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药师方剂学(十四)

合集下载

必背助理中医方剂学汇总

必背助理中医方剂学汇总

方剂学(20分)(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2)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3)小青龙汤: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4)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苓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易变通(二)辛凉解表1)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苛、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2)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三)扶正解表:1)败毒散: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二、泻下剂(一)攻下剂1)大承气汤: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泄力强2)大黄牡丹汤: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二)温下剂1)温脾汤: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三)润下剂1)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三、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苓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2)蒿苓清胆汤:青竹碧玉凉,皮茯枳半黄。

蒿苓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二)调和肝脾1)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2)四逆散:枳芍柴草。

(三)调和肠胃:1)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苓,干姜甘草枣人参(四)表里双解1)葛根苓连汤:葛苓连草2)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枳枣苓夏白芍姜四、清热剂(一)清气分热1)白虎汤:白虎膏知甘草粳(二)清营凉血:1)清营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

2)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三)清热解毒1)黄连解毒汤:三黄栀2)仙方活命饮: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 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四)清脏腑热1 )龙胆泻肝汤:苓地龙车归枳泻木柴草2)左金丸:吴黄(黄连6: 1)3)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功4)清胃散:当地连升丹5)苇茎汤:苇冬苡桃。

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襄6)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7)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五)清虚热1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地知丹(六)祛暑剂:1)香薷散:三物香薷豆朴先2)清暑益气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初级中药士(基础知识)14

初级中药士(基础知识)14

第三单元泻下剂一、概述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属于“八法”中的“下法”。

泻下剂是为里实证而设,用于表证已解,里实已成之时。

本类方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和攻补兼施等五类。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若表证未解,里实虽成,亦不可纯用泻下药,以防表邪随下法而生他证,应权衡表证与里实证之轻重缓急,或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方能切合病情。

(2)若兼瘀血、虫积、痰浊,则宜配合活血祛瘀、驱虫、化痰等治法。

(3)对年老体弱、孕妇、产后或正值经期、病后伤津及亡血者,均应慎用或禁用,必要时宜配伍补益之品,以防攻邪伤正。

(4)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使用时应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5)服药期间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或忌食油腻与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重伤胃气。

二、寒下大承气汤【方源】《伤寒论》【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g)厚朴半斤(24g)枳实五枚(12g)芒硝三合(9g)【用法】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烈,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配伍意义】本方为治阳明腑实证的主方。

其成因系由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燥屎乃成,邪热与肠中燥屎互结成实所致。

治宜峻下热结,攻积通腑,以“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方中大黄苦寒通降,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积滞,为君药。

芒硝咸寒,软坚润燥,泻热通便,助大黄以除燥屎为臣药。

佐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合而用之,既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

四药相合,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本方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故名“大承气”。

方剂学(所有方子的整理,很齐,很完整)

方剂学(所有方子的整理,很齐,很完整)

方剂学(所有方子的整理,很齐,很完整)方剂学(所有方子的整理,很齐,很完整)2018-06-27总论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组成原则:君、臣、佐、使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1)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2)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1)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2)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3)反佐药,病重邪盛,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防止药病格据。

使药:(1)引经药,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2)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变化形式:药味加减(桂枝汤——咳+杏仁、厚朴,胸闷--芍药)、药量增减(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剂型更换(汤,可加减,急;丸,易带,缓)重点方剂1、解表剂桂枝汤 (辛温解表)【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恶风发热,汗出头疼,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小青龙汤 (辛温解表)【组成】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甘草芍药五味子【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银翘散 (辛凉解表)【组成】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芥穗牛蒡子淡豆豉生甘草【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期。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2、泻下剂大承气汤 (寒下)【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功用】峻下热结【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

下痢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脘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大黄牡丹汤 (寒下)【组成】大黄牡丹桃仁冬瓜仁芒硝【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方剂学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点-方剂学表

一、解表剂功用主治病症辨证要点药物组成趣味方歌方歌1.1辛温解表★麻黄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干妈贵姓?――甘麻桂杏★桂枝汤《伤寒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姜枣草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小青龙汤《伤寒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半夏、五味子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大青龙汤《伤寒论》发汗解表兼清郁热外感风寒,兼有郁热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麻黄汤+石膏生姜大枣★止嗽散《医学心语》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紫苑、百部、桔梗、荆芥、白前、甘草、陈皮陈更借钱百草园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1.2辛凉解表★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风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金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菊饮《温病条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桑菊荷杏,草根更俏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肺热咳喘证)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浮数麻黄、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方剂学歌诀

方剂学歌诀

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止嗽散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枯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5.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6.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汘无汘均可尝。

8.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9.大承气汤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0.温脾汤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11.麻子仁丸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12.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3.逍遥散逍遥散中薄归柴,一茯二白草姜来,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14、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草枣姜,人参芩连共为汤,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15.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咳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填16.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

17.、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前草,生地当归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18生胃散清热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全或入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19.芍药汤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20.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阴虚发热服之安。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21、理中丸理中参术草干姜,温中健脾基础方,中阳不足痛呕利腹,丸汤两用暖脾阳。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方剂学考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方剂学考点

一、解表剂1.麻黄汤组成: 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3.小青龙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4.九味羌活汤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5.银翘散组成:连翘、金银花、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鲜芦根。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6.桑菊饮组成: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桔梗、生甘草、苇根。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7.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8.败毒散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桔梗、茯苓、人参、甘草、生姜、薄荷。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二、泻下剂1.大承气汤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热结旁流证。

热厥、痉病、发狂等由里热实证所致者。

2.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3.温脾汤组成:大黄、附子、干姜、人参、芒硝、当归、甘草。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4.麻子仁丸组成:麻子仁、芍药、杏仁、枳实、厚朴、大黄、蜂蜜。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

三、和解剂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

热入血室证。

疟疾、黄疸。

2.蒿芩清胆汤组成:青蒿、黄芩、竹茹、半夏、赤茯苓、枳壳、陈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功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1.中药+方剂初级中药师要点总结

1.中药+方剂初级中药师要点总结

(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表实证。

风寒犯肺咳喘。

风水水肿。

桂枝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表虚证。

寒凝血脉。

胸阳痹阻。

蓄水证。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之毒1解表力弱,外感风寒轻2胸腹气滞证3食鱼蟹中毒之腹痛、吐泻等。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1外感风寒轻证2胃寒呕吐,寒饮呕吐等3寒痰咳嗽4解鱼蟹毒和解药物毒(天南星、半夏中毒)荆芥温肺止咳解毒祛风解表止痒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祛风解表止痒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1荆防可用于风寒感冒、风疹瘙痒等2荆芥发汗解表之力大于防风,寒热感冒都可3荆芥麻疹外出不畅、疮疡初期;炒炭能止血,治疗产后血晕4防风除内外风,破伤风、风寒湿痹痛及肠风泄泻。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通鼻窍消肿排脓1风寒感冒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3湿热带下4鼻渊头痛5疮疡肿痛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1风寒感冒2巅顶头痛,风寒湿痹。

(羌活)细辛解表散寒袪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1外散风寒,内扶阳气,阳虚感冒。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3鼻渊4寒饮咳喘辛不过钱苍耳子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1风寒感冒2治鼻渊良药3①一身上下湿痹拘挛,②风疹瘙痒。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1风寒头痛2治鼻渊要药(鼻渊、鼻塞、鼻流浊涕)包煎。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1夏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

2暑湿证—泄泻、呕恶等3水肿、小便不利夏月麻黄。

外能发汗,内能化湿,发汗力强(2)发散风寒药薄荷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1风热表证、风温初起2①风疹瘙痒;②麻疹外出不畅等。

3风热咽喉肿痛等4头痛、目赤、口疮等5肝郁胸胁胀闷后下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1. 风热感冒2肺热咳嗽痰多,热毒上攻之咽喉肿痛、痄腮3①麻疹外出不畅;②风疹瘙痒。

4丹毒,痈肿疮毒兼可通便,便溏者慎服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1利咽开音,风热表证,咽痛、失音、音哑等 2①麻疹不透;②风疹,皮肤瘙痒等。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概述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概述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方剂学——概述细目一方剂与治法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按照组方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妥善配伍而成的,俗称“处方”。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要点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方从法出”。

治法是指导临证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治法是方剂的理论根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要点二常用治法中医学的治法极为丰富,目前一般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方法。

1.汗法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开泄腠理、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以及疮疡、痢疾、咳嗽、疟疾而有寒热表证者。

2.吐法吐法是通过催吐,使体内有形之邪随吐而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急需去除的病证。

因吐法易损胃气,故体虚气弱,孕妇或新产之后,均当忌用或慎用。

3.下法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二便,以祛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胃肠有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瘀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

4.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证。

5.温法温法是通过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焦虚寒,寒饮内停,阳气衰微,以及寒凝经脉等里寒证。

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6.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热在脏腑,以及虚热等里热证。

7.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作用,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管中药师中级中药师方剂学帮助记忆表格

主管中药师中级中药师方剂学帮助记忆表格

连草粳方。 在益气养阴生津
脾胃虚寒证;阳虚 失血证;胸痹、小 儿慢惊、病后喜吐 涎沫、霍乱等中焦 虚寒证
理中丸主温中阳,甘 草人参术干姜,吐利 理中丸:纯用温 腹痛阴寒盛,或加附 补,温中祛寒,
子更扶阳。 补气健脾小建中 汤:甘温补脾柔
肝为主,兼以调
和阴阳
出处 《伤寒论》
《素问病机气宜 保命集》
《医方集解》
早凉无汗出,养阴透
热服之安。
当归六黄二地黄,芩
阴虚火旺之盗汗
连芪柏共煎尝,滋阴 泻火兼顾表,阴虚火
旺盗汗良。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
阴暑
寒化湿功效兼,若益 银翘豆益花,新加香
薷祛暑煎。
化石甘草六一散,清
暑湿证
暑利湿功效专,辰砂 黛薄依次加,益元碧
玉鸡苏散。
王氏清暑益气汤,西 竹叶石膏汤:重
暑热气津两伤证
瓜翠衣荷梗襄,知麦 在清解余热 石斛西洋参,竹叶黄 清署益气汤:重
黄芩、黄连;芍药、当归、槟榔、木 香;大黄(通因通用)、肉桂(反 佐)、甘草 龙胆草;栀子、黄芩、车前子、泽泻 、木通;柴胡、生地黄、当归;甘草
黄连;吴茱萸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
青蒿、鳖甲、知母、地黄、牡丹皮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连 、黄芪、黄柏
香薷;厚朴;白扁豆(加酒煎服)
石膏、甘草(包煎,或温开水服下)
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当归;升麻
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
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
功用 清热生津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泻火解毒 泻热通便,清上泻下 清热解毒,疏风散结 清热解毒,消肿溃坚, 活血止痛 清心利水养阴 清胃凉血 清胃热,滋肾阴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管药师方剂学

主管药师方剂学

(一)辛温解表1.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方歌:风寒表虚桂枝汤,桂芍等量草枣姜,汗出恶风脉浮缓,调和营卫效力彰。

2.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方歌:九味羌活配防风,细辛苍芷草川芎,黄芩生地清内热,风寒表湿证宜用。

3.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方歌: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外束风寒内停饮,散寒蠲饮效堪夸。

4.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

方歌:风寒表实麻黄汤,桂枝杏仁甘草藏,发热恶寒头身痛,喘而无汗服之良。

(二)辛凉解表1.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方歌:银翘散主温病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2.麻杏石甘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方歌:麻杏甘石组成方,肺热喘咳宜煎尝,辛凉宣泄能清肺,清热平喘效力彰。

3.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4.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甘薄芦根不可少,辛凉解表清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三)扶正解表1.败毒散: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证。

方歌: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风寒湿表有奇功。

2.麻黄细心附子汤:助阳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证。

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3.参苏饮: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葛根甘茯木香桔,气虚外感最相宜。

(一)寒下1.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主治:①阳明腑实证。

②热结旁流证。

③里热结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俱,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鞭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此专长。

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知识要点

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知识要点

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方剂学》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总论细目一:方剂与治法要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常用治法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1.方剂的组成原则2.方剂的变化形式细目三:剂型要点:常用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的特点第二单元解表剂细目一:概述要点: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辛温解表要点:1.麻黄汤、桂枝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2.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辛凉解表要点:1.银翘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2.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扶正解表要点: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三单元泻下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寒下要点:1.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2.大黄牡丹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细目三:温下要点: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润下要点: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第四单元和解剂细目一:概述要点: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1.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2.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调和肝脾要点:1.四逆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2.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细目四:调和肠胃要点: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第五单元清热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气分热要点:1.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清营凉血要点:1.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犀角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细目四:清热解毒要点:1.黄连解毒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仙方活命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清脏腑热要点:1.导赤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龙胆泻肝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3.左金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4.苇茎汤、泻白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5.清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6.白头翁汤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六:清虚热要点:青蒿鳖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六单元祛暑剂细目一:概述要点:祛暑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祛暑解表要点:香薷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祛暑益气要点:清暑益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第七单元祛温里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温中祛寒要点:理中丸、小建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回阳救逆要点: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温经散寒要点:1.当归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第八单元表里双解剂细目一:概述要点:表里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解表清里要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解表攻里要点:1.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九单元补益剂细目一:概述要点: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补气要点:1.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2.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补血要点:四物汤、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气血双补要点: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补阴要点:1.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2.大补阴丸、百合固金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3.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症候细目六:补阳要点: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细目七:阴阳双补要点: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十单元固涩剂细目一:概述要点: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固表止汗要点:牡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涩肠固脱要点: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涩精止遗要点: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五:固崩止带要点:固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十一单元安神剂细目一:概述要点: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重镇安神要点:朱砂安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滋养安神要点: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十二单元开窍剂细目一:概述要点: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凉开要点: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温开要点:苏合香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三单元理气剂细目一:概述要点: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行气要点:1. 越鞠丸、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柴胡疏肝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降气要点:1.苏子降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2.定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3.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十四单元理血剂细目一:概述要点: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活血祛瘀要点:1.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2.桃核承气汤、温经汤、生化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止血要点:1.咳血方、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小蓟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第十五单元治风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疏散外风要点:1.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2.消风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3.小活络丹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平息内风要点:1.羚角钩藤汤、镇肝息风汤、天麻钩藤饮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十六单元治燥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轻宣外燥要点:1.杏苏散、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桑杏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三:滋阴润燥要点:1.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第十七单元祛湿剂细目一:概述要点: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燥湿和胃要点:1.平胃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细目三:清热祛湿要点:1.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2.八正散、三仁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四:利水渗湿要点:1.五苓散、猪苓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细目五:温化寒湿要点:1.实脾散、真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细目六:祛湿化浊要点:完带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七:祛风胜湿要点:1.羌活胜湿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2.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第十八单元祛痰剂细目一:概述要点: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燥湿化痰要点:二陈汤、温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清热化痰要点:清气化痰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四:润燥化痰要点: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五:温化寒痰要点:苓甘五味姜辛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细目六:化痰息风要点: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第十九单元消食剂细目一:概述要点:消食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消食化滞要点:保和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细目三:健脾消食要点: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全方配伍特点第二十单元驱虫剂要点: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泻下剂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泻下剂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方剂学——泻下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泻下剂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大便秘结、胸腹积水等里实证。

要点二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泻下剂是为治疗里实证而设,必是表证已解,里实已成者,方可应用。

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需衡量表里轻重,采用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之法。

2.老年体虚,新产血亏,病后津亏,以及孕妇、素有出血疾患者宜慎用。

3.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4.禁忌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细目二寒下要点一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四两厚朴(炙)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谵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而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实。

3.热厥、痉病和狂证。

见有里热实证者。

【组方原理】一者,由于伤寒之邪化热,内传阳明,邪热与燥屎相结,热盛伤津,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经气旺于申酉时,里热炽盛,蒸腾于外,故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浊气上攻,心神被扰,则谵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均为热盛伤津,燥屎内结之象。

治宜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二者,由于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以致少量粪水从旁而下,色纯青而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实。

治宜通因通用,泻热以存津液。

三者,由于实热积滞闭阻,阳热受遏内郁,不能外达四末导致阳盛格阴,故见四肢厥冷而为热厥;实热内结,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则症见抽搐而发为痉病;阳明热甚,上扰神明,则神昏谵语,发为狂证。

治宜急下热结,保存阴津。

上述各证虽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但其实质都与实热内结有关,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故可同用下法治之。

方中大黄苦寒,泻热通便,既泻热以除病因,又通便以治主证,且生用并后下,荡涤之力更锐,治“实”而为君药。

初级中药师方剂学组成

初级中药师方剂学组成

初级中药师方剂学组成一、什么是方剂学呀?方剂学可是咱中医里超重要的一部分呢。

方剂就是把中药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起来,就像组队打怪一样,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技能(功效),组合在一起就能发挥出更厉害的作用,去对抗疾病这个大怪兽。

那初级中药师要掌握的方剂学组成,就像是要知道每个战队(方剂)里都有哪些成员(中药),它们各自负责什么,又怎么互相配合的。

二、一些常见方剂的组成1. 麻黄汤麻黄汤这个方子可有名啦。

它主要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

麻黄就像冲锋在前的勇士,它能发汗解表,把体表的邪气给赶出去。

桂枝呢,就像是给麻黄加油打气的助手,能增强麻黄发汗的力量,还能温通经脉呢。

杏仁就像是后勤保障,它能降肺气,让肺气顺畅,因为肺主皮毛嘛,这样也有助于解表。

甘草就像是个调和剂,让整个方子的药性更和谐,不会太猛。

2. 桂枝汤桂枝汤也是经典方剂。

它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桂枝在这里主要是解肌发表,芍药呢能敛阴和营,这一散一收,搭配得特别巧妙。

生姜能帮助桂枝发散,大枣能补脾益气,和甘草一起还能调和诸药,并且能补充中焦脾胃之气,因为脾胃可是气血生化之源呢。

三、方剂组成的原则1. 君药君药可是方剂中的老大,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就像一个团队里的核心人物,整个方子都是围绕它来组建的。

比如说麻黄汤里的麻黄就是君药,它的任务最重,主要就是解决表实证这个大问题。

2. 臣药臣药就像是君药的得力助手。

有两种情况哦,一种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就像桂枝汤里的芍药,辅助桂枝发挥作用;另一种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就像如果一个人既有表证又有里证,那针对里证的药物就可能是臣药。

3. 佐药佐药的作用也不少呢。

它可以佐助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就像是团队里的小帮手,默默贡献力量。

还可以佐制君药、臣药的毒性或者烈性,让方子更安全。

有时候它还能反佐,就是在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用与君药药性相反的药物来引导药力直达病所。

方剂学-初级中药师讲义

方剂学-初级中药师讲义

第一单元总论一、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1 治法为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1.2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

1.3 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

“以法统方”,包括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

2.常用治法治法是针对临床证候所采取的治疗大法,临床证候的复杂性决定了治法的多样性,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将诸多治法概括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2.1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

2.2 吐法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的癫狂、喉痹,以及于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情急迫而又急需吐出之证。

2.3 下法是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

适用于邪在肠胃而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或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症俱实之证。

2.4 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等证。

2.5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里热证、火证、热毒证以及虚热证等邪热壅盛于里之证。

2.6 温法是通过温里祛寒的作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脏腑的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

2.7 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症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2.8 补法是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

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治风剂(3页)

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治风剂(3页)

方剂学——第十四单元治风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治风剂的适用范围治风剂适用于外风侵袭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风病。

外风证,症见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歪斜,甚则角弓反张,及破伤风等。

内风证,症见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甚则卒然昏倒,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

要点二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当辨别风病属内、属外。

2.应分清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

3.外风与内风常相互影响,应分清主次,全面兼顾。

细目二疏散外风要点一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荆芥各四两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细辛一两防风一两半薄荷叶八两【用法】为细末,饭后清茶调服。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组方原理】君——川芎,善祛风止痛,为治头痛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臣——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头痛。

佐——薄荷,重用八两辛凉散风,荆芥、防风,疏散风邪,细辛祛风止痛。

使——甘草,调药和中,使升散不致耗气;清茶上清头目,可监制风药之辛燥。

要点二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组成】秦艽三两川芎独活当归白芍药石膏甘草各二两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白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各一两细辛半两【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

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弦细。

【组方原理】君——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臣——羌活、防风,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独活、细辛,搜少阴之风。

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熟地,以养血柔筋,活血通络;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气血;石膏、黄芩,清风阳所化之热。

使——甘草,调和药性。

要点三小活络丹(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乌草乌天南星地龙各六两乳香没药各二两二钱【用法】蜜丸,用陈酒或温水送服。

【功用】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方剂学概述(2页)

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方剂学概述(2页)

方剂学——第一单元概述细目一方剂与治法要点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要点二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即“八法”。

1.汗法发汗解表、宣肺散邪——在表的六淫之邪随发散而解。

适用: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等兼有表证者。

2.吐法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以及毒物等从口中吐出。

适用: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证。

3.下法荡涤肠胃、通泻大便——使停留在肠胃的有形积滞从二便排出。

适用: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以及虫积等证。

4.和法和解与调和——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失和之证得以解除。

和解适用:邪犯少阳,证属半表半里者;调和适用: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

此外,尚有调和营卫、调理肝脾等。

5.清法清热、泻火、凉血——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

适用: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证等。

6.温法温里祛寒——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

适用:脏腑之沉寒痼冷、寒饮内停、寒湿不化,以及阳气衰微等。

7.消法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适用: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8.补法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主治各种虚弱证候。

适用:各种虚证。

细目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一方剂的配伍目的略要点二方剂的组方原则1.君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大,不可缺少。

2.臣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

3.佐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调和药,调和诸药。

初级中药士方剂学(十二)

初级中药士方剂学(十二)

初级中药士方剂学(十二)一、A1型题1. 不属于越鞠丸所治“六郁”证的是A.湿郁B.火郁C.寒郁D.痰郁E.食郁答案:C2. 半夏厚朴汤的功用是A.行气散结,降逆化痰B.行气散结,降逆止呕C.行气散结,化痰止咳D.行气散结,宽胸利膈E.行气散结,止咳平喘答案:A3. 枳实薤白桂枝汤组成中含有的药是A.木香、香附B.苍术、厚朴C.木香、厚朴D.瓜蒌、厚朴E.青皮、陈皮答案:D4. 暖肝煎的功用是A.暖肝散寒,温经止痛B.温补肝肾,行气止痛C.暖肝温肺,散寒止痛D.温经散寒,行气止痛E.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答案:B5. 苏子降气汤的功用是A.降气定喘,清热平喘B.降逆化痰,益气和胃C.降气平喘,化痰润肺D.降气平喘,祛痰止咳E.补肺益肾,止咳平喘答案:D6. 主治病证与痰无关的方剂是A.越鞠丸B.半夏厚朴汤C.苏子降气汤D.旋覆代赭汤E.天台乌药散答案:E7. 不属于天台乌药散功用的是A.散寒B.行气C.止痛D.疏肝E.活血答案:E8. 定喘汤中清泻肺热的药物是A.石膏、知母B.桑白皮、地骨皮C.桑白皮、黄芩D.地骨皮、黄芩E.黄芩、黄连答案:C9. 能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方剂是A.苏子降气汤B.定喘汤C.小半夏汤D.橘皮竹茹汤E.旋覆代赭汤答案:E10. 定喘汤中麻黄配白果的意义是A.升降配伍B.散收配伍C.散中寓收D.收中寓散E.相须为用答案:B11. 橘皮竹茹汤的功用是A.降逆止呕,益气和胃B.降逆止呕,益气温中C.降逆止呃,益气清热D.降逆止呕,益气养阴E.降逆止呕,益气祛痰答案:C12. 旋覆代赭汤中用量最重的药是A.旋覆花B.代赭石C.生姜D.半夏E.人参答案:C13. 功用为“逐瘀泻热”的方剂是A.复元活血汤B.血府逐瘀汤C.桃核承气汤D.补阳还五汤答案:C14. 桃核承气汤的组成含有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增液承气汤E.复方大承气汤答案:C15. 血府逐瘀汤主治的病证是A.膈下血瘀证B.少腹血瘀证C.胸中血瘀证D.两胁血瘀证E.头部血瘀证答案:C16. 由桃仁、红花和牛膝组成的方剂是A.桃核承气汤B.复元活血汤C.补阳还五汤D.血府逐瘀汤E.生化汤17. 补阳还五汤原方中用量最大的药是A.黄芪B.当归C.川芎D.桃仁E.红花答案:A18. 补阳还五汤的功用A.补气,活血,养血B.补气,活血,通络C.补气,活血,行气D.行气,疏肝,通络E.行气,止痛,活血答案:B19. 复元活血汤对大黄炮制的要求是A.醋制B.蜜制C.酒制D.炒炭E.生用答案:C20. 生化汤的功用是A.活血化瘀,行气止痛B.温经散寒,祛瘀养血C.养血祛瘀,温经止痛D.活血行气,温经止痛E.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答案:C21. 桂枝茯苓丸的功用是A.温经通阳,健脾益气B.健脾利水,解肌发表C.活血祛瘀,健脾利水D.活血化瘀,缓消癥块E.消癥除痞,益气温阳答案:D22. 桂枝茯苓丸的主治证是A.瘀阻胞宫证B.下焦蓄血证C.中风后遗证D.瘀滞脉络证E.产后血虚寒凝证答案:A23. 十灰散的功用是A.凉血活血B.凉血补血C.补血调血D.凉血止血E.凉血清热答案:D24. 十灰散主治证的病机是A.血热妄行,损伤血络B.血热妄行,瘀血内停C.肝火犯肺,损伤血络D.脾阳不足,统摄失常E.冲任虚寒,血不内守答案:A25. 功用为“凉血止血,利水通淋”的方剂是A.八正散B.小蓟饮子C.导赤散D.五苓散E.槐花散答案:B26. 小蓟饮子的组成中包含的方剂是A.碧玉散B.鸡苏散C.六一散E.八正散答案:C27. 黄土汤的功用是A.温阳健脾,益气止血B.温阳健脾,养血止血C.温中散寒,养血和血D.温阳健脾,补气摄血E.补气养血,收涩止血答案:B28. 黄土汤主治证的病机是A.脾气不足,统摄失职B.心脾两虚,气血不足C.脾阳不足,统摄无权D.热邪炽盛,迫血妄行E.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答案:C29. 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便血,崩漏应首选A.归脾汤B.温脾汤C.健脾丸D.理中丸E.黄土汤30. 复元活血汤证所治瘀血的停留部位是A.脾胃B.胸部C.胁肋D.膈下E.心下答案:C二、B1型题A.邪热内陷心包证B.热邪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证C.寒闭证D.痰热内闭心包证E.暑秽1. 安宫牛黄丸主治答案:A2. 苏合香丸主治答案:CA.厚朴B.半夏C.香附E.旋覆花3. 半夏厚朴汤的君药是答案:B4. 越鞠丸的君药是答案:CA.芳香疏散,开郁散结B.通阳散寒,降逆平冲C.降气平喘,祛痰止咳D.清泻肺热,止咳平喘E.化痰涤饮,降逆止呕5. 定喘汤中黄芩、桑白皮的作用是答案:D6. 半夏厚朴汤中苏叶的作用是答案:AA.疝气痛B.呕吐C.喘咳D.胸痹E.梅核气7. 半夏厚朴汤主治8. 暖肝煎主治答案:AA.标本兼顾,上下并治,治上为主B.补养、散寒、行气并重C.五药治六郁,诸法并举,重在调气D.寓降逆平冲于行气之中E.标本兼顾,上下并治,治下为主9. 苏子降气汤的配伍特点是答案:A10. 越鞠丸的配伍特点是答案:CA.血府逐瘀汤B.桃核承气汤C.复元活血汤D.七厘散E.桂枝茯苓丸11. 能活血化瘀,疏肝通络的方剂是答案:C12. 能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方剂是A.补阳还五汤B.桃核承气汤C.复元活血汤D.生化汤E.血府逐瘀汤13. 瘀热互结下焦证首选的方剂是答案:B14. 中风之气虚血瘀证首选的的方剂是答案:AA.桃核承气汤B.补阳还五汤C.复元活血汤D.生化汤E.血府逐瘀汤15. 重用大黄为君药的的活血方剂是答案:C16. 重用黄芪为君药的的活血方剂是答案:BA.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B.瘀阻胞宫证C.寒凝气滞,脉络瘀阻证D.气滞血瘀证E.产后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17. 生化汤的主治证是答案:E18. 桂枝茯苓丸的主治证是答案:BA.咳血方B.黄土汤C.十灰散D.小蓟饮子E.槐花散19. 大蓟、小蓟并用的方剂是答案:C20. 生地、当归并用的方剂是答案:D。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解表剂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解表剂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方剂学——解表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解表剂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侵袭肌表、肺卫所致的表证。

要点二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2.若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如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均不宜使用解表剂。

3.解表取汗,以遍身持续微汗为宜。

汗出不彻,病邪不解;汗出过多,易耗伤气津,甚或亡阴亡阳。

4.药后宜避风寒,或增加衣被,既助汗出,又防复感。

细目二辛温解表要点一桂枝汤《伤寒论》【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口诀:桂枝要炒姜枣。

注解:要=芍药,炒=甘草,姜=生姜,枣=大枣。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组方原理】本方证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所致。

风寒之邪侵袭肌表,风性疏泄,使卫阳不能外固,营阴不能内守,故发热,头痛,汗出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缓,即所谓“营卫不和”,又称为风寒表虚证;邪气郁滞,肺气不利,胃失和降,则鼻鸣干呕;风伤营卫之表证,故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治宜发汗解肌,调和营卫,祛邪与调正兼顾为治。

方中以桂枝为君,解肌发表,辛甘散寒以调卫。

以白芍为臣,酸寒敛阴以和营。

君臣相配,一散一收,散中有收,汗中寓补,相反相成,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表,又能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温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助白芍调和营血。

姜枣相配,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药对,共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且甘草与桂枝相合能辛甘化阳,与白芍相合能酸甘化阴,功兼佐使之用。

综观本方,药虽五味,但配伍严谨,发中有补,散中有收,邪正兼顾,既调和营卫,又调和阴阳,故柯琴称本方“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二:首先是调和营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药士方剂学(十四)(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肺胃阴虚,气火上逆之虚热肺痿宜选的方剂是∙ A.养阴清肺汤∙ B.咳血方∙ C.清燥救肺汤∙ D.麦门冬汤∙ E.炙甘草汤(分数:2.00)A.B.C.D. √E.解析:2.百合固金汤的君药是∙ A.生地、熟地∙ B.百合、麦冬∙ C.百合、生地∙ D.百合、玄参∙ E.生地、麦冬(分数:2.00)A. √B.C.D.E.解析:3.清燥救肺汤中所用的养阴药是∙ A.胡麻仁、阿胶、麦冬∙ B.胡麻仁、阿胶、麦冬、生地黄∙ C.白芍、阿胶、麦冬∙ D.胡麻仁、当归、生地黄∙ E.生地黄、玄参、麦冬(分数:2.00)A. √C.D.E.解析:4.治疗湿滞脾胃证的基础方是∙ A.平胃散∙ B.四君子汤∙ C.理中丸∙ D.藿香正气散∙ E.三仁汤(分数:2.00)A. √B.C.D.E.解析:5.藿香正气散主治证是∙ A.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B.外感暑热,内有湿滞证∙ C.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 D.脾虚食停,生湿化热证∙ E.脾虚停湿,郁而化热证(分数:2.00)A. √B.C.D.E.解析:6.治疗湿热黄疸的基础方是∙ A.茵陈四逆汤∙ B.甘露消毒丹∙ C.茵陈蒿汤∙ D.藿香正气散∙ E.导赤散(分数:2.00)A.C. √D.E.解析:7.茵陈蒿汤的功用是∙ A.清热燥湿退黄∙ B.清热泻火退黄∙ C.清热解毒退黄∙ D.清热利水通淋∙ E.清热利湿退黄(分数:2.00)A.B.C.D.E. √解析:8.八正散中大黄的作用是∙ A.泄热降火∙ B.攻导大便∙ C.清热解毒∙ D.清热散瘀∙ E.泻下湿热(分数:2.00)A.B.C.D.E. √解析:9.三仁汤的功用是∙ A.宣畅气机,清热解毒∙ B.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C.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D.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E.利湿化浊,利水通淋(分数:2.00)A.C.D.E.解析:10.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功用的方剂是∙ A.六一散∙ B.藿香正气散∙ C.三仁汤∙ D.八正散∙ E.茵陈蒿汤(分数:2.00)A.B.C.D. √E.解析:11.五苓散的功用是∙ A.利水渗湿,通淋泄浊∙ B.利水渗湿,清热养阴∙ C.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D.清热利湿,行气消肿∙ E.健脾利水,益气祛风(分数:2.00)A.B.C. √D.E.解析:12.猪苓汤的功用是∙ A.清热解毒养阴∙ B.利水清热养阴∙ C.利水通淋消肿∙ D.利水渗湿止泻∙ E.利水温阳化气(分数:2.00)A.C.D.E.解析:13.防己黄芪汤的功用是∙ A.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B.利水渗湿,清热养阴∙ C.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D.清热利湿,行气消肿∙ E.利水渗湿,通淋泄浊(分数:2.00)A. √B.C.D.E.解析:14.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水”功用的方剂是∙ A.真武汤∙ B.五苓散∙ C.苓桂术甘汤∙ D.实脾散∙ E.参苓白术散(分数:2.00)A.B.C. √D.E.解析:15.苓桂术甘汤中的君药是∙ A.茯苓∙ B.桂枝∙ C.白术∙ D.甘草∙ E.茯苓桂枝(分数:2.00)A. √C.D.E.解析:16.真武汤的功用是∙ A.温阳利水∙ B.益气固表∙ C.祛风行水∙ D.行气利湿∙ E.健脾化饮(分数:2.00)A. √B.C.D.E.解析:17.实脾散的君药是∙ A.附子∙ B.干姜∙ C.附子、干姜∙ D.白术、茯苓∙ E.木香、槟榔(分数:2.00)A.B.C. √D.E.解析:18.能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方剂是∙ A.小活络丹∙ B.大秦艽汤∙ C.独活寄生汤∙ D.羌活胜湿汤∙ E.九味羌活汤(分数:2.00)A.C. √D.E.解析:19.三仁汤与甘露消毒丹均治湿温,但后者的功用特点是∙ A.利湿之力大于清热∙ B.清热利湿并重∙ C.清热之力大于利湿∙ D.利湿之中兼可解表∙ E.清热之中又可攻下(分数:2.00)A.B. √C.D.E.解析:二、B1型题(总题数:13,分数:52.00)∙ A.桑杏汤∙ B.麦门冬汤∙ C.增液汤∙ D.清燥救肺汤∙ E.杏苏散(分数:4.00)(1).主治温燥伤肺轻证的常用方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主治温燥伤肺重证的常用方是(分数:2.00)A.B.C.D. √E.解析:∙ A.风热袭表证∙ B.外感风寒证∙ C.外感凉燥证∙ D.虚热肺痿∙ E.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分数:4.00)(1).杏苏散主治(分数:2.00)A.B.C. √D.E.解析:(2).清燥救肺汤主治(分数:2.00)A.B.C.D.E. √解析:∙ A.桑杏汤∙ B.麦门冬汤∙ C.增液汤∙ D.清燥救肺汤∙ E.杏苏散(分数:4.00)(1).用玄参为君药的方剂是(分数:2.00)A.B.C. √D.E.解析:(2).用半夏为臣药的方剂是(分数:2.00)A.B. √C.D.E.解析:∙ A.温燥伤肺重证∙ B.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C.温燥伤肺轻证∙ D.肺肾阴亏,虚热上炎证∙ E.凉燥伤肺轻证(分数:4.00)(1).增液汤的主治病证是(分数:2.00)A.B. √C.D.E.解析:(2).百合固金汤的主治病证是(分数:2.00)A.B.C.D. √E.解析:∙ A.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B.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C.清肺润燥,养阴益气∙ D.轻宣凉燥,润肺止咳∙ E.清宣温燥,养阴益气(分数:4.00)(1).桑杏汤的功用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清燥救肺汤的功用是(分数:2.00)A.B.C. √D.E.解析:∙ A.八正散∙ B.藿香正气散∙ C.三仁汤∙ D.清暑益气汤∙ E.平胃散(分数:4.00)(1).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霍乱吐泻,宜选用(分数:2.00)A.B. √C.D.E.解析:(2).治疗湿滞脾胃,脘腹胀满,舌苔厚腻,宜选用(分数:2.00)A.B.C.D.E. √解析:∙ A.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B.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C.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D.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E.祛风除湿,化痰通络(分数:4.00)(1).藿香正气散的功用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甘露消毒丹的功用是(分数:2.00)A.B. √C.D.E.解析:∙ A.八正散∙ B.萆薢分清散∙ C.平胃散∙ D.藿香正气散∙ E.茵陈蒿汤(分数:4.00)(1).治疗湿热黄疸的常用方剂是(分数:2.00)A.B.C.D.E. √解析:(2).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方剂是(分数:2.00)A. √B.C.D.E.解析:∙ A.下焦虚寒,湿浊不化∙ B.中阳不足,痰饮内停∙ C.脾肾阳虚,水气内停∙ D.太阳经腑同病,水蓄膀胱∙ E.阳虚水停,气机不畅(分数:4.00)(1).五苓散主治证是(分数:2.00)A.B.C.D. √E.解析:(2).苓桂术甘汤主治证是(分数:2.00)A.B. √C.D.E.解析:∙ A.八正散∙ B.防己黄芪汤∙ C.五苓散∙ D.萆薢分清饮∙ E.平胃散(分数:4.00)(1).组成中有泽泻的方剂是(分数:2.00)A.B.C. √D.E.解析:(2).组成中有白术的方剂是(分数:2.00)A.B.C. √D.E.解析:∙ A.温肾助阳,健脾利水∙ B.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C.温肾利湿,分清化浊∙ D.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E.温阳健脾,行气利水(分数:4.00)(1).实脾散的功用是(分数:2.00)A.B.C.D.E. √解析:(2).真武汤的功用是(分数:2.00)A. √B.C.D.E.解析:∙ A.五苓散∙ B.防己黄芪汤∙ C.猪苓汤∙ D.苓桂术甘汤∙ E.藿香正气散(分数:4.00)(1).兼有养阴功用的方剂是(分数:2.00)A.B.C. √D.解析:(2).兼有解表功用的方剂是(分数:2.00)A.B.C.D.E. √解析:∙ A.独活寄生汤∙ B.防己黄芪汤∙ C.羌活胜湿汤∙ D.苓桂术甘汤∙ E.藿香正气散(分数:4.00)(1).风湿犯表之头痛身重,肩背腰膝疼痛者首选(分数:2.00)A.B.C. √D.E.解析:(2).痹症日久,肝肾气血亏虚之腰膝痿软疼痛者首选(分数:2.00)A. √B.C.D.E.解析:三、X型题(总题数:5,分数:10.00)20.杏苏散的组成药物有∙ A.前胡∙ B.桑叶∙ C.桔梗∙ D.枳壳∙ E.柴胡(分数:2.00)A. √B.C. √D. √E.21.桑杏汤的组成药物有∙ A.陈皮∙ B.半夏∙ C.象贝∙ D.栀子∙ E.沙参(分数:2.00)A.B.C. √D. √E. √解析:22.清燥救肺汤中臣药有∙ A.石膏∙ B.麦冬∙ C.阿胶∙ D.胡麻仁∙ E.杏仁(分数:2.00)A. √B. √C.D.E.解析:23.滋阴润燥剂有∙ A.清燥救肺汤∙ B.麦门冬汤∙ C.竹叶石膏汤∙ D.增液汤∙ E.百合固金汤(分数:2.00)A.B. √C.D. √E.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清燥救肺汤重在清宣燥热,兼以降气化痰∙ B.麦门冬汤重在滋阴润肺,培土生金∙ C.百合固金汤中诸药相合,肺肾同治,金水相生∙ D.百合固金汤以生熟二地为君∙ E.麦门冬汤可治气血阴阳俱虚之虚劳肺痿(分数:2.00)A. √B. √C. √D. √E.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