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主要内容
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主题,它们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各个方面,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这三个主题的内容来阐述它们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四化同步1.1 经济与产业的四化同步经济的四化同步主要指的是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协同发展。
这四种化的同步发展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信息化方面,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
工业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业产值增加,更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市场化的进程则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市场竞争的活力。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则是推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同时也加速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1.2 社会与文化的四化同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文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在社会方面,四化同步意味着政府的治理能力要与社会变革同步,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模式。
要推进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构建和谐社会。
文化的四化同步是指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1.3 环境与生态的四化同步环境的四化同步主要指的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得到解决,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同时也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城乡融合2.1 产业融合城乡融合是要推动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互为补充。
要发挥城市的产业集聚和技术创新优势,推动产业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延伸,培育新型城乡产业。
2.2 资源融合城乡资源融合是指要统筹城乡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城市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也要加大对农村资源保护的力度,实现城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 管理融合城乡管理融合是指要推动城乡政府职能融合,实施城乡综合治理,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和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参与。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不可以并行》—辩论稿
正方:环保这一角色已从过去减轻社会负债,转化为创造社会资产。
反方:更多的发达国家是把环境危机给转嫁了,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木筷。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哪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难道就是辩方同学说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二者并行吗?
阮忠静(正方一辩):今天我方的立场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而“环境保护”指的是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也就是说两者可以同时实行,和谐发展。首先,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存,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其次,我方不否认,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片面地追求了经济增长而相对忽略了环境保护的事实。然而它们不是天生的矛盾,它们只是一对人为的矛盾。
袁丁(反方二辩):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都很重要,因而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假如二者可以并行,一举两得该有多好。但是人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这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发展史,但是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也带来了生态退化。人类又经历了200多年的工业发展史,但是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优势,又有哪一个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的确,今天我们也看到,有不少发达国家,他们的环境正在改善,这是否就实现了辩方同学所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并行呢?依然没有。仍有两点:第一有些发达国家现在实际是牺牲部分经济利益来维护环境利益的,比如德国,他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这实际上是限制伐木业的发展来维护环境,这叫做环保优先,不叫做二者并行。第二,更多的发达国家是把环境危机给转嫁了,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木筷。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哪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难道就是辩方同学说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二者并行吗?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列宁曾经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一季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学说。
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否定之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那什么事矛盾分析法呢?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它不仅能说明现在,而且能预测未来。
尤其对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有它独到的作用。
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否能协调发展或是怎样协调发展一直是人们的讨论热题。
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就如同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看似对立的两者之间同样存在着统一性。
对立与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矛盾是无时无刻穿插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是否能正确认识并处理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关系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这就要从事物的矛盾出发,经过第一次否定、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逐步地解决。
良好的环境不仅仅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我们所谓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由于人为或是自然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问题,从而对人们生活带来不利一面,甚至更进一步对人本身的健康造成损害的一种表现。
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姜春云: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以新华社杭州1月11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近日在浙江调研时指出,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
姜春云强调,要把环保和生态治理放到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相适应的位置,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姜春云指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因果。
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但经济难以发展,即使发展了,也难以为继。
那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发展,那种“要钱不要命”的发展,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宁肯少上几个建设项目,放慢一点经济增长速度,也要集中必要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把环境保护工作搞好,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姜春云强调,生态和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资源。
保护环境、进行生态建设并不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纯公益性事业,更不是政府的“包袱”,而是潜在的巨大资产、资源和效益。
各级各行各业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环境作为一种资源、资产、资本来经营,把环境治理作为一个大产业来开发,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作为主导产业发展。
姜春云指出,要大力推行市场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运作方式,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体系。
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及其导向作用,积极研究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问题,确保其运营维持在“保本微利”的水平上。
经济发达地区应当适当提高收费标准,以支持设施建设和运行。
姜春云强调,要制定总体规划,包括规定目标、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以利于从源头上把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关口。
规划既要从长计议,又要立足现实,争取上一些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的项目。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然而,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却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环境的良好状况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清洁的空气和清澈的水源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吸引外资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环境保护能够激发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科技领域的突破将为环保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因此,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一项约束和压力,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其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取决于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责任。
政府需要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并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这些法规和政策可以通过激励和约束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环保投资和技术创新,同时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采取惩罚措施。
企业则应当承担起环保责任,改善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只有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形成环保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协同性的最大化。
此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个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应当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改变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同时,媒体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引导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也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通过社会力量的汇聚,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最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性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现代社会对资源的依赖越来越深,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复杂。
因此,环保工作需要与时间同步,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挑战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只有持续推进环境保护,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人类生存与繁荣的基础。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又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
反之,环境污染了,资源破坏了,人体健康损害了,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地制约。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立这样的原则,是由环境污染与危害的特性决定的:环境污染一旦发生,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不少环境要素遭到破坏后,要恢复正常极为困难,有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所以要以预防为主;环境污染引起的某些疾病,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发病以后难以根治;环境受污染和破坏后,治理和恢复的代价很高; 要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光着眼于对新污染的“防”尚不够,还要对已有的污染与破坏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积极治理。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上个世纪60年代末,人们认识到,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必须从全局和整体上加以考虑,治本的首要办法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很多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布局一旦错了,铸成了事实,要想纠正就很不容易。
现有还有一种现象,工业布局中搞地方保护,损人利己,如各地将污染工业安排在自己的下游或者主导风之外,只管自己的发展,不管别人、别的地区的死活(市交接边界、省边界),酿成跨地区污染纠纷,逃避监管,增加了处理难度。
《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关于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综合平衡的规定、第十三条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关于自然保护区等的管理、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关于城市规划和城乡建设的规定等条款的内容,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谈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关键词 : 经济发展 ; 环境保 护; 协调 ; 可持 续 发 展 中图 分 类 号 : F 1 2 4 .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收 录 日期 : 2 0 1 4年 2月 7日
其次, 环 境对 人 类 产 生 的废 弃物 进行
那么 , 为保 护 环 境 、 维 持 生 态平 衡 , 是 消 化 和 吸 收 。人 类 进 行 经 济 活 动 的 同时 , 否应 该 停 止 发 展 ? 即 所谓 零增 长 , 甚 至 主 会 产 生 一 一 些废弃物 , ~ 一 时不 能被 利 用 而排
查、 信用评估、 人才培养等工作, 使 其 在 规 规模提升与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相结合的基 [ 1 ] 马越. 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型人才资源
在 人 类 发 展 的过 程 中 , 曾经 取得 了辉 张人 类 社 会 回 到 大 自然 中 去 , 回 到 1 8世 入 环 境 。环 境 通 过 自身 的 生 化 、 生物 等 反 才 能 拯 应 来 消 化 吸 收这 些 废 弁 物 。 正 是 为环 境 煌 的胜 利 , 也 遭 受 过 自然 环 境 的 打击 和报 纪 的农 牧 时 代 去 。 是 否只 有 这 样 , 当然 , 这种 “ 零 增 具备这种 自净功能 , T万年来 , 人 类才得 复。 恩格斯在 《 自然辩证法》 中就 曾警告人 救 世 界 免 遭 灾 害 和 毁 灭 ? 类: “ 我们不要 过分陶醉于我们 人类对 自 长 方 案 ”不 符 合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的 客 观 规 以顺 利 繁衍 生存 。
展。
生存 环 境 所 受 的威 胁 , 社 会 也 从 来 没 有 像 经济活动的规模 ,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 , 世 现在 这样 企 盼 生 活 空 间质 量 的 改善 。 这 种 界 经 济 快速 增长 , 各种 资源 的 消 耗 量 几 乎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走——日本经济发展中处理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启示
2 世 纪 6 年 代 以前 ,经 济发展 优 先 ,对 环境保 0 0 护并不重视 ,高速 增长战略致使能源消耗 大增 ,公 害 问题 引发社会强烈 反响 ,特别是水俣病等三大公 害病 的出现 ,使全社会逐步认识 到 “ 经济发展不能 以牺牲
经济 发 展 与环 境保 护 同步走
日本经济发展中处理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启示
汪亚 杰 ’ 高保 国 田 文
( .中国高新投 资集团公 司 北京 1 0 1 ;2 环境保护部标准样 品研 究所 北京 1 0 2 ) 1 0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0 9
[ 摘 要 ] 本文参考借鉴 日 本在经济发展 过程 中环境保护政策实施 的成 功做 法和经验 ,提 出构建循 环型社会 需 要不断完善考核体 系、将 经济与环境相融合的理念转化为落 实三个转变的行 动以及 强化 经济与环境
2 日本 处 理 经 济 与环 境 问题 的 主要 经 验 .
分 解 产业 。四是构 建 区域循环 经济 。五是 注重 风能 、
太 阳能 、地热 资 源 等可 再 生 能源 的 开发 利 用 ,实 现 2 1 立 “ 之 国 ” ,把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和 构 建 循 环 型 从 “ .建 环 能源耗竭型 ”经济 向 “ 能源再生 型”经济 的转型 。 社 会 上升 到 国 家战 略 六是构建 “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 系。
作为构建 2 世纪 日本社会 发展 的 目标 。20 年参众两 气净化技术 ,环境 激素 、二 唾 英等有害化学物质 的分 1 00 院修订 了 《 推进 建立循环型社会 基本法 》 《 进资源 解技术 ,工业和生 活垃圾 处理及循环 利用技术等各种 、促 零 有 效利用 法 》等 多项 法规 ,提 出建 立 “ 环之 国” ,即 环保技术不断走 向市场 。可降解塑料 、再生能源 、“ 绿色技术 ”得 到快 创建 循环 型社 会的 国家 目标 。“ 之 国”会议 机 制 由 排放 ”技术 和工 艺 、有机农业 等 “ 环 逆 日本 内阁成员 与 1 位 日本 民间的有识之 士组成 ,其基 速 发展 。以循环 利用 废弃物 为前 提 的 “ 生产方 式 ” 0 本 理念是 彻底抛 弃 2 世 纪 的 “ 量生 产 、大量 消费 、 正在整个生产过程 中普及 。 0 大
如何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
如何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星球上,如何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过去,一些地区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采取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忽视了环境保护。
这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的加剧,给人类的健康和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例如,一些工厂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和废渣,使得周边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那么,如何才能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呢?首先,转变发展理念是关键。
我们不能再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视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应该认识到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
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评估。
其次,加强环境监管力度是重要手段。
政府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排污、破坏环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加强环境监管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于环境友好型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对于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严厉惩处。
科技创新也是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研发和应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例如,在能源领域,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技术,逐步替代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能源;在工业生产中,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在农业领域,发展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是实现两者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加快淘汰那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本文从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方面,论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
关键字: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两者相互制约,经济的发展要受到环境、资源的约束,同时环境也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果是掠夺资源式的经济发展,必然要遭到自然的报复。
另一方面,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经济发展都是以一定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自然禀赋的高低直接影响地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同时如果在经济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运用经济成果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物质支持,又可以促进生态平衡。
因此,应当在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中寻求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本质特征。
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归根到底是从生态自然环境系统中获取各种资源,加工成人们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人类创造各种文明。
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最大生态系统即生物圈中进行的。
生物圈一旦被破坏,自然物质如果出现严重短缺乃至枯竭,就会给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威胁。
由此可见,人类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自然基础。
人们只有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很好地借助自然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自然力才会最大限度地、持久地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中心是经济发展。
因为只有发展经济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无论其人口密度大小、资源赋存贫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好坏,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比发展中国家都要轻得多。
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
知识点二:环境法基本原则(一)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产生的历史 背景 各国环境立法逐渐从消极的防治污染转到了积极 的预防上来,采取了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环境政策, 并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作为环境立 法的重要原则加以确立。Βιβλιοθήκη 知识点二:环境法基本原则(一)
知识点二:环境法基本原则(一)
(二)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
则的内容
1、该原则反映了当代环境法的实质
2、该原则体现了当代环境法的价值取向
3、该原则符合当代环境法的发展趋势
知识点二:环境法基本原则(一)
(三)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在
我国的贯彻 我国现行环境法的“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发展 相协调原则”包含有持续发展的内容,即以“经济建 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 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为基本内容,从而与“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 展相协调原则的出发点----强调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发展经济基本相符。
贯彻 我国环境立法鉴于西方国家过去环境立法采用“ 先污染后治理”的失败教训,一开始就采用了“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在有关的法律、 法规中对各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行为, 规定了许多预防措施。
知识点二:环境法基本原则(一)
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应采取如下措施贯彻预防原则: 1.全面规划、加强管理。在制定经济建设和社会 发展计划时,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全面规划、统筹安 排;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 2.建立并实施预防性管理制度。在有关的法律、 法规中对各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行为,规定 具体预防措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专章或专款规 定。
《环境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原则
3、贯彻
• 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 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 • 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 措施 • 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 •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⑴加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 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全面考 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决策。 • –不仅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 考虑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 • 要正确处理 • –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效益的统一、 • –生产力布局与资源优化配置、 • –产业结构调整与解决结构性污染、 • –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 • 从源头就控制可能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⑸加强环境监测 通过环境监测,掌 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加 强环境监督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 据。
《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1月1日正 式施行----预防为主原则的新突破
•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 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 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 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 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 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 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年1月1日正 式施行----预防为主原则的新突破
•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能源和原 材料,淘汰有毒有害材料,减少废物(废渣、 废水、废气)和有害物质的产生量;通过综合 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废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 –对产品来说,清洁生产旨在降低产品全生命周 期,即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 和环境的有害影响。
2、意义
• (1)是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 •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满 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 –自然生态规律是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规律, 必须遵循 • 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⑶是保障人体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 –以人为本
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生态环境保护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在当今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们既希望经济能够持续繁荣,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渴望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享受美好的生态环境。
那么,如何实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呢?首先,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这些都是支撑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展的基本条件。
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比如出现严重的水污染、土壤污染或者大气污染,那么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
比如,污染严重的地区可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业的发展;企业可能因为环境不达标而被迫停产,影响工业的正常运转;旅游胜地可能因为环境恶化而失去游客,影响服务业的收入。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经济的发展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就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环保设施的建设、环保技术的研发以及环保人才的培养上。
例如,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引导资金流向环保产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我们需要转变发展理念。
过去,一些地方和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环境保护,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我们应该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推进。
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合理布局产业,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
在政策层面,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行为。
比如,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坚决不予批准;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让那些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地区和人们得到合理的补偿。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不可以并行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不可以并行正方:香港大学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反方:武汉大学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可以并行陈述■正方:环保这一角色已从过去减轻社会负债,转化为创造社会资产。
■反方:更多的发达国家是把环境危机给转嫁了,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木筷。
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哪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难道就是辩方同学说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二者并行吗?阮忠静(正方一辩):今天我方的立场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而“环境保护”指的是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也就是说两者可以同时实行,和谐发展。
首先,从客观上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
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是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存,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其次,我方不否认,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片面地追求了经济增长而相对忽略了环境保护的事实。
然而它们不是天生的矛盾,它们只是一对人为的矛盾。
蒋舸(反方一辩):对方辩友的陈词中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概念模糊。
何为并行,静态的并存不是并行,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同行也不是并行,只有两件事齐头并进互不冲突才是并行。
第二是前提虚假。
您在说二者可以互相促进的时候,其实给了大家一个虚假的前提,那便是二者对于环境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事实果然如此吗?充足的能源供应,发达的通讯网络,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固然是一个良好的环境。
但是,为了实现这些条件而进行的活动,难道不恰恰是以牺牲环境保护的对象为代价的吗?在现实中,二者根本无法做到齐头并进,互不冲突。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初广玲
杜一 ( 大庆市萨尔 图区环 境保 护局 )
艺 ,减 少 对 人 体 和 环 境 的 污 染 。 要 从 企 业 内 部 循 环 的角 度 , 大 力 发 展 生 态 工 艺 , 推 行 清
二 、把 环 境 保 护 作 为 决 策 的重 要 一 环
节 ,从 源 头 落 实 环 保 基 本 国策 。 环 保 从 源 头 抓 起 ,最 重 要 的是 各 级 政 府 、 各 级 管 理 部 门 、各 级 领 导 要 依 法 承 担 起
解 决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与 生 态 环 境 日益 恶 化
量 的突 出环 境 问题 。强化饮 用水源 的环 保严 管措施 ,保 证饮用 水 安全 。采取有 效措 施保 护 水源 地 ,确保 生态环 境 改善 。大 力 改善 区 域 环境 ,创 建绿色 环保 文 明社 区,提 高人 民 生 活质 量 。 总 之 , 只 有 以 科 学 发 展 观 为 统 领 , 贯 彻
环 用绿色 核算 体系来 重新 审视 和把握 经济 发展 增 长 ” 向 “ 境 优 化 增 长 ” 的 转 变 , 由 经 济 的 途 径 ,走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 积 极 推 动 发 展 发 展 与 环 境 保 护 的 “ 难 ” 向 两 者 协 调 发 展 两 循 环经 济 ,实 现 经 济 与 环 境 “ 赢 ” 。建 的 “ 赢 ”的转变 ,才 能真 正做 到经济 建设 双 双 立循环 生产 的新模 式 ,彻底 改变传 统单 向线 与生态 建设 同步推 进 ,产业 竞争力 与环 境竞 性模式 和 “ 先污 染后治 理 ”为特征 的末 端治 争力一 起提 升 ,物 质文 明 与生态文 明共 同发 理 模 式 。推 行 清 洁 生 产 , 不 断 运 用 综 合 性 的 展 。 预 防 战 略 , 努 力 改 进 产 品 设 计 , 改 变 生 产 工
生态文明 判断题
------------------判断题-----------------1.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分值:1)正确错误2.我国也存在核与辐射安全隐患问题。
(分值:1)正确3.2004年环境污染损失占同期GDP的3.05%。
(分值:1)正确4.环境投诉将成为社会投诉热点之一。
(分值:1)正确5.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亿左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预计平均为35% 。
(分值:1)正确6.环境保护要和经济发展同步。
(分值:1)正确7.节能环保属于我国七大新兴产业。
(分值:1)正确8.我国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表现在生态灾害不断加重。
(分值:1)正确9.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要组织“春雷行动”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环境权益的突出环境问题。
(分值:1)错误10.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诞生于1980年。
(分值:1)错误11.节能减排是环保工作的硬抓手。
(分值:1)正确12.总体上,我国经济建设已经按照资源禀赋条件和生态环境容量进行科学的布局,但“小而全”的产业结构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资源严重透支。
(分值:1)正确13.太阳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
(分值:1)错误14,2008-2009年,国家环保部门收到的来信、来访中,50%以上反映的是农村地区污染问题。
(分值:1)正确15.对重污染企业要依法强制公开环境信息,加强社会监督。
(分值:1)正确16.目前,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已经普遍实施。
(分值:1)正确17.医疗废物污染是一种化学品污染。
(分值:1)正确18.十二五期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显著降低,节能减排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分值:1)错误19.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提出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分值:1)错误20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分类,全球环境问题可分为六类。
(分值:1) 错误21.1952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哮喘病事件是“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如何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如何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认为要保护环境就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增长,而要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难以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
然而,这种观点是片面且短视的。
事实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实现双赢的。
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首先需要转变观念。
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已经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不仅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而且后期治理的成本往往远远高于前期预防的投入。
我们应当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科技创新是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关键因素。
在工业生产领域,通过研发和应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提升。
例如,一些企业采用了新型的清洁生产技术,不仅减少了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能源领域,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也是实现双赢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低碳、可持续的特点。
加大对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例如,太阳能光伏产业在近年来迅速崛起,不仅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了贡献,也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合理的产业规划和布局对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同样至关重要。
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引导企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
对于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要严格限制其发展规模,并督促其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同时,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环保产业等。
这些产业不仅对环境影响较小,而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生态环保如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生态环保如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在当今社会,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过去,人们往往将经济发展视为首要目标,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可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生态环保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
例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等都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所依赖的要素。
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资源短缺,必然会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态环境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一个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的地区,往往难以吸引人才和投资,从而影响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经济发展对于生态环保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生态环保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到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以及生态修复工程中。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例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的兴起,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还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如何实现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相协调呢?首先,需要转变发展理念。
摒弃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树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将生态环保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
科技是解决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污染治理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再者,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三同步标准
三同步标准:三同步标准指的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这个标准是我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旨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和共赢。
具体来说,“三同步”标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同步规划: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需要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需求,将生态文明建设
与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2.同步实施:在实施经济发展项目时,需要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措施落实,确保项目实
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同时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同步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同步发展,不断推进产业升级
和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
社会普遍认为,环保局长是权力很大的官,因为可以就环境问题一票否决。
但实际上中国的环保局长的权力很小,因为环保总是让路于经济发展,在中国环保确实要为经济发展让路,要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中国政府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提出"环境优先"的口号。
欧盟、美国可能已经提出了"环境优先",所有的事情首先以环境为先,经济发展放在后面。
环境保护是否要让路于经济发展,不能片面的去理解,譬如说,这一个项目完全可以配套使用废气处理设施、废水治理设施,去解决这个项目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那就没必要非要关掉、关停。
但如果这个项目完全没有办法治污,全是破坏,一句话:关!这个是一点都不含糊。
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有的时候环保要比经济发展重要,要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提供具体的服务。
环评就是我们服务的手段,对各种发展项目进行环境评价,环评不过关就没有办法,毫不客气,坚决取缔。
搞好中国的环保,不能光靠环保局长,光靠环保局长抓环保,越抓路越窄,最后路就是死路一条。
环保应该交给党委、政府一起去抓,靠他们抓环保,环保部门就是参谋部,是技术顾问。
要千方百计地让党委政府重视环保,让全国企业,公民都有环保意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创建环保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