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法规-质量管理

合集下载

建设法规6-质量管理ppt课件

建设法规6-质量管理ppt课件
5
6.2 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1、对施工质量负责和总分包单位的质量责任
– 《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一步规定,施工单位应当
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 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 – 《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工程质量由 工程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 他单位的,应当对分包工程的质量与分包单位承担连带 责任。分包单位应当接受总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
– 按图施工,遵守标准 – 防止设计文件和图纸出现差错
9
3、对建筑材料、设备等进行检验检测的规定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 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 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 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 得使用。(进场前检验)
–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 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 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 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见证取样送检)
• (2)分包人杨某分包的该家属楼附属工程完工后,经检验发现存在严 重的质量问题,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合同法》的规定 应当负责返修。发包人有权要求杨某的工程队或承包商甲对该家属楼 附属工程履行返修的义务。如果是承包商甲进行返修,在返修后有权 向杨某的工程队进行追偿。此外,如果因为返修而造成逾期交付的, 依据《合同法》的规定,承包商甲与杨某的工程队还应当向发包人承 担违约的连带责任。
• 问题: (1)承包商甲是否应该对该家属楼附属工程的质量负责? (2)该质量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7
分析: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然环境等方面。

注2:内部的环境,可以考虑组织结构、文化、流程、资源和人员等方面。

改写:ISO9001:2015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适用于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能力的组织。

本标准旨在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的过程,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度。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在组织的背景环境方面,组织应该确定与其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内部和外部事务。

组织应该考虑可能对其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和价值观,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以及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等方面。

外部环境方面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内部环境方面可以考虑组织结构、文化、流程、资源和人员等方面。

领导作用方面,组织应该明确领导作用和承诺,制定质量方针,明确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策划方面,组织应该制定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制定质量目标并实施策划,制定变更的策划。

支持方面,组织应该提供资源和能力,提高意识,加强沟通,形成文件的信息。

运行方面,组织应该进行运行的策划和控制,确定市场需求并与顾客沟通,进行运行策划过程,控制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开发产品和服务,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放行产品和服务,处理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绩效评价方面,组织应该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持续改进方面,组织应该制定不符合和纠正措施,进行改进。

5.1.2 针对顾客需求和期望的领导作用与承诺 (5.2)最高管理者应该通过以下方式,证实其针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a) 识别和应对可能影响产品和服务符合性、顾客满意的风险;b) 确定和满足顾客要求;c) 稳定提供满足顾客和相关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为焦点;d) 增强顾客满意度为焦点。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ISO 9001:2015标准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组织的背景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4.4 质量管理体系5.领导作用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2 质量方针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6.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6.2 策划质量目标的实施6.3 变更的策划7.支持7.1 资源7.2 能力7.3 意识7.4 沟通7.5 形成文件的信息8.运行8.1 策划和控制运行8.2 确定市场需求和顾客沟通8.3 运行策划过程8.4 控制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8.5 产品和服务开发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8.7 产品和服务放行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9.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2 内部审核9.3 管理评审10.持续改进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2 改进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文献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适用于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能力的组织,并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以及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所引用的文件,其条款构成了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只适用于引用的版本。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适用于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

ISO 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ISO 9000:2015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组织的背景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组织应该确定与组织宗旨、战略方向有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务,这些事务会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

新版GSP质量管理规范

新版GSP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No.:0000000000000593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行为,保障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企业应当在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药品质量。

第三条药品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规范。

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药品、药品流通过程中其他涉及储存与运输药品的,也应当符合本规范相关要求。

第四条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坚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禁止任何虚假、欺骗行为。

第二章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第五条企业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本规范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

第六条企业制定的质量方针文件应当明确企业总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并贯彻到药品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第七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应当与其经营范围和规模相适应,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应的计算机系统等。

第八条企业应当定期以及在质量管理体系关键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时,组织开展内审。

第九条企业应当对内审的情况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论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第十条企业应当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对药品供货单位、购货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确认其质量保证能力和质量信誉,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各部门、岗位人员应当正确理解并履行职责,承担相应质量责任。

第二节组织机构与质量管理职责第十三条企业应当设立与其经营活动和质量管理相适应的组织机构或者岗位,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第十四条企业负责人是药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管理,负责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质量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确保企业实现质量目标并按照本规范要求经营药品。

GB T19001-2008与GB 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变化分析

GB T19001-2008与GB 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变化分析

GB/T19001—2008与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变化分析GB/T19001—2008(条款)GB/T19001—2016(条款)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征求意见稿)主要变化及内容引言0.1总则引言0.1总则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根据本标准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如下潜在益处:a)持续提供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b)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c)应对与组织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d)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

内部和外部各方均可使用本标准。

实施本标准并不意味着需要:——统一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形成与本标准条款结构相一致的文件;——在组织内使用本标准的特定术语。

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补充。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与基于风险的思维。

过程方法使组织能够策划其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PDCA循环使组织能够确保其过程得到充分的资源和管理,确定改进机会并采取行动。

基于风险的思维使组织能够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利影响,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出现的机遇(见附录A.4)。

在日益复杂的动态环境中持续满足要求,并针对未来需求和期望采取适当行动,这无疑是组织面临的一项挑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组织可能会发现,除了纠正和持续改进,还有必要采取各种形式的改进,如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

在本标准中使用如下助动词:主要变化:1)强调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意义及潜在的益处;2)增加了“基于风险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明确了可能的改进形式。

“应”表示要求;“宜”表示建议;“可以”表示允许;“能”表示可能或能够。

“注”的内容是理解和说明有关要求的指南。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新版)-.10.1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新版)-.10.1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目录1.适用范围2.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3.对认证审核人员的基本要求4.初次认证程序5.监督审核程序、6.再认证程序7.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8.认证证书要求9.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结合审核10.受理转换认证证书11.受理组织的申诉12.认证记录的管理13.其他[附录A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时间要求1适用范围本规则用于规范依据GB/T 19001/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在中国境内开展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本规则依据认证认可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相关技术标准,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过程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认证机构对认证过程的管理责任,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规范有效。

本规则是认证机构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中的基本要求,相关机构在该项认证活动中应当遵守本规则。

2对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取得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资质。

~认证能力、内部管理和工作体系符合GB/T27021/ISO/IEC 1702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建立内部制约、监督和责任机制,实现培训(包括相关增值服务)、审核和作出认证决定等工作环节相互分开,符合认证公正性要求。

鼓励认证机构通过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的认可,证明其认证能力、内部管理和工作体系符合GB/T27021/ISO/IEC 17021-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

不得将申请认证的组织(以下简称申请组织)是否获得认证与参与认证审核的审核员及其他人员的薪酬挂钩。

3对认证审核人员的基本要求认证审核员应当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证人员注册机构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资格。

认证人员应当遵守与从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认证审核活动及相关认证审核记录和认证审核报告的真实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初次认证程序《受理认证申请认证机构应向申请组织至少公开以下信息:(1)可开展认证业务的范围,以及获得认可的情况。

(2)本规则的完整内容。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最新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最新版...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最新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最新版...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行为,促进建设工程质量提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合用于国内所有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

第三条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原则、“谁建设、谁负责、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以及“防范、保证、修复”的基本要求。

第四条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能力和信誉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参预建设工程的各项活动,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应当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从事相应活动,确保质量合格,不得牟取非法利益和伤害他人合法权益。

第六条建设单位及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质量投入、结算、绩效考核等制度,鼓励质量优良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参预建设工程活动。

第二章设计的质量管理第八条建设工程的设计质量管理应当遵循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九条设计单位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保证设计符合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在设计前进行全面审查和评估。

第十条设计单位应当拥有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设计,确保设计内部逻辑合理,符合实际施工情况。

第十一条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建设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设计的质量合格。

第三章施工的质量管理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遵循设计的规范要求,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质和技术能力的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像关规范、标准要求和设计文件进行施工。

第十四条施工现场应当符合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当依法规范作业行为,确保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023最新版)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023最新版)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⒈引言⑴目的⑵适用范围⑶定义⒉质量管理体系⑴质量政策和目标⑵组织结构⑶质量职责和权限⑷管理资源⑸沟通和合作⑹文件控制⑺过程管理⑻安全和环境管理⒊质量计划与策划⑴质量计划⑵质量策划与目标设定⑶风险识别与评估⑷质量资源分配⒋质量控制⑴过程控制⒋⑴控制计划和控制手册⒋⑵变更控制⒋⑶非符合品控制⑵检验与测试⑶数据分析与改进⒌质量保证⑴质量保证计划⑵质量审核⑶过程改进⑷不合格品管理⑸客户满意度评价⒍培训和知识管理⑴培训计划⑵知识管理⑶绩效评估和奖励⒎供应商管理⑴供应商选择和评价⑵合同管理⑶供应链管理⑷供应商绩效评价⒏法律法规与合规⑴相关法律法规概述⑵合规计划⑶合规风险评估⑷合规培训与沟通⑸合规监督与内审⒐文档控制⑴文档编制⑵文档修改与审查⑶文档发布与废止⑷文档保密与备份⒑附件⑴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图附件:⒈质量管理体系流程图法律名词及注释:-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该标准为ISO 9001国际标准,用于规范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等方面的要求。

- 质量政策:组织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整体目标和方向。

- 质量目标:为了实现质量政策而设定的具体、可量化的目标和指标。

- 组织结构: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分工关系。

- 质量职责和权限:各个岗位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权限。

- 管理资源:包括人员、设备、资金等用于支持质量管理活动的资源。

- 文件控制: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文件进行编制、审查、发布、废止和记录的过程。

- 过程管理: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实现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 安全和环境管理:将安全和环境要求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确保组织产品或服务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 风险识别与评估:对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 不合格品管理: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处理和纠正的过程。

- 客户满意度评价:对客户的意见和反馈进行评估和分析,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2023年质量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新版)

2023年质量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新版)

2023年质量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
要求清单(新版)
法律法规要求清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标准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法》
行业标准要求清单
- 国家标准:请参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最新行业标准目录,以确定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标准要求。

- 行业协会标准:请参考相关行业的协会或组织发布的标准,以了解行业特定的质量管理要求。

认证和审计要求清单
- ISO 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确认是否需要进行ISO 9001认证,并执行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 OHSAS /ISO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如质量管理活动涉及员工安全和健康,可以考虑执行OHSAS 或ISO 标准。

- ISO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如质量管理活动涉及环境保护,可以考虑执行ISO 标准。

相关要求清单
- 监管要求:根据所在地的监管机构发布的要求,确保质量管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监管要求。

- 客户要求:根据客户的要求和标准,调整质量管理活动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以上是2023年质量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根据具体情况和行业要求,可以继续扩展和细化清单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新版)-2016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新版)-2016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新版)-2016.10.1实施2)组织机构代码证明文件。

3)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

4)内部审核报告及纠正措施记录。

5)管理代表人员名单及职务。

6)其他认证机构认为必要的文件。

4.2审核计划4.2.1认证机构应当根据申请组织的情况,编制审核计划,并向申请组织公布。

4.2.2审核计划应当包括审核的时间、地点、审核的范围和审核的人员等。

4.3现场审核4.3.1认证机构应当派遣审核人员进行现场审核,审核人员应当按照审核计划进行审核。

4.3.2审核人员应当对申请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记录和实际情况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记录并提出纠正措施。

4.4审核报告4.4.1审核人员应当根据审核结果编制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应当包括审核的范围、审核的时间和地点、审核的人员、审核结果和建议等。

4.4.2审核报告应当由审核人员和审核组长签字,并报认证机构审核部门审核。

4.5认证决定4.5.1认证机构审核部门应当根据审核报告和相关文件,作出认证决定。

4.5.2认证决定应当由审核部门主管签字,并通知申请组织。

5监督审核程序5.1认证机构应当对已经认证的组织进行监督审核,以评估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

5.2监督审核应当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进行,包括定期审核和不定期审核。

5.3监督审核的结果应当及时向申请组织通报,并根据审核结果作出相应的决定。

6再认证程序6.1认证机构应当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前进行再认证。

6.2再认证程序应当与初次认证程序相同。

6.3认证机构应当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届满前,通知申请组织进行再认证申请。

7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7.1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证书的持有人进行监督审核,发现严重问题时应当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

7.2认证机构应当对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的组织进行公告,并通知认证证书的持有人。

8认证证书要求8.1认证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认证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认证证书的编号。

2)申请组织的名称、地址和认证活动的范围。

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产品质量管理的正常进行。

第四条质量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质量控制
第五条公司应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明确产品的外观、性能、安全等要求。

第六条公司应建立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检验制度,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七条公司应定期对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操作人员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可靠。

第八条公司应建立质量异常处理制度,对质量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质量改进
第九条公司应建立质量改进制度,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

第十条公司应定期进行质量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第四章质量培训与教育
第十一条公司应开展质量培训与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第十二条公司应定期组织质量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知识和技能。

第五章质量认证与评审
第十三条公司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要求,进行质量认证和评审,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第十四条公司应定期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六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质量管理部所有。

最新版的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目录

最新版的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目录

最新版的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
目录
一、总则
1. 规范目的
2. 适用范围
3. 术语和定义
4. 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二、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1. 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2.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
3.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三、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求
1. 质量管理人员职责和资质要求
2. 技术人员职责和资质要求
四、施工准备与技术措施
1. 施工准备
2. 技术措施
五、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 基坑与地基处理
2. 结构施工
3. 建筑装饰装修与屋面施工
4. 建筑给水排水与供暖通风空调工程施工
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
6.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
六、质量验收和评定
1. 施工质量验收和评定程序
2. 施工质量验收和评定依据
3. 施工质量验收和评定内容
4. 施工质量验收和评定结果处理
七、施工质量事故处理
1. 施工质量事故的分类和级别
2. 施工质量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
八、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1. 监督检查
2. 法律责任
九、附件
1. 相关表格和样本
以上为最新版的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目录,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1.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达到客户和法律法规要求。

该质量管理体系遵循最新版本的质量管理标准。

2.范围该质量管理体系适用于本组织的所有部门、项目和业务活动,并涵盖以下方面:- 组织的质量目标和政策- 质量计划和程序- 质量控制和检验活动-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审核和评估3.规范和参考文件本质量管理体系遵循以下标准和参考文件:- [标准名称1]:描述要求和指南,可用于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

- [标准名称2]:提供质量管理的术语和定义。

4.质量目标和政策4.1 质量目标本组织的质量目标是确保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并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4.2 质量政策本组织的质量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审核和评估质量管理体系5.质量计划和程序5.1 质量计划本组织制定质量计划,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质量计划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资源计划、质量控制措施等。

5.2 质量程序本组织制定质量程序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

质量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文档控制程序:确保所有文档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 培训程序: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

- 内审程序: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 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处理质量问题和改进机会,以减少不符合和提高质量绩效。

6.质量控制和检验本组织实施质量控制和检验措施,以确保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质量控制和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活动:- 原材料检验: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 生产过程控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 产品检验:对成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 服务质量评估:对服务过程进行评估,确保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新版GJB9001C-2017质量管理手册

新版GJB9001C-2017质量管理手册

****************公司质量手册QUALITY MANUAL(依据标准:ISO 9001:2015、GB/T 19001-2016、GJB 9001C-2017)LH/QM-2017版本: A/0编制:审核:批准:201*-**-**发布 201*-**-**实施目录1 范围1.1手册发布实施令手册发布实施令质量手册依据ISO 9001:2015、GB/T 19001-2016、GJB 9001C-2017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它是描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质量手册对内是开展质量管理的法规性文件,公司全体员工必须执行手册中的有关规定;对外用于展示公司遵循“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理念,从产品开发到产品交付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能力,确保持续满足顾客要求与期望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质量手册LH/QM-2017于201*年**月**日批准,现予以颁布。

公司所属全体员工必须以此为纲,贯彻执行,促进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公司名称:总经理:日期:1.2公司简介公司简介略1.3管理者代表授权书管理者代表授权书为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现公司任命公司*****为公司管理者代表,全面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工作。

其职责与权限为:1、确保按ISO 9001:2015、GB/T 19001-2016、GJB 9001C-2017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2、负责组织制定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定期向公司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任何改进需求;4、确保在公司范围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5、负责有关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事宜的对外联络。

公司名称:总经理:日期:1.3质量方针1.3.1质量方针************1.3.2质量方针内涵:略1.4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略1.5职能分配表职能分配表▲主要职责△相关职责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适用领域和范围及引用法律、法规、标准2.1.1适用领域和范围本手册按ISO 9001:2015、GB/T 19001-2016、GJB 9001C-2017标准要求建立、运行、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产品实现全过程,以证实并有能力稳定提供满足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不断增强顾客满意,并做为证明符合ISO 9001:2015、GB/T 19001-2016、GJB 9001C-2017标准的自我评价、自我声明以及认证使用;2.1.2 适用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质量管理体系法律法规汇总

质量管理体系法律法规汇总

各体系法律法规清单最新汇总版ISO9001法律法规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0.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1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4.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1.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4001法律法规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条款)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7.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8.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9.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10.环境保护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管理办法(试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13.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1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6.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危险废物转移单管理办法2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2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3.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24.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25.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实施细则26.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第一批)2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28.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0.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31.关于在非必要场所停止再配置哈龙灭火器的通知3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实施办法(暂行)33.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的决定34.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35.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36.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37.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38.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3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0.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4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42.节约用电管理办法4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4.全国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管理制度(暂行)45.环境保护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46.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47.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暂行办法48.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49.环境标准管理办法50.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51.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试行)52.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和环境标志使用管理规定53.禁止进口货物目录(三批)54.关于加强环境统计工作的规定55.危险货物品名表5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57.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58.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5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60.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61.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6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6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6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65.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66.危险货物包装标志6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6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69.作业场所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70.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办法7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7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7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45001法律法规清单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修正)2.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16-20)3.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5.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6.高毒物品目录7.职业病分类和目录8.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9.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10.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1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12.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90令)(新)13.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47令)1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48令)1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49令)1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50令)17.50号令征求意见稿(新)18.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59令)19.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73令)20.废止和修改十部规章的决定(80令)21.《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2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目录(12-73)23.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12-89)24.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13-171)2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14-39)26.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14-111)2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15-16)28.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15-124)29.做好防暑降温工作(15-63)30.汽车加油站建设项目(15-59)31.《档案管理规范、实验室布局与管理规范》(15-93)32.《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主要内容及检查方法》(13-002)33.修订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备案)申请书(13-003)34.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要求(14-002)3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14-003)3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13-004)37.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16-9)38.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9.GBZ2.1-2007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40.GBZ2.2-2007第2部分:物理因素41.GBZ3-157诊断标准42.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43.GBZ/T160.1-85查询系统44.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45.GBZ/T189.1超高频辐射46.GBZ/T189.2高频辐射47.GBZ/T189.3工频电场48.GBZ/T189.4激光辐射49.GBZ/T189.5微波辐射50.GBZ/T189.6紫外辐射51.GBZ/T189.7高温52.GBZ/T189.8噪声53.GBZ/T189.9手传振动54.GBZ/T189.10体力劳动强度分级55.GBZ/T189.11体力劳动强度时心率56.GBZ/T192.1总粉尘57.GBZ/T192.2呼吸性粉尘58.GBZ/T192.3游离二氧化硅59.GBZ/T192.4石棉纤维浓度60.GBZ/T193-2007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61.GBZ/T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62.GBZ/T195-2007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63.GBZ/T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64.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65.GBZ/T203-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66.GBZ/T204-2007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信息指南67.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68.GBZ/T206-2007密闭空间直读式仪器气体检测规范69.GBZ/T211-2008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70.GBZ/T222-2009密闭空间直读式气体检测仪选用指南71.GBZ/T223-200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72.GBZ/T224-201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73.GBZ/T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74.GBZ/T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75.GBZ/T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76.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77.GBZ/T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78.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79.GBZ/T231-20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80.GBZ/T251-2014汽车铸造作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81.GBZ/T252-2014中小箱包加工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82.GBZ/T253-2014造纸业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83.GBZ/T259-2014硫化氢职业危害防护导则84.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85.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86.GB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87.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88.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89.GB/T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90.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91.GB/T16758-2008排风罩分类及技术条件92.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93.GB/T50087-2013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94.AQ/T4208-2010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95.AQ42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防毒技术规范96.AQ4210-2010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97.AQ4211-2010家具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98.AQ/T4212-2011氧化铝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99.AQ4213-2011煤层气开采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0.AQ4214-2011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1.AQ4215-2011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102.AQ/T4216-2011钢铁冶炼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03.AQ4217-2012粉尘采样器技术条件104.AQ/T4218-2012铝加工厂防尘防毒技术规程105.AQ/T4219-2012焦化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6.AQ4220-2012石材加工工艺防尘技术规范107.AQ4221-2012粮食加工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08.AQ4222-2012酒类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109.AQ4223-2012自来水生产供应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110.AQ4224-2012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1.AQ4225-2012印刷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2.AQ4226-2012城镇燃气行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13.AQ/T4227-2012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防护技术规程114.AQ/T3048-2013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115.AQ/T8008-201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116.AQ/T8009-2013预评价117.AQ/T8010-2013控制效果评价118.AQ/T4223-2013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119.AQ4238-2014日用化学产品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要求时120.AQ/T4239-2014轧钢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21.AQ/T4240-2014铁矿采选业职业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22.AQ5217-2015木器涂装职业安全健康要求123.AQ4241-2015纺织工业除尘设备防爆技术规范124.AQ4242-2015纺织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25.AQ4243-2015石棉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程126.AQ/T4244-2015造纸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27.AQ4245-2015卷烟制造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时128.AQ4246-2015建材物流业防尘技术规范129.AQ/T4247-2015水泥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30.AQ/T4248-2015钢铁企业烧结球团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31.AQ/T4249-2015制鞋企业防毒防尘技术规范132.AQ4250-2015电镀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133.AQ/T4251-2015木材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34.AQ/T4252-2015黄金开采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135.AQ/T4253-2015箱包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36.AQ4254-2015涂料生产企业职业健康技术规范137.AQ/T4255-2015制药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138.AQ/T4256-2015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39.AQ/T4257-2015宝石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40.AQ/T4258-2015玻璃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141.AQ/T4259-2015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142.AQ/T4260-2015石棉矿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143.AQ/T4261-2015石棉矿山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144.AQ/T4262-2015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145.AQ/T4263-2015石棉制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细则146.AQ/T4264-2015石棉制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147.AQ/T4265-2015木制家具制造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细则148.AQ/T4268-201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快速检测方法149.AQ/T4269-201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150.AQ/T4270-2015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151.AQ/T4271-2015通风除尘系统运行监测与评估技术规范。

新版gsp质量管理规范采购员的要求

新版gsp质量管理规范采购员的要求

新版GSP质量管理规范采购员的要求一、概述GSP(Good Storage Practice)质量管理规范是指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关键要素。

采购员在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新版GSP质量管理规范对采购员的具体要求,帮助采购员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

二、采购员的基本要求1.具备相关药学知识:采购员应具备基本的药学知识,了解药品的分类、性质、质量要求等。

2.熟悉法规和标准:采购员应熟悉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采购的药品符合合规要求。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采购员需要与供应商、企业内部各部门等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采购计划的顺利执行。

4.具备谨慎的决策能力:采购员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市场情况做出决策,确保采购决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采购过程的要求1.供应商评估:采购员需要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对其企业资质、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等的审查,确保供应商具备提供合格药品的能力。

2.采购计划编制:采购员应根据企业的经营需求、销售预测等,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确保药品的及时供应和库存的管理。

3.供应商选择:采购员应根据供应商的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在选择供应商时,需重点考虑其产品质量、价格、交期等因素。

4.采购合同签订:采购员需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采购合同,包括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期、质量要求等,确保双方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5.采购执行与跟踪:采购员需监督供应商按合同约定提供商品,并及时对采购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确保采购计划的实施。

6.药品验收与追溯:采购员需要进行药品的验收工作,并对进货渠道、包装、标签等进行追溯,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相关质量要求。

四、质量管理的要求1.参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采购员应积极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制定和优化相关的工作制度、程序和流程等。

2.做好质量事故的处理:采购员需在发生质量事故时积极配合,参与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质量规范(新版)

质量规范(新版)

质量规范(新版)本文档旨在为公司制定新版的质量规范,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最高标准。

1. 目标和背景公司致力于提供卓越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本质量规范旨在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并建立起公司的良好声誉。

2. 质量管理体系2.1 质量目标- 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完成项目按时、按质量要求交付2.2 质量控制措施- 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措施- 对所有产品和服务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测试- 建立质量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建立客户反馈机制,收集和分析客户意见和建议2.3 质量培训和提升- 培训员工,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开展定期的质量培训活动- 推行持续改进文化,发掘和推广最佳实践2.4 质量审核和评估- 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根据审核结果,及时纠正和预防质量问题- 进行供应商评估,确保供应商的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要求3. 产品质量标准本公司的产品质量标准以国际行业标准为基准,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

以下为产品质量标准的主要要求:- 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安全可靠,无缺陷- 耐久耐用,性能稳定- 交付完好,无损坏或瑕疵- 易于维修和使用4. 服务质量标准公司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以下为服务质量标准的主要要求:- 及时响应客户咨询和投诉- 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产品和服务信息- 定期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 解决客户问题和纠纷,确保客户满意度5. 质量保证和反馈公司将建立质量保证机制,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标准,并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同时,公司鼓励客户提供质量反馈,以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结论本质量规范(新版)旨在确保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最高标准,并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将不断改进和提升质量,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保持竞争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资料 00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质量控制)的解析和应用
上海慧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质量控制的概念
“质量控制”是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生产完成以后所进行的质量检测过程的控制。

质量控制是为了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符合经注册的产品技术要求
和行业标准、符合经注册的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但是质量检测确是最后的控制手段。

第九章质量控制
第五十六条对质量控制的要求。

对质量控制的要求
第十七条对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八条*对检验标准和符合性的要求。

第五十九条*对检验记录的管理要求。

第六十条*对产品放行的管理要求。

▲第十条对产放行的管求
第六十条对产品留样的管理。


第六十一条对产品留样的管理
三个附录增加的内容(质量控制)无菌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
2.7.1 无菌、微生物限度和阳性对照 2.7.1 无菌、微生物限度和阳性对照 2.7.1 建立校准品、参考品量值溯源,对产品
的检测的检测
赋值2.7.2 工艺用水监 2.7.2 工艺用水监 2.7.2 生产和检验用的艺用水监
控和检测
艺用水监控和检测菌毒种应当标明来源,验收、储存、保管、使用、销毁管理。

用、销毁管理2.7.3 对洁净室
(区)定期检测 2.7.3 对洁净室(区)定期检测
2.7.3 生产用细胞和原始、主代、工作细胞库。

自制抗原抗体自制抗原、抗体。

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三个附录增加的内容(质量控制)无菌医疗器械植入性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
2.7.4 产品的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 2.7.4 产品的初始污染菌和微粒污染 2.7.4 检验使用的标准品、校准品、的控制的控制质控品的台账记录
与溯源保存。

22626留样条件2.7.5 按生产批或灭菌批留样,留样观察检测记录 2.7.6 按生产批或灭菌批留样,留样观察检测记录 2.7.6 留样条件,李阳管理,留样观察检测记录
观察、检测、记录观察、检测、记录察、检测、记录2.7.5 建立检验机
构按批出厂检验构,按批出厂检验,
记录检验人
中被称为“监视和测量”
在ISO13485中被称为监视和测量
•主要内容对应ISO13485:2003版条款:主容版条款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要求6
–-7.6
–产品监视和测量-8.2.4
–信息的反馈-8.2.1
821
第五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质量控制程序,规定产品检验部门、人员、操作等要求,并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校准等要求,以及产品放行的程序。

和设备的使用校准等要求以及产品放行的程序
1、建立质量控制的程序文件。

这里提出的“质量控制程序”,是指对产品进行技术测量时的质量控制,也就是QC。

2提出对产品检验部门人员仪器设备操作2、提出对产品检验部门、人员、仪器设备、操作工作进行管理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建立管理制度文件。

文件
3、提出了产品放行的概念,提出建立产品放行程序。

•程序文件中应当规定检测要求的提出、检测任务的下达、检测技术要求的规定和变更、检测任务责任部门、检测操作规程、检测记录、数据分析、相互监督检查、以及检测结果的保存等。

•对检验部门的管理:
•⑴、检测部门的组织结构;⑵、检测部门的职责;
检测部门的组织结构检测部门的责⑶、检测部门的人员要求;⑷、检测部门的培训和考核;⑸、检测部门的管理;⑹、检测设备的和考核检测部门的管检测设备的管理;⑺、检测设备的校正;⑻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⑼、检测文件管理;⑽、检测记录管理和维护检测文件管理检测记录管理等
现场核查要求:
查看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对产品的检验部门职查看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对产品的检验部门职责、人员资质、检验操作规程等做出规定。

查看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对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校准做出规定。

缺陷举例:
缺陷举例
第五十七条检验仪器和设备的管理使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以下要求
(一)定期对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或者检定,并予以标识
并予以标识;
(二)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在搬运、维护、贮存期间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
间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
(三)发现检验仪器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对以往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保存验证记录;(四)对用于检验的计算机软件,应当确认。

要求建立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检验仪器设备具有准确性、精密性、可靠性、系统性的特点,其使用和保管特别重要。

现场核查要求:
查看检验仪器和设备是否按规定实施了校准或检定,是否进行了标识。

查看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当检验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是否对以往检测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并保存相关记录。

缺陷举例:
未按检验要求配备相应的监视和测量设备
精度、测量范围达不到要求
鉴定报告/校准报告不全
校准报告偏离时未作有效性评价
第五十八条企业应当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检验规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者证书。

需要常规控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行委托检验。

对于检验条件和设备要求较高,确需委托检验的项目,可委托具有。

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以证明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生产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工艺特点提供必要的关注企业检验工作的完整性生产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工艺特点,提供必要的环境监测记录和报告并保存。

关注企业检验工作的完整性:⑴是指对产品的检验;⑵是指对原材料、零部件、⑴是指对产品的检验;⑵是指对原材料零部件中间体、半成品的检验;⑶是指对委托检验的要求;⑷是指环境监测的要求。

⑷是指环境监测的要求
现场核查要求:
现场查看是否按照检验规程对产品进行检验。

现场查看是否按照检验规程对产品进行检验查看检验报告和记录,确认是否按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进行检验
缺陷举例:
产品未检验就放行出厂
未按强制性标准或者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有严
重流向
检验记录不全,或有虚假记录
严重检验不合格未作评价,或者采取措施
第五十九条每批(台)产品均应当有检验记录,并
满足可追溯的要求。

检验记录应当包括进货检验、
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或者证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的检验记录检验报告或者证
书等。

对医疗器械产品检验记录的要求。

每批(台)产品的检验记录是企业生产的档案,一方面是为了对产行溯性调时的资料,另
方面是为了对产品进行追溯性调查时的资料,另一方面是体系核查部门进行质量管理核查的有效证据。

第六十条企业应当规定产品放行程序、条件和放行批准要求。

放行的产品应当附有合格证明。

产品检验就不能替代产品放行。

产品放行除了获得产品全部检验合格结果外,还应当对采购记录资料、生产记录资料、外包服务记录资料,以及用于销售后服务的全部资料的确认之后,才能进行产品放行。

企业应当由企业负责人确定产品放行人,并规企业应当由企业负责人确定“产品放行人”并规定和授予相应的权力。

产品放行人对产品质量负有重大责任拥有对产品放行的否决权并且可以向重大责任,拥有对产品放行的否决权,并且可以向上级或者监管部门报告产品不合格的情况。

产品放行时应附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有检验员的印章、生产批号、检验日期。

保留相关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产品的检测原则上在企业进行,特殊检测项目外包时检测的受托方应具备法定的资质检测应达包时,检测的受托方应具备法定的资质,检测应达
到产品标准或放行规定的要求,并保存记录。

现场核查要求:
查看产品放行程序,是否明确了放行的条件和查看产品放行程序是否明确了放行的条件和放行批准的要求。

应当规定有权放行产品人员及其职责权限并应当保持批准的记录
职责权限,并应当保持批准的记录。

缺陷举例:
第六十条企业应当根据产品和工艺特点制定留第六十一条
样管理规定,按规定进行留样,并保持留样观察记录。

留样的目的:
⑴、当发生产品质量纠纷时,对留样的产品进行检⑴当发生产品质量纠纷时对留样的产品进行检测,以便于质量纠纷的处理,也称留样备查。

⑵、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和规定的期限(有效期)内产品有效性的验证,也称有效期验证。

⑶、对产品质量进行时效考核,为产品质量改进提供科学依据等。

供科学依据等
留样的难点
•留样的目的是什么?——材料?无菌?寿命?•留样的方式是什么?——产品?材料?模拟品?•留样的批号与数量?——生产批?灭菌批?
留样的批号与数量?
•留样的条件和管理?——
留样的条件和管理?环境条件?台帐?•留样到期如何处理?——检测?数据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