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技术_2_热舒适与室内空气品质

合集下载

建筑热工性能与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建筑热工性能与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建筑热工性能与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筑热工性能和节能技术是现代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它们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热工性能和节能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其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前景。

一、建筑热工性能的研究建筑热工性能是指建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对热量的传导、储存和辐射的特性。

研究建筑热工性能有助于了解建筑的热量动态变化规律,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1. 热传导性能研究热传导性能是衡量建筑材料热阻抗大小的指标,研究建筑材料的热传导性能有助于选用合适的材料,减少热能损失。

2. 热容性能研究热容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和系统在吸收和释放热量时的能力。

通过研究建筑的热容性能,可以合理调节建筑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提高室内舒适度。

3. 热辐射性能研究热辐射性能是指建筑材料对热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

通过研究建筑材料的热辐射性能,可以有效控制建筑物的太阳辐射热输入,减少能耗。

二、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可以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 保温隔热技术保温隔热技术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建筑热能损失和寒冷空气的渗透,增强建筑物本身的隔热能力。

例如,在建筑外墙采用保温材料、安装双层窗户等。

2. 太阳能利用技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通过利用太阳能技术,可以实现建筑能源的自给自足。

例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给建筑热水和利用光伏材料发电。

3. 空调系统优化技术空调系统在建筑中的能耗占比很大,通过采用优化的空调系统,可以有效降低能耗。

例如,使用节能型的空调设备、实施智能调控等。

4. 高效照明技术照明在建筑中的电能消耗相当可观,采用高效照明技术可以降低能耗。

例如,使用LED照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等。

三、建筑热工性能与节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建筑热工性能与节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将对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

1.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通过提高建筑热工性能和应用节能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建筑节能工程技术方案

建筑节能工程技术方案

建筑节能工程技术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建筑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建筑能源消耗日益增加,建筑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减少建筑能耗,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建筑节能工程技术方案成为了当前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建筑节能工程技术方案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建筑节能标准与技术1.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中,为了节约能源,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而制定的强制性标准。

根据《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我国建筑节能标准采用GB50189-2020《建筑节能标准》。

该标准分为热工节能标准、照明节能标准和建筑外墙节能标准等方面。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建筑能效评定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建筑太阳能系统安装技术规程》等相关标准。

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推动建筑节能工程技术方案的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建筑节能技术(1) 保温技术保温技术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建筑外墙的导热系数和透湿性能应符合相应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保温材料、保温系统等方式来提高建筑外墙的保温效果。

同时,对于窗户、门等部位也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少能源损耗。

(2) 采暖与通风在建筑节能工程技术方案中,采暖与通风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采暖系统可以采用地源热泵、空气能热泵、太阳能采暖等技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同时,在通风系统设计中,要合理搭配室内外空气流通,并采用高效过滤等技术,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降低空调能耗。

(3) 光照与照明在建筑节能工程技术方案中,光照与照明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可以采用智能照明系统、LED照明等技术,以降低照明能耗。

同时,对建筑的采光性能也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对电能的消耗。

三、建筑节能工程技术方案1. 设计优化在建筑节能工程技术方案中,设计优化是关键环节。

首先要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节能因素,包括建筑朝向、外墙保温、采光与通风等方面。

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及评价方法

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及评价方法

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及评价方法一、前言建筑节能技术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建筑节能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发展趋势。

为了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研究建筑节能技术并评价其效果实现对于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至关重要。

二、建筑节能技术研究方法1.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建筑节能技术研究的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可以深入了解建筑能耗的产生、分布和原因,并从中找出改进的空间,为节能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2.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建筑节能技术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建筑模拟软件进行室内热舒适和能耗分析,模拟不同节能措施的效果,并进行优化方案筛选,提高节能改造的效果和减少成本。

3.实验室试验实验室试验是建筑节能技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涉及到建筑材料的热传导、防潮、气密性能等方面的研究。

在实验室试验中,可以通过各种实验手段和设备对建筑材料及构件间的热阻、热容、热传导系数等参数进行测量,为节能改造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

三、建筑节能技术评价方法1.能耗分析能耗分析是建筑节能技术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建筑能耗情况的分析,包括建筑冷热负荷、供暖、供冷、通风、照明、热水、电器等方面的消耗,可以对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有一个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了解。

同时,针对不同的消耗点进行相关节能改造,能够最大程度的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2.经济评价经济评价也是建筑节能技术评价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不同的节能改造措施,需要综合考虑节能措施的成本、周期、维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以及实际的节能效果,从而能够对节能改造措施进行可行性方案的评价。

3.环境保护评价环境保护评价对于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评价来说至关重要。

一个完整的节能改造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节能改造措施的环保效应。

比如节能改造措施有没有影响室内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是否对环境有影响,等等,需要进行环保评价。

4.实施效果评价实施效果评价是建筑节能技术评价的最终方案。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答案)

建筑环境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2.太阳方位角指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投影与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3.室外气温距地面高。

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4.冷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5.热负荷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范围内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包括显热量和潜热量。

6.基础代谢率BMR临床上规定未经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之间测定的的代谢率叫做基础代谢率。

):有机挥发物。

:总有机挥发物。

:室内空气品质。

:病态建筑综合症。

11.气味浓度可感阈值~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2.气味浓度可识别阈值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体浓度。

13.热压由于温差引起的室内外或管内外空气柱的重力差。

gh=ρw-ρn)14.自然通风指利用自然手段(热压。

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15.机械通风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

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16.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

17.声强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

18.声压指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介质中的压强相对于无声波时介质静压强改变量。

"声级L AA声级由声级计上的A计权网络直接读出,用L A表示。

20.光通量光源的辐射通量中可被人眼感觉的可见光能量(波长380-780nm)按照国际约定的人眼视觉特性评价换算为光通量,单位为流明。

21.照度、受照平面上接受的光通量的面密度,符号为E。

22.发光强度点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发光强度,是广元在这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元内发射的光通量,符号为I,单位为坎德拉。

23 显色性物体在待测光源下的颜色同它在参照光源上的颜色相比的符合程度,定义为待测光源的显色性。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能源资源的紧缺,建筑节能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筑节能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使建筑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能源资源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建筑节能设计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

2.减少环境污染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

而建筑节能设计以降低能源消耗为目标,可以减少排放污染物,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3.改善室内环境建筑节能设计要求采用科学的通风、采光和空气净化等手段,能够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建筑居住者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原则和措施为了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采取相应的措施:1. 综合利用设计综合利用设计是指在设计建筑物时,综合考虑建筑的结构形式、布局、朝向、用途等各个因素,合理规划建筑的功能布局,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2. 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

通过采用合适的隔热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可以减少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降低能源消耗。

3. 优化采光设计采光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安排建筑的朝向、窗户的位置和窗户的设计等因素,可以有效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节约能源。

4. 推广使用先进技术设备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设备,如太阳能供热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供暖和供冷的能源消耗。

5. 合理规划建筑的风道系统建筑节能设计还需要合理规划建筑的风道系统,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达到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

6. 科学使用建筑材料建筑节能设计需要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减少材料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认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认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认识简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一门研究以建筑环境为核心,融合能源与环境工程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工程学科。

该专业致力于通过合理的设计与应用,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建筑环境舒适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将介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要学科内容、就业前景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学科内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学科内容:1.建筑物能耗与节能技术:该学科研究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情况,开发新的节能技术与策略,通过改善建筑外墙、采用高效设备等手段,实现建筑能源的节约和减排。

2.建筑环境与室内空气质量:该学科关注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研究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监测与控制,以及通风、空调等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3.可再生能源应用:该学科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新型的能源技术,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4.建筑热舒适性与建筑物理:该学科研究建筑物的热舒适性问题,考虑建筑材料的热传导,以及建筑外墙、屋顶、窗户等构件的保温性能,为提升建筑环境舒适性提供科学依据。

就业前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从事以下职业岗位:1.建筑节能设计师:负责进行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估工作,为建筑项目提供节能方案和技术支持。

2.室内环境工程师:负责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改善,设计合理的通风与空调系统,确保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

3.可再生能源工程师:致力于研究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4.建筑物理工程师:负责研究建筑的热传导、隔声等物理性能,为建筑设计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能源与环境意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1.专业知识与技术: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掌握建筑能耗与节能技术、建筑环境与室内空气质量、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保温隔热设计: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对建筑外墙、屋顶和
地板等进行隔热处理,减少热量传递和能量损失。

2. 高效采暖系统设计:选择适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供暖设备,如地热采暖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等,提高供暖效率。

3. 采光设计:合理设计建筑的窗户和采光口,增加室内自
然光照,减少使用人工照明,节约能源。

4. 可再生能源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等可再
生能源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5. 密闭节气设计:采用密闭隔尘门、保温门窗等措施,减
少冷气流进入室内,避免能量流失。

6. 热桥控制设计: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建筑容易出现热桥现象,需合理设计结构连接点和细部构造,减少热桥效应。

7. 室内热舒适设计:考虑建筑材料热容性和透湿性,保持
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的舒适性。

8. 智能节能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的节能控制系统,实时
监测和调控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9. 冬季自然采暖设计:利用冬季阳光进入室内的温室效应,设计冬季阳光房、挑高屋顶等结构,提高室内温度。

10. 耐寒结构和材料选择:选择耐寒性较强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提高建筑的抗寒能力。

以上是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一些基本标准,不同地区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还需根据当地气候
和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

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

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技术标准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以及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建筑节能已成为当今世界建筑行业的重要任务。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制定和遵循相应的节能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的角度论述,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 综合性能评价综合性能评价是对建筑进行能源消耗、室内热舒适性、环境负荷等方面的评估。

应考虑建筑外墙、屋面、窗户等材料的隔热性能、空调系统的效能、采光与照明等因素,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2. 建筑外立面设计外墙是建筑的第一道防线,直接影响建筑的能源消耗。

建筑外立面设计应遵循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等原则,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和优化结构设计来降低能耗。

3. 采光与照明设计科学合理的采光与照明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源,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应根据建筑朝向、周边建筑环境等因素,合理配置窗户、天窗等设施,并采用节能照明设备。

4. 空调与通风设计空调与通风系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应通过使用高效空调设备、优化空气流动系统等手段,确保建筑内空气质量合格的同时降低能耗。

5. 建筑能耗监测与控制建筑能耗的监测与控制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建筑能耗监测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能耗过高的问题。

在设计中应考虑使用自动控制装置来实现能耗的精确控制。

二、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标准1. 施工工艺标准建筑节能施工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工艺标准进行,包括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外墙保温、屋面防水等各个方面。

标准化的施工流程可以减少施工误差,提高节能效果。

2. 施工材料标准选用符合节能要求的材料对于建筑节能至关重要。

涉及外墙保温、屋面隔热、窗户隔热等方面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

同时,要加强对材料供应链的监管,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3. 施工质量监测与验收标准建筑节能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监测和验收。

监测要求对建筑密封性、隔热性能、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建筑节能技术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技术
低温度供水为低品位能源的使用创造了条件
良好的蓄热能力降低系统能耗
3 2
3 2
1
4
5 6
7
8
模式Ⅰ 房间温度控制器(有线)+ 电热(热敏)执行机构+带内置阀芯 的分水器
模式Ⅱ “房间温度控制器(有线)+分配器+ 电热(热敏)执行机构+带内置阀芯 的分水器”
4 3 2
1
5
6 7
8
9
2 4
1
3
模式Ⅲ:“带无线发射器的房间温度控制器+ 无线电接收器+电热(热敏) 执行机构+带内置阀芯的分水器”
适的比例 ➢ 维持炉膛负压等于设定值或在规定值范围内
汽压
燃料调节器
燃料量
过剩空气 系数
送风调节器
送风量
炉膛 负压
引风调节器
燃烧自动控制系统的组合示意图
引风量
蒸汽压力 变送器
控制器
炉膛负压 变送器
阻尼器
调速器
风速电动机
炉排 给煤量
比例给定器
执行机构
档板 送风量
控制器
执行机构
档板 引风量
燃烧自动控制系统框图
分户计量实现的途径 ➢安装热计量装置 ➢安装室温调控装置
分户热量表法 分户热水表法 分配表法 温度法
温度传感器
采集器 单元显示器
供水管
热力入口
T
积分仪
小区建筑
回水管
T 热量分配器
温度法
分室温控的目的 对室温进行调节,充分发挥行为节能的作用
分室温控的方式 在散热器支管上安装温控阀,通过控制进入
散热器的水流量来维持室内设定温度 温控阀的分类

绿色建筑知识:绿色建筑中的通风和空气质量

绿色建筑知识:绿色建筑中的通风和空气质量

绿色建筑知识:绿色建筑中的通风和空气质量绿色建筑是指采用环保节能的技术和设计,满足人们生存、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并对人体健康、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影响的建筑。

通风和空气质量是绿色建筑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通风在绿色建筑中的作用通风是指通过建筑中的门窗、空气处理设备等手段,将空气由室外引入室内或通过室内空气进行排出、更新,以维持室内空气的新鲜程度。

在绿色建筑中,通过科学合理的通风设计能够实现以下目的:1.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室内如果没有通风,易积累有害物质,影响人们的健康。

而通风正好可以使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新鲜空气进行交换,达到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的效果。

2.节能:通过适当的通风设计,可以在热天降低室温,减少使用空调;在寒冷的气候中,增加室内的温度,减少使用暖气。

这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3.增加舒适度:过强或过弱的室内风速对人体健康有影响,而适当的通风可以调节室内风速,保持室内的舒适度。

二、绿色建筑中的空气质量管理空气质量管理是指对建筑内部空气进行管理和控制,达到人体健康和舒适度的要求。

在绿色建筑中,空气质量管理标准应该比传统建筑更高,并采取以下措施:1.有害物质控制:建筑材料的选择应该具有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甲醛、氨、苯等有害物质的挥发。

同时,建筑内部空气中的细菌等污染物也需要得到控制。

2.空气质量监测:通过室内传感器采集室内空气数据,包括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及时发现和解决空气中的问题。

3.空气净化:在开启通风设施与门窗开启后仍不能保证空气质量时,需要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保证空气质量。

4.氧气补充:室内封闭,容易导致室内氧气含量过低,使用空气净化器加负载氧气的方式来解决空气含氧量过低问题。

三、绿色建筑中的通风和空气质量的实践案例1.瀑布公园路的楼宇中心:该建筑将天窗设置在房间中心,在不需要采光的时候进行通风,通过热气上升的原理实现室内空气的自然通风。

中国高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汇总

中国高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汇总

中国高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汇总中国高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所属院系及研究方向大庆石油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节能技术02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技术与评价方法03供热与热能利用技术04建筑设备设计方法及理论河北工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理论与系统02热泵理论与应用技术03空调制冷系统运行特性分析04建筑能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05热能利用与供热系统优化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_01室内建筑环境品质的模拟与实验研究_02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_03低品位能源的研究与应用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_07制冷工艺与设备开发_06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开发利用_05建筑火灾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_04通风与空调技术_03相变储能理论与技术_02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技术_01供热与空调节能技术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_高效换热器的理论研究及应用_制冷空调技术与设备_建筑节能_流体力学及两相流理论及应用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供热、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节能02空气调节广州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01.空调系统理论与建筑环境控制技术02.空调与建筑节能技术03.燃气与能源利用技术04.制冷空调设备与技术05.强化传热与设备节能06.设备工程07.建筑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南京师范大学动力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与优化02制冷机性能研究03热力系统节能技术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空气调节与制冷技术02热能利用技术03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技术04建筑环境与设备自动化05空调蓄能技术06太阳能的热利用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空调工程01空调系统设计及设备开发02矿山环境控制技术03工业通风与空调技术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理论02人工环境设备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_01燃气燃烧与应用_02太阳能的热利用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室内环境工程02地下通风与空调03建筑节能技术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室内环境与空调技术研究02热工流体试验技术及计算机仿真研究03建筑热能技术研究04风力技术及环境治理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9空调系统优化20室内环境品质研究18建筑热环境调节与节能17空气洁净技术及通风工程15空气污染控制16热源与节能技术13空调及制冷系统的动态特性及节能研究14空调室内品质与通风效率11新能源开发与利用12能源转化与环境保护09制冷及热泵系统研究10热能利用08室内环境控制理论研究及其系统的优化和评价07空调制冷系统节能研究05置换通风技术及应用06冰蓄冷低温送风系统优化与评价04建筑环境的模拟与调控01空气调节过程、空气品质与节能新技术02室内环境调控03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09建筑及列车空调新技术10低品位能源利用与节能11室内热舒适与微气候安全07人工环境的调控机理与优化模式08建筑环境与可再生能源利用04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05建筑能耗模拟06TMY数据库01空调节能新技术02室内空气品质控制技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2人工环境特征01人工环境系统分析与控制3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技术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7燃气燃烧理论与技术06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优化研究06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优化研究05暖通空调CAD与系统模拟与仿真技术04室内空气污染与洁净技术03智能建筑设备控制理论与技术02建筑物能源有效利用与开发研究01通风空调工程理论与技术西南石油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设备及自动控制与故障诊断02热能利用及燃气输配与规划03人工环境理论04人工环境系统05燃气管道系统的风险评价技术与风险管理06燃烧器具及设施的分析设计与应用07燃气管道及系统的安全性检测、强度评价与寿命评估08燃气计量及实践09储气系统建造理论与方法西华大学(原四川工业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设备设计理论及优化技术02建筑环境模拟与测试技术03建筑设备智能控制技术04建筑及建筑设备节能技术05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5隧道、矿井空调与降温04置换通风、采暖新技术03冰蓄冷空调与低温送风技术02室内环境控制与室内空气品质优化01制冷、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动力工程系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室内热湿环境与空气品质控制02暖通空调过程与系统仿真及优化03热能利用技术与设备04建筑节能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暖通空调理论与技术02燃气工程理论与技术03冷热源理论与建筑节能04建筑火灾安全理论与技术05强化传热理论与技术06建筑设备系统智能化01建筑节能理论与技术02可持续建筑环境理论与技术03建筑设备智能化理论与技术04建筑火灾烟气控制理论与技术05流体输配理论与技术06建设工程信息流及仿真上海理工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暖通空调系统优化及节能技术02大空间建筑室内环境及空调设计研究03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技术04人工环境设备的性能研究及开发05净化空调技术06通风除尘系统设计研究07流体机械在暖通工程中的应用08可再生能源在供热空调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控制及节能技术02燃气燃烧技术及设备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4.建筑节能技术03.安全通风技术02.空调系统热湿传递与舒适性研究01.室内空气品质及控制技术05、热湿环境控制04、冷热源技术与应用03、通风空调与气体净化02、现代空调与节能技术01、建筑环境空气质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空气洁净技术空调系统节能供热空调系统节能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空气调节与制冷新技术2.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技术3.暖通空调系统的数值模拟4.人工环境及楼宇智能化5.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优化6.室内空气品质监测与控制技术01空气调节与制冷新技术02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技术03暖通空调系统的数值模拟04人工环境及楼宇智能化05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优化06室内空气品质监测与控制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城市地层新能源空调工程02深井降温原理与技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热工与能源利用02空调节能与自动控制03燃气输配与燃烧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室内人工热湿环境和空气质量02通风空调制冷技术与设备03供热与热能利用04城市燃气输配05燃气燃烧与应用06流动传质传热07建筑节能技术08智能建筑设备自动控制09建筑设备设计方法及理论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燃气燃烧与安全技术02燃气输配技术03制冷、空调新技术与节能吉林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低温热源热泵应用研究02建筑环境控制系统节能03寒冷地区太阳能应用04低温热源有效利用技术天津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人工环境控制2.空调系统节能与优化3.空调用冷热源技术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与建筑环境设备节能技术02夏热冬冷地区暖通空调特性研究03建筑设备智能化技术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理论与控制技术02人工环境数值仿真技术03热力系统优化与节能技术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新能源开发与建筑节能02空调、制冷技术与设备03通风除尘与净化技术04列车空调技术05热湿传递及工程应用06空调自控与仿真技术07室内微气候与热舒适兰州理工大学(原甘肃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相变储能理论与技术研究02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技术03暖通空调系统测控理论与技术04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开发利用05制冷工艺与设备开发06通风与除尘技术07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技术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空调技术热湿交换过程02建筑节能技术03空气洁净技术01供热与热能利用技术02通风除尘技术03空气调节04制冷技术05太阳能利用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空调与建筑节能技术02燃气工程与能源利用技术03太阳能利用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燃气动力与空调工程02燃气输配与应用技术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5暖通空调CAD与系统模拟仿真技术04高效换热技术的研究及应用03室内污染物通风与空气品质控制02智能建筑设备控制理论与技术01建筑节能技术南华大学建筑工程与资源环境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环境与设备试验及计算机仿真技术02空调系统节能及智能化控制03城市绿色能源利用技术开发04风力技术应用及环境治理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空调过程分析与节能02建筑通风理论与技术03高寒地区采暖01公路隧道运营与施工通风02地下工程灾害控制03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04隧道通风与防灾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蒸发冷却及喷水室技术02空气过滤材料03建筑节能技术04流动换热数值模拟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建筑节能与集中供热新技术02空气污染控制、空调及人工环境03燃气输配及应用技术研究04热能测试与自控技术中南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理论02人工环境系统03人工环境设备04热能利用、输配与规划05智能建筑节能技术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系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暖通空调基础理论和技术02气体净化及室内污染物控制03暖通空调系统节能04空调系统故障诊断技术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内部设备防护及空气环境质量控制02国防工程内部设备信息化理论与综合布线技术01防护工程内部设备防护及空气质量控制02地下工程防潮除湿及节能技术03防护工程内部设备及系统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1人工环境系统节能与自然能源的利用02低能耗建筑性能评价和控制03太阳能建筑中的各种关键问题04制冷空调中的能源利用05现代流体网络理论及应用。

建筑通风与空气质量控制技术

建筑通风与空气质量控制技术

建筑通风与空气质量控制技术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越来越高,因为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通风与空气质量控制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建筑通风与空气质量控制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通风原理通风是通过室外空气流动与室内空气交换来实现的。

室内通风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形式。

自然通风依靠自然力,如风力、重力和气温差异等,来驱动室内空气的流动。

而机械通风则借助设备,如风机、换气扇等,带动空气的流通。

通风通过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并排出室内污浊空气,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清洁。

二、通风方法1. 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利用室内外温度、湿度和压力差异,通过建筑本身的构造来实现。

它可以通过开窗、门、天窗、天井等方式,使室内外空气进行自由交换。

自然通风具有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适用于居住建筑、办公建筑等。

但在气候条件恶劣或者建筑布局复杂的情况下,自然通风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2. 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通过风机、换气扇等设备来强制对室内空气进行流通和交换。

机械通风可以根据需求调整通风量和换气频率,适用于大型商业建筑、医疗机构、工厂等场所。

机械通风具有稳定性强、可控性高等优点,但相对于自然通风来说,成本较高,对能源的消耗也较多。

三、空气质量控制技术建筑空气质量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空气净化和空气循环调节两个方面。

1. 空气净化空气净化是指通过过滤、杀菌、除尘等技术,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提高空气的质量。

常见的空气净化设备有空气净化器、静电除尘器、紫外线杀菌器等。

空气净化可以有效去除细颗粒物、有害气体、病毒细菌等,确保室内空气的洁净与健康。

2. 空气循环调节空气循环调节是指通过调整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流速等参数,保持室内空气的舒适度。

常见的空气循环调节设备有空调系统、新风系统、排风系统等。

空气循环调节可以调节室内温度,避免过热或者过冷;调节湿度,避免空气干燥或者潮湿;以及保证空气流动,减少死角。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3篇)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3篇)

第1篇一、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的意义1. 降低能源消耗: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可以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降低建筑运营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减少环境污染: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3. 提高居住舒适度:通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舒适度。

4. 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的主要技术1. 墙体节能:墙体是建筑物的主要围护结构,其节能效果对整个建筑节能至关重要。

主要技术包括外墙保温隔热、内墙保温隔热、墙体自保温等。

2. 幕墙节能:幕墙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能效果对建筑物整体节能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技术包括玻璃节能、保温隔热、遮阳等。

3. 门窗节能:门窗是建筑物的重要开口部位,其节能效果对建筑物整体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技术包括保温隔热、遮阳、气密性等。

4. 屋面节能:屋面是建筑物的重要部分,其节能效果对建筑物整体节能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技术包括保温隔热、防水、排水等。

5. 地面节能:地面是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其节能效果对建筑物整体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技术包括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等。

6. 采暖节能:采暖是建筑物的主要能耗之一,其节能效果对建筑物整体节能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技术包括热源节能、散热器节能、保温隔热等。

7. 通风与空调节能:通风与空调是建筑物的主要能耗之一,其节能效果对建筑物整体节能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技术包括节能通风、节能空调、节能设备等。

8. 建筑配电与照明节能:建筑配电与照明是建筑物的主要能耗之一,其节能效果对建筑物整体节能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技术包括节能配电、节能照明、节能设备等。

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控制:确保所用节能材料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应用随着全球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建筑能耗的主要构成部分,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建筑能耗,促进节能减排,还能提高建筑使用效率,改善室内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原理、节能技术分类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原理1.采光节能原理采光是建筑围护结构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

充分利用自然光可以降低建筑内照明的能耗。

采光节能的原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优化建筑的整体布局和立面设计,合理配置建筑开窗、玻璃幕墙等部件,使得采光均匀且适度,减少电灯的使用时间;二是选择适宜的材料和技术,如选择透光性好的玻璃,采用光导纤维等新型采光技术,以提升自然光的利用效率。

2.隔热节能原理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对建筑节能影响至关重要。

隔热节能原理主要是通过合理选择隔热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围护结构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传递,降低建筑供暖和制冷的能耗。

隔热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保温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外墙保温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建筑外表面材料的热传导系数等方面的优化。

3.通风节能原理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内部空气的温度、湿度,提高室内舒适度。

通风节能的原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和优化,实现建筑室内外空气的有效对流,减少室内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从而降低建筑的能耗。

4.遮阳节能原理在夏季高温高热的环境下,建筑的遮阳性能对节能效果影响尤为重要。

合理设置遮阳装置、采用适宜的遮阳材料和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内部的热量积累,减轻制冷系统负荷,达到节能的目的。

1.建筑外墙节能技术建筑外墙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隔热保温、采光通风、遮阳遮荫等功能对建筑节能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外墙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外墙隔热保温系统、外墙通风系统、外墙遮阳系统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应用。

建筑节能的热舒适性分析

建筑节能的热舒适性分析

建筑节能的热舒适性分析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需求日益增长,建筑节能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而在建筑节能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建筑的热舒适性。

本文将对建筑节能的热舒适性分析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提高热舒适性的方法。

一、建筑节能的意义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提高建筑的热舒适性,从而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节能不仅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能源成本,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缓解气候变化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建筑热舒适性的重要性建筑热舒适性是指在各种外界气候条件下,人在建筑内部能够感到舒适的热环境。

热舒适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过度的热或者寒冷会导致人的不适感,增加生病的风险。

因此,在追求建筑节能的同时,我们也要保证建筑的热舒适性。

三、建筑节能对热舒适性的影响1. 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建筑外立面是建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主要接触面,其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的热舒适性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设计的外立面可以有效隔热、隔音,减少能量的传递和损失;同时,选择良好的外墙材料也能够提供优异的保温性能,进一步提高建筑的热舒适性。

2. 采暖与通风系统设计建筑的采暖与通风系统也是影响热舒适性的关键因素。

采用高效节能的暖通设备,如地源热泵、太阳能等,可以实现供热供冷的节能效果,同时也能够提供稳定的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保证热舒适性。

3. 优化建筑的能源利用在建筑节能的同时,要合理利用各种能源资源。

例如,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通过智能化的建筑控制系统,根据建筑的热舒适需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等参数,降低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四、提高建筑热舒适性的方法1. 保温设计通过加强墙体、屋面以及地板的保温隔热设计,减少热量的传递和损失。

可以使用保温材料,如保温板、保温棉等,增加建筑的保温效果。

2. 通风设计合理的通风设计可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调节室内温湿度,提高空气质量。

建筑节能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检测技术

建筑节能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检测技术

建筑节能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检测技术建筑节能检测是指通过对建筑物的能源使用、空气质量、室内环境等方面的检测,确定建筑节能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以达到节能减排、优化室内环境、提高舒适度的目标。

建筑节能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检测技术如下:一、能源使用检测1.1、供热系统检测供热系统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供热系统的检测可以包括锅炉、加热水泵、管道、散热器等设备的性能检测和热量计的检测。

通过对热量计的检测,可以确定供热系统的热损失,进而确定供热系统的能耗情况。

照明系统是建筑的重要能耗来源,对照明系统的检测可以包括照明灯具、光源、光控系统、光照度等方面的检测。

通过对照明系统的检测,可以确定照明系统的能耗情况,并提出改进方案。

1.4、电气设备检测电气设备对建筑的能耗也有很大的影响,对电气设备的检测可以包括电气设备的能耗、功率因素等方面的检测。

通过对电气设备的检测,可以确定建筑的用电情况,并提出节能改进方案。

二、室内环境检测2.1、室内温湿度检测室内温湿度是影响室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室内温湿度的检测可以包括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等方面。

通过对室内温湿度的检测,可以确定室内环境是否符合舒适度标准,并提出改进方案。

2.3、噪声检测三、检测技术现场检测技术是建筑节能检测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对室内环境、能源使用等方面的检测可以通过现场测量仪器、数据采集仪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

3.2、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筑节能检测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建筑空气动力、建筑热工、建筑照明、建筑效益等方面进行模拟计算,进而对节能改进方案进行优化和设计。

3.3、其他技术除了现场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外,建筑节能检测还可以通过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建筑结构声学测量技术、建筑振动检测技术等技术进行建筑节能检测。

这些检测技术可以提供全面、准确、可信的数据和信息,进而为建筑节能改进提供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检测技术是非常多元化和丰富的,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节能检测需求和目标进行选择和应用。

建筑节能验收标准评估建筑节能措施和技术的效果和合格要求

建筑节能验收标准评估建筑节能措施和技术的效果和合格要求

建筑节能验收标准评估建筑节能措施和技术的效果和合格要求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建筑节能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建筑节能不仅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因此,建筑节能验收成为了保证建筑节能措施和技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建筑节能验收标准以及对建筑节能措施和技术的合格要求进行评估。

一、建筑节能验收标准的制定建筑节能验收标准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依据,它规定了建筑节能措施和技术的评估指标和要求。

建筑节能验收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特点和使用需求,同时结合现有的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

建筑节能验收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能源利用效率:评估建筑所使用的能源与实际利用的能源之间的差异。

这个指标可以通过建筑能耗数据和能源利用率来评估。

2. 建筑外围墙体热阻:评估建筑外围墙体的隔热性能。

这个指标可以通过测量墙体传热系数来评估,传热系数越小,隔热性能越好。

3. 空调系统节能性能:评估建筑的空调系统是否采用了节能技术和措施,比如使用高效能的制冷和供热设备,合理设置温度和湿度控制等。

4. 采光效果和照明节能:评估建筑的采光效果和照明设备的节能性能。

采光效果可以通过室内照度和采光率来评估,照明设备的节能性能可以通过光效和功率因数来评估。

5. 水资源利用:评估建筑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包括用水量、水回收利用和节水设备的应用等。

以上只是建筑节能验收标准的一部分内容,具体的评估指标和要求应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建筑节能措施和技术的效果评估建筑节能措施和技术的效果评估是建筑节能验收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评估建筑所采用的节能措施和技术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在进行效果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类型、使用情况和建设阶段。

以下是建筑节能措施和技术的常见效果评估方法:1. 能耗模拟:通过建筑模拟软件对建筑的能耗进行模拟计算,评估不同节能措施和技术的应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1. 简介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放在首要位置的一种建筑理念。

它以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生态系统健康和使用资源的效率为目标,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策略手段来实现。

建筑节能则是绿色建筑中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建筑对能源的消耗。

2. 绿色建筑的优势绿色建筑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2.1 能源节约绿色建筑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选材,以达到高效隔热、保温和保湿效果,减少空调和采暖系统的能耗。

此外,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能源供应来源也是绿色建筑的标志之一。

2.2 环境保护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影响评价与控制,合理选择材料,追求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使用和运营阶段,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废弃物产生量,进一步保护环境。

2.3 提高健康与舒适性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的建筑物更加注重室内空气质量和光照环境,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增加自然光的利用。

这些措施为居住者提供了更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3. 建筑节能技术与措施为了实现绿色建筑理念,需要采用一系列建筑节能技术与措施:3.1 隔热保温材料的选择合理选择优质隔热保温材料,在冬季保持室内温暖,在夏季防止室内过热。

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可大幅度降低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

3.2 太阳能利用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照明等。

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将太阳光转化为清洁能源来满足建筑内部能源需求。

3.3 高效节能设备采用高效节能设备替代传统设备,如高效空调系统、LED照明设备等。

这些设备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降低了消耗,并减少了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4 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引入智能化系统,对建筑进行监测与调控,如自动控制灯光、空调等设备工作时间和工作状态,以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4. 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案例4.1 上海世纪大道金茂君悦大酒店该酒店采用了多项节能技术与措施,并获得多项绿色认证。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的应用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的应用

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的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全球的城市建筑面积不断扩大,能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因此,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成为解决当今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和特点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使建筑达到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减少污染等目的的一种建筑形式。

绿色建筑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有节能、节水、减少碳排放、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等。

与普通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二、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能源问题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节能技术被应用于建筑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节能技术:1. 外保温外保温是指在建筑物外墙外挂保温材料,防止室内热量流失,以达到节能目的。

外保温的材料包括聚苯乙烯、硅酸盐等。

外保温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的供热量,让建筑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温暖。

2. 天然气壁炉天然气壁炉是一种新型的供暖装置,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特点。

天然气壁炉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比传统的木材壁炉节能40%以上,同时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环境友好。

3. LED灯LED是一种新型的照明设备,具有节能、寿命长等优点。

LED 灯比传统灯泡能节省80%左右的电能,并且寿命也比传统灯泡要长。

在建筑照明中,LED灯已经成为主流。

4. 蓄热式供热系统蓄热式供热系统可以将夜间的电能转化成热能,然后在白天供暖。

这种系统使用储热材料储藏夜间的热能,白天就可以释放出来,而不需要使用白天的电力。

这种系统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优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有以下优势:1. 节省能源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可以让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更高,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这对于红利不断减少的地球环境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2. 降低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建筑外环境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建筑离不开通 风, 离不开室内外空气流通交换。当室外环境受到污染时势必 也要影响到室内, 例如室周围的工业污染、交通车辆散发的污 染 等 。国 内 外 有 许 多 学 者 也 一 直 在 研 究 室 内 外 环 境 的 关 系 。建 筑设计规划人员在选址评估、建筑设计时也应仔细考虑建筑 外环境因素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 2) 建筑设计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建筑的最基本功能 是为室内人员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但是由于建筑 通 风 、开 窗 、排 烟等 设 计 不 当 , 为 控 制 建 筑 能耗 而 采 用 的 密 封 式建筑等原因, 近年来出现一系列的与建筑相关的室内空气 品质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整合优化建筑设计步骤, 简化 室内空气品质方面的问题, 尽量消除或缓解一些由建筑设计 不当而导致的室内空气品质问题。
11
苯并[ a] 芘 B( a) P mg /m3 1.00 日平均值
12
可吸入颗粒 PMl0 mg /m3 0.15 日平均值
13
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mg /m3 0.60 8 小时均值
14 生物性
氡 222R n
mg /m3 2500 依据仪器定
15 放射性
菌落总数
Bq /m3
400
年平均值 ( 行动水平)

▲▲▲
专 Experts′Platform 家 讲 堂
建筑节能技术( 2)
热舒适与室内空气品质
●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韩 杰 郑 聪 周 晋 张国强
0 引言
人的一生有 8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室内渡过, 室内环境 如 声 、光 、热 环 境 以 及 室 内空 气 品 质 对 人 的 身 心 健 康、舒 适 感 及工作效率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上述诸多影响因素中, 热舒 适和室内空气品质对人的影响尤为显著。随着我国经济的发 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住宅的健康和舒适性要求 也越来越高。现在家庭住宅普遍安装了采暖空调设备, 商场、 办公楼和地铁站等都安装了集中供暖供热系统, 这就必然要 消耗大量的能源。据最新统计, 建筑总能耗约占社会终端总能 耗的 20.7%, 其中消耗的绝大部分能耗都是满 足 热 舒 适 的要 求。使用采暖空调后, 居民的室内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是温度。此外为保持室内空气品质还需引 入室外新鲜空气( 依靠通风或空调新风), 为此需要消耗大量 的能源。然而这种人工维持的热舒适与空气品质使得室内环 境不再具有季节等自然特征, 此外室内外环境存在较大的温 度差异。这种违反自然气候变化规律的室内人工环境以及室 内外较大的环境差异带来了诸多生理或心理上的问题( 如“空 调病”) 。因此无论从节能的观点, 还是从人体对自然气候应具 备一定的适应性的观点, 都应当尽量利用自然条件( 如自然通 风、被动式太阳能利用等) 来维持合适的室内热舒适和空气品 质, 并适当减小室内外环境差异( 如夏季提高室内设定温度、 冬季降低室内设定温度) , 尽最大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①新风量要求≥标准值, 除温度、相对湿度外的 其 它 参 数 要 求≤标 准值; ②行动水平即达到此水平建议采取干预行动以降低室内氡浓度。



编 辑
2 热舒适和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
梁 学
2.1 热舒适的影响因素

影响热舒适的环境客观参数主要有: 空气温度、平均辐射
温 度 、气 流 速 度 和 环 境 湿 度 。温 度 直 接 影 响 人 体 对 流 和 辐 射 的 显热交换, 人体通过皮肤表面的冷热感受器对冷热环境进行 判断。人们根据个人冷热感, 生理和心理反应将冷热感分为 7 级: 冷、凉、微凉、中性、微暖、暖、热。其中热感觉在微凉、中性、 微暖这三种状态下称为热舒适。平均辐射温度取决于周围表 面温度, 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 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并不 总是均匀的, 人们常常遇到机体某一部分受冷或受热, 比如室 内上下温度不对称都会影响人体热舒适。在热环境中, 空气流 动能为人体提供新鲜的空气, 并且能够加快人体的对流散热 和蒸发散热, 使人感到舒适, 但是气流速度过大也可能导致有 吹风感的危险。环境湿度间接影响人体热舒适, 它主要影响皮 肤表面的湿润度。影响热舒适的主观因素是: 服装热阻和新陈 代谢率, 服装热阻主要影响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换热, 服装的穿 着相当于增加了人体表面的散热热阻。另外, 除了上述定量因 素对热舒适参数产生影响外, 人体热适应性对热舒适也会产 生 影 响 。一 些 定 性 因 素 如 性 别 、年 龄 、生 活 习 惯 、心 理 期 望 等 都 对热舒适产生影响。 2.2 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
● 栏 目 编 辑 梁 学 造
37 大众用电 2007 /2
▲▲▲

专 家 讲 堂 Experts′Platform
随着 上 个 世 纪 60 年 代 末 期 的 首 次 发 现 室 内 严 重 的 氡 污 染 问 题 , 70 年 代 初 期 由 于 装 修 热 潮 引 起 的 甲 醛 污 染 , 70 年 代 末 期 在 各 发 达 工 业 国 家 出 现 的 病 态 建 筑 物 综 合 症 ( 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 , 科研工作者的视线从室外大气环境 逐渐转移到室内空气与健康的研究中来。较之国外, 我国从事 民用建筑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开始较晚。上个世纪 70 年代, 中 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纽式如研究员研究了室内通风, 并针对二 氧化碳等室内空气污染物为出发点开始了我国最早期的 IAQ 研究。1980 年,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何兴舟研究员所领导的环 境流行病研究室开始了云南宣威地区农村室内燃料燃烧与癌 症并发率关系的研究, 这是我国较早的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关系的研究。同年, 武汉市卫生防疫站的杨旭医师在城区开展 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工作。1984 年, 在全国防疫站系统开展 了大量的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工作。最为突出的是 1988~1990 年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秦珏慧研究员所领导的中国五城市 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研究历时两年。空气污 染 物 包 括 可 吸 入 颗 粒 物 、二 氧 化 硫 、二 氧 化 氮 、一 氧 化 碳 等 等 。 人群包括小学生、中学生、社会居民。健康指标包括: 肺功能、 碳氧血红蛋白等, 文章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特别是在芬兰 赫尔辛基大会( Indoor Air’93) 时作过报告, 是那次千人大会上 的重要发言, 也正是从那时起, 我国的室内空气污染以及研究 开始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2002 年, 我国颁布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如附表所示。
甲醛 HCHO
% 0.10 日平均值 mg /m3 0.20 1 小时均值 mg /m3 0.16 1 小时均值 mg /m3 0.10 1 小时均值

苯 C6H6
mg /m3 0.11 1 小时均值

甲苯 C7H8
mg /m3 0.20 1 小时均值
10
二甲苯 C8H10
mg /m3 0.20 1 小时均值
( 4) 建筑装饰材料及其设备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装饰 材料是指用于建筑物表面( 墙面、柱面、地面及顶棚等) 起装饰 效果的材料, 也称饰面材料。一般它是在建筑主体工程( 结构 工程和管线安装等) 完成后, 在最后进行装饰阶段所使用的材
38 大众用电 2007 /2

▲▲▲
专 Experts′Platform 家 讲 堂
室内 空 气 品 质 ( Indoor air quality, IAQ) 最 初 的 定 义是 将 其理解为纯粹的一系列的化学物质的浓度水平。而目前全球 范围内广为接受的定义是由美国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 ( ASHRAE) 于 1999 年颁布的标准 ASHRAE Standard 62- 1999
对于“热舒适”的定义, 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说法。美国 供热 、制 冷 和 空 调 工 程 师 协 会 ( ASHRAE) 在 标 准 ASHRAE Standard 55- 1992 中 定 义“热 舒 适”是 人 对 环 境 表 示 满 意 的意 识 状 态 ; Fanger 教 授 等 人 认 为“热 舒 适 ”是 指 人 体 处 于 不 冷 不 热的“中性”状态下的感觉, 等等。无论何种定义方法, 对于环 境“热 舒 适 ”的 判 定 都 依 赖 于 在 一 定 客 观 环 境 中 的 人 对 于 自 身 是 否 感 到“热 舒 适 ”的 主 观 感 觉 。 人 体 感 到 热 舒 适 的 基 本 条 件 就是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下, 即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与 人体各种过程的散热总量相等, 这是一个动态的热平衡状态。 当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 人就会感到热, 否则人就会感到冷。
提出的。该定义将主客观评价科学地结合起来, 指出可接受的 室 内 空 气 品 质 ( 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 应 该 是“空 气 中 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 标, 并且处于该环境中的绝大多数人( 80%) 对此没有表示不满 意”。
1 热舒适和室内空气品质的相关标准及研究
料。用于装饰的材料很多, 如地板砖、地板革、地毯、壁纸、挂毯 等 。这 些 材 料 中 的 某 些 成 分 对 室 内 环 境 质 量 有 很 大 影 响 。现 有 数据 表 明 : 已 确 认 建 材 散 发出 超 过 300 种 VOCs( 占 室 内 污 染 物种类的 50%) , 大部分 VOCs 会导致病态症状和危害人体 健 康。室内 VOCs 浓度通常高于室外。以上研究结果说明, 研究建 材散发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装饰材料可以通过以 下方式污染室内空气, 成为室内重要的空气污染源: 建筑装饰 材料生产中所使用的化学物质发散到空气中; 材料表面颗粒 发散到空气中; 微生物在材料表面生长, 尤其是在潮湿表面; 吸附效应— ——空气中化学分子可以吸附到材料表面, 一段时 间后又释放到空气中; 材料的维护和抛光要求决定了附加化 学物质的需要量, 而这些附加化学物质可能成为室内空气污 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