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舞蹈”看政治因素对舞蹈语言形态的影响
关于红色主题的舞蹈鉴赏
关于红色主题的舞蹈鉴赏红色主题的舞蹈鉴赏是一种艺术体验,它涉及到舞蹈表演中的音乐、动作、情感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回答你关于红色主题舞蹈鉴赏的问题。
1. 舞蹈形式,红色主题的舞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现代舞、古典舞、民族舞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风格,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来表达红色主题所代表的意义和情感。
2. 舞蹈动作,红色主题的舞蹈通常会运用一些象征性的动作和姿势,以表达红色所象征的热情、力量、激情等。
例如,舞者可能会运用大幅度的身体动作、快速的旋转、高跳等来展现红色主题的活力和热情。
3. 舞蹈音乐,音乐在舞蹈表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与舞蹈动作相互呼应,共同传达红色主题的情感。
红色主题的舞蹈音乐可能会选择激昂、热情的音乐作为背景,以增强观众对红色主题的感受和理解。
4. 舞蹈服装和舞台设计,红色主题的舞蹈通常会选择与红色相关的服装和舞台设计,以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氛围。
服装可能会采用红色的色调,并搭配适合舞蹈动作的设计,以展现舞者的优雅和力量。
舞台设计可能会运用红色的灯光效果、背景布景等,以增强观众对红色主题的感官体验。
5. 情感表达,红色主题的舞蹈通常会通过舞者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情感。
舞者可能会展现出激情、热烈、挑战、坚韧等情感,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观众可以通过舞者的表演,感受到红色主题所代表的情感和内涵。
总结起来,红色主题的舞蹈鉴赏是一种多维度的艺术体验,涉及到舞蹈形式、动作、音乐、服装和舞台设计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
通过观赏红色主题的舞蹈,观众可以感受到红色所代表的热情、力量和激情,以及舞者通过舞蹈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红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
Yi Shu Ping Jian红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袁芳武汉科技大学摘要:红色舞蹈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促进舞蹈教育的同时,把思政教育渗透给学生。
结合知识技能的讲授培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完成教学的育人目标中,实现各个方面的有机统一。
对如何促进红色舞蹈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教材进行详细地解读,认真设计教学思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
本文主要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探讨将红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红色舞蹈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中图分类号:J70-05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118-03文献标识码:A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深远意义,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学生培养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任务。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工作彻底贯彻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对于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坚守课堂主阵地,完成好历史赋予教师的责任以及党和人民郑重赋予的使命。
红色革命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然而红色革命文化如何融入课堂、如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被誉为“中国红色音乐舞蹈史诗经典”,它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战争,实现民族独立,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故事。
《东方红》于1964年正式演出,借助新中国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由上海、北京等艺术界3700多名专业人士创作,充满了对革命的歌颂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
它不仅是一部辉煌的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国最具权威的音乐、舞蹈家共同编创的经典巨作。
“艺术性”的政治与“政治性”的艺术
“艺术性”的政治与“政治性”的艺术
“艺术性”的政治与“政治性”的艺术,是指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艺术性的政治强调艺术作品的美感和审美价值,在政治背景下展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而政治性的艺术则强调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政治信息和社会批判性,通过艺术表达来影响社会和政治。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艺术家的创作是其个人对现实、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在政治背景下,艺术家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对政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传递自己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思想。
这种艺术创作强调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和美学价值,追求艺术的完整性和内涵,将政治因素纳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政治敏感时期,政治因素可能对艺术创作产生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一方面,政治因素可能导致艺术作品受到审查和限制,限制了艺术家对政治问题的表达和思考。
政治因素也可能给予艺术家更多的创作空间和社会影响力,使艺术作品更加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意义。
对艺术与政治关系的理解
对艺术与政治关系的理解通过对十七年文学现象的深入了解与学习,我对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有了新的、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政治影响艺术,艺术反映政治。
两者对立又统一,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
十七年文学中,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都明显表露出在题材上的政治化特征,在题旨上的意识形态化倾向,文学的生产流通也时时隐含着一种政治权力运作的机制。
因为建国之初,全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是非常崇拜的,国人整体意识积极向上,思想非常单纯,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了各种艺术创作中。
例如作品《红岩》就时时刻刻地灌输给读者的“党”与“光明”的必然联系;以及其它的一些红色经典,如《红日》《创业史》等,都能体现出政治对文学艺术的领导与影响。
电影《武训传》本是一部极富教育意义的电影”,武训也是“永垂不朽值得学习的榜样”。
但仅因为毛泽东认为电影《武训传》宣传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思想,就掀起了全国对电影《武训传》的极力反对与批判。
可见政治对艺术发展的限制与约束。
而历史剧《海瑞罢官》由起初毛泽东的大力赞扬到最后江青等人联手策划的批判,这种“由好到坏”的巨变,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政治对艺术控制的主动地位的绝对性。
然而反过来看这些十七年文学现象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实这同样是艺术对政治的一种反映。
如上文提到的那些红色经典,其实都反映了全民相信共产党的那样一种政治气候;而无论是对电影《武训传》或者《海瑞罢官》的批判或者赞扬,都反映出了当时政治领导人物的某种政治主张。
包括十七年间中国戏剧对外推广之深远,对世界戏剧的影响之广泛,也都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尤其是艺术的对外交流方面。
所以说艺术同样也是反映政治的。
由此看来,艺术与政治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
但它们的关系并非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政治对于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艺术对政治有着绝对的体现。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摘要】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在传统舞蹈中展现出特有的象征意义,又在现代舞蹈作品中体现出新的意义。
红色与中国革命历史紧密相连,在民族舞蹈创作中也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红色舞蹈作品不仅对观众产生影响,也在中国舞蹈艺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象征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为中国舞蹈艺术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通过对红色的运用,中国舞蹈作品更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
红色在中国舞蹈的创演中展现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魅力,为中国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中国舞蹈艺术,红色,象征意义,传统舞蹈,现代舞蹈,中国革命历史,民族舞蹈创作,表达方式,影响力,重要性,体现。
1. 引言1.1 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
古代华夏文明中,舞蹈就是一种与音乐、诗歌一样重要的艺术形式,被用来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祈福等。
汉代时期,舞蹈在宫廷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宫廷舞蹈。
隋唐时期,舞蹈艺术进入了一个鼎盛期,舞蹈作品风格多样,表现形式丰富。
宋代时期,舞蹈逐渐走向民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
明清时期,舞蹈受到了宗教和戏曲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融合了戏曲、舞蹈和音乐的综合艺术形式。
近代以来,西方现代舞蹈的引入对中国舞蹈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带来了一些创新和发展。
中国舞蹈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吸收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体系。
1.2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红色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颜色。
红色代表着热情、喜庆和吉祥,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颜色之一。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运用,如喜庆的婚礼、节日的庆祝活动以及红色的灯笼、红包等传统元素中都能看到红色的身影。
红色还被视为吉祥的颜色,能够辟邪驱灾、祈福祝福,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作者:宋海波来源:《歌海》2018年第06期[摘; ; 要]红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内核动力,将红色革命历史题材融入到舞蹈编导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学习专业技法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修养,通过了解历史、体会人物形象、感受革命历史事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红色精神;舞蹈编导教学;传承;传播红色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需要认识和学习的,它是中国特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这种精神融入到舞蹈编导教学中,可以传承、传播革命精神,让学生树立自身人格。
一、红色精神永不忘当下的美好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场场的枪林弹雨、一次次的生离死别都没有把他们摧垮,也没有把他们打倒,就是这种精神一步步指引着革命者取得了胜利,我们后人把这种精神叫红色精神。
红色精神也正是我们年轻人需要认识和学习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是有义务、有责任铭记于心。
戴爱莲曾说:“今天的中国,一定要有中国特色的精神,中国特色的文化,中国特色的艺术。
”{1}中国特色精神标志着这个时代强大的正能量。
中国特色精神包含着红色精神,而红色舞蹈是宣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红色舞蹈编创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因为时代的改变而遗失中国特色精神的内核,弘扬中国特色精神是红色舞蹈编创教学必须担当的时代责任和民族使命。
舞蹈编创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贴近生活,追求创新;另一方面,红色舞蹈创作要弘扬红色精神,高扬民族精神品格,使创作的剧目在当下生活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红色舞蹈文化起始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编创红色舞蹈的题材元素大多数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所发生的故事题材为主,在此基础上将题材加工、整理,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
如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史诗性革命英雄主义的正剧,根据历史人物琼花从女奴到战士再到娘子军指导员的成长经历改编;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表现了从鸦片战争—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华诞普天同庆的场景。
舞蹈基本功中的思政元素
舞蹈基本功中的思政元素
在舞蹈基本功中,可以融入一些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思政元素:
1.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在舞蹈基本功的训练中,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例如,在学习民族民间舞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特色和风格,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2.意志品质和纪律意识:舞蹈基本功的训练需要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遵守纪律的意识。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反复地训练,以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这需要学生具备耐心、毅力和自律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纪律意识。
3.审美观和艺术素养: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素养。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欣赏和理解舞蹈作品的美感和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力。
4.团队合作和集体精神:舞蹈是一种集体艺术形式,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和配合,以完成舞蹈作品。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精神,让他们意识到集体力量的重要性。
5.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舞蹈演员作为公众人物,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
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舞蹈基本功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艺术素养的优秀人才。
《舞蹈艺术概论》
什么是舞蹈艺术?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经过提炼(典型化)、组织(节奏化)、xx(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手段。
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比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舞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
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狩猎、耕作等)、战斗操练、性爱活动的模仿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和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精神世界的需要。
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是审美的愉悦性和审美的功利性的统一。
舞蹈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舞蹈的审美特征1、从各种艺术形式所使用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的比较中来考察舞蹈与其他艺术不同的审美特征2、从审美主体(观众)对不同的审美客体(各种艺术作品)的感受特点的比较来看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审美特征3、从各种艺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方式和手法的比较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的艺术特性1、直觉性2、动作性3、节奏性4、造型性其中,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三类。
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
外在节奏又可分为听觉的节奏和视觉的节奏。
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其创造性的劳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审美情感的渗入2、典型化的提炼创造3、运用专业技巧创造xx形式舞蹈的空间运动线可分为:斜线(对角线)、竖线(纵线)、横线(平行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等五种。
论红色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审美特征
一
、
舞剧《 色娘子 军》 红 的诞 生及 其主要 内容
走访 了真正 的“ 子军 ” 士 , 受 了往 昔 时代 的火 娘 战 感 热 斗争 , 悉 当地 民风 民俗 , 集 到第 一 手 生 活 素 熟 搜 材, 通过探 讨 和 尝 试 , 确 定 以 芭蕾 模 式 表 现革 命 才
电影《 红色娘子军》 16 于 90年公映 , 它是 由梁 信编剧、 谢晋 导演。电影展 现 了奇 特 的海南 岛风
年前往海南深入生活, 电影《 红色娘子军》 剧本作者 梁信 , 重新写作了舞剧提纲。创作组在万泉河附近
o h n s al t I s o n se q ii n la a t t d c ma e lo sh g r f e a d i a c tl s fC i e e b l . t mu i s u d x u s e a d p e s n ;i a e i g k ih p o i n t d n e s e i e s c t s n o l s y
u i ewi e e i Is a tsi h r ha n o r g d g n rto r m e r t n t tu ge o t u e s o nqu t d v r t t ritc c a m s e c u a e e e a n fo g nea i o sr g l n wi h s y. i o ho tc a e f r
代人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不止。 关键词 :芭蕾 ; 色娘 子军; 红 审美
中图分类号 :63 2 J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17 2 1)5— 14—0 17 1 X(00 0 0 4 3
On teAetei C a a trs c f h lsi Da c a e tc me t f Wo n s t h r cei i o eC as n eDr maR dDe h n me h h c ts t c a o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这个颜色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热情、喜悦、祥和,还意味着革命、斗争、牺牲和奋斗。
中国舞蹈创演中,红色被广泛地运用,成为了意念、情感、灵魂等多个方面的表达工具,以此来展现和反映中国的革命历程,体现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
本文将从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概念、红色在中国舞蹈中的体现、红色与革命主题的关系三个方面详细叙述“红色”在中国舞蹈创演中的意义表达。
一、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一直拥有着特殊的概念和象征意义。
从民俗文化到哲学思想、从政治文化到文学艺术,红色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红色代表着热情、喜悦、祥和、幸福,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良好意愿和敌意”的颜色。
在红色革命时期,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红色又代表着民族独立、自强、奋斗等意义。
同时,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也与节日、婚礼、婴儿等象征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红色在中国舞蹈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从舞蹈的名字到服装、舞蹈表演中都可以看到红色的影子。
例如,传统的女儿红、发簪舞、太平仪等舞蹈都使用了红色的服装和道具;红旗飘飘、红歌舞蹈、红楼梦等现代舞蹈也在舞蹈名称、舞蹈内容以及舞蹈表演中使用了红色元素。
三、红色与革命主题的关系红色在中国舞蹈中的运用,最能够体现出的是其与革命主题的密切关系。
近代中国的历史,充满了血的故事和磨难,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抗战和革命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中,红色成为了革命的象征,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爱国情怀。
中国舞蹈创演中,“红色舞蹈”就成为了表现革命主题的一种重要形式。
这种舞蹈不仅注重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更注重表达情感和内涵。
例如,红旗飘飘就是红色舞蹈的一个经典代表。
这支舞蹈以红旗为主题,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和革命的历史情感,展现了中国人民勇敢、坚强、自信的形象。
在舞蹈中,红色的使用不仅仅指代着一个颜色,而是一个符号,这种符号不仅可以让观众在情感上感受到舞蹈演员的精神风貌,更能够展现中国人民的历史情感和文化精神。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四论_札记
《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四论》阅读笔记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当代舞剧的重要性与意义 (3)2. 本阅读笔记的目的和结构 (4)二、中国当代舞剧的发展历程 (5)1. 起源与早期发展 (6)2. 政治变迁对舞剧发展的影响 (8)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舞剧创新 (9)4. 当代舞剧的多元化趋势 (11)三、舞剧创作的四大理论框架 (12)1. 现实主义题材与表现手法 (13)a. 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 (15)b. 通过舞蹈动作和叙事讲述故事 (16)2. 艺术性与观赏性并重 (18)a. 注重舞蹈艺术的美学价值 (19)b. 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提升观赏体验 (20)3. 文化传承与创新 (21)a.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 (23)b. 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 (23)4. 国际交流与本土化融合 (24)a.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25)b.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舞剧风格 (27)四、当代舞剧创作的案例分析 (28)1. 《红色娘子军》 (29)2. 《白毛女》 (31)3. 《大鱼海棠》 (32)4. 《沙家浜》 (33)五、舞剧创作中的挑战与对策 (35)1. 资金投入与资源分配问题 (35)2. 编剧、导演和演员等多方合作机制 (37)3. 舞台技术与视觉呈现的创新 (38)4. 艺术教育与公众审美的培养 (40)六、结论 (41)1. 当代舞剧创作的成就与不足 (42)2. 对未来舞剧发展的展望和建议 (43)一、内容综述《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四论》对中国当代舞剧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
本书不仅回顾了舞剧艺术的历史脉络,更聚焦于当代舞剧的创作实践,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揭示了当代舞剧创作的多重面貌和内在规律。
作者首先对“舞剧”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它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分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结合音乐、舞台美术等艺术元素,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作者详细分析了当代舞剧创作的四个重要方面:主题选择、叙事结构、舞蹈表现和舞台呈现。
红色舞蹈的当代价值探究
红色舞蹈的当代价值探究1. 引言1.1 红色舞蹈的定义红色舞蹈是一种具有鲜明政治色彩和象征意义的舞蹈形式。
它通常以红色为主要色调,表现出对革命、英雄和胜利的礼赞和颂扬。
红色舞蹈既可以是传统的民间舞蹈,也可以是现代舞蹈创作中的一种元素。
这种舞蹈形式在表现形式和意义上都具有突出的特点,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
红色舞蹈的定义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从舞蹈形式来看,红色舞蹈可以包括歌舞、舞蹈戏剧、群众舞等多种形式。
从主题和内容来看,红色舞蹈通常表现的是关于革命、红色经典、英雄人物等主题,展现出对于历史事件和革命精神的赞美和传承。
从意义和影响来看,红色舞蹈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社会影响、教育意义和创新发展等多重功能。
红色舞蹈在当代的艺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
1.2 红色舞蹈的历史背景红色舞蹈的历史背景凝聚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沉淀。
红色舞蹈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这一象征性色彩的运用,代表着热情、勇气和力量。
红色舞蹈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舞蹈仪式和民间舞蹈表演,如《红楼梦》中描绘的美女舞蹈、庆典活动中的红色舞龙舞狮等。
在革命时期,红色舞蹈更是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舞蹈演绎英雄人物、革命故事、抒发人民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至今,红色舞蹈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融合,红色舞蹈已经不再局限于特定历史背景,而是逐渐融入当代文化生活,为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和情感体验。
1.3 红色舞蹈的当代意义红色舞蹈的社会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通过对红色舞蹈的学习和表演,可以增强人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身份认同感,促进社会凝聚力和团结精神的建设。
红色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和价值观也对当代社会中的人们产生着正面的影响和启示。
红色舞蹈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对当代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红色娘子军芭蕾舞音乐鉴赏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专业:ZZZZZZZZZZZZ 学号:Zzzzzzzzzz姓名:zzz指导教师:zzz摘要: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芭蕾舞剧,作为一部“样板戏”,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产生的,其音乐揭示了旨在歌颂和宣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思想主题,塑造出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配合了根据剧情需要所设计的舞蹈体裁和舞蹈动作,体现出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以及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作为“红色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显露出革命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浪漫主义、女权主义,具有“革命文化”的特征;作为“文革文艺”,作为“样板戏”,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则展现出“斗争哲学”之下的戏剧矛盾冲突、“个人崇拜”之下的人物形象塑造、“兴无灭资”之下的音乐情感表达;具有“文革文化”的特征。
作为“戏剧音乐”,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具有基于“对比”的戏剧性、基于“主题贯穿发展”的交响性、基于“完整性”的独立性。
作为“样板戏”的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政治取向值得批判,其负面效应也值得反思,但其音乐创作的成功却毋庸置疑,堪称20世纪中国音乐舞蹈艺术的典范。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创作表现出严肃认真的艺术态度和“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
关键字:红色娘子军舞剧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意,源自周恩来总理一次谈话的启迪。
1963年,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的前身)演出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周总理在观看演出中说:“你们可以一边学习排演外国的古典芭蕾舞剧,一边创作一些革命题材的剧目。
”“为了适应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可以先编一个外国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比如反映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故事。
”现在看来,总理当时的一席话并非出于一时的灵感,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他对中国芭蕾舞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由学习借鉴转入自己独立的创作。
根据总理的设想,林默涵在1963年底邀请了有关同志,一起讨论舞剧的选题。
“艺术性”的政治与“政治性”的艺术
“艺术性”的政治与“政治性”的艺术
“艺术性”的政治与“政治性”的艺术,是一个关于艺术与政治关系的问题。
艺术性
的政治强调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特质与审美体验,而政治性的艺术则强调艺术作品所
表达的政治立场与社会问题。
这两种观点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
一方面,艺术性的政治强调艺术本身的价值与才能,认为艺术是独立于政治的个体创作,应该追求纯粹的审美体验。
在这种观点下,艺术作品应该以个人创作者的独立性为基础,以审美标准为导向,追求艺术作品自身的完整性和内在的美。
艺术家应该专注于创作
过程和技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融入作品之中,使之成为艺术的表达媒介。
艺术作品的
政治性并不是其主要的考量因素,而是艺术家自身对艺术的追求和表达的结果。
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往往会借助不同的创作形式和媒介,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理
念相结合。
他们通过个人的创作实践来探索艺术的边界,突破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以创新的方式来审视和表现社会和政治问题。
在这种观点下,艺术作品既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又有着鲜明的政治性。
我国当代舞剧动作语言的几种艺术表现
我国当代舞剧动作语言的几种艺术表现1叙述的“再现性”强调叙述的“再现性”舞剧舞蹈动作语言用于展现舞剧人物的行为和具体情节内容,有较多的模拟性和再现性,但叙述性舞蹈动作语言也不能是生活动作和自然原貌的简单复现,而应是经过提炼美化并富于造型性和表现力的舞蹈动作语言。
舞剧的舞蹈动作语言形成规律包含了以下二个方面;其一,对生活原生形态的模仿与提炼,即在很大程度上所谓叙述性语言形态,大多源于对客观生活自然动作形态的提炼;其二,将生活原生形态赋予对比性、节奏性、表情性或目的性等手法的艺术处理,以求达到一种与观众的生活、人生经验的契合,从而在“看的懂”、“看点明白”中而获得审美的认同。
由于舞蹈创作、编导家感受生活的方式体现在对生活客观事物造型、动态、情调、节奏的观察与研究上,世间万物的生命律动构成舞蹈创作、编导家们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独特的把握途径,因此,排除政治因素、政治影响的局限,以再现性的审美观与创作观预设的舞蹈剧(节)目,以再现性的手法操作、编排的舞蹈场景及动作语言,并非一定不合符舞蹈艺术的审美规律与审美品质。
正如本文前面所介绍的女子群舞《丰收歌》,以及由部队歌舞团体为主流所创作的一系列的“当代舞”作品,对生活提炼后的真实再现,亦能给以观众最为直接的、强烈的审美感应与审美享受。
被评为20世纪的经典舞作《红色娘子军》在剧本、结构、音乐、舞台美术、表现手法、以及艺术审美价值上,为以再现性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舞剧、舞蹈创作,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而它那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舞蹈动作语言,在后来的舞剧作品创作中很少有人能给予超越。
“再现”,是舞蹈美学中的一个特殊的美学命题,虽然在中国舞蹈发展史上,“再现”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并非美好的记忆,但错误的并非是“再现”这个极具美学研究价值的命题,而是当时“政治”对它的一种当然选择、以及在这种选择下,为达到真实再现而不顾舞蹈艺术的特征与规律,过多注入“活报剧”似的“他者”形态,这是一个时代形成的艺术变异及艺术品相的落差。
红色舞蹈的当代价值探究
红色舞蹈的当代价值探究
红色舞蹈是中国革命历史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浓厚的时代氛围和独特的文化意义。
作为当代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红色舞蹈不仅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更有着深刻的当代价值。
本文将探究红色舞蹈的当代价值,从历史传承、文化认同、艺术创新和社会传播等方面进行讨论。
红色舞蹈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当代价值在于传承历史。
红色舞蹈是中国革命时期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是无产阶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红色舞蹈,人们可以感受到革命英雄们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舞蹈作为时代的符号,可以让人们回溯到那个激荡人心的年代,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红色舞蹈在当代社会中具有较强的文化认同价值。
红色舞蹈是中国特色的舞蹈形式,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形态,代表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形象。
通过红色舞蹈,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的独特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红色舞蹈也是中国人民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文化表达方式,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和自豪,增强了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红色舞蹈在艺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
红色舞蹈是中国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传统舞蹈形式与革命时期的思潮相结合的产物。
红色舞蹈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融汇了丰富的舞蹈元素和表现技巧,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语言和表演形式。
红色舞蹈的创新对于当代舞蹈的发展和繁荣有着积极的影响,为舞蹈领域的艺术创新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爱国舞蹈的评价
对爱国舞蹈的评价
1.有助于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培养。
红色舞蹈是伴随着红色文化的形成而产生的。
2.众所周知,红色文化是在我国人民解放时期一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中国共产党领的抗战中不断累积形成的文化,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精神。
3.红色舞蹈是爱国精神和抗战精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他以艺术和舞蹈的形式展现了抗战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的真实精神风貌。
4.有助于人们在进行红色舞蹈的同时,对我国中国人民解放和抗战精神的深入了解,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抗战精神,中华民族的团结来之不易,应当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5.从红色舞蹈中,我们可以领略前人的胸怀和精神,培养当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有。
红色舞蹈有助于创新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
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政治斗争
表演性舞蹈的发展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问:什么是表演性舞蹈?表演性舞蹈主要是供古代宫廷皇室宴会享乐的一种娱乐性舞蹈。
大多起源于民间,也有经过宫廷专业艺人加工创造。
该舞蹈多以轻盈、飘逸、柔媚为主要特征,内容大多为帝王歌功颂德或歌舞生平,形式上比较工整华丽,结构也比较严谨,一般皆属当时艺术水平上乘者。
(一)表演性舞蹈艺术的发展从奴隶制时代就已经发展起来的主要是供统治阶级欣赏娱乐的表演性舞蹈,在春秋战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它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歌舞艺人人数增多,他(她)们的足迹遍及各诸侯国;(2)技艺水平提高,出现了少数著名舞人;(3)统治阶级醉心于乐舞享乐,以至影响到他们的政治生活,甚至在争霸斗争中利用女乐歌舞作为工具。
兴盛的民间歌舞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乐舞艺人,她们中间有人因生活所迫沦为“女乐”或“倡优”。
据《史记》记载:中山国(金河北部分地区)“地薄人众”,难以为生。
那些世代相传从事乐舞等表演技艺的人,无论男女都到贵族之家或诸侯国后宫去献艺求生。
直至汉代,中山地方民俗仍尚奏乐歌舞。
同书还提到“赵女郑姬”,为谋生,不远千里,奔往富豪之家去卖艺甚至卖身,她们修饰仪容,穿着长袖舞衣和尖尖的无跟舞鞋,踏着轻盈的舞步,富于表情地表演音乐舞蹈。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价值观念:1.歌舞艺术是商品;2.有很多以表演歌舞谋生的专业艺人;3.这类专业艺人,绝大多数是处于奴隶地位的人;4.这些艺人中,主要是为生活或权势所迫才沦为“女乐”或倡优”的。
楚舞的概念任何一种表演艺术,它们的根源往往出自于民间,但它们的发展与提高却离不开专业艺人的努力与创造。
楚国宫中的表演性舞蹈,不仅在当时颇负盛名,而且一直流传至汉代,影响十分深远。
楚舞的审美特征,主要可说是袅袅长袖、纤纤细腰、飘绕萦回的舞姿变化莫测,如浮云,似流波,给人以虚幻飘逸之美。
舞人以腰细为美,也是楚国风尚。
《韩非子·二柄》载:“楚灵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
政治与艺术论文
内容摘要艺术,他是以人为本,而人具有社会性,政治又是因社会而生。
政治只有可爱才能起到教化作用,艺术也只有进入主流生活才能被大众所接受才不致成为只是个别人的偏好艺术家往往承担了政治教化的重任。
人类创造了艺术,艺术为人们服务。
作为服务于人的艺术,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人以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强烈地显示出人的本质和特征。
与政治同为上层建筑的艺术,生来二者便有着阻隔不断的联系。
艺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为政治服务的,因为它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它自身的存在意义。
人类自诞生之初便有了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的演变史也映衬出了艺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动荡的岁月还是和平时代,始终伴随它左右的艺术都绽放出了独特的花朵。
通过对政治与艺术关系的分析,以及政治与艺术关系的历史演进,让人们可以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本论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政治与艺术关系的历史演进。
第二部分,政治与艺术的关系。
第三部分,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艺术。
关键词: 艺术政治历史演进关系本质特色一,政治与艺术关系的历史演进 (3)(一)从社会的发展看政治对艺术的影响 (3)(二)政治与艺术所处的地位差异 (3)(三)政治与艺术关系的本质 (3)(四)艺术的政治倾向 (4)(五)不同时代政治的本身 (4)二,政治与艺术的关系 (4)(一)艺术进步的评判 (4)(二)人,政治,艺术的关系 (4)(三)艺术不能脱离政治 (5)三,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政治艺术 (5)(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解 (5)(二)继承与弘扬 (5)正确认识政治与艺术的关系政治可以催生艺术,但艺术决不可受限于政治两者对立统一,相互联系又相互分离一、政治与艺术关系的历史演进长久以来,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总是纠缠不清,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并伴随着现代性而历史的展开。
(一)从社会的发展看政治对艺术的影响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红色舞蹈”看政治因素对舞蹈语言形态的影响
作者:赵然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3期
【摘要】本文将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一特殊时期的舞蹈作品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论证政治因素对舞蹈艺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舞蹈艺术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功能。
【关键词】政治影响;红色舞蹈;毛泽东文艺思想
政治作为一种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了舞蹈这一精神文化的发展。
政治价值作为一种社会价值的存在,是舞蹈社会性的一种体现,因此,政治价值成为中国当代舞蹈社会价值中的一部分,这是由政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艺术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着精神文化。
正确合理的政治价值,可以促进舞蹈的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往往将舞蹈作为辅佐政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在舞蹈的价值观念中,往往渗透着统治阶级的统治意志。
政治价值不是仅对中国当代舞蹈的发展产生作用,而是存在与中国舞蹈历史发展过程中。
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对中国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和社会主义文艺运动规律进行了理性概括,对“艺术批评中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关系”这一问题,毛泽东辩证的说明了政治和艺术的关系,同时也提出了“阶级社会中的”第一和第二的问题。
针对艺术的特殊性,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
”毛泽东文艺思想对特殊时期的中国舞蹈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由此充分的体现了政治因素对舞蹈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长征路上的舞蹈
长征是一次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壮举。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革命歌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长征途中,红军一方面要与敌人作战,一方面还要经受来自大自然的考验,宣传队员们在这个挑战面前显示出罕见的信心和力量,他们时时刻刻不忘鼓动宣传的任务。
1935年6月,在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夹金山下的达维会师,联欢会上,一方面军宣传队表演了《乌克兰舞》、《红军舞》、《农民舞》等,四方面军宣传队表演了《高加索舞》、《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受到了与会指战员们的热烈欢迎。
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西康甘孜藏族地区,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及敌人的反对宣传,致使藏族同胞对红军产生了敌对的情绪。
4月下旬,四方面军成立红场委员会,在红场上举行了军民联欢会,李伯钊及宣传队员
们教藏族同胞跳《海军舞》、《乌克兰舞》,藏族同胞教宣传动员跳“锅庄”、“弦子”。
红军文艺战士在藏族舞蹈的基础上编了《雅西雅舞》,舞蹈中红军与藏族同胞手拉手,肩并肩,以整齐划一的节奏和步调一致的步伐共同起舞,表现了红军与藏胞的团结与友谊。
二、抗日烽火中的舞蹈
(一)孩子剧团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沪东临青学校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的在难民收容所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中国共产党国难教育社党组织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孩子剧团,隶属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
剧团成立初期,在上海街头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及《仁丹胡子》、《做汉奸》等儿童剧,激发了人们的抗日热情。
其后,剧团又陆续出演了《孩子血》、《这怎么办》、《孩子们站起来》,吴晓邦创作排练的《法西斯丧钟响了》收到了强烈的宣传效果。
(二)抗敌演剧队
抗敌演剧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演剧方式进行抗日宣传教育的文艺团体,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
其先后创作演出了舞蹈《黄花曲》、《绫子舞》、《铜棍舞》、《剑舞》,改变民间舞蹈《推小车》、《打莲湘》、《采莲船》、《走马灯》、《哑子背风》、《新王大娘补缸》等。
其中《哑子背疯》原是表现一个哑子背着两腿风瘫的小姑娘在屋外玩耍的情景。
后来,戴爱莲把它改编成一位身板健壮的老爷爷背着天真活泼的小孙女在公园扑蝴蝶游玩。
表演者穿戴简单的服饰,一个人同时扮演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边唱边舞,十分生动风趣。
改编后的《老背少》,既保留了原来的舞蹈艺术特色,又使人物更加完美可爱。
上述剧团演出的舞蹈,基本上是继承土地革和红军时代的舞蹈传统,利于民间艺术形式,反映现实生活。
《丰收舞》表现了农民喜获丰收的情景,动作敏捷,技巧性强。
该舞在陕甘宁地区深受人们喜爱。
《红色机器舞》以舞蹈形象摹拟汽缸的发动,齿轮和轱辘的转动,发动机的轰鸣,展示了未来的机器时代的远景。
《收割舞》由八路军一二九师文工团在太行五堡村军民联欢会上演出,表現了根据地军民生产、收割的劳动场景。
在抗日战争中,艺术工作以空前的影响发生着巨大作用。
各根据地的人民,为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自己喜爱的民间舞蹈,以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抗战到底。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舞蹈
解放战争时期的舞蹈艺术,从不同角度致力于迅速表现士兵、工人、农民的火热生活,显示了人民渴望解放的迫切愿望。
其中部队舞蹈成为了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闪光点,如《红星舞》、《花环舞》等等。
抗日时期,多数是在庆祝活动时,开展群众性的扭秧歌、打腰鼓等民族民间舞蹈活动,正式成立舞蹈专业队伍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进军舞》反映部队战斗生活的舞蹈:进军舞是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宣传队舞蹈分队在舞蹈家吴晓邦的指导下,由胡果刚、查列领导全分队创作的。
这个大型舞蹈的产生,正值我军“三下江南”和“四保临江”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的时候。
《进军舞》共分五大段:第一段为骑兵舞,表现我骑兵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舞蹈一开始就把人们带到紧张的战斗环境中去。
战马奔驰,刀光闪闪,给人以鼓舞。
第二段是步兵舞,表现我军苦练杀敌本领,掌握“三大技术”(射击、投弹、刺杀),表现出步兵战士瞄的准、投的远和刺刀见红的真功夫。
第三段是炮兵舞,表现炮兵操炮练炮的训练生活。
第四段是表现步、骑、炮的协同作战。
第五段是一段欢庆胜利的集体舞。
结束时是一幅胜利进军的造型。
这个大型舞蹈的产生,对解放军舞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延长受到了广大工农兵的热烈欢迎,并获得较高的评价。
四、延安秧歌运动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由当时一百多名文艺干部参加的文艺座谈会,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时纠正了边区文艺运动的方向。
在此精神的鼓舞下,鲁迅艺术学院组织起第一支秧歌队,一场规模空前的秧歌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
新秧歌运动的蓬勃发展,反映了革命文艺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能动的创造。
从舞蹈功能来分析,新秧歌已从原来民俗性、自娱性的陕北踢场子秧歌转化为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
随之而来的则是舞蹈形态的变化。
那强劲的节奏,放大了的步伐,挺胸昂首及大幅度的甩臂,均摆脱了封建时代遗留的审美印迹,群众之所以亲切的称之为“解放秧歌”,正是因为他赋予了昂扬的革命精神。
20 世纪40年代,以延安为中心影响到全国范围的秧歌运动,成为革命与舞蹈的又一次历史性融合,其以广为流传的民间秧歌形式,将全民抗日、全国解放的时代心声,传递到根据和国统区,并一直影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舞蹈事业发展。
《兄妹开荒》,王大化、李波、羊路由编剧,安波曲,创作于1943年初。
这一年春节,由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首演于延安。
内容反映解放区大生产运动,据当时陕甘宁边区开荒劳动模范马丕恩父女的事迹编写。
原名“王二小开荒”,后以群众通称的“兄妹开荒”定名。
是秧歌运动中产生的第一个秧歌剧,反映了新的社会生活,发展了民间传统的秧歌。
《兄妹开荒》创作和演出的一举成功,标志着新秧歌剧的正式诞生,并由此带动和促进了延安新秧歌运动的蓬勃發展。
《义勇军进行曲》男子独舞,中国现代舞的早期作品,吴晓邦的“抗战三部曲”之一,1937年首演于江苏无锡,自编自演吴晓邦,音乐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同名抗战歌曲,实事求是的说,舞蹈《义勇军进行曲》的大获成功,首先得归功于那个抗日救国的伟大时代,归功于这首同名歌曲中燃烧的爱国激情。
在它高亢激昂的歌声中,舞台上飞旋出一位身穿中式白色上衣、黑色裤子的青年男子,他扎着红腰带,赤着两只脚,满身正气,昂首阔步,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并且振臂召唤,不愿做努力地恶人们起来反抗。
他拿起步枪,上战场,端起刺刀,杀敌忙,在枪林弹雨中一次有一次的冲向敌方,表现出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
五、结语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舞蹈发展不难看出,舞蹈成为了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舞蹈艺术本身语言形态的发展,艺术家们充分发挥其能动的创造力,在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让舞蹈艺术打上了“革命、反抗、团结……”的政治烙印。
参考文献
[1]王克芬著.《中国舞蹈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2]冯双白,茅慧著.《中国舞蹈史及作品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