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献综述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篇一: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旅游业,旨在为游客提供乡村风貌、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体验。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欢迎。
本文旨在对中外乡村旅游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1. 国内乡村旅游文献国内乡村旅游文献主要从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乡村旅游的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例如,《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16》中指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该报告还分析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 国外乡村旅游文献国外乡村旅游文献主要从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论述。
例如,《世界乡村旅游指南2016》中指出,乡村旅游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桥梁,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途径。
该指南还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的景点、特色旅游活动和旅游住宿等方面的内容。
二、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分析1. 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政策、资金和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如“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振兴计划”等。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乡村旅游市场逐渐扩大。
2.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分析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
篇二:乡村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主营业务,吸引游客到乡村地区进行休闲、观光、度假等活动的旅游业形式。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追捧。
本文将对中外乡村旅游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系统地了解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特点、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中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大量人口流动,乡村地区逐渐成为人们寻求休闲和放松的地方。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方法 (5)2.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6)2.1 乡村旅游的概念与特点 (7)2.2 中国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8)2.3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现状分析 (10)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 (11)3.1 相关政策的演变历程 (12)3.2 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分析 (14)3.3 政策环境中的问题与挑战 (16)4. 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 (16)4.1 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8)4.2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 (19)4.3 乡村旅游经济效应的案例分析 (21)5. 乡村旅游发展的社会文化效应 (22)5.1 乡村旅游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23)5.2 乡村旅游与地方文化特色发展 (24)5.3 乡村旅游在社会融合中的作用 (26)6. 乡村旅游发展的环境影响 (27)6.1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 (28)6.2 乡村旅游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29)6.3 乡村旅游的环境适应性与可持续发展 (31)7. 乡村旅游发展的规划与管理 (32)7.1 乡村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4)7.2 乡村旅游管理的经验与策略 (35)7.3 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36)8.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7)8.1 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39)8.2 问题的原因分析 (41)8.3 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2)1. 内容描述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综述,涵盖其发展背景、现状、特征、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分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政策导向下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并探讨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发展背景与演变:回顾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历史,分析其受政策、市场和社会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指出其发展阶段和特点。
旅游文献综述
旅游文献综述旅游文献综述旅游是一种人类活动,它是人们迫切需要自由、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心理需求的显现。
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发展迅速,不同的人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旅游经济成为了当今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经济增长、本地经济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对近年来旅游领域内的文献进行一次综述,对旅游发展方向、旅游市场、旅游的经济效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旅游发展方向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在某些国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超过10%。
而旅游业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包括自豪的阔游、独立游和自助游的个性化需求等多种形式。
有些人选择旅游是为了寻求放松身心,放过疲惫;有些人则是为了做一些极限运动或者探险活动,并尽可能多地观察到异域风情。
旅游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的,未来将更加拥有个性化的产品,丰富更为多样的旅游需求。
二、旅游市场每到一个旺季期,旅游业总是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旅游市场的火爆,也吸引着投资者的目光。
不少国家都在加强旅游事业的规划和管理,对旅游产品、资源、服务等进行了整合,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市场的价值和潜力。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繁荣,旅游市场也愈来愈竞争化。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优化产品的整体竞争力,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旅游的经济效益旅游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产业,它不仅能够进行直接的经济活动,同时也能促进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旅游可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如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扩大国际贸易等。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经济效益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已成为了重要的社会经济收入来源。
而在发展中国家,旅游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份利益课题。
为了更好地挖掘旅游产业的经济价值,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发掘本国旅游资源,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引言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活动,以保护和提升环境品质为目标,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中国,生态旅游正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本文将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讨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
一、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中国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因此在生态旅游方面具备广阔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投资的增加,使得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例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得到加强,旅游业收入和就业机会连年增长。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1.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的核心是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因此如何评价和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指标的评价,以及游客满意度和需求的研究,为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生态旅游对环境和社区的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旅游活动对环境和社区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者关注如何在旅游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在研究中,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社区参与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生态旅游市场和消费行为研究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游客消费行为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对游客市场调查、消费偏好和行为意向等方面的研究,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和态度,为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1.加强科学评价和管理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科学评价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质量评价和科学开发,同时加强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保障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跨学科研究的开展生态旅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等。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倾向于跨学科的合作,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探索生态旅游发展的多维度问题。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摘要:生态旅游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发展,还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的生态旅游研究文献,总结了研究者在生态旅游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一、引言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内相关的生态旅游研究文献,了解我国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1. 研究主题在国内生态旅游的研究中,研究者关注的主题较为多样化。
其中,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许多研究通过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生态旅游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此外,生态旅游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研究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研究了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多采用了综合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和问卷调查法等。
综合分析法主要用于对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和路径的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形成理论框架和发展模式。
实地调研法主要用于研究生态旅游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研究者通过走访调研和数据采集,实地观察和分析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状况和环境变化。
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调查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了解游客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认知和满意情况。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的多样性和全面性还有待提高。
目前研究主题偏重经济和环境方面,对于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
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这可太重要啦!想想看,旅游就像一场大冒险,要是不可持续发展,那以后可咋玩呢?就像吃蛋糕,要是一下子全吃光了,以后就没得吃啦。
难道你不想以后还有好玩的地方去吗?可持续发展得保护好环境呀。
那些美丽的风景要是被破坏了,多可惜。
就像漂亮的花被踩坏了,让人心里难受。
李阿姨去旅游的时候就特别注意保护环境。
你不想让美景一直都在吗?文化保护也不能少。
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是宝贝,要是丢了,多遗憾。
这就像丢了传家宝,心疼死啦。
王大哥就对古老的文化特别感兴趣。
你不想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吗?社区参与也很关键呢。
当地居民得从旅游中受益,不然谁愿意让游客来。
就像开派对,大家都得开心才行。
张大妈就觉得社区参与能让旅游更有味道。
你不想和当地居民一起玩吗?可持续交通也得考虑。
要是交通乱七八糟,旅游体验多差。
这就像在路上堵车,急死人。
刘叔叔就喜欢坐环保的交通工具去旅游。
你不想轻松愉快地到达目的地吗?旅游规划得合理。
不能盲目开发,得有长远的眼光。
就像盖房子,得设计好了再动手。
赵师傅参与过旅游规划,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你不想去规划好的地方玩吗?教育游客也很重要。
让大家都知道要保护环境,尊重文化。
这就像给学生上课,得让他们懂道理。
孙小妹就觉得游客的素质很重要。
你不想做个文明的游客吗?政府得发挥作用。
制定政策,加强管理。
就像家长管孩子,得有规矩。
周大哥就希望政府多管管旅游市场。
你不想有个好的旅游环境吗?企业也有责任。
要开发环保的旅游产品,不能只想着赚钱。
这就像做生意得讲良心。
吴老板就注重可持续发展。
你不想支持有责任感的企业吗?旅游可持续发展真的很重要,大家都得行动起来,让旅游变得更好。
赶紧加入吧。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和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关于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多。
本文将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无锡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无锡休闲旅游资源分析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无锡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有太湖、鼋头渚等自然景点,以及锡惠园、拈花湾等人文景点。
在休闲旅游资源方面,无锡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休闲景点,如无锡市博物馆、锡惠园、锡惠园等,这些景点为无锡休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在对无锡休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的文献中,很多学者都对无锡的休闲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文献《无锡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对无锡的休闲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开发和保护建议。
在资源利用上,文献《无锡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要强调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结合,从而实现无锡休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无锡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无锡休闲旅游产品是无锡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休闲旅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无锡休闲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方面,文献《无锡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对无锡休闲旅游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该文献提出,无锡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应注重产品的特色和创新性,强调体验式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无锡休闲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文献还有《无锡休闲旅游产品发展情况及发展对策研究》,对无锡休闲旅游产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这些研究为无锡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无锡休闲旅游市场营销研究领域,有文献对无锡休闲旅游市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市场营销策略。
《无锡休闲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对无锡休闲旅游市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应对不同市场需求和挑战。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旅游城市,也是江苏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休闲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无锡旅游业的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通
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了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
与管理、旅游体验与满意度等。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是无锡旅游研究的基础,相关文献中
对无锡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分析了其开发利用的问题与挑战。
旅游
规划与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无锡旅游业的战略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机制创新等
问题。
无锡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以生态旅游
为重点、以创新旅游产品为驱动、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目标。
文化旅游是无锡休闲旅游
的核心竞争力,无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品,可以通过挖掘和传承这些文
化资源来吸引游客。
生态旅游是未来无锡休闲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无锡拥有许多自然景
观和生态保护区,可以通过保护环境和发展生态旅游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旅游产品是
无锡休闲旅游的关键,无锡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旅游项目和活动来丰富旅游产品,满足游客
多样化的需求。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无锡休闲旅游发展的基础,无锡可以通过培训旅游从
业人员、优化旅游服务流程等方式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旅游业作为全球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交流、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管理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旅游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和分析。
二、旅游管理的定义与发展历程旅游管理的定义并无统一标准,但可以简单理解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
旅游管理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
旅游管理的理论框架不断完善,研究内容也逐渐从宏观管理逐步拓展到微观管理层面。
三、旅游管理的研究热点1. 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开发旅游目的地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目的地的定位、规划、建设以及推广等方面。
研究者们通过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旅游目的地,以提升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2. 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涉及旅游产品的定位、定价、促销等方面。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研究者们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探索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3. 旅游运营与服务质量旅游运营与服务质量是旅游管理中的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消费者的满意度。
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如何提高旅游运营效率、完善服务质量,以提升整个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旅游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主要关注旅游业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者们通过政策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探索旅游业在可持续性方面的优化路径。
五、结论旅游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众多领域的研究,并在各个领域都有持续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旅游管理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研究热点的综述与分析,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基础。
在旅游管理研究领域,还存在着更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和深入研究。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无锡休闲旅游的现状、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产品研究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
在研究背景中介绍了无锡休闲旅游的重要性,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无锡休闲旅游的特点和问题,研究意义在于为无锡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文章通过分析无锡休闲旅游的现状、研究发展趋势,探讨市场需求和产品研究,最后提出了关于无锡休闲旅游管理模式的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无锡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产品研究、管理模式、总结、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无锡市位于中国东部,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锡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消遣方式。
目前对于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相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也相对不足。
有必要深入探讨无锡休闲旅游的相关问题,从研究背景出发,全面了解无锡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趋势、市场需求、产品研究以及管理模式,以期为无锡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推动无锡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还可以为其他地区的休闲旅游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对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探讨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无锡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探讨该地区休闲旅游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产品特点以及管理模式,为该地区的休闲旅游提供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策略。
具体目的包括:一、分析无锡休闲旅游的现状,了解目前市场规模、发展水平、资源情况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二、研究无锡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几年该地区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三、深入分析无锡休闲旅游市场需求,探讨消费者对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四、研究无锡休闲旅游产品的特点,并探讨如何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五、探讨无锡休闲旅游的管理模式,提出科学的管理建议,为该地区休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2000字范文模板
乡村旅游文献综述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近年来备受关注。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的喧嚣和繁忙成为了许多人所厌倦的生活状态。
相比之下,乡村则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以及独特的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探讨该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顾名思义,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旅游观光、体验当地生活和参与乡村活动的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和纯朴的民俗风情。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1. 自然景观:乡村地区的自然风景资源丰富,如农田、梯田、河流、森林等,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独特景观。
2. 人文风情:乡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不同地域的乡村有着不同的传统民俗、风土人情,这些都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3. 乡村生活体验:游客可以在乡村地区体验种地、捕鱼、游山玩水等农村生活,享受乡村的清新空气和轻松氛围。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乡村旅游逐渐受到重视。
许多地方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各种特色产品和活动,吸引游客。
然而,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础设施滞后、服务水平不高、宣传推广不力等。
四、乡村旅游的前景展望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乡村旅游的需求增加,乡村旅游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乡村旅游能够更好地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热爱乡村生活的人,我对乡村旅游充满期待。
我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经济、保护乡村环境、传承乡村文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乡村旅游也是一种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寻求,可以让人们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宁静和自然,对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益处。
总结回顾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我对乡村旅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乡村旅游具有自然景观优美、人文风情丰富等特点,发展现状尚有不足,但未来的前景十分广阔。
旅游文献综述
旅游文献综述第一篇:旅游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日期:南通大学信息技术检索作业现代旅游体验要素文献综述顾鹏斐非织造材料与工程132班1315052037 钱智勇 2015年5月4日现代旅游体验要素顾鹏斐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验旅游日益兴起,旅游体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旅游体验的内涵,并总结了旅游体验的类型以及模型等。
关键词旅游体验;内涵;内容;模型正文综观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方式,可以归纳为三个递进的旅游发展阶段(李怀兰,2004年)。
第一阶段,观光旅游。
这是旅游的初级阶段,是社会经济欠发达时期的必然选择,以自然风景区开发为主,旅游消费能力弱,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
第二阶段,休闲旅游。
这是旅游消费发展的中级阶段,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第三阶段,体验旅游。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最高旅游状态,是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
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0世纪60年代,鲍斯汀将旅游体验定义为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一种经过人工设计的大众旅游体验;70年代,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 托夫勒在其著作《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首次提出体验经济时代即将到来;1978年艾特森指出旅游体验的获得是由活动与环境组成,不同的活动及环境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体验。
90年代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正式提出旅游体验一词,指出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并为其创造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将注重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并愿意为基于体验活动的消费者需求变化买单,以使消费者产生一次难忘的记忆。
一、旅游体验的内涵关于旅游体验的含义,国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Boorstin(1964)认为它是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是做作的、刻板的。
MacCannell(1973)则把旅游体验看成是对现代生活所遭遇的困难的积极响应,他认为旅游者是在寻求“真实”的体验以战胜困难。
乡村旅游发展的文献综述与
04
CATALOGUE
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与策略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国外模式
通常是以农家乐、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形式进行 ,注重乡村自然与文化的挖掘,以及与旅游的结合。
更多元化,例如农场度假、葡萄酒庄园旅游、乡村文 化遗产旅游等,重视乡村体验与度假氛围的营造。
典型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案例分析
浙江莫干山模式
日本箱根模式
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打造高端 民宿集群,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
以温泉资源为核心,结合乡村风情和特色小 吃,形成综合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挖掘乡村特色
提升旅游产品品质
深入挖掘乡村的自然、历史、文化等资源 ,形成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提升乡村旅 游产品的品质和游客满意度。
加强政策与规划研究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策与规划问题,开展更多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 ,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3
关注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乡村旅游对乡村社会文化、居民生活质量、城乡
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更全面地评估乡村旅游的价值和意义。
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提升品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精细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和服务提供,满足游客不断升级 的消费需求,提高乡村旅游的整 体品质。
社会文化因素
乡土文化
乡村地区的民俗、传统手工艺、古建筑等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对游客具有独特的魅 力。
社会氛围
乡村地区的淳朴民风、亲和的人际关系等社会氛围,能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馨,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 力。
经济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扶持
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如资金扶 持、税收优惠等,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的 发展。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无锡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座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无锡旅游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无锡,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本文通过对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的综述,探讨无锡休闲旅游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无锡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城市,拥有众多的水景资源。
周鸿彬等人(2016)通过对中国江南水乡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调查,发现无锡的水乡旅游资源是其独特的优势,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无锡的太湖、太子湖、鼋头渚等著名的水乡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无锡还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如蠡园、灵山大佛等,这些文化景点也是无锡休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杨泓梅,2019)。
无锡还注重休闲旅游的产品开发和创新。
研究发现,无锡旅游业逐渐进行了差异化和特色化的产品开发,如灵山大佛、无锡市博物馆等,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和游客满意度(戴军,2017)。
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休闲旅游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成等人(2018)通过对无锡虎丘景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发现无锡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休闲旅游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体验。
无锡休闲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无锡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国内其他旅游城市相比,无锡在旅游的品牌建设、营销推广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罗春梅,2019)。
无锡旅游业的发展还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研究发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如太湖蓝藻污染等问题(朱扬飞,2015)。
无锡旅游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民俗旅游文献综述范文
民俗旅游文献综述范文民俗旅游是一种涵盖了民俗文化、旅游和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旅游形式。
随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和身份认同的重视,民俗旅游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
本文将对民俗旅游文献进行综述,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民俗旅游的定义和特征民俗旅游通常是指游客前往一个地方,通过观赏或参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来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历史和传统。
民俗旅游的特征包括:具有文化吸引力、具有体验性、具有互动性、具有参与性、具有教育性、具有经济性、具有可持续性等。
2. 民俗旅游的文化价值民俗旅游在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民俗旅游,游客能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历史。
同时,民俗旅游也可以帮助当地居民重新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传承和保护。
3. 民俗旅游的经济价值民俗旅游在经济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当地的经济实力。
同时,民俗旅游也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选择,满足了游客对文化多样性和体验式旅游的需求。
4. 民俗旅游的可持续性民俗旅游的可持续性是指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保护当地文化、生态和社会资源的能力。
为了保障民俗旅游的可持续性,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同时也要提高当地居民的意识和素质,以保证旅游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5. 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文化多样性和身份认同的重视,民俗旅游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民俗旅游将更加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推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民俗旅游也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综述(旅游)
文献综述1、张广海、刘真真、李盈昌(2013)在《中国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变》中,通过选择能够反映沿海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各类统计指标,运用主成分TOPSIS法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比较,运用马尔科夫链和ESDA法对旅游发展区域差异的时间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探讨。
并得出了沿海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关结论。
2、李瑶亭(2013)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指标体系、发展模式与经济效应》中以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构建了城市旅游产业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所揭示出的旅游产业关键影响因子及其关联程度与特征来判断、识别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对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旅游经济效应进行测度,从发展模式差异角度探究经济效应不同的原因,以明确东、中、西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给出东、中、西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3、万绪才、王厚廷、傅朝霞、马红专(2013)在《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重点旅游城市为例》中选取入境游客人天数作为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采用均值比率法和聚类分析法,运用统计分析法中的相关系数法和多元回归法对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具体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城市入境旅游发展差异很大,区域集中性非常突出,入境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对外经济因素对城市入境旅游的发展影响最大,知名度次之,旅游产品和区位距离的作用较小。
4、张博(2013)在《本溪市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设计及实施途径》中利用RMP 分析法对本溪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综合分析本溪市旅游产业在资源、市场、产品和宣传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本溪市现有旅游资源发展特点,提出了“一线三组团”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并针对每个发展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5、黄璨(2013)在《旅游产业化水平测度研究》中利用产业经济学分析方法提出旅游产业各部门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度方法,并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和乘数理论研究旅游产业各部门的发展规模、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关联带动功能;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提出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测度方法,结合协整理论建立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的长期模型,从而分析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影响,综合测度旅游产业化水平。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休闲旅游资源而备受青睐。
本文将从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三个方面来综述有关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文献。
文化遗产方面,王威等(2016)在其研究中指出,无锡的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包括太湖石、无锡夫人、三国文化、锡山方言等等。
其中太湖石是无锡著名的特产和旅游资源,太湖石博物馆、太湖石文化园等太湖石相关景点成为游客的必去之处。
此外,文物古迹方面,无锡也有着众多的代表性景点,如灵山大佛、金鸡湖等。
自然景观方面,吴传奎(2017)的研究指出,无锡各类自然景观独具风采,如太湖水系、石墨山、渌水湖等。
其中太湖是无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具有“东方瑞士”之称。
太湖周边的梅园、葛岭、太湖渔村等景点景观秀美,深得游客喜爱。
除此之外,无锡的山水园林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
旅游资源方面,林微微(2018)的研究发现,无锡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包括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休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等多个方面。
其中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已经成为了无锡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态旅游资源则以太湖、钱塘江、锡山等为代表。
休闲旅游资源包括商业中心、影城、娱乐场所等,而体育旅游资源则以马拉松、自行车赛、水上运动等为重点。
综上所述,无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无锡应该进一步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的潜力,通过加强宣传和营销,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无锡的独特魅力。
同时,无锡还需加大面向海内外市场的推广力度,将无锡休闲旅游推向全世界。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中外乡村旅游文献综述篇一:乡村旅游是指在城市周边或乡村地区开展的以休闲、度假、体验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中外乡村旅游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梳理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旅游形式以及旅游文化内涵,并对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起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开始寻求一种摆脱繁琐城市生活的方式。
乡村旅游应运而生,主要以农家乐、乡村旅馆等形式出现。
在欧美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模式。
比如,美国的乡村度假旅游、法国的农庄旅游、德国的森林旅游等。
这些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经验表明,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地域文化、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1.传统农家乐模式农家乐模式是乡村旅游最早的发展模式,主要面向城市居民,提供乡村食宿和休闲娱乐服务。
农家乐模式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了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2.景区带动模式景区带动模式是以旅游景区为核心,将乡村旅游作为景区的辅助,通过乡村旅游的提升来促进景区的发展。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3.乡村旅游综合体模式乡村旅游综合体模式是将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相结合,打造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产品。
该模式适用于乡村旅游资源较为分散的地区。
4.互联网 + 模式互联网 + 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实现乡村旅游的线上预订和消费。
该模式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扩大乡村旅游的市场规模。
三、乡村旅游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的旅游形式主要有四种:1.单一乡村旅游形式单一乡村旅游形式是指以乡村住宿、餐饮和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国内外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外文献综述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通过旅行和居住在农村地区,认识当地的文化、风光、历史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旅游方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各国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乡村旅游相关的文献。
国内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国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耀文等(2017)研究了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发展潜力巨大。
陈新华等(2018)在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应该注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观点。
王世昌等(2019)则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乡村旅游的消费行为和旅游体验。
国外方面,乡村旅游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霍金斯(2000)认为,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
萨伊德(2002)则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认为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当地社区和环境的利益。
罗德里格斯等(2015)探讨了乡村旅游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旅游方式,它既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未来,我们应该注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当地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旅游管理本科生饭店就业情况的研究综述姓名: 曹秋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旅游42班学号: 2224226指导教师: 刘庆友职称: 副教授2007 年6 月3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旅游管理本科生饭店就业情况的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曹秋雯指导老师刘庆友摘要: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本科生在饭店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饭店企业大学生员工流失率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众多有关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饭店就业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我国饭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的现状、流失的消极与积极影响、流失问题产生的原因三个方面,对大学生饭店就业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文章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学术动态以及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员工;流失;影响;原因The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Cao QiuwenTutor Liu Qingyou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ercentage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s employed in hotels drops year by year. And the drain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ing for hotels keeps a constantly high rate. In this background, the text analyzed a lot of studies related to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employed in hotels, and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effect of the drain, and the reasons. The article reflects the progress, academic dynamic state on research in this field,and essential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valued further from now on.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employee; drain;effects;reasons任何行业要迅速发展都与其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战略密不可分,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饭店业在发展过程中竞争越来越激烈。
我国顺利加入WTO,外资饭店纷纷进驻,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
学者们纷纷指出了我国饭店业加强人才竞争、素质竞争的重要性。
而招收足够数量的大学生,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留住高学历专业人才,防止其流失是饭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旅游管理本科生饭店就业的现状学者们纷纷指出旅游管理本科生(以下均称为大学生)到旅游业相关企业,尤其是饭店企业就业的比例却逐年下降。
更值得一提的是,饭店大学生员工在短期内的流失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大学生饭店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员工流失现象严重成为最大的困境。
以聂云霞(2005)学者的研究阐述为例:每年很多饭店在高校中招聘大量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但多数不到一年就基本流失了。
而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要么没有进入饭店行业,要么把饭店当作跳板,工作不久就跳槽了。
[1]因此现在饭店人才供求市场出现这样一个矛盾:一方面饭店企业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而另一方面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高学历人员却难于立足该行业。
致使许多饭店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下时宁愿吸收高中生,而不愿要大学生。
根据中国旅游协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对国内23个城市33家星级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调查资料统计分析出:饭店星级越高,流失率越高;另外外语好、学历高、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年龄不大,且处于管理岗位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才流失更加频繁。
廖晓静(2004)认为从我国饭店业就业现状看,饭店企业的员工主要以低学历、临时性的合同员工为主,这种人才结构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2]二、饭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的影响学者们分别从消极与积极影响分别阐述了饭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现状对饭店产生的影响,而消极影响远远大于积极影响:(一)消极影响从所有学者们的相关研究中可看出:大学生员工流失是一种直接的人才流失,也是一种间接的成本损失。
它将导致生产效率及员工士气的降低、客源的流失、饭店品牌的损害、可能的销售损失等。
1.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曲秀梅(2006)认为大学生员工流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间接成本,包括两方面,一是员工流失之前,其对现有工作已经心不在焉,从而造成效率损失;二是由于该职工在被新员工填补之前的空缺成本。
[3]如果由于流失者具有特殊的技能或流失者在原来的岗位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流失后造成的成本损失比因其流失而产生的职位空缺造成的损失更为重大,且其影响常常会延续到接替其职位的新员工能充分胜任其工作为止。
在此基础上,从学者聂云霞(2005)的分析中可知雇佣一名新员工顶替流失的员工所需的费用是新员工年薪的30%,包括招募和广告费、引导和培训、付给其他员工的加班费等。
在这一方面学者苗良(2006)、邹益民,陈业玮,缪江平(2002)、陈雪琼,邱桂连(2004)均存在着相同的观点。
并共同指出正因为工作绩效的降低,从而影响了饭店服务质量,阻碍了饭店的发展。
2.对社会和交流模式的干扰员工流失会给饭店内部以及外部的人际交流产生消极影响。
饶雪梅(2003)指出如果其在饭店工作或人际交流的网络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或其群体因其才更加具有凝聚力或工作效率,那么其流失会导致工作群体整体工作效率下降,这一点也是对工作绩效消极影响的补充。
[4]苗良(2006)、聂云霞(2005)的学术中补充道,从外部看,大学生员工在顾客中均有很好的声誉,有其自己的客源,其流失将相继地带走客源。
从而导致饭店的业务受损、客源流失。
3.对士气的损害所有学者均认为员工流失对其他在岗人员的情绪及工作态度产生消极影响,刺激更大范围的人员流失。
特别是人们看到流失员工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或收益时,留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大幅度受到影响。
廖晓静(2004)指出饭店人员流失过于频繁容易导致骨干队伍的不稳定,极不利干人才的系统培养和企业的稳定发展,对在岗员工和学校实习生易造成“不是久留之地”的负面影响。
4.对饭店品牌的损害苗良(2006)等学者们认为大学生流失这种现象在饭店内部常被理解为他们对现状的不满,这将引起不必要的揣测和人心的浮动,外部也会对其信誉产生怀疑,损害了饭店的品牌形象。
[5]5.削弱人力资本竞争优势邹益民,陈业玮,缪江平(2002)认为人力资本是企业制度安排的重要要素。
刚进入饭店的大学生员工可能未必称得上是人力资本,但他们是重要且及其关键的后备资本。
[6]大学生员工的大量流失势必影响饭店员工队伍的总体素质,造成人员青黄不接的状况,最终导致饭店竞争优势的缺失。
(二)积极影响至于流失的积极影响,很少会有学者提及,但并非不存在。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其两面性。
而大学生员工流失这一现象也不例外,只是这种流失要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以下选取了两位学者的见解进行阐述。
曲秀梅(2006)认为其积极之处在于:一是对低素质员工的替代。
员工流失对饭店产生的最明显的积极影响是高素质员工替代低素质员工。
二是能够提高创新、灵活性和适应性,新的更替者的介入会给饭店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知识、新观念、新的工作方法和技能等,从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
该学者的另一突出观点在于他认为员工的流失会给饭店提供降低成本的机会,如通过撤销或合并有流失而产生的空闲职位,对工作进行重新设计或由此而促进新的自动化的工作设备的引进,对饭店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催化作用。
陈雪琼,邱桂连(2004)则从大学生员工自身的角度分析:流失对于大学生员工自身来讲是一个提升的机会,会因此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晋升。
[7]三、饭店大学生员工流失的原因(一)大学生方面1.自我估价和认识偏高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们都提出:大学生在自我估价和认识上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锻炼,就工作和事业而言,大多都有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又容易自以为满腹经纶,自命不凡,就业期望值偏高,导致理想与现实脱节。
又不能对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做出正确判断,由此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就业心态不正确游富相认为大学生员工注重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但又缺乏务实的工作作风,往往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创业、去第一线做具体工作的心理准备,一旦事与愿违,具进取心和事业心就会受到挫折,进而失去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其辞职。
[8]李松柏(2005)则指出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已受过高等教育,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应从事管理工作,而不是基层工作。
走上工作岗位后得知上级的文凭没有自已高,心理便产生“大材小用”的不平衡感。
[9]在这一方面,学者李纪红(2004)通过其调查发现:在其调查的大学生中85%的人是愿意从企业基层做起,但其中56%的人认为他们在短期内就能脱离基层岗位,获得与学历相等的权力和职位。
这与很多学者们认为的大学生不愿从基层做起形成了对比。
[10]3.对收入的期望过高学者们普遍认为在现今的竞争形势下,饭店业员工的整体收入水平是偏低的,这远远赶不上各地的消费水平,看到其他同学找到的高薪工作时,在相互攀比的心理的作用下,跳槽必然就成为他们的一个选择。
4.实践技能缺乏聂云霞(2005)由于大学生在一线操作方面与职高生相比其技能略逊一筹,且失去年龄优势,更使饭店产生大学生不及职高生的印象,这也客观造成了大学生对饭店工作环境的不认同感。
刘艳华(2005)认为本科四年的高等教育虽然使大学生掌握了经济和管理理论,但在实际服务工作中基本用不上。
她更指出:饭店的服务业性质决定了它的“门槛低”,脱颖而出的往往是适应性强的职高生,由于工作需要他们更多地参加了各种学习、进修和培训。
而这种在工作经历和经验基础上的深造无疑会比没有实践背景的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更能学以致用,在一次次被否认之后,大学生只得一走了之,从而似乎又验证了大学生在饭店做不长的预言。
[11]5.工作性质与心理特点的冲突所有学者均表示:进入饭店后,大学生一般从基层做起,这种简单的重复工作与大学生的崇尚个性解放、热爱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积极寻求职业发展的心里特点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