 , 他 虽 然并 不 拥 有 某 种 明 确 的宗 教信 仰 , 但是 在 陷 入 失 去独 子 的人 生 悲恸 和 精神 危机 时 , 他 的宗 教 情 怀 被 激 发 、 投射在 《 安魂》
这部作 品中 。 周 大新 原本 是一 个无 神 论者 , 却在《 安魂 》中坦 诚 地披 露 自己的宗 教行 为 和宗 教 心 理 , 对 人 死 之后 的灵魂 不再 持有 鲁迅 、 赵树 理式 的 嘲讽和批 判 态度 ,
信 阳师 范 学院 学报 ( 哲 学社会 科 学版 )
第3 5卷

J o ur n a l o f Xi n y a n g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第 3期
2 0 1 5年 5月
( P h i l o s . &S o c . S c i . E d i t . ) V o 1 . 3 5 N o . 3 Ma y 2 0 1 5
魂》 的 审美 品 质 , 是 慰藉 亡 灵 、 救 赎 自我 、 净 化 读 者
的关键 因素 。
宗 教 情 怀并 不 等 同 于宗 教 信仰 , 宗 教 信 仰包 含 对 某种 宗教 的认 同 和 皈依 , 而宗 教 情 怀是 在追 问人 生 的本 质 问题 即生命 意义 时所产 生 的宗教 情绪 与宗
小说 , 是一 首沉郁 而 又旷达 的安 魂 曲 。显 然 , 宗 教情
怀 让周 大新 从个 人 的 悲痛 和 苦 难 中坚 强 起 来 , 超 脱 出来 . 终 于完 成 了这 部 “ 既 有 经 验 性 又 有 超 越 性 和 神性 , 既有 现实性 又有 形 而上性 , 既有 生活 质感 又有 人 文情 怀 的作 品 ” 1 ] 。因 而 , 宗教情 怀升华 了《 安
本元 素 , 是人类 精 神生 活 中终极 的 、 无 限 的方 面 。宗
教情 怀如 同宗 教一 样起 源 于人 类 的生之 困惑 和死 之 恐惧 , 实 质上 反 映 了人 类 的 终 极需 要 。面对 人 生 的
苦难 、 困境和 必死 的命 运 , 人 在 追 问 和思 考 中 , 向往 超脱 世 俗 、 宁静 永 恒 。 “ 人 本 质 上 是 形 而上 学 的 宗
当下 文学语 境和 新文 学传 统 中 , 《 安魂》 都值 得珍视 。
关键 词 : 《 安魂 》 ; 周 大新 ; 宗教 情 怀 ; 终极 关怀 ; 人 文精神
中图分 类号 : I 2 0 6 . 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3 - 0 9 6 4 ( 2 0 1 5 ) o 3 . 0 1 1 7 04 -
教 意识 , 它受 宗教 文化 的深 刻影 响 , 是 一种普 泛性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也不再 附 和于对 亡灵 悬置 不论 的文人 传统 。首要原
因是周 大新 深深 沉 浸 在失 去 爱 子 的恐惧 和 痛苦 中 , 情不 自禁 , 不 能 自拔 , 自然 渴 望 有 神 灵 帮 助 治 病 救
子。 有 天 国存 在让 亡灵 安息 , 正是 这种 心理 激发 了周
在天 国 的游 历 和访谈 , 表达 了作 者对 生死 、 人性 的感
教 的情感 。 不 同只 在 于构 造 的形 而 上学 绝 对 之 域 理 念 的意蕴 ” _ 2 ] 1 。在 文学 作 品 中 , 作 家 进行 布道 式 的 写作 , 表 达对某 种 宗 教信 仰 的理 解 , 比如 信 奉 神灵 、 思 辨信 仰 , 或 者传 达 出对 生命 的敬 畏 、 尊崇 、 悲 悯 和 对命 运 与人生 意义 的 困惑及 探究 等 , 都 属 于作 家 宗 教情 怀 的显现 。 除 了创 作 内容 , 宗 教情 怀 也 会 影 响
河南 当代 文学研 究 ・
试 析周 大 新《 安 魂》 的 宗教 情 怀
杜 昆
( 信 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 , 河南 信阳 4 6 4 0 0 0 )
摘 要: 周 大新《 安 魂》 这 部对 话 录 , 实际上是 一 个灵魂 的独语 , 在 深 情 的人 生 回忆 与 奇异 的 天
国想 象 中, 流 露 出其浓郁 的 父爱和 宗教 情 怀。周 大新 的 宗教 情 怀 富有 终极 关怀 、 救赎 色彩 和人 文精 神 。从 中西宗教 文化传 统 来看 , 周大新 的 宗教 情 怀具 有应激 性 和动 态性 , 还 不 够深远 澄穆 , 然而 , 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