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23_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分析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魅力;

2.体会文中女娲的形象,把握想象的特点;

3.比较阅读,体会想象的作用;

4.运用创造性想象改写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体会文中女娲的形象。

教学难点: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改写课文。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是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神话故事,内容浅显,七年级学生正是处于充满好奇、充满想象的年龄,对这篇文章兴趣较浓。这是第六单元的课内自读课文,之前每个单元都设置了自读课型,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在这一课时的学习,老师可调动他们平时的阅读体验,结合生活实践,激发起他们更强的求知欲,去了解神话的特点。并且可以借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稳定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问题导读,激发学习的兴趣。

探究阅读,朗读品味关键语句,体会女娲的形象。

比较阅读法,通过与《风俗通》的对比阅读,感受想象的作用。

拓展训练法,运用想象改写课文。

四、教学准备、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神话故事。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情景导入:出示一些神话的图片,猜猜这是什么神话呢?

2.梳理内容,整体感知

看到文题,你想知道有关课文的哪些内容?请根据课文题目提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在:女娲为什么造人?女娲怎样造人?女娲造出的人是什么样的?造人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教师主要关注两点:引导学生能够用精练的词语概括女娲造人的过程;抓住“小东西”、“小家伙”、“人”三个称呼的变换,品读表现人类诞生的喜悦感的语句。反复朗读,读出这种喜悦的情感。

3. 探究阅读,体会女娲的形象

(1)圈点勾画文中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分析女娲的形象。然后我们以“我从文中看到了一个的女娲。”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要求学生着重抓住女娲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语句进行赏析。

在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后明确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她又是一个普通的人,有人的的心理、情感、活动,有人的美好品质勤劳、慈祥、聪明、活泼等。

(2)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女娲的形象已鲜明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古人对女娲是怎么评价?

出示资料:古籍中有许多关于女娲的记载,如《说文解字》:“娲,古之圣女,化万物者也。”《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引导出想象的特点(神)大胆奇特,(人)合情合理。

4.比较阅读,感受想象的作用。

出示《风俗通》的相关记载。与《风俗通》比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增添了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过程、心理活动等内容。

想象的作用:内容更加丰富,情节更加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想象中可以增加景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甚至是细节的描写。

5.拓展阅读,运用想象改写课文。

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是当时造出来的第一个人……

预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如“我”看到了什么景象,“我”会有怎样的举动,“我”和女娲怎样相处,女娲会教给“我”哪些能力等。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此环节分为两个部分进行,1.先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再进行小组合作,选出一个发言人。学生进行评价。2.认真修改你创作的《女娲造人》部分,注意细节描写。形成一篇小短文。

6.布置作业:

1.查找有关《女娲补天》的资料,充实女娲的形象。

2.根据袁珂《中国古代神话•导言》和王星泉《有关祖先的传说》等资料探究女娲这一形象背后所包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