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备考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作家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庐陵人。

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大力提倡古文运动,是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是一种文体。

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


路框图
醉景——山水、朝暮、四时
滁人游、众宾欢以醉写乐爱莲说醉人
太守宴、太守醉乐中含悲醉情——与民同乐
写作手法
先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引出醉翁亭,再写山林的人事,按由大到小,由远到近,最后集中到醉翁一人,使用移步换形、聚焦一点的艺术手法,使全文重点突出。

全文以一个“乐”字贯穿,文意紧凑,层层推进。


作目的
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太守时写的,仕途的失意、政治上的挫折使他的思想抑郁苦闷,于是他把这种感情寄托在山水之中,蕴含在文中,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与民同乐的思想。

常考文言文《醉翁亭记》重点知识点汇总

常考文言文《醉翁亭记》重点知识点汇总

常考文言文《醉翁亭记》重点知识点汇总重点文言文《醉翁亭记》一、文常积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庐陵人,北宋文学家。

宋代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被后世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史传等都有相当成就。

二、理解性默写(1)写“醉翁”别号由来的句子: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是山间之四时也。

(3)文段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4)体现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醉翁亭,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

三、问题探究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人有别的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真相大白)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绪的复杂感情。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4.第三段向我们展现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5.第四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

先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最后点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是与民同乐。

6.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写了“乐”的几种情境?(1)禽鸟之乐;(2)游人之乐;(3)太守之乐。

7.请分析下面句子的写作特色。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醉翁亭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醉翁亭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醉翁亭记》本文是关于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醉翁亭记》,感谢您的阅读!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环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 í)阴翳(yì)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一、作家简介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二、基础知识点1、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李清照辛弃疾太白子美子瞻介甫幼安青莲居士杜陵野老东坡居士半山老人易安居士稼轩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字音滁壑蔚琅潺酿辄暝晦chúhèwèilángchánniàngzhémínghuì伛偻佝偻携清洌凛冽山肴野蔌觥翳yǔlǚgōulóuxiélièlièyáosùgōngyì4、成语出处1、[水落石出]水踩碎,石头就遮住去。

比喻真相大白。

语出来《醉翁亭记》。

苏轼在《后赤壁赋》中存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

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语出《醉翁亭记》。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是饮酒。

形容人别存有意图,言在此而旨在彼。

二、文章结构第1段:导入亭的周围环境:亭的由来:第2段:写景——风景画朝暮之景四时之景乐亦无穷第3段:写游而宴——风俗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开怀太守醉酒第4段:写归三种趣:禽鸟游人太守带出太守乐其乐也就是太守能与民同乐这个中心。

三、本文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本文通过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爱好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四、字词翻译见到书下注释及报纸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中考语文复习 第7篇 醉翁亭记

中考语文复习 第7篇 醉翁亭记
_负__者__按__照__规__定__的__杯__数__喝__酒_____,今义:射击 2.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①山【F】行六七里 原意为:山路,在句中的意思为:__沿__着__山__路____
第7篇 醉翁亭记
重点字词 成语积累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原意为:翅膀,在句中的意思为:像__鸟__张__开__翅__膀__ ③杂然而前【F】陈者 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__在__面__前_____ (2)名词用作动词 ①名【F】之者谁 原意为:名字,在句中的意思为:_起__名__,__命__名___ ②故自号【F】曰醉翁也 原意为:名号,在句中的意思为:___起__别__号_____
环:环绕 尤:尤其 蔚然:茂盛的样子
返回目录
第7篇 醉翁亭记
重点字词 成语积累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4)峰回路转 (5)饮少辄【F】醉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8)云归而岩穴暝
(9)晦明变化者 (10)野芳发而幽香 (11)而乐亦无穷【F】也
返回目录
回:曲折、回环 辄:总是 得:领会 寓:寄托 霏:弥漫的云气 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 暝:昏暗 晦:暗 芳:花 穷:穷尽
三、句子翻译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课下注释)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起名的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第7篇 醉翁亭记
返回目录

第9课《醉翁亭记》知识梳理-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部编版

第9课《醉翁亭记》知识梳理-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部编版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一、作者名片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二、文化常识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

故可用“韩柳欧王曾三苏”概括。

三、作品简介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

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

《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

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专题13 《醉翁亭记》文学常识-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清查(解析版)

专题13  《醉翁亭记》文学常识-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清查(解析版)

欧阳修(1007一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土,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⑴[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⑵[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⑶[蔚然],茂盛的样子。

⑷[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⑸[回]曲折、回环。

⑹[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⑺[临]居高面下。

⑻[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⑼[意]意趣,情趣。

⑽[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心间,寄托在酒上。

⑾[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⑿[霏]弥漫的云气。

⒀[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⒁[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

⒂[暝]昏暗。

⒃[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⒄[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⒅[芳]花。

⒆[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⒇[秀]茂盛。

(21)[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22)[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23)[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24)[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25)[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6)[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27)[洌]清。

(2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29)[蔌]菜蔬。

(30_[陈]陈列,摆开。

(3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32)[酣]尽兴地喝酒。

(33)[丝]弦乐器。

(34)[竹]管乐器。

(35)[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36)[弈]下棋。

(37)[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8)[觥]酒杯。

(39)[筹]酒筹。

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40)[苍颜]苍老的容颜。

(41)[颓然乎其间]醉倒在众人中间。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散文。

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复习知识点的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3、“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二、重点字词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林壑尤美: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壑,山谷。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

蔚然,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5、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靠近。

6、作亭者谁:建造亭子的人是谁。

7、名之者谁:给它取名的人是谁。

8、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9、辄醉:就醉了。

辄,就。

10、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

意,情趣。

11、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

12、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1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得,领会。

寓,寄托。

1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近似“像那”。

霏,雾气。

15、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归,聚拢。

暝,昏暗。

16、晦明变化者: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7、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香花。

发,开放。

18、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秀,茂盛。

19、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20、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21、行者休于树: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22、伛偻提携: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

伛偻,腰背弯曲。

提携,领着走,拉着走。

23、临溪而渔:到溪边钓鱼。

渔,捕鱼。

24、溪深而鱼肥:溪水深,鱼儿肥。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醉翁亭记》(附答案)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醉翁亭记》(附答案)

文言文专题复习——醉翁亭记欧阳修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2、熟悉、掌握重难点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解释加点的字1、环滁皆山也。

环: 2.林壑尤美尤:3.蔚然而深秀者蔚然: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5.醉翁之意不在酒意:6.云归而岩穴暝暝:7.日出而林霏开林霏开:8.名之者谁名:9.野芳发而幽香芳:10.佳木秀而繁阴秀:11.负者歌于途负者:12.伛偻提携:13.杂然而前陈者陈:14.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丝、竹:15.射者中,弈者胜。

射:弈:1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苍颜:颓然:17.阴翳:18.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其乐:19.太守自谓也。

自谓:太守谓谁?谓:二、重点语句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三、根据原文默写1.第2段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2.第2段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四、理解原文回答。

1. 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2.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

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答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完整版)《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基础知识:1、作家作品: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3、重点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

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5).名之者谁名: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

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

(12).太守谓谁谓:是。

(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

发:开放。

秀:草木茂盛。

繁阴:形成浓阴。

(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于:在。

(16).山肴野蔌肴:野味。

蔌:菜蔬。

(17).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8).非丝非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19).弈者胜弈:下棋。

(20).觥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21)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乎:于。

(22).树林阴翳翳:遮盖。

(23).鸣声上下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4、重点句子翻译:(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梳理

整体感知一、段落大意与内容主旨:(一)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二)内容主旨: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理解默写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知识点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写作者醉酒归来,心情愉悦,信手涂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豪放、随意的生活态度。

该篇文章运用了酒、画和自然景物等元素,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尘世万物的淡泊态度和超脱情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欧阳询的创作风格欧阳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散文形式呈现。

醉翁亭记的开头就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里的“醉翁”充当了修辞形象,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洒脱的生活态度。

欧阳询善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

二、描写自然景物醉翁亭记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如“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些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欧阳询通过描写山水的气势恢宏和流动不息,表达了人生浮沉、随波逐流的哲理。

三、酒与人生酒是欧阳询文章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他表达自由、洒脱的方式。

在醉翁亭记中,诗人以饮酒作为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方式,“酒倾城山色”,“满载而归”。

通过饮酒,作者能够忘却尘世的烦恼,陶醉于山水之间,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观醉翁亭记所表达的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理念。

中国古代文人多注重修身养性,以达到超脱情怀的境界。

诗人在文中提及的“全曲双鸳罢,千里共婵娟”可理解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认同,同时也揭示了他的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五、语言风格与技巧醉翁亭记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对仗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例如,“松叶薄轻,如飞絮;竹影纤秀,变幻无穷。

”通过对松叶和竹影的描写,使得整个景物显得更加生动、瑰丽。

此外,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作者醉酒欢愉的情节与尘世的烦恼形成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醉翁亭记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欧阳询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中考语文备考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备考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得之心:领会而寓之酒也:寄托.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消散.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晦明变化者:暗野芳:香花发而幽香:开放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山间之四时也:季节而乐亦无穷也:乐趣.穷尽.负者歌于途:背伛偻提携: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临溪而渔:靠近.捕鱼.泉香而酒洌:醇清.山肴野蔌:俗称野味.菜蔬.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开.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弈者胜:下棋.觥筹交错:酒杯.酒筹.苍颜白发:脸色苍老.颓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太守归而宾客从:随从,跟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太守谓谁:是三.理解性默写1.写醉翁亭丰姿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6.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7.表明全文主线(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8.文章的主旨句(醉与乐相统一的句子;画龙点睛)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9.最能体现滁人游山欢乐的句子是:前者呼,后者应.10.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11.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12.写众宾醉罢晚归情景的句子是: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3.写众宾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4.写太守乐与众乐不同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5.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6.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回答.)四.出自本课的成语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酒宴场面非常热烈.2.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九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表示事情出现转机.4.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中.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另有所图,别有用心.五.问答题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2)命名缘由.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3.第一段写了哪些景?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山、泉、亭.由远及近,由大到小.4.为醉翁亭作记,为什么还要写到山和泉?——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作了自然的铺垫.5.为什么作者在开篇要写到亭名的由来?——由述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在与民同乐之中,为下文主旨的出现作铺垫.6.段末为什么说“太守”,而不称名?——为文末具名埋下伏笔.7.在你看来,欧阳修自号“醉翁”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依据?——一方面表明他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他要寓情山水以排遣郁闷.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以百姓之乐为乐,被百姓之乐陶醉.8.以简短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9.第二段分别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六幅画面.朝景:日出而林霏开.暮景:云归而岩穴暝.春景:野芳发而幽香.夏景:佳木秀而繁阴.秋景:风霜高洁.冬景:水落而石出.10.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时令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不同(春花芳香夏木繁阴秋高爽洁冬石出水,四季,早晚景色变幻多端---秀丽多姿).视觉、听觉.11.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分--总.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12.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及对山水的喜爱之情.13.第二段作者极力渲染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山间朝暮、四时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及对山水的喜爱之情.14.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15.第三段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其核心是什么?其它图景有何作用?——四幅:(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陪衬作用,突出太守能够乐在其中,醉在其中,与民同乐.16.本段中有两处用借代修辞手法,找出来后,并说明指代什么?——"伛偻提携"指老人、小孩.“丝、竹”指音乐.17“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为什么作者极力渲染滁人兴高采烈的出游场面?——(1)说明他们生活安定、富足、快乐.(2)是太守政绩卓越的表现.(或说明政治清明)(3)是作者“醉”与“乐”的基础.表达与民同乐之乐.18.太守宴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的作用?——不事铺张、不讲排场.酒菜取之于当地,极为简朴.揭示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突出滁州百姓生活富足,表明太守政绩卓越.1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真的喝醉了吗?谈谈你的见解?——并非真醉,而是陶醉.陶醉于美丽的山水景色.陶醉于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陶醉于卓越的政绩.陶醉于字迹能够与民同乐.20.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1)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2)陶醉于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富足(3)陶醉于政绩卓越,政治清明.(4)自己也能与民同乐.21.文章反复出现醉与乐,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因乐而醉,醉又增其乐.22.第四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太守与宾客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23.为什么在写太守乐之前写禽鸟之乐和众宾之乐?——以禽鸟乐衬托游人之乐,再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能够乐在其中,醉在其中,与民同乐.24.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其中包含着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政绩卓越之乐和与民同乐.25.“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乐”的含义有哪些?(“太守之乐”的实质是什么?)——(1)寄情山水之乐;(2)百姓安居乐业之乐(3)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26.文中先写滁人乐,再写宾客乐,最后写太守乐,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写太守乐即“与民同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政通人和,百姓生活安定、快乐、富足.27.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写景是为下文议论作铺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山水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写山水正是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28.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29.结合原文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欧阳修热爱大自然,但不完全沉迷于自然美景.他虽遭贬谪,但仍能奋发有为,勤于政事,造福一方百姓,并能与民同乐,是一个胸襟旷达,以百姓为念的人.30.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与民同乐,对此你怎样理解?——与民同乐是在欧阳修被贬官后励精图治,造福一方百姓,滁人生活安定富足的基础上实现的,表现了欧阳修不以己悲,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有远大的抱负和旷达的胸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31.前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纵观全文,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这句话说得非常精当.先写山间优美的景色,引出醉翁亭、太守,表明自己纵情山水之乐,接着写太守与民同游、同宴、同醉,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全文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为一体,情景交融.所以前人这样评价.32.《岳阳楼记》的作者与本文作者作文时的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文章却毫无抑郁之感,从欧阳修与范仲淹身上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无论是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只沉溺于个人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旷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在竞争大潮中更容易遭遇挫折,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具有范仲淹和欧阳修那样的胸怀和气度,开创自己精彩的人生境界.33、《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同:《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34、对联积累1、山明水秀蕴美景峰回路转现名亭2、醉围山水间与民同乐乐看人世道举城共欢3、醉里寻乐人生不顺醉解千愁乐中有乐普天同庆乐徘万忧4、乐民所乐太守颓然就醉醉不思归众宾起坐而欢5、欧阳修醉翁亭里与百姓同乐范仲淹岳阳楼上先天下而忧.6、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先天下为忧7、欧阳修胸襟旷达与民同乐醉翁亭风景秀丽令人流连主旨:本人通过醉翁亭记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类技巧要点知识点专题点拨突破:醉翁亭记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类技巧要点知识点专题点拨突破:醉翁亭记
ቈ句简解意:赅写。滁“人往出来游而,不描绝绘”出,一描幅绘太了平众祥人和游的的百热姓闹游景乐象图,,从言侧面 反人映的了乐政,治也的暗清含明了。太写守众的乐。൨
临溪而渔 ㉝,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到溪水旁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
泉香而酒洌 ㉞,山肴野蔌 ㉟,杂然 ㊱前陈 ㊲者,太守宴也。 泉水香,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乱地陈列在面前的,是太守举行酒宴。 ቈ句饮解 之:乐写。宴 鱼耀、滁酒地、的肴富、足蔌,皆表取明于野当餐地的,简意朴在 。夸൨
醉翁亭也。 句解:说明醉翁亭坐落的位置,
这就是醉翁亭。 并强调其建筑构造的精妙。
作 亭 者 谁? 山之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
僧智仙也。 名 ⑨ 之 者 谁? 太守自谓 ⑩也。 的僧人智仙。给亭子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句解:两个设问句道出醉翁亭的来历, 点出“太守”,却不言明身份,设置悬念。
山 行六七里, 渐 闻水声潺潺 ⑤,而 沿着山路行走六七里路,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到有水从两峰之间飞泻出来,这就是酿泉。 句解:点出酿泉。“泻”字形象地描 绘出山泉自上而下倾泻飞流的美态。
峰回 路 转 ⑥, 有 亭
翼 ⑦然 临 ⑧于泉上者,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字词全解 ①〔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②〔壑(hè)〕山谷。 ③〔尤〕尤其,特别。 ④〔蔚然〕茂盛的样子。 ⑤〔潺潺〕拟声词,形容水声。 ⑥〔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 ⑦〔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⑧〔临〕居高面下。 ⑨〔名〕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⑩〔谓〕命名。
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

中考语文总复习《醉翁亭记》

中考语文总复习《醉翁亭记》

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八下——《醉翁亭记》一、文学常识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2、“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环:环绕。

壑:山谷。

尤:格外,特别。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随山转。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

作:建造。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意:这里指情趣。

得:领略。

寓:寄托。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开:消散,散开。

归:聚拢。

暝:昏暗。

晦:昏暗。

芳:香花。

发:开放。

秀:植物开花结实。

滋长的意思。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

渔:捕鱼。

洌:清澄。

野蔌:野菜。

蔌,菜蔬。

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陈:摆开。

酣:尽情地喝酒。

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弈:下棋。

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苍颜:脸色苍白,头发花白。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翳:遮盖。

乐:以…为乐。

【一词多义】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归来。

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临溪而渔:到。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乐: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

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

【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第12课《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二、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节奏:1.环滁/皆山也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7.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8.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三、重点字词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

2.望之蔚然..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秀:秀丽。

..而深秀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从。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5.名.之者谁名: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

9.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雾气10.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

暝:昏暗。

11.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

1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

从:跟从。

13.野芳发..野芳:野花。

发:开放。

秀:枝叶繁茂。

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阴: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14.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5.伛偻提携....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这里指老人。

提携:拉着手行走,这里指小孩。

16.泉香而酒洌.洌:水清。

17.山肴..野蔌.山肴:野味。

蔌:菜蔬。

18.列:陈列,摆开。

19.宴酣之乐:宴中欢饮的乐趣。

酣:尽兴地喝酒20.非丝.非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丝、竹:指音乐。

21.弈.者胜弈:下棋。

22.觥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23.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倒下的样子。

乎:于。

24.树林阴翳.翳:遮盖。

25.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名篇,以谈论游园览胜之乐趣为主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变幻的思考与感慨。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记》的详细解析,对其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知识点一:描写环境《醉翁亭记》开篇即以写景来引入文章,描述了作者游览亭子的情景。

西窗外是湖光山色,东边是古树,遥相映衬之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展示了他所见所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宁静宜人的氛围。

知识点二:寄托哲理《醉翁亭记》的主题是游园览胜,但在文章的内容中,作者不仅仅只是描述了他对于游园之乐的热爱,同时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寄托在其中。

通过游园览胜的形象化描写,作者表达了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观点。

在观赏周围美景的同时,他提醒读者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快乐,不要过于执著于名利和功成名就。

知识点三:运用修辞手法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他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同时,欧阳修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对比,使文章更加深刻和有力。

知识点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醉翁亭记》中,作者不仅仅只是描述了景物的美丽,还塑造了一些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文中的醉翁被描绘成一个乐观豁达的人,他尽情地享受游园的乐趣,并以醉酒作为抒发心中苦闷的媒介;而同行的友人则被描绘成一个世俗之人,他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对游园的乐趣态度冷淡。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对比,作者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知识点五:文章的结构《醉翁亭记》整篇文章结构严谨,由游园的环境描写引入,通过对两位游客不同态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主题思想,最后以结尾段点题,总结了整个文章。

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段落进行组织,使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总结:通过对《醉翁亭记》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该篇散文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中考知识点大梳理一、内容梳理1、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为滁州知州。

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常去滁州城外琅琊山游玩,与山中智仙和尚结为英逆之交。

2、齐全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写作特点:①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②层次清晰,井然有序。

全文共同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交意转折的标志。

③语句骈散结合,加强丁韵律美,全文共用21个“也”,25个“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二、原文及词语解释环(围绕)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各个)峰,林壑(山谷)尤美,望之蔚然(茂盛的样子)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在山上)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像鸟一样张开翅膀)临(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的人)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命名)之者谁太守自谓(命名)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在)此,饮少辄(就)醉,而(表递进关系)年又最高,故(因此)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领会)之心而寓(寄托)之酒也。

若夫(像那)日出而(表承接关系)林霏(雾气)开,云归(聚拢)而岩穴暝(昏暗),晦(昏暗)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香花)发(开)而幽香,佳(好的)木秀(滋长)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四季)也。

朝而(表修饰关系)往,暮而归,四时(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背)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腰背弯曲,指老人)提携(指代孩子),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到)溪而渔(钓鱼),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清),山肴(野味)野蔌(菜蔬),杂然而前陈(摆开)者,太守宴也。

【推荐】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2篇 醉翁亭记

【推荐】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提升训练第2篇   醉翁亭记

第2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知识盘点一、易考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_________今义:意思(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_________ 今义:散发(3)佳木秀.而繁阴古义:_________ 今义:秀气,好看(4)山间之四时.也[F]古义:_________ 今义:时间(5)非丝.非竹.①丝:古义:_________ 今义:丝线②竹:古义:_________ 今义:竹子(6)游人去.而禽鸟乐也[F]古义:_________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2.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山[F]: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杂然而前.陈者前[F]:____________________(2)名词作动词①名.之者谁2016.16A,2009.16(1)名[F]:___________________②故自号.曰醉翁也号[F]: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_____________________3. 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环: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14D (2)望之蔚然..者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而深秀深:_____________________秀:_____________________(3)峰回.路转回: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_____________________(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寓: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_____________________开:_____________________(7)云归.而岩穴暝...归:_____________________1.秀 岩穴:___________________暝:_____________________ (8)晦.明变化者 晦: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野芳.发而幽香 芳: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负者..歌于途 负者:___________________ (11)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____提携:___________________ (12)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山肴野蔌. 蔌: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F]:_________________陈: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宴酣.之乐 酣: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射.者中 射: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弈.者胜 弈: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__________ 筹: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 (19)苍颜..白发 苍颜:___________________ (20)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___________________ (21)树林阴翳.. 阴翳:___________________翳: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鸣声上下.. 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 (23)醒能述.以文者 述: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太守谓.谁 谓: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一词多义全扫描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余因得.遍观群书[F](《送东阳马生序》) 求而不得.者也[F](《送东阳马生序》) 便得.一山[F](《桃花源记》) 不复得.路[F](《桃花源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云归.而岩穴暝 朝而往,暮而归.[F]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而乐亦无穷.也[F] { 2.得3.负4.归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 渐闻.水声潺潺[F] 陶后鲜有闻.[F](《爱莲说》) { 军中闻.将军令[F](《周亚夫军细柳》) 村中闻.有此人[F](《桃花源记》) 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 { 山水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似与游者相乐.[F](《小石潭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三、重点句子翻译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备考醉翁亭记知识梳理【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北宋代文学家。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2.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是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丰乐亭记》。

3.本文体裁是记。

全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环滁皆山也:环绕林壑尤美:山谷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渐闻水声潺潺:流水声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倾泻。

从。

有亭翼然:象鸟张开翅膀一样临于泉上者:靠近作亭者谁:建造名之者谁:命名饮少辄醉: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得之心:领会而寓之酒也:寄托。

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消散。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昏暗。

晦明变化者:暗野芳:香花发而幽香:开放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山间之四时也:季节而乐亦无穷也:乐趣。

穷尽。

负者歌于途:背伛偻提携: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临溪而渔:靠近。

捕鱼。

泉香而酒洌:醇清。

山肴野蔌:俗称野味。

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

摆开。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非丝非竹:弦乐器。

管乐器。

弈者胜:下棋。

觥筹交错:酒杯。

酒筹。

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颓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形容醉态。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太守归而宾客从:随从,跟从。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太守谓谁:是三.理解性默写1.写醉翁亭丰姿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表明全文主线(微露主旨)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章的主旨句(醉与乐相统一的句子;画龙点睛)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9.最能体现滁人游山欢乐的句子是:前者呼,后者应。

10.表明太守宴是就地取材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11.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2.写众宾醉罢晚归情景的句子是: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3.写众宾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4.写太守乐与众乐不同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5.点出作者姓名,收束全文的句子是: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6.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回答。

)四.出自本课的成语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酒宴场面非常热烈。

2.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九露出来。

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表示事情出现转机。

4.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中。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

或另有所图,别有用心。

五.问答题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2)命名缘由。

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3.第一段写了哪些景?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山、泉、亭。

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4.为醉翁亭作记,为什么还要写到山和泉?——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作了自然的铺垫。

5.为什么作者在开篇要写到亭名的由来?——由述亭名的由来,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在与民同乐之中,为下文主旨的出现作铺垫。

6.段末为什么说“太守”,而不称名?——为文末具名埋下伏笔。

7.在你看来,欧阳修自号“醉翁”的用意是什么?有什么依据?——一方面表明他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他要寓情山水以排遣郁闷。

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以百姓之乐为乐,被百姓之乐陶醉。

8.以简短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

9.第二段分别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六幅画面。

朝景:日出而林霏开。

暮景:云归而岩穴暝。

春景:野芳发而幽香。

夏景:佳木秀而繁阴。

秋景:风霜高洁。

冬景:水落而石出。

10.第二段在描绘景色时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时令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不同(春花芳香夏木繁阴秋高爽洁冬石出水,四季,早晚景色变幻多端---秀丽多姿)。

视觉、听觉。

11.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分--总。

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

12.第二段把山水之乐具体化(总收之笔)的句子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及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13.第二段作者极力渲染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山间朝暮、四时的美丽景色。

抒发了作者被美景陶醉时的欢乐心情及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14.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15.第三段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其核心是什么?其它图景有何作用?——四幅:(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太守醉是核心。

陪衬作用,突出太守能够乐在其中,醉在其中,与民同乐。

16.本段中有两处用借代修辞手法,找出来后,并说明指代什么?——"伛偻提携"指老人、小孩。

“丝、竹”指音乐。

17“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为什么作者极力渲染滁人兴高采烈的出游场面?——(1)说明他们生活安定、富足、快乐。

(2)是太守政绩卓越的表现。

(或说明政治清明)(3)是作者“醉”与“乐”的基础。

表达与民同乐之乐。

18.太守宴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的作用?——不事铺张、不讲排场。

酒菜取之于当地,极为简朴。

揭示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

突出滁州百姓生活富足,表明太守政绩卓越。

1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太守真的喝醉了吗?谈谈你的见解?——并非真醉,而是陶醉。

陶醉于美丽的山水景色。

陶醉于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陶醉于卓越的政绩。

陶醉于字迹能够与民同乐。

20.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

(2)陶醉于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富足(3)陶醉于政绩卓越,政治清明。

(4)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21.文章反复出现醉与乐,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醉与乐是统一的。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因乐而醉,醉又增其乐。

22.第四段写了什么主要内容?——太守与宾客日暮醉归,归结全文主旨。

23.为什么在写太守乐之前写禽鸟之乐和众宾之乐?——以禽鸟乐衬托游人之乐,再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

能够乐在其中,醉在其中,与民同乐。

24.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其中包含着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政绩卓越之乐和与民同乐。

25.“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乐”的含义有哪些?(“太守之乐”的实质是什么?)——(1)寄情山水之乐;(2)百姓安居乐业之乐(3)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

26.文中先写滁人乐,再写宾客乐,最后写太守乐,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写太守乐即“与民同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政通人和,百姓生活安定、快乐、富足。

27.本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写景是为下文议论作铺垫。

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山水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写山水正是以美景寄寓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8.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9.结合原文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欧阳修热爱大自然,但不完全沉迷于自然美景。

他虽遭贬谪,但仍能奋发有为,勤于政事,造福一方百姓,并能与民同乐,是一个胸襟旷达,以百姓为念的人。

30.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与民同乐,对此你怎样理解?——与民同乐是在欧阳修被贬官后励精图治,造福一方百姓,滁人生活安定富足的基础上实现的,表现了欧阳修不以己悲,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

有远大的抱负和旷达的胸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31.前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纵观全文,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这句话说得非常精当。

先写山间优美的景色,引出醉翁亭、太守,表明自己纵情山水之乐,接着写太守与民同游、同宴、同醉,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全文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为一体,情景交融。

所以前人这样评价。

32.《岳阳楼记》的作者与本文作者作文时的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文章却毫无抑郁之感,从欧阳修与范仲淹身上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无论是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只沉溺于个人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旷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在竞争大潮中更容易遭遇挫折,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具有范仲淹和欧阳修那样的胸怀和气度,开创自己精彩的人生境界。

33、《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

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同:《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

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

异:《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