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
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考试)
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夫列子御风而行B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是以君子远庖厨也C . 无伤,是乃仁术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心足以王矣二、文言文阅读 (共5题;共26分)2. (5分) (2017高二下·天津期中) 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3. (15分)(2018高一上·辽源月考) 翻译下面的句子(1)夫晋,何厌之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2)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B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C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 .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5. (2分) (2019高二上·宝坻月考) 对加下划线词语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 请息交以绝游(游学)恨晨光之熹微(怨恨)B . 沐浴清化(清明的教化)夙婴疾病(缠绕)C . 四美具,二难并(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D .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授予官职)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承受)6. (2分) (2017高一下·汪清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红楼梦》这部古典长篇小说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一生中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
郑州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下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1.B(其“得”不包括“常常能融合景与情”,原文为“而且常常在同一首诗中,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言志”,是说南北朝山水诗人在诗歌中常常不能融合景与情。
)2.D(根据原文对“净化”的阐述,王绩的这首诗询问了故乡的各种景物,没有对其进行删汰,加以净化。
)3.B(引文能印证的是当时士人入仕以后“以文相尚”的风气)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4.C(不牢固。
该小题考查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
“李谅祚亲帅军数万攻大顺,挺料城坚不可破,而柔远城恶,亟遣总管张玉将锐师守之”一句中,“而”表转折关系,由大顺城“坚不可破”,可知柔远城与之相反,不够坚固;“亟遣总管张玉将锐师守之”也可说明这一点)5.A(A.因此,所以。
B.将,将要,副词/即使,连词。
C.作出,动词/给,介词。
D.率领,动词/凭借,介词)6.D(标点为:骑渡水多踬,惊言有神。
过三日不克,谅祚督帐下决战,挺伏强弩壕外,飞矢贯其铠,遂引却。
)7.B(“蔡挺前往河州效力”,皇帝“将他召回,派往河朔”有误。
从原文“挺请行”,“帝曰‘此小事,不足烦卿……’”来看,蔡挺只是请求前往河州,而皇帝认为这种小事不足劳烦他而没有让他去,并不是他已经去了又把他召回来。
)8.(1)蔡挺的兄长蔡抗当时任广东转运使,于是(他们)一起谋划,督促百姓在道路两边种植松树,以便于(让)赶路的人休息。
【共4分,其中“相与(翻译为一起、一同、共同等均可,若译成其他近义词,语意通畅亦可)”“课(督促)”各1分,句意2分。
意思对即可】(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共3分,其中“日(每天、每日)”“知(智慧)”各1分,句意1分。
意思对即可】(3)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共3分,其中“及(翻译为涉及、牵连、牵涉、连累、牵累等均可,若译成其他近义词,语意通畅亦可)”“见(被、受到、为……所)”各1分,句意1分。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网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郑州一中网校2015——2016学年(下)期中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B“不同地区、不同地域的人们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错,方言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只适合特定区域内的交流。
2.D“只有保护好方言,才是对乡愁真正的守望”过于绝对,方言只是记住乡愁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不是记住乡愁的全部。
3.C“先做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后再做学术性抢救”顺序错误,应该是“先做好学术性抢救,之后再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
4.C原文正确断句为: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
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
”趣守险,而身断后。
顷之,寇果麕至。
5.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
6.D“每次出战马芳都亲身前往”不准确,原文中说“或躬督战,或遣裨将”。
7.(1)(马芳)被御史弹劾,皇帝下诏命他自我反省。
后来田世威又担任将领,对待马芳很刻薄(不厚道),马芳也不与他计较,当时的人们都称赞马芳。
(得分点:“敕”“薄”“校”“多”、被动句各1分)(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同列,现在君子们的见识却反而比不上(他们),难道奇怪吗!(或者真是令人感到奇怪啊!)(得分点:“之”“不齿”“乃”“及”句意各一分。
)8.①《登高》是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②本诗以乐景写(或反衬)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
(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9.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10.(1)连峰去天不盈尺;(2)白帝城高急暮砧;(3)独留青冢向黄昏;(4)风急天高猿啸哀;(5)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6)沧海月明珠有泪;(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假舆马者,而致千里;(9)士不敢弯弓而报怨;(10)官盛则近谀。
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1. (15分) (2018高三上·浦东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沉默不是金刘墉①沉默是金,人们常说。
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
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②()马丁·路德金说过:“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坏人的喧嚣,()好人的沉默。
”③这显然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我们习惯于关注言说,因为言说总是推推搡搡试图挤进我们的视线,但在言说和言说的缝隙之间还有沉默,沉默正如言说,也有不同的光泽、质材、结构、密度,也千折百转,也惊心动魄。
④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的沉默。
“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
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
⑤在英文里有个词叫做“房间里的大象”,就是指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
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这种沉默也许是源于善意和礼貌。
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
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和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
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⑥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
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
解放前为理想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的革命家,解放后却在屡次政治运动中保持沉默、随波逐流,很难说仅仅是因为贪生怕死,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他们害怕被革命队伍抛弃,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孤儿”。
2015-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5-2016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说明:1、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6 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保护方言,守望乡愁真理总是越辩越明。
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除了交际工具,语言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泡下,方言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与此同时,多姿多彩的汉语方言也与汉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旅居外地的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而且是折射地方文化及其历史的种种事实的一扇窗口。
今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被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所折服。
不少网友甚至评价说,“读此书只恨自己不是上海人。
”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下期期中联考高中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答案D。
“变为纯白”说法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说“几乎变成纯白色”。
选项缺少限定词“几乎”。
故选D。
2.答案AB.“两种观点是错误的”说法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植物学家提出了新的理论,发现了“微胞”,从材料一第五段“科学家的研究不是说这种观念是错的”可知,作者并没有说原有观点有错。
C.“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条培育蓝色花朵的新办法”说法错误。
从材料一第五段“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用新方法把一些不是蓝色的花变成蓝色的”可知,进行时误解成完成时。
D.“花瓣中含有的单一或多种色素,······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等复杂的颜色”扩大范围,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如果不含有色素,或者由于某些原因,色素没有发挥作用,花儿只能呈现纯洁的白色”,可见白色的花中不含色素或色素不发挥作用。
3.答案BB.“材料一······并引用报告、运用比喻”中“比喻”说法错误,文中没有比喻。
4.答案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例如“pH”、酸性离子、引用“《自然》”杂志上报告等;②逻辑性:材料一由花为什么颜色不同引出花色素,进而来介绍影响花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材料二先介绍花儿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接着从不同角度谈花儿颜色变化的原因,层次分明,逻辑清晰;③严谨性(准确性):在介绍矢车菊中的色素形成一个大的分子联合体时,列出具体数字,更加精准;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比拟等手法,例如“俏丽的花朵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来个大变脸”,将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
(任答3点得4分)5.答案①在一种植物中加入飞燕草色素苷得到想要的蓝色花朵;②在花的色素的基本化学物质是一样的情况下,改变其化学结构;③通过温度、酸碱度、微量元素的含量、色素浓度等因素的人工干预使颜色改变。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 枝柯坎坷苛求百舸争流B . 蠕动儒雅糯米孺子可教C . 渎职赎罪案牍穷兵黩武D . 寒暄喧闹萱草煊赫一时2.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和谐别出新裁谈笑风生B . 风彩扣人心弦舍身取义C . 陶冶脍炙人口出类拔萃D . 真谛呕心沥血一愁莫展3. (2分) (2019高一上·兰州月考)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B .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C . 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 . 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在很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金砖国家有着相同或相似看法,都致力于发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并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建设者。
B . 泡菜、葡萄酒之类的产品,科技含量和生产成本低,质量易于达标,新兴市场国家更容易从这些产品起步,满足特定地区和一定层次的外国消费者,从而取得市场份额。
C . 我们中国的古代先贤们最关注的不是外在的自然,不是高高在上的天国,也不是纯粹的思辨领域,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心性、人性、生命、社会和人生。
D . 《办法》明确了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主体定位,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理赔、承保、销售、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应由保险机构管理负责。
5. (2分) (2016高二下·大连期中)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提起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一直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
【全国百强校】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18届高一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解析:C项是改变的原因,而不是改变的体现。
)2.B(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偷换概念。
“个人主义”不等于“极端个人主义”,另外,“个人主义的艺术创作不如民间艺术”说法不正确。
所以选B。
)3.D(解析:无中生有。
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D.“政府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于文无据,所以选D。
)二.古诗文阅读(共42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4.D 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
有时可借助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本题中的“初”和“者”。
5.C 天顺是年号名。
6.B B项中不能将“户部尚书金濂”与“石亨的侄子石彪”所做的事糅合在一起。
7.翻译(10分)(1)朝廷讨论更换太子,大臣们唯唯诺诺。
李侃哭着说东宫太子没有失德,林聪和御史硃英也说不可,当时人们谈论此事时都非常赞赏他们。
(5分,译出大意2分,重点词语“易储”“唯唯”“壮”各1分。
)(2)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奉行古人从师之道,写《师说》赠送给他。
(5分,译出大意2分,被动句,重点词语“嘉”“贻”各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8.表达了诗人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和被贬江州的失落和伤感(或天涯沦落之恨)(2分)。
本诗主要描绘了春给自然带来无限生机的种种图画,这美景给诗人带来了欣喜。
但在尾联,诗人的情感却有了变化,他想象春如果到了自己的故乡,一定会去寻找自己,但此时自己已不在家乡,所以就请托春风向家乡的亲友传递自己沦落江州的消息,情感由喜悦转为惆怅。
(情感3分,分析2分)9.①拟人手法(或比拟手法):作者用“先遣”、“续教”、“点缀”等动作把春天拟人化,塑造了周游大地、为万物带来勃勃生机的春的形象。
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
郑州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2分)1. (9分)(2016·长兴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
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
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
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
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
“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
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护,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
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
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名著重拍热的冷思考当下关于《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名著重拍所引发的种种议论成为2010年度中国人文化生活的一道景观。
“变形走样”和“不着边际”的重拍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审美心理。
这种“刺痛”绝非是文艺创造与创新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而是胡乱的颠覆与无情的解构招致的“黄钟毁弃”与“瓦釜雷鸣”的时代之痛。
重拍不应是浮泛的标新立异,而应是与时俱新的创造再生。
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文艺作品一般都是平实中见奇崛、素朴中显气象,让人有新的发现与感悟;而刻意哗众取宠的所谓创新则徒有噱头,毫无营养,甚至引人颓废、让人消沉,这是创新与伪创新的基本界标。
名著重拍是一项旨在创新的艺术工程,但是这种创新不是对原作的随意否定与肆意颠覆,也不是给原作的人物和情节穿上时髦的外衣,而是创作主体对原作的当代性阐释,对原作的独特感悟与精准演绎。
成功的重拍是制作者的才识与原作者的智慧旗鼓相当的对话,是现作的精神内涵与原作的精神实质交相辉映的结果,不是一种简单的重现,更不是建立在陌生甚至误解基础上的“出新”。
那些与当下庸俗观念沆瀣一气的重拍之作只是艺术长空中的闪电和惊雷,不会长久悬挂在历史的天空而辉耀千古。
重拍不应单纯迎合,成为金钱的附庸,而应该坚守艺术的追求和理想。
名著重拍中出现的多角恋、婚外恋等情感乱象;好人遭殃、笑贫不笑娼、小人得志等道德乱象;搞笑、愚乐、浅薄、狂妄与互相糟践等审美乱象实质上都是消费主义和资本逻辑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结果。
譬如新版《红楼梦》中,厚重且寓意深刻的《好了歌》被当做调侃的对象一笑而过,则是对当下低俗之风的迎合。
重拍作品与原作的核心精神和思想内涵构成了较大的反差,甚至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
河南省新郑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下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的答案应用2B铅笔填涂在相应位置),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何处是江南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
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
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
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
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
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
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
”唐太宗才猛然醒悟。
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
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名著重拍热的冷思考当下关于《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名著重拍所引发的种种议论成为2010年度中国人文化生活的一道景观。
“变形走样”和“不着边际”的重拍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审美心理。
这种“刺痛”绝非是文艺创造与创新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而是胡乱的颠覆与无情的解构招致的“黄钟毁弃”与“瓦釜雷鸣”的时代之痛。
重拍不应是浮泛的标新立异,而应是与时俱新的创造再生。
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文艺作品一般都是平实中见奇崛、素朴中显气象,让人有新的发现与感悟;而刻意哗众取宠的所谓创新则徒有噱头,毫无营养,甚至引人颓废、让人消沉,这是创新与伪创新的基本界标。
名著重拍是一项旨在创新的艺术工程,但是这种创新不是对原作的随意否定与肆意颠覆,也不是给原作的人物和情节穿上时髦的外衣,而是创作主体对原作的当代性阐释,对原作的独特感悟与精准演绎。
成功的重拍是制作者的才识与原作者的智慧旗鼓相当的对话,是现作的精神内涵与原作的精神实质交相辉映的结果,不是一种简单的重现,更不是建立在陌生甚至误解基础上的“出新”。
那些与当下庸俗观念沆瀣一气的重拍之作只是艺术长空中的闪电和惊雷,不会长久悬挂在历史的天空而辉耀千古。
重拍不应单纯迎合,成为金钱的附庸,而应该坚守艺术的追求和理想。
名著重拍中出现的多角恋、婚外恋等情感乱象;好人遭殃、笑贫不笑娼、小人得志等道德乱象;搞笑、愚乐、浅薄、狂妄与互相糟践等审美乱象实质上都是消费主义和资本逻辑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结果。
譬如新版《红楼梦》中,厚重且寓意深刻的《好了歌》被当做调侃的对象一笑而过,则是对当下低俗之风的迎合。
重拍作品与原作的核心精神和思想内涵构成了较大的反差,甚至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
艺术没有了自己的锋芒与独特个性,没有了深度与力度,没有了感召力与向心力,在随波逐流中无原则地和观众嬉戏和狂欢,这样的艺术已经无法担负引领大众的使命与任务。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部名著重拍剧都拍成经典,但是我们决不能原谅众多的名著重拍如“苍蝇逐臭”般在荧屏前亵渎我们的民族经典。
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名著重拍的初衷本应该是让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丧失了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勇气,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
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突显了其担当使命感的群体式微。
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
新版电视剧《三国》中对曹操的重新审视与公允评价值得肯定,冲破传统思维,能够以当代视野与时代情怀激活优秀民族文化。
但是,该剧对民族忠信文化、道义文化、孝悌文化中精华元素的煽情化和泛情化处理、功利化和庸俗化演绎有待商榷,这种重拍策略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作中荡气回肠的艺术美感与文化气韵,让人观后怅然若失。
名著重拍既应该反映和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与情感诉求,更应该具有担当性与审美超越性,让观众既获得情感共鸣,又感受优秀民族文化的心灵荡涤,从而获得有品位的审美愉悦。
我们欢迎充满创新意识与艺术超越精神的名著重拍,这样的重拍赋予原作新的时代内涵,也让民族艺术画廊更加五彩斑斓。
而对那些媚俗且粗糙的“急就章”,那些没有艺术个性与担当使命、缺少艺术发现与审美超越的重拍,我们只有“敬而远之”!1.关于名著重拍,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不忠实于原著,对原著胡乱的颠覆与无情的解构的重拍风招致的是“黄钟毁弃”与“瓦釜雷鸣”的时代之痛。
B.名著重拍是一项旨在创新的艺术工程,重拍时应根据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对原作的人物和情节重新包装。
C.成功的重拍是一项创新的艺术工程,是创新主体对原作的当代性解释,对原作的独特感悟与精准演绎。
D.我们盼望那些充满创新意识与艺术超越精神、赋予原作新的时代内涵的名著重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是(3分)()A.当下文学名著的重拍,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审美心理。
B.判断文艺作品是创新还是伪创新就要看它是不是与时俱新的创造再生。
C.一般来说,平实中见奇崛,素朴中显气象,让人有新的发现与感悟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创新价值。
D.当下名著重拍中出现的情感乱象、道德乱象、审美乱象,实质上是消费主义和资本逻辑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结果。
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厚重且寓意深刻的《好了歌》被当做调侃的对象一笑而过,是对当下低俗之风的迎合。
B.新版电视剧《三国》中对曹操的重新审视与公允评价值得肯定,能够以当代视野与时代情怀激活优秀民族文化。
C.新版电视剧《三国》中对民族忠信文化、道义文化、孝悌文化中精华元素的煽情化和泛情化处理值得商榷。
D.名著重拍应该反映和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与情感诉求,所以重拍中改原著中的某些情节是合理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共19分)孝公既用卫鞅①,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②于孝公,诸侯毕贺。
秦封之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赵良③见商君,曰:“君之危若朝露,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于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
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去之魏,弗受,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
(《史记·商君列传》节选) [注]①卫鞅:即商鞅,因受封商、於(wū)两地十五个都邑而故名。
②胙(zuò):天子祭祀所余之肉;“致胙”,天子尊显诸侯的仪式。
③赵良:秦国隐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循礼者不足多.多:称赞,赞扬。
B.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捐:捐献,献出。
C.何不归.十五都归:回归,回到。
D.弗受,遂内.秦内:通“纳”,接纳,收容。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商鞅坚决变法的一组是(3分)()①反古者不可非。
②“法之不行,自下犯之。
”将法太子。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⑤宠秦国之教。
⑥劝秦王显岩穴之士。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②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公想变更法度,但又心存顾虑,商鞅援引古时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论证,坚定了孝公的决心,于是孝公下令变法。
B.变法初期遇到来自上下两方面的阻力,但未能阻止商鞅。
变法取得成功之后,先前反对变法的天子、诸侯、平民都改变了态度,对商鞅表示嘉许、祝贺、满意。
C.商鞅变法得罪了很多权贵,赵良指明商鞅处境危险,孝公一死,祸即及身,劝他不要贪恋富贵、权势,而应弃爵归田,以避祸患。
D.孝公死,太子即位,于是派人搜捕商鞅。
商鞅被迫逃亡,但其所定之法反使自已陷入困境,没有办法他只好逃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分)(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4分)(3)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共11分)临江仙送钱穆父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
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
③筠:竹。
8.“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5分)9.“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每空1分,共6分)10.(1)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3)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4)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5)浔阳江头夜送客,。
(《琵琶行》)(6)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打完这盘台球(法国)都德仗已经打了两天。
这些兵士是在倾盆大雨之下,背上背着背包度过这一宵的,因此都疲惫不堪。
可是你看已经长长的三个钟点了,就任凭他们手扶着枪,在大道的积水滩里,被雨水渗透的田野烂泥里挨受着入骨的寒气。
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情况怎样了呢?那些尊大炮,炮口向着丛林,好象在窥视什么东西。
掩蔽起来的机枪牢牢瞄着天际。
一切都准备齐全,只待进攻。
为什么不进攻呢?还等待什么呢?原来是等候命令,而总司令部却迟迟不下命令。
可是总司令部并不远。
就是这座路易十三式的古堡,被雨洗过的红砖在半山坡的矮树丛中闪闪发着光,平整的绿色浅草地夹在两行盛开的盆花之间,一直伸展到正房的阶前。
饭厅的窗户都面临大门石阶开着,从窗口望进去,可以看见杯盘狼藉的饭桌:拔去塞子的酒瓶,暗淡无光的空酒杯,都憔悴地留在弄皱了的台布上。
在隔壁屋子里,发出说话的语声、笑声、台球的滚动声、互相碰杯声。
原来元帅正在打他那盘台球,这就是军队为什么在那里等待命令的缘故。
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世上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碍他把这盘球打完。
打台球嘛!这是这位伟大军人的癖好。
他站在那里,严肃得跟身临战场一样,穿着军礼服,胸前挂满了勋章,眼睛冒火,两颧通红;宴会,赌兴,酒意都催得他劲头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