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与课改实践专题讲座
更新教学观念与改变教学方法专题讲座
更新教学观念与改变教学方法专题讲座(20XX年4月13日)一、认清课程改革形势,更新教学观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在更新,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观念在更新,教学方法在更新,说明教学改革已进入到实质性阶段。
课程改革大势所趋,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不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更新不行,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阶段。
如果我们现在连这个形势都认识不清,还抱着陈旧的知识,还抱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师已经到很危险的境地,谁还执迷不悟,将来落聘的就是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的话。
二、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课程改革新方向。
我们的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课程改革新方向,按照普通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彻底改变教学方式。
我们的教师现在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阶段,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
这种教学已经落伍,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务必做到五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主讲式为互动式,变传授式为探究式,变听讲式为自主式,变被动式为主动式。
四、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一节课,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学生对教材学习掌握过程的未知部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必须掌握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点。
什么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揭示重点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揭示所学知识内容的未知部分,进而向学生授以揭示未知部分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一旦掌握探求知识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受用一辈子。
五、上一节好课的标准如下:1、教学语言:响亮、简洁、准确。
2、四个钻研:(1)刻苦钻研教材,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清楚本节课所讲的知识在本册、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所处的位置;钻研教材像挖井一样,挖掘越深,水越清澈,越甘甜。
第8讲 新课改理念下教与学的关系
• 二、先学后教:一种突破“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 • 1.先教后学: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 先教后学模式“五段式”步骤:组织教学——检查复习— —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 • 2.先学后教:指导——自主教学模式,是一种自我导向型 学习形式。 • 逐步分化为:“先学后教,分层推进”、“先学后教,作 业前移”,“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先学后教,以学 定教”等多种变式。 • 3.实际案例 • (1)邱学华“先练后讲、先试后导”为核心的“尝试教 学法”实验,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 主意识、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效果:费时少,效果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辅导。
• 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 班级教学、现场教学、分层递进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个 别化教学 • 座位排列:“马蹄形”、杜郎口的“小组围桌” • 课时:大课55分钟、小课30分钟
• 教学改革的“成效”——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 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 的状况,代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引导 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 教学方式: • 杜郎口的“三三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 东庐中学“备课学稿,讲学合一”课堂教学 •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
• 教学改革的“基点”——教学理念的变革 • 1.师生关系: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课程教学资源、学 生的朋友、平等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情感需要 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个性发展的人、主动发展的人。 • 2.学习方式:有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小组学习 • 3.教学理解:教学是预设与生成 • 4.教学目标:三维 • 5.学生评价:科学、全面,突出过程评价,淡漠结果评价 • 6.思维方式:超越二元对立,呼唤复杂性思维
学校课改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近日开展了课改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时间2021年9月15日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主题1. 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讨2. 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评价改革3. 教师专业成长与团队协作五、活动内容1. 开幕式活动伊始,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对本次教研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2. 专家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国内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专家从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各教研组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1)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评价改革(3)教师专业成长与团队协作各教研组在讨论过程中,积极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如何将课程改革理念融入教学实践。
4. 优秀案例分享活动期间,各教研组推荐了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分享。
案例涉及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展现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创新实践和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活动最后,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课程改革中的努力和成果,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六、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推动了教学方法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4. 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七、活动反思1. 加强课程改革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2. 深入推进教学方法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总之,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
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程改革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课标、教材和教法。
这些变化让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然而,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我们需要反思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研究和算法多样化等。
我们需要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的误区,不要过于追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
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几年的课改之后,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材、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这些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
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例如,在一年级的“20以内退位减法”中,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
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应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新课改意义非凡——《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五大核心观念》学习笔记
新课改意义非凡——《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五大核心观念》学习笔记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的本质都是为了理解世界,教会孩子理解世界。
五大理念,在教育部文件中被概括为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实践育人。
1.未来教育观,即主张教育面向未来急剧变化和高度不确定的情境,培养学生适应变化并拥抱“不确定性”的态度、善于解决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勇于承担个人选择后果并履行他人和社会义务的责任感。
未来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要培养的人不是简单的怀旧,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要能够创造未来,人人都能创造新世界。
2.核心素养观,即让课程目标始终聚焦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高级能力和人性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可普遍迁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一种高级思维,思维是什么?用康德的话说,运用概念去认识世界。
只有概念而无经验,或只有经验无概念,都是不行的,两者之间要达到平衡。
3.基础性教学观,即认为知识的本质是理解或问题解决,教学即选择“少而重要”的学科“大观念”,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作用学科“大观念”解决真实问题,经历真实实践,产生个人理解。
学生通过实践,去解决真实情境当中的问题或任务,以作品等形式,来表现其理解水平。
通俗一点就是让教师像教篮球、排球、钢琴、舞蹈那样去教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地理等认知性学科。
4.跨学科学习观,即认为学科是从社会生活(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活)中逐步分化出来的,学科与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存在的内在联系;学科与儿童的心理经验在在内在联系,二者属于同一个实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边界是可以渗透的,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跨学科学习既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自由人格的要求,又是培养生核心素养的条件。
跨学科是把学科真正变成理解世界的工具。
所有学科和学习领域均体现“综合育人”原则,让课程内容与当地社会生活和学生的心理经验建立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世界性,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课程学习的意义。
新课改理念的心得体会精选四篇
新课改理念的心得体会精选四篇新课改理念的心得体会1近几年我参加了新课程培训。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课改的一些内容。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
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情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工作总结过公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科学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产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阶段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阶段总结为了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决定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一目标、自学、交流、质疑、检测”的五步教学法作为依托,研究适合我校各学科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将新课程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
五步教学法的启用,对创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核心,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优化教学过程,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富有个性地学习。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一所教学有特色,课堂有亮点的学校。
二、总体目标1.结合教学模式构建五步教学法: (1)目标(2)自学(3)交流(4)质疑(5)检测。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科教学要求,“自学”环节可有可无,自主安排。
通过各学科组的参与研究、实践,在终极成果上,形成富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实践模式。
2.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有、自学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一种自我需要。
3. 课堂上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学习中发挥团体合作意识。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总体要求1.划分学习小组,本着好中差相互搭配的原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划分课堂学习小组,每小组4人。
2.教师每节课的讲解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3.语文、数学、英语学科,1-2年级不留书面作业,3-6年级每天每学科可留不超过20分钟的课外作业,其他学科的作业一律当堂完成,不得留课外作业。
四、回顾历程3月15日市学院孙院长来我校进行调研,孙院长向校领导详细地阐述了“五步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使校领导眼前为之一亮,决定进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即“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研1
C 1% 0 探究式教学也有了更多的了
D 13% 7% 解。
3 A 5% 91% 这说明教师对自主、合作、
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 B 90% 8% 高,大部分教师已能自觉进行自
C 2% D 6%
3% 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对比发 3% 现:教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启动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1. 课题论证 2.申报市级课题并进行理论准备、培训学习 3.申报市级课题
(二)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9年12月 1.第一阶段:(2007年7月——2008年1月)研究多媒体在课堂教学 中使用的最佳时机;探究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如何促进教师的 专业性成长;理论学习与尝试撰写论文,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 升。 2.第二阶段:(2008年2月——2009年2月)继续研究自主、合作、 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它对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探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 3.第三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对前面各阶段的研究 所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最终的研究结论。 4.课题结题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进行成果展示,总结评 定。
《新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新课标的出台,教材的多样 化,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等,使得新课 改实验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全面的变化。一线 教师们通过参与课改通识培训,在教育教学观念上达成了共识,但对如 何把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如何在每个 具体的教学环节体现新课程理念,仍感到茫然和疑惑。面对这些变化, 教师们出现了“熟读新课标,手捧新教材,满脑子新理念,但是面对新 课堂却无从下手”的状态,甚至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因此, 教师们有必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具体学科、具体教材、具体 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开展深入的研究。为此,我校提出 了《新课程理念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研究》的课题。
构建新课改理念下的新课堂
构建新课改理念下的新课堂摘要:新课改理念下,我校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我校一线教师纷纷致力于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努力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在这一形势下,多种教学法的探索、多种学习方式的改进成为当务之急,因为有效、高效的教法、学法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实现构建有效、高效课堂的目标。
我校一线教师积极行动,在新课改新理念下,积极探索新课堂。
一、新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
今天,大部分老师的课堂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
如:李老师的语文课《寡人之于国也》,通过学生朗读、纠正错音、翻译古文、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整个课堂由学生主宰,老师在翻译文言文时,有意出现失误,让学生指出错误,加深印象,强化重点句式的翻译,最后老师点拨、指导、释疑,完全放手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乔老师的物理课《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则完全由学生主宰课堂,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按诸位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选出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探究阶段的科学家和助手,然后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鲁宾、卡门、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每位叙述的学生仿佛俨然成为科学家,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结论,都是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犹如时光穿越,恍若隔世,让我们感受到诸位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敬畏与渴求,令人印象深刻,而教师的点拨、概括,则成为点睛之笔,补充了学生的不足,升华了课堂内涵。
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都以学生做为课堂的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突出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协作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课堂教学.ppt
理
能做的,教师决不插手,更不“越俎代庖”,努力做
念
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
下
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
的
自己说,引导学生“暴露思维”,“实话实说”,
课
“焦点访谈”,在“误”中“悟”,“错”中“磋”,
堂
“探”中“叹”,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教 学
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渐 步入“教”与“学”的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性循
改 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是使他们的整
革 理 念
个身心都充满快乐”。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 种做完了还想再做的东西,课堂教学业如此,其
下 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情感的融洽水平。师
的 生关系的紧张,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教与学的脱
课 节,甚至会出现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无
堂 教 学
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无不昭示着这样 一条定律:宽松的教育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
觉自主,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从“站在讲台上”变
新
为“走到学生中”。要从“单打”角色过渡到与学生
课
“双打”“混合打”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主要传授知
程
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
改
们而非塑造他们;要减少课堂的讲授时间,降低“教”
革
的“富营养”,增强学生的“饥饿感”;学生会做、
四、成功的教育和激励的课堂——个 性张扬和分层持续。
新
课
程
改 革
一、宽松的教育和民主的课
理 念
堂——人文主义与平等愉悦
下
的
课
建树课改理念提升办学质量——实施新课改的思考与实践
Hale Waihona Puke 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 为常的教学方式、 教学行为, 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其艰难性 就不言而喻了。 这就不仅要冲破观念上的障碍, 而且要冲破管 理上的障碍, 改革教学管理, 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 建立适应 新课程、 服务新课程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尊重和保护教师主 动探索的热情, 焕发教师积极主动改革课堂教学的主体精神, 创设和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空间,引导和调动教师进行 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保驾
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能否顺利 实施, 关键在于教师素质能否适应改革要求。本次课程改革, 不仅要提高教师素质, 而且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学行为 及育人思想。 而我市农村初中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是很好, 教学 理念相对滞后, 特别是教研氛围不很浓厚。要更新教学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革新教学方式, 适应新课程要求 , 教师培训是 一个基本的前提和保证。 课改实验以来, 我们以教师培训为抓 手, 为课改实验的健康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也为课程改革 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必要的前提。 加强自 我学习 首先, 校领导以身作则, 当好课改学习的 表率, 成为新课改的身体力行者。在学习中, 我们要求校领导 坚持做到三个“ 觉” 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 自 : 自 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 觉学习教育报刊, 自 广泛吸收课改 信息。这样, 有力地带动了广大教师积极参加课改学习培训, 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 为便于教师学习, 学校组 织人员收集、翻印学习资料,为教师提供比较前沿的理论支 撑。 如将《 人民教育》《 、江苏教育》《 、成才导报》《 、教育导刊》 等 报刊杂志中的课改理论 、 案例 、 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和典型个 案搜集整理, 以让教师更好、 更快地了解课改背景, 更新课改 观念, 把握课改方向。 此外, 学校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图书资 源, 由图书室人员编排了教育杂志目录库, 教师可以随时上网 浏览, 可以到图书室借阅所需教育杂志。 这些措施促使教师进 一步自 觉学习新思想, 掌握新知识, 认清新形势,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注重进修充电 学校按照教育局提出的 “ 先培训,后上 岗;不培训, 不上岗” 的要求, 先后派出各学科教师参加各类新 课程培训。教师通过听讲座, 看光盘, 观课例, 析个案, 与专家 对话, 与教师交流等多形式、 多途径、 多层次的培训进修 , 奠定 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目 全校51名教学人员有100多人次参 前, 加过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课改培训。 开展研讨交流 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还将学科课 程标准划分块面分发到各教研组 , 由组内成员先行学习, 形成 教研组内的研讨氛围, 然后组织交流, 共同提高认识。 同时, 我 们还组织开展“ 教师论坛”要求教师进行“ , 教学个案分析”我 , 们邀请有关专家作课改专题讲座,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 商讨对策, 以此推动教师 自 我提高。为营造学校全员 参与课改的氛围, 培训工作做到面向全体教职工, 使全体教师 同步接受课改新思想, 新理念, 把握对课改的认识和理解 , 从
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积极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湖北省沙洋中学孟凡升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其核心有六点:1、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倡导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3、倡导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5、倡导发展性的课程评价。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
总之,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
学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首先,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解决思想和观念问题,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师生都要主动学习、理解接受“自主、合作、探究”等生本教育理念,敢于质疑和反思多年驾轻就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树立起课堂以教师“教”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的意识。
深知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道理,真正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必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句话课堂“使老师自我削减权威,让学生展示才华”。
第二、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并非一无是处,新旧模式之间是螺旋式上升关系,是传承和相互借鉴关系,绝非水火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决不能从旧的模式束缚中解放出来,又一头扎进新的模式的桎梏中去。
应当认识到:所有的模式、方法,都是我们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所选择的途径和工具。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当任何模式的“奴隶”。
第三、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材只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
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增减取舍,适当调整顺序,最后带领学生一起超越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其次,学校要制订“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强力推进,广泛宣传,大力培训教师,大力培训学生,培养骨干教师,让骨干带头先行。
其三,尤其要广大教学一线教师和学生积极践行新的课改理念,大胆探索适合本班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们看到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概括为三句话: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成果的课堂。
谈谈你对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解
谈谈你对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解新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当中,明确地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把它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
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而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学提供适宜的课堂生活,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
怎样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探究,自主性学习呢?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人才。
在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让他们有主动参与空间,自主探究的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1.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
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应给予引导、点拨,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物理的主人,物理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兴趣和求知欲是打开学生主动学习的钥匙。
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
物理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理念是什么?1. 关注学生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
3.重视以学定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问答1、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新课程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意味着:⑴关注每一位学生。
⑵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⑶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⑴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⑶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⑷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⑸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⑹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⑴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⑵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
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⑶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⑷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
最新对课改的认识课改无限 追求无境
课改无限追求无境新课程改革既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难得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彻底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思想观念,代之以新思想、新理念、新策略。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具活力的要素。
因此,我们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入手。
本人在市、县、校教研室的教学指导下,积极践行课改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改革,下面来谈谈我对课改的认识以及在课改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对课改的认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以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1、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传递知识是教师的使命,但不能把教师的使命仅仅定位于此,关键还是教学生。
这将使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生活的顾问。
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这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指标,也是教师的责任。
教会学生学习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内在要求。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其次,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各种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因此,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给学生以价值引导,引导学生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追求。
再次,不仅教会学生学会基本理论,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学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教师应改变当前教学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帮助学生从其生活的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2、教师应做好多方面的合作者(1)与其他教师的合作。
新课改专题培训心得体会(精选)ppt精品模板分享(带动画)
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收获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专业素养方面的收获
更新教育观念 提升教学技能 拓展学科知识 增强反思能力
04
培训反思和改进
对培训内容的反思
培训课程是否符 合实际需求
培训内容是否具 有针对性和实用 性
06
附录和参考文献
附录(可选项)
培训背景 培训对象
培训目标 培训内容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普通高 中数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17.
普通高中数学课 程标准(2017年 版)解读[M].北 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8.
张奠宙,宋乃庆. 数学教育概论 [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 社,2004.
03
培训收获和和实 践成果,掌握 学科前沿动态。
教学方法:学 习到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和策 略,能够根据 学生特点因材
施教。
课程开发:学 会如何结合学 校和学生实际 开发适宜的课 程,提高教学
质量。
教学评价:掌 握科学的教学 评价方法,能 够全面客观地 评估学生的学
徐斌艳.数学课 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 出版社,2003.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培训方式是否能 够引起学员的兴 趣和参与度
培训效果是否能 够达到预期目标
对培训方式的反思
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实际需求 培训方式是否易于理解和接受 培训时间是否合理安排 培训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对个人成长的反思
回顾个人成长历程, 分析自己的优势和 不足
结合培训所学知识, 思考如何改进自己 的教学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新理念新探索新思考-----新课程理念与课改实践专题讲座资阳区教研室吴阳民(1封面)新课改是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展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项改革彻底改变了我国基础教育现状。
益阳市继2002年赫山区成为首批新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后,于2003年秋季起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
新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最主要的亮点。
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所以实施新课改,必须认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传统继承、创新发展的关系。
尽管新课改开展已有多年,但还是有教师对于新课程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新课程即是新教材,这一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事实上,新课程不单是指新教材,还有新的课程标准,更重要的是新的教育理念。
学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的活动,教师、学生的地位及角色如何确定、转换,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特别的关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2.一、什么是新课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二、新课改要改什么?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4.三、新课改的灵魂是什么?新课程与旧课程本质的区别是理念的不同,教师走进新课程,最主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4.1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指定阶段,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如: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和教学评价)是国家对不同学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2 1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①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②课程要面向每一位学生③课程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2 、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①课程要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课程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3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①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的过程②学生个人的知识与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③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与认识4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自主学习②小组合作学习③探究学习5 、新课程改革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①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②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环境6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①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的过程②教学交往的前提是平等③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交流与对话7 、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①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②课程是一种教学事件,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③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8 、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①要树立发展性评价的意识②评价标准应该多维化③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④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⑤以学论教5.四、新课改的实践与思考新课程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但是,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
(一)、满堂问答≠主动参与现象:在新课程教改实验区听课,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闹,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仍原因:1、没有把握住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要领和实质。
学生站起来发言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所有学生的思维是否参与,每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动、积极,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2、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操作性。
如何评价学生的参与情况,应该看参与的主动性;看参与的深度、广度如何;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活动情况、情感体验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情况。
建议:1、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做文章。
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
2、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现在,新课改实验区的许多教师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真切感受到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好课应该越教问题越多,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现象:走进中小学课堂,无论什么样的课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
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
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发言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许多内容选择的不够恰当,讨论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合理,多数问题讨论的不深不透。
原因:将合作学习理解为小组讨论。
多数教师只知道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但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认为分若干个小组,有些内容放给学生讨论就是合作学习。
教师们对合作学习的操作普遍感到困惑。
比如,如何处理班级教学、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低年级能不能进行合作学习?等等。
建议:1、要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体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
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如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方法多样时。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也不是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个人学习仍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2、要掌握合作学习的要领。
前提是要有分工、要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而且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
据专家分析,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性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 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3、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不等于学生自己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认为教师可以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
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三)、开展活动≠探究性学习现象:在实验区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开展许多活动,做实验,搞小制作,有的教师让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上。
有的地方把“自主、合作、探究”写在黑板上,作为一种固定的程序,每节课照着去做,出现了把探究性学习形式化的倾向。
原因:1、有的教师将新课程改革理解为教学形式的改革,因而将改革的重心放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化上。
为了上好一节课,大包装,大容量,恨不得把各种教学方法都展示一遍。
不要说每天都这样上课,就是偶尔上一次,也够教师准备一番的。
2、有的教师把探究变成一种活动。
粗看上去很有创新,细细品味又感到缺乏深入的思考。
比如,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
而有些教师的课只有读而没有感悟,没有欣赏。
应当明确的是,读仅仅是一种手段,感悟、欣赏才是目的。
而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展示的是手段,目的则显得不重要。
建议:1、要深刻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
这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改革,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
要实现教学方式“中心”的三个迁移。
要由“教”向“学”迁移,由“学”向“悟”迁移,由“悟”向“行”迁移。
探究性学习要以增进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认知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流畅性,而且还要培养思维的独特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2、不是每节课都必须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
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要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接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