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FD的各种标准
rfid标签尺寸规则标准
rfid标签尺寸规则标准一、型式要求RFID标签的型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如ISO 15693、ISO 14443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标签的物理和电气性能要求,包括尺寸、重量、厚度、材料等。
二、外形材料与安装要求1.外形:RFID标签的外形应简洁、美观,方便用户安装和使用。
一般而言,标签的外形尺寸较小,以便于在各种物品上安装。
2.材料:RFID标签通常由塑料、纸张、金属等材料制成。
不同的材料对标签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3.安装:RFID标签的安装应简单易行,不损伤标签本身。
安装位置应便于读取标签的数据,同时不会影响标签的性能。
三、尺寸要求RFID标签的尺寸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如ISO 15693和ISO 14443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标签的物理尺寸,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标签的尺寸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理性能要求1.耐温湿度工作温度:-40℃~+85℃;存储温度:-45℃~+105℃;相对湿度:<95% (25℃)。
2.耐冲击:应能承受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击。
3.耐弯曲:应能承受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弯曲。
4.耐化学腐蚀:应能承受常见的化学物质的腐蚀。
5.耐辐射:应能承受常见的电磁辐射,不因辐射影响标签的正常工作。
五、工业等级要求RFID标签的工业等级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如ISO 15693和ISO 14443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标签在各种环境下的工作性能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标签的工业等级也会有所不同。
六、电气性能要求1.频率:RFID标签的工作频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如ISO 15693和ISO14443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标签的频率范围和工作方式。
2.读写速度:RFID标签的读写速度应满足应用场景的需求。
通常而言,标签的读写速度越快,数据传输速率也就越高。
3.误码率:RFID标签的误码率应尽可能低,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误码率越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越高。
RFID国内外标准规范汇总
1、国内行业标准:①、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信部无[2007]205号);②、GB/T 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2014年5月实施)③、GB/T 28925-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协议》④、GB/T 28926-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⑤、GB/T 29266-2012《射频识别13.56MHz标签基本电特性》⑥、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⑦、GB/T 29261.4-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4部分:无线电通信》⑧、GB/T 292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⑨、SB/T 107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支持安全协议的800/900MHz空中接口通信协议》2、国内军工标准:①、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符合性测试方法GJB 7389-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 ofinformation servi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②、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访问和管理应用接口GJB 7388-2011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read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③、军用射频识别惟一标识编码解析系统接口GJB 7387-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coderesolv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④、军用射频识别信息共享服务接口GJB 7386-2011 Information share service interfac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⑤、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体系架构GJB 7385-2011 I nformation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⑥、军用射频识别数据转换协议GJB 7384-2011 Data translation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⑦、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接口协议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83.1-2011 Readerinterface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art 1:800/900MHz⑧、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数据结构通用要求GJB 7382-2011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ag datastructur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⑨、军用射频识别现场检测设备通用规范GJB 7381-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local testequip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⑩、军用射频识别设备的系统性能测试方法GJB 7379-2011 System performance test method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⑪、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2部分:2.45GHz GJB 7378.2-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2:2.45GHz⑫、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78.1-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1:800/900MHz⑬、军用物品唯一标识GJB 7375-2011 Military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item⑭、军用射频识别术语GJB 7374-2011 Terms of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⑮、军用无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3-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pass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⑯、军用有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2-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act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⑰、军用物资和装备自动识别标识符GJB 7371-2011 Identifier for an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military material and armament⑱、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通用规范GJB 7380-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⑲、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2部分:2.45GHz参数GJB 7377.2-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2:2.45GHz parameters⑳、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1部分:800/900MHz参数GJB 7377.1-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1:800/900MHz parameters21、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惟一标识GJB 7376-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22、军用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写器安全测试与评估方法GJB 7370-2011 Security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andreader23、军用射频识别系统安全通用要求GJB 7369-2011 General requirements ofsecurity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3、ISO/IEC标准:①、货运集装箱的ISO 6346 (编码、ID和标识符号),ISO 10374(自动标识)、ISO 18185(安全电子封印)、ISO 17363(货运标签);②、用于动物的ISO 11784(代码结构)、ISO 11785(技术概念)、ISO 14223(扩展代码结构和编码);③、标识“接近”卡的ISO/IEC 14443-1(物理特点)、ISO/IEC 14443-2(射频和功率) 、ISO/IEC14443-3(初始化和防碰撞);④、标识“邻近”卡的ISO/IEC 14443-4 (传输协议)、ISO/IEC 15693-1 (物理特点)、ISO/IEC15693-2 (空中接口和初始化)、ISO/IEC 15693-3(防碰撞和协议);⑤、货物管理的ISO/IEC 15961(数据协议: 应用接口)、ISO/IEC 15962(数据协议: 数据编码规则)、ISO/IEC 15963(唯一标识符)、ISO/IEC 18000-1(参考结构)、ISO/IEC 18000-2(135 kHz以下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3(13.56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4(2.45 G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6(860 MHz - 960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7(433 MHz时的空中接口)、TR 18001(应用要求)、TR 18046(性能测试方法)、TR 18047(一致性测试方法);⑥、ISO/IEC 18000-6:2010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management -- Part 6: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 960 MHz;⑦、ISO/IEC 18046-3-2012(标签UHF性能测试标准);⑧、ISO/IEC TR 18047-6-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capture techniques — RFID device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 Part 6:Tesmethod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at 860 -960MHz PART C;⑨、ISO/IEC 24753( ISO/IEC 15962数据能力扩展);⑩、实时定位的ISO/IEC 24730-1 (应用编程接口API规范)、ISO/IEC 24730-2(2450MHz 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ISO/IEC 24730-3 (433MH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⑪、RFID通用体系架构的ISO/IEC 24791;4、EPC global标准:①、EPC射频识别协议——1类2代超高频射频识别——用于860MHz到960MHz频段通信的协议,第1.2.0版(EPC TM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 Class-1 Generation-2UHF RFID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 960 MHz Version 1.2.0);②、EPC global tag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est methods v1.1.0。
RFID标准规范名称汇总(含军标)
1、国内行业标准:①、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信部无[2007]205号);②、GB/T 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2014年5月实施)③、GB/T 28925-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协议》④、GB/T 28926-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⑤、GB/T 29266-2012《射频识别13.56MHz标签基本电特性》⑥、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⑦、GB/T 29261.4-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4部分:无线电通信》⑧、GB/T 292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⑨、SB/T 107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支持安全协议的800/900MHz空中接口通信协议》2、国内军工标准:①、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符合性测试方法GJB 7389-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 ofinformation servi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②、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访问和管理应用接口GJB 7388-2011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read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③、军用射频识别惟一标识编码解析系统接口GJB 7387-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coderesolv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④、军用射频识别信息共享服务接口GJB 7386-2011 Information share service interfac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⑤、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体系架构GJB 7385-2011 I nformation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⑥、军用射频识别数据转换协议GJB 7384-2011 Data translation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⑦、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接口协议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83.1-2011 Readerinterface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art 1:800/900MHz⑧、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数据结构通用要求GJB 7382-2011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ag datastructur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⑨、军用射频识别现场检测设备通用规范GJB 7381-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local testequip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⑩、军用射频识别设备的系统性能测试方法GJB 7379-2011 System performance test method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⑪、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2部分:2.45GHz GJB 7378.2-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2:2.45GHz⑫、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78.1-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1:800/900MHz⑬、军用物品唯一标识GJB 7375-2011 Military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item⑭、军用射频识别术语GJB 7374-2011 Terms of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⑮、军用无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3-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pass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⑯、军用有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2-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act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⑰、军用物资和装备自动识别标识符GJB 7371-2011 Identifier for an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military material and armament⑱、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通用规范GJB 7380-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⑲、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2部分:2.45GHz参数GJB 7377.2-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2:2.45GHz parameters⑳、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1部分:800/900MHz参数GJB 7377.1-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1:800/900MHz parameters21、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惟一标识GJB 7376-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22、军用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写器安全测试与评估方法GJB 7370-2011 Security testing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and reader23、军用射频识别系统安全通用要求GJB 7369-2011 G eneral requirements of security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3、ISO/IEC标准:①、货运集装箱的ISO 6346 (编码、ID和标识符号),ISO 10374(自动标识)、ISO 18185(安全电子封印)、ISO 17363(货运标签);②、用于动物的ISO 11784(代码结构)、ISO 11785(技术概念)、ISO 14223(扩展代码结构和编码);③、标识“接近”卡的ISO/IEC 14443-1(物理特点)、ISO/IEC 14443-2(射频和功率) 、ISO/IEC14443-3(初始化和防碰撞);④、标识“邻近”卡的ISO/IEC 14443-4 (传输协议)、ISO/IEC 15693-1 (物理特点)、ISO/IEC15693-2 (空中接口和初始化)、ISO/IEC 15693-3(防碰撞和协议);⑤、货物管理的ISO/IEC 15961(数据协议: 应用接口)、ISO/IEC 15962(数据协议: 数据编码规则)、ISO/IEC 15963(唯一标识符)、ISO/IEC 18000-1(参考结构)、ISO/IEC 18000-2(135 kHz以下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3(13.56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4(2.45 G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6(860 MHz - 960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7(433 MHz时的空中接口)、TR 18001(应用要求)、TR 18046(性能测试方法)、TR 18047(一致性测试方法);⑥、ISO/IEC 18000-6:2010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management -- Part 6: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 960 MHz;⑦、ISO/IEC 18046-3-2012(标签UHF性能测试标准);⑧、ISO/IEC TR 18047-6-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capture techniques — RFID device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 Part 6:Tesmethod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at 860 -960MHz PART C;⑨、ISO/IEC 24753(ISO/IEC 15962数据能力扩展);⑩、实时定位的ISO/IEC 24730-1 (应用编程接口API规范)、ISO/IEC 24730-2(2450MHz 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ISO/IEC 24730-3 (433MH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⑪、RFID通用体系架构的ISO/IEC 24791;4、EPC global标准:①、EPC射频识别协议——1类2代超高频射频识别——用于860MHz到960MHz频段通信的协议,第1.2.0版(EPC TM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 Class-1 Generation-2 UHF RFID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 960 MHz Version 1.2.0);②、EPC global tag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est methods v1.1.0。
rfid技术三大标准
三大RFID技术标准简介目前RFID技术存在三个标准体系:ISO标准体系、EPC Global标准体系和Ubiquitous ID标准体系。
(1)ISO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及其他国际标准化机构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是RFID国际标准的主要制定机构。
大部分RFID标准都是由ISO(或与IEC 联合组成)的技术委员会(TC)或分技术委员会(SC)制定的。
RFID领域的ISO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1]技术标准(如射频识别技术、IC卡标准等)[2]数据内容与编码标准(如编码格式、语法标准等)[3]性能与一致性标准(如测试规范等标准)[4]应用标准(如船运标签、产品包装标准等)(2)EPC Global标准体系EPC Global是由美国统一代码协会(UCC)和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于2003年9月共同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其前身是1999年10月1日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Auto-ID 中心,以创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为自己的使命。
为此,该中心将与众多成员企业共同制订一个统一的、类似于Internet的开放技术标准,在现有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商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旗下有沃尔玛集团、英国Tesco等100多家欧美的零售流通企业,同时有IBM、微软、飞利浦、Auto-ID Lab等公司提供技术研究支持。
EPC Global致力于建立一个向全球电子标签用户提供标准化服务的EPC Global网络,前提是遵循该公司制定的技术规范。
目前EPC global Network技术规范1.0版给出了所有的系统定义和功能要求。
EPC Global已在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国建立了分支机构,专门负责EPC码段在这些国家的分配与管理、EPC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EPC相关技术在本土的宣传普及以及推广应用等工作。
EPC Global提出的“物联网”体系架构由EPC编码、EPC标签及读写器、EPC中间件、ONS服务器和EPCIS服务器等部分构成。
RFID常用国际标准
1.2技术标准——国际标准ISO 11785ISO 11785技术标准规定了电子标签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读写器规范,以便激活电子标签的数据载体。
制定该技术标准的目的足使范围广泛的小同制造商的电子标签能够使用一个共同的读写器来询问。
动物识别用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读写器能够识别和区分使用全双工/半双工的系统(负载调制)的电了标签和使用时序系统的电子标签。
(1)需求在标准中规定了134.2kHz±1.8kHz作为读写器的T作频率。
发送场为电了标签提供了能量供应,因此被称为“活化场”(如图9.4所示)。
活化场周期地每50ms接通一次,然后每30ms断开一次。
在50ms的接通过程中,等待着全双工/半双工电子标签的可能的应答,场内的时序电子标签需要活化场对它的充电电容器充电(如图9.5所示)。
如果在活化场的作用范围内存在一个全双工/半双工电子标签,那么这个电子标签在场的工作区间发送它的数据。
在接收数据时,假如数据在第一个50ms内没有全部被传输,则工作区间可以延长到100ms。
在活化场作用范围内的时序电子标签在3ms的暂停时间内便开始传输数据。
为了允许把数据记录全部传输完,暂停时间最多可以延长到20ms。
如果可移动的或固定的读写器互相邻近工作,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性,一个读写器在另外一个读写器的3ms暂停过程中发送它的活化场。
结果是没有一个读写器能够接收到时序电子标签的数据信号。
由于与时序电子标签的场强相比活化场相当强,这种效应出现在数倍于读写器正常的阅读半径的范围内。
可移动的和固定的读写器可以通过扩大暂停时间到30ms来检测周围范围内第二个读写器(B)的可能存在。
如果第二个读写器(B)的活化场在30ms暂停时间内被接收到,则标准规定:当先前检测到的读写器(B)于下一个3ms的暂停后重新接通其活化场之际,应立即接通读写器(A)的活化场,最长为50ms。
这样,两个相邻的读写器之间的某种程度的同步是可能的。
因为数据只从电子标签向读写器传输,所以单独的一个电子标签可由两个移动的读写器同时读出。
第9讲RFID标准
注:一张IC卡只需选择两种方法之一。符合标准的阅读器必须同时支持这两种 传输方式,以便支持所有的IC卡。
TYPE A 的pause波形
载波幅度
110% 100% 90%
为保证对PICC的不间断 的能量供应,载波间隙 的时间为2~3μs
60%
5% 5% t1 t2 60% t4 90% 100% 110% t2 t1 t3 t3 t4 条件
标签识别 数目
264 264
125kHz4kHz 134.2kH64 64
CRC—16 CRC—16
ISO/IE C 180003
Mod 1
13.56kHz7kHz
ASK, PPM
Manchester
64
CRC—16
264
Mod 2 Mod 1
13.56kHz7kHz 2400~ 2483.5MHz
隐私问题
目前,RFID还未形成统一的全球化标准,市场为多种标 准并存的局面,但随着全球物流行业RFID大规模应用的开 始,RFID标准的统一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同。 RFID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和后台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两 大部分组成。目前已经发布或者是正在制定中的标准主要 是与数据采集相关的,其中包括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 空气接口、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协议、RFID标 签与读写器的性能和一致性测试规范、以及RFID标签的数 据内容编码标准等。后台数据库网络应用系统目前并没有 形成正式的国际标准,只有少数产业联盟制定了一些规范, 现阶段还在不断演变中。 RFID标准争夺的核心主要在RFID标签的数据内容编码标 准这一领域。目前,形成了五大标准组织,分别代表了国 际上不同团体或者国家的利益。
76.8, 384
rfid标准的分类
rfid标准的分类
RFID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物流、零售、医疗等。
在RFID系统中,标准化是确保各个系统兼容并保证互操作性的重要因素。
因此,RFID标准的分类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应用领域划分的RFID标准
1. 物流标准:ISO/IEC 18000-1 ~ 18000-6
2. 零售标准:EPCglobal GS1标准
3. 车辆认证标准:ISO 10374
4. 军事标准:MIL-STD-129,MIL-STD-130等
二、射频范围划分的RFID标准
1. 低频RFID标准:LF 125KHz,134.2KHz
2. 高频RFID标准:HF 1
3.56MHz
3. 超高频RFID标准:UHF 860MHz-960MHz
4. 微波频段RFID标准:2.45 GHz
三、标签类型划分的RFID标准
1. 无源RFID标准:ISO/IEC 18000-2
2. 半主动RFID标准:ISO/IEC 18000-3
3. 主动RFID标准:ISO/IEC 18000-4
四、工作模式划分的RFID标准
1. 读写模式RFID标准:ISO/IEC 18000-4
2. 读模式RFID标准:ISO/IEC 18000-6
综上所述,RFID标准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划分,如应用领域、射频范围、标签类型、工作模式等。
标准化的RFID系统有助于不同公司或组织之间进行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对于推动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述rfid的标准分类
简述rfid的标准分类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电识别技术,可用于跟踪和管理物品。
RFID技术可以分为不同的标准分类,这些标准分类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1. ISO 14443标准分类:该标准分类适用于近距离(约10厘米)读取和写入标签,主要用于门禁、交通卡等应用。
2. ISO 15693标准分类:该标准分类适用于中距离(约1米)读取和写入标签,主要用于库存管理、物流跟踪等应用。
3. ISO 18000标准分类:该标准分类适用于不同频段、不同距离范围的RFID应用,可以满足各种不同应用需求。
4. EPC标准分类:该标准分类是一种全球性的RFID标准,适用于跟踪物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管理水平。
除了以上标准分类外,还有其他一些标准分类,如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等,这些标准分类各有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 1 -。
中国的rfid标准
中国的rfid标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通过电磁场来识别特定的标签,并获取相关数据。
在当今物联网时代,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制造业、医疗、农业等领域,成为推动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物流中心,对RFID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在RFID标准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中国的RFID标准化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的RFID标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通用标准,包括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定义,以及RFID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测试方法等;二是行业标准,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而制定的标准,如物流、零售、医疗、制造业等。
在通用标准方面,中国的RFID标准主要参考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 (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相关标准,以确保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这些标准涵盖了RFID系统的整体架构、工作频率、数据格式、安全性、性能要求等方面,为中国的RFID技术提供了统一的基础标准。
在行业标准方面,中国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RFID标准。
以物流行业为例,中国制定了《物流RFID标识应用规范》,规定了物流领域中RFID标识的编码规则、读写器的性能要求、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为物流企业的RFID应用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除了制定标准,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RFID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工作。
中国在ISO/IEC JTC1/SC31(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等国际标准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为全球RFID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的RFID标准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不断完善和发展。
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中国的RFID标准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RFID 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助力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迈进,为物流、零售、医疗等行业提升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rfid标签能耗标准
rfid标签能耗标准
RFID标签的能耗标准是用来衡量标签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能耗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使用环境来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RFID标签能耗标准:
1. 传输功率要求:标签需要在规定的传输功率范围内进行通信。
传输功率越高,标签的通信距离越远,但能耗也会增加。
2. 待机电流:标签在不进行通信的时候的电流消耗。
待机电流越低,标签的长时间使用能耗越低。
3. 通信速率:标签进行通信时的数据传输速率。
通信速率越高,标签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越多。
4. 供电方式:标签可以通过电池供电或者通过无线射频供电。
电池供电的标签需要定期更换电池,而无线射频供电的标签则不需要更换电池。
5. 能耗管理功能:一些标签具有能耗管理功能,可以通过休眠模式等方式降低能耗。
RFID标签的能耗标准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进行调整,以平衡标签的性能和能耗之间的关系。
采用合适的能耗标准可以有效降低标签的能耗,延长标签的使用寿命。
国际RFID标准
国际化RFID常用协议标准射频标签的通信标准是标签芯片设计的依据,目前国际上与RFID相关的通信标准主要有:ISO/IEC 18000标准(包括7个部分,涉及125KHz, 13.56MHz, 433MHz, 860-960MHz, 2.45GHz等频段),ISO11785(低频),ISO/IEC 14443标准(13.56MHz),ISO/IEC 15693标准(13.56MHz),EPC标准(包括Class0, Class1和GEN2等三种协议,涉及HF和UHF两种频段),DSRC标准(欧洲ETC标准,含5.8GHz)。
a) ISO/IEC 14443 近耦合IC卡,最大的读取距离为10cm.ISO/IEC14443协议的读写器读取距离较近,基本为近距离。
其中,ISO/IEC 14443A主要应用在生产自动化、门禁考勤、安防、一卡通和产品防伪等领域;ISO/IEC 14443B主要应用是我国的二代身份证;b) ISO/IEC 15693 疏耦合IC卡,最大的读取距离为1m.ISO/IEC 15693协议读写器读取距离较远,可远距离通信。
它的应用范围较广,生产自动化、医疗管理、珠宝盘点、资产管理、停车场管理和产品防伪、门禁考勤、会议签到、无障碍通道、资产管理、物流及供应链、图书管理、医药管理和门禁门票等领域。
现在按频率对一些常用标准做一些简单介绍(并附带介绍一下接触式IC卡的协议标准):1、ISO 7816:对接触式IC卡进行了一些规范。
2、125KHz~135KHz:ISO18000-2,对低频识别RFID进行了一些规范。
举例:EM4100:只读低频芯片。
EM4469/4569:11个块,44个字节,512bit存储空间。
ATA5567:7个块,28个字节,330bit存储空间。
ATA5567是e5550、e5551、e5554、T5557的升级产品。
e5550、e5551、e5554、T5557是德国TEMIC公司生产的芯片,1998年美国爱特梅尔公司(简称为ATMTL)收购德国TEMIC公司,ATA5567就是ATMEL新生产的一款芯片。
rfid技术标准
ISO/IEC 15692 附录
图3-1 RFID系统关系图
ISO/IEC 18000 系列
第3章 RFID技术标准
RFID标准化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1995年国际标 准化组织ISO/IEC联合技术委员会JTCl设立了子委员会SC31(以下简 称SC31),负责RFID标准化的研究工作。SC31委员会由来自各个国 家的代表组成,如英国的BSI IST34委员、欧洲的CEN TC225成员, 他们既是各大公司内部的咨询者,也是不同公司利益的代表者。因 此在RFID标准化的制定过程中,有企业、区域标准化组织和国家三 个层次的利益代表者。SC31委员会制定的RFID标准可以分为四个方 面:数据标准(如编码标准ISO/IEC 15691、数据协议ISO/IEC 15692、 ISO/IEC 15693,它们解决了应用程序、电子标签和空中接口多样性 的要求,提供了一套通用的通信机制)、空中接口标准(ISO/IEC 18000系列)、测试标准(性能测试标准ISO/IEC 18047和一致性测试标 准ISO/IEC 18046)、实时定位(TSO/IEC 24730系列应用接口与空中接 口通信标准)方面的标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3-2所示。
第3章 RFID技术标准
2.EPC Global 与ISO通用性RFID标准相比,EPC global标准体系是面向物流供应 链领域,可以看成是一个应用标准。EPC global的目标是解决供应链的 透明性和追踪性,透明性和追踪性是指供应链各环节中所有合作伙伴都 能够了解单件物品的相关信息,如位置、生产日期等信息。为此EPC global制定了EPC编码标准,它可以实现对所有物品提供单件唯一标识。 此外,EPC global也制定了空中接口协议、读卡器协议,这些协议与ISO 标准体系类似。在空中接口协议方面,目前EPC global的策略尽量与ISO 兼容,如CiGen2 UHF RFID标准递交ISO将成为ISO 18000 6C标准,但 EPC global空中接口协议有其局限,如它仅仅关注860 MHz~930 MHz频 段。除信息采集外,EPC global非常强调供应链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 为此制定了信息共享的物联网相关标准,包括EPC中间件规范、对象名 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ONS)、物理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PML)。物联网系列标准是根据自身的特点参照因特网标准 制定的,物联网是基于因特网的,与因特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物联网 标准是EPC global所特有的,ISO仅仅考虑自动身份识别与数据采集的相 关标准,但对数据采集以后如何处理、共享并没有作出规定。物联网是 未来的一个目标,对当前应用系统建设来说具有指导意义。
rfid 国内标准
rfid 国内标准
国内目前已有一些关于RFID技术的标准。
例如,首个RFID(电子标签)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发布,这是我国首个基于自主创新的RFID国家标准。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些射频读写器的通用技术规范,包括《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低于135kHz》(AIMC0003—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AIMC0004—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AIMC0005—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UHF(860~960MHz)》(AIMC0006—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433MHz(AIMC0007—2006)》。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咨询RFID行业协会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RFID
RFID协议分析RFID主要技术ISO/IEC和EPCglobal是目前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RFID标准化组织。
ISO/IEC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是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标准化组织之一,其制定的RFID空ISO/IEC制定的一些RFID空中接口标准,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有ISO/IEC 14443、ISO/IEC 15693和ISO/IEC 18000三个系列标准。
ISO/IEC 14443:2001《识别卡—无触点的集成电路卡—接近式卡》标准采用的载波频率为13.56MHz,定义了TYPE A、TYPE B两种类型协议,通信速率为106 kbps。
该标准在国内外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中的射频识别技术采用的就是ISO/IEC 14443 TYPE B协议。
TYPE B与TYPE A相比,由于调制深度和编码方式的不同,具有传输能量不中断、速率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强的优点。
该系列标准共分为物理特性、空中接口和初始化、防冲突和传输协议、扩展命令集和安全特性四个部分。
符合该标准的RFID设备及标签的最大识读距离约为10cm。
ISO/IEC 15693:2001《识别卡—无触点的集成电路卡—邻近式卡》标准采用的载波频率仍为13.56MHz,同样分为物理特性、空中接口和初始化、防冲突和传输协议、扩展命令集和安全特性四个部分。
目前该标准已被广泛应用,符合该标准的RFID设备已经非常成熟,最大识读距离可达1m。
ISO/IEC 18000:2004《信息技术-用于单品管理的射频识别技术》系列标准是由ISO/IEC JT SC31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的用于单品管理的空中接口通信协议标准,它涵盖了从125kHz到2.45GHz的通信频率,识读距离由几厘米到几十米。
该系列标准分为六个部分,本文只就其中受到最为广泛关注的ISO/IEC 18000-6:2004 《860~960MHz频率下的空中接口通信参数》进行介绍。
rfid标签产品标准
RFID标签的产品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尺寸和形状:RFID标签的尺寸和形状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具体来说,标签的尺寸大小应根据具体应用进行定制,同时需要考虑到标签的读写距离和标签的精度要求。
标签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多种选择,但需要确保标签的表面平整,便于粘贴和应用。
材料选择:RFID标签的材料选择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标签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抗温、抗湿、抗污染性能,以及较好的粘附力和划痕性。
常用的标签材料包括PET、PVC、纸质等,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读写距离:RFID标签的读写距离是标签性能的重要指标。
典型的微波射频标签的识读距离为3~5m,个别有达10m或10m以上的产品。
对于可无线写的射频标签而言,通常情况下,写入距离要小于识读距离,其原因在于写入要求更大的能量。
耐久性:RFID标签应具有一定的耐久性,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一般来说,标签应能够承受各种环境条件,如高温、低温、湿度、紫外线等,以保证其性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安全性:RFID标签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能够保护标签内的信息不被非法读取或篡改。
一般来说,标签应具有加密功能,能够保护标签内的信息不被非法读取或篡改。
兼容性:RFID标签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与各种RFID读写器兼容。
一般来说,标签应具有广泛的兼容性,能够与各种类型的RFID读写器兼容,以保证其应用的广泛性和灵活性。
以上是RFID标签的产品标准的主要内容,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应用场景和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选择和使用RFID标签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RFID标准规范名称汇总(含军标)
1、国内行业标准:①、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信部无[2007]205号);②、GB/T 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2014年5月实施)③、GB/T 28925-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协议》④、GB/T 28926-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⑤、GB/T 29266-2012《射频识别13.56MHz标签基本电特性》⑥、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⑦、GB/T 29261.4-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4部分:无线电通信》⑧、GB/T 292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⑨、SB/T 107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支持安全协议的800/900MHz空中接口通信协议》2、国内军工标准:①、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符合性测试方法GJB 7389-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 ofinformation servi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②、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访问和管理应用接口GJB 7388-2011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read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③、军用射频识别惟一标识编码解析系统接口GJB 7387-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coderesolv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④、军用射频识别信息共享服务接口GJB 7386-2011 Information share service interfac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⑤、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体系架构GJB 7385-2011 I nformation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⑥、军用射频识别数据转换协议GJB 7384-2011 Data translation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⑦、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接口协议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83.1-2011 Readerinterface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art 1:800/900MHz⑧、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数据结构通用要求GJB 7382-2011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ag datastructur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⑨、军用射频识别现场检测设备通用规范GJB 7381-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local testequip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⑩、军用射频识别设备的系统性能测试方法GJB 7379-2011 System performance test method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⑪、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2部分:2.45GHz GJB 7378.2-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2:2.45GHz⑫、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78.1-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1:800/900MHz⑬、军用物品唯一标识GJB 7375-2011 Military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item⑭、军用射频识别术语GJB 7374-2011 Terms of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⑮、军用无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3-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pass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⑯、军用有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2-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act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⑰、军用物资和装备自动识别标识符GJB 7371-2011 Identifier for an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military material and armament⑱、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通用规范GJB 7380-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⑲、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2部分:2.45GHz参数GJB 7377.2-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2:2.45GHz parameters⑳、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1部分:800/900MHz参数GJB 7377.1-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1:800/900MHz parameters21、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惟一标识GJB 7376-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22、军用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写器安全测试与评估方法GJB 7370-2011 Security testing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and reader23、军用射频识别系统安全通用要求GJB 7369-2011 G eneral requirements of security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3、ISO/IEC标准:①、货运集装箱的ISO 6346 (编码、ID和标识符号),ISO 10374(自动标识)、ISO 18185(安全电子封印)、ISO 17363(货运标签);②、用于动物的ISO 11784(代码结构)、ISO 11785(技术概念)、ISO 14223(扩展代码结构和编码);③、标识“接近”卡的ISO/IEC 14443-1(物理特点)、ISO/IEC 14443-2(射频和功率) 、ISO/IEC14443-3(初始化和防碰撞);④、标识“邻近”卡的ISO/IEC 14443-4 (传输协议)、ISO/IEC 15693-1 (物理特点)、ISO/IEC15693-2 (空中接口和初始化)、ISO/IEC 15693-3(防碰撞和协议);⑤、货物管理的ISO/IEC 15961(数据协议: 应用接口)、ISO/IEC 15962(数据协议: 数据编码规则)、ISO/IEC 15963(唯一标识符)、ISO/IEC 18000-1(参考结构)、ISO/IEC 18000-2(135 kHz以下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3(13.56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4(2.45 G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6(860 MHz - 960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7(433 MHz时的空中接口)、TR 18001(应用要求)、TR 18046(性能测试方法)、TR 18047(一致性测试方法);⑥、ISO/IEC 18000-6:2010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management -- Part 6: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 960 MHz;⑦、ISO/IEC 18046-3-2012(标签UHF性能测试标准);⑧、ISO/IEC TR 18047-6-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capture techniques — RFID device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 Part 6:Tesmethod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at 860 -960MHz PART C;⑨、ISO/IEC 24753(ISO/IEC 15962数据能力扩展);⑩、实时定位的ISO/IEC 24730-1 (应用编程接口API规范)、ISO/IEC 24730-2(2450MHz 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ISO/IEC 24730-3 (433MH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⑪、RFID通用体系架构的ISO/IEC 24791;4、EPC global标准:①、EPC射频识别协议——1类2代超高频射频识别——用于860MHz到960MHz频段通信的协议,第1.2.0版(EPC TM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 Class-1 Generation-2 UHF RFID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 960 MHz Version 1.2.0);②、EPC global tag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est methods v1.1.0。
转 常用的RFID 国际标准
转常用的RFID 国际标准目前常用的RFID国际标准主要有用于对动物识别的ISO11784和11785,用于非接触智能卡的ISO10536(Closecoupledcards)、ISO15693(Vicinitycards)、ISO14443(Proximitycards),用于集装箱识别的ISO10374等。
有些标准正在形成和完善之中,比如用于供应链的ISO18000无源超高频(860Mhz~930Mhz载波频率)部分的C1G2标准不久会正式推出,我国自己的国家标准最快在今年年末会出台。
下面对这几个标准加以简述。
ISO11784和ISO11785ISO11784和11785分别规定了动物识别的代码结构和技术准则,标准中没有对应答器样式尺寸加以规定,因此可以设计成适合于所涉及的动物的各种形式,如玻璃管状、耳标或项圈等。
技术准则规定了应答器的数据传输方法和阅读器规范。
工作频率为134.2KHz,数据传输方式有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阅读器数据以差分双相代码表示。
应答器采用FSK调制,NRZ编码。
由于存在较长的应答器充电时间和工作频率的限制,通信速率较低。
ISO10536、ISO15693和ISO14443ISO10536标准主要发展于1992到1995年间,由于这种卡的成本高,与接触式IC卡相比优点很少,因此这种卡从未在市场上销售。
ISO14443和ISO15693标准在1995年开始操作,单个系统于1999年进入市场,两项标准的完成则是在2000年之后。
二者皆以13.56MHz交变信号为载波频率:ISO15693读写距离较远,当然这也与应用系统的天线形状和发射功率有关;而ISO14443读写距离稍近,但应用较广泛,目前的第二代电子身份证采用的标准是ISO14443TYPEB协议。
ISO14443定义了TYPEA、TYPEB两种类型协议。
通信速率为106kbits/s,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载波的调制深度及位的编码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第6頁
表3-1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標準
Class 0
只供讀取 (Read Only)
只寫一次 (Write Once) 重覆讀寫 (Read/Write) 重覆讀寫 (Read/Write) 研發中
提供在出廠時以制訂號碼的唯讀標籤。標籤在出廠 時即寫入一組不可更改之號碼,提供簡單的服務辨 識。
3.1 3.2 3.3 3.4 3.5
3.6
第22頁
標籤與讀取器間之通訊協定
UHF Class 1 Gen1 1. 防碰撞:Binary Tree演算法/ Tree Walking
• 讀取器送第一個指令查詢標籤,如有多 個回應,可能會產生碰撞。因此讀取器 將標籤分群,並對群組分別送出查詢指 令,對標籤進行分群的動作,會一直重 複進行直到該群只剩一個標籤,而此標 籤可成功地進行識別,且不會造成碰撞 為止。
1. 被動式標籤,製造時即寫入晶片無法更改
3.1 3.2 3.3 3.4 3.5
Class-1:身分識別用標籤 (Identity Tags)
1. 顧客在購買後透過編譯器植入數據一次,做為商品識別
Class-2:多功能標籤 (Higher-Functionality Tags)
1. 重覆讀寫,記憶容量達65KB,可存產品資訊,具可驗證存取控制
RFID技術規格要統一的有三大部份: 1.應用系統連結的技術有標準化的介面 2.RFID晶片ID有唯一的識別碼 3.Tag與讀寫器間的應用技術使用開放的標準
3.1 3.2 3.3 3.4 3.5
3.6
第5頁
3.4 電子產品碼
E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中文為電子產品 碼,是一組數字,他可以當作產品的身分證號 碼一樣,這個號碼被儲存在Tag中,藉由 RFID 的Reader來與後端應用系統來互動。 EPC 是由 EPCglobal 來主導開發訂定的標準 , 旨在進行 與 RFID 相關技術規格的制定。 它的前身就是 美國Auto-ID Center,現已改名為Auto-ID Labs 並納入EPCglobal旗下。表3-1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標準
可供一次寫入之唯讀標籤Wal-Mart便要求供應商於 2005年1月在供來的貨棧上,貼上EPCClass1標籤。 具可重複讀寫功能之被動式標籤。
3.1 3.2 3.3 3.4 3.5
Class 1
Class 2
Class 3
內設感應器的半被動標籤,更包含額外的感應器: 可偵查溫度、濕度、動向變化記錄在RFID標籤,內 建電池增加讀取距離。 屬於天線,是一種半被動標籤,可主動與其他標籤 溝通。
第17頁
讀取器操作的指令
Access Select 3.1 1. 亂數請求 (Req_RN) 1. 選取 (Select) 3.2 2. 讀取 (Read) Inventory 3.3 3. 寫入 (Write) 1. 查詢 (Query) 4. 銷毀 (Kill) 3.4 2. 調節查詢 (Query Adjust) 5. 鎖定 (Lock) 3. 重複查詢 (QueryRep) 3.5 6. Access(選擇性操作) 4. EPC答覆 (ACK) 3.6 7. BlockWrite(選擇性操作) 5. NAK 8. BlockErase(選擇性操作)
3.6
2. 錯誤偵測 --- 在讀取和寫入時
第24頁
UHF Class 1 Gen1 vs. UHF Class 1 Gen2
特性 頻率 固定記憶體鎖定 讀取速度(每秒) 無 Class 1 Gen1 860-930MHz 可 Class 1 Gen2 860-960MHz 3.1 3.2 3.3 3.4 3.5 “Q” Protocol “Symmetric” 狀態 512位元 讀寫皆有16-bit CRC來檢驗訊息 正確性 Read、Write、Lock與Kill皆有 32-bit的密碼保護
第8頁
3.1 3.2 3.3 3.4 3.5
3.6
EPCglobal所制定的標準
3.1 3.2 3.3 3.4 3.5
3.6
第9頁
EPCglobal標準
藍色區塊部分定義資料的結構。 1.如資料呈現方式、如何相容其他編碼系統…. 綠色區塊部份是相關通訊介面之標準。 1.如讀取器與標籤溝通介面、應用系統與讀取器 溝通介面以及之間的通訊協定…. 灰色區塊部分則是預定要制定但尚未完成的標準
1. 主動發送訊號,可與相同頻段的主動式標籤傳訊
3.1 3.2 3.3 3.4 3.5
Class-5 :主動式標籤 (Active Tags)/基本讀取器
• 具讀取器功能的標籤,能供電給class-0, 1, 2標籤,能 和class-4, 5標籤進行通訊,應用於遠距無線網路系統
3.6
第14頁
標籤與讀取器間之通訊協定
3.6
Class 4
第7頁
EPCglobal
標準介紹
1. 產品電子碼(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
2. 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成立Auto-ID中心 3. 2003年由統一編碼協會與歐洲商品條碼協會所成立 的非營利組織接替Auto-ID中心的工作,負責產品 電子的研發與管理,目標是將產品電子碼發展成全 球通用標準 4. EPCglobal系統是一種基於EAN/UCC編碼的系統 5. 採用的公司:零售巨頭渥爾瑪、強生、寶僑、特易 購等
Class-3:半被動式標籤(Battery-Assisted Passive Tags (called Semi-Passive Tags in UHF Gen2))
3.6
• 內建電池,讀取距離達30公尺,具可讀寫記憶體如class 2,可結合感 測器
第13頁
標籤的分類
Class-4:主動式標籤 (Active Tags)
3.1 3.2 3.3 3.4 3.5
3.6
第3頁
3.2 RFID標準的制定
而標準的制定的好處有: 1.技術規格的統一
RFID目前在技術規格上並沒有統一。
3.1 3.2 3.3 3.4 3.5
2.象徵技術轉為成熟 3.成本降低
標準將使得RFID讀寫器以及晶片製造商能夠大量生產。
3.6
第4頁
3.3 RFID的趨勢
開始 0 10
110
3.1 3.2
1
3.3
11
3.4
111 3.5
3.6
2. 錯誤偵測 --- 只在讀取時
第23頁
標籤與讀取器間之通訊協定
UHF Class 1 Gen2 1. 防碰撞:Query Tree Protocol (“Q” Protocol)
• 類似Slotted Aloha演算法,把時間切成固定間隔,哪一段輪到 該標籤送資料時才進行傳送。查詢與確認在讀取器和標籤間進 行交替,一個標籤只在某一個片刻擁有電力而被讀取。 • 讀取器送“查詢”,此查詢包含一時槽數的參數Q,收到訊息 的標籤會從(0, 2Q-1)這區間以及包含頭尾兩個數當中,隨意選 取一個值,並將這個值放入他們的時槽計數器中。 • 標籤選到0,它就進入回應狀態,如果不是0,就進入調停狀 態,並等待讀取器發送「調節查詢」及「重複查詢」的指令。 • 選取到的標籤回應16位元亂數,之後讀取器送一個ACK,這 訊息包含標籤的亂數,而這標籤收到後回應讀取器相關資料, 如EPC碼等。 3.1 3.2 3.3 3.4 3.5
3.1
RIFD的各種標準
3.2
3.3 3.4 3.5 3.6
RFID標準的制定
RFID的趨勢 電子產品碼 ISO UID(日本)
第1頁
3.1 RFID的各種標準
目前有以下主要標準派系: 1.EPCglobal
條碼界的正宗自居。美國的Wal-Mart以及英國的Tesco大型 零售企業都在大約兩年前開始以EPC的系統進行現場測試。
3.1 3.2 3.3 3.4 3.5
3.6
第10頁
已發布的EPCglobal標準 1/2
3.1 3.2 3.3 3.4 3.5
3.6
第11頁
已發布的EPCglobal標準 2/2
3.1 3.2 3.3 3.4 3.5
3.6
第12頁
標籤的分類
Class-0:身分識別用標籤 (Identity Tags)
3.1 RFID的各種標準
其他幾種標準派系:
1. 中國 2. 自動識別和行動技術協會(Association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Mobility; AIM) 3. 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4. 美國汽車工業行動集團(Automotive Industry Action Group; AIAG) 5. IPICO
• 從這狀態進入到除銷毀狀態之外的任何狀態
3.6
第19頁
標籤的狀態
開啟 (Open)
1. 密碼不為零的標籤處於應答狀態,如果從讀取器收到亂數請 求的指令,就進入這狀態。
3.1 3.2 3.3 3.4 3.5
保護 (Secured)
1. 密碼為零的標籤處於應答狀態,如果從讀取器收到亂數請求 的指令,就進入這狀態。 2. 如果標籤處於開啟狀態下收到讀取器送來存取指令,就會進 入這狀態。
第18頁
標籤的狀態
準備 (Ready)
1. 不在目前進行的盤點操作中
3.1 3.2 3.3 3.4 3.5
調停 (Arbitrate)
1. 屬於某一盤點操作等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