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教案 苏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2章 函数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一)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 第2章 函数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一)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1
第一页,共24页。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一)
【学习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决定函数的三个要素; 2.学会求某些函数的定义域; 3.掌握判定两个函数是否相同的方法; 4.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 【学法指导】 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 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体会对应法则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感受学习函数的必要 性与重要性.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练一练•当堂检测(jiǎn cè)、目标达成 落实处 2.下列关于函数与区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④_____.(填序号)
①函数定义域必不是空集,但值域可以是空集; ②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确定后,其对应法则也就确定了; ③数集都能用区间表示; ④函数中一个函数值可以有多个自变量值与之对应. 解析 函数的值域不可能为空集,故①错; 当两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相同时,但两函数的对应法则可 以不同,故②错; 由于整数集没法用区间表示,故③错. 只有④正确.
(3) 若 f(x) 是 偶 次 根 式 , 那 么 函 数 的 定 义 域 是 ____根__号__(ɡ_ē_n__h_à_o_)_内__的_式__子__不__小__于__零___的实数的集合; (4)若 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 ____使__各__部__分__式__子_都__有__意__义___________的实数的集合(即使每个部 分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的交集); (5)若 f(x)是由实际问题列出的,那么函数的定义域是使解析式本 身有意义且符合____实__际__意__义______的实数的集合.
第三页,共24页。
填一填·知识要点(yàodiǎn)、记下 疑难点 2.求函数的定义域实质上是求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

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目录(必修+选修)苏教版-----------------------------------必修1-----------------------------------第1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1.2子集、全集、补集1.3交集、并集第2章函数2.1函数的概念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1.2函数的表示方法2.2函数的简单性质2.2.1函数的单调性2.2.2函数的奇偶性2.3映射的概念第3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3.1指数函数3.1.1分数指数幂3.1.2指数函数3.2对数函数3.2.1对数3.2.2对数函数3.3幂函数3.4函数的应用3.4.1函数与方程3.4.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必修2-----------------------------------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1.1空间几何体1.1.1棱柱、棱锥和棱台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1.3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1.1.4直观图画法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1平面的基本性质1.2.2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2.异面直线1.2.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平行2.直线与平面垂直1.2.4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两平面平行2.平面垂直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3.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1.3.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2.1直线与方程2.1.1直线的斜率2.1.2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2.两点式3.一般式2.1.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2.1.4两条直线的交点2.1.5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2.1.6点到直线的距离2.2圆与方程2.2.1圆的方程2.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2.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3空间直角坐标系2.3.1空间直角坐标系2.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必修3-----------------------------------第1章算法初步1.1算法的意义1.2流程图1.2.1顺序结构1.2.2选择结构1.2.3循环结构1.3基本算法语句1.3.1赋值语句1.3.2输入、输出语句1.3.3条件语句1.3.4循环语句1.4算法案例第2章统计2.1抽样方法2.1.1简单随机抽样1.抽签法2.随机数表法2.1.2系统抽样2.1.3分层抽样2.2总体分布的估计2.2.1频率分布表2.2.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2.2.3茎叶图2.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3.1平均数及其估计2.3.2方差与标准差2.4线性回归方程第3章概率3.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3.1.1随机现象3.1.2随机事件的概率3.2古典概型3.3几何概型3.4互斥事件-----------------------------------必修4-----------------------------------第1章三角函数1.1任意角、弧度1.1.1任意角1.1.2弧度制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2.2同角三角函数关系1.2.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1.3.2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3.3函数y=Asin(ωx+ψ)的图象1.3.4三角函数的应用第2章平面向量2.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2.2向量的线性运算2.2.1向量的加法2.2.2向量的减法2.2.3向量的数乘2.3向量的坐标表示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3.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4向量的数量积2.5向量的应用第3章三角恒等变换3.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3.1.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3.1.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3.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3几个三角恒等式-----------------------------------必修5----------------------------------- 第1章 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 1.2余弦定理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2章 数列 2.1数列2.2等差数列2.2.1等差数列的概念2.2.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2.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2.3等比数列2.3.1等比数列的概念2.3.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3.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第3章 不等式 3.1不等关系3.2一元二次不等式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3.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3.3.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3.4基本不等式2b a ab +≤)0,0(≥≥b a 3.4.1基本不等式的证明3.4.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选修1-1-----------------------------------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共同性质 第3章 导数及其应用3.1导数的概念3.1.1平均变化率3.1.2瞬时变化率——导数3.2导数的运算3.2.1常见函数的导数3.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3.3.1单调性3.3.2极大值和极小值3.3.3最大值和最小值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修1-2----------------------------------- 第1章 统计案例 1.1独立性检验 1.2回归分析第2章 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第4章 框图 4.1流程图 4.2结构图-----------------------------------选修2-1-----------------------------------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1.1命题及其关系1.1.1四种命题1.1.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3.1量词1.3.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2.2椭圆2.2.1椭圆的标准方程2.2.2椭圆的几何性质2.3双曲线2.3.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4抛物线2.4.1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4.2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2.6曲线与方程2.6.1曲线与方程2.6.2求曲线的方程2.6.3曲线的交点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1.1空间向量及其线性运算3.1.2共面向量定理3.1.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3.1.4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3.1.5空间向量的数量积3.2空间向量的应用3.2.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3.2.2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3.2.3空间的角的计算-----------------------------------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1导数的概念1.1.1平均变化率1.1.2瞬时变化率——导数1.2导数的运算1.2.1常见函数的导数1.2.2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1.2.3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1.3.1单调性1.3.2极大值和极小值1.3.3最大值和最小值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5定积分1.5.1曲边梯形的面积1.5.2定积分1.5.3微积分基本定理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1.1合情推理2.1.2演绎推理2.1.3推理案例欣赏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直接证明2.2.2间接证明2.3数学归纳法第三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3.1数系的扩充3.2复数的四则运算3.3复数的几何意义-----------------------------------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1.1两个基本原理1.2排列1.3组合1.4计数应用题1.5二项式定理1.5.1二项式定理1.5.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及用第二章概率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2.2超几何分布2.3独立性2.3.1条件概率2.3.2事件的独立性2.4二项分布2.5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2.5.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2.5.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标准差2.6正态分布第三章统计案例3.1独立性检验3.2回归分析-----------------------------------选修4-1-----------------------------------1.1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1.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1.2相似三角形1.2 圆的进一步认识1.2.1圆周角定理1.2.2圆的切线1.2.3圆中比例线段1.2.4圆内接四边形1.3 圆锥截线1.3.1球的性质1.3.2圆柱的截线1.3.3圆锥的截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2-----------------------------------2.1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2.1.1矩阵的概念2.1.2二阶矩阵与平面列向量的乘法2.2 几种常见的平面变换2.2.1恒等变换2.2.2伸压变换2.2.3反射变换2.2.4旋转变换2.2.5投影变换2.2.6切变变换2.3 变换的复合与矩阵的乘法2.3.1矩阵乘法的概念2.3.2矩阵乘法的简单性质2.4 逆变换与逆矩阵2.4.1逆矩阵的概念2.4.2二阶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5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6 矩阵的简单应用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4-----------------------------------4.1 直角坐标系4.1.1直角坐标系4.1.2极坐标系4.1.3球坐标系与柱坐标系4.2 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2.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意义4.2.2常见曲线的极坐标方程4.3 平面坐标系中几种常见变换4.3.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变换4.3.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4.4 参数方程4.4.1参数方程的意义4.4.2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4.4.3参数方程的应用4.4.4平摆线与圆的渐开线学习总结报告-----------------------------------选修4-5-----------------------------------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5.2.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5.2.2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证明5.3 不等式的证明5.3.1比较法5.3.2综合法和分析法5.3.3反证法5.3.4放缩法5.4 几个著名的不等式5.4.1柯西不等式5.4.2排序不等式5.4.3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5.5 运用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1运用算术-几何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5.2运用柯西不等式求最大(小)值5.6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学习总结报告感谢您使用本店文档您的满意是我们的永恒的追求!(本句可删)------------------------------------------------------------------------------------------------------------。

高中数学优质课《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共4套

高中数学优质课《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共4套
加深对函数图像的理解。
分析函数关系
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 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成本与产量 的关系等,提高运用函数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函数运算实践
学生进行函数运算实践,如函数的 四则运算、复合运算等,通过具体 操作加深对函数运算规则的理解。
展示评价:展示成果,互相学习
学生成果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绘 制的函数图像、分析的实际问题 等,通过互相观摩和学习,拓宽
高中数学优质课《函数的概 念》教学设计共4套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开发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 性和奇偶性等性质,理解复合函数 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 隐函数的概念。
分享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02
学生分享生活中与函数相关的实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
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探讨函数性质
03
学生探讨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通过对比分析不
同函数的性质,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
动手实践:操作练习,巩固知识
绘制函数图像
学生动手绘制不同函数的图像, 通过观察图像的变化趋势和特征,
提问与回答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回 应和解答,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情况来评价学 生的理解程度。
随堂测试 通过简短的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 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
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
01
02
03
学生反馈
在课后向学生收集对本节 课的反馈意见,包括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 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函数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域教案 苏教版必修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函数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域教案 苏教版必修

江苏省铜山县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域教案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铜山县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域教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铜山县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第1课时)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域教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2。

1。

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域(预习部分)一.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概念;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个要素;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4.培养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

理解函数的概念,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的概念;2.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求函数的定义域.三.教学难点1.理解函数的概念,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的概念;2。

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求函数的定义域.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下列问题:估计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我们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的依据。

从人口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得我国1949—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你能根据该表说出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吗?年份19491954195919641969197419791984198919941999人口数/百万5426036727058079099751035110711771246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距离y(单位:m)与下落时间x(单位:s)之间近似地满足关系式2y .若一物体下落2s,你能求出它下落的距离吗?9.4x问题1: 上述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问题2:如何用集合语言来阐述上述问题的共同点?(二)推进新课1。

9.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Ⅰ教案_§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

9.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Ⅰ教案_§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

第1题图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二)课前练习:练习1.求21(3y x x =++的定义域.答案:由已知条件可得不等式组2302500x x x +≠⎧⎪-≥⎨⎪≠⎩ ,即3,55,x x x ≠--≤≤≠同时成立, 如图,在数轴上可找出其公共范围,即得函数的定义域为[5,3)(3,(--- .小结:应用数轴法求复杂的函数定义域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清晰直观地求得几个同等条件下不等式的公共部分.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例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①()1f x =与()xg x x=; ② ()f x =()||g t t = . 分析:只有当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分别相同时,这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这就是说: (1)定义域不同,两个函数也就不同; (2)对应法则不同,两个函数也是不同的;(3)即使是定义域和值域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它们也不一定是同一函数,因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不能唯一地确定函数的对应法则.例如,函数1+=x y 与1-=x y ,其中定义域都是R ,值域都是R .也就是说,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但它们的对应法则是不同的,因此不能说这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由于值域可以由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唯一确定.两个函数当且仅当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分别相同时,才是同一函数.解此类问题,关键是看函数的定义域和表达式是否相同. 解析:①对()1f x =, x R ∈. 而对()xg x x=,显然0x ≠的实数是()g x 的定义域.因此()f x 与()g x 定义域不同, 函数即()f x 与()g x 不表示同一函数.② 对()f x =()||g t t = .由于两个函数的定义域都是一切实数,函数表达式本质一致,而函数练习.下列与函数221y x =+不相同的函数是 ( )A .22|||1|y x x =++ B.y =2|21|y x =+ D.y =2(21)(1)1x x x +++答案.仿例1可得答案D .小结: 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或此类型的问题, 分析时必须从函数概念入手, 抓住定义域与值域间的对应关系,首先看定义域,然后看对应法则, 需要时可以求出函数的值域.2:函数图象(1) 如何检验一个图象F 是否为函数y =f (x )(x A ∈)的图象: ①图象上的任一点的坐标(x ,f (x ))都满足关系y =f (x ); ②满足关系y =f (x )的点(x ,f (x ))都在图象F 上.以上两点同时满足,才能说图形F 是函数y =f (x )的图象. (2)作函数的图象作函数图象的基本方法:①描点法.描点法的作图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取的点越多,图象越准确. ②用计算机作图.温故·知新:一些最基本的初等函数的图象0=y (即x 轴)c c y (=为常数)(即与x 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见图1)y x =(即坐标系第一、三象限平分线)(见图2)x y 1=(即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一对双曲线)(见图3) xy 1-=(为一对双曲线)(见图4) 2x y =(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见图5)1.作函数图象例题讲解:例1.(课本P25例4) 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1f x x =+ ; (2)2()(1)1f x x =-+ , [1,3)x ∈ . 解析:描点作出图象,则图象分别如图2-1-4和2-1-5所示.例2.(课本P25例5)估计人口数量与年份的变化趋势问题;(用数据表格表示其间的关系)3.函数图象的变换例4.已知函数f(x)=x2+2x-3 ,试画出它的图象.你能根据它的图象画出下列各函数的图象吗?(1)y=-f(x);(2)y=f(-x);(3)y=-f(-x);(4)y=f(|x|);(5)y=|f(x)|;(6)y=f(x+1);(7)y=f(x)+1.分析(解)思路一:分别求出各函数的解析式,然后去画图.思路二:利用函数图象的变换去画图,(1)~(5)对称变换,(6)(7)用平移变换.如下图2.1.2-1 .反思·领悟: 由上述作图过程可得下列一系列结论:(1)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2)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3)函数y =-f (-x )的图象与y =f (x )的图象关于(0,0)点对称; (4)函数y =f (|x |)=⎩⎨⎧≥,<,-,,)0()()0()(x x f x x f 即在y 轴上及其右侧图象与函数y =f (x )图象相同,再将y 轴右侧图象作y 轴的对称图象可得x <0时的图象;(去左保右左对称)(5)函数|f (x )|=⎩⎨⎧≥,<,-,,)0)(()()0)(()(x f x f x f x f 即在x 轴上及其上方的图象与函数y =f (x )图象相同,再将x 轴下方的图象作x 轴的对称图象可得f (x )<0时的图象;(下翻上)(6)函数y = f (x +a ) (其中a >0)的图象是将y =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a 个单位得到的;(7)函数y =f (x )+b (其中b >0)的图象是将y =f (x )的图象向上平移b 个单位得到.小结: 作函数图象是函数学习的基本功训练,要想学好数学,必须画好函数图象,数形结合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图象问题,本题型重点作出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各种变式图象的画法,其实质上也反映了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关系.要认真体会.练习:1.(课时训练P13例3)作出函数2y x =的图象,问:(1)函数2(3)2y x =++的图象可由函数2y x =的图象如何平移而得到? (2)函数221y x x =--的图象可由函数2y x =的图象如何平移而得到? 解析:(1)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2) 2(1)2y x =--,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题型2. 求函数的值域 例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 21y x x =++, {1,0,1}x ∈-; (2) 21y x x =++ ; (3) 21x y x -=+ ; (4) 212y x =- ; (5)212y x x =+- .分析:对于分式线性函数的值域,一般利用函数的有界性,而对于分式二次函数的值域一般可以用判别式法或配方法和有界性结合.解析:(1)(1)1,(0)1,(1)3f f f -===,所以这个函数的值域为{1,3}.(2) (配方法)∵221331()244y x x x =++=++≥ , ∴函数的值域为 3[,)4y ∈+∞ .(3) (裂项法)原式等价于311y x =-+ , 显然301x ≠+ . ∴1y ≠ . ∴函数的值域为 (,1)(1,)y ∈-∞+∞ .(4)∵20x ≥, ∴222x -≤ ;∴2102x <-或21122x ≥-, 即1(,0)[,)2y ∈-∞+∞ . (5) 方法一: (配方法)∵221992()244x x x +-=--+≤ ,此时有三种情况,若219()024x --+<,则0y <;若219()024x --+=, 则y 无意义;若21990()244x <--+≤, 则214199()24y x =≥--+.∴函数的值域为4(,0)[,)9y ∈-∞+∞ .方法二: (判别式法)∵2x ≠且1x ≠-, 此时,所给的函数式可以转化为2210yx yx y --+= ,因必有实数满足这个方程, 并对任何实数x , 都有0y ≠ .于是⊿2()4(12)0y y y =---≥ ,解得4(,0)[,)9y ∈-∞+∞ , 当2x =,1x =-时函数式无意义, ∴函数的值域为4(,0)[,)9y ∈-∞+∞ .小结: 函数值域求法,没有固定的模式,有不少资料上介绍了如观察法、数形结合法、配方法、判别式法、单调性法、不等式法、换元法、反函数法等等,都是经过自己解题经验的积累以及知识面不断拓宽才能掌握的方法,但对于一些求函数值域可以遵循的捷径和规律还是需要掌握的.在求解函数值域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上述的方法外,实际上还要牢牢抓住对应法则的作用,特别要注意定义域对值域产生的决定性的作用,如可以用“穿外套”式的方法,紧密围绕对应法则, 一步一步向外求值域.备用题:例1. 求函数2y x =.分析: 本题求值域的难点在于根式外面还有一个x , 如何去除根式问题, 因而可以考虑用换元法来求解.解析:设0t =≥ , 则21x t =+, (0t ≥) ,第5题(1)图∴221152(1)2()48y t t t =+-=-+. ∵0t ≥ , ∴15[,)8y ∈+∞ . ∴函数2y x =15[,)8+∞ .反思·领悟: 求函数的值域应优先考虑采用特殊的技巧方法,如上面例4(3)题方法二要优于方法一,对于例4(2)题在后面反函数内容后,会发现其有更简单的方法,因此学贵有法,而无定法,不要被各种技巧、方法束缚.练习7.函数|1|y x =+的值域是 . 7. (提示: 作出函数|1||2|y x x =++-的图象) , 答案:[3,)y ∈+∞ .练习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223,[2,3]y x x x =-+∈ ; (2),(0,11)a bxy a b x a bx+=>>-≤≤- . ,则函数235y x x =+-的值域是 ( )A. (,)-∞+∞B.[0,)+∞C.[7,)-+∞D.[5,)-+∞ 3. (1) 作出223,[2,3]y x x x =-+∈的图象,如图, 可得, 当2x =时,()f x 取最小值(2)3f =; 当3x =时, ()f x 取最大值, (3)6f = ,∴函数的值域为[3,6] .(2) ,(0,11)a bx y a b x a bx +=>>-≤≤-等价于21,(0,11)ay a b x a bx =-+>>-≤≤-. ∵0,11a b x >>-≤≤ , ∴b bx b -≤-≤,0a b a bx a b <-≤-≤+,∴111a b a bx a b ≤≤+-- , ∴ 222a a a a b a bx a b≤≤+-- , ∴22111a a a b a bx -+≤-+≤-+-, ∴a b a by a b a b -+≤≤+- . ∴函数,(0,11)a bx y a b x a bx +=>>-≤≤-的值域为[,a b a ba b a b-++- . 4.由已知可得0x ≥ ,则当0x = 时, 5y =-最小值,故应选D ; 题型1 创新应用题例7.拟定从甲地到乙地通话m 分钟的电话费由() 1.06(0.5[]1)f m m =⨯+给出, 其中0m >, []m 是大于m 的最小整数(如[3]3=, [3.7]4=, [3.1]4=) , 则从甲到乙地通话 5.5分钟的话费为 ( )A. 3.71B. 3.97C. 4.24D. 4.77分析:这是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付给费用的应用题,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为找整钱, 不找零等问题, 解决问题时,要从实际问题背景思考,实际话费时5.5分钟,在计算时一般是计为6分钟,即使对于[]m 不理解, 也同样可以得出结论 .解析:∵[5.5]=6 , ∴() 1.06(0.5[5.5]1) 1.06(0.561) 4.24f m =⨯+=⨯+= . 故甲到乙地通话5.5分钟的话费为4.24元, 选C .反思·领悟: []m 是大于m 的最小整数是一个取整问题, 是一个新的知识点, 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很多, 如在购物付款或是量体裁衣等问题上, 一般都是取大于这个数的最小整数.练习 . 拟定从甲地到乙地通话m 分钟的电话费由() 1.06(0.5[]1)f m m =⨯+给出, 其中0m >, []m 是大于m 的最小整数(如[3]3=, [3.7]4=, [3.1]4=) , 则从甲到乙地的一次通话的话费为4.24元, 则通话时间m 分钟的范围为 .答案: (5,6]m ∈ .题型2 开放探究题例8.设函数f (x )=⎩⎨⎧-1,x >01, x<0 ,则()()()2a b a b f a b +---(a ≠b )的值为( )A. aB. bC. a , b 中较小的数D. a , b 中较大的数分析: 要求得代数式的值,必须先得出()f a b -的函数值 , 而由条件可知, 需要对a ,b 的大小作一讨论.解析: 当a >b 时, 0a b ->, 从而()1,f a b -=- ∴()()()2a b a b f a b +---()()2a b a b a ++-== ;当a <b 时, 0a b -<, 从而()1,f a b -=∴()()()2a b a b f a b +---()()2a b a b b +--== ,∴()()()2a b a b f a b +---(a ≠b )的值为a ,b 中较大的数 ,选D .反思·领悟: 函数f (x )=⎩⎨⎧-1,x >01, x<0 ,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赋值的作用, 当a ,b 大小关系改变后, a -b 的符号也相应改变,从而取得不同的函数值.图2.1.1-2练习. 当x 取任意实数时, 函数()f x 均取2,,2x x x -三者中最小的值, 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答案:可以作出函数2,,2y x y x y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得出其函数值的最大值.作出函数2,,2y x y x y x ===-的图象, ∵函数()f x 均取2,,2x x x -三者中最小的值 , ∴得函数函数()f x 的图象, 其最大值为1 .题型3 综合渗透型 例9.若2y x = ([,]x a b ∈)的值域为[0,4] ,则点(,a b )的轨迹是图2.1.1-2中的 .分析: 函数2y x =有值域为[0,4],可得0[,]a b ∈ , 而且2,2a b =-=两者中至少有一个要存在, 从而既能保证函数2y x =取值最大值取到4, 又能最小值取到0 .解析: 令24x = , 得||2x = 即 2x =± , 从而得22a b =-=或 .当2a =-时 , 要使20x =最小值 , 则[0,2]b ∈ ,此时点(,a b )的轨迹为线段AB ;当2b =时 , 要使20x =最小值 , 则[2,0]a ∈- ,此时点(,a b )的轨迹为线段BC , ∴点(,a b )的轨迹是图2.1.1-2中的线段AB 、线段BC .反思·领悟: 本题与例3有不少相似之处, 思维的突破口应当在于函数的最值点上, 由于本题巧在最小值恰为0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从而转化为讨论取得最大值4的自变量值的值x 的取值范围问题. 本题还可推广关于定义域与值域相同问题的考察, 在2004年的高考中曾是一个热点问题, 北京卷与江苏卷中相继出现了这类问题, 后面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后, 同学们就能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这个问题的内涵.链接函数概念的发展数学史表明,重要的数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对数学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些重要的数学概念对数学分支的产生起着奠定性的作用.我们刚学过的函数就是这样的重要概念.在17世纪,笛卡尔(Descarrtes,1596~1650)引入变量以后,变量和函数等概念日益渗透到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纵览宇宙,运算天体,探索热的传导,揭示电磁秘密,这些都和函数概念息息相关.正是在这些实践过程中,人们对函数的概念不断深化.回顾一下函数概念的发展史,对于刚接触到函数的初中同学来说,虽然不可能有较深理解,但无疑对加深理解课堂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将是有益的.最早提出函数(function)概念的,是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Leibniz,1646~1716).最初莱布尼茨用函数一词表示幂,如x,x2,x3都叫函数.以后,他又用函数表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上一点的横坐标、纵坐标.1718年,莱布尼茨的学生、瑞士数学家贝努利把函数定义为:“由某个变量及任意的一个常数结合而成的数量.”意思是凡变量x和常量构成的式子都叫做x的函数,贝努利所强调的是函数要用公式来表示.后来数学家觉得不应该把函数概念局限在只能用公式来表达上,只要一些变量变化,另一些变量能随之而变化就可以,至于这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否要用公式来表示,就不作为判别函数的标准.1755年,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1707~1803)把函数定义为“如果某些变量以某一种方式依赖于另一些变量.即当后面这些变量变化时,前面这些变量也随着变化,我们把前面的变量称为后面变量的函数”.在欧拉的定义中,就不强调函数要用公式表示了.由于函数不一定要用公式来表示,欧拉曾把画在坐标系上的曲线也叫函数.他认为:“函数是随意画出的一条曲线.”当时有些数学家对于不用公式来表示函数感到很不习惯,有的数学家甚至抱怀疑态度,他们把能用公式表示的函数叫“真函数”,把不能用公式表示的函数叫“假函数”.1821年,法国数学家柯西(Cauchy,1789~1857)给出了类似现在中学课本的函数定义:“在某些变数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一经给定其中某一变数的值,其他变数可随着而确定时,则将最初的变数叫自变量,其他各变数叫做函数,”在柯西的定义中,首先出现了自变量一词.1834年,俄国数学家罗巴契夫斯基(1792~1856)进一步提出函数的定义:“x的函数是这样的一个数,它对于每一个x都有确定的值,并且随着x一起变化.函数值可以由解析式给出,也可以由一个条件给出,这个条件提供了一种寻求全部对应值的方法.函数的这种依赖关系可以存在,但仍然是未知的.”这个定义指出了对应关系(条件)的必要性,利用这个关系以求出每一个x的对应值.1837年,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Dirichlet,1805~1859)认为怎样去建立x与y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无关紧要的,所以他的定义是:“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总有一个完全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这个定义抓住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变量y称为x的函数,只需有一个法则存在,使得这个函数取第 11 页 共 11 页 值范围中的每一个值,有一个确定的y 值和它对应就行了,不管这个法则是公式或图象或表格或其他形式,这个定义比前面的定义带有普遍性,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方便.因此,这个定义曾被比较长期地使用着.他还提出了一个不用解析式表达的函数,即狄里克雷函数D (x )=⎩⎨⎧∈∈.,,,)(0)(1Q C x Q x R 对函数定义的这一发展,使得函数关系可以通过解析式、图象、表格以及口头描述的方式来确定.自从德国数学家康托尔(Cantor ,1845~1918)的集合论被大家接受后,用集合对应关系来定义的函数概念就是现在高中课本里用的了.中文数学书上使用的“函数”一词是转译词,是我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在翻译《代数学》(1895年)一书时,把“funcion ”译成“函数”.中国古代“函”字与“含”字通用,都有着“包含”的意思,李善兰给出的定义是:“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中国古代用天、地、人、物4个字来表示4个不同的未知数或变量.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凡是公式中含有变量x ,则该式子叫做x 的函数.”所以“函数”是指公式里含有变量的意思.我们可以预计到,关于函数的争论、研究、发展、拓广将不会完结,也正是这些影响着数学及其相邻学科的发展.。

高中数学 2.1.1《函数概念和图像1》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 2.1.1《函数概念和图像1》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1

2.1.1 函数的概念(1)教学目标:了解函数的定义,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符号“y=f(x)”含义以及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

课前预习1)初中阶段的定义:设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y x ,,如果对于x 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 的值与它对应,则称y 是x 的函数,x 叫做自变量.(2)高中阶段的定义:一般地,设是两个非空的数集B A ,,如果按某种 ,对于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叫做A 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作 .所有 叫做函数)(x f y =的定义域,所有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B C ⊆(3)判断某一对应是否表示函数,可考查它是否同时满足如下两条:①这个对应所涉及的两个集合是否都是 ;②按照对应法则f 是否对任何一个x 都有 与它对应.2.对应法则f 的理解(4))(x f y =是一个整体符号,不是f 与x 的乘积.(5) 在)(x f y =中,x 是 ,函数的自变量也可用其它的字母表示,如t 、m 等.f 代表 ,它好比计算机中的某个“程序”,当f( )中 括号内输入一个值时,在此“程序”作用下便可输入某个数据,即函数值.如53)(+=x x f f 表示“自变量的3倍加上5”, 如f(4)=3×4+5=17.在研究函数时,除了用f(x)外,还常用g(x)、F(x)、G(x)等表示函数.6.f(x)与f(a)的区别与联系:f(x)表示当x=a 时函数f(x)的值,是一个 ;f(x)表示自变量x 的函数,是一个 . f(a)是f(x)的一个特殊值.7.函数的三要素为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 .典型例题例1: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 (1)R x x xx ∈≠→,0,2 (2)。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教案(2)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教案(2)

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二)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函数图像的画法. 教学重点:函数图像的画法. 教学难点:函数图像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函数的定义是怎样的?它有几个要素?分别是什么?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函数有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练习:下列函数中,哪个函数与函数y =x 是同一个函数? ()()()()()xx y 4x y 3x y 2x y 122332====两个只有当它们的三要素完全相同时才为同一个函数.二、学生活动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函数的图象,并能作出函数y =2x -1,y =1x(x ≠0)以及y =x2的图象.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函数图象的例子,如心电图、示波图等.回想一下,在初中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来画出函数的图象? 描点法描点法作图的步骤有哪些? 列表、描点、连线练习(P25例4)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⑴f(x)=x +1⑵f(x)=(x -1)2+1,x ∈[1,3)三、建构数学将自变量的一个值x 0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f(x 0)作为纵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x 0,f(x 0)).当自变量取遍函数定义域A 中的每一个值时,就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集合(点集)为{(x,f(x))|x ∈A},即{(x,f(x))|y =f(x),x ∈A}, 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y =f(x)的图象. 四、数学运用例5 估计人口数量变化趋势是我们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的依据.从人口统计年鉴中可以查得我国从1949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表所示,你能根据这个表说出我国人口变化情况解:由上表的数据,画出的函数图象是11个点.补: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距离y(m)与下落时间x(s)之间近似地满足关系式y =4.9x 2.若一物体下落2s ,你能求出它下落的距离吗?并画出它的图象.思考:设函数y =f(x)的定义域为A ,则集合P ={(x,y)|y =f(x),x ∈A}与集合Q ={y |y =f(x),x ∈A}相等吗?请说明理由.解析:P ≠Q ,因为P 、Q 的代表元素不一样,P 是点集,Q 是值域.问题:直线x =1和函数y =x 2+1的图象的公共点可能几个? 解析:根据图象知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变:⑴(P29习题6)直线x =a 和函数y =x 2+1几个?解析:根据图象知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⑵直线x =-1和函数y =x 2+1,x ∈[0.+∞)的图象的公共点可能几个? 解析:根据图象知没有公共点.⑶直线x =a 和函数y =x 2+1,x ∈A 的图象的公共点可能几个?解析:当a ∈A ,则根据图象知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当a ∉A 时,没有公共点.例6 试画出函数f(x)=x 2+1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⑴比较f(-2),f(1),f(3)的大小;⑵若0<x 1<x 2,试比较f(x 1)与f(x 2)的大小.解:函数的图象如下 ⑴根据图象知f(3)>f(-2)>f(1),⑵根据图象知,当0<x 1<x 2f(x 1)<f(x 2).思考:在上例⑵中,⑴如果把“0<x 1<x 2”改为 “x 1<x 2<0”,那么f(x 1)与f(x 2) 哪个大?⑵如果把“0<x 1<x 2”改为 “|x 1|<|x 2|”,那么f(x 1)与f(x 2)哪个大?解析:仍然根据函数的图象,有 ⑴f(x 1)>f(x 2).⑵∵f(x)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当|x 1|<|x 2|时有f(x 1)<f(x 2). 学生练习P28练习1,2,3 五、回顾反思能用描点法画出常见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六、作业P20习题2.1⑴7,8,9。

高中数学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3)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3)教案苏教版必修1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3)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本质是数集之间的对应,能作出给定函数的图象;2 •通过作图,了解图象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散点,并能通过图象揭示函数的本质属性;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能由具体逐步过渡到符号化,并能对其进行理性化思考,对事物间的联系的进行数学化的思考.4•理解作图是由点到线,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作函数的图象.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 •情境.回忆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2. 问题.是不是每一个函数都可以用图象表示呢?怎样才能准确地作出一个函数的图象呢?二、学生活动1. 回忆初中作函数图象的步骤;2 12. 按初中的作图步骤作出函数f(x) = x—1, f(x) = x - 1,f(x)=-等函数的图象;X 3•思考课本29页的思考题并给出答案;4•阅读课本29页的阅读内容,尝试借助于电脑完成有关函数的图象.三、数学建构1 •函数的图象:一般地,我们将自变量的一个值X。

作为横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x o, f(x o)),自变量取遍函数定义域A的每个值时,就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集合(点集)为{( x, y)| y= f (x) , x€ A},这些点组成的曲线就是函数y=f(x)的图象.(1)函数的图象是由一系列点形成的点集,故函数的图象可以是一条完整的曲线,也可能是某条曲线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几段曲线组成,或是几个孤立的点;(2)函数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y = f(x o),即横坐标为X。

时的相应函数值;(3)每一个函数都有其相应的图象,但并不是每一个图象都能表示一个函数.2•利用图象初步了解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与单调性;3. 用E x cel帮助作图(1)赋值;(2)命令函数;(3)进行函数运算;(4)选择“ XY散点图/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插入图表.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f(x) = x +1;(2)f(x) = x + 1, x € { —1, 0, 1 , 2, 3};2(3)f(x) = (x—1) + 1, x € R;2(4)f(x) = (x—1) + 1, x € [1 , 3).例2从人口统计年鉴中查到我国从1949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把人口数y(百万人)看作是年份x的函数,试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函数的图象.120010008006004002000x/年份例3试画出函数f(x)= x2+ 1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较f( - 2), f(1) , f(3)的大小;(2)若0v X1V X2,试比较f(x"与f (X2)的大小.2•练习:(1)课本30页练习1, 2, 3;(2)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① f(x) = |x- 1| + |x + 1| ;② f(x) = | x- 1| - |x + 1| ;③ f (x) = x|2 - x| .五、回顾小结1•函数图象的作法;2•函数的作图是利用局部来反映全部;3. 函数的图象具有直观性,生活因有图而美丽,函数因有图而生动.六、作业课堂作业:课本31页第3小题;课外作业:利用E x cel帮助研究函数f (x)与f (x + a)、f (x) + a的关系.。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教案2 苏教版 必修1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教案2 苏教版 必修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继续理解函数的概念和记号以及与函数概念相关的定义域、函数值、值域的概念.2.掌握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条件.3.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初步探索客观世界中各种运动与数量间的相互依赖关系.2.使学生掌握求函数式的值的方法.明确f(a)与f(x)的区别与联系.3.逐步培养并提高批判思维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懂得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使学生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教学重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求法.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讲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的概念,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函数的定义域是怎样的?它有几个要素?分别是什么?生: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 (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有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师:函数的定义域由什么确定?生:函数的定义域由数学运算规律决定,即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函数的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师: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二、讲解新课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函数的定义,在函数的定义中,符号y=f(x)即是“y是x的函数”的数学表示,应理解为:x是自变量,它是关系所施加的对象;f是对应关系,它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解析式,可以是图象、表格,也可以是文字描述;y是自变量的函数,当x为允许的某一个具体值时,相应的y值为与该自变量值对应的函数值,当f用解析式表示时,则解析式为函数解析式.y=f(x)仅仅是函数符号,不是表示“y等于f与x的乘积”,f(x)也不一定是解析式.在研究函数时,除用符号f(x)外,还常用g(x)、F (x)、G(x)等符号来表示.对于一个函数y=f(x),必须指出的是f(x)与f(a)既有区别又有联系,f(a)表示当x=a时函数f (x)的值,是一个常量.而f(x)是自变量x的函数,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变量,f(a)是f(x)的一个特殊值.例如一次函数f(x)=3x+4,当x=8时,f(8)=3×8+4=28是一常数.当y =f (x )用数学式子表示时,如果需要把x 、y 看作并列的未知量或点的坐标,那么y =f (x )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方程.例如,二次函数y =x 2,在需要时,也可以看作是一条抛物线的方程.【例1】 教科书P 20例1.本例的教学任务:(1)学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在中学阶段,所研究的函数通常是能够用解析式表示的.如果未加特别说明,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所有实数的集合.在实际问题中,还必须考虑自变量的允许范围.(2)对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会由给定的自变量与函数的解析式计算函数值.(3)进一步体会函数记号的含义,能区别f (-3)、f (a )、f (x ).【例2】 已知f (x )=x+11(x ∈R 且x ≠-1),g (x )=x 2+2(x ∈R ). (1)求f (2)、g (2)的值;(2)求f [g (2)]的值;(3)求f [g (x )]的解析式.方法引导:第(1)小题即求x =2时,f (x )、g (x )的函数的值;第(2)小题,即求x =g (2)时,f (x )的函数;第(3)小题实际上为第(2)小题更一般的推广,解题方法类同于第(2)题.解:(1)f (2)=211+=31,g (2)=22+2=6. (2)f [g (2)]=f (6)=611+=71. (3)f [g (x )]=f (x 2+2)=)2(112++x =312+x . 方法技巧:在解本题时,要正确理解对应关系“f ”和“g ”的含义,在求f [g (x )]时,一般遵循先里后外的原则.必要时还得考察函数的定义域.请思考:已知函数f (x )221xx +,那么f (1)+f (2)+f (21)+f (3)+f (31)+f (4)+f (41)=? 【例3】 教科书P 21例2.本例的教学任务:(1)通过判断函数的相等认识到函数的整体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三个要素中,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只要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这两个函数就相等.(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例4】 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H (x )=f (x 2+1);(2)G (x )=f (x +m )+f (x -m )(m >0).方法引导: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a ,b ],求f [g (x )]的定义域,是指求满足a ≤g (x )≤b 的x 的取值范围.解:(1)∵f (x )的定义域为[0,1],∴f (x 2+1)的定义域满足0≤x 2+1≤1.∴-1≤x 2≤0.∴x =0.∴函数的定义域为{0}.(2)由题意,得⎩⎨⎧≤-≤≤+≤.10,10m x m x得⎩⎨⎧+≤≤-≤≤-.1,1m x m m x m 则①当1-m <m ,即m >21时,无解; ②当1-m =m ,即m =21时,x =m =21; ③当1-m >m >0,即0<m <21时,m ≤x ≤1-m . 综上所述,当0<m ≤21时,G (x )的定义域为{x |m ≤x ≤1-m }. 【例5】 一个圆柱形容容器的底面直径为d 厘米,高度为h 厘米,现以每秒S 立方厘米的速度向容器内注入某种溶液,求容器内溶液高度y 与注入时间t (秒)的函数关系式及其定义域.方法引导:本题是有关函数的实际问题,其方法是把实际问题用数学的式子表示出来,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的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实际问题的要求. 解:依题意,容器内溶液每秒升高2π4d S (厘米). 于是y =2π4d S ·t ; 又注满容器所需时间为h ÷(2π4d S )=S hd 4π2(秒). 故函数的定义域是[0,Shd 4π2]. 【例6】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 =2x +1,x ∈{1,2,3,4,5};(2)y =x +1;(3)y =2211xx +-; (4)y =-x 2-2x +3(-5≤x ≤-2).方法引导:由值域即所有函数值的集合可知,求函数的值域可看作求出所有函数值的问题,可由定义域逐步推出函数值的集合就是值域.求函数的值域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两点:一是值域的概念,即对于定义域A 上的函数y =f (x ),其值域就是指集合C ={y |y =f (x ),x ∈A };二是函数的定义域,对应关系是确定函数值的依据.求函数的值域问题关键是将解析式作变形,通过观察或利用熟知的基本函数的值域,逐步推出函数的值域.求函数的值域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要靠自己经验的积累,掌握规律,求函数的值域不但要重视对应关系(解析式)的作用,而且要注意定义域对值域的制约作用.解:(1)将x =1,2,3,4,5分别代入y =2x +1计算得函数的值域为{3,5,7,9,11}.(2)∵x ≥0,∴x +1≥1,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3)∵y =2211x x +-=-1+212x +, ∵函数的定义域为R ,∴x 2+1≥1.∴0<212x ≤2. ∴y ∈(-1,1].∴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1].(4)∵y =-x 2-2x +3=-(x +1)2+4,又∵-5≤x ≤-2,∴-4≤x +1≤-1.∴1≤(x +1)2≤16.∴-12≤4-(x +1)2≤3.∴函数的值域为[-12,3].三、课堂练习1.教科书P 22练习题2.答案:(1)不相等.因为前者的定义域为{t |0≤t ≤100},而后者的定义域为R .(2)不相等.因为前者的定义域为R ,而后者的定义域为{x |x ≠0}.2.教科书P 22练习题3.解答:(1)f (2)=28,f (-2)=-28,f (2)+f (-2)=0.(2)f (a )=3a 3+2a ,f (-a )=-(3a 3+2a ),f (a )+f (-a )=0.(3)f (x )+f (-x )=0.四、课堂小结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1)符号“y =f (x )”的含义;(2)两个函数相等的判别;(3)函数定义域与值域的求法.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定义法、代入法、换元法、方程的思想与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学建模.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1.2.1 函数的概念(2)符号“y =f (x )”的含义例1例2例3例4例5例6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教案(2)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教案(2)

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3)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本质是数集之间的对应,能作出给定函数的图象;2.通过作图,了解图象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散点,并能通过图象揭示函数的本质属性;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能由具体逐步过渡到符号化,并能对其进行理性化思考,对事物间的联系的进行数学化的思考.4.理解作图是由点到线,由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作函数的图象.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回忆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象.2.问题.是不是每一个函数都可以用图象表示呢?怎样才能准确地作出一个函数的图象呢?二、学生活动1.回忆初中作函数图象的步骤;2.按初中的作图步骤作出函数f(x)=x-1,f(x)=x2-1,f(x)=1x等函数的图象;3.思考课本27页的思考题并给出答案;4.阅读课本27页的阅读内容,尝试借助于电脑完成有关函数的图象.三、数学建构1.函数的图象:一般地,我们将自变量的一个值x0作为横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x0,f(x0)),自变量取遍函数定义域A的每个值时,就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集合(点集)为{(x,y)|y=f(x),x∈A},这些点组成的曲线就是函数y=f(x)的图象.(1)函数的图象是由一系列点形成的点集,故函数的图象可以是一条完整的曲线,也可能是某条曲线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几段曲线组成,或是几个孤立的点;(2)函数图象上每一点的纵坐标y=f(x0),即横坐标为x0时的相应函数值;(3)每一个函数都有其相应的图象,但并不是每一个图象都能表示一个函数.2.利用图象初步了解函数图象的对称性与单调性;3.用E x cel帮助作图(1)赋值;(2)命令函数;(3)进行函数运算;(4)选择“XY散点图/无数据点平滑线散点图”插入图表.四、数学运用1.例题.例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f(x)=x+1;(2)f(x)=x+1,x∈{-1,0,1,2,3};(3)f(x)=(x-1)2+1,x∈R;(4)f(x)=(x-1)2+1,x∈[1,3).例2从人口统计年鉴中查到我国从1949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把人口数y(百万人)看作是年份x的函数,试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函数的图象.例3试画出函数f(x)=x2+1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较f(-2),f(1),f(3)的大小;(2)若0<x1<x2,试比较f(x1)与f(x2)的大小.2.练习:(1)课本28页练习1,2,3;(2)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①f(x)=|x-1|+|x+1|;②f(x)=|x-1|-|x+1|;③f(x)=x|2-x|.五、回顾小结1.函数图象的作法;2.函数的作图是利用局部来反映全部;3.函数的图象具有直观性,生活因有图而美丽,函数因有图而生动.六、作业课堂作业:课本29页第3小题;课外作业:利用E x cel帮助研究函数f(x)与f(x+a)、f(x)+a的关系.。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函数 2.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函数 2.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数学教案

2.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2)掌握同一函数的标准;(3)了解函数值域的概念并能熟练求解常见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2.过程与方法经历求函数定义域及值域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探究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熟练求解常见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2.教学难点:对同一函数标准的理解,尤其对函数的对应法则相同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下列函数f (x )与g(x )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为什么?(1)0()(1);()1f x x g x =-= ; (2)()f x x =;()g x =(3)2()f x x =;2()(1)g x x =+ ;、 (4)()||f x x =;()g x =二、讲解新课 总结同一函数的标准:定义域相同、对应法则相同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11+⋅-=x x y ; (2)x x x y -+=||)1(0; (3)232531x x y -+-=; (4)x x x y 12132+--+=. 分析:一般来说,如果函数由解析式给出,则其定义域就是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当一个函数是由两个以上的数学式子的和、差、积、商的形式构成时,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公共部分的集合.解:(1)由⎩⎨⎧≥+≥-,01,01x x 得⎩⎨⎧-≥≥,1,1x x 即1≥x ,故函数11+⋅-=x x y 的定义域是1[,)∞+.(2)由⎩⎨⎧>-≠+,0||,01x x x 得⎩⎨⎧<-≠,0,1x x 故函数x x x y -+=||)1(0是{x |x <0,且x ≠1-}. (3)由⎪⎩⎪⎨⎧≥-≠-,05,0322x x 得⎪⎩⎪⎨⎧≤≤-±≠,55,3x x 即5-≤x ≤5且x ≠±3, 故函数的定义域是{x|5-≤x ≤5且x ≠±3}.(4)由⎪⎩⎪⎨⎧≠>-≥+,0,02,032x x x 即⎪⎪⎩⎪⎪⎨⎧≠<-≥0,2,23x x x ∴23-≤x <2,且x ≠0, 故函数的定义域是{x |23-≤x <2,且x ≠0}. 说明:求函数的定义域,其实质就是求使解析式各部分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列出不等式(组),然后求出它们的解集.其准则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① 分式中,分母不等于零.② 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为非负数.③ 对于0x y =中,要求 x ≠0.若A 是函数)(x f y =的定义域,则对于A 中的每一个x ,在集合B 都有一个值输出值y 与之对应.我们将所有的输出值y 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值域.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函数C ,那么B C ⊆,因此不能将集合B 当成是函数的值域.我们把函数的定义域、域都确定了,那么函数的值域也就确定了.例2.求下列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f (x )=(x -1)2+1,x ∈{-1,0,1,2,3};(2)f (x )=( x -1)2+1.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1,0,1,2,3},f (-1)= 5,f (0)=2,f (1)=1,f (2)=2,f (3)=5,所以这个函数的值域为{1,2,5}.(2)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因为(x -1)2+1≥1,所以这个函数的值域为{y ∣y ≥1}说明:通过对函数的简单变形和观察,利用熟知的基本函数的值域,来求出函数的值域的方法我们称为观察法.例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642+-=x x y ,1[∈x ,)5;(2)113+-=x x y ; 解:(1)2)2(2+-=x y .作出函数642+-=x x y ,1[∈x ,)5的图象,由图观察得函数的值域为2|{y ≤y <}11. (2)解法一:14)1(3+-+=x x y 143+-=x ,显然14+x 可取0以外的一切实数,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y |y ≠3}.解法二:把113+-=x x y 看成关于x 的方程,变形得()()310y x y -++=,该方程在原函数定义域{}|1x x ≠-内有解的条件是⎩⎪⎨⎪⎧y -3≠0,-y +1y -3≠-1, 解得y ≠3,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y |y ≠3}.说明:解法一的方法我们称为分离常数法,解法二的方法我们称为反函数法。

数学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教案1苏教版必修1

数学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教案1苏教版必修1

2.1.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1)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概念产生的背景,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是特殊的数集之间的对应;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定义,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3.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由具体逐步过渡到符号化,代数式化,并能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理性化思考,对事物间的联系的一种数学化的思考.教学重点:两集合间用对应来描述函数的概念;求基本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情境.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正方形的周长为,面积为.2.问题.在初中,我们曾认识利用函数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定义函数?常见的函数模型有哪些?如图,A(-2,0),B(2,0),点C在直线y=2上移动.则△ABC的面积S与点C的横坐标x之间的变化关系如何表达?面积S是C的横坐标x的函数么?二、学生活动1.复述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2.阅读课本21页的问题(1)、(2)、(3),并分别说出对其理解;3.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函数的对应本质.三、数学建构xyy=2 OA BC1.用集合的语言分别阐述21页的问题(1)、(2)、(3); 问题1 某城市在某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试根据函数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变化过程中,有哪几个变量?(2)这几个变量的范围分别是多少? 问题2 略.问题3 略(详见21页).2.函数: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的元素y 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 到B 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y =f (x ),x ∈A .其中,所有输入值x 组成的集合A 叫做函数y =f (x )的定义域.(1)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主要用于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函数的本质是一种对应;(3)对应法则f 可以是一个数学表达式,也可是一个图形或是一个表格 (4)对应是建立在A 、B 两个非空的数集之间.可以是有限集,当然也就可以是单元集,如f (x )=2x ,(x =0).3.函数y =f (x )的定义域:(1)每一个函数都有它的定义域,定义域是函数的生命线;(2)给定函数时要指明函数的定义域,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集合,如果没 有指明定义域,那么就认为定义域为一切实数.四、数学运用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集合A 到 B 的函数:(1)A ={1,2,3,4,5},B ={2,4,6,8,10},f :x →2x ; (2)A ={1,2,3,4,5},B ={0,2,4,6,8},f :x →2x ; (3)A ={1,2,3,4,5},B =N ,f :x →2x . 练习: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函数的本质是对应,但并非所有的对应都是函数,一个必须是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对应,二是对应只能是单值对应.t /h/℃ O 226 10 24 2010(1)x →2x ,x ≠0,x ∈R ;(2)x →y ,这里y 2=x ,x ∈N ,y ∈R .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f (x )=x -1;(2)g(x )=x +1+1x .例3 下列各组函数中,是否表示同一函数?为什么? A .y =x 与y =(x )2; B .y =x 2与y =3x 3;C .y =2x -1(x ∈R)与y =2t -1(t ∈R);D .y =x +2·x -2与y =x 2-4 练习:课本24页练习1~4,6. 五、回顾小结1.生活中两个相关变量的刻画→函数→对应(A →B ) 2.函数的对应本质; 3.函数的对应法则和定义域. 六、作业:课堂作业:课本28页习题2.1(1)第1,2两题.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一看对应法则,二看定义域.。

高中数学 2.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数学 2.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二课时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 O y x O yx【学习导航】学习要求1.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2.能正确画出一些常见函数的图象;3.会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值域、判断函数值的变化趋势;4.从“形”的角度加深对函数的理解.自学评价1.函数的图象:将函数()f x 自变量的一个值0x 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作为纵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00(,())x f x ,当自变量取遍函数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2.函数()y f x =的图象与其定义域、值域的对应关系:函数()y f x =的图象在x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对应着函数的定义域,在y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对应着函数的值域.【精典范例】例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1)()1f x x =+;(2)2()(1)1,[1,3)f x x x =-+∈;(3)5y x =,{1,2,3,4}x ∈;(4)()f x =【解】O y x O y x点评:函数图象可以由直线或曲线(段)构成,也可以是一些离散的点.画函数的图象,必须注意图象的范围、图象经过的关键点、图象的变化趋势等.例2:画出函数2()1f x x =+的图象,并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2),(1),(3)f f f -的大小;(2)若120x x <<(或120x x <<,或12||||x x <)比较1()f x 与2()f x 的大小;(3)分别写出函数2()1f x x =+((1,2]x ∈-),2()1f x x =+((1,2]x ∈)的值域.【解】(1)(1)(1)(3)f f f <-<(2)若120x x <<,则 12()()f x f x <;若120x x <<,则12()()f x f x >;若12||||x x <,则12()()f x f x <.点评: 函数的图象能形象地反映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函数值的变化趋势等). 追踪训练一1.根据例1(2)中的图象可知,函数Oyx2()(1)1,[1,3)f x x x =-+∈的值域为 [1,5) ;2. 直线1x =与抛物线21y x =+的交点有 1 个;直线()x a a R =∈与抛物线21y x =+的交点可能有 1 个;3. 函数()f x x =与2()x g x x=的图象相同吗?答: 不同 . 【选修延伸】一、函数值域例4: 已知函数2361y x x =-+,利用函数图象分别求它在下列区间上的值域:(1)[1,2]x ∈-; (2)[4,0]x ∈-; (3)[2,5]x ∈.【解】(1)[2,10]-;(2)[1,73];(3)[1,46].例5.集合{(,)|(),}P x y y f x x R ==∈与集合{|(),}Q y y f x x R ==∈相同吗?请说明理由.【解】不相等.集合P 是坐标平面内的一个点集,表示函数()y f x =的图象;集合Q 是一个数集,表示函数()y f x =的值域.思维点拨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函数值域,作图时必须抓住以下关键点: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以及区间的端点;解决集合问题,首先必须弄清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追踪训练二1.已知函数f(x)=⎪⎩⎪⎨⎧>≤≤-<+)1(,)1(-1,)1(322x x x x x ,xO y x(1)画出函数图象;(2)求f{f[f(-2)]}(3)求当f(x)= -7时,x的值;解:(1)图象略(2)f(-2)=2x(-2)+3=-1f(-1)=( -1)2=1f(1)=1所以f{f[f(-2)]}=1(3)因为f(x)= -7所以2x+3=-7所以x=-5。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七、函数的图象教学目标:1、掌握函数图象的几种做法2、能运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3、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几种画法教学难点: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运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 相互查看、交流课前所作的函数图象附:例1分别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2,1;32.12-∈+-=x x x y x y lg .2= 22.3+=x y ;12.42--=x x y 12.5-+=x x y xx xx e e e e y ---+=.6 二.探究归纳2. 以生甲所作的图象为例,并由生甲来讲述其作图过程,师强调“形少数时难入微”,作图时要标出关键点。

3. 师生共同归纳出作图的几种方法:①直接法;②图象变换法;③描点法4. 反之,给出了函数图象,该从哪些方面识别、选择呢?请看例2:例2 函数xx y ln 2=的图象大致为练习1函数()()1ln 2+=x x f 的图象大致是5. 师生共同归纳出图象识辨的常用方法:①由函数的定义域判断图象的左右位置;由函数的值域判断图象的上下位置。

②由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图象的变换趋势。

③由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图象的对称性。

④由函数的周期性识辨图象。

⑤由函数的特征点排除不和要求的图象。

三、数学应用6具备了作图、辨图的能力,我们要用图来解决问题,请看例3:例3()()⎩⎨⎧>≤=,,ln ,,已知函数12e x x e x ax x f 其中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若直线2=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设函数()(),1,-=+=x x g a x x f 对于任意的R x ∈,不等式()()x g x f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7师生共同归纳:①利用函数的图象可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的求解问题,如判断方程是否有解,有多少个解。

②利用图象可观察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域、值域、最值等。

四、练习反馈下面通过几道习题,来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高中数学新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6=tan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定义域,除了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考虑实际问题对函数自变量的制约.
42.根本初等函数的值域1=+b≠0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2=a≠0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当a>0时,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
1分式函数中分母____________________
2偶次根式函数被开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3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_4a>0且a≠1,=in,=co,定义域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a>0且a≠1的定义域为_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________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主备人:周志安二次备课: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会利用函数解析式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二、知识梳理:
1函数的定义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函数的值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a0且a≠1的值域是.5 a>0且a≠1的值域是6=in,=co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7=tan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与各段上的定义域、值域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为各段上的定义域、值域的并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的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本质是数集之间的对应;
2.进一步熟悉与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定义,会利用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判定有关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3.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由具体逐步过渡到符号化,代数式化,并能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理性化思考,对事物间的联系的一种数学化的思考.
教学重点:
用对应来进一步刻画函数;求基本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复述函数及函数的定义域的概念.
2.问题.
概念中集合A 为函数的定义域,集合B 的作用是什么呢?
二、学生活动
1.理解函数的值域的概念;
2.能利用观察法求简单函数的值域;
3.探求简单的复合函数f (f (x ))的定义域与值域.
三、数学建构
1.函数的值域:
(1)按照对应法则f ,对于A 中所有x 的值的对应输出值组成的集合称之
为函数的值域;
(2)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2.x → g (x )⇒ f (x ) → f (g (x )),其中g (x )的值域即为f (g (x ))的定义域;
四、数学运用
(一)例题.
例1 已知函数f (x )=x 2+2x ,求 f (-2),f (-1),f (0),f (1).
例2 根据不同条件,分别求函数f (x )=(x -1)2+1的值域.
(1)x ∈{-1,0,1,2,3};
(2)x ∈R;
(3)x ∈[-1,3];
(4)x ∈(-1,2];
(5)x ∈(-1,1).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①y =24x +; ②y =24x -. 例4 已知函数f (x )与g (x )分别由下表给出:
x
1 2 3 4 x 1 2 3 4 f (x ) 2 3 4 1 g (x ) 2 1 4 3
分别求f (f (1)),f (g (2)),g(f (3)),g (g (4))的值.
(二)练习.
(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①y=2-x2;②y=3-|x|.
(2)已知函数f(x)=3x2-5x+2,求f(3)、f(-2)、f(a)、f(a+1).
(3)已知函数f(x)=2x+1,g(x)=x2-2x+2,试分别求出g(f(x))和f(g(x))的值域,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发现.
(4)已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1,2],求f(x)+f(-x)的定义域.
(5)已知f(x)的定义域为[-2,2],求f(2x),f(x2+1)的定义域.
五、回顾小结
函数的对应本质,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利用分解的思想研究复合函数.
六、作业
课本P31-5,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