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语境下的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

合集下载

浅析消费语境下主旋律电视剧的审美诉求

浅析消费语境下主旋律电视剧的审美诉求

浅析消费语境下主旋律电视剧的审美诉求作者:王思思来源:《卷宗》2019年第10期摘要:在当今电视媒介全面覆盖的媒介环境中,在一个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当今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中的传统节目形态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中国在电视媒介广泛覆盖的文化语境下,我国正值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差异性显著增强,价值取向日益多样化。

主旋律电视剧承担着一定的弘扬社会主流文化、传递社会主流思想、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社会重任。

然而,当下文化消费的滥觞迅速在全球蔓延,伴随观众审美情趣的提高以及“主旋律”的创作标签化,面对着空前激烈的全球文化政治竞争主旋律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创作困境。

本文旨在文化消费语境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主旋律电视剧的自身现状和受众的审美诉求研究,探讨它如何成功突围从而实现主旋律作品艺术性、思想性和商业性,并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

关键词:文化消费;主旋律;审美期待;《人民的名义》1 消费语境的时代性表征消费语境是我国自市场经济以来时代特征的一种概述,不仅体现在商品营销和宣传的广告环节,还表现为商品的生产和消费的现代性已经构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环境。

在此大众传播的媒介环境下,文化消费的滥觞迅速在全球蔓延,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领域受到一定的冲击,部分作品呈现出娱乐化,甚至低俗化的发展态势。

“主旋律”一词最早来源于原国家广电部部长孙家正的一次文艺座谈会的讲话,意指反应时代精神,激励人民奋进。

然而主旋律电视剧发展至今,在观众看来主旋律电视剧一直是国家政府意识形态的宣传口径,目的在于塑造社会人民集体的价值观。

倡导国家的政策思想,是拍给老一辈革命家、老战士或领导班子看的,所以,观众惯性的认为主旋律电视剧没有艺术性可言,缺乏对此类文化产品的欣赏欲望。

对于制作方或投资方来说,他们认为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在当前消费语境中无利可图,缺乏观众基础,影视制作公司不会投资,因此,越是主旋律,越没有收视率,便成为影视行业部分制作人员口头的谈资。

红色历史与文化消费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研究

红色历史与文化消费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研究

编 号:硕士学位论文题 目: 红色历史与文化消费——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培 养 单 位: 文学院专 业 名 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指 导 教 师: 孟繁华 教授研 究 生: 万文婧完 成 时 间: 2013年3月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红色历史与文化消费——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研究摘要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影视艺术的重要一维,始终是电视剧创作的重要领域。

而在不同社会文化语境中,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也形成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新世纪以来,随着消费文化的全面浸染,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开始呈现出鲜明的消费色彩。

不仅生产传播的过程商业化意味浓厚,电视剧作品本身的消费特质也逐渐彰显出来,但与此同时,消费文化给予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负面影响也开始露出端倪,并迅速蔓延。

在某种意义上,消费文化一方面为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在另一方面也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产陷入了世俗的围城。

论文将从三个部分进行具体阐述:第一部分,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产机制着手,首先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能够成为消费对象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具体指出权力与资本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消费文化语境中产业化式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透视。

消费主义语境下的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

消费主义语境下的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

2 0世纪 上 中 叶 以来 , 在西 方 工业 化 社 会 中, 劳
自己的个 体生命 、 延续 自己 的种族 , 也要不 断地 占有 物质生 活资料进行 消费 。但人类 的消费远 远超越其
动生产 日益科技 化 、 现代 化 , 物质 产 品 日渐 丰富 , 人 们 的物质 生活水平 稳 步提 升 , 而人们 的精 神追 求 然 却 日渐萎靡 空虚 。在以美 国为代 表 的西 方发达 国家 普遍兴起 和蔓延着 一种超越 满足实 际生活需求 而 以 追求无 限欲望满足 的价值 观 和人 生观 , 种 观念 和 这 思潮就是 消费主 义 。随着 经 济全 球化 , 界经 济 得 世 到迅猛发展 并 日趋 一 体化 , 费 主义思 潮 便迅 速 由 消 发达 国家向其他 国家 和地 区 蔓延 , 为全 球性 的文 成 化症候 。2 O世纪末 叶 , 随着 我 国经济 建设 的快速 发 展和西方 文化的逐 步 入侵 , 费 主义 开始 在我 国出 消 现并迅速 流行 , 深刻地 改变 了人们 的生活 方式 、 消费 理念 和价值观念 , 我 国 的政 治经 济 、 对 道德 文 化 、 文 学 艺术等产 生 了全 面而深刻 的影 响 。

消费主义 : 消费物质 到消费历 史 从
任何一个生命体要延续 自己的生命 , 都要不断
地进 行“ 费” 消 。人类作 为一 种 高级 生命 体 , 维 持 要
收稿 日期 : 0 _0 l 2 9 _7 0
作者简介: 谢兆树, , 男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 学院博士生, 合肥学院中文 系讲师。
费——再 生产 ” 的经济 发展链 条不 至 于断 裂 。在消
费时代 ,具 有 巨 大生 产 率 的 经济 要 求 我们 把 消 费 “

消费文化视域下对红色经典改编的反思

消费文化视域下对红色经典改编的反思

消费文化视域下对红色经典改编的反思摘要:“红色经典”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约定俗成的、群众公认的、影响重大的,具有鲜明主旋律特征的革命历史题材,以及延伸改革开放以来的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经典影视作品。

基于社会的消费文化的需要,红色经典改编的影视作品顺应了消费文化市场发展,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存在着“无节制改编”、“过度炒作”的商业化现象,有必要深刻反思。

关键词:消费文化;红色经典改编;商业化现象;反思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182-0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期,一批改编或重拍的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不断掀起红色文化的浪潮风靡全国。

红色经典是当代最具中国特色的革命话语,既有鲜明的民族化、大众化、革命化的特征,又饱含着百年中国革命历史所凝聚与建构的民族精神,传承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主题,其经典价值弥足珍贵。

但近年来,受到经济全球化冲击,消费主义的价值观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文化教育和影视媒体,红色经典已不仅是民族精神象征的文化载体,也成为了一种文化消费品,一种通过市场运作可产生丰厚利润、高额利益的文化商品,因此,对红色经典改编过程所产生的“无节制改编”、“过度炒作”的商业化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具有现实意义。

一、红色经典的诠释与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承一般认为,红色经典是指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题材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作品,即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约定俗成的、群众公认的、岁月久远的、影响最大的、描写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经典作品”[1]。

在“红色的年代”,一批以讴歌中国共产党、讴歌社会主义建设,弘扬崇高的理想信念,赋有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的文学作品,承载了20世纪中国革命与建设、战争与和平的历史铭刻,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消费主义语境下我国电视节目生产论析

消费主义语境下我国电视节目生产论析

rg i t i n
( 作者杨丽:长安大学外国 语学院 )
② Me e n h r e srp rn n i n ( ennh l nMec e w e o iga dWrig h it v N t t t
期瑚知识 2 1年第1期 11 0 1 2 0
业 务 研 究
运 霉 翳 琶
在刺激 着消费 ,也正如莫利所说 , 多地 生产出 的 “ 不再是物质对 象 ,而是 化 ”。如社会新 闻 、娱乐新闻被众多媒 告 ,
影像 符号 ,这些影像符号 不再 以逼真为 体作为争夺 观众 眼球的常规武器 。再如
和叙事 ”。
“ 商业 电视 所做的生意 ,主要是将潜在 吸引观 众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广告 的必要 长期 以来 ,我 国大多数 电视媒体 的
f e ee t e io) ] ot dN w Y r:e f d20 : 4 t vnh d i [ B s na e o B do .0 21 hs tn M o n k r 4 e io) .otn Ga - i i e E uai , 0 :1 dtn[ B s : rw H l g l d ct n 0 3l 1 i MJ o Mc l h" h o2
5 的满足与愉悦感之后 ,接下来就是现实 艺节 目更是 把娱 乐大众作为节 目的唯一 所 占的 比例也高 达8 %以上 。依赖广 告 生活中持久 的压力 ,比如 由于透支而造 宗 旨;谈话 类节 目在媚俗化道路上越走 收入的各电视台 ,在激烈 的市 场竞 争大
体重 ・ 生活 隐私更 潮 中 ,竞相瓜分广告资源 ,将各类 广告 成 的还款压力 、攀 比消费压力 等 。从形 越远 ,嘉宾 的身高 ・ 成 积极 的社会价值观 、消费观和幸福观 是成为主持人谈论的最佳话题 。

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化经典的改编——以电影《白蛇传说》为例

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化经典的改编——以电影《白蛇传说》为例
剧 《 白娘 子传奇 》 电影 《 新 和 青蛇》 纷 出炉 。 新 白娘 纷 《 子传 奇》 以纯 情为故 事突 破点 , 雅芝 所饰 演的 白娘 赵 子 以其温 婉贤 淑的 传统 气质 赚尽观 众 们 的同情 和眼
普 遍采用 的一种 营销手 段 。 是 , 但 每位 明星在 消费群
体 中有特 定的 形象 定位 ,影 片 的角 色定位 应和 明星 的这 种 大众形 象定 位相 合 ,否 则明 星定位 和 角色定 位 脱离 的形式 主 义明星 效应 ,会 激起 观众 强 烈的抵
影视镜像 l
消 费文 化 语境 下文化 经 典 的改编 木
以电影《 白蛇传说》 为例
一 闰 宁
《 白蛇传 》作 为 中国古代 四大 爱情 传说 之一 , 经 过 自唐 以来 的历代 改编 和时 代 的洗 练 ,已成 为深入 人心 的神 话故事 ,被 公 认为 中 国民间 文学 的经 典 范
诉谬
l ・ %1 I 影视镜像 7 日
台词 , 让观 众 乐不 可 支 。如能 忍被 青蛇 邀 请 “ 朋 离 物 欲的纯 粹 爱情 的 向往 ,使 自娘 子 的形 象渐 渐 褪 常 做 友” 的窘 态 、 身过 程 中的 “ ” 和青 蛇 古怪 精 灵的 变 萌 样 “ ” 淘 样都 通过 台词表 现 的淋漓尽 致 、 得益彰 。 相 另外 , 围绕 着这 条 喜剧 复 线 , 中又增 加 了许 多 剧 去妖性 而更 多的展现 出美好 的人性 。而五 四以来 , 中 国社 会对 个性 解放 、 姻 自主 号 角的吹 奏 , 婚 则让 白娘 子最 终完 成 了转 身 , 为 追求 自由恋爱 、 卫 美好 情 成 捍

明 星 效 应 运 营 下 的 角 色 添 加
电影 理 论家 雷 蒙 ・ 尔 尼亚 认 为 明 星 直 接或 间 迪

消费社会语境下国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转向

消费社会语境下国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转向

材 电视剧娱 乐化 的倾 向是电视 文本遭遇 大众 市场做 的第一 次选择 ,到今 天消 费社会语 境为 历史题材 电视剧
创作走 向 多 元 化铺 垫道路 ,受众 审美和节 目 传播 的方式都在提 升 ,但封 闭消 费结 构里的现代 大众文本 消 费
依 然 体现 无 组 织 、 无 意 识 的 特 征 。
的创作 大多开始以古鉴 今 ,赋予 历史事 件和 历史 人物 以
[ 基金项 目]安 徽 省 高校 人 文社 会 科 学研 究 重 点 项 目 “ 电视 纪 录 片创 作 的现 代 转 向 与 文化 表 征研 究” (
S K2 0 1 6 D 4 6 2
[ 作者简介 ]朱文婷 ,安徽新华 学院文化 与新 闻传播 学院新 闻系讲师 ,研 究方向 :影视研 究、广告教 学研 究。
2 . 从 娱 乐 至 上 到 社会 流 行 符 码
从2 0世纪 8 0年代初 的 《 末代 皇帝 》 《 唐明皇》 《 三 国演
义》 《 武则 天》等 ,到世纪之交的 《 雍 正王朝》 《 康熙 王 朝 》《 汉武大帝》 ,以及 以 《 戏说 乾 隆》 《 还珠 格格》 为 代表 的戏说 历史 剧 ,再到 《 三国》 《 水浒》 《 红楼梦 》 等
[ 关键词 ] 消费主义 ;历史题材 电视剧 ; 创作 转向 [ 中图分类号 ]G 2 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0 2 9 2( 2 0 1 6)0 4— 0 1 8 2— 0 3 不仅生 产 出大 批 优 秀 的历 史 正剧 ,还 引 发 由 《 戏 说 乾 隆》 开始的 “ 戏说式” 历史影视剧 的帷幕 。由于 “ 戏说 式 ”历史题材影视剧 的娱乐 性特 色 ,使得 它在大众 文化

历史性与小说性——消费时代的电视剧创作

历史性与小说性——消费时代的电视剧创作

影视 传 媒 ・
大 众 文 艺
历史 性 与小说 性
消费 时代的 电视剧创作
谢 群 ( 西安 邮 电大 学数 字 艺术 学院 7 1 0 0 0 0 )
摘 要 : 电 视 剧 产 业 化 使 得 电视 剧 创 作 出现 了 多样 化 , 首 先 要 面 素 ,它的发生 地 白鹿 原是受 封建礼 教思想影 响 了几 千年 的土地 ,几
史 ”,这 就是小 说性与 历史性 的结合 的结果 。 中国电视剧近年来也涌现了很多 “ 史 诗性 ” 的优 秀 作 品 ,
召开 ,社 会 意识 形 态从 以政治 意识 形 态主 导 转 向经 济意 识 形态 主 以 《 闯 关东 》 为例 , 《 闯关东 》讲 述 的是 从清 末 到九 一八 事 变爆
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取观 众.因此电视剧 的 “ 可看性”被 电视剧创作 千年 的封 建制度 在清 末的 时候轰然 倒塌 ,而 从这到 新的政权 的建立 者主要 重视 ,如何让观众 觉得 “ 好 看” ,这就涉及到 电视剧创作过程 仅 仅 只有几十 年 的时间 ,在 这几十年 里面 , 白鹿原 上的人 民思想观 中对 “ 历史性”与 “ 小说性 ”元 素的运用 ,笔者认为这 两种 因素都是 念与 心理会有 怎么样 的变化 与冲撞 ?而是作 者用 以一系列 的历史 事
局 面 。市 场化 带 来 了 电视剧 产 业逐 步 产业 化 ,进 入2 1 世 纪后 ,电 东》 的 时 间跨 度 小 些 ,但 都反 映 了在动 荡 的年 代 , 中国不 同 的族
视 剧产 业 化 引来 了 一大 批优 秀 的 电视 剧 ,但 是一 方面 也 带来 了一 人 在 不 同土 地 上 的心 理 变 化 历程 ,2 0 0 8 年 播 出 的 电视 剧 《 闯关

消费主义文化镜像中的战争记忆

消费主义文化镜像中的战争记忆

消费主义文化镜像中的战争记忆作者:陈爱香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11期苏联解体后,“苏联”成为一段独特的历史时空,尽管这一阶段与当代俄罗斯社会,在时间意义上,前后相继,绝无断裂,但在当代俄罗斯人眼中这绝不能视为一段平常往事。

随着西方自由思想影响的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俄罗斯社会大众文化尤其是消费文化盛行,“苏联”这一特定的历史符号也成为影视作品消费的对象。

由俄罗斯著名导演费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的战争大片《斯大林格勒》成为了这一消费主义文化镜像的代表作。

这部电影绝不能视作老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翻拍,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叙事,也没有高大英雄形象的塑造。

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于1942 年秋天,在伏尔加河河畔苏联红军向德军发起反攻失利,有几名苏联士兵却在这次行动中成功潜入了一座被德军占领的房子。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一位不愿撤离的年轻姑娘玛莎,抱着保护姑娘的信念,他们与德军展开了兵力悬殊的战斗,最后全部英勇牺牲。

这部电影在俄罗斯影响颇大,成为了一部票房极高的大片,它呈现了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苏联卫国战争记忆的特征:游走在娱乐与怀旧之间,试图在商业话语与国家话语之间找寻到一个平衡点;暴力与柔情绞缠杂糅,避免了以往的意识形态鲜明的价值评判。

一、娱乐与怀旧之间——战争记忆的大众消费向市场经济转轨是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

经济利益对俄罗斯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实用主义、消费主义成为了社会日趋流行的思想趋势,这也对当代俄罗斯的电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观众认可与市场利润成为电影生存的首要前提。

大众消费的世俗趣味成为当下俄罗斯影视生产的主导趣味。

在这种文化语境中,伴随着商业元素的大量融入,俄罗斯电影的认知与教育功能被抑制,电影的娱乐功能得到了极大凸显。

即使是《斯大林格勒》这样以沉重严肃的战争为题材的电影也有着浓厚的商业化倾向,注重迎合大众世俗趣味。

为了娱乐大众,《斯大林格勒》这部历史战争大片中引入了情色元素。

被制造和消费的历史——影视剧中历史叙事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被制造和消费的历史——影视剧中历史叙事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被制造和消费的历史——影视剧中历史叙事的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视剧作为文化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对于历史的叙事、文化价值的传承以及国家形象的宣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影视剧中历史叙事的过程中,以及制造和消费历史的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对于影视剧中历史叙事的问题,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影视剧在制造和消费历史的实践中的问题则还有待深入的探讨。

因此,本文将围绕影视剧中历史叙事和制造、消费历史的实践展开研究,旨在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在影视剧制作中更好地传达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影视剧中历史叙事的问题和影视剧在制造和消费历史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其中,影视剧中历史叙事的问题包括历史真实性、历史解读、历史再现等方面;影视剧在制造和消费历史的实践中的问题包括商业化趋势、观众需求、文化认同等方面。

为了全面探究以上问题,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预期研究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1.揭示影视剧中历史叙事的问题,包括真实性、解读、再现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分析影视剧在制造和消费历史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商业化趋势、观众需求、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3.探讨如何在影视剧制作中更好地传达历史和文化价值,为影视剧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四、论文结构和进度安排本文的论文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

简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制定研究目标和内容,阐述研究方法和思路,介绍论文结构和进度安排。

第二章:影视剧中历史叙事的问题。

从历史真实性、历史解读、历史再现等多个方面探讨影视剧中历史叙事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消费社会语境下中国穿越电视剧的创新叙事

消费社会语境下中国穿越电视剧的创新叙事

消费社会语境下中国穿越电视剧的创新叙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形成消费社会,在文化领域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当代文化由“语言学转向”向“视觉转向”的转化。

当下人们已不再停留在阅读文字的层面上,大众要求的是更快速的视觉浏览。

电视剧的产生正好顺应了大众的这一要求。

本文涉及的穿越剧《步步惊心》是由桐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虽然小说在网络和书市上已然引起了很多关注,但是它真正具有影响力还是在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

大众在快速的视觉浏览中被穿越剧本身独有的叙事形式吸引,带着自己的期待视野驻足观赏,这些是穿越剧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穿越剧产生的时代背景消费社会不依赖于人的需求准则,而是依赖于人的欲望准则,这种欲望准则恰恰以人的感性需求、享乐主义的道德观为基础。

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声称:“后现代主义反对美学对生活的证明,结果便是它对本能的完全依赖。

对它来说,只有冲动和乐趣才是真实的和肯定的生活,其余无非是精神病和死亡。

”这种“冲动”和“乐趣”激发了人们对通俗性和娱乐性的追求,继而催生了大众文化的勃勃生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产品越来越具有商业的消费性,大众文化逐渐从不登大雅之堂到敢于和高雅文化相抗衡,并且以其通俗性和娱乐性获得愈来愈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中国的文化由精英文化或主流文化来引导和支配,港台歌曲被主流意识形态视为“靡靡之音”而受到猛烈抨击。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出现,“大众”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消费群体”,它支撑起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的膨胀。

在这场大众文化的浪潮中,电视剧凭借自己在影像叙事和传播特性上的优势,成为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民众精神生活领域的主力。

越来越多题材的电视剧活跃在电视屏幕上,从言情剧、警匪剧、偶像剧、家庭伦理剧到紧扣时代脉搏的反腐剧、商战剧等等,类型剧的丰富和成熟正好印证了大工业生产的“复制性”和“模式化”的特征。

消费主义逻辑下的新革命题材影视剧

消费主义逻辑下的新革命题材影视剧

作者: 南晶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200071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0-1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2期
主题词: 新革命题材影视剧;文化工业;消费主义;文化霸权
摘要:新世纪伊始,新革命题材影视剧的突然蹿红为中国的影视工业带来了一个不小的惊喜。

新革命剧对"激情"与"信仰"的表征,使得观众在品味曾经的苦难岁月中,不禁感喟今日的美好生活。

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旧革命题材电视剧对比解读出新革命剧兴起的原因及我们的时代特点,从而揭示出全球化过程中,消费主义对中国文化产业和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消费社会历史论文(全文)

消费社会历史论文(全文)

消费社会历史论文(全文)一、喧嚣与躁动:抗日神剧的纷繁乱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达5000万,历经大小10余万次战争,这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激昂悲壮的反侵略史。

传统抗日题材影视剧主要建构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期间的英勇表现,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夜幕下的哈尔滨》等,这些电影在当时起到了很好的激起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的作用。

而现在的抗日神剧为了表现我军的神勇,就可以让其丢个手榴弹就把飞机炸下来;为表现鬼子的愚蠢,就可以让小孩子轻松偷袭得手;为让情节更丰富、更符合娱乐精神,就可以设计女角色在遭轮奸后拔地而起,瞬间秒杀几十人。

所以近两年,无论学界还是民间对抗日剧的批评都一直不绝于耳,直到2022年一张惊世骇俗的背对镜头、面朝我军战士、相互敬礼致意的窈窕全裸女图片的横空问世,终于引爆了对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抗日神剧的讨论与质疑。

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在2022年4月10日严厉批评了抗日剧的粗制滥造,直指抗日剧越来越俗、越来越二的现象。

对抗日剧最早的批评声音来自络。

纵观当今抗日神剧的创作,其历史建构主要呈现以下几种倾向:1.第1种倾向是武侠科幻化。

武侠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习武强身的民俗,在抗日剧中适当演绎本也无可厚非。

但在这些电视剧里,抗日英雄一个个仿佛李寻欢附体,取鬼子性命易如反掌,唾手可得。

这根本不是真实的抗日历史,活脱脱就是一部部武侠科幻片。

但就是这些剧情夸张、超乎逻辑、与历史相去甚远的抗日剧,却常常拔得收视头筹。

抗日剧中的武侠因素备受中国市民阶层青睐,有其内在的文化心理动因,“东方文化是一种求内的含蓄型文化,但中国自古又有一种强烈的尚武传统,武侠剧的诞生为爱面子的中国人找到了一种释放生活中的各种暴力压抑的完美渠道”。

抗日神剧利用中国市民阶层的心理,为了收视率,不顾抗日历史的真相,片面夸大功夫和冷兵器在抗战中的作用,这种做法不仅让部分国民误以为依靠这些功夫和冷兵器就能真正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更严重的是会潜在地在受众中滋发一种“暴力娱乐”倾向,使观众在获得心理快感的同时,加剧人们对暴力的麻木感和宽容度,暗示在生活中解决争端的唯一方式就是武力抗衡。

过度消费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问题探讨

过度消费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问题探讨

过度消费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问题探讨
杜佩
【期刊名称】《视听》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随着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各种类型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历史剧也不例外,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电视作为大众媒介在与历史题材进行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吸引了大批受众,历史题材的电视剧符合民众所构建的民族集体记忆,迎合了大众的参与度.近些年历史剧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多地呈现出戏说的趋势,解构了历史事实以及群众的认知,对历史进行无深度的消费,从而满足受众的窥探欲以及虚构的快感.历史剧的产生及兴起有着自身的原因,但是由于无休止的消费对现实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杜佩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消费社会语境下国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转向 [J], 朱文婷
2.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历史题材电视剧--试析近十年大陆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几种类型[J], 楼岚岚
3.历史题材电影电视作品与大众心理诉求——以消费时代的帝王将相历史小说和电视剧为中心 [J], 蔡贤富
4.消费社会中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J], 卞晓雅
5.消费社会中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J], 卞晓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21》:在消费时代打造一种红色时尚

《1921》:在消费时代打造一种红色时尚

《1921》:在消费时代打造一种红色时尚郝田【期刊名称】《河北画报》【年(卷),期】2023()4【摘要】红色文化是当今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其正统与权威地位已深入地渗透到大众的常识层面,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日常惯例。

自新时期中国电影市场化转型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出于宣教的需要,或默许了个体适度的红色改编和红色消费,或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将“一体化”时代那些高扬岩革命意识形态理念的作品推向市场,以图从当下的社会语境出发把红色文艺转换为年轻人可理解的形式,电影《1921》正是这些文艺作品其中之一。

作为一部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献礼片,《1921》在汲取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做出了新的创新,通过选用一批知名度高的年轻演员、视觉上打造出一种时尚的文化景观、建构独特的精神时空、添加更多元的类型元素等方式,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青,对党史题材电影创作做出了新的探索,标志着主流文化向大众市场的一次选择性突围。

这也契合了中国共产党在100年之际的勇气,即历经风雨的成熟政党向自己青葱岁月的一次回忆与怀旧,也是一次在向着更远的征途出发前的敬礼与宣誓,即我们依旧坚定,100年,正青春!【总页数】3页(P157-159)【作者】郝田【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红色旅游——"消费时代"的一种审美文化解读2.打造“网上时尚都市” 搜狐升级互联网时尚营销新时代3.聚焦文化与消费打造时尚新高地——中国时尚大会在杭州·艺尚小镇举行4.培育时尚消费新业态加快打造北京时尚之都5.红色电影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多元路径——以《1921》为代表的红色电影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题材电影电视作品与大众心理诉求——以消费时代的帝王将相历史小说和电视剧为中心

历史题材电影电视作品与大众心理诉求——以消费时代的帝王将相历史小说和电视剧为中心

作者: 蔡贤富
作者机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北丹江口442700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11-12页
主题词: 消费时代;历史小说;历史剧;大众心理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帝王将相为代表的名人历史小说和历史剧持续繁荣。

在消费时代,历史题材作品用符合世俗欣赏口味的内容和形式投大众之喜好。

对官场、宫廷、帝王生活等陌生内容的展示,对人性欲望的凸显,以及传达大众的政治期盼和现实要求,契合当下大众的心理,历史在世俗化中消解了严肃与神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主义语境下的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
摘要:20世纪末叶以来,消费主义传入我国并迅速蔓延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消费主义从消费物质到消费历史,历史成为一种异化了的消费资源,正日益失去其本真性、庄严性、严肃性。

而这突出地表现在当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上,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反历史性代替了还原历史性;娱乐性代替了严肃性;商业性代替了宣教性,从而背离了历史题材剧的本质。

要走出这种创作误区,应做到三个“相结合”:艺术创作与唯物史观相结合;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相结合;消遣娱乐与寓教于乐相结合。

关键词:消费主义;历史题材;影视剧;文化语境;创作
20世纪上中叶以来,在西方工业化社会中,劳动生产日益科技化、现代化,物质产品日渐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然而人们的精神追求却日渐萎靡空虚。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兴起和蔓延着一种超越满足实际生活需求而以追求无限欲望满足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观念和思潮就是消费主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并日趋一体化,消费主义思潮便迅速由发达国家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症候。

20世纪末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西方文化的逐步入侵,消费主义开始在我国出现并迅速流行,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和价值观念,对我国的政治经济、道德文化、文学艺术等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一、消费主义:从消费物质到消费历史
任何一个生命体要延续自己的生命,都要不断地进行“消费”。

人类作为一种高级生命体,要维持自己的个体生命、延续自己的种族,也要不断地占有物质生活资料进行消费。

但人类的消费远远超越其他生命体那种单纯的生存性消费,并不仅仅满足于生命生存的需要,而是满足更多方面的非生存性的需要。

20世纪上中叶以来的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物质产品过剩,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可供消费的物质;另一方面也需要人们必须进行超越实际需要的消费,以便促使生产能够继续,使“生产——消费——再生产”的经济发展链条不至于断裂。

在消费时代,“具有巨大生产率的经济要求我们把消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商品的购买与使用变成一种仪式,从消费中获得精神的满足”①。

消费主义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物质主义、享乐主义。

消费主义追求的是一种“超物质”、“超享受”的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满足实际生活或生存的需要,而是满足被不断“追求”而制造出来和刺激起来的欲望。

或者说,消费主义满足的不仅是一种“需要”(need),更是一种“欲求”(desire)。

而“需要”是可以满足的,“欲求”
却是无止境的,是永远无法填塞满的深壑。

正因为消费主义的本质如此,消费主义遵循的原则就是最大化原则,其最终按照商业逻辑来运作,追求的是商业利润最大化。

当这种商业逻辑运行天下时,作为消费主体的“人”并不能逃脱商业逻辑编织的罗网,“人”则被当做一种资源、一种商业资本来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其结果导致人的生理欲求无限高涨,人的情感欲望无限膨胀,人的道德情怀日渐堕落。

随之而来的,则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巨大改变,追求最大的物质、财富、声名、地位、享乐、快感、愉悦就成为人们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的最高旨趣。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主义是一种“异化”了的消费;或者说,是消费出现了“异化”。

而这种“异化消费”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商业性、娱乐性、消遣性、刺激性也就成为消费主义最突出的表征。

当今,消费主义思潮畅行天下,任何东西都可以用来消费,成为消费的对象。

消费主义从消费物质发展到消费文化,从消费文化发展到消费历史。

历史作为消费的对象,本无可厚非。

但消费主义把历史作为消费的对象,是完全建立在一种把历史作为普通商品来消费的理念之上,其结果使历史正日益失去其往昔的本真性、庄严性、严肃性和崇高性,而这突出地表现在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上。

以历史内容为表现对象,自古以来就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以再现历史事件、塑造历史人物形象为主的历史剧创作也在中国戏剧戏曲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但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文化语境下,当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已经把历史作为一种商品、一种消费资源,历史已经成为制造消遣娱乐、满足欲望诉求、追求商业利润的最可利用资源,历史的使用价值逐渐弱化,而其交换价值正日益高涨。

二、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历史成为异化了的消费资源
在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中,历史被作为一种消费资源被无限度地开发利用,历史也就成了一种商品、一种消费品;或者说,历史成为消费的对象、娱乐玩弄的玩资。

而这种历史态度和创作动机必然会使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遵循着商业化原则、娱乐化原则和游戏化原则。

因此,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中的历史消费,实际上成了一种“异化”了的消费,而这种“异化”突出地表现在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所体现的消费主义特征上。

1.反历史性代替了还原历史性
历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而通常所说的历史则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历史剧则是通过艺术性地描绘这个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再现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和发展态势。

这就理所当然地要求历史剧应当再现和还原历史的本真面目,表现人类活动的发展规律,关注人类未来的生存命运,历史题材影视剧也理应如此。

而当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却偏离了这个正确的创作轨道,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反历史性。

这种反历史性主要体
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当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中,几乎演尽了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从秦皇汉武到康熙乾隆,从飞将军李广到宰相刘罗锅,轮番上演,充斥荧屏。

而那些普通民众却很少作为主角出现在观众眼中,似乎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帝王将相也大都被描写成具有雄才大略、勤政爱民、保家卫国的时代英雄和伟人。

然而,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并不都是那些威震四方、尊贵显赫的帝王和权谋者,而恰恰离不开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卑微者”——普通民众。

这些“卑微者”也应当成为历史题材影视剧的主角,他们的命运、思想和生活也应当成为表现和描写的对象。

第二,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在表现和描写帝王将相时,总是塑造着“圣君”、“忠臣”形象,一方面宣扬极权政治和强者意识,另一方面强化奴性意识、顺民思想。

创导人员的思想和内心深处为封建帝王粉饰神化,为帝王专制暴戾鼓吹,迷恋于封建王权和极权统治,从而放弃了历史文化核心价值观,这是明显的反历史性。

历史剧理应担当的还原历史的重任也被反历史性所代替。

而出现这种情况,很显然是由于在消费主义语境下,当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中的历史完全成了被颠倒、颠覆和玩弄的对象所致。

2.娱乐性代替了严肃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也深受激烈的社会转型和变革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困顿和心灵空虚的困扰。

人们越是享受着惬意的物质生活,就越是需要精神上的愉悦;越是身处现代化的社会,就越是把目光投向历史和古人,希望从历史中寻找民族自信和心灵慰藉。

历史题材影视剧以其轻松幽默的格调、曲折动人的故事、消遣娱乐的功能、简单快捷的收看方式,成为当前最能迅速满足人们精神愉悦和心灵慰藉的文化快餐。

这是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具有的巨大价值和贡献所在。

但受消费主义影响,当前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却把其具有的消遣娱乐功能的一面无限放大,超越了其应有的限度。

“历史仅仅成为作家精心制作节目时的帷幕和道具。

作家们凭借这一道具,在历史的帷幕上任意地涂抹出一个个由血和泪、刀与光、情与仇共同交织的现代图画,历史的严肃性与庄严性在这种颇具当代意识的言说过程中被消解殆尽。

”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