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决策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引言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活动,以保护和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中国,生态旅游正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讨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一、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中国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因此在生态旅游方面具备广阔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增加,使得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例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得到加强,旅游业收入和就业机会连年增长。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1.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的核心是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因此如何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的评价,以及游客满意度和需求的研究,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生态旅游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者关注如何在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在研究中,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社区参与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生态旅游市场和消费行为研究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消费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对游客市场调查、消费偏好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研究,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和态度,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1.加强科学评价和管理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科学评价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和科学开发,同时加强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保障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生态旅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倾向于跨学科的合作,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的多维度问题。

旅游者决、策行为国内研究综述

旅游者决、策行为国内研究综述

现影响游客 的旅游地选择 与决策 的主要 因素有 : 输人变 量( 包括个人 因 素、 市场营销和其他的信 息刺激 ) 、 感知过程 、 出变量等 。 输 张朝枝(02认 为旅行 社的宣传 与促销等活动 , 2o ) 以及其专业服务 能 影响旅游者对 目的地 的感 知印象 、 旅游偏 好 、 并可帮助 旅游者实现旅游 效益最大化, 从而影响其决策行 为 , 并促使 旅游者进行出游决策 , 口传对 个体 、 群体旅 游决策过程 也有一定 的影响 。。管 红(0 3从 区域文化和 国 20 ) 旅游心理学的角度研究 发现 , 区域文化在旅游者决策过程 中产生重要影
响。 婧晶等人( 0 3 在研究中发现 , 20 ) 交通费用对于旅游 目的地 的选择 至关重要 , 但如果其他旅游 费用相对于交通 费用较高时 , 么交通费用 那 在旅游 目的地选 择中的重要性就要大大削弱 。0 张安(0 4 通过对南京 国内游客的客流人 口学特征的研究从年龄 、 2o ) 收入 、 职业 、 受教育程度 、 地理位 置 、 家庭结构 等方面研究 了不 同人 口特 征对旅 游决策 的影响 。0 杨学燕( 0) 2 4 0 通过对宁夏回族 自 区的调查 , 治 分 析了不 同家庭结构对 旅游者在 出游时 间 、 出游计 划 、 出游 方式 、 出游心
关键词 : 旅游者 决策行为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5 2 F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4 1( 0 8l12 7 0 10 - 9 4 2 0 5 — 2 1-
旅 游决策是旅 游者行为研究 领域最核 心 、 最关键 的内容 , 一直 以来 被国内外学 者所关注 , 学者们从旅游决 策过 程 、 影响决 策的因素及细分 市场 的旅游者 决策行为等多方面展开研究 , 为旅游行政部 门 、 旅游企业 提供理论帮助与指导。 旅游决策过程研究 ・ 旅游决策过程是一个从 心理到行 为的连续体 , 包括一系列相关 的阶 段或步骤。 王家骏 (94基于人们对旅游 目的地 选择的惯例决策与外延 19 ) 决策两个基本类 型的研究 , 提出了感知机会 、 达机会 、 实机 会 、 可 现 考虑 机会 、 选择机会 、 策机会。 甘朝有 等人(9 5 提出 , 决 19 ) 旅游决 策过程包 含5 个心理 步骤 : 识别问题 或需要 、 寻找请最后 决定 、 消费游产 品和服 务、 购买后 的感觉 。0 聂献忠等人 (98认 为旅 游者决策行 为受其感知 19 ) 环境和追求最大旅游效 益的影 响, 但个体决策行为更多的是考虑其理性 经济性, 进而构建了个体旅游者决策模型 。 亚军等人 (02在对旅决 ‘ 20 )

国外性别与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性别与旅游研究综述

国外性别与旅游研究综述性别与旅游是当前旅游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综述国外关于性别与旅游的相关研究,从性别差异、旅游决策、旅游体验和旅游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性别差异旅游行为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女性更倾向于选择参加文化、艺术、历史等活动,而男性更喜欢参加冒险、探险和运动等活动。

女性在旅游行为中更注重安全和便利性,不容易接受风险较大的活动。

而男性更善于自主规划旅游计划,更倾向于独立旅游。

此外,旅游前期女性在行程安排和预订酒店等方面更加谨慎,而男性更倾向于在旅行时随机应变。

二、旅游决策旅游决策是性别差异影响旅游行为的一个方面。

研究发现,女性在旅游决策中更注重社交因素和感受,更容易受到其他人的意见影响。

同时,女性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交通方式等方面更加谨慎。

而男性则更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更倾向于独立决策。

男性更愿意冒险和尝试新的体验,更愿意尝试新的旅游活动和目的地。

此外,年龄、婚姻状况和收入水平等因素也会影响旅游决策。

三、旅游体验旅游体验是性别差异影响旅游行为的另一个方面。

研究发现,女性更注重旅游体验的情感和环境因素,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历史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更注重旅游与当地人的互动。

而男性更注重旅游体验中的冒险和探险因素,更倾向于尝试新的旅游活动和目的地。

男性对旅游景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不深,更注重旅游目的地的视觉效果和娱乐性。

四、旅游影响旅游对性别差异的影响也是旅游研究中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发现,旅游活动可以改变性别角色和认知,从而影响性别差异。

旅游也可以提高女性的社交和人际关系能力,增强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此外,旅游还可以使男性更加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环境保护,提高男性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性别与旅游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

以性别为切入点,研究旅游行为的差异、旅游决策、旅游体验和旅游影响等方面,可以对旅游产业和旅游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未来的旅游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性别与旅游的关系,以期更好地理解旅游行为的本质与规律。

全域旅游调研报告(共6篇)

全域旅游调研报告(共6篇)

全域旅游调研报告(共6篇)全域旅游调研报告(共6篇)第1篇全域旅游调研提纲石林县发展全域旅游对策研究-----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步伐全力打造国际最佳旅游胜地石林县委党校以石林风景区建设为统揽,发展全域旅游,是新一届石林县委.县政府基于石林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良好的现实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入分析石林县城乡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研究建设美丽石林.振兴旅游经济的对策举措,对于建设国际最佳旅游胜地和滇中经济区东南新城,着力打造“世界喀斯特精华.中国阿诗玛故乡.浪漫爱情圣地.东方狂欢之都”,加快建设美丽石林幸福彝乡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全域旅游综述(一)研究全域旅游背景及意义(二)国内外全域旅游研究现状(三)全域旅游的内涵及支撑四全域旅游是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推手和支撑(五)全域旅游的开发应注意的问题二.推进石林全域旅游建设正当其时(一)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转型升级的需要(二)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旅游错位发展的需要(三)发展全域旅游是石林县旅游顺应潮流的需要三.石林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一)石林县旅游业发展概述(二)石林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四.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实施全域旅游的经验一里昂(二)新加坡(三)浙江萧山四丽江五.石林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劣势分析六.石林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和对策(一)深化发展思路,深化体制改革,健全管理机制.用人体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二)加大旅游产品.线路开发,促进文旅融合,提高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三)改变门票经济思维,加强规划和规划落实,打造特色精品,积极打造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商品.特色村寨.特色节庆和红色旅游产品(四)加强与周边区域协作,全局运用旅游营销手段,提升促销能力和水平,巩固和拓展国内客源市场,有效开展入境旅游宣传(五)创新推进机制,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政策,完善景区开发经营模式,建立投融资激励机制,推进各项示范区创建工作结束语各地政府响应“美丽中国”.“生态中国”,不断创新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全域化”理念越来越得到各地政府认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石林更应该把他发扬光大。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基于近10年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基于近10年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基于近10年中文论文数据库的文献分析唐瑕苓1郑菊1张翎燕1杨颖2彭华1(1.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2.电子科技大学,四川成都610100)[摘要]通过研读10年来国内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文献,分析乡村旅游研究发展状况,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乡村旅游者的感知和动机、当地居民的体验与需求、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国内学者采用了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关注了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并建议从政府干预、经济效益评估、居民应对策略、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重构本土理论,提炼研究主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俗旅游;旅游者[中图分类号]F323;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4-42-4现代乡村旅游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新型旅游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旅游的时间不再局限于假期;乡村的自然景观、建筑设施与人文等资源都能增强旅游者的感受;拓展了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新兴旅游方式;旅游发展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学者在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实践中存在如利益分配导致乡村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足制约乡村发展、粗放式发展增加环境负荷等问题[1]。

因此,为准确把握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状况,本文对2010—2020年中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提炼研究主题并总结研究特征,提出研究展望。

1研究内容综述1.1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1.1.1乡村旅游与乡村发展。

李庆磊等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途径[2]。

是丽娜研究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发展,认为两者相互促进、内在统一[3]。

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综述

2、2海岛旅游的资源禀赋、游客需求及实现方式
在中国,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例如,海南岛通过 建设国际旅游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海洋文化等措施,提高海岛旅游的品 质和吸引力。
2、3海岛旅游的安全管理、环境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3海岛旅游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海岛旅游在为游客提供独特体验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在安全管理方面,海岛旅游需要对游客进行安全宣传和 教育,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确保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2、1海岛旅游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
在中国,海岛旅游也逐渐受到重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逐渐加 大对海岛旅游的投资力度,推动海岛旅游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海岛旅游目的地 以海南岛、台湾岛和南海诸岛为主,其中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海岛旅游目的地,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内容摘要
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们认为未来海岛旅游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面展开:
1、加强海岛旅游理论体系研究。建立完善的海岛旅游理论体系,明确海岛旅 游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和发展规律等,为海岛旅游的实践提供指导。
内容摘要
2、深化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系统调查和评价海岛旅游资源,挖掘 海岛独特的旅游价值,创新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和产品体系,提升海岛旅游的竞争 力和吸引力。
摘要
摘要
健康旅游作为一种将健康与旅游相结合的全新业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 的。本次演示旨在综述国内外健康旅游研究的现状,探讨其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 为相关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引言
引言
健康旅游是一种以促进身心健康、恢复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随 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本 次演示通过梳理国内外健康旅游研究现状,以期为健康旅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 考。

近10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

近10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

近10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旅游已成为许多人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知识学习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方式。

近十年来,国外旅游动机研究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旅游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领域。

本文旨在对近十年国外旅游动机研究进行综述,梳理主要研究成果,分析研究方法,探讨研究趋势,以期为国内外旅游动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明确了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从旅游动机的内涵、分类、影响因素、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重点分析了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国外旅游动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国内外旅游动机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也有助于推动旅游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动机理论回顾在近十年中,对于旅游动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不仅深入探讨了人们选择旅游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也为旅游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分析和策略制定的依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旅游动机研究的基础之一。

该理论提出,人们的行为动机源于满足自身需求的愿望。

旅游活动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往往与自我实现、社交、尊重等需求紧密相关。

因此,许多研究都试图从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解释旅游动机,如寻求新奇体验、逃避日常生活压力、实现自我价值等。

除了需求层次理论外,推拉理论也在旅游动机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推拉理论认为,旅游动机是由推动因素和拉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推动因素是指个体内部的需求和愿望,如好奇心、探索欲等;拉动因素则是指外部环境的吸引力和便利性,如旅游目的地的美景、文化等。

这一理论强调了内外部因素在旅游动机形成中的相互作用。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评价,从而对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关键词:乡村旅游;研究焦点;概况一、国内研究综述XX、XX(2002)在“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一文中,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认为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指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

”而农户正是营造乡村性的最基本群体。

XX(2004)指出,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农村和农户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但相关研究却十分欠缺,尤其是旅游业为农村和农户创造了多少收入这一基本性问题,也不能从当前的旅游统计和研究中得到答案2。

尽管目前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大多是围绕着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等课题展开,很少将目光注焦在农户身上。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市场化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经在贫困的偏远地区脱贫减困、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户从乡村旅游中获得的收益与其付出的成本并不对等,而且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

农户收益少的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农户在乡村旅游中作用不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是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农户本身的技能不完备,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自发地展开一些旅游项目,缺乏科学决策,尹振华(2006)著有“对乡村旅游地农民进行产业教育很有必要”一文指出,对旅游地农民进行跨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2李周:《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文化能力教育,就是要农民“知己知彼”,了解农耕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区别所(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综述与

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综述与

04
CATALOGUE
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策略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国外模式
通常是以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形式进行 ,注重乡村自然与文化的挖掘,以及与旅游的结合。
更多元化,例如农场度假、葡萄酒庄园旅游、乡村文 化遗产旅游等,重视乡村体验与度假氛围的营造。
典型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浙江莫干山模式
日本箱根模式
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打造高端 民宿集群,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以温泉资源为核心,结合乡村风情和特色小 吃,形成综合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挖掘乡村特色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深入挖掘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 ,形成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提升乡村旅 游产品的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加强政策与规划研究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策与规划问题,开展更多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3
关注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乡村旅游对乡村社会文化、居民生活质量、城乡
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更全面地评估乡村旅游的价值和意义。
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提升品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精细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和服务提供,满足游客不断升级 的消费需求,提高乡村旅游的整 体品质。
社会文化因素
乡土文化
乡村地区的民俗、传统手工艺、古建筑等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对游客具有独特的魅 力。
社会氛围
乡村地区的淳朴民风、亲和的人际关系等社会氛围,能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馨,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 力。
经济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扶持
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如资金扶 持、税收优惠等,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的 发展。

旅游领域中的共生研究综述

旅游领域中的共生研究综述

旅游领域中的共生研究综述【摘要】旅游领域中的共生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探讨了不同旅游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共生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相互依存、合作和共享资源等内容。

在旅游业中,各种旅游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共生关系,如景点与旅行社、酒店与餐饮业等。

这些共生关系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有效管理共生关系,旅游业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包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和信息、共同制定发展规划等。

未来,共生关系在旅游领域的发展趋势可能会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

旅游领域中的共生研究展示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旅游业,共生关系,管理策略,发展趋势,相互依存,产业发展1. 引言1.1 旅游领域中的共生研究综述共生是指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互相支持和共同生存。

在旅游领域中,共生关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旅游领域中的共生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共生关系的基本概念、在旅游业中的实际应用、对旅游业的影响、共生关系的管理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共生理论的基本概念涉及到生物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在旅游业中,共生关系通常指旅游企业与当地社区、自然环境等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不仅可以提升旅游体验,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共生关系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增加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管理共生关系,旅游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包括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利益相关者参与和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等。

未来,随着人们对可持续旅游的重视和共生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旅游领域中的共生关系将更加重要。

通过共生研究的展示,我们也能看到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共生关系不仅是一种关系模式,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正文2.1 共生理论的基本概念共生理论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

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理论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游客满意度不仅关乎到旅游目的地的声誉,还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的相关研究,包括其定义、影响因素、测量方法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以期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游客满意度的内涵和重要性。

分析影响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旅游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旅游环境等。

接着,介绍游客满意度的测量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数据挖掘等多种方法。

探讨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策略,包括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加强旅游管理等。

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的综述,本文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也希望为旅游业的从业者和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的定义与内涵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涵盖了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感知和体验。

满意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游客对旅游产品的直接感受,还受到其心理预期、个人需求、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中,满意度被定义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提供的设施、服务、环境、活动等方面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

满意度的内涵包括了对旅游产品的整体评价,以及对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细致感受。

这些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住宿、餐饮、景点游览、导游服务、购物和娱乐等。

游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实际体验与心理预期进行比较,形成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满意度。

同时,游客的满意度还会受到旅游目的地形象、口碑、服务质量以及个人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的研究中,通常将满意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如总体满意度、分项满意度等。

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综述

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综述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综述引言:旅游业作为全球最大的服务性产业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旅行和体验需求的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日益激烈。

游客满意度作为衡量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一直备受学者和从业者的关注。

本文旨在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理论研究进行综述,探讨相关理论框架和内涵,并提出一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一、游客满意度的概念与维度游客满意度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游客对于旅游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逐渐发展为对整个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的研究。

目前,游客满意度被定义为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过程中所获得的感知价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的程度。

根据现有文献,游客满意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服务质量、旅游体验、旅游设施和交通等。

二、经典理论框架1.顾客价值理论:顾客价值理论认为,游客满意度是由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感知价值与其付出(例如时间、金钱、努力等)之间的关系决定的。

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决策旅游行为时,会根据旅游目的地能够提供的价值来进行评估和选择。

2.重要-表现分析模型:重要-表现分析模型将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满意度分为两个方面:重要性和表现。

重要性是指游客对于某一方面的期望程度,表现是指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在某一方面的实际评价。

通过分析重要性和表现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出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满意度的综合评价。

3.期望-确认模型:期望-确认模型认为,游客的满意度是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期望和实际体验之间的比较得出的。

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期望越高,实际体验与期望之间的差异越大,游客的满意度就越低。

三、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1.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是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然环境的质量和丰富度对于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产生重要影响。

2.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游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引言: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主要关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决策、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对这些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以期为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决策国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决策是游客出行前最基础的问题。

在选择目的地时,游客会受到个人需求、旅游产品特征、目的地形象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游客的选择主要受到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景、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游客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也会对目的地选择产生影响。

研究者应注重对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进行研究,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推广策略。

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品牌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目的地形象主要包括目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等方面。

在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方面,研究者应建立全面的形象传播系统,包括旅游宣传片、旅游网站、社交媒体等多种媒介,以提高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此外,政府和旅游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目的地形象和品牌的建设。

三、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旅游目的地长期繁荣的关键。

研究发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的利益。

在经济方面,目的地需要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

在社会方面,目的地需要注重保护当地文化、传统和社区参与。

在环境方面,目的地需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者应注重目的地的生态环境评价、社区参与和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研究。

结论: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是当前旅游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目的地选择与决策方面的研究,通过深入了解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推荐。

此外,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通过多种媒介提高目的地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文献综述(旅游)

文献综述(旅游)

文献综述1、张广海、刘真真、李盈昌(2013)在《中国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中,通过选择能够反映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各类统计指标,运用主成分TOPSIS法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运用马尔科夫链和ESDA法对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探讨。

并得出了沿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关结论。

2、李瑶亭(2013)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指标体系、发展模式与经济效应》中以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构建了城市旅游产业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所揭示出的旅游产业关键影响因子及其关联程度与特征来判断、识别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对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旅游经济效应进行测度,从发展模式差异角度探究经济效应不同的原因,以明确东、中、西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万绪才、王厚廷、傅朝霞、马红专(2013)在《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旅游城市为例》中选取入境游客人天数作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采用均值比率法和聚类分析法,运用统计分析法中的相关系数法和多元回归法对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具体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很大,区域集中性非常突出,入境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对外经济因素对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影响最大,知名度次之,旅游产品和区位距离的作用较小。

4、张博(2013)在《本溪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设计及实施途径》中利用RMP 分析法对本溪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综合分析本溪市旅游产业在资源、市场、产品和宣传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本溪市现有旅游资源发展特点,提出了“一线三组团”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并针对每个发展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5、黄璨(2013)在《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研究》中利用产业经济学分析方法提出旅游产业各部门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度方法,并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和乘数理论研究旅游产业各部门的发展规模、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提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度方法,结合协整理论建立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的长期模型,从而分析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影响,综合测度旅游产业化水平。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2019年9月下半月刊智慧旅游研究综述宁 毅 陈金龙2015年1月10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智慧旅游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对于把旅游业建设为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智慧旅游的起源及概念、作用、框架、评价体系、实践进展进行梳理,对新时代智慧旅游建设具有较好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一、智慧旅游的起源及概念分析智慧旅游起源于美国公司IBM 于2008年的一次演讲上,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云计算、物联网将城市各方面进行智慧化,产生了“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国内有人将在旅游行业进行扩展,进而提出了“智慧旅游”。

目前,智慧旅游的概念在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国外没有学者对智慧旅游提出明确的概念表述,国内学者提出了一些概念,但没有标准的表述及统一的认识,目前中国智慧旅游还处于初始研究阶段,概念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切入理解。

第一,从管理角度,张凌云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服务,从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

刘叶飙等认为智慧旅游是依托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移动互联网为等技术并与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为旅游管理部门、游客、旅游企业及目的地提供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管理等内容。

第二,从旅游信息化角度,高丽娜提出智慧旅游是在新时代集合了云计算技术和通信网络即时、快速信息处理技术以及目前刚刚发展起来的物联网技术等,在传统旅游的体验环节、旅游产业的发展环节以及各项管理职能活动方面的有机应用。

姚懿菲认为“智慧旅游”是21世纪新兴起的旅游形式,主要依托互联网将旅游信息服务于人们的实际旅游需求连接,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手段为游客提供全面、丰富的旅游知识,促进旅游行业发展。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方法综述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方法综述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方法综述【摘要】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并通过文献综述、模型构建、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证研究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在分别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通过综合同行研究成果,构建了相应的研究模型,并采集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最后在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应启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贡献,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旅游业, 国民经济, 贡献, 研究方法, 综述, 文献综述, 模型构建, 数据采集与分析, 实证研究, 案例分析, 研究成果, 启示, 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促进地方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虽然旅游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研究中却发现,关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问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和不足。

传统上,研究者更多关注于旅游业对GDP的直接影响,而对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贡献并未进行深入探讨。

有必要对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更好地揭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机制和贡献方式。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模型构建、数据采集与分析、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全面系统地探讨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问题,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1.2 研究意义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刺激消费和增加就业都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摘要:智慧旅游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本文梳理了我国智慧旅游的文献资料,发现学界对智慧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旅游理论分析和模式构建、特定区域智慧旅游研究、涉旅企业或旅游服务“智慧化”研究、智慧旅游效果评价及市场影响分析、智慧旅游技术分析及其他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评述了目前学界的研究在内容及方法上的局限性。

关键词:智慧旅游综述中国“智慧”概念最初来源于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的商业计划,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打造快捷、便利、个性、智能、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智慧”理念展示的美好生活愿景开启了全新的城市发展方向。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信息技术带动下的“智慧”化转型升级发展趋势也初现端倪。

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旅游业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走在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的前沿,争取用10年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

“智慧”理念带来的经济行业发展变化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查询整理,力求从总体上说明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的现状。

一、研究文献描述(一)研究文献的数量及来源截止2014年4月10日,在数据库内限定搜索范围为期刊、硕博士论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以“智慧旅游”(135篇)、“智慧景区”(16篇)、“智慧酒店”(4篇)为篇名分别进行检索,共获得研究论文155篇。

从文献总量来看,对于智慧旅游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研究文献的纵向分布从论文发表的时间分布看,智慧旅游的研究起于2011年(6篇),2012年(42篇)及2013年(86篇)有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期刊出版特点,2014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至3月15日的当年论文为21篇。

由此可见,智慧旅游的研究是伴随着“智慧”理念的提出、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推进而出现的,为配合智慧旅游的深入、合理发展而进行的理论探索。

国外关于旅游目的地重游决策行为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旅游目的地重游决策行为研究综述
第3 4卷第 4期 21 年 1 0 1 2月
南京师 大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J U N LO A JN O MA N V R IY( a r cec dt n O R A FN N I GN R LU I E ST N t a SineE io ) ul i
Vo . 4 No 4 13 . De 2 1 c, 01
Zh n a , i n h Ho oi Mo Sh i i a gL n L Ya s u , u Gu l , ut n a
( .c ol f uies N nigN r a nvrt,N nig20 4 ,C i ) 1 Sho o s s, aj om l i sy aj 10 6 hn B n n U ei n a ( . iac ol e S aga N r a U iesy S aga 2 0 3 C ia 2 Fnn eC lg , hnh i o l nvri , hnh i 0 24, hn ) e m t ( .col f e g pySi c ,N nigN d a Unvri , aj g 10 6 hn ) 3 S ho o or h ce e aj o l iesy N ni 0 4 ,C ia G a n n t n2
ia c n u sa c fd cso — kn e a ir S c n l i ds u s st er vst h v i r n t t d n ec p in c n e a d s b tn e o e iin ma i gb h vo . e o dy, ic s e h e ii a ed f e t t u e a d p r e t t s i f ai o twad e t ain wh c cu ig i et rs v r in,c mp n aoy,a p iai n n t c me t n c n l s n,i o r sd si t ih i l d n n r a, i a e so n o n i k o e str p l t sa d at h n .I o cu i c o a o t p t o w r r p s l a e n d me t o rs rv s d cso ・ k n e a ir u sf r a d a p o o a s d o o s c tu it e it e iin ma i g b h vo . b i Ke r s t u im e t ai n e iin ma i g b h vo ,rv s y wo d :o r s d s n t ,d cso — kn e a ir e ii i o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决策研究综述作者:吴增玉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36期摘要:旅游决策在旅游行为领域中至关重要,亦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对国内外旅游决策相关文献系统梳理,研究集中于其概念、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决策模型等四个方面。

通过对旅游决策的综述研究,旨在为明确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决策;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6-0261-02国外对旅游决策研究起步较早,国内从引入这一名词以来,亦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依据,综述旅游决策的研究进展。

一、旅游决策概念研究格里克斯曼于1935年从旅游动机着手对旅游决策进行研究,但并没有给出确定概念。

在此之后的学者对旅游决策加以定义。

Bettman、Luce、Payne认为大多数人的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限制或激发他们的非理性行为,使他们的决策偏向或偏离理性轨道[1]。

Croutts&John认为,旅游决策是指旅游者对一系列旅游目的地及旅游服务的各种功能属性进行仔细评估,考虑出游成本最低,理性选择最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方案[2]。

保继刚把旅游决策定义为是在人们出游前搜集相关信息,并结合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出游决策的过程[3]。

谢彦君认为,旅游决策是旅游者搜集并加工有关潜在目的地的信息,并最终做出旅游决策[4]。

不难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决策的界定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其间存在相似点,都认为旅游决策的落脚点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若干环节,如搜索信息、评估、最终选择等。

二、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Mayo&Jatvis指出个人内在心理因素和外界社会因素显著影响旅游决策[5]。

Cees&Goossens利用推—拉原理,指出信息是刺激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外在推力,动机进而又推动人们对信息的进一步需求,并最终做出出游决策[6]。

Berger&Mitchell研究表明,如果消费者掌握高水平的产品信息和产品知识时,他们会更有信心和更确定的做出购买决策[7]。

陈建昌、保继刚提出感知环境和最大效益原则影响旅游者的决策行为,而感知判断的标准来源于自己的旅游经历、体验及对目的地信息的掌握程度[8]。

吴必虎研究指出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主要是距离、目的地性质、景观属性及决策者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9]。

综观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诸多因素影响制约着旅游决策,而在这些因素中,信息是学者们强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旅游决策过程研究旅游决策过程是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做出最终出游决策的过程。

Gradam指出度假旅游决策过程包括产生出游动机、信息加工处理、旅游方案评价、出游决策和旅游体验五个阶段,并且认为旅游体验是一个反馈环,对下次出游决策产生影响[10]。

Kenneth&Hyde认为旅游决策过程包括信息搜集、方案搜集和预定三个过程[11]。

Boshoff指出在最终的决策阶段,旅游者的预期旅游质量会受到反面信息的影响,这会改变旅游者的出游决策[12]。

沈涵认为旅游目的地选择与决策过程主要分为:消费者对旅游地的自然感知、被动感知和消费行为的完成三个步骤 [13]。

而师彦锋等人将旅游者的决策分为群体或个体感知阶段、潜在游客学习阶段、计划出游者对主动和被动信息的融合组织过程、旅游者的决策购买过程[14]。

总之,旅游决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难以察觉的过程,是国内外研究者面临的艰巨任务。

四、旅游决策模型研究学者在研究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的同时,基于对决策过程的分析,提出不同的决策模型。

Gabbott &Hogg提出了“信息处理理论”模型[15],Bettman对该模型进行改进,该模型阐述了决策制定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问题识别、信息搜集整合、方案评估和选择、选择和购买、售后过程[16]。

克朗普顿(Crompton)模型是一个概念框架模型,它基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和认知构成三个系列的变量,将旅游决策过程分为识别出游需要和选择旅游目的地两个阶段[17]。

邱扶东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将旅游决策过程依次划分为产生旅游的需要或动机、收集有关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目的地或旅游线路、进行旅游预算、确定出游方式、决定是否外出旅游、外出旅游等七个阶段[18]。

郭克锋认为,旅游决策分为产生旅游动机、信息搜集与分析、最终旅游决策和游后评价四个阶段[19]。

综上可知,学者们普遍认为旅游动机是旅游决策的起点,搜集相关旅游信息,做出最终出游决策是旅游决策不可或缺的阶段。

五、总结与展望综上分析,对于旅游决策的概念,虽然没有得到统一的定论,但学者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值得借鉴。

关于旅游决策影响因素研究,研究表明诸多因素影响制约着旅游决策,而在这些因素中,信息是学者们强调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地的信息不仅促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也会影响旅游者的出游决策。

对旅游决策研究的展望:(1)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旅游信息日益丰富,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大学生是网络运行的先行者,更倾向于网络旅游信息的搜索,在今后的研究中,把大学校旅游、网络信息与旅游决策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2)旅游决策过程包括一系列复杂又相互联系的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影响因素,今后的研究中,笔者认为学者应该从更全面的视角去研究旅游决策,综合考虑旅游决策的各个阶段。

参考文献:[1] Bettman,J.R.,Luce,M.F.,&Payne,J.W.Constructive consumer choiceprocesses[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rch.1998(3):187-217.[2] Crotts&John.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otiwation and Satisfaction on Destination Loyalty:A Structural Model[J].TourismManagement.2005.26(1):45-56.[3]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5] Mayo,E.J.,Jarvis,L.P.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Travel[J].Boston,MA:CBI Publishing Company,Inc.1981.32(7):132-144.[6] Cees,Gossens.Tourism Information and Pleasure Motiv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27(2):301-321.[7] Berger,Mitchell.The Effect of Adevertising on Attitude Accessibility,Attitude Confidence and the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9,16(3):269-279.[8] 陈建昌,保继刚.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1988,(3):45-51.[9] 吴必虎.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Graham.Anomie,Ego-Enhancement and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1(4):184-194.[11] Kenneth,Hyde.The Use of Trade-Off Analysis for the Design of Holiday Travel Packag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8.17(2):117-131.[12] Boshoff.Beerli Gonzalo Diaz Meneses and Sergio Moreno Self-Congruity and Destination Choice[J].Annla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34(3):571-587.[13] 沈涵.游客的旅游地选择与购买决策模型分析[J].旅游学刊,2005,(3):43-47.[14] 师彦峰,郝索.西安旅游者决策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6,(7):61-66.[15] Gabbott M,Hogg G.Consumer behavior and services:A review[J].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994,10(4):311-324.[16] Hawkins D I,Best R J,Coney K A.Consumer behaviour: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strategy [M].Homewood:Irwin Publishing,1995.[17] Crompton.J.L,Why Pleople Go on Pleasure Vacation.Annals of Tourism Rearch,1979,6(4),408-424.[18] 邱扶东,汪静.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J].旅游科学,2005,(2):45-50.[19] 郭克峰.旅游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经济,2009,(2):152-153.[责任编辑王玉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