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 环境保护(练)创新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环境保护含答案
环境保护1.(2020四川成都二诊)黄河三角洲为典型的滨海盐碱地,具有含盐度高、肥力低、透气性差、板结现象严重等特点。
1980年初,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始大规模营造人工林和种植耐盐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对滨海盐碱地起到了很好的改良作用。
简析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众多的自然原因以及植被对盐碱地的改良作用。
2.西溪湿地,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历史上,西溪是和西湖、西汾并称杭州“三西”的名胜之地,和西湖的热闹烟火气不同,其格调是“冷、野、淡、雅”。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城市扩张,大量房地产商在这里从事开发建设,以及当地农民自发形成的养猪业等,严重影响了西溪环境。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作出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的决策。
从符合西溪湿地的格调考虑,推测西溪湿地开展综合保护可采取的相关措施。
3.黄花刺茄(右图)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其鲜艳的黄色花朵和满身的刺而得名,是有严重危害的有毒植物。
黄花刺茄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西南部,以抢占其他植物的阳光、养料和水分作为生存的基础,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被世界各国列为入侵物种。
我国于1982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该物种,后续十几年间,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相继发现了该物种。
结合材料分析黄花刺茄入侵对当地的危害,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4.陕西在继秦岭生态带之后,再增加一条长521千米呈带状分布的渭河生态景观带,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等15万亩,建成堤防工程630千米。
将形成秦岭、渭河南北相望的两大生态景观带。
同时,渭河生态区的建设将带动沿渭百姓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脱贫致富。
使渭河成为一条造福两岸群众的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和致富河,实现“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前期治理目标。
说明河岸植被缓冲带在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的生态功能。
5.(2020安徽黄山质检)2020年初持续数月的澳大利亚山火,在熄灭过后不久,别的植被还没从大火的影响中恢复的时候,桉树就开始复苏(如图),展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攻高考第30题(一) 环境保护与城乡规划
专攻高考第30题(一) 环境保护与城乡规划【环境保护】1. (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
材料二我国北方某外流河水文站污染程度曲线图。
(1)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河流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2) 据图分析,污染程度曲线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
(2) 请你对该地区水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 (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泰安县是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
材料二下图是泰安县“梯田+林果+全膜+节灌+基地”的产业开发模式。
(1) 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
(2) 水土流失的间接危害是 ; 。
(3) 分析泰安县“梯田+林果+全膜+节灌+基地”产业开发模式对当地水土流失的防治所起的作用有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18)及其《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CMP8)于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7日在卡塔尔举行,韩国将主办一次为COP18/CMP8做准备的部长级会议。
本次大会旨在解决气候变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材料二各国承诺减排目标(部分)。
(*碳中立就是不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内部的平衡)材料三2005年各国GDP与碳排量情况(部分)。
(*碳均GDP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1) 根据材料二,五个国家或地区中可能最先实现碳中立的是,最后实现的是。
(2) 根据材料三,2020年五国的碳均GDP指标将(填“上升”或“下降”),五国的碳均GDP数值最低的将是。
(3) 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碳均GDP的差距,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4. (原创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材料一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图1)。
材料二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高考二轮复习地理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专题突破练十 环境与发展
专题突破练十环境与发展(建议用时:45分钟)(2023·北京东城二模)海洋表层水体的pH约为8.2,呈弱碱性。
长期以来这种稳定的化学环境维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海洋酸化(pH降低)是全球气候变化下海洋系统面临的又一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下图为香港周边不同海域1986—2017年的年均酸碱度变化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海水酸化最严重的海域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海域海洋酸化会使()A.贝壳类生物数量减少B.近岸的海洋污染减轻C.海水的腐蚀性会减弱D.沿海的陆地酸雨加重3.从全球范围看,引发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A.荒漠化加剧,径流含沙量增大B.燃烧化石燃料,二氧化碳增加C.大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D.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生物沉积(2023·广东茂名二模)我国西南某镇2008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 000元,在政策引领和支持下,该镇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规划了可持续发展路径,2017年人均年收入达2.2万元,助力区域乡村振兴。
下图示意该镇可持续发展路径。
据此完成4~5题。
4.该镇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主要得益于()A.居民出省劳务收入B.种植业机械化生产C.乡村旅游大力发展D.种植业规模的扩大5.为了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该镇未来需重点()①引入知名企业,推动农作物加工②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③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特色种植业④加强环境治理,强化梯田管理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023·山东泰安二模)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天山山脉的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 600毫米。
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
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草地ⅠB.草地ⅡC.草地ⅢD.草地Ⅳ7.图中M处为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蒸发旺盛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C.坡度陡,地表水缺乏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8.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A.草地ⅢB.草地ⅣC.人工防风林D.农田区(2023·辽宁沈阳三模)20世纪初,美国阿克伦曾经为“世界橡胶之都”,轮胎及橡胶相关企业在此集聚。
江苏省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 第六部分 专题四 环境保护(选修六)
专题四环境保护(选修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2012·武汉四月,4)“污水指数”是水质评价的常用指标,“污水指数”越高,说明水污染越严重,水质越差。
读下图,回答问题。
(20分)描述珠江口水域水污染时空分布规律并从人类活动角度阐述提高珠江入海口水质的措施。
解析分布规律先总后分来描述即可,注意要从时间(丰水期和枯水期)和空间(入海口的不同区域)两方面说明。
措施主要从减少排放和加强治理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分布规律:污染程度自北向南呈递减趋势;且枯水期的递减幅度大于丰水期;在珠江入海口内侧,枯水期较丰水期水污染严重;在珠江入海口外侧,丰水期较枯水期水污染严重。
措施:加强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减少珠江污染物;珠江口沿岸地区的工业、生活、海水养殖所排放的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珠江流域的水库在枯水期放水增加径流量,稀释污染物;定期打捞珠江入海口的漂浮垃圾等。
2.(2013·济南4月巩固性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我国能够直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为2 900亿立方米/年,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专家指出,全国有90%的地下水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严重。
(1)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分析过量抽取地下水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
(10分)(2)说明防治地下水污染困难的原因。
(10分)答案(1)工业、生活污水,地表垃圾,农田喷酒化肥、农药等。
地下水水位降低,地面附近各种污水更易不渗,造成污染。
(2)埋藏深,流速慢,更新周期长,污染不易发现;治理成本高。
3.(2013·湖北八校二模,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分)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在中国中部、南部的亚热带森林和岩石山脉中,大约有四千只野生华南虎(亦称中国虎)。
目前,华南虎几乎在野外灭绝。
2003年拯救中国虎基金会先后将四头动物园内的小华南虎从中国输送到南非老虎谷保护区进行野化训练。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8环境保护
18环境保护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四大黑土集中分布区之一,正是依托富饶的黑土,东北地区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粮仓”。
近年来,黑龙江省五常市尚志市等地出现大规模倒卖黑土事件,甚至在网购平台贩卖黑土。
大批黑土被贩卖至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用于育苗栽培鲜花。
这些被贩卖的黑上一般一两年后就变成了黄土,失去了肥力。
试说明东北黑土地肥力高的主要原因,并列举破坏黑土造成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答案】环境保护:原因:东北气候冷湿,有机质丰富但分解少,积累多。
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
措施:保护植被;禁止盗取黑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冬季积雪量大,土壤湿润。
夏季降雨量大,利于植被生长。
冻土广布,土壤冷湿条件下,东北平原草场广阔。
草类枯萎,有机质多,但气候冷湿条件,不利于有机质分解,积累多。
形成肥沃的黑土。
环境问题:植被破坏,表土被剥蚀,夏季降水集中情况下,出现严重的黑土冲刷,土壤肥力下降。
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泥沙淤积增多,加剧洪涝灾害等。
针对上述问题,要加强黑土地的水土保持,保护植被;由材料“大批黑土被贩卖至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用于育苗栽培鲜花”可知,要大力禁止盗取黑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
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据林区自然环境特点和林木状况进行间伐,是林区管理的有效途径。
20世纪90年代,甘肃省南部某林区对部分区域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而后继续封山育林。
2011年研究人员在该林区选择自然环境相近的4个样地进行调查。
表为部分调查结果。
【答案】关系:随间伐强度增强(大),乔木蓄积量减少,幼苗密度增大。
原因:间伐强度增强,乔木减少,裸地面积越大;幼苗生存空间增大;幼苗获得更多的光热资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十六环境保护(42张)
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 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 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
气污染
布局工业生产,等等
10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环境污染 问题
成因
危害
防治措施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
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
水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
废弃物排入水中
工业生产;提高人们的环
9
考点一
考点二
[通关攻略] 1.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 问题
成因
危害
@《创新设计》
防治措施
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
烧排放出大量粉尘和酸性 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
大气污染 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 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
人为 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受破 因素 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
28
考点一
考点二
@《创新设计》
(三)湿地 1.形成条件
(1)纬度高,或者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2)地势低洼; (3)来水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 样性。
影响动植物生长繁殖
保意识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
固体废弃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
生活垃圾和工农业生产活 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
物污染
处理并回收利用
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达标检测:(十七) 环境保护 含答案
1.(20xx届高三·豫北联考)如图为长三角地区某城市农村地区河流磷浓度TP/(mg/L)与降水量关系图。
说出农村地区河流磷浓度的差异,并分析农田河流磷浓度变化的原因。
解析:差异主要包括浓度的差异以及变化过程的差异,变化过程包括变化趋势和变化速度,结合图文作答即可。
农田河流磷浓度变化,污染物总量是相对固定的,枯水期磷污染物在地表难以汇入河中,丰水期水量大,相对稀释,平水期浓度最大。
答案:差异:总体上村镇河流磷浓度大于农田河流磷浓度;村镇河流随降水量的增大磷浓度减小;农田河流随降水量的增大磷浓度先增大后减小。
原因:农田河流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污染,枯水期磷污染物分布于农田不能汇入河流,磷浓度低;平水期降水量增加,磷污染物随径流进入河流,磷浓度变大;丰水期河流流量的增大稀释水体的磷浓度。
2.(20xx·全国卷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解析:人为砍伐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经济作物之后,植被种群密度下降,树种单一,涵养水源功能和蒸腾作用减弱,所以湿度下降。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
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
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3.(20xx届高三·豫南九校联考)“垂直森林”建筑物是将平铺的森林立起来,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成为人与自然共同的家。
目前,南京的两座绿色塔楼正在建设中,预计20xx年建成,××市民很快将感受到绿色未来的气息,它将成为亚洲最早的“垂直森林”建筑。
分析建设“垂直森林”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绿化的作用,较易。
结合图示及材料,“垂直森林”的作用可从节约城市土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方面回答。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与发展专题强化 (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环境与发展专题强化(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环境问题依( )A.臭氧层破坏、酸雨、荒漠化、全球变暖B.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荒漠化C.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荒漠化D.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荒漠化、酸雨2、由图中①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有( )A.大气污染B.腐蚀建筑物C.皮肤癌高发D.海平面上升四幅漫画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各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及危害,对应正确的是( )A.①全球变暖—南极臭氧空洞增大B.②大气污染—沙尘暴频率增加C.③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D.④水体污染—下渗后污染土壤4、多名科学家预测,北极周围大量的冰川将在2030年夏季消失。
为防止该环境问题的发生,公众可采取的行动是( )①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使用无磷洗涤用品③节约用水④爱护保护绿地⑤参与光盘行动⑥自备购物袋A.①④B.①③⑤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⑥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若超过自然资源的供给服务功能,可能会引起( )A.石油资源短缺B.酸雨危害C.臭氧层空洞D.土壤污染6、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损害的自然环境的主要服务功能及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A.调节服务功能——煤炭资源枯竭B.供给服务功能——土壤盐渍化C.调节服务功能——染大气污染D.支撑服务功能——水土流失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
完成下面小题。
7、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始于(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8、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萌芽的时期是(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9、读图,回答1-2题。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项练题型一
4.(2023·福建高考预测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云南省贡山独龙江乡是我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地,境内最高峰4 969米,最 低点1 17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3%,是“野生动植物天然博物馆”。长期以来, 独龙族人通过毁林烧荒轮种玉米、芋头、土豆维持一家人口粮,通过伐木、 采挖野生药材、捕猎换钱贴补家用。2011年独龙江乡开始推广“林+蜂”模 式,在不砍树的前提下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药食两用中药材),同时在 草果地招引独龙蜂,收获蜂蜜。2018年年底独龙江乡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下图为独龙江乡的位置及水系图。
1234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引水式水电站引用河流上游的水至河段下游,集中 落差并经压力管道,引水至厂房进行发电。由于尼洋河流域洪水期输沙量 大,河床床沙多为砾石、卵石,即尼洋河输沙中大粒径比重大,在发电过程 中容易对发电设备(电站)造成危害,故为了减少悬沙进入电站,应将双坝设 计的另一道坝修建在引水式水电站的坝前位置。
1234
第(4)题,读图可知,与其他河流相比,寿溪流程短,流域面积小。由上文可知, 聚落布局与水源、水热条件、地形、土壤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从这些角 度继续分析。如该地纬度较低,蒸发量大,降雨量小,水源较少,水热条件较 差;河流流程短,流量小,河流沉积作用较弱,土壤较为贫瘠,地形较为崎岖等。
1234
1234
2.(2023·广东佛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0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 超过10亿吨,连续4年占全球粗钢产量比例超过一半。我国铁矿石品质一 般,生产成本较高,钢铁生产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石。西非铁矿石资源丰富, 但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各国基础设施薄弱。中国是投资西非铁矿最多的 国家。下图示意西非铁矿资源(图中百分数为铁矿石品位)和中资企业铁 矿项目(序号1、2、3、4、5)分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全球气候变化示意图的判读(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4)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关联图的判读(1)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列表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X围与规模小中大利用方式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高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图的判读(1)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洪水、海啸。
(2)由图可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发?提示:①我国处于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等。
[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地形与人类活动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著名的疗养胜地。
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河流C.海洋D.地形2.图示地区公路分布体现的选线原则不包括( )A.尽量沿等高线延伸B.尽可能多的连接聚落C.避免跨越河流D.在陡坡处呈“之”字形弯曲3.图示四个公路选址方案中,最有可能建设的是(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解析:1.D 2.A 3.A 第1题,根据聚落符号,图示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
【解析】5.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
功能,D正确;农林产品属于物质
产品,A错误;科普教育属于文化
服务,B错误;休闲旅游属于文化
服务,C错误。所以选D。
考点二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高考解密】
6. 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肥力高 B. 科研价值高
)
命题点01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典例01
C. 森林面积大 D. 纬度跨度大
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 性。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 的意义。
全球 (2023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17-18.湿地的生态修复 变暖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28(2)碳关税
与国 (2021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5.全球性问题
学科素养:
家安 (2020年7月浙江高考真题)10-11.温室气体
【答案】(2)煤炭开发利用,释放温室气体,增加 碳排放,增强大气温室效应;露天开采煤炭,破 坏植被,减少碳汇,加剧气候变暖现象。
【解析】(2)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即化石 燃料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 圈,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煤 炭开采会破坏地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植 被的光合作用减弱,固碳能力下降,加剧了 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命题点01 全球变暖 3、全球变暖的影响: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考点一 全球变暖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命题点01 全球变暖 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考点一 全球变暖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命题点01 全球变暖 5、碳达峰和碳中和:
考点一 全球变暖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考点二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命题点一 自然保护区 3.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区:
环境保护高考地理试题8
题组一(福建省龙岩市三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完成1—2题。
1.履行《京都议定书》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调整能源结构,受此冲击最大的产业是 ( )A .钢铁B .机电C .纺织D .电子 2.由于《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具有了价值,并成为一种商品。
这种商品形成的市场称为( )A .煤市场B .碳市场C .石油市场D .天然气市场答案 1.A 2.B 3、(天津市宝坻一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北京时间12月7日17时40分,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开幕,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关的是 ( )答案 C(安徽省2010届高三两地三校国庆联考试题)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地区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而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图,回答4~5题: 4.湿润系数可能指 ( )A .降水量B .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 .蒸发量D .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 5.题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 )①土壤退化过程 ②土地退化过程 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④荒漠化过程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 答案 4.B 5. D图13 为“可怕的全球变暖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A B C D海洋6.图分析,全球变暖对大洋洲和喜马拉雅山的直接影响分别为()A.喜马拉雅山海拔变高 B.喜马拉雅山自然带海拔变高C.大洋洲火山岛将增加 D.大洋洲总陆地面积可能减小.7.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A.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B.不合理的使用制冷设备C .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D.有色金属冶炼业发展答案 6. BD 7. AC(福建省莆田市201O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近年来,青海湖流域由于降雨和径流量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
(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题型限时练时间:25分钟黄河中游和黄土高原的北部地区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高度集中,生态环境脆弱,2/3乡村人口外出打工。
近年来,该地加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即通过工程机械措施,人工削斩山脚边坡,取土填沟、沟口筑坝,辅以排洪渠和边坡护理,将沟谷低产分散的耕地扩增为面积较大的良田。
治沟造地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大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地表径流,提高地下水位B.完善基础设施,减少人口外流C.改造水热条件,实行高产稳产D.解决耕地不足,增加农民收入2.治沟造地后为防止新造耕地大面积丧失,必须要注意的问题是()A.合理设计排洪渠道,应对洪涝灾害B.加固边坡护理工程,防范地质灾害C.沟口筑坝坝上造林,减少风力侵蚀D.取土填沟修筑道路,改善生产条件3.制约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承载力有限B.乡村空心化严重C.植被覆盖率较低D.灾害性天气多发额尔齐斯河流域畜牧业发达。
下图示意额尔齐斯河流域牧场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额尔齐斯河流域草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势B.水分C.热量D.土壤5.图示区域荒漠化严重,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为()A.风蚀B.水蚀C.冻融D.溶蚀6.下列有利于缓解乙牧场荒漠化的合理举措是()A.种植乔木,改善生态B.打机井,引水灌溉草场C.设置围栏,禁止放牧D.夏季向甲牧场转场放牧读巴西热带雨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热带雨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雨林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B.乙地雨林面积的变化不会影响全球气候C.乙地雨林的形成与暖流、盛行西风有关D.甲地雨林面积不断减少会导致全球变暖8.关于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B.茂密的雨林植被能减弱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C.雨林能起到类似海绵的作用,促进水循环、调节水平衡D.雨林是世界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9.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这是因为()①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②雨林与沙漠都有脆弱的生态环境③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④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该地区沼泽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 专题20 环境保护(选修6)例题讲解
专题20 环境保护(选修6)高频考点考情扫描环境污染2012年福建文综卷第40题C,2012年课标全国文综卷第44题生态环境问题2012年山东文综卷第34题,2012年江苏地理卷第30题D,2012年浙江文综第1题,2010年浙江文综第36题第(2)(3)问,2011年浙江文综第37题第(1)问1.(2012·福建文综,40C)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2.(2012·山东文综,34)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单位:km2)(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3.(2012·江苏高考,30D)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2·浙江文综,1)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完成第4题。
4.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篇 1.4.2环境保护高效演练
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篇 1.4.2环境保护高效演练1.(xx·广东文综)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的解释是(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解析】选B。
欧洲西北部沿岸没有上升流,更无所谓减弱,因此A错;全球变暖会使北冰洋浮冰和大陆北部冰川融化,冷海水向南流动,使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减弱,所以B正确;极地东风带北移,说明极地高压减弱,极地东风应该减弱,故C错;中纬度降水增加应导致气温年较差减小,而不是增大,故D错。
2.(xx·肇庆模拟)下图为我国xx~xx年城镇和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变化。
导致农村和城镇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型能源的利用B.经济水平的提高C.节能减排的实施D.生态农业的发展【解析】选B。
由图可知,城镇和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且城市大于农村,主要是城镇经济水平高,能源消耗量比农村大,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都大于农村;而新型能源的使用、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生态农业的发展都会减少能源消耗,减少CO2排放量。
选B正确。
3.(xx·韶关二模)据北京市xx年2月23~25日天气情况表,关于雾霾形成的气象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日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白天天气夜间天气风向风力2月23日4℃0℃多云转阴,有霾阴,有雾无持续风向微风2月24日7℃1℃阴转多云,有霾多云间阴,有雾无持续风向微风2月25日9℃1℃多云,有霾多云间阴,有雾无持续风向微风①白天气温较低,大气对流运动较弱,污染物不易扩散②晚上气温较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大气湿度大,易形成降水③阴转多云天气,风力较弱,污染物易积聚,加重雾霾的形成④大气污染严重,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能见度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8 环境保护1.练高考(2015•江苏卷)D.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图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
(2分)(2)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
(2分)(3)“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3分)(4)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针对我国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可以采取▲等措施。
(3分)【答案】(10分)(1)总体呈下降趋势(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2)春季多大风天气干燥生态环境脆弱(任答2点)(3)限制土地过度开垦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效保护草地资源(4)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任答1点)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任答2点)荒漠化形成条件,荒漠化的防治。
【名师点晴】本题以美国土地资源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作用为切入点,考查荒漠化形成条件,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第(1)小题考查读图能力,仔细读图即可得出;第(2)小题找出“黑风暴”本质即沙尘暴,沙尘暴形成自然条件,大风、沙源;第(3)、(4)小题,考查荒漠化防治措施,答题时应注意设问的角度是高效得分的关键。
(2015•福建卷)C.【选修6—环境保护】图20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9分)(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答案】(1)(9分)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开垦湿地。
(2)(6分)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名师点睛】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作用: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流量,控制洪水;保护堤岸,防风;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保留营养物质;提供可利用的资源;保持小气候;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航运;旅游休闲等。
(2015•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3分)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3分)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4分)【名师点睛】该题以喀斯特地区特殊土层条件为材料,考查在工程建设中,如何保护土层,保持土壤的肥力,保护好生态环境。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清楚,在“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注意从开挖石料、堆放弃料之前和之后分别采取哟针对性措施,同时需注意结合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
该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
(2014·新课标I卷)(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2分)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
答对其中3项即可得6分。
)【解析】试题分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切沟会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切沟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对切沟危害的防治措施,可以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水流集中区域,可以设置障碍,如种植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减少水土的流失,对切沟填埋。
都是减少切沟危害的措施。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治理措施。
(2013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第1题。
1.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A【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对流层大气逆温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2013海南卷)26.(10分)【环境保护】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图11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答案】原因: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2分),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分)主要措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益效率);(2分)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跨流域调水,增长水资源供给。
(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部分总分不超过6分)【考点定位】该题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2013新课标I)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企业在甲地(图13)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
若将上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解析】分析矿产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与自然灾害有相似之处,注意提取图文中有效信息,结合当地的实际从水文、地质灾害可能对尾矿矿渣库产生破坏,认清其潜在危害,并有针对性地分析措施。
从图中经纬度位置来看,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从等高线分布来看,该地地形崎岖,山地较多,故该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河流上游,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尾矿中所含硫酸、铅等物质会污染江水,危害沿江的饮水安全。
措施主要是从防止尾矿矿渣进入江中的角度来作答。
【考点定位】该题以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的涪江为背景,考查矿产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2013新课标Ⅱ)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0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2分)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2分)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2分)(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2分)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2分)【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水污染的危害与防治。
2.练模拟(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考试)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
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
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只左右,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
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考点定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保护对策(湖北省沙市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10分)【环境保护】材料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使“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但城市垃圾使“美丽中国”成为尴尬的场景。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场、焚烧厂、堆肥厂、及其它方式,目前处理能力约占总量的80.3%。
材料二我国采用垃圾焚烧发电的方法来处理城市垃圾,但遭到有些人反对,有些居民去问责当地城市管理委员会。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采用填埋场会在哪些方面影响中国的“美丽”?(4分) (2)如果你也是持反对意见的村民之一,说明反对的理由。
(6分)【答案】(1)①垃圾填埋会造成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2分);②会占用城郊宝贵有限的土地资源(2分)。
(2)①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要求高(2分),②如果技术与管理跟不上,会导致二次污染大气,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2分)。
③要垃圾焚烧必须先实行垃圾分类管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没有实行垃圾分类,居民也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2分)。
(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最多给6分)【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会造成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
会占用城郊宝贵有限的土地资源。
(2)根据材料二,采用垃圾焚烧发电的方法来处理城市垃圾,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要求高。
如果技术与管理跟不上,会导致二次污染大气,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要垃圾焚烧必须先实行垃圾分类管理,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没有实行垃圾分类,居民也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所以持反对意见。
【考点定位】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治理措施,反对垃圾焚烧发电的理由。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颗粒物,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大气现象。
材料二从1月7日起,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持续雾霾天气,大部地区雾霾日数在3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