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与分析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知识点

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知识点

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区域发展与规划。

区域发展与规划涉及到对不同地区的特性、发展趋势和规划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与规划知识点。

一、区域发展的概念与特征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根据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条件,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区域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空间特征:区域发展是基于具体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2. 综合性:区域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3. 动态性:区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区的发展状况和重点会发生变化。

二、区域规划的目标与内容区域规划是指根据特定地域的需求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和政策,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包括城市建设、农田利用和生态保护等。

2. 产业结构规划:确定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调整方向,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3. 城市规划:制定城市的发展规划,包括城市建设、交通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4. 社会发展规划:关注人口增长、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问题,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影响因素区域发展与规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几个主要因素:1. 自然环境因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对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经济条件:经济基础设施、资本投资、技术创新等经济因素影响着地区的发展。

3. 社会因素:人口结构、教育水平、文化习俗等社会因素对地区的发展和规划产生一定的影响。

4. 政策与规划:国家政策和地方规划对区域发展和规划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

区域相关知识点归纳总结

区域相关知识点归纳总结

区域相关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区域相关的概念1. 区域的定义区域是指地理空间上的一定范围或范围内相对稳定的地域。

区域具有一定的边界和内部联系,通常包括自然和人文要素。

2. 区域的特征区域具有以下特征:边界清晰、内部联系密切、相对稳定、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等。

3. 区域的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区域可以分为自然区域、人文区域、政治区域、经济区域等。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的问题和目的。

二、区域相关的主要理论1. 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地理学上的基本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地理空间上的物产、市场、交通等要素在不同地点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问题。

2. 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理论是研究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包括核心地区和边缘地区、中心城市和周边乡村等发展差异性问题。

3. 区域分工理论区域分工理论主要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地位,以及分工条件和方式的演变和影响。

4. 区域识别理论区域识别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的特色和认知,包括自然环境的特征、人文地域的特色、地域品牌的塑造及其对发展的重要性。

5. 区域规划理论区域规划理论主要研究在特定地域内进行的各种规划活动,包括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环境规划等,以及规划实施的科学方法和流程。

三、区域相关的研究方法1. 区域调查区域调查是研究区域内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基本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

2. 区域分析区域分析是研究区域内不同地区间发展差异、关联性和发展趋势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模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等。

3. 区域比较区域比较是研究不同区域之间异同点和联系的方法,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地理环境差异比较、文化特色比较等。

4. 区域模拟区域模拟是通过模型和仿真方法研究区域内不同因素之间的作用和变化过程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多智能体系统等。

四、区域相关的主要领域1. 经济区域经济区域主要研究区域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贸易往来等经济问题,以及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地理规划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规划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规划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理规划的基本概念1. 地理规划的概念地理规划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和调控地理环境的技术和方法,是通过科学研究和分析,为地理环境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基本思路和决策支持的学科领域。

地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环境规划等。

2. 地理规划的原则地理规划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可行性和民主参与等原则。

其中,科学性是指地理规划必须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之上,系统性是指地理规划必须考虑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综合性是指地理规划必须将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行性是指地理规划必须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民主参与是指地理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意见和利益。

二、地理规划的主要内容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地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更新和改造规划等。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整体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规划,城市详细规划是对城市各个功能区域和用地进行规划,城市更新和改造规划是对城市已有的建设用地进行更新和改造的规划。

2.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和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

区域总体规划是对区域整体发展和利用进行规划,城乡规划是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进行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是对农村地区的发展进行规划。

3. 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在地理环境中,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规划。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资源利用规划等。

环境保护规划是对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进行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是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资源利用规划是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规划。

三、地理规划的方法和技术1. GIS技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是地理规划中常用的一种空间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

区划知识点总结怎么写好

区划知识点总结怎么写好

区划知识点总结怎么写好一、区划的定义和作用区划是对国家或地区进行区域划分,以便于管理、统计及发展规划的一种制度。

区划是国家行政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国土资源管理、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和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体系之一。

区划的目的在于合理利用和管理地域资源,实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战略的统一,推动各地区协调发展。

区划也有利于建立起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环境。

区划在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区划能为国家提供区域资源分配、税收征收、实施工作任务和开展公共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区划有助于实现国家各地区资源的平衡开发和利用,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此外,区划还能帮助国家监管和管理地方政府的行政事务,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区划的建立和实施对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二、区划的种类和划分原则区划按照划分基础可分为行政区划、地理区划等。

其中行政区划是指国家在政治上、行政上对国土进行划分和管理,包括省、市、区、县(地区)、乡(镇)等行政区划单位。

地理区划则是根据自然地理特征进行的划分,包括自然地理区、农业区、工业区、人口区、气候区等。

区划根据划分原则可以按照国土形状(东、西、南、北、中央等)、行政级别(省、市、区、县、乡等)、行政权限(集中式、分权式)、行政管辖(直辖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理要素(河流、湖泊、山脉、盆地等)等进行划分。

不同的划分原则适用于不同领域和目的。

例如,行政级别适用于行政管理,自然地理区划适用于农业和资源开发等。

三、区划的编制和调整中国的区划编制和调整工作由国务院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主要包括调整省级行政区划、地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划和乡级行政区划。

区划的编制和调整首先需进行区域规划,然后由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审核批准。

在区划调整过程中,应充分征求和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做到充分论证、科学决策、公开公正、民主参与。

区划的调整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于地区发展需要,需要对区域范围进行调整;二是因为自然灾害、区域争议或人口流动等原因导致区域变化,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三是因为国家政策、发展战略或行政体制改革等需要,需要对区域范围调整。

区域发展战略知识点

区域发展战略知识点

区域发展战略知识点一、区域发展战略概述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在国家、地区、城市等范围内,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政策和措施。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区域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增长:区域发展战略可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通过产业的布局、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措施,可以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吸引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区域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减少发展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3. 保护环境和资源: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区域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三、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1. 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是区域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

经济发展规划需要确定产业发展方向、投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2. 产业布局调整:根据区域的产业基础和特点,调整产业布局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通过引导和支持优势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3. 城市建设规划:城市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建设规划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建设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等,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 社会事业发展: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关注社会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通过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 生态环境保护:在区域发展战略中,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

区域发展知识点总结一、区域发展的概念与内涵1. 区域发展的概念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手段,实现不同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均衡和协调,促进区域内部的经济社会发展。

2. 区域发展的内涵(1)均衡发展。

促进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的均衡,增强各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2)协调发展。

促进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和和谐,避免出现发展差距过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3)可持续发展。

在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城乡一体发展。

促进城乡间交通、信息、资源、产业等方面的互通互补,实现城乡融合和互利共赢。

二、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各地区发展的基础,对区域内外的交通、贸易、人口迁移等都有影响。

2. 自然资源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差异影响了地区间的产业分布和发展方向。

3. 政策环境政府发布的政策对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比如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等。

4. 人口因素人口规模、素质、结构等都会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5. 历史文化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地区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文化产业、旅游业等。

6. 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方向。

7.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对不同地区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包括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8. 社会文化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传统也会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比如教育、宗教、价值观念等。

三、区域发展的战略1.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1)明确发展目标。

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撑产业。

(2)整合资源。

合理布局地区间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布局规划。

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规划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

(4)政策扶持。

出台相应政策,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保障人才和市场等。

规划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规划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规划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一、规划的概念和特点1. 规划的定义规划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对目标和资源的分析、研究和设计,制定出一系列的行动方案和发展路线,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规划是一种长远性的战略性思维活动,是为了有效地组织和调配各种资源,实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2. 规划的特点- 长期性:规划是为了未来的发展和目标而制定的,因此具有长远的发展性。

- 综合性:规划需要考虑各种资源和因素,如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等,用于制定全面的发展方案。

- 灵活性:规划需要随着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等因素的改变而做出相应调整,因此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二、规划的基本原理1. 合理性原则规划的制定需要基于充分的信息和数据分析,遵循科学的、客观的原则,确保制定的规划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2. 经济性原则规划的制定需要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成本的控制,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可行性原则规划需要考虑当前的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4. 发展性原则规划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机会与挑战,制定具有发展潜力的规划方案,以推动企业或社会的持续发展。

5. 统筹兼顾原则规划需要兼顾整体利益和各方面的利益,统筹考虑各种因素,谋求多赢的结果。

三、规划的种类和层次1.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指企业或组织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的规划活动,在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等因素,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

2. 经营规划经营规划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长期经营活动计划,涉及到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是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3. 营销规划营销规划是指企业为实现营销目标而制定的活动计划,包括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营销策略、渠道管理等,是企业营销活动的详细规划。

4. 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指企业为实现财务目标而制定的财务活动计划,包括预算编制、投资规划、资金筹措等,是企业财务活动的详细计划。

认识区域知识点总结

认识区域知识点总结

认识区域知识点总结一、区域概念1. 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范围和特定性质的地域单位。

区域是地表上形成的统一整体,是由许多地理现象和空间要素组合而成的,是地表上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联系和一定共同规律的地域单位。

区域的形成和区域的范围是受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区域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2. 区域的分类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划分标准,可以将区域分为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两大类。

自然区域是以自然环境为划分的地域单位,主要包括气候区、植被区、地貌区等。

人文区域是以人类活动和文化特点为划分的地域单位,主要包括经济区、文化区、政治区等。

二、区域分析方法1. 区域系统分析法区域系统分析是地理学和区域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

它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动态属性的系统,由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

系统分析法强调对区域内各种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研究,以揭示区域内部的联系和规律。

2. 区域比较分析法区域比较分析是将不同区域的同一现象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区域之间的异同和发展差异的原因。

比较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同一国家内的不同地区,也可以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对比分析。

3. 区域模型分析法区域模型分析法是通过建立区域发展的理论模型,以揭示区域发展的动态过程和规律。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区域的发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区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动态变化规律。

4. 区域动态分析法区域动态分析是研究区域发展的变化过程和规律的方法。

它通过对历史发展数据和变化趋势的分析,揭示区域发展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三、区域发展理论1. 区域差距理论区域差距理论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距和不平衡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区域差距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是地区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

区域地理重要知识点梳理一、区域概念区域是在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的地理范围和内部联系的地方,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是地球表面空间特征的基本单位。

区域的特点:1.具有一定的范围。

2.内部的地物和关系有内在的联系。

3.区域之间有共性和差异,以及联系和分化的特征。

4.区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场所,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场所。

区域分析的基本要素:1.区域范围:区域的边界是区域识别和分析的基本依据,也是区域分类的依据,地理学中,一般从历史、文化、经济、自然地理等各个角度出发进行区域划分,既要考虑到人类、社会活动对陆地、海洋的利用和影响,也要考虑到地表形态、气候、动植物分布等方面。

2.区域人口:人口是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区域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人口结构、人口增长率等都是刻画区域人口特征的重要指标。

3.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指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方面的活动。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反映了区域内经济走向和特点,是衡量一个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4.区域社会:社会是区域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反映了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社会发展水平反映了区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5.区域环境:区域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

自然环境主要指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生态等环境特征;人文环境则是指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等方面的环境特征,二者结合反映了区域的内在联系和特点。

二、区域经济1. 区域经济的定义:区域经济是指区域内的经济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

2. 区域经济的特点:(1)空间分布不均衡(2)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分化(3)资源约束和环境问题(4)多样性和复杂性(5)技术和制度的制约3. 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1)传统阶段(2)工业化阶段(3)后工业化阶段(4)信息化阶段4. 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1)传统的资源型经济(2)集约型经济(3)创新型经济(4)服务型经济5. 区域经济的发展策略:(1)区域协调发展(2)以创新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3)区域立体化经济发展策略(4)区域协同发展三、区域生态环境1. 区域环境的概念:区域环境是指区域内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规划知识点总结

规划知识点总结

规划知识点总结一、规划概述1.1 规划的定义规划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或目的,提出和逐步推进达到这些目标或目的的战略性、前瞻性的计划。

而规划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了规划的概念、内容、基本原则等内容。

1.2 规划的分类规划可分为区域规划、城市规划、经济规划、社会规划、环境规划等不同类型,每种规划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3 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在实践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等。

二、规划的基本要素2.1 目标和目的规划要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目的,以确定行动的方向和方法。

2.2 资源分析对规划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等。

2.3 环境评估规划需要考虑现有环境的状况和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4 行动方案明确规划的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措施、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

三、区域规划3.1 区域规划的定义区域规划是为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区域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计划和决策活动。

3.2 区域规划的原则合理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3.3 区域规划的内容区域规划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产业结构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四、城市规划4.1 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4.2 城市规划的内容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

4.3 城市规划的要素城市规划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经济结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等。

五、经济规划5.1 经济规划的概念经济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按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对经济发展进行总体安排和具体部署的活动。

5.2 经济规划的内容经济规划的内容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资源规划等。

5.3 经济规划的原则经济规划的原则包括科学性、民主性、合理性、可行性等。

园区规划知识点总结

园区规划知识点总结

园区规划知识点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园区规划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区规划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园区,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工作、娱乐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在园区规划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认识和掌握,本文将围绕园区规划的基本原则、规划内容和规划实施等方面,对园区规划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园区规划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园区规划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采取一体化的思维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达到最优的整体效益。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园区规划应当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发展,确保当代和未来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3. 公平公正原则园区规划应当考虑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资源均衡配置,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使所有人都能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4. 灵活性原则园区规划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保持规划和建设的适应性和可调整性,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5. 参与性原则园区规划应当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参与力量,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述权,形成共识,实现规划的民主化和人民化。

二、园区规划的规划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园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它包括用地范围、用途界定、用地结构等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要根据园区的特点和城市的总体规划,在保障城市基本用地需求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城市布局规划城市布局规划是园区规划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交通布局、公共设施等内容。

城市布局规划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和城市人口的增长,科学合理地配置城市的各种功能区域,实现城市的合理布局和高效运行。

3. 生态环境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是园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生态保护地、水土保护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内容。

生态环境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城市的绿色发展和生态健康。

最全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知识点梳理

最全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知识点梳理

最全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知识点梳理国土空间规划,是一项宏大而细致的工程,涉及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为大家梳理一下这个领域的知识点。

一、规划背景与目标我们要了解规划背景。

这包括国家宏观政策、地方发展需求、资源环境状况等。

明确了背景,我们才能设定合理的规划目标,如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

二、规划原则规划原则是指导规划实施的基本准则。

这其中包括:1.科学发展原则:遵循自然规律、社会经济规律,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2.公平公正原则:兼顾各方利益,保障公众参与,实现公平公正。

3.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长远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4.区域协同原则:强化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规划内容1.国土空间布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分国土空间,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2.城乡发展布局:明确城乡发展战略,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产业发展布局: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升级。

4.基础设施布局: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5.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四、规划实施与保障1.政策法规保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规划实施的法律地位。

2.组织协调保障:建立健全规划组织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3.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规划实施。

4.监督考核保障: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五、规划创新与亮点1.引入先进理念:紧跟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引入先进规划理念。

2.创新规划方法: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精准性。

3.突出特色: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突出规划特色,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

4.社会参与:鼓励公众参与规划,提高规划的社会认可度。

六、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该规划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规划重要知识点总结

城市规划重要知识点总结

城市规划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1.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城市发展的总体构想、目标和政策,并通过空间布局、用地管理、功能规划等手段来实现城市发展的合理、协调和可持续。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 可持续原则2. 公平与公正原则3. 良好的城市环境原则4. 人本原则5.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原则三、城市规划的内容1. 城市总体规划2. 区域规划3. 分部规划4. 专项规划5. 控制性详细规划6. 调整性详细规划7. 专题规划8. 非专题规划9. 概念性规划四、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1. 规划编制启动2. 资源调查和评价3. 规划目标的确定5. 规划方案的评价和选择6. 规划方案的修改和完善7. 规划的批准8. 规划的实施五、城市规划的方法1. 统计分析2. 专家咨询3. 现场调查4. 问卷调查5. 会议研讨6. 客观求真7. 主客观结合六、城市规划中的关键问题1. 用地问题2. 城市功能区划3. 城市布局4. 城市交通5. 城市产业布局6. 城市环境优化7.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8.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9. 城市居民生活配套设施七、城市规划中的相关技术和工具1. 地理信息系统(GIS)3. 数字化地图4. 三维可视化技术5. 模拟仿真技术6. 多属性决策分析7. 规划评价工具八、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监督1. 规划实施的程序和安排2. 规划执行的组织和管理3. 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价九、城市规划中的参与机制1. 公众参与2. 利益相关方参与3. 政府部门参与4. 专家学者参与5. 社会组织参与总结:城市规划的知识点涉及了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内容、编制程序、方法、关键问题、相关技术和工具、实施和监督以及参与机制等多个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城市规划从业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规划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知识点
区域发展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实施措施,促进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区域发展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区域内资源分布、经济结构、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确定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发展重点,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2.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包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投资和消费等。

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可以通过引导外来投资、培育本地产业等方式实现,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加强科研、提高技术水平等手段推动。

3. 区域社会发展:区域社会发展包括提升教育水平、改善医疗条件、优化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这些因素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4. 区域文化发展:区域文化发展是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促进区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5. 区域合作与交流:区域合作与交流是实现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与其他区域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经济互利共赢等效果,推动区域发展。

总之,区域发展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区域发展。

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

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

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考点出题方向复习策略城市地域功能考查各功能分区的形成和影响因素通过集聚效应分析城市内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

城市的合理规划结合自然地理因素考查城市布局形式,结合交通、土地利用、城市环境考查城市布局及多种方法评价。

学生分小组自主设计某“新城镇规划图”,根据城市各功能区及工业企业的布局要求,探究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寻求最佳规划方案。

城市地域功能: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文化区、绿化用地等。

城市合理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

规律总结城市布局:有“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主要受自然条件(如河流、气候、地形等)制约。

大多中小城市采用集中紧凑式,可节省成本。

而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中小城市只能采用分散疏松式。

采用何种布局形式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

功能区的合理布置:要有便利的交通。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无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市区内,有污染的工业应远离城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带,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在河流的下游区)。

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

留有发展余地。

原理应用在城市各功能区的具体布局中,要特别注意工业区与住宅区间的关系。

如上海金山卫石化总厂布局在与风向垂直的郊外,污染企业远离居民区且之间有防护带相隔,以减轻大气污染(见图50—1)。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布局要求,规划时从多种角度考虑,综合比较分析各种规划方案的优缺点,探求一个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综合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

读图导航风向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图:首先要会判断风频玫瑰图(见图50—2),确定主导风向,其次是把握工业区的污染不能影响住宅区,从而确定城市的地域结构分布。

图50—1图50—2机械工业区新城区 A F GCED B 文物古迹 老城区H 盛行风向图50—3城市规划模式图:看清图例,运用城市各功能区的布局原则及工矿企业的区位要求,进行合理布局。

场地规划工作总结

场地规划工作总结

场地规划工作总结场地规划工作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以满足特定的需求和目标。

这项工作涉及到对场地的功能定位、空间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积极参与了一些场地规划工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些工作的经验和收获。

首先,场地规划工作需要充分了解场地的情况和需求。

在进行规划工作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场地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场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现状等情况,同时也要了解使用场地的具体需求,比如是用于居住、商业、农业还是其他用途。

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其次,场地规划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

在规划场地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场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合理利用场地的空间,同时也要考虑到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多种科学的规划方法,比如利用地形地貌进行分区规划、合理安排绿化带和水域等,以实现场地的最优布局。

最后,场地规划工作需要注重沟通和协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场地规划工作需要和多个部门和单位进行协作,比如土地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建设单位等,只有多方合作,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场地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场地规划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对场地的情况和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最后还需要我们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这些工作的总结,我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提高了我们的规划水平,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出色地完成场地规划工作。

规划建设知识点归纳总结

规划建设知识点归纳总结

规划建设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规划建设概述1. 规划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规划建设是指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项目进行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以确定其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实施步骤和措施。

- 规划建设的意义在于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2. 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资源禀赋,确定相适应的规划建设方案。

-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建设要符合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综合协调原则,规划建设要全面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使各项规划建设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3. 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区域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

- 行业规划,包括交通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 项目规划,包括建筑工程规划、城市更新规划等。

二、规划建设的基本步骤1. 规划建设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规划建设区域或项目进行调查,了解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潜力,为后续规划建设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规划建设的问题分析- 对规划建设区域或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3. 规划建设的目标确定- 根据调查研究和问题分析的结果,确定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明确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

4. 规划建设的方案设计- 根据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设计出相适应的规划建设方案,包括各项规划建设工作的内容、步骤和措施。

5. 规划建设的实施和监督- 根据规划建设的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各项规划建设工作,并进行监督,确保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

三、规划建设的方法和技术1.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GIS技术可以帮助规划建设者将地理空间数据转换为有用的信息,进行地理空间分析,辅助规划建设的决策和实施。

2.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模拟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帮助规划建设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方案。

地理学考研攻略城市与区域规划解析

地理学考研攻略城市与区域规划解析

地理学考研攻略城市与区域规划解析地理学考研攻略:城市与区域规划解析一、引言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发展规律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地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关注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和区域发展等问题。

在地理学考研中,城市与区域规划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解析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相关内容,为考生提供攻略。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1. 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布局、设计和管理,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它涉及城市空间组织、建筑风格、交通布局、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2.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追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城市发展符合经济效益、社会公正和生态环境的要求。

(2)人本主义原则:以人为中心,满足居民的需求,提高居住和工作的质量。

(3)功能区划原则: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以满足不同需求和提高城市效益。

(4)节约用地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保护土地生态功能。

三、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1. 区域规划的定义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范围内的资源、产业、环境等进行综合管理和规划,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

它关注区域内的空间结构、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等问题。

2.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1)合理布局原则: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区域空间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产业协调发展原则:推动各个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整体提升。

(3)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4)人口调控原则: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和空间分布,避免过度拥挤和资源过度消耗。

四、地理学考研中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相关知识点1. 城市体系与城市发展(1)城市体系的形成和演变: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2)城市等级与空间格局:城市等级的划分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各个城市的功能与地位。

2.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分布: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

初中地理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知识点汇总经济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就初中地理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汇总介绍。

经济地理的概念经济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社会在地球上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

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变化和破坏。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不同地理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

比如,农业活动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展较好,而工业活动则更倾向于选择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进行发展。

经济活动的产业分类经济活动主要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指的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经济活动,如农业、林业、渔业等;第二产业是指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活动,如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是指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活动,如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

区域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所决定。

地理因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而人文因素则包括人口、文化、政治制度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

地理因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等,经济因素包括市场规模、交通条件等,而政策因素则包括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区域发展的战略规划针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特点,制定适应性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非常重要。

战略规划应该充分考虑该地区的地理环境、产业特点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是促进地区经济融合与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区域开发知识点总结

区域开发知识点总结

区域开发知识点总结经济学知识点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区域开发的理论基础。

根据不同的理论框架,可以分为经济地理学、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

在区域开发中,经济学知识非常重要,因为经济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2. 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指某一地域内产业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产业结构,如资源型地区、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中心等。

了解区域产业结构对于进行区域开发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3.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某一地区经济发展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振兴等政策。

了解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对于制定可行的区域开发规划至关重要。

地理学知识点1.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根据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社会经济条件等情况,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合理规划。

了解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对于进行区域开发规划非常重要。

2.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如气候、地貌、自然资源等。

这些差异会对区域开发产生影响。

了解区域差异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开发规划非常重要。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地理空间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能够实现对地理信息的管理、分析和应用。

在区域开发中,GIS能够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区域情况,为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城市规划知识点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了解城市化进程对于进行城市规划和区域开发规划非常重要。

2. 城市功能区划城市功能区划是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保护区等。

了解城市功能区划对于城市规划和区域开发规划非常重要。

3.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下一代能够继续满足其需求。

了解可持续发展原理对于进行区域开发规划非常重要。

环境保护知识点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区域开发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原理和方法对进行区域开发规划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规划与分析知识点总结
考试题型:简答题、论述题、综合应用分析
1>区域分析
1.1:多因素综合指标分析法<三峡库区案例分析>
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立足于各环境要素( 及相互关系) 及其对区域景观生态质量影响的全面、定量化理解, 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形成定量化表达。

建立步骤如下:
第1 步, 根据区域景观生态的特点以及评价目标, 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对区域景观生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因子, 并赋予合理的权重,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2 步, 根据评价指标从景观生态专题数据库中提取需要的专题数据, 进行植被指数生成、投影方式变换、矢量栅格化等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加工, 使各专题数据满足评价模型的需要。

第3 步, 采用多级加权求和的方法来实现区域景观生态的综合评价。

模型如下
(E p 为第p 个分析单元( 像元) 的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指数; W i 为第i 个专题指标要素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定量表达值; C i 为反映该专题要素对于景观生态评价重要性的权
重值, m 是参与景观生态评价的专题指标要素的数量。

)
第4 步, 各区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采用下列公式求取:
(N i 为第i 个县级行政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值; A i 为该单元内每一基本分析单元( 像元)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值; S i 为该综合指数值相对应的像元数。

)
2. 2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权重确定
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系统性原则、综合性与主导因素原则、数据的可靠性和易获取性等, 在综合区域景观生态各方面具体特征及整体状况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指标体系的建立包括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和因子权重的定量化表达, 选取的指标如图。

第二层次指标权重是在参
考文献和专家咨询的基础
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第三层次因子的权重则是
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以
及考虑数据精度的基础上
确定。

水热状况中, ≥ 0 ℃积温比年降水量要重要一些, 因为三峡库区年降水量最少的山谷区也在900 mm 以上, 地域分异不太明显, 故确定≥ 0 ℃积温因子的权重值为0 . 06 ,而年降水量因子的权重值为0 . 04 ; 坡度对土壤侵蚀有比较大的影响, 故赋予相
对较高的权重0 . 20 , 海拔高度权重为0 . 15 ; 土地利用和植被指数相比, 因为植被指数是根据NOAA/ AVHRR 获得的四季影像经过计算得到的, 其分辨率只有1 km , 精度较低, 不宜赋予大的权重值, 故确定土地利用因子的权重值为0 . 2 × 0 . 8 = 0. 16 , 植被指数因子的权重值为0 .2 × 0.2 = 0 . 04 。

1.2:区域发展条件分析<整合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a:自然资源条件分析
(1)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自然资源质的评价:考察其可利用价值和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

自然资源评价:1自然资源的地理自然资源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及其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2分布特征与地域组合特征评价3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
b: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区域人口数量分析(二)区域人口的增长分析(三)区域人口的质分析(四)区域劳动力供应分析(五)人口的分布分析
c:技术条件分析
1区域经济分析:
1: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
二、区域发展阶段的分析
2: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

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

标准不同,所划分的产业类别也不同。

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1、偏离-份额分析法2、结构效益分析法3、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分析<详情见1.4专门论和综合发展分析>
3: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析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
二、经济活动的空间运动
三、增长极效应分析
概念(布德维尔):增长极是指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配置在城市区,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四、空间成本分析
1.3:区域分析方法:
地理学的比较法、经济学的分析法、数学的模拟法
1.4:专门论和综合发展分析
a:区位熵(比率的比率):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

区位熵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

b:集中系数:集中系数是指某一地区的某一产业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与全国或较高层次区域该经济部门相对应指标的比值。

c:结构多样化系数:结构多样化指数通常用来研究国家、地区或城市的产业综合发展程度。

它有原始多样化指数和精确多样化指数两大类。

1.5:从定量、定性及综合分析三方面确定主导产业的方法
1:乘数分析
1.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那些向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

2.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的出现的诱导作用。

3.旁侧影响,指主导部门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如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采用匿名反复进行,轮番征询不同专家的预测意见,最后汇总得出调查后的预测结果。

3:主成分分析法:也称主分量分析法,是一种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4:从以下三个层次选择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1.6:模型应用—数学模型、评价模型、预测模型
2>区域规划
2.1:区域规划中的区域概念: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区域规划方法:系统法、演绎法、归纳法、综合平衡法、比较法、数学模拟法< 1.区域结构功能分析模型2.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模型3.决策分析模型>
2.2:生态评价<以包头市为案例分析>--区域划分,每个区根据现状制定监测指标
待续。

2.3:SWOT<优劣势>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评价分析区域的及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优劣势分析,从而提出战略构想:
待续。

3.4:生态足迹<原理,不考计算>
生态足迹:生产相应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所产生废物的处理所需消耗的全部土地。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区域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区域所能提供的生态容量,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区域的生态容量,则表现为生态盈余。

区域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反映了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

生态足迹的计算原理:
1、追逐资源消耗和污染消纳
2、产量调整
3、等两化处理
3.5:区域发展战略<如何制定>
概念: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步骤:确定战略目标、确定战略重点、制定战略方针、制定战略措施。

3.6: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水源涵养案例分析>{重点在分析程序和方法}、<荒漠化生态指标构建>{从环境、生物、社会经济等方面着手<涉及到优先监测指标、常规指标、可选择指标>}
3.7区域规划理论基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1、核心-边缘理论2、点-轴渐进扩散理论3、圈层结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