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精选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寿山居元夕①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②,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
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2)①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析】【分析】(1)这两句诗描写的意象有:微茫的灯火、荒村、满山的黄叶、拥堵着门的大雪,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2)结合诗歌内容、诗人的经历、当时的背景理解诗人的感情: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
诗句“只留孤影伴黄昏”就非常直接地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一二句的景物描写及“ 三十九年何限事”的感叹,则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以及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故答案为:⑴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⑵①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同情;③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具体做法,在此意象前加修饰词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步骤三、点出所用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暑假阅读】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衔接讲义 专题04 赏析诗歌中名句(有答案解析)
【暑假阅读】诗歌鉴赏专题04 赏析诗歌中名句【方法技巧】1、寻找有表现⼒的词,如动词、⼒彩词、叠词等,进行赏析。
2、赏析句子中运用的表现⼒法。
3、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典型例题】例: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次北固⼒下王湾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海⼒⼒残夜,江春⼒旧年”历来得到⼒们的好评,请选⼒个⼒度,作简要赏析。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轮红⼒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海⼒⼒于残夜,将驱尽⼒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旧年,将赶⼒严冬。
①透出⼒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了夜退⼒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把“⼒”与“春”作为新⼒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
③“⼒”字和“⼒”字拟⼒化,赋予它们以⼒的意志和情思。
④透漏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专项练习】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日(宋)晃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1)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但它们所写时段有何不同?(2)两首诗的画线句子写得都很美,请你任选一个画线句子,具体描绘句子表现的图景,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三、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请描绘“念大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专题10诗歌鉴赏(解析版)
专题10 诗歌鉴赏一、鉴赏类型(一)诗歌的形象 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
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
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二)诗歌的语言 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
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方法及典故。
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
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
二、鉴赏方法(一)形象分析法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二)语言分析法 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 感情语言:独、飘渺、恨、寂寞、冷 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意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的信念。
(三)表现手法分析法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
(四)意境分析法 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
三、鉴赏角度(一)类别方面 诗词曲;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和律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二)风格方面 豪放:恢宏阔远、博大新奇 雄奇:雄伟劲健、奇绝峭拔 沉郁:深沉蕴积 直率:奔肆率直 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 含蓄:藏而不露 清新:清秀奇丽 风趣:幽默诙谐(三)技巧方面 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用典故、以古说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勾勒、浓墨重彩。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音乐旋律专题)
诗歌鉴赏高考题精选练习(音乐旋律专题)
本文为高考诗歌鉴赏题目精选练,主题为音乐旋律。
以下为部分题目及其解析:
1. 题目:
悲凉梧叶送秋波,女子何人唤客。
来时七八道峰,去处双双石阁。
凭觞望月意如何,别后忘却相思。
选项:
A.《浣溪沙》
B.《长恨歌》
C.《离思五首·其四》
D.《虞美人·离亭怨慢》
解析:
题目描写了女子与客人离别时的情景,旋律悲凉,透露出无限怨思。
选项中,只有《离思五首》能够准确表达出这种情感,故答案可知为C。
2. 题目:
异客初投翠岩寺,念兹忘忧总是非。
山僧迎接无纸笔,道出如
来真实辞。
斜阳寂静金莲啜,小楼吹彻玉蕊吹。
相逢不问相国事,
且喜携手赏瑶池。
选项:
A.《江城子·密州出猎》
B.《氓》
C.《阮郎归·冬夜》
D.《赤壁·大江东去》
解析:
诗中描绘了异客初访僧寺,与山僧交流后心情豁然开朗的意境。
听众在听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种心境的平静和舒适。
这首诗
选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其旋律悠扬悲凉,也能引
发听众对于别离之苦的共鸣。
与此相似的,还有选项中的《赤
壁·大江东去》等曲目,但是旋律与诗歌精神不完全吻合,故正确
答案为D。
本文选取的题目涉及广泛,但是均有音乐旋律的背景,从而使得诗歌的韵律和感情得以更好地体现。
它们是高中生备考时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音乐鉴赏的好素材。
诗歌鉴赏专题
摸底考试 南 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 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 世只有一年。
8.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 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题多景楼[注] 曾肇(北宋) 屈曲危楼倚半空,诗情无限景无穷。 江声逆顺潮来往,山色有无烟淡浓。 风月满楼供一醉,乾坤万里豁双瞳。 片云回逐斜阳去,知落淮山第几重? 【注】本诗是作者被贬途中登多景楼而作。 题多景楼 王琮(南宋) 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 西风吹起江心浪,犹作当时击楫[注]声。 【注】晋朝祖逖北伐,到中流击楫,誓日;“逖不能清 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8.曾诗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雄伟壮阔,(1分)景色多变。(2分)危楼倚空,乾坤 万里,体现雄伟壮阔;潮涨潮平,来而复往;山色易变, 时有时无;烟岚聚散,或淡或浓,体现多变。(2分)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 竹房遥闭上方幽,苔径苍苍访旧游。 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天香月色同僧室,叶落猿啼傍客舟。 此去播迁明主意,白云何事欲相留? 8、诗歌颈联中的“傍”,有的版本中写成“送”,你认 为哪一个版本更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理由(5) 我认为“傍”更好。(1分)傍,陪伴、伴随。突出落叶 猿啼陪伴着孤舟,(1分)渲染了苍凉孤寂的氛围,(1 分)与禅房中的“天香月色”形成对比,(1分)表现了 诗人因去途迷茫而伤感凄凉。(1分) 我认为“送”更好。(1分)明日的去途只有“落叶”和 “猿啼”相送,(1分)突出环境的凄冷,(1分)与僧 房中“天香月色”的惬意氛围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 诗人对前途的担忧和飘零悲苦的身世。(1分)
现代优美诗歌鉴赏5篇(精选)
现代优美诗歌鉴赏5篇(精选)现代优美诗歌鉴赏篇1沿着崎岖的小路往上爬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家一座老房子住着我憨厚善良的爸爸妈妈一进腊月就扳着手指过日子常念叨儿子啥时候到家坛子里新酿的米酒还没开封腊鱼腊肉房梁上挂温一壶酒泡一杯茶壶里杯里盛满了多少想说的心里话此时豪爽的父亲默默无语爱哭的母亲微笑里裹着泪花光阴如箭十五一过又要离家嘱咐的话塞满了沉甸甸的背包惜别的泪填满了沟壑般的脸颊都说天最高、海最深我说爹娘的恩情世上最伟大喊一声爸叫一声妈即便是走到天涯海角过年的时候我一定要回家现代优美诗歌鉴赏篇2 牵着你的手看过花开花落牵着你的手度过冬秋春夏牵着你的手走过千山万水蓦然回眸,牵的并不是手而是思念现代优美诗歌鉴赏篇3我爱过,阳春三月掉在窗台上的一小块光斑远行的人,留下来生长缓慢的青藤等夜晚,一场相见欢我想用一些咸和一些深蓝让大海再次唯美我发誓,我恨过炎热的六月我的花朵,有被蚊虫叮咬过伤口还在尘埃里,我种下的菩提树亲眼看着它抽枝,打苞长出小善念虽然至今没结果实我承认,我记过九月的仇以一种落叶的方式,让凋零慈眉善目我手指的温度,足够点亮一盏灯火对烦恼,常持规避之心我越来越相信,凡苦性的酒都有回甘我服输,我曾与十二月对抗过逃离或妥协,最后,还是在大雪里扎根所有这一切,是想让旧年的爱和偶染风寒的咳嗽,都更加纯粹我继续吃五谷杂粮并淬取骨头里的钙和文字里的铁现代优美诗歌鉴赏篇4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谁能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明白确定了就义无返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现代优美诗歌鉴赏篇5过完春节好几天,春运仍在继续中,谁想买到一张卧铺票,仿佛要摘天上的星星。
偏逢,小姑子要去外地复查病情,因为没有车票,急得双眼发红。
忽然闻听,我的女婿,悄声求人,将车票搞定,我比小姑子还高兴。
接着,我竟得寸进尺地希望女儿女婿,再用茶饭给他们践践行。
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鉴赏专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14.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之交的气候特点。
(1分)15.全诗调动多种感觉来描写时令特点,请作分析。
(4分)16.分析第三句“怪来一夜蛙声歇”在诗中的作用。
(3分)(二)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14―10题.(8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
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
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1分)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
(3分)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14.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 _。
(1分)1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_。
(3分)A.一、二句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
“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1①B.三、四句表达诗人因战乱不能重返故土,漂泊憔悴,只好老于绵江边的无限悲凉。
C.七、八句抒发了诗人听到战胜消息的喜悦及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
D.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全诗诗意豪迈昂扬。
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中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韦应物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①赋得:分题赋诗。
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
②楚江:指长江。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
⑥浦:近岸的水面。
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
滋,润泽。
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 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 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
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 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
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 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 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划线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B,C(2)“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气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
【解析】【分析】(1)A错在“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题目及尾联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BC正确;D错在“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的是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E从“ 沾襟比散丝”可以看出,尾联是直接抒发内心的忧伤。
(2)结合颔联内容分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6分)4.[正宫] 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精选1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鉴赏篇1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为曲调名。
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
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
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
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
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
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
”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
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
”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
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
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
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1.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风李峤〔唐代〕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赏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
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
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2.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古诗鉴赏专题(附答案)1.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春日[宋]晁冲之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
②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诗歌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与下面哪一句相同?请说明理由。
诗句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二: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①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请简要分析“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妙处。
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6.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①,一夜征人②尽望乡。
【注】①芦管:一种笛类乐器,以芦叶为管。
②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1)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沙、_______这两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荒凉、_________的意境。
(2)请描绘“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所描写的画面,并说说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②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
②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1)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乡子》的上阙,词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 《南乡子》的下阙,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 《清平乐》的上阙,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
“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 《清平乐》的下阙,“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2)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
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南乡子》风格豪放。
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
②《清平乐》风格婉约。
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
【解析】【分析】(1)ABC理解正确。
D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布被秋宵梦觉,写作者在深秋的夜晚睡着后又从梦中醒来,并不是彻夜未眠。
(2)结合诗歌内容和词人的感情分析,《南乡子》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属于豪放风格的诗。
《清平乐》上片将屋中的事物都简要描绘清楚,用语灵活,勾勒生动。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结论:由高考对诗歌鉴赏
的考查趋势可以看出:试题 将越来越开放,答案将不求 唯一。
二.诗歌鉴赏步骤:
• (一)在背景中理解文本(看题目、 作者、注释等)
1.看题目,看题目能否揭示中心。 (怀古、送别诗) 2.看作者,要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创 作风格。 3.看注释,以往的经验是,高考试题 中,如需要考联系诗人生平及背景解答 问题,出题者往往以注解的形式告诉考 生诗歌写作时间。考生应当细心从中揣 摩出一定的内容来。
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
类 别 概 念 说 明 例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记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叙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1. 描 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 初歇 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写 间 绘和刻画 表
(二)重点把握整体意境
1. 疏通字面意思。特别注意典 故运用以及常见文化常识,诗 歌语言的跳跃性及倒装省略等。
2. 挖掘深层情感。从图景中 体会其心境,进而把握其意 境
(三)分析艺术手法。从表达效果的角 度,反求诗歌的表现手法。
•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语言的简洁和 丰富的表现力,是要靠一定的表现手 法支撑的,如果诗歌没有了相应的表 现手法,抒发的感情就会失去依托。 因表现手法就是为了突出主题,抒发 感情的。
一.高考诗歌主观题设题角度:
1.从字面意思设题:如2002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 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附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以寄好友师伯浑为名,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以及理想破灭之慨。
B.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C.上片举雁门西、青海际这两个地方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
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词人不胜悲凉,充满了自怜自伤之情。
E.作者将梦中与梦醒的所闻所见加以对比,由悲凉转入豪迈,再转升为亢进,不仅形成了语势的跳跃顿挫,而且更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西江月①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的鉴赏1、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1)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性格+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有时简略)(3)指出形象的意义、表达了什么感情。
2、例题(1)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试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例题(2)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第一步)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
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
(第二步)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3、鉴赏人物形象注意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二、事物形象的鉴赏(主要出现在咏物诗、借物抒情诗中)1、咏物诗答题步骤:(1)指出形象并概况形象的基本特征(2)结合诗句(表现手法)具体分析(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等)2、例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现代诗歌鉴赏专题
我是贫困, 我是贫困, 贫困 我是悲哀 悲哀。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痛苦的希望啊, 飞天”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祖国啊!
解读《祖国啊……》 解读《祖国啊……》
6、值得注意的意象:“破旧的老水 、值得注意的意象: 熏黑的矿灯” 车”、“熏黑的矿灯”、“历史的隧 干瘪的稻穗” 洞”、“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 淤滩上的驳船” 基”、“淤滩上的驳船”,表现祖国贫 落后、发展停滞的状况。 穷、落后、发展停滞的状况。 7、“历史的隧洞”用法新颖别致,与 、 历史的隧洞”用法新颖别致, 下面的“神话的蛛网”构成对应关系。 下面的“神话的蛛网”构成对应关系。 8、“飞天……袖间的花朵”意象新奇, 、 飞天 袖间的花朵”意象新奇, 袖间的花朵 而且调用敦煌壁画的资源, 而且调用敦煌壁画的资源,极富想象力 和创造力。 和创造力。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在它的昨天。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在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1977. 7. 25) )
北岛:《 北岛 《一 切》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诗歌鉴赏题目精选
诗歌鉴赏题目精选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千秋岁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②,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词人于绍圣元年贬监处州酒税。
②元祐七年三月,XXX等二十六人同游西池。
(1)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春色图景?在词中有何作用?(4分)(2)有人评说“此词以‘愁如海’一语生色,全体皆振,乃所谓警句也”,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1)描写了一幅城郭外溪水边,花影摇曳纷繁,莺声呖呖的春深景色。
(2分)以景衬情,更好地表达词人的愁苦。
(2分)(意思对即可)(2)词人由眼前,忆往昔,忧未来,深感前路茫茫,生命如春天一样正在逝去。
(2分)忧愁悲苦如浩瀚的大海噬啮着词人的心灵,“愁如海”一语形象地表达出词人的谪恨离痛之深广,确为全词点睛之语。
(2分)(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题王石谷画册玉簪①蒋士铨低丛大叶翠离离,白玉骚头放几枝。
吩咐凉风勤约束,不宜开到十分时。
【注】①即玉簪花,夏秋季开花,色洁白如玉,有清香。
花蕊如簪头,故名。
(1)XXX怎样描绘王石谷所画的“玉簪花”的?(4分)(2)XXX看到王石谷所画的玉簪花后产生了怎样的心理?从中透漏出XXX 怎样的感情?(4分)(1)第一句写玉簪花的叶子,叶大而繁茂;第二句写玉簪花的花蕊,有含苞待放的(白玉搔头),也有已经开放的(放几枝),给人生机勃勃之感。
(4分)(2)得赶紧吩咐凉风,对玉簪花梢头之花勤加约束,不要让他开到十分,因为那样的话玉簪花的美就会消失。
表现了XXX爱美、惜美的感情。
(4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曾觌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
伤行客。
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元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
空陈迹。
连天衰苹,暮云凝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精选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良匠..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画形容。
当时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吹嘘身渐稳,只疑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赏析】这是一首讽喻词。
有故事说,侯蒙年青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举人。
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笑他,有爱开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讽刺他妄想上天。
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
后来,他竟真的一举考中了进士,历任要职。
这首词,表面上是写风筝,骨子里是讽刺封建社会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是这些人行径的生动写照。
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的讥讽。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被人把自己的容貌,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
一方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无可如何;另一方面,又是对那些苦苦钻营,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往上爬的小人们的辛辣讽刺。
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一语双关。
下片写风筝飞入天空之后的情形。
“才得吹嘘身渐稳”,刚刚得到风吹,风筝渐渐在天空稳当地飘起来了,比喻某些人在社会上受到吹捧,获得了稳固的社会地位。
“只疑远赴蟾宫”,还要打算远远地上天。
“雨余时候夕阳红”,雨过天晴,傍晚的落日通红。
这是形容飞黄腾达的景象。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进一步描绘了得势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态。
名义上是写风筝,实际上是写人,勾勒出一个势利小人得势后自鸣得意的面貌。
这首政治讽喻词,内容深刻,形象鲜明,情趣生动。
讽刺词并不多,但艺术上很有特色,通俗、有风趣,寓深刻的哲理于浅显明白的语言之中。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4分)(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水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4分)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8分)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蘋:一种水草。
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作者简介】王质(1127──1189)字景文,号雪山,山东东平人,寓居江西。
曾任枢密院编修官,荆南府通判。
【简析】王质仰慕苏轼,曾于其文中说“一百年前,有苏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
”其诗俊爽流畅,与苏轼诗风格相似。
这首诗写山行所见、所闻、所感........。
首联写天气,统摄全局。
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议”天阴天晴。
云来云去,时阴时晴。
这里用拟人化手法写浮云,是宋人诗词中写天气的惯用手法。
颔联写“阴”。
“荷雨”,一方面写出沿途有荷花,丽色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会给行人带来困难,不影响人的兴致。
这雨当然比“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大一些,很大但也很有限。
同时,有荷花的季节,衣服被雨洒湿,反而凉爽些。
“苹风”,是从水面浮萍之间飘来的风,说它“吹袖清”,可见风也并不大。
雨已湿衣,又加风吹,人的主观感受是“清”而不是寒。
可若没有这风和雨,“山行”者就会感到炎热了。
颈联写“晴”。
喜鹊厌湿喜干,又称为“干鹊”,雨过天晴,它就高兴地叫起来了。
诗人抓住这一特点,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既是鹊的喜悦,也是人的喜悦。
荷雨湿衣,带来爽意;继而雨停日出,便没了细雨绵绵的烦人的担心。
所以,日出正是作者心中所盼望的事情。
下句写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的情景。
“波平”,从侧面写了风的柔和。
“狎”有亲热的意思,也有玩乐的意思。
尾联写山色。
用了拟人化手法,是反用。
“山色不言语”,意思当然是:山色能言语而不言不语。
山色经过雨洗,又加上阳光的照耀,其明净秀丽,真令人赏心悦目。
“不言语“尚且能”“唤醒三日酲”,那“言语”,更会怎样呢?此处反面运用拟人化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此处并非说“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夸张地表现“山色”的可爱,可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这首诗以“山行”为题,但全篇未见“行”字,但浮云在空、荷雨湿衣、鹊声喧日、鸥岛狎波,无一不在写山行。
全诗写得兴会淋漓,景美情浓;艺术构思,也相当精巧。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
(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杀人...。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
题中的汴河,唐人习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
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
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
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历史沧桑之感就是从眼前的汴河引发出来的。
首句撇开隋亡旧事,正面重笔写汴河春色。
汴水碧波,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阴,柔丝袅娜,两岸绿野千里,田畴相接,望中一片无边春色。
悠悠而去的汴河流水,引人在想象中瞩目于两岸千里春色,使本来比较抽象的“无限春”三字具有鲜明的形象感,不着痕迹地过渡到第二句。
刘禹锡《杨柳枝》说:“炀帝行宫汴水滨”。
第二句中的“隋家宫阙”即特指汴水边的炀帝行宫。
春色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下断井残垣供人凭吊了。
“已成尘”,用夸张笔墨强调往日豪华荡然无存,与上句春色之无边、永恒,形成怵目惊心的强烈对照,以见人世沧桑、历史无情。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
台城》),包含在“隋家宫阙已成尘”中的意蕴,不正是这种深沉的历史感慨吗?一、二两句还是就春色常在、豪华不存这一点泛泛抒感,三、四则进一步抓住汴水春色的典型代表──隋堤柳色来抒写感慨。
柳絮春风,飘荡如雪,本是令人心情骀荡的美好春光,但眼前这汴河堤柳,却绾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满目春色,不但不使人怡情悦目,反而让人徒增感慨了。
当年隋炀帝沿堤树柳,本是为他南游江都的豪奢行为点缀风光的,到头来,这隋堤烟柳反倒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让后人在它面前深切感受到豪奢易尽,历史无情。
那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在怀着深沉历史感慨的诗人眼里,仿佛正是隋代豪华消逝的一种象征(杨花的杨与杨隋的杨也构成一种意念上的自然联系,很容易让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
不过,更使人感怆不已的,或许还是这样一种客观现实:尽管隋鉴不远,覆辙在前,但当代的封建统治者却并没有从亡隋的历史中汲取深刻的教训。
哀而不鉴,只能使后人复哀今人。
这,也许正是“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两句诗所寓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旨吧。
怀古与咏史,就抒写历史感慨、寄寓现实政治感受这一点上看,有相通之处。
但咏史多因事兴感....,重在寓历史鉴戒之意;怀古则多触.景生情...,重在抒今昔盛衰之感。
前者较实,后者较虚;前者较具体,后者较空灵。
将李益的这首诗和题材、内容与之相近的李商隐咏史七绝《隋宫》略作对照,便可看出二者的同异。
《隋宫》抓住“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这一典型事例,见南游江都所造成的巨大靡费,以寓奢淫亡国的历史教训;《汴河曲》则但就汴水春色、堤柳飞花与隋宫的荒凉颓败作对照映衬,于今昔盛衰中寓历史感慨。
一则重在“举隅见烦费”,一则重在“引古惜兴亡”。
如果看不到它们的共同点,就可能把怀古诗看成单纯的吊古和对历史的感伤,忽略其中所寓含的伤今之意;如果看不到它们的不同点,又往往容易认为怀古诗的内容过于虚泛。
怀古诗的价值往往不易被充分认识,这大概是一个重要原因。
(1)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4分)(2)诗歌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慨?(4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这两句诗所寓含的更深一层的意旨。
4.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鹧鸪天①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①此词为苏轼在黄州时所作。
②蕖:荷花。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
“明月”在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有朗朗的明月,才能在朦胧中看到难以区别的山水一色的景象,才知道闻见的花香是十里芰荷散发的芬芳。
特别妙的是诗的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太可爱了,它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和书法家。
在宋代有一个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派,黄庭坚被尊为创始人。
倚栏而望,明月已近中天,皎洁的清辉倾泻而下。
四面的山光与水光相连相映,一片通明;方圆十数里、盛开着芰(菱)花、荷花,凉爽的夜风中,不断有淡淡的芳香扑面而来。
习习清风,朗朗明月,谁也不能对它们管束驱遗,它们慷慨、殷勤地为南楼送来清清爽爽的夜凉,供游人称心快意地消受啊!欣赏这首小诗,我们很容易忘记自身的处境,仿佛自己也登上南楼来乘凉了。
这样的感觉从何而来?先从外界景象来看:四外山水落石出,十里芰荷,楼头清风,空中明月,远方近处,天上地下,以南楼为中心,构成一个高远、清空、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境界。
再从自身感受来说:山光、水光、月光,是眼睛的视觉所感到的;芰花、荷花的香气,是鼻子的嗅觉所感到的;清风——夜凉,是皮肤的触觉以及耳朵的听觉听感到的;而“南楼一味凉”的“味”字,还隐含着口舌的味觉在起作用,好像在那里细细地美美地品尝一般。
总之,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种种器官司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种种功能,统统被调动起来,集中起来,共同参与对这南楼夜景的感觉、领略、体验。
此景此情,令人生出如临其境的感受,岂不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便是作品的艺术魅力,诗人的艺术追求了。
黄庭坚一生,道路崎岖坎坷,由于遭受人陷害中伤,曾贬官司蜀中六年之久;召回才几个月,又被罢官司来武昌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