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稳定性
1.信息概念:通常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2.信息三要素: ①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 ②信道——信息传播的媒介,如空气、水及其他介质; ③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他部位; 3.常见的信息受体:
动物的眼、鼻、耳、皮肤; 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如光敏色素); 4.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能够形成信息传递, 即信息流; 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吗? 不包括 6.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7.昆虫、鱼类以及哺乳类等生物的体内存在传递信息的 化学物质————信息素 8.含羞草的“害羞”算行为信息吗? 不算,行为信息的来源为动物 9.分别说出信息传递在不同水平中的作用※※※: ①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群落和生态系统: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 提示:捕食者也会向被捕食者传递信息。
(3)信息传递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的消耗。( √)
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4)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
(5)花香引蝶和孔雀开屏都属于物理信息。( × ) 提示:花香引蝶属于化学信息,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
水(3×10-12)
度
再次理解:物质循环的全球性和循环性 1.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为什么? 课后题P67-拓展应用
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 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思维判断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 思维判断2: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独立进行物质循环。√ 思维判断3:任何生态系统,能量逐级递减,且单向流动不循环,必须从系统外获得能量√。 2.同碳元素一样,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为什么还要往 农田中不断的施加氮肥呢? ①农田土壤中含氮量不足以使作物高产 ②农产品不断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7.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全球性、循 特点 _单__向__流__动__、__逐__级__递__减__
环性
往往是双向的
范围 途径
食物链(网)的各营养级 整个生物圈 __食__物__链__和__食__物__网___
(μg·kg-1)
21.0
37.9 19.4
乌鳢 124.4
注:鲫鱼主要以植物为食,乌鳢为肉食鱼。
不同成分 水 底泥 水生植物 浮游动物 底栖动物 鲫鱼
DDT浓度/
0.1 0.7
6.3
(μg·kg-1)
21.0
37.9 19.4
乌鳢 124.4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DDT浓度越高
第7课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 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 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 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分解 作用
A1 A
A2
不变蓝 产生_砖__红__色__沉__淀___
B1
变蓝
B
B2
不产生_砖__红__色__沉__淀__
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注: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 3.实验结论: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作用。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1.探究土壤微生物在落叶分解中的作用 (1)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提示 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是土壤中落叶的分解程度。 (2)在本实验中是如何控制自变量的? 提示 实验组的土壤经高温(60 ℃恒温箱中处理1 h)处理,以消灭土壤中 的微生物;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以传递信息的
,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
等。化学物质
性外激素
驱蚊草
蝗虫
黄鼠狼
水葫芦根部的分泌 物可以明显地抑制
藻类的生长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3、)行信为息信的息种:类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
等行为特征
传递的信息。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表够现传和递动某作种信息,如孔雀开
屏、
。
蜜蜂跳舞
蜜蜂跳舞
孔雀开屏
(3) 若 将 本 题 图 修 改 为 该 生 态 系 统 的 能 量 流 动 示 意 图 , 可 将 D 的 含 义 改 为 ___非_生__物__环_境_____ , 其 他 字 母 及 文 字 代 表 的 含 义 不 变 , 还 需 要 修 改 之 处 有 : 增 加 “ 光 →A”、取消“→E→D”、 ___取__消__“__D__→__A_”____。
第三单元 生态系统
01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等元素
都不
断进行着 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
的 循环 过程。
2、范围: 生物圈(全球)
3、特点: 全球性 因此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循环性 4、物质循环的主渠道:_食__物___链__和__食__物__网____。
值,单位是 J·hm-2·a-1)
青蛙摄入的能量
青蛙同化的能量 青蛙粪便中的能量
青蛙呼吸作用散失 C
的能量
1.05×109
7.95×108
2.55×108
m
3.55×108
分析可知,卷叶螟到青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1_1._36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小数),青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第__二__
生态系统与其三大功能
生态系统与其三大功能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它们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其中单向且不循环的能量流动是整个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
了解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相关原理,对于当前粮食危机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和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生物所需的物质如水、C、H、O、N、S、P等元素, 在生态系统中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被反复利用的, 因此称之为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这些无机物和元素的循环具有全球性, 所以也称之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以及其中微生物的作用来认识和了解物质循环。
(一)碳循环碳循环的基本路线(见下图)是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 再从动、植物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气圈。
在碳循环过程中, 实际还伴随着能量的流动过程。
其物质变化形式可归结为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二氧化碳。
无机环境与生物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交换。
变化过程主要是二氧化碳主要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
二氧化碳在植物体内与五碳化合物固定为三碳化合物, 并进一步被还原为葡萄糖, 五碳化合物是植物体内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衍生物和参加者。
由于气孔同时也是植物体内水散失的门户, 温度过高失水过多时, 气孔关闭, 因此进人植物体内二氧化碳减少, 导致三碳化合物降低, 葡萄糖合成速率下降, 五碳化合物、含量上升。
任何生物的生活过程中都需要能量的供给, 其能量来自体内有机物的分解。
动物等异养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来自体外有机物的同化。
动植物体内的葡萄糖等含碳有机物分解时, 首先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然后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
好氧型细菌则在细胞的细胞膜上完成, 无氧分解葡萄糖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不同生物产物不同。
有的为葡萄糖, 有的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但碳的终产物为二氧化碳而回归环境。
(二)氮循环大气圈是氮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 但氮气不能为大多数生物所直接利用, 必须依靠某些生物如固氮菌及蓝藻等才能固定下来。
高中生物1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
1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1.物质循环概述生态系统中生命的维持不仅需要能量,也依赖于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
能量是推动力,物质是原材料。
能量由高效能流向低效能,物质循环反复。
物质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能量的载体。
定义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及其在地球表层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等各圈层之间,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在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
分类(按范围分)地球化学循环(地质大循环):物质经吸收后进入生物体内,以残体或排泄物的形式返回环境,经5大自然圈循环后再被生物利用。
生物循环(生物小循环):物质经吸收后进入生物体内,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
分类(按性质分)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有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
沉积型循环:无气体形式的分子参与,通过岩石风化和沉积物后两者依赖于水循环。
特点物质不灭,循环往复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物质循环的生物富集作用生态系统对物质循环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物质循环中生物的作用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水循环1.2.几种重要物质的循环水是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各种生命过程的介质。
水通过各个贮存库的循环周期的长短因贮存库的大小而不同。
生物圈中水的循环平衡是靠世界范围的蒸发与降水来调节的。
碳循环碳是生命骨架元素。
其循环途径有: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细胞水平上的循环;大气二氧化碳和植物体之间的个体水平上的循环;大气二氧化碳-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水平上的循环;地质大循环。
氮循环氮是生命代谢元素。
氮不活泼,只有通过固氮菌的生物固氮、闪电等的大气固氮、火山爆发时的岩浆固氮和工业固氮等4条途径转为硝酸盐或氨的形式,才能被生物利用。
磷是生命信息元素。
磷循环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有毒物质循环有毒物质种类繁多,如酚类、有机氯农药、重金属、氟化物、氰化物等。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及答案3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考点规范练3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选择题1.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下列哪项不属于负反馈调节?()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鼠的增加受到抑制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强,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发生长D.池塘被倾倒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2.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某生态系统中某个种群数量增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仍然保持河水清澈,这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强3.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
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足0.01 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
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却无动于衷。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B.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4.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D.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5.某湖泊因大量排入污水,藻类过度繁殖,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随之大量浮游动物及鱼类等死亡,水体发臭。
污染初期,某小组分别于早晨6时和傍晚18时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甲、乙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
新人教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高考总复习:第4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其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各自只占一个营养级,且
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能为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绿色植物再利用 B.乙为次级消费者,其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C.丙为生产者,其同化的能量去向有以热能形式散失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甲 D.通过对食物链逐级富集过程的研究可认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3.特点
(1)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__越__大__。 (2)生物富集也具有_全__球__性__。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过程 范围 特点
沿食物链(网)_单__向__ 流动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_单__向__流__动__、_逐__级__递__减__
信息 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表现及行为
2.信息传递的三要素
信息源 信道 __________
信息_产__生__的部位 信息传播的媒介
信息受体
信息接收的__生__物__或__其__部__位__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个体水平
_生__命__活__动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种群水平
生物种群的_繁__衍__,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四)归纳总结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的关系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单向流动,__逐__级__递__减__ 全球性、循环性
往往是__双__向__的
范围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生物之间,生物与非__生__物__环__境__之间
途径 主要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轮复习人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136张)课件
(1)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鸣叫的报警为物理 信息。( √ ) (2)心猿意马、飞蛾扑火、花香引蝶、老马识途都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3)信息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是双向的。( × )
(4)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双向的。( × ) (5)当食草动物发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 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 (6)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
√C.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
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
解析:夹竹桃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说明其可以抵御夹竹苷的毒性, A不符合题意; 利用夹竹苷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控制夹竹桃天蛾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 交配,降低其种群密度,该过程属于生物防治,B不符合题意; 从题干中不能推断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 C符合题意; 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协同进化,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 变异,D不符合题意。
增:①物质循环对农业生产的启示;②生物富集; ③信息传递中信息源、信道、信息受体等概念;④生 与旧教材对比 物可通过一种或多种信息类型进行交流;⑤生态平衡。 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01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的循环及存在形式
二氧化碳
含碳有机物
(2)碳循环过程
①过程解读
突破1
信息种类的判断及应用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1.(高考海南卷)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 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 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 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 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
高考人教版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9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1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易错辨析 1.基于对碳循环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往复循环。( × ) (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 )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物质 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 × ) 2.基于生物富集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DDT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容易积累在人体的脂肪和器官细胞中。( √ ) (2)水俣病主要是由甲基汞中毒造成,甲基汞是一种脂溶性无机汞化合物, 毒性不高。( × )
考向2生物富集 3.(2021浙江月考)英吉利海峡中存在“绿藻→虾→宽吻海豚”的一条食物链。 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在英吉利海峡附近的海豚体内发现“混合污染物”,包括 高浓度的汞、多氯联苯和二噁英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藻→虾→宽吻海豚”为捕食食物链 B.海豚体内高浓度的汞等有毒物质是通过食物链移动和浓缩的 C.测量单位面积中绿藻、虾和宽吻海豚的生物量可制成生物量金字塔 D.英吉利海峡中生产者的个体大小、繁殖速度和纤维素含量决定其生物 量金字塔的形状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特别提醒信息传递的三要素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命活动
繁衍
种间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 农畜产品 的产量。 (2)对 有害动物 进行控制。
易错辨析
基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 ) (2)“心猿意马”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 ) (3)生物碱、有机酸和性外激素等都属于化学信息。( √ ) (4)羊和草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 √ ) (5)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 ) (6)通过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防治有害动物,也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 产品的产量。( √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高三一轮】
写信? 打电话? E-mail、QQ、微信……
• 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 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当你思念远方的朋友时, 你是如何表达你的思念?
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
信息类型 举例 来源
物理 信息
化学 信息 行为 信息
光、声、温度、湿 度、电磁等
生物碱、有机酸等代 谢产物,性外激素等 动物的特殊行为特征
非洲的黑犀牛身 上会生长一些讨 厌的扁虱和其它 寄生虫,而小犀 牛鸟非常喜欢这 种食物,它们通 常停在犀牛的身 上到处找这些寄 生虫吃,犀牛感 到非常惬意。
当然这是有回报的,当有大型猛兽出现时, 犀牛鸟会发出一种很小的警告声音,犀牛便 会警惕起来并及早做好反击或逃跑的准备。
温度、湿度
夏夜中雌雄萤火虫的相互 识别
试题中常见的“碳循环”过程图解
微生物分解 光 合 作 用 燃烧
大气中的CO2库
呼 吸 作 用 动物 摄食 呼 吸 作 用
残落物\ 尸体\粪便
植物
动物
煤\石油等 化石燃料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进入生物群落 碳出入生物 群落的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把CO2合成有机物
碳出生物群落
微生物的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作用
燃烧
猫、狗肛门腺分泌物使粪便尿液 等具有特殊气味,作为领地记号。
黄鼠狼肛门附近有一对臭腺,
是其独特的化学武器。当遭到追捕, 难以脱身时,在追捕者接近的一瞬 间,会突然施放出一股难闻臭液来, 黄鼠狼趁追捕者发愣时而溜跑。一 个臭屁救了黄鼠狼的命,人们叫它
“救命屁”。
许多昆虫能释放性外激素
水葫芦
水葫芦根部的 分泌物可以明显 地抑制藻类的生 长。
A.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第2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一、物质循环 1.概念:无机环境 生物圈 2.范围:整个__________
全球性 : 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3.特点 的存在形式 : 二氧化碳和碳 酸盐 4.碳循环 ②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 有机物 ③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 : 氧化碳 二
3.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
易错提示碳循环图解中,大气中的CO2通过生产
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可向大气中释放CO2,因此
双向箭头指向CO2库和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的遗体、遗物可被 分解者分解,因此有较多箭头指向的是分解者。据此可区分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CO2库。
【例1】 右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即时训练5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
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 诱剂的数量不足0.01 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
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 B.体现了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 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
答案:C 解析:C图中,种群数量在受到干扰后开始波动最小,随后又在一定的 数量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说明其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考点一
碳循环
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 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 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 物。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第8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钙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
2.碳循环归纳总结(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延伸应用(1)碳循环的破坏——温室效应①形成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②影响: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③解决途径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清洁能源。
b.大力植树造林。
(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填“能”或“不能”)循环利用。
请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的原因: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3.主要的物质循环4.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项目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形式太阳能→化学能→热能过程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范围全球(生物圈)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特点全球性、循环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联系①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0单元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第31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用图中的曲线表示 , 则图中的曲线①②分别代表的是
,
二者的关系一般呈
。
(2)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一定如图所示 ?
。原因是
。
1.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内容 (1) 结构的相对稳定 : 体现在各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种间关系的相对稳定。 (2) 功能的相对稳定 : 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可用如图 示:
归纳提升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
图 10-31-13
(1)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 y 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生态系统功能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
, 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
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 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 , 反之 , 抵抗力稳定性强 , 如热带雨林生态系
形式 特点 范围
联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 以碳循环为例 )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无机物 有机物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性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生物圈 ( 全球性 )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 ( 网 ) 流动的载体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动力
(3) 特点 : 具有
。
2. 实例——碳循环
, 如 C、 H、 O、 N、 P、 S 等。 之间。
图 10-31-1
3. 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1) 物质作为能量的
,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 ( 网 ) 流动 ; 能量作为
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3章第345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__不__同__生__物____之间。
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
信道:信息传播的媒介 5.信息传递三要素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
其部位
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往往在生态系统各
组分之生__命__活__动__的__正__常__进__行__,海豚的回声定位;莴苣种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区别与联系。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
含义 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 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
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复到原状的能力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 恢复到原来的结构与
区 实质 稳定
功能
别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营养 影响 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 因素
全球(生物圈) __全__球__性___、循环性
(2)联系。 ①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一起进行。 ②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 分解等过程。 ③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 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总体上来说,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 调节方式 的那种成分所发生
的变化
抵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 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
结果
稳态
稳定
2015高考生物一轮课件分析:3-9-30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人教版
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 D 增多, F
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以含碳 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C
循环。 (5)物质和能量都是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的。
(√)
(× ) (× )
(3)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4)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
(6)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
力。
(√)
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2.[判一判] (1)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为行为信息、通过尖锐 鸣叫的报警为物理信息。 (√)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碳返回无 机环境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大量 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 CO2 的调节能力。
2.物质循环的特点 (1)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2)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之间反复利用。
(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 ① 全球性 :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② 往复循环,重复利用 :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之间反复利用。 【解惑】 大气中CO2来源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
吸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等。
三、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信息的种类
[连一连]
2.信息传递的作用和应用 项目 作用或应用 举例
d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
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
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
2.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 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对人类的影响和启示
1 2
保护环境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原理提醒人们要重视环境 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治理
人类可以利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原理,采取 科学合理的生态治理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3
可持续发展
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原理启示人们要重视可持 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转化
生物体内的物质经过代谢和生物合成等过程 转化为其他形式的物质。
迁移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随着水流、风等自然力量 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物质循环的实例
01
水循环
雨水降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
水,一部分流入河流湖泊,最终又回到海洋,形成水循环。
02 03
碳循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动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微 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碳转化为无机碳,形成碳循环 。
环。
碳循环
碳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过程 所循环。
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固氮作用 、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过 程所循环。
磷循环
磷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吸附、释 放、溶解等过程所循环。
物质循环的过程
吸收
生物通过摄食等方式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吸 收到体内。
释放
生物通过排泄、呼吸和分泌等方式将体内的 物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信息传递是生物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基础,有助于生物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生存 挑战。
信息传递的种类
物理信息
如声、光、颜色、气味、 电磁波等物理信号,可以 传递警告、吸引、标识等 不同信息。
化学信息
如生物碱、有机酸、激素 等化学物质,可以传递引 诱、驱避、标识等不同信 息。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扫易错攻疑难课件
★盲点错点·精准清除
【扫盲点】
1. (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能否 循环利用?你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 ______不__能_______。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 ______往__往__不__足__以__使__作__物__高__产______,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 统__输__出___,其中的氮元素___并__不__能__都__归__还__土__壤_____,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这与物质循环_____并__不__矛__盾_____。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6)分析温室效应产生 的原因:
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 CO2减少: 植被大面积减少
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 CO2增加: 化石燃料的燃烧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7)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植树造林,增加绿地 面积。 开发清洁能源,减少 化石燃料的燃烧。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 入生物群落,是通过 __植__物__的__光__合__作__用____ (主要途径)或_硝__化__细__ 菌__等__的__化__能__合__成__作__用__ 完成的。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疑点难点·精心突破
【解疑点】 2.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1)生态学家不能以 草原生态系统为单位 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 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 角度进行分析,其原 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范围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联系 物质为能量流动提供载体;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 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小结
信息: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 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 •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 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信息传递在农业 生产中的应用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 化学信息
生物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 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
• 行为信息 动物的特殊行为,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特定的
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蝙蝠的回声定位
海豚的回声定位
鸟迁徙行为中对方向的判断 (磁场)
萤火虫发光
鸣叫
黄斑黑蟋蟀
百灵鸟
• 光与植物间的信息
燃 烧
呼 吸 作 用
光 合 作 用
摄食作用 形成煤、石油、 无机环境 天然气等 分 呼 解 吸 作 作 用 用
分 解 作 用
消费者
分解作用
分解者
氮循环
①
大气中N2
②
③
⑨
④
⑤
尿素及动 植物遗体 土壤中的微生物
NO3⑦
⑧
NO3-
氮素化 肥
⑥
NH3
氮循环
空 气 大气闪电固氮 中 人工合成固氮 的 氮 生物固氮 气
菊花开花与光的关系 种子萌发与光的关系
植物的颜色、形状、花对于动物
来说是__________。
猫、狗肛门腺分泌物使粪便 尿液等具有特殊气味,作为领 地记号。
信息素—— 这是最安全的求偶密码,多见于昆虫,雄蛾的
触角可以“嗅”到十公里外雌蛾发出气味(性外激素)。
水葫芦
水葫芦根部的分泌 物可以明显地抑制 藻类的生长。
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 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循环的图解 碳循环过程
碳链是有机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形成煤、石油、 化石燃料 天然气等 生产者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1、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消灭害虫; 2、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动物; 3、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 4、利用人工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
物理信息
生 态 系 统 的 信 息 传 递
生态系统中信 息的种类 生态系 统信息 的作用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炫耀 ——这种行为多见于鸟类。
蜜蜂跳舞
正常进行 1、生命活动的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繁衍
3、调节生物的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种间关系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1、利用人工合成各种化学信息素,吸引传粉昆虫, 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 2、利用光信息调节,调控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如使 菊花在夏季开花,改变某些动物的繁殖时间; 3、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生产者
捕食
各级消费者 消化 吸收 合成 同 化 作 用
交换吸附 主动运输
土壤中 (NH4+, NO3-) 微生物 分解
生物体组成
脱氨基作用
反硝化作用
含氮废物
泌尿系 统排出
含氮部分
三 硫 循 环
( )
水
循
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互关系
能量流动
形式 主要以有机物形式
物质循环
以无机物的形式流动 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全球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