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合集下载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第四章思考题7】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一、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美国1901年的5月,发生了交易所危机,到了1903年,美国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危机。

铁矿石开采量下降了22.5%,生铁产量下降了8.4%,钢产量下降了7.3%,失业率高达10.1%。

二,一次大战前的经济危机:1907年3月,美国爆发了交易所危机;1907至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3.56亿美元,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元。

此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倾销商品。

这样一系列危机加剧了英德、法德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三,一九二九年黑色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正式拉开了大危机的序幕。

这次大危机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带来了极惨重的政治后果---法西斯主义在兴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有战后第一次危机,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八十年代债务危机,一九八七年金融地震,1929年10月29日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等等一直到现在的经济危机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

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

这样已经社会化的……(课本P169页)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生产企业减产或停工,许多金融机构倒闭,整个社会经济一片混乱。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们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

简答论述绪论(p1-p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规律观?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6、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第1章(p12-p14)1、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2、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4、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6、试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

10、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11、简述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12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1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14、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15、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16、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17、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77)18、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9、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20、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C. 阶级和阶级斗争D. 商品和货币答案:B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者是: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卡尔·马克思D.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答案:C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 公有制为主体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D. 以上都是答案:D5.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B. 跨国公司的兴起C. 国际分工的深化D. 各国经济政策的完全统一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A. 社会生产关系B. 社会生产力C. 社会上层建筑D. 社会意识形态答案:A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答案:C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包括:A. 调节生产B. 调节分配C. 调节消费D. 调节宏观经济答案:A, B, C4. 以下哪些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形式逻辑D. 数学分析答案:A, B5. 以下哪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A. 国有经济B. 集体经济C. 个体经济D. 混合所有制经济答案:A, B,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本试题旨在检验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C. 社会生产方式D. 商品流通答案:C2. 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劳动和资本C. 价值和交换价值D.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A3.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 利润最大化D. 资本积累答案:B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A.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 供求关系决定D. 生产成本决定答案:B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经济政策失误B. 市场信息不对称C.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D. 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答案: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共10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的普遍性、剩余价值的榨取以及生产和资本的不断扩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的目的不再是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仅够支付工人的工资,而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剩余价值。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获取利润。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观点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观点和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课程期末作业班级:政教1001 姓名:徐香学号:100204136第一部分:(选择3和7)1、试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践价值。

主要观点:第一: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的阐述。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由资本主义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所决定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生产力的绝对发展,不管价值和其中包含的剩余价值,忽略资本主义生产赖以发展的生产关系,实现现有资本价值的有效保存和不断增殖是其本质所在。

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最隐蔽、最深刻的原因。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成机制问题。

马克思考察了危机的各种因素、条件、可能性、现实性和规律。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论述了商品表现为货币并完成形态变化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的前提,阐明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资本论》第二卷中考察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资本循环的三个公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

认为只有三个循环实现顺利的转换和统一才能保证资本主义生产的连续性,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对抗性质和无政府状态,使得这种连续性遭到破坏。

在第二篇《资本周转》中,马克思揭示了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在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中,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表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私有制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是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中实现的。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工人的影响方面。

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资本主义生产活动,经济的不景气使得资本家加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显露出无限制的追求利润的本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工人阶级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失业人口急剧增加,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通过裁减工人,拉长劳动时间或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保证自我的利润实现;二是工资水平严重下降,不能保证工人的正常生活,不利于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危机使工人阶级陷入贫困,长此以往,工人阶级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资本主义经济不景气,工人阶级的生活将十分窘迫。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人们生活困难,示威游不断,社会混乱
向世界扩展
工人把牛奶 倒入河中
股市崩溃后,100 美元可买下这辆 车
街头的失业工人
1933年,富兰克林 . 罗斯福 Franklin D。Roosevelt, 1882-1945)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以“新政”(New Deal) 救治经济危机, 并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他的“大胆实验”。 新政内容: (1)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贬值美元,刺激 出口。 (2)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3)调整农业,压缩农 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 (4)兴办公共工程(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减少失 业(以工代赈),扩大消费需求。 (5)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6)《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指定本行 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 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 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资本主义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垄 断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国际垄断 阶段。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1、以强大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后盾 2、以跨国公司为主力军 3、以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为主要调节机构, 4、以追求全球超额垄断利润为目标,向全球渗透和扩 张的资本主义。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 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发展,推动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不断地向前运动和发展。
一个矿工的儿子和他母亲的对话:“天这样冷, 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因为我们没有煤。你 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父亲为什么失业 呢?”“因为煤太多了。”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生产相对过剩 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 求来说社会生产听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人民的 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浅谈《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

浅谈《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

浅谈《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作者:陈杰来源:《财讯》2016年第14期在马克思的经典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

《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对于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理论本质、产生根源、周期性规律等的深刻分析和科学论断,以及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解释,对于我们现如今如何认识和应对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资本论马克思经济危机所谓经济危机,是指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者整个世界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不断收缩,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危机,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叙述:“一切现实危机的最后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发展的界限。

”而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便是资本的本性,对经济危机及其理论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则是我们应对当代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

《资本论》中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及分析(1)资本的本性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导致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诱因是资本的本性。

货币、钱、财富都不不能被称作为资本,而只有当这些东西被用来作生钱的工具的时候,也就是可以做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时,它们才是资本。

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范畴,它所体现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从古至今,资本家们对于金钱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也就说着资本对于利润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马克思曾援引英国评论家邓宁的话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者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怕真空一样。

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如果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也正是资本对利润永无止境的贪婪,推动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着一场“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对于经济危机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而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说明才是科学的。

如果要颁发经济学大奖,首先就要给马克思,所以危机爆发以来,《资本论》在有些国家成了圣诞节的礼物,科学的书籍竟成为宗教节日的礼物,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事!一,经济危机的本质关于这场危机的性质,通常的说明是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后影响到实体经济等,这是掩盖危机真实性质的错误说法。

人们所说这场危机是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次危机就是马克思指出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且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所谓的次贷危机,就是金融机构明知买房的人不具备借款条件,还要贷款给他们买房。

这种现象从房屋生产方面看,这就是房屋的生产过剩;从购买力方面看,是“需求不足”。

房屋是人们最主要的生活消费品,房屋生产过剩集中表现了生活消费品的过剩。

当然,所谓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于人们购买力的过剩。

以房屋为例。

“据美国房地产跟踪公司统计,目前,美国被银行回收的房产达到创记录的82万套,远远多于2006年底的22.4万套。

”可见,这82万套房子原来是有人住的,而这些人是借钱买的房,现在还不了贷款才被赶出住宅;汽车等其他生活消费品的生产过剩,也已经陆续暴露出来,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先后被确认陷入衰退,充分证明这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其实质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谈论这次资本主义的危机时,很多人只是就这次危机论危机,而不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马克思早就预见到,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经济制度与生产的社会化,必然要发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事实正如马克思预见的那样:“翻开资本主义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到一幅清晰的图景:自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全面性的经济危机以来,在英国、美国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上每膈8-12年,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讲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讲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讲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讲义一、引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资源有限、消费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

这些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引发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起因、类型和影响,并探讨如何应对和避免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的起因1.资本积累与利润率下降:资本主义经济系统追求无限增长,但市场的扩张是有限的。

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企业会加大生产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进而压低商品价格和利润空间。

随着市场饱和的逐步加重,企业的利润率会下降,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2.金融泡沫与债务危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金融系统存在着泡沫的风险。

金融机构会过度扩张信贷,导致债务积累和负债扩张,最终形成泡沫。

泡沫破裂时,会引发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进而传导至实体经济领域。

3.经济周期与投资波动: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周期性波动,即经济的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

经济繁荣时,投资活动增加,经济增长。

但经济衰退时,投资大幅减少,经济下滑。

这种波动是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内在的,而当波动加剧时,会引发经济危机。

三、经济危机的类型1.景气周期性危机:这是最常见的经济危机类型,是由经济周期性波动引发的。

通常由于投资的增减不平衡,导致经济的过热或过冷,从而引发经济的衰退或萧条。

2.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由金融体系的风险积聚、金融泡沫破灭引发的。

金融危机一般与大规模的倒闭、资金流动停滞和资产贬值等现象相关。

3.供需失衡危机:资本主义经济中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紊乱,导致产能过剩或消费不足,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供需失衡危机与产业结构的失调、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相关。

四、经济危机的影响1.经济衰退:经济危机会导致经济的停滞和下滑,企业经营困难,失业率上升,消费和投资减少。

经济衰退给社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生活水平的下降。

2.社会动荡:经济危机容易引发社会不满和抗议,进而导致社会动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2021简答与论述题各章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2021简答与论述题各章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2021年简答与论述题各章节汇总2018版新教材对应的真题从2019年10月开始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P36 (2020.08)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P43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P37 (2018.04)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P40 (2019.10)4、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P49 (2020.10)5、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是不把它当作教条主义而是行动指南,简述理由。

P52 (2021.04)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P78 (2020.08)2、简述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关系。

P78 (2019.04)3、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P80 (2018.04)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82 (2019.10)5、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含义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

P89 (2020.10)6、简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P96 (2018.10)7、试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97 (2021.04)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1、简述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P101-102 (2020.08)2、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对于认知本质的回答的不同。

P109 (2021.04)3、简要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

P111 (2019.10)4、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P111 (2020.10)5、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自考马原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原试题及答案

自考马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的B. 物质的C. 能量的D. 信息的2.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A. 剩余价值理论B. 阶级斗争C. 资本积累D. 个人主义3.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重要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A和C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科技进步B. 阶级斗争C. 文化传承D. 人口增长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 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A和B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是指()A. 商品的交换价值B. 商品的使用价值C. 商品的市场价格D. 商品中所包含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7. 下列哪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A. 哲学B. 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文学艺术8.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B和C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如何获取利润B.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C. 工人的剥削程度D. A和B10.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消灭阶级差别C.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D. A、B和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

3. 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周期性特点。

4.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的?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分析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20分)根据以下材料,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积累的过程及其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马克思基本概论复习,论述题,判断题

马克思基本概论复习,论述题,判断题

一、判断1、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

答:错。

①哲学是理论化、世界化观。

②哲学史中性词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

③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

2、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

答:对。

唯物主义经历的三个阶段都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所以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

3、唯心主义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它注重精神修养。

答:错。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时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划分的,除此之外,无其他划分。

4、人人都有世界观,所以,人人都有哲学思想。

答:错。

世界观人皆有之,但有的人世界观是盲目的、自发的、不定性的,所以不具备哲学头脑和观念。

5、时间均匀的流逝,空间是一个空箱子。

答:错。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空。

6、物质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客观存在的东西。

答:错。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范畴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7、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答:错。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8、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错。

当存在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时,存在特指的是客观物质世界,除了这个范围,存在变成一个模糊的概念,它既可以指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指精神的存在。

9、意识也是物质。

答:错。

世界是物质的第一性、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是物质的反应,意识本身不等于物质。

10、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答:错。

此命题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主观感觉看成是第一性的,用主观感觉代替对现实的分析,在工作中必然遭受损失。

1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错。

坚持寓于发展之中,发展寓于坚持之中,在实践的基础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内在的包含了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1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的绝对等同。

答:错。

矛盾的同异也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同异性必然要受到斗争性的制约,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09经济一班郭建梅 200901402149摘要: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便开始考察资本主义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现象。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经济规律之一。

理论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诱因,马克思生产过剩的危机的可能性、必然性以及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规律。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于时下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具有极强的解释能力,其中有关经济危机的本质、经济危机的根源以及危机的周期性发生等方面的科学论断,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现实性、有效性和借鉴性。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该理论对于中国认识危机、应对危机的挑战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危机,现实意义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现象。

每当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就像受到一次瘟疫货战争一样被破坏,颓然陷入瘫痪和混乱的状态。

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大机器工业时期以后,从19世纪初叶开始,每隔若干年就要经历一次经济危机。

在危机期间,商品流通停滞,有大量商品由于找不到销路而堆满仓库,有些甚至被成批的毁掉; 很多工厂减产、停工甚至倒闭,生产猛烈下降; 信用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 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长,劳动者的收入显著下降,生活困苦不堪。

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不同的时期,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具体进程虽然不同,但是一般来说,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相对的生产过剩。

关于经济危机,马克思说:“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

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来到了。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 一方面有着堆积如山的找不到销路的过剩商品,另一方面却是广大人民的饥寒交迫。

这种相对的生产过剩,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马原复习第四章

马原复习第四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萌芽于()A.14世纪B.14世纪末15世纪初C.14-16世纪D.17世纪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D.货币流通规律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9.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0.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1.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商品的等价物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12.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3.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14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15.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小生产者有人身自由C.资本的原始积累D.劳动力成为商品1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抽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D.脑力劳动的价值或价格1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A.平等互利的关系B.互利互惠的关系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18.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A.社会化大生产B.国际化大生产C.剩余价值生产D.现代商品生产19.剩余价值()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20.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在剩余价值实现中所起的不同作用B.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D.资本的价值补偿方式的不同21.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交换价值和价值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2.剩余价值率是(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23.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24.资本家获得绝对剩余价值是()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25.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26.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27.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28.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周转是从()A.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29.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30.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3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D.生产关系的再生产3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B.价值补偿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D.实物补偿问题33. 资本集中的方式是()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3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A.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C.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D.生产的无政府状态3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A.生产不足B.生产相对过剩C.消费不足D.失业增加36.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37.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3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 )A.为世界和平服务B.为世界稳定服务C.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D.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服务39.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40.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41.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4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4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和宗教 B.道德、伦理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D.哲学、历史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A.私有制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E.阶级的形成2.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B.用暴力手段掠夺小生产者的工场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D.用暴力手段掠夺商人的财富E.用暴力手段掠夺贵族的财富3.商品的价值是()A.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 C.由抽象劳动形成的D.交换价值的基础E.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4.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要素有( )A.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C.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D.生产资料的规模与效能E.自然条件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的投资价值C.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D.维持劳动者家属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E.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6.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 )A.内涵扩大再生产B.外延扩大再生产C.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D.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E.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7. 加快资本周转对资本增值的影响表现在( )A.剩余价值率的提高B.剩余价值率的降低C.年剩余价值率的提高D.预付资本量的增加E.预付资本量的节省8.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A.成本B.工资C.利润D.利息E.地租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A.资本主义民主B.资本主义法制C.资本主义国家政权D.资本主义选举制度E.资本主义政党制度10.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E.所有制就是所有权11.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1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E.私人劳动13.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危机理论具有深刻的分析和广泛的影响。

这一理论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发展规律和解决之道,为我们理解
和应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动荡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经济结构和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外在
表现,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
产关系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变革,这导致了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矛盾不断
加剧,最终引发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二、经济危机的阶段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经济危机包括繁荣、危机和衰退三个阶段。

在繁荣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随后出现的危机
阶段则是生产能力过剩、市场萎缩和投资不足的表现;最终,衰退阶
段引起了生产能力的萎缩和失业率上升。

三、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经济危机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取代了自由竞争的资
本主义。

在垄断资本主义下,金融资本的垄断与掠夺性扩张使得经济
危机表现出周期性更为显著、规模更为庞大、传播更为广泛的特征,
其危害和影响更加深远。

四、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要解决经济危机,必须消除资本主义制度
所固有的矛盾。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在于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条件,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本文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
经济危机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刻理解和贯彻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当前全球经
济发展中的诸多挑战与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中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资本主义经济中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资本主义经济中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经济危机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

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

其表现为,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商店、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但这仅仅一种可能,经济危机并没有变为现实。

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才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直接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这两个矛盾激化,必然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发生,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

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危机是上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

在萧条阶段,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同时为复苏阶段做准备。

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形成高涨。

高涨又使资本主义
经济各种矛盾加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又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更新。

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会扩张生产能力,引起生产高涨,为下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奠定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是( )
本质特征:产能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引起的。

周期性特点:在复苏阶段,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缓和,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进一步发展,使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形成高涨。

高涨又使资本主义经济各种矛盾加以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又爆发新一轮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有效需求来说是过剩的。

单个企业生产的存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无穷不断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存有缴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相对增大的矛盾。

当这些矛盾尖锐激化时,必然造成普遍的买卖脱节,即生产的供给和需求之间脱节,致使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金融危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金融危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金融危机的本质由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深远影响震撼了世界,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危机,世界经济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大量金融资产人间蒸发,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甚至在许多国家出现负增长,还出现了冰岛国家破产、希腊国家濒临破产等前所未有的令世人震撼的现象。

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何破坏力如此之大,其深层次原因发人深思。

究其根本,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上来。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着非常简洁的总结,资本主义的无序生产导致产品相对过剩,从而引起经济滞涨,最终经济崩溃。

这就是典型意义上的“经济萧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经济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1、经济繁荣;2、生产过剩;3、危机和萧条;4、复苏。

马克思指出,在危机之前,必然会有一个经济高度扩张和繁荣的阶段,市场上会出现大量的盲目需求信号,从而刺激投资膨胀,引发投机和创业潮。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再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是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起源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大批低收入家庭无法继续按时交纳按揭。

这说明,美国的商品房生产发生了“较之市场容量大量过剩的现象”,市场已经无法消化如此大量的商品房,不得不靠风险极大的次级借贷来强行吞下。

在这一阶段,经济消化不良已经产生了。

马克思认为,危机首先在流通和信用领域表现出来。

由于商业领域的销售困难,库存积压,导致资金链条中断,引发货币信用危机。

大批购房者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就意味着他们已经难以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和价格支付购买房子的钱,这也就意味着资金链的断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旦商业领域发生支付和信用危机,最早做出反应的就是金融领域。

2006年初次贷危机的爆发,意味着生产和销售领域的危机,已经引发了金融危机。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精选

大学生马原考试简答论述题精选

简答论述绪论(p1-p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规律观?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6、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第1章(p12-p14)1、什么是重点论?什么是两点论?二者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其方法论意义。

2、为什么要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请阐述联系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4、试阐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6、试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

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

10、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主要表现11、简述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12简述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1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14、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15、试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16、简述度的含义以及把握度的意义。

17、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77)18、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19、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20、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周期性特点
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常常是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解决了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谋生。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于他能劳动,其特殊性在于:劳动能创造价值,不但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使用价值有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的前提条件,那么价值增值究竟是在哪里发生的呢?这需要进一步考察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

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来说明.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运动具有阶段性,基本矛盾尖锐化是这个运动过程的一个阶段,一种表现形式.当基本矛盾趋于尖锐的时候,在经济领域其他重要
矛盾(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企业生产与社会生产的矛盾等)的交互作
用下,经济危机就会暴发.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一是经济结构失衡引
起的,即所谓结构性危机.其中产业结构失衡是集中表现.产业结构直
接引发就业结构产品结构方面的矛盾,从而出现经济混乱,暴发危机.
对经济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如果处理的不好,也有可能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二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引发的.尤其是重要生产资料长期积压严重过剩,一旦波及其他领域,有可能触发危机.三是政府宏观调控
政策措施失误引起的。

政府用以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如使用不当,也会诱发经济危机.四是当世界经济不景气
或者某一个国家某一个领域发生严重问题,可能引发地区性的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脱离物质经济的货币与不断膨胀的资产价格都不是正常状态,从日本的经验看,是泡沫就总有爆裂的时候,“不是不爆,时候不到”,而一旦到了爆裂的时候,就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破坏,再反过来形成信用紧缩效应,导致经济进入长期萧条,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泡沫经济破灭会首先打击一国的金融体系,是由于证券、地产等泡沫的破灭,会在银行体系内部形成不断增加的巨额坏账,这与泡沫经济的膨胀正好是相反的过程。

一切资本主义行动的动力都是利润,而剩余价值则是其隐藏的基础。

为尽可能多地榨取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增加劳动日的长度或增大劳动日的强度,而最重要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为了同其他资本家有效地进行竞争,他们必须同时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

增加固定资本就是要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简单地说,相对于劳动力的固定资本的增加(生产的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而相对于产出的固定资本的增长(生产的资本化)则是降低单位生产成本的主要手段。

然而,可以看到,在采用较先进的生产方法的基础上,固定资本的增长也往往会引起利润率的降低(参看利润率趋于下降条目所引用的参考材料)。

对首先采用这些规模较大、资本集约程度较高的方法个体资本家来说,较低的单位成本使他们得以降低价格、击败竞争对手而进行发展,从而以更大份额的销售来抵销利润率的下降。

但是,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来说,这将导致平均利润率下降。

虽然有各种因素可暂时抵销这一下降趋势,但这些因素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起作用,所以利润率的持续下降将成为一种主要的趋势。

在一个长的历史时期内,利润率的这种下降趋势对投资的影响,将造成总潜在利润量的“长期波动”,即先是增加,接着便是降低和停滞。

在后面这个阶段,投资需求下降、生产能力过剩将成为普遍现象,而新的投资不足则会使生产率的增长放慢,因此实际工资在一个时期内就可能相对于生产率的缓慢增长而增长。

换言之,无论是消费不足还是工资压缩这类现象,都表现为盈利能力的危机效应。

但是它们并不会导致总的危机,因为在资本主义积累范围内存在着各种固有
的机制,这些机制使能力适应有效需求,并使工资的增长维持在生产能力增长的限度之内。

每一次的总的危机都会使弱小的资本受到巨大的破坏,使工人遭到沉重的打击,而这些破坏和打击,则又有助于通过加强集中和积累、通过提高全面的盈利能力来恢复积累。

这些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天然的”恢复机制。

但由于利润率的持续下降,因而每一次随后出现的高涨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即长期的利润率和增长率一般都比较低,因此,在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里,停滞和世界范围的失业问题在整个时期内将变得更为严重。

因为这些问题是资本主义积累本身所导致,而不是由不充分的竞争或工资过多而造成的,所以国有干预不管其意图多么好,也不可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政治不可能也不会支配制度,除非它愿意承认资本主义解决危机的方法需要损害工人阶级的利益,而社会主义的解决办法则必须摧毁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