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政府公信力:公共信息传播的视角

合集下载

浅析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府公信力

浅析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府公信力

的信 任 ” 主题 的 国 际论 坛 . 目的是 提 高政 府 的创 为 其
新 能力 2 0 0 6年 的十届 全 国人 大 四次会 议上 , 家宝 温 总理提 出 了行政 问 责制 . 旨在 提 高政府 的执 行 力 和公 信 力 . 国也将 提高 政府 公信 力列 入 了政府 的议 事 日 我
者 的好恶 . 乏实 际 的可操作 性 缺 2公共 政策 执行 缺乏 稳 定性 从 公共 政策 的角 度 . 来看 . 公共 政 策是政 府进 行行 政 管理 的基本 手段 和 工
所谓 政 府 公 信力 . 要指 “ 主 政府 的影 响力 和 号 召 力. 它是 政 府 行政 能 力 的 客 观结 果 . 现 了政 府 工作 体 的权威 性 、 民主程度 、 务程 度 和法 治建设 程 度 ; 时 服 同 它也是 人 民群 众对 政府 的评 价 . 反映人 民群众 对 政府 的满 意度 和 信任 度 ” 公 共 政策 的过 程包 括 公 共政 策 的制定 、 公共 政 策 的执行 、 公共 政策 的评 估 、 共政 公 策 的监 控 、 公共 政策 的终 结 _。 2 _ 制 定 和 执 行公 共 政 策 是 政府 对 整 个 社会 最 主要 的管 理方 法 。从公 共政 策 的视角 看 . 政府公 信 力 缺失 的原 因主要 是 政 府在 公 共 政 策 的制 定 和 执 行 过 程 中
重 庆科 技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1年 4 0 第1期 2
Ju lo hnqn n e i fSi c n eh o g (oi c ne di ) N .4 2 1 oma fC ogi U i rt o c nead Tcnl ySc lSi csE i n o 1 02 g v sy e o a e t o

政府公共关系视角下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

政府公共关系视角下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

政府公共关系视角下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一、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府形象受损。

一些基层政府在政务办理、服务态度、效能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政府形象受损,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

(二)政府信息公开不透明。

一些基层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不完备、不及时的问题,公众对政府的决策和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参与。

(三)政府与公众互动不畅。

一些基层政府在与公众互动方面存在沟通不畅、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导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加剧。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建设,导致政府公共关系紧张,阻碍了政府的良好运行。

有必要从政府公共关系的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为政府公共关系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层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政务办理、服务态度、信息公开、舆情引导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基层政府在公共关系管理方面的滞后和不足导致的。

为了优化基层政府公共关系,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水平,可以从信息公开、舆情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关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

基层政府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及时性,增强公众对政府决策和行为的监督和参与。

(二)优化舆情引导。

基层政府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引导工作,及时了解社会热点、关注焦点和舆论动向,做好舆情分析和研判,采取有效措施引导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强化公众参与。

基层政府要积极倡导和支持公众参与政府管理,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和渠道,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以上对策主要是从政府公共关系的角度出发,旨在优化基层政府公关关系,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水平。

通过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优化舆情引导、强化公众参与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政府形象、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信,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旭霞. 构建政府与公众信任关系的途径. 2004 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博士 论文. [2]孟庆存. 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2003 年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博士论文. [3]张康之.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的人民内部矛盾, 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 致使简单的 问题复杂化, 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 化、 民主化和透明度, 行政效率不高, 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 突出, 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 三是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政府极少数工作 人员的不讲诚信、 腐败、 渎职行为, 政府少数工作人员工作作风不踏 实, 政府信息不公开, 群众诉求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由于没有很好地 解决有法不依、 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 执法扰民, 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 问题, 致使有的地方政府滥用职权、 干预司法、 损害群众利益。 四是问责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 政绩工程、 形象工程仍存在。由 于行政问责制度不完善, 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能 得到应有的惩罚, 使公务员法律意识、 责任意识淡化。 三、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一) 建设法治政府 以依法行政立公信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 政府有没有公信力, 一条重要 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 依法办事。 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 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 使权力、 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全面实施依法行政 纲要, 继续加强行政立法, 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 强化政府法律责任 机制。要按照 《行政许可法》 的规定, 进一步清理、 取消妨碍市场开放 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 继续推进审批 方式改革, 减少审批环节, 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 法, 做到严格执法、 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加大行政综合执法力度, 加 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 切实解决层次过多、 职能交 叉、 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 及时处理和 纠正行政不作为、 滥用职权、 执法不公、 以权谋私等行为。 (二) 建设诚信政府, 以热情服务树公信 面对社会发展, 政府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政治行为, 而政治行为必 然有社会结果的反馈, 这个结果的反馈中包含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 们对政府是否信任, 而对政府的信任又直接决定着政府合法性地位的 稳固与否。社会公众对政府信任的来源在哪里?或者说, 政府诚信的 根基在哪里?政府代表人民掌握公共权力, 是否忠实履行了对人民承 担的职责和履行职责的有效性、 及时性是衡量政府诚信的标准, 从而 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 可以说, 政府对社会管理的过程应当是使 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不仅能够为政府赢得诚 信, 而且能够为善治的实现提供前提。 因为善治即好的政府治理涉及 的要素, 无一不涉及到公民社会对政府的评价, 也是政府为赢得公民 信任需要努力的方向。 各级政府要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 要求, 转变政府行政观念, 真正落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 第一, 着力在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造稳 定的经济与社会环境、 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上下功夫。第二, 创新政 策制定、 执行、 评估、 总结等环节。实现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化、 民 主化、 合理化, 对各级政府制定、 变更及废止政策的权限、 程序等做出 严格的界定, 并形成有效约束机制, 从根本上遏制 “一届政府一朝政 策” 的现象;建立健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科学化制度保障机制;建立 规范化的制度, 建立和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机制, 增强行政决策活动的 透明度; 建立健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表达机制, 使各阶层群众特别是 弱势群体的要求在公共政策上得以反映。 第三, 要建立健全政府信用 制度。第四, 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三) 建设阳光政府, 以信息公开促公信

网络背景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研究

网络背景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研究
1 . 3官 本 位 与 腐 败 现 象依 然 严 重
这些 年来 , 许多 网络热点 事件, 已经越来越体 现出 网络舆论 对政府权力 监督 的优越功能 . 比如最近发生 的庆安枪击事 件 . 通 过广大 网民的质疑和谴责 , 就暴露出 了很多政府治理上 的问题 因此政府在 完善党政体制 内部监督 机制 的同时 .也应该客观地 看待 网络监督这 一群众监督 的新形式 ,重视 网络在反腐倡廉 中 所发挥 的作 用 , 畅通 网络举报渠道 , 将 网络监督列为新 的权力监 督渠道 。当然在肯定 网络监督积极性 的同时, 也要 把握好 网络监 督 的尺度 , 不能滥用 , 应特别注 意“ 人 肉搜索 ” 等行为可能造成 的
1 . 2政 府 危 机 处 理 能 力 善 待 提 高
对于 网络 中出现的危机事件 , 应及时做 出回应 , 抓住危机发 生后 的有效 时间段 , 抓住 网络舆论先天话语权 , 防止公众 因无法 获知真相 而倾 向于非正规渠道和非 主流媒体 的谣言所导致 的流 言 。同时 , 政府人员在 面对新闻媒体时应做到坦诚公 布 。 培养新 闻媒体 的素 养 , 学会 如何 与媒 体打交道的技巧 。 避免 因 自身行 为 素质影 响了整个政府形象 。
媒体治理定义 出的“ 媒治” 也应运而生 。网络 的出现 . 让有关 部门 的压力增 大 , 迫 使其采取应对措施 , 对于推动 问题 的解决起 到了 重要作 用。同时 , 网络的出现也使得信息更容 易被 获取 , 无形 中 提高 了那 些违法犯罪行为 的犯 罪风险 , 对政府 而言 . 不失 为是一 个辅助 工具 。因此 , 政府在完善 自身体制之外 , 还应注 意“ 媒治 ”
因为 我国一直 以来受 到传统观念 的影 响 ,一些公务员 自我 裁量权 比较大 ,缺乏相应 的权力监督体 系。从 利益核算角度来

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与对策研究

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与对策研究

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交媒体和各类自媒体平台的兴起,传统舆情传播方式已经被颠覆,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时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情况。

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网络舆情,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迅速,网民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实时发布和传播各种信息。

这种情况使得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影响力更大,政府需要通过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方式来应对这一挑战。

研究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政府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提高舆情应对能力。

1.2 研究意义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了解自媒体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影响,有助于深入剖析自媒体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平民化和去中心化,进一步促进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关注和参与。

研究自媒体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影响,有助于政府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提高政府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明确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应对自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

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政府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明确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目标,有助于政府更加精准地制定措施和策略,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三、探讨针对自媒体时代的对策,有助于政府提升网络舆情管理的效能和水平。

自媒体的兴起给政府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探讨针对自媒体时代的对策,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利用自媒体平台,提升舆情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 正文2.1 自媒体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影响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传统模式。

自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广泛,网民们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和看法,政府的舆情管理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研究【摘要】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对于建设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政府形象传播、建立新型政府与公众沟通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以及加强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建设等对策。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提升政府在新媒体时代的公信力,并最终实现更有效的政府治理和更紧密的政民关系。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新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路径,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工具来提升政府公信力。

加强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对策研究、政府形象传播、沟通机制、信息公开制度、舆情监测、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结论、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社会中获得信任和支持的能力,是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评价也更加迅速和直接。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政府公信力受到了挑战和考验。

传统媒体受限于版面和时效,政府消息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容易引发公众对政府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的质疑。

而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立体,政府也需要更加主动地借助新媒体平台来与公众进行有效沟通,提升政府的形象和透明度。

针对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受到的挑战和问题,有必要进行对策研究,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政府形象传播,建立新型政府与公众沟通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加强舆情监测与应对机制建设,从而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1.2 研究意义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社会中得到信任和支持的程度,是政府正当性和合法性的重要体现。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速、多样化,舆论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政府公信力受到更大挑战和考验。

提升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当今社会治理的紧迫任务。

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摘要: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本文对我国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意义以及如何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执行力政府公信力对策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第一次把“政府执行力”概念写进中央政府的正式文件中,它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综合治理的范畴。

而在2 006年9月份的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指出:“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

执行力弱,政令不畅,有令难行,甚至有令不行,政策落实就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也会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

”这充分说明了中央领导对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问题的高度重视。

当前,提高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的现状分析政府执行力是政府执行的能力和效能,是各级政府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规划计划、决策政令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实践能力。

其一,行政执行力要求政令畅通和政令统一,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宪法规定的原则,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决定。

其二,它要求下级政府及官员真正明确上级政府意图,体察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政策决定创造性而又不违背原意地在本地区本部门贯彻落实。

政府公信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了公众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

政府信用指的是政府认真遵守并有效的履行法定职责及其对公众的承诺而赢得公众信任的状况。

政府公信力是构成解释和促进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等现象的一个关键因素。

正如孔子所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政府的公信力影响深远,只有一个诚信的政府,才是一个有效的、有权威、有能力的政府。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

治理——善治理论下提升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能力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也是危机的多发期,这就对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以治理—善治理论为视角,在协同治理的模式中去探索提升政府公共危机治理能力的选择路径。

政府应以新视野、新理念、新方法来推动政府的治道变革,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从根本上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

关键词:治理—善治;协同治理模式;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治道变革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世界各国在分享全球化成果的同时,几乎都面临着无法预料的各种公共危机的威胁。

从“切尔诺贝利事件”到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从印度洋海啸灾难到汶川大地震;从煤矿透水瓦斯爆炸的频发到群体性事件的逐年增多,这些都表明我们正处在一个危机多发的世界中。

就我国而言,危机形态总体上呈现出:“危机事件涉及的领域多元化;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加强;国际化程度加大”等等。

转型期的中国不仅面临着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同步启动,而且政府也面临着自身的转型,危机处理跟不上危机爆发的频次。

因此,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各种类型的危机迫切要求政府革新国家治理之道,摆脱政府单方面、单向度、封闭半封闭式的旧的管理模式,逐步向多元主体、多维互动、开放式的崭新的协同治理模式转变,在治理模式转变进程中提升政府危机治理能力。

一、治理——善治理论与危机协同治理模式概述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定义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有4个特征:治理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是协调;治理涉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治理是一种持续的互动。

”这一说法十分宽泛,把集体和个人层面、政治决策的纵横模式都包罗在内。

治理还被界定为限制和激励个人和组织的规则、制度和实践框架。

所以,治理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动。

对于我国而言,治理的基本内容是指以公众需要和公共利益为导向,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来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

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

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

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官方媒体在传播政府形象和维护政府公信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利用互联网传播政府形象和宣传政府政绩,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以及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的运作模式这两方面展开探讨。

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官方媒体作为政府的宣传工具,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政府通过官方媒体发布政策信息和政绩成果,可以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权威形象。

官方媒体报道的消息往往被公众所认可,因为官方媒体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政府通过官方媒体传播的信息更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官方媒体能够在舆论场上扮演舆论引导的角色。

政府可以利用官方媒体引导舆论,塑造自身形象。

通过官方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政府可以引导公众对政府政绩的看法和评价,对政府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

官方媒体的影响力在舆论引导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具有重要影响。

官方媒体在传播政府形象和政策信息的还可以通过批判和澄清负面信息,维护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负面信息可能会通过网络迅速传播,而官方媒体可以及时进行回应和澄清,避免负面信息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

在互联网时代,官方媒体的运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官方媒体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影响机制产生了新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在传播政府形象和政策信息方面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官方媒体主要包括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等传统媒体,而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还包括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

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政府在传播政策信息和政绩成果时可以选择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覆盖面和影响力更广。

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在传播速度和互动性方面更有优势。

互联网时代的官方媒体可以实时更新信息,与公众进行即时互动,使政府传播的信息更加及时、全面和立体。

浅析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浅析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义

浅析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义李思慧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在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信用系统的保障和支柱,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我国目前政府公信力还不容乐观,因此提升政府公信力,对社会的稳定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信力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属政治伦理范畴,是政府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拥护和支持的一种能力,它实质上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

在某种意义上,政府公信力是一堵“防火墙”,公信力越高的政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就越低。

一、政府公信力的现状自“陕西华南虎事件”、“贵州瓮安事件”以来,政府公信力已成为一个经常被关注的话题,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地方政府面临着比较严峻的信任问题,政府在应对危机事件方面也暴露出了种种漏洞和不足。

这些都给政府公信力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对当前政府公信力有个正确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各级政府提升公信力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也不断提高。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实际行政工作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向多元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民的价值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有些地方政府言而无信、不守承诺,还造成消极的国际影响,引发了国际纠纷,损害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博弈的过程和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或者评价体系。

因此,地方政府要把提升公信力看成至高无上的原则,努力打造诚信政府。

二、现阶段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性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是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和信誉的重要因素,是社会信用的核心,对整个社会的信用具有导向作用。

因此,提升政府公信用力,打造诚信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媒体在政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新媒体在政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新媒体在政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政务信息传播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也逐渐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实现更高效、更广泛的传播。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在政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一、提高信息传播效率传统的政务信息传播方式主要依赖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这种方式存在信息传播速度慢、覆盖面窄等问题。

而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迅速将政务信息传递给广大民众。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政务信息,民众可以通过关注政府官方账号或搜索相关关键词来获取最新的政务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二、增强信息互动性新媒体平台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政务信息传播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民众进行互动。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征求意见等,民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互动性的传播方式,使政府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见,提高政务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三、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为政务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

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将政务信息传递给民众。

这种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政务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增强信息透明度政务信息的透明度是衡量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政务信息传播更加透明。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政务信息,民众可以通过关注政府官方账号或搜索相关关键词来获取最新的政务信息。

这种直接、快速的传播方式,使政府部门的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增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和沟通。

五、提升政务形象政务信息传播是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政府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

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政府部门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形象。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发布政务信息、宣传政策措施等方式,向民众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传播管理

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传播管理

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府传播管理在新媒体时代,政府传播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媒体的衰落和新媒体的兴起,使得政府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政府传播管理需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模式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新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等。

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2. 实时性和互动性:新媒体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发布信息,与政府进行互动和交流。

政府传播需要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积极参与互动,增强公众参与感和满意度。

3. 个性化和定制化:新媒体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定制化。

政府传播需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政府传播管理的挑战新媒体时代下,政府传播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1. 信息传播的碎片化: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的特点,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政府传播需要在众多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2. 舆论引导的复杂性: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政府传播需要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准确把握舆情动态,及时回应和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3. 信息安全和网络攻击:新媒体时代,信息安全和网络攻击成为了政府传播管理的重要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防护,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三、政府传播管理的策略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政府传播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1. 多渠道传播:政府传播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微信、APP等多种渠道传播信息,扩大传播覆盖面,提高传播效果。

2. 个性化定制:政府传播需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

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

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
的重 点 不 应 该 放 在 政 府 这 艘 船 掌 舵 或 是 划 桨 上 . 而 应 该 放在 建 立 明显 具 有完 整 性 和 回应 性 的公 共 机 构
政 府 的责任 程 度 ; ( 6 ) 政府 的法治 程 度 ; ( 7 ) 政 府 的透
顾客 : 追 求公 共 利 益 : 重 视公 民权 胜 过 重 视企 业 家 精 神; 思 考 要具 有 战 略性 , 行 动 要 具 有 民 主性 ; 承 认 责 任 并 不简 单 ; 服务 , 而 不 是掌 舵 ; 重视人 , 而不 只是 重 视 生 产率 。他们 指 出 : “ 公 共 行 政 官员 在 其管 理公 共 组 织 和执 行 政 策 时应 该 着重 强 调他 们 服 务 于公 民和 授 权 于公 民 的职责 。换 言之 , 将 公 民置于 首 位 。 强 调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1 7
政府 公 信 力是 影 响 国家 政 治 发 展 和社 会 稳 定 的 重要 因素 。中国共 产党第 十 七届 五 中全会 通过 的《 中 共 中央 关 于制 定 国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第 十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的建 议 》 中两次 提 及 行政 体 制 改革 , 其 落 脚 9 5 8 - 0 2 ) , 男, 福建人 , 福 州大学( 福建福 州 3 5 0 1 0 8 ) 管 理 学 院 党 委 书记 , 教授 , 研 究 方 向 为人 力 资 源 管理、 领导科 学; 张萍萍( 1 9 8 7 一 ) , 女, 福建人 , 福 州 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硕 士 研 究 生 。
成: 政府 公信 力= 政府 行 政 能力× 公 众满 意 度 l 3 ] 。从 以
公 民为核 心 价值 的新公 共 服 务理 论 的视 角 看 .政 府 行 政 能力 和 公众 满 意度 最 本 质 的落 脚点 还 是 在公 民 上 面 。“ 公务员不仅仅是要对 ‘ 顾客 ’ 的要 求 做 出 回 应 ,而且 要 集 中精 力 与公 民以及 在 公 民之 间 建立 信 任 与合 作关 系 ” _ 2 ] 。 在我 国 , 政府行 政应 该从 人 民的根 本 利 益 出发 , 为人 民办 事 , 公 众 满意 度则 是 衡 量政 府

新媒体在政府公共传播中的作用分析

新媒体在政府公共传播中的作用分析

新媒体在政府公共传播中的作用分析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

政府公共传播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也逐渐意识到了新媒体的重要性。

本文将就新媒体在政府公共传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二、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新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媒体形态,具有互动性、多媒体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更好的互动效应和传播效果。

三、新媒体在政府公共传播中的意义1. 提升政府形象:政府通过新媒体发布信息,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提升形象。

2. 拓展传播渠道:传统媒体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而新媒体可以实时、全天候传播信息,拓展了传达政府声音的渠道。

3. 促进政府与民众互动: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机会,政府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与民众进行直接互动和对话。

4. 支持政府政策宣传:政府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政策解读,普及公民法律意识,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新媒体在政府公共传播中的应用1. 网络直播:政府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实时发布政府新闻发布会、重要活动等,让民众全程参与,提高政府信息的传达效果。

2. 社交媒体传播:政府可以开设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政府政策、举办线上活动,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3. 手机APP应用:政府可以开发手机APP,发布政府服务信息,方便民众查询、申请等,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

4. 微信公众号推送:政府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政府新闻、政策解读,让民众及时了解政府最新动态。

五、新媒体在政府公共传播中的优势1. 低成本高效率: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低,同时传播效果更好。

2. 全天候传播:新媒体可以实时、全天候地传播信息,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交流。

3. 个性化传播:新媒体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的传播,精准传达政府信息,提高公共传播的效果。

六、新媒体在政府公共传播中的挑战1. 信息泛滥:新媒体上信息传播速度快,但真实性难以验证,政府在发布信息时需要加强信息核实与管理。

社会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社会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社会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社交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是一个当前备受争议的话题。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这个平台获取新闻和信息。

然而,这种传播方式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挑战。

首先,社交媒体给予了大众表达观点和意见的平台。

无论是政策批评还是对政府不满的情绪,社交媒体都提供了一个广泛传播的渠道。

这使得政府的声音和决策很容易受到质疑和批评。

尤其是在重大事件的发生时,社交媒体上的声音往往会跟随热点话题迅速扩散,并形成集体意见。

这对政府的决策制定和公共舆论引导提出了挑战。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但真实性难以辨别。

社交媒体上的新闻和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但其中也掺杂了许多未经证实的信息和谣言。

这些不准确或误导性的信息可能会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

有时候,甚至有人利用社交媒体散布虚假信息来牟取私利,进一步破坏政府的公信力。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也给了政府更大的信息公开压力。

在过去,政府对信息的掌握和管理往往比较容易。

然而,如今的社交媒体时代,信息的流通更加便捷和广泛,公众拥有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

因此,政府必须更加透明和负责,对于信息的公开和传播要有更高的警惕性和应对能力。

一旦政府信息管理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公众对其公信力的普遍怀疑。

然而,要意识到社交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一面,也有负面的一面。

正面的一面在于,社交媒体能够增加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和沟通。

政府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主动发布信息、解答疑问,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了解和信任。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更加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防止误导公众和引发争议。

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也可以成为黑客或别有用心者渗透攻击政府、煽动扰乱社会秩序的工具。

这对政府公信力和稳定性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政府应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同时提高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意识,以有效应对此类威胁。

综上所述,社交媒体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是双重的。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

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分析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地方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力已经与传统媒体时代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新媒体的多样化、即时性和互动性,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来传递信息、回应民意、展示工作成果,也让公众对政府的工作更加了解和透明。

新媒体时代也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机遇
1. 平台多元化: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视频网站等多种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扩大信息传播渠道,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度。

2. 即时性:新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发布和传播,地方政府可以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增强政府的亲和力和责任感。

3. 互动性: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互动式的互动平台,收集民意、倾听民声,及时了解民众需求和诉求,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挑战
1. 舆情监管: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舆情的监控与管理,防范和化解负面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

2. 信息真实性:新媒体上信息的真实性较难确保,地方政府需要思考如何提高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防止虚假信息对政府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 互动机制: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使得政府需要更加主动地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和诉求,而这也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政 府公信力提升中的治理创新之路

政 府公信力提升中的治理创新之路

政府公信力提升中的治理创新之路《政府公信力提升中的治理创新之路》在当今社会,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的治理效能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赢得公众信任和支持的能力,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公信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不透明、政策执行不到位、腐败现象等。

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探索治理创新之路,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具有较高公信力的政府能够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当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得到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时,公众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治理,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反,如果政府公信力缺失,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就会导致政府的决策难以推行,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当前,政府公信力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但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有时还存在不足,导致公众获取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从而产生误解和质疑。

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刀切”、“形式主义”等问题,使得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此外,腐败现象的存在也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让公众对政府的公正性和廉洁性产生怀疑。

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治理创新势在必行。

首先,要加强政务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政府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政府工作的相关信息,包括政策制定的背景、执行过程和结果等。

同时,要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对于公众的疑问和质疑,要及时给予解答和说明。

例如,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等平台,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让公众了解政府工作的真实情况。

其次,要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要建立政策评估机制,对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完善。

构建责任政府视角下提高政府公信力研究

构建责任政府视角下提高政府公信力研究

作者: 刘达禹[1]
作者机构: [1]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长春130012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38-40页
主题词: 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公信力
摘要:建立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的要求。

现在民主行政的价值取向从政府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由官本位转向民本位,它要求建立积极回应公众要求,向公众负责的责任政府。

政府的公信力是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核心,是政府责任行为的外射,是责任政府权威的重要来源,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变量.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途径应从提高公民的认识能力,培养公民和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几方面入手,但基于对时代社会、政府和公众三方面原因的分析,政府方面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主要应从政府角色出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 民安置 、 建筑拆 迁等工 作 中侵 犯群众 利益 的事情 屡屡 发生 , 一些 领 导 干部 长期 以来失 职渎 职 , 不 能及 时收集 民情 民意 , 群众反馈 的热点 信息 重视不够 、 对 处理 不及时 , 导致矛 盾越积 越大 , 最终酿 成 群体 性事件 , 严重 损害 了政 府公信 力 。
中 图分 类 号 : 3 G2 文 献 标 识 码 : D6 ; 0 A 文 章 编 号 :0 8 4 O 2 1 ) 60 6 5 1 0 — 1 X( 0 0 0 — 0 50
政 府公 信力是 指政 府 获得 公 众 的信 任 度 。公共 信 息 ( u l nomain 是 一 种 特 定 的 实用 P bi Ifr t ) c o 信息类 型 , 所有 发生并 应用 于社 会 的公共 领域 , 指 由公 共事 务 管理 机 构依 法 进行 管 理 , 有 公共 物 具
全 的制 度 原 因。 提 升政 府 公 信 力 要 从 更 新 政 府 公 共信 息传 播 理 念 , 变 政府 公 共 信 息 传 播 模 式 , 转 完善 政 府 公 共 信 息 传 播 制度 等几 个 角 度 入 手 。 关 键词 : 府 公 信 力 ; 共 信 息 ; 播 理 念 ; 播 模 式 ; 政 公 传 传 传播 制度
( ) 二 政府 提供 的公共 信息质 量不高 。一是政 府提供 的公共 信息 失真 。在我 国一 系列 重大安全 事故 中 , 有关 公众 生命财 产安全 的公共信 息被谎 报 的情况 时 有发 生 。高质 量 的信 息首 先 必须 是 准
确的, 如果公 共信息 未能准 确反 映客观现 实情况 , 会影 响公 众权 利 的实 现 , 至造 成公 众生 命 财产 甚
品 的特 性 , 能为全 体社会 公众共 同拥 有和利 用 的信息[ l 并 1。政府 进行 社会 公共 事 务管 理 的一切 活 动, 包括 政府决 策 、 府行 为 、 政 政府 能力 等 , 终都要 转 化为 公共 信 息传 递 给公 众 , 府公 信 力正 是 最 政
公众通 过对政 府提供 的公 共产 品信息进 行感 知进而 作 出评 价 而产生 的 。正 如 以托 马斯 为代表 的西 方学者认 为 , 府公信 力是 政府行 为 的实践状 态通 过信息传 播过 程作用 于公 众主 观感知 获得 的 , 政 通 过信息传 播影 响公众感 知是公 信力 的必要 条件 [ l 2 。因此 , 改善 公共 信息 传 播有 助 于提 升政府 公 信 力 。然 而 , 目前 学术界 大都从 时代 、 社会 、 政府 等宏 观领域对 政府公 信力 进行 分析 , 于政府 公信 力 对 涉及 的两 个主体 —— 政 府 与公 众 之间 的信 息互 动 的研究 还 处 于起 步 阶段 。鉴 此 , 笔者 以公共 信 息 传播 为视 角分析 政府公 信力 的现状 , 进而 探讨公 共信 息传播 视角下 政府公 信 力不足 的原 因 , 最后 对 如何 提升 政府公 信力提 出 自己的思 考 , 以期为实务 操作 和理 论研究 提供参 考 。


公 共信 息 传 播 视 角 中政 府公 信 力 的现 状
改革开 放 以来 , 政务 公开 、 府新 闻发 言人 、 府 信箱 、 务论 坛 、 政 政 政 电子政 务 等事 物 已经 深 入人
心, 随之而来 的是政 府公共 信息 传播领 域 I I益开放 , 传播 机制逐 步完 善 , 传播 能力 稳步增 强 。然而 ,
尽管我 国政府 的公共 信息 传播有 达 国家相
比还 是 与 我 国 现 实 客 观 要 求 相 比 都 存 在 着 一 定 的不 足 , 要 体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 主
( ) 一 政府 传播公 共信 息时效 性不 强 。一是 政 府 提 供 公 共信 息 不 及 时 。面 对 突 发公 共 危 机 事 件, 政府若 不及 时 向公 众传播 与公 众生命 财产 安全息 息相关 的公共 信 息 , 能及 时抓 住危 机发 生之 不 后 进行危 机管理 的“ 金生命 线” 就容易 导致 政府 失去 在公 共 信 息传 播 系统 中的先 天话 语 权 。这 黄 ,
中 共天津市 委党校学报 21年第 6 00 期
提升政府公信力: 公共信息传播的视角
李 金 龙 张旭 东
摘 要 : 共 信 息 传 播 视 角 中政 府 公 信 力 存 在 着 时 效 性 不 强 、 量 不 高 、 众 传 媒 不 规 范 等 问题 。 公 质 大 政 府 公 信 力 不足 既 有传 播 理 念 滞 后 的动 力 原 因, 有 传 播 模 式 单 一 的机 制 原 因 , 有 传 播 法 律 法 规 不健 也 更
样, 公众 只好求 助于非 正规渠 道 和非主流 媒体等 非权 威信 息源 , 致流 言 四起 , 导 公众 则 日趋 恐慌 , 从
收 稿 日期 :0 00 — 0 2 1 — 8 1
作 者 简 介 : 金 龙 (9 4 ) 男 , 南 慈利 人 , 南 大学 政 治 与公 共 管 理 学 院教 授 , 士 ; 沙 李 16一 , 湖 湖 博 长
张 旭 东 (9 2 ) 男 , 1 8 一 , 山西 晋 城 人 , 南 大学 政 治 与公 共 管 理 学 院硕 士 生 ; 沙 湖 长
4 0 8 10 2
4 0 8 1 02
65
而极大损 害 了政 府公 信力 。二是政 府收集 反馈信 息不 及 时 。当今政 府 的公 共 行政 不 是单 向模 式 , 只有政府 与公众 良性互 动 , 时收集公 众 的反馈信 息 , 及 才能 凸显 政府 的 公共 服务 职 能 , 提升 政府 公 信力 。如瓮安事 件 , 直接导 火索是李 树芬 的死 因 , 其 背后 深层 次 原 因却 是瓮 安 县在 矿 产资 源开 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