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4 声声慢 学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声声慢》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背诵。

2.品味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3.了解李清照及婉约词作的特点。

教学重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

2.解读词的意象,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味词作体现的“愁”之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婉约派词人中,有绝代双雄,男有李后主(李煜),女有李易安(李清照),而李清照晚年所写的《声声慢》又是其婉约风格的代表作,这首词在艺术上极为成熟;词中哀婉凄苦的情调,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被誉为“万世愁心,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位有中国第一女词人之称的佳作《声声慢》。

二、文学常识(一)作家介绍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作品有《漱玉词》辑本。

(二)背景链接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均出生官宦之家,均爱好文学和金石书画,早年生活优裕、安逸、婚姻幸福。

“靖康之变”“愁”之内涵。

指导学生结合作品内容(披文入情)与背景链接(知人论世),探讨作品中的“愁”之内涵。

(这首词是李清照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孤愁无助的晚年时期写的。

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五、品读风格(一)品语言A.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词中用了九对叠字,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笔力雄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经过词人锤炼而得,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B.词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字,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等;叠韵字如“清冷”、“盏淡”、“得黑”等;极富音乐美。

《声声慢》的教案(精选7篇)

《声声慢》的教案(精选7篇)

《声声慢》的教案《声声慢》的教案(精选7篇)《声声慢》的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词在遣词用字、韵律运用与布局谋篇上的独特之处。

2.掌握物境与心境相融的表现手法。

3.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及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

4.初步体会性别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教学要点1.叠字运用的妙处。

2.用韵的特点。

3.细腻而又步步深入的感情蕴涵。

4.国家变动与个人创作之间的关联。

三、文本详析这首词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汉族政权南迁,始为南宋。

这一重大变故给当时社会各阶层带来影响,李清照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变。

千古名篇《声声慢》即写于这样的背景下。

词的开头落笔见奇,以七组十四个叠字描绘出一个凄然寡欢的愁妇形象。

第一句“寻寻觅觅”不是写实,而是表现一种无可寄托、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词人所寻觅的是什么呢?词中没有明说,但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却不难体味。

南渡前,李清照与丈夫感情融洽,志同道合,有着文雅而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趣。

然而,靖康之难葬送了昔日的一切,丈夫赵明诚离开人世,心爱的文物古籍毁于兵乱,失于窃贼,更令人痛心的是北方国土的沦亡。

词人在多难的岁月里备尝艰辛,故而坐立不安,情不自禁地希求寻到一点慰藉。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绘这种心理,而是赋无形于有形,通过“寻寻觅觅”这一虚化的行动来形象地加以表现。

第二句借环境的凄清、肃杀来表现心情,“冷冷清清”既写出深秋气象,也刻画出词人的暮年心境,饱含着只身飘零、孑然独处的寂寞之感。

第三句则直抒愁怀。

这句中的六个叠字是近义词,相互间有细微区别:“凄凄”言其悲凉;“惨惨”写其抑郁;“戚戚”则绘其忧惧。

词人由浅入深,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国破家亡为自己造成的极深的精神创伤。

接下去四句,通过眼前生活叙写愁情。

“最难将息”表面上是就清晨气候而言,实际又与上文“寻寻觅觅”相呼应,表明女主人公从一清早便心神不宁,沉痛的家国身世之感蕴于其中,却又无处遣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声声慢》精品导学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声声慢》精品导学案1

《声声慢》精品导学案[课标导航]学习基本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她在词史上的独特地位。

2.参照“诵读指导”,反复诵读,背诵这两首词。

3.品析词句,把握意象,理解这两首词不同的“愁”滋味。

学习进步目标1.学习李清照写“愁”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

2.诵读更多的李清照的词,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篇背诵。

建议课时:1课时[诵读指导]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一首慢词,具有铺叙展衍,抑扬顿挫,曲折变化的功能。

因此吟诵时要紧扣词情的抑扬起伏,曼声长吟,给听众一种如泣如诉、娓娓动听的感觉。

此词起首十四叠字,又押仄声韵,常为前人所称道,因此吟诵时要掌握这一特点。

读叠字时须两字一顿,末字仄韵要短促、劲健,万分伤感,凝聚其中。

结尾“怎一个愁字了得”,以感叹语气,咏出无可奈何心情,让人深长思之。

(徐培均。

《唐宋词吟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有删改。

)[基础整合]词汇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

戚戚..乍.暖还.寒还.是2.解释下列词语或加点的字。

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将息..怎敌.他次第..乍暖还寒语料积累:1、背诵这两首词2.李清照写愁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4声声慢 学案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4声声慢  学案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4声声慢学案本课话题——忧国忧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难后,李清照的丈夫亡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文物,都已丢失殆尽。

她漂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变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词中表现的是其因国破家亡、孤独凄凉而引起的国恨家仇,像铅块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心里点燃了忧国忧民的火花。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语道出了乱世中陆游的心声。

陆游是宋朝众多爱国人士当中的一员。

陆游眼见着北宋王朝被金国消灭,南宋王朝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渐渐忘却了收复故土的责任,心中难掩悲凉与愤怒,一心希望抗击金国入侵、恢复故土。

然而陆游一生官运不佳,多次被人弹劾下野。

但他依然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思索着造福百姓、恢复国土的办法。

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他写下了《示儿》一诗,表达决心收复失地的情怀。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贾谊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4.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杜甫5.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韩愈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虞.美人( ) 雕阑.( ) 玉砌.( ) 槛.菊( ) 不谙.( ) 彩笺.( ) 骤.雨( ) 都.门( ) 凝噎.( ) 今宵.( ) 暮霭.( ) 寻觅.( ) 戚.戚( ) 乍.暖( ) 堆.积( ) 【答案】 y ú l án q ì ji àn ān ji ān zh òu d ū y ē xi āo ǎi m ì q ī zh à du ī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知⎩⎪⎨⎪⎧往事知.多少( )知.明而行无过矣( )失其所与,不知.( ) (2)故⎩⎪⎨⎪⎧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既克,公问其故.( )故.木受绳则直( )暮去朝来颜色故.( ) (3)将⎩⎪⎨⎪⎧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信将疑(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 (4)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 【答案】 (1)动词,知道/名词,同“智”,智慧/形容词,同“智”,明智 (2)形容词,旧的,原来的/名词,缘故/连词,所以/动词,衰退,衰老 (3)动词,保养/副词,且,又/动词,扶/副词,将要/名词,将领 (4)动词,对付,抵挡/名词,敌人,仇人/动词,攻击/动词,相当,匹敌,对等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小楼昨夜又东风..( )__________(2)都门帐.饮无绪( )__________(3)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_(4)多情..自古伤.离别( )__________(5)寒蝉凄切..( )__________【答案】(1)名词作动词吹进了东风(2)名词作动词设帐(3)动词使动用法使……凋零(4)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为动用法多情的人;为……忧伤(5)形容词作动词凄切地鸣叫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都门帐无绪..。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柳永(?-约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

柳永博学多才,被称为“才子词人”。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主要作品著有《乐章集》,收词近二百首,其中著名的有《雨霖铃》《望海潮》等。

评价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柳词继承和发展了唐代民间慢词,奠定了宋代慢词的基础,被公认为北宋“婉约派”的词宗。

生平经历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幼有才藻,年十八,嫁太学生赵明诚。

夫妇曾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后因明诚仕途之挫,几度迁徙。

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病逝,本人流落异地,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而以词的成就最高。

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

主要作品著有《漱玉词》。

前期代表作有《如梦令》二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

后期代表作有《永遇乐》《武陵春》《声声慢》《渔家傲》等。

评价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

(二)人物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又有“柳七”之谓。

柳永是个风流才子,自命为“白衣卿相”,常出没于秦楼楚馆,混迹于烟花柳巷,因擅长作词曲,而且常常在词曲中表露对遭遇不幸的歌伎的同情,颇得歌伎们的好感,在歌伎圈流传着一句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语文声声慢教案(苏教版必修4)

语文声声慢教案(苏教版必修4)

声声慢(教案)教学目标:一、背诵并默写本词。

二、在反复朗诵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探讨体味作者情感,掌握艺术手法。

3、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陶冶自身情操。

重点难点:重点:背诵默写,感悟词中包含的细腻情感,掌握艺术手法。

难点:准确体悟作者的情思,培育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假想: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注意引导学生交流已知,自主鉴赏本词,培育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合作分析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探讨体悟情思,陶冶自身情操。

教学进程:一、导入:欣赏《月满西楼》歌曲,欣赏歌曲可以拉近同李清照的距离。

这是李清照作词,苏越作曲,安雯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

可见她词的影响力之大,而更能够代表她"千古才、万古愁心"地位的作品应该是今天要学习的《声声慢》。

二、回顾旧知:请同窗自己介绍李清照及其作品,老师可以稍作补充。

三、自由朗诵,初步感知:同窗们对于这首词可能比较熟悉,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可以尝试让同窗们背诵并归纳词写的内容。

(时间,地址,人物,事件,情绪)时间:“雁过”,秋季南飞。

“晚来风急”,傍晚。

地址:“最难将息”,“守着窗儿”,家中。

环境:秋季的傍晚,天气忽冷忽暖,秋风萧萧,北雁南飞,黄花满地,梧桐滴雨,满目冷清凄凉景象。

事件:找动词。

寻觅,难将息,淡酒,见雁过,看黄花,独守寒窗,听梧桐滴雨。

情绪:凄凄惨惨戚戚,悲伤,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欣赏视频,再次体会:欣赏中国传媒大学陈冰晶朗诵的《李清照》,我个人感觉她对李清照的作品理解体会的超级到位,通过欣赏这个视频,可以进一步体会李清照的情感。

五、分析探讨,仔细体悟:欣赏完视频后,和自己的理解是不是有出入。

下面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仔细体悟作者的情思。

一、寻觅什么?为何而寻?寻了多久?寻到了没有?梁衡在《乱世中的美神》中说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第八课《声声慢》教案1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三专题第八课《声声慢》教案1

第八课声声慢一、导入新课:通过“词的风格流派的分类”来导入新课。

——明确: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二、新课学习: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

3、疏通词意,把握词眼。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品味语言,赏析词作。

(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范例引导)——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包含了哪些情感?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愁之二:夫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在这些间接写愁的词句中,选择典型意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明确:酒、雁、黄花。

窗、梧桐细雨等。

追问一:“酒”有何意蕴?——引导: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深化:为何说是“淡酒”?——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追问二:“雁”有何象征意义?——引导:结论:“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

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明确: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

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追问三:“黄花”有没有寓意呢?——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声声慢》学案6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声声慢》学案6

《声声慢》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李清照以及婉约派。

2. 理解这首词上下阕的含义。

3. 体会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愁”。

[学习过程]一、词人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

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李清照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对爱情尤其是离别之情的感受,属于词的传统题材。

但过去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这一类词,往往隔着一层。

而李清照写的是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

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特有的笔法来组织,因而别有一番风味,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但其后不久,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

汴京失守,南宋建立之初,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载书十五车”于建炎二年南下江宁。

第二年赵明诚去世,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她又到处流亡,曾被人诬陷通敌,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她的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

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欢乐,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心中郁积的哀恸。

由于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如今的情怀正如《武陵春》中所写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声声慢》2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声声慢》2

声声慢李清照学习目标:1 把握词中意象,鉴赏叠词等艺术手法。

2 了解词人生平,体味词中的情感内涵。

3 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词人的两种不同词风。

教学重点:把握词中意象,鉴赏叠词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词人的两种不同的词风。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青春年少时欢愉自得的好心情,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她后期创作的作品。

今天就来学习她的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词——《声声慢》。

二诵读感知:1 首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抑扬顿挫。

2 个别同学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提示从字音和节奏两个方面。

师: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情感基调是什么?生:诗歌的情感集中在一个“愁”字,这也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哀婉的、凄凉的、愁苦的。

师:应该怎么读呢?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读出忧伤、悲哀意。

3 自由诵读体会:就让我们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的愁情吧。

4 再找个别同学读:(师生共评,从语速、语调两方面评价。

)三品读赏析:(一)词人是如何写“愁”的?从词中找出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1)淡酒、急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写出了词人因苦闷而借酒浇愁,却抵不住傍晚时分急速而至的寒风的侵袭。

师:为什么“淡酒”而不是“浓酒”?生:不是酒淡,而是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浓酒也成淡酒。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醉花阴》中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句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句子。

可见,“西风”是秋风,有令人哀愁的意思。

板书:淡酒、急风(2)鸿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师:“雁”在诗歌中有什么意义?生:雁是候鸟,春来秋往,总能牵动游子的思归之情,代表了思乡和思人的意义。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声声慢》0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声声慢》0

《声声慢》教学目标:1、疏通“词”义,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怀,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通过典型意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本词,体会情感。

2、诵读本词,感受诗词意境,了解创作风格。

教学难点:关注典型意象,学会抓住意象进行诗词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中国文学博大精深,从春秋战国屈原到清代曹雪芹,历代都有不少优秀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灿若星辰,名垂青史。

但中国文坛几千年来都是男性统治,今天我们走进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去感知她的情感。

二、整体感知(一)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

在艺术上独有成就,被称为“易安”体。

是婉约派的代表。

有词集《漱玉词》传世。

(二)词风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三、分析鉴赏(一)初读:感“愁”(请听录音诵读)总体把握:哪一句、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本词的基调?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板书: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愁之多怎一个愁字了得?——愁之深化多为少,思绪纷茫,欲说还休。

(二)再读:品“愁”(学生齐读)1、比较阅读法国诗人克洛岱将李清照的《声声慢》读懂了,题目也换成了《绝望》出示法国诗人克洛岱的《绝望》,试分析为什么写得不好《绝望》呼唤!呼唤!/乞求!乞求!/等待!等待!/梦!梦!梦!/哭!哭!哭!/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仍然!仍然!/永远!永远!永远!/心!心!/存在!存在!/死!死!死!死!问: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是相同的,但表达的方式(抒情方式)很不同,能说说有何异同吗?明:《绝望》直露、号叫、直抒胸臆、声嘶力竭,显得直白浅露,并显得情感“泛滥成灾”,尽管痛苦绝望的情感是相同的,但已面目全非了。

【教育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教育专用】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教学案苏教版必修4

第14课雨霖铃声声慢(一)作者简介(二)人物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在家族中排行第七,又有“柳七”之谓。

柳永是个风流才子,自命为“白衣卿相”,常出没于秦楼楚馆,混迹于烟花柳巷,因擅长作词曲,而且常常在词曲中表露对遭遇不幸的歌伎的同情,颇得歌伎们的好感,在歌伎圈流传着一句话:“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而生于官宦世家的柳永并没有沉沦于秦楼楚馆,他一生对仕途追求不懈,少年时就赴京城应试,但没想到自断前程;第二次落榜后,牢骚盛极的他无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压抑,作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变,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将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词不胫而走,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仁宗深斥浮艳虚华之文,以致在柳永考进士临发榜时,原本欣赏柳永的宋仁宗特地把他的名字勾掉,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又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希望朝廷任用他,仁宗说:“得非填词柳三变乎?……且去填词!”柳永受了这种打击,别无出路,自我解嘲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京城、苏杭等地流浪。

“奉旨填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对柳永悲惨命运的最好譬喻。

为功名奔波三十多年后,他改名“柳永”才考取进士,在江、浙一带做了几任小官。

(一)背景链接《雨霖铃》《雨霖铃》是词人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所作。

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直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考中进士,那时他已年近半百了。

可是仕途坎坷,词人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因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是可以想象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别离。

宦途失意的压抑和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的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声声慢》《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高二语文:《声声慢》教案(苏教版必修4)(通用)

高二语文:《声声慢》教案(苏教版必修4)(通用)

声声慢李清照教课目标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教课要点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教课方法】赏析、朗读法【教课过程】第一课时【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此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采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消散。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牵无挂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漂泊无依、形单影只的寡妇。

国破家亡,惹起的国恨家愁,像铅同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内心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季的黄昏里的生活感觉,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应的都是孤单悲凉的状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对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邃也更广博。

【全词赏析】一、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自世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册记录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迫近长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喜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涵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睦的生活,夫妻在一同经常诗词唱和,赏识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干盖世、感情丰富的女子不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只管生活是知足的,李清照也经常会感觉一种难过。

这类难过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迫还是因为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可以实现,就不得而知。

不过这类难过经常出现她先期的词中,与温馨、愉悦相互交叉。

她的两首《如梦令》仿佛正好反应出这类复杂的感情:常记溪亭日暮,陶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用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仍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牵无挂、爽朗开朗的性格,后一首则表露了她对年光变迁的迷惘,仿佛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残害而消逝。

李清照先期的词大部分写自己对爱情特别是分别之情的感觉,属于词的传统题材。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声声慢》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专题《声声慢》导学案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3专题《声声慢》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词人的愁情,不是闲愁,那又来自何处?(了解作者了解历史);过程与方法:如何营造的这种愁情,也就是说我们是如何感知到词人的忧愁的。

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去。

(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读作品,品味别人的情感,愁的丰富内涵(感受词的意境)【教材助读】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自幼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元丰宰相王圭的长女,也有出众的文学才能。

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李清照善于运用善传心曲的词来表达她作为待字少女的特有情愫,而她的一首咏海棠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出手就产生了轰动效应,使得当时朝野文士莫不为之击节称赏,从而涌现出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追星族”,而时任礼部侍郎的赵挺之的三公子赵明诚,则可以称得上是“追星族”中最狂热和痴迷的一位。

为了追求这位才女,他寝食不安地大作相思梦,于是当年在汴京就流传着这样一则佳话: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

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惟忆三句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以告其父。

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

‘言与斯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乎?”后李翁以女女之,即易安也,果有文章。

(伊世珍《琅缳记》卷中引《外传》)李清照十八岁便嫁给了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着相当高的文学修养。

婚后,两人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俩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缔结了一段令当代和后世不胜艳羡的“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

早期生活优裕, 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 流寓南方, 明诚病死, 境遇孤苦. 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 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情致。

苏教版,声声慢教案

苏教版,声声慢教案

【 - 写作指导】【篇一】苏教版,声声慢教案《声声慢》同步备课教案苏教版必修4声声慢教案【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品悟展示点拨探讨【知识链接】(一)时间李清照大事记: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

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由亡国到丧失亲人,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人生。

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孤孓柔弱的女子晚年是何等凄凉。

了解了这些史实后,李清照的愁应该可以理解了。

(二)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必修四《声声慢》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设计理念:1.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

课程标准中说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2.从教材的编排构想出发。

本单元侧重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和赏析能力,体会声韵美,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美读成诵,体会诗歌的声韵美,了解李清照的婉约风格;⑵品味语言,注重审美体验,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美的意境;⑶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的审美意境。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悟,交流赏析,美景绘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声声慢》的凄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4.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注重审美体验,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美的意境。

5.教学难点: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审美意境。

6.教法与学法:⑴教法:①诵读法:范读――自读、美读――配乐齐读,由美的形式感受美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背诵下来;②交流赏析法:学生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兴之所至,随感而发,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所得、所感、所疑在课堂中与老师交流,与其他学生交流。

⑵学法: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

”“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①美读;②自主理解,合作交流;③美景绘诗。

7.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8.课时安排:1课时。

必修四《声声慢》教案这篇文章共1927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4 声声慢学案基础夯实1.导学号5077000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全部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①31周岁,对于任何一名游泳运动员而言,都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年纪,而菲尔普斯克服了这一切,在里约奥运会上仍拿下了4枚金牌,以23枚奥运金牌总数打破前人保持的奥运奖牌纪录,也创造了奥运历史上奖牌和金牌最多的纪录。

②小李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日常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少犯错误,我非常感激他。

③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

④今年暑假,我和几个小伙伴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西岳华山绝顶。

立于巅峰,放目远眺,天无涯际,我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⑤泛舟在美丽的漓江上,只见江水浩浩荡荡,两岸丛山叠峰,各具神态,令人目不交睫....,身在其中,倍感奇趣横生。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

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而不能用于同辈之间。

在本句中,属于用错对象。

④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

在本句中,“登高自卑”错在望文生义。

⑤目不交睫:没有合上眼皮。

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

在本句中,属于望文生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项,不合逻辑,“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

B项,搭配不当,“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应改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D项,成分残缺,“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一句的后面应该加上宾语“的人或单位”。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当飞机发生空难,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到“黑匣子”。

,;,。

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

“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①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②它可以记录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等多种数据③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的谈话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④“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⑤一种是数据记录系统⑥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声音和数据来分析失事原因A.⑥④⑤③①②B.④①③⑤②⑥C.⑥④①③⑤②D.④⑤②①③⑥,①③介绍无线“电话记录系统”,⑤②介绍“数据记录系统”,根据⑥中“记录的声音和数据”可知先是①③,后是⑤②。

4.导学号507700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洛贝尔对目前以色列乃至国际上病毒学和传染病学人才缺乏忧心忡忡。

他说,包括美国在内,病毒学专家后继乏人,青黄不接,更没有人愿意到非洲、到疫区去工作。

①,一是制药巨头对研发防控传染病毒并不热心。

频发传染病的地区和国家大多贫穷落后,唯利是图的药厂不会做亏本的买卖,而且发达国家的医疗服务更加个性化,公共健康的投入和维护逐渐减少,人才培养和需求正在下降。

二是②,对大规模疫情暴发准备不足。

他说:“人类文明受到的最严重威胁莫过于烈性传染病,”,先指出这段话所要陈述的内容,接着指出这种局面产生的两种主要原因。

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

②很多国家缺乏防治传染病的意识③但现在人们似乎变得麻木和迟钝能力提升一、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生命与道德张岱年①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关于“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的争论。

这些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生命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所谓利,指有益于生活;所谓欲,指生活中的要求。

而所谓义,所谓理,指生活所应遵循的准则。

“理义”亦即道德。

生命、生活与理义、道德,究竟有如何的关系?②一切生物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人为了维持生命力、发展生命力,就必须满足一定的需要。

所谓欲望、所谓情感,即是对于生命需要的意识。

生活中有所需要,在意识中便表现为欲为情。

在这一意义上,欲与情是应该肯定的。

然而欲与情又包含许多矛盾,因而引发了许多问题。

③作为一个人,必须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生命力的保持与发展有待于欲望的满足。

追求欲望的满足,亦即追求利益。

人与人之间,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发生矛盾冲突。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过于激烈,毫无调和之余地,势必同归于尽。

为了保持社会生活的继续存在,必须对于个人利益的冲突加以调节,使人与人之间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这类准则即是道德。

道德即是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

④人,作为具有社会性的生命,不但有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且有精神生活的需要。

《礼记》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是人的物质生活需要。

但是人不仅有物质生活,还有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

何谓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即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何谓真?真即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何谓善?善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亦即道德。

何谓美?美即艺术的享受。

⑤人与人之间有竞争的关系,也有合作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胜过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然后社会才能存在,才能发展。

恩格斯说:“活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斗争。

”合作与斗争是同时存在的。

道德即调节斗争与合作的基本准则。

⑥人的生活是社会生活,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人的生命力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保持和发展。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然而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存在于群体之中。

作为一个人,不但要考虑个人的利益,而且要考虑别人的利益,考虑群体的利益。

在这个意义上,道德标志着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

⑦自古以来,人们聚居而为族。

经过历史的发展,人类分成许多民族。

每一民族共同体可以说有其持续不断的生命,可以称之为群体生命。

群体生命大于个体生命。

道德的要义在于每一个人不但要追求个体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群体的利益。

也可以说,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义上又高于生命。

⑧在正常的情况中,一方面要充实生命力,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觉性、遵守道德的制约。

生命与道德是相需相成的。

充实生命力必须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即满足一定的欲望;但是欲望的满足不可能是无节制的,如果无节制地追求欲望的满足,而纵欲无度,必然会戕害生命,同时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引起纠纷扰乱。

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发展,应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协调。

生命的充实提高与道德的自觉自律都是必要的。

⑨孟子曾引阳虎之言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这所谓为富指执政者聚敛民财,所谓为仁指施行仁政。

聚敛民财与施行仁政确实是相互违反的。

但是,如果从另一意义来讲,如果为富指经营商业,为仁指做有益于群体的事情,则为富与为仁还是可以相容的,不但可以相容,而且相得益彰。

据闻现代日本有一位企业家提出“仁富合一”的主张,运用仁富合一来经营企业,取得显著的成就。

这是值得注意的。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仁富合一的,也不乏先例。

如孔子弟子子贡,善于货殖,但作为孔门弟子,也是“以仁为己任”的,表现了很高的道德品质。

当代有许多国外华人企业家,致富之后,大力资助祖国的文教事业,这也是富仁合一的典范。

(选自《张岱年全集》第7卷,有删改。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5.现实中有哪些事例能体现“道德标志着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文天祥被元军俘获后,依然宁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2)朱自清病重,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仍旧拒绝美国的“施舍”。

(3)洪涝时,堤坝决口,多名解放军战士不顾生命危险,用身体抗击洪水。

6.根据文意,“群体生命”要保持正常发展,需要哪些条件?,再结合上下文来概括答案。

这一部分文字“在正常的情况中,一方面要充实生命力,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觉性、遵守道德的制约。

生命与道德是相需相成的”是本题的重点。

个体生命必须得到保持和发展(或充实和提高)。

(2)需要道德来调节个体之间的合作与斗争。

(3)群体中的个体必须加强道德的自觉自律。

7.生命和道德有着怎样的关系?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作者主要论述了生命和道德关系。

本题的解答需要提取作者的主要观点,即,生命受道德制约。

道德本于生命,高于生命。

;道德即是调节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准则(或道德,即调节斗争与合作的基本准则)。

道德本于生命,而在一定意义上又高于生命。

二、语言运用8.SOS儿童村是一个以家庭方式抚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天津儿童村是我国首批建立且规模最大的一个。

儿童村中每个“家”都有一个“妈妈”,她既要照料七八个孩子的生活,又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妈妈们用青春和无私的爱,使一个个孤儿享受到家的温暖。

6月23日是“国际SOS儿童村日”,请你写一段话,向儿童村的“妈妈们”表示敬意和祝福。

要求: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48字。

,同时,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洒向儿童村的孩子。

你们是最伟大的母亲!祝愿你们健康幸福!9.导学号50770012右图为文摘性杂志《读者》的徽标,请说出该徽标采用绿色的小蜜蜂作为其标志的含义,不超过80字(包括标点符号)。

(或《读者》的编辑)比作蜜蜂,表明《读者》就像蜜蜂一样,从文艺百花园中采集花粉,为读者奉献最新最美的文章。

小蜜蜂是绿色,代表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