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教案资料
历史教案-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历史教案-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发展过程。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2.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内外因素。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那么在我国,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呢?它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三、课堂讲解1.讲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如: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如:西方列强的侵略、封建制度的束缚、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等。
四、案例分析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及其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和条件,那么它的发展过程有哪些特点呢?二、课堂讲解1.讲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国家资本主义的形成等。
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如:地区差异、行业差异等。
三、小组讨论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我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
五、课后作业1.结合教材,整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条件、过程及其影响。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课堂讲解(讲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师:同学们,我们说到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得不提洋务运动。
大家记得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吗?生1:自强不息,求富求强。
师:很好。
那么,洋务运动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生2:它引进了西方的技术和资本,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高一年级下册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师:观察图片,自由女神像正是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是法国于1876年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一百周年而建造。
自由女神像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这些象征着北美挣脱哪个国家的暴政?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国家与美国、法国之间有何共同的追求?当时世界上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过程又是如何的呢?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接下来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设计意图:以自由女神像的图片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
二、讲授新课第一目: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师:阅读教材,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从经济、政治、历史传统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史料一: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作为新的商业强国崛起,资本主义加速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从15世纪晚期崛起,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出现了与资产阶级利益一致的新贵族。
——钱乘旦《英国通史》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型:君主立宪和共和制。
以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为代表》。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如何确立的?其实质如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各国确立的概况又如何?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背景: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基础: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实质: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①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②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师: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指出君王、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的关系?君主权力受到限制,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总公式(G—W—G’)及其矛盾: 资本流通G—W—G′从形式上看,是和价 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相矛盾的。价值规律 的客观要求是等价交换,在流通中,无 论是 G — W, 还是 W — G, 都不会引起增值。 但资本流通中不仅保存了自身的价值, 而且还实现了价值增殖,这种价值规律 客观要求同资本在流通中实现了价值增 殖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劳动日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12小时: 6 6 100 12小时 4 8 200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不同的地方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不要 求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生 产要求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那么,必要 劳动时间是怎样缩短的呢?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降低工人工资 降低生活资料价值 提高劳动生 产率
(四)年剩余价值率与年利润率 年利润率公式: P′=M/C=m′· v· n/C=m′· v/C· n
(五)决定和影响年利润率的因素 首先,m′的高低。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 况下,P′与m′高低成正比。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与资本有 机构成反向变动。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约。
由于货币在质上是相同的,所以,使货 币(价值)发生增值,才是资本流通的 内容和实质。 这样,在资本流通公式 G — W — G ′中, G′=G+△G, 其中,△G表示原预付货币所带来的增加 额,这个增加额就是剩余价值,货币才 转化为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价值增 值的价值。
货币与资本的区别: 形式上:买和卖的顺序不同 流通过程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在流通中起媒介物作用的东西不同 本质上:两种流通的目的不同 两种流通的内容不同
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
1、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 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的 基础上产生的。 2、商业资本对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精讲课件
资本周转
周转时间
资本的周转速度
周转次数
一年的时间(U) 周转次数(n) =
即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超过了劳动力自身的
价值
价 值
具体 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劳动 将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增
殖 过
抽象
程 劳动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
B、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 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必要劳动,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 剩余价值。
生产资本
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
商品资本
G
W
Pm… P …W´
A
G´
生产资本循环
G—W…P…W′—G′· G—W…P…W′— G′
货币资本循环 商品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
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 马克思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种职能形式空空间间上上的的并并存存性性 三种循环形式时时间间上上的的继继起起性性
m' =
=
167%
3小时
• (三)资本积累
• 1、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实质
• 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用无 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进行 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 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占 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 剥削和统治。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 力价值或生产可变资本价值的,而剩余劳动 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率还 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 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 m′= 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上面两个公式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 个关系。前一个公式是以物化劳动的形式 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后一个 公式则是以活劳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 人的剥削程度。
因此,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 产过程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 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所以马克思 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2)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那部分资本。 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 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 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 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这部分资本价值是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 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 资本“零敲碎打地偷窃”工人吃饭、休息时 间的行为,被工厂视察员叫做“偷占几分钟 时间”,工人叫做“啃吃饭时间”。有一个 工厂主对工厂视察员说:“如果你允许我每 天只让工人多干10分钟的话,那你一年就把 1 000镑放进了我的口袋。”“时间的原子就 是利润的要素。”(271页)在时间变成了财源 这一点上,“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人们把那 些全天劳动的工人叫做‘全日工’,把13岁 以下的只准劳动6小时的童工叫做‘半日 工”’(271页)。在这里,工人化成了劳动时 间。
(2)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 方面 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了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一定 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当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刚好等于资本家所预付的购 买劳动力的价值时,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这个“点”,就成为价值 增值过程。 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 增值过程的统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针对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进行设计。
该教材讲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对全球化、市场经济等课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现代经济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趋势,了解全球化、市场经济等现代经济课题。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当下经济现象,理解经济运行的本质和规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经济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对历史的认同感和对世界的认知。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或黑板,展示资本主义国家的地图,引入资本主义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哪些国家是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3.2 学习环节(30分钟)1.让学生自主或分组阅读教材P21-P24的内容,重点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定义、碳酸饮料的例子以及全球化与市场化的概念。
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以下问题: - 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其主要特点有哪些? - 全球化与市场经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们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什么?3.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对学生的作业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引导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思考和探讨。
3.3 总结复习(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 全球化与市场化是什么概念?它们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什么?3.4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分组方式,让学生选择以下有趣的题目进行讨论: -为什么开放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有好处? - 全球化和城市化是什么关系? - 自由市场经济是否真的可以公平竞争?拓展应用环节,以启发性的问题为主导,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案为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到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之中。
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关系。即社会的生产与消费、社会的供给与需 求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再生 产才能顺利进行。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
1. 前提条件
剩余价值用于个人
消费(m/x)
m= Δ c+ Δ v+m/x
I(c + v + m) > Ic +Ⅱc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划分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 的实质 ; 为确定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率m’ =
可变资本
公式: m m v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生产生
社 会 总
价值构成
c+v+ 生m产资料
产资料 的第一 部类Ⅰ
产 品
实物构成
消费资料
生产消 费资料 的第二
第第三三章章 资资部本本类的的Ⅱ运运行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考察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假定条件:
整个社会的生产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只 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流通
一、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阶段 公式 职能形式 职能作用
购买 阶段
G
W
A Pm
生产 阶段
W
A Pm
九年级历史必备:资本主义兴起教案
(前言)在人类历史上,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的经济制度相继出现,互相冲击,互相取长补短。
在今天,我们已经基本上从农业社会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是怎么一步步兴起的呢?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九年级历史必备教案:资本主义兴起。
(正文)一、简述资本主义的定义资本主义是一种主张以市场为基础、富裕社会阶层通过私人拥有资本来控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通过自由竞争增加财富和利润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的核心就是以个人或私人企业拥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自由竞争、利润为导向的市场经济。
二、资本主义兴起的5个阶段1.商业资本阶段资本主义的前身是商业资本。
在商业资本阶段,商人通过市场购买人们生产的商品,再转手以获取更多利润。
商人成为了中介,推动了市场的繁荣。
2.制造业资本阶段在制造业资本阶段,制造商开始将生产过程集中到一个地方,使用了更多的机器,以生产更多的商品。
这使得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同时制造商还从清一色的手工业中赚取大量的利润。
3.金融资本阶段在金融资本阶段,资本家开始使用租借、借贷等金融手段,以获取更多的资本。
同时,他们通过投资工厂、企业等实体经济,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资本量。
许多现代银行、股票等的基础都在这一时期形成。
4.垄断资本阶段在垄断资本阶段,企业还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生了许多垄断企业,有些企业在行业中占有绝对优势,占有着绝大部分的市场。
5.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资本家通过殖民主义、掠夺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利润,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同时,自由竞争已经被垄断取代,我们已经进入了多国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三、对资本主义的争议尽管资本主义带来了经济的蓬勃发展,但也伴随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社会阶层差距加大,许多人因为抗拒资本主义的压力而自杀或者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同时,环境污染、自然破坏也可能造成人类更大的生存威胁。
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利润至上”很容易引起社会的不满和抵制。
第九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第九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研究目标本课的研究目标包括:1.了解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2.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确立的不同类型;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上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带来的影响。
重点突破:1.通过史料和图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及其特点的分析、理解和把握。
难点释疑:1.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上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带来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第四单元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英、法、美、俄、德、意、日等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展示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各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含义、特点和作用,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为下一单元的工业革命奠定了政治前提。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大革命。
但是由于学生对世界历史不很熟悉,特别是不大了解世界近代以前的历史,建议学生在研究本课之前,先花一点时间了解相关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才能比较深入地理解世界各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背景以及在历史上的作用。
另外,还建议同学们带着问题,在比较中进行研究,以便在接下来的单元里更好地掌握各国政治制度的共性和各自特点。
为了使学生研究到真实的、客观的、有血有肉的历史,我们可以利用漫画、文字、图片资料等入手,让学生真正铭记历史。
同时,我们也要及时补充该补充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研究和理解。
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舆论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和表格自主研究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同时,教师应该结合多媒体材料,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投入度。
确立前提——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王例行专制以及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要求下,英、美、法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第九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教学内容 第九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 质特征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变 化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特点
3、资本原始积累。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
的历史过程。 ①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的剥夺,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②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并 转变为资本。 ③欧美名国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生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
的统治权,欧美先进国家先后发生了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资本主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但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垄断的发展,严重影响市场 正常运行和经济正常发展的程度,最终市场经济的终结,转向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这种转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私人 垄断向国家垄断的转变;另一方面是自由放任的资 本主义经济体制向国家干预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 转变。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制之间的矛盾。 2、国家对经济生活实行了普遍的干预,在一定程度 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促使了资本 主义历史上最快速的发展。
义工业革命。 ④工业革命先是从工业领域开始,逐渐扩展到交通运输,农业等领 域,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排 挤了一个个行业的手工工业,掌握了一个个产业部门。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胜利,使社会阶级结构分化为极,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并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 主义私有制。尽管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国有经济, 而且它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一段时期 内有所增大,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私有制 基础并没有改变。 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 征。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 离,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 动制度下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 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 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了卖自己 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因 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 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政经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
第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使是建立在小资本经营基础之上的。众多的小 资本和小企业规模有限,难以产生更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小资本本身就是 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障碍。 第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由于没有控制市场的力量,价格几乎成为竞争 的唯一手段。无限制的价格竞争也会导致企业效益的下降和生产的破坏。 第三,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下,企业行为的短期性和企业精 神的狭隘性。 第四,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以无限制的竞争为特征,任凭市场的自发调节, 出现社会供给和需求的失衡,导致周期性金融危机。
26
垄断资本主义加深了资本主义的一系列矛盾
第一,由于垄断资本获取了高额的垄断利润,致使财富更 加向少数资本家手中聚集,广大劳动群众贫困加剧,购买力下 降,加剧剩余产品的产生,孕育更大的经济危机。
第二,垄断虽然不可能消灭竞争,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竞争,垄断组织为了独占垄断优势,利用各种手段打压竞争对 手,使相当数量的企业由此失去了竞争地位而沦为垄断组织的 附庸或退出竞争。
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过程都要服从于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占有。资本与劳动的关系 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经济关系的基础,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过程 和运动规律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15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独资经营的业主制企业:适应生产规模和生产范围都相对较小的条件下
33
补充知识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法国、美 国等,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新局面。主要是以工作 机的的诞生开始,以及以蒸汽机为动力被广泛应用为标志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厂,用机器代替了手 工劳动。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课件
•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以及作为所有制经济实现的产 品分配方式是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PPT学习交流
2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具 体内容:
• (1)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 (2)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因此成为靠出卖劳动 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种方式获取剩余价值的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 法。
❖如图:
•
剩余价值率 m′=9/6×100%=150%
• 劳动日延长的限度取决于两个因素:
• 一是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
• 二是道德的界限;工人总需要一定的时间用于家务活 动、参加社会活动与文化生活。这个界限取决于一国
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 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公式为:
m' =mv100%
• 如果剩余价值量为3,可变资本为3,则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率
为100%。也可用劳动时间表示:
•
剩 余 价 值 率 =剩 余 劳 动 时 间 × 100%
必 要 劳 动 时 间
•
=6小时/6小时×100%
•
=100%
PPT学习交流
11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5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 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而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维持人体生存的生活 过程,而人的生活过程是靠生活资料来维持,因此,劳 动力价值可化为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 值。
•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
•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维持劳动者养活家属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最全版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教案江阴二中杨晓峰一、本单元、本课内容1、课程标准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2、09高考考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3、教学要求建议(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二、1、本单元总体分析本单元的核心思想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相互联系(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金流动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涵盖全球的经济整体.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世界经济经历了冷战前期的恢复和发展后,逐渐开始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复习教案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复习教案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复习教案:一、背景介绍1. 资本主义制度是指以私人企业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以谋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经济制度。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1. 资本主义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英国是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之一。
2.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大量的机器替代了人力,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市场经济开始兴起。
三、资本主义制度的特点1. 私人企业所有制:企业和生产资料由私人所有并控制,追求利润最大化。
2. 自由市场经济:价格由市场决定,供需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3.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是商品,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岗位和雇主。
4. 竞争和创新:竞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公司之间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
四、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 革命导入资本主义:例如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19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等历史事件,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 政府推行改革:政府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例如美国的新政、英国的工厂法等。
3. 经济发展推动:资本主义制度能够促进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从而得以确立。
五、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1. 社会分工:资本主义制度使得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各行各业分工更加清晰。
2. 经济繁荣:资本主义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经济能够持续增长。
3. 社会改变: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原有的封建主义社会极大改变,社会阶级分化更加明显。
六、结语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改变了世界格局,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也应注意资本主义的弊端,如贫富差距加剧、环境破坏等问题。
我们需要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完善,使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谋福祉。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讲述了欧美日本等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各国革命的具体原因、过程等基本史实,讲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的各自特色。
2.本课地位: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以此本课在本单元、本册教材和高中历史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容忽视。
3.编排特点:首先是本课内容容量极大,涵盖了英美法德意俄日的等多个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相关内容,之前的新课标教材一个单元甚至更多的内容融合到一课中。
其次是本课教材叙述简明扼要。
比如对革命过程只按照时间顺序罗列出重点事件。
最后是本课教材史料等补充资料较为充分,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理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共同背景和具体原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2.时空观念:掌握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的具体时间脉络,认识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掌握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的史实。
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史实,理解英国君上立宪制的特点。
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明确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9世纪中期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经济自由教案
注:本文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经济自由的基本概念和形式;2.掌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经济自由的特点和优缺点;3.深入思考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如何建立更加公正、稳定的经济秩序。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经济自由重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经济自由的定义及其基本形式。
难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经济自由如何产生和发展。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市场机制重点:市场经济的概念、特点及运行机制;自由市场的优点和缺点。
难点:自由市场的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贫富差距的产生与发展重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贫富差距的形成原因;如何实现贫富均衡。
难点:如何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正和稳定。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利用PPT、图表等多媒体手段,系统、清晰地介绍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经济自由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市场机制的特点、优缺点,贫富差距的形成原因和解决办法。
2.习题辅导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经济自由的优缺点、市场机制的措施和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方法等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3.实践案例探究通过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地区对经济自由、市场机制和贫富差距问题的看法和做法,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以用漫画或者小故事导入课程内容,以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资源的分配不公等问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思考。
二、授课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经济自由(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经济自由的定义及其基本形式(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经济自由的发展和演变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市场机制(1)市场经济的概念、特点及运行机制(2)自由市场的优点和缺点(3)自由市场的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贫富差距的产生与发展(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贫富差距的形成原因(2)如何实现贫富均衡三、思辨及讨论1.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讨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经济自由的优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前提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点,其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过程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劳资关系的形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一般意义上,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并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体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可以从社会在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说明。
第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从直接生产过程来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即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这不等于说,资本的所有部分都能发生增值。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生产剩余价值重的作用是不同的:不变资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物质条件,只有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才带来剩余价值。
从再生产来看,为了追逐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应对竞争的压力,单个资本的规模通过积累和集中两种形式而不断的膨胀,资本有机构成随之提高,其结果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产生,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第二,剩余价值的实现。
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
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的回圈,就不能处在某一种职能资本形式上,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保持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一次转化。
第三,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则及其结果。
从两个方面看,其一,劳资之间对新价值的分配决定了剩余价值总量。
其二,资本家各利益集团间对剩余价值的瓜分。
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必须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轮回。
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就使得经济危机有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剩余价值和竞争规律作用下,再生产的比例并不能被自觉遵守,周期性的经济位居在所难免,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新的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
具体说来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和根本目的。
这是一种采取商品经济形式、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通过拥有资本而占有他人劳动获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方式。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与以往的剥削制度的区别在于,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共同特征是:剥削者无偿占有被剥削者的剩余劳动,而资本主义剥削则表现为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形态, 它是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它继承了以往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 具有显著功绩。
第一,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它是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产生的。
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中, 有了剩余产品, 商品交换才成为可能。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了出来。
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社会上出现了只从事商品交换的社会阶层—商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到最高程度。
一切劳动产品都成了商品, 甚至连人的劳动力也成了商品。
当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时,就业工人身上的压力增大, 迫使他们不得不从事过度劳动和听从资本家的摆布。
第二,资本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原来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转变为机器大工业。
这一变革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生产的社会化形成了强大的社会生产力,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物质基础。
它不仅扩大了各个生产部门的分工,而且把各种产品的生产,甚至把一种产品的各个部分生产和工艺操作,都变成了专业化生产。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创新发明,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成本降低, 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生产周期大为缩短。
第三,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反映资本主义本质。
即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对工人榨取剩余价值。
为了榨取更多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采取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人生活资料的价值, 缩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第四, 在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更加广阔。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是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的。
这个商品价值量只能由社会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
就每个生产者来说,不管你耗费了多少个别劳动时间,得到社会承认的,只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所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社会经济到处都是剧烈的竞争,蕴含着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动力。
我们应该认识到,尽管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面貌已经完全不同, 但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并没有变。
资本主义生产仍然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 追逐利润仍然是资本主义经营的根本目的, 资本之间仍然存在着竞争关系。
只要资产阶级还掌握着政治统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演变, 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性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除了内在的竞争动力之外, 还有促成不平衡发展的客观条件——技术创新。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对这些现象应该保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论高度,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教育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应该加强联系,在迎接挑战的同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推动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