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定量PCR实验原理及数据分析
荧光定量PCR技术

03
结果重复性差
可能原因包括实验操作不规范、仪器 故障等。解决方案包括规范实验操作 、定期维护和校准仪器等。
05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生物医学 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表达水平检测
绝对定量
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确 定基因的表达量。
相对定量
比较不同样本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常用于研究基因 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表 达模式。
光信号的特性,实现对PCR产物的实时监测。
02
第二代荧光定量PCR技术
引入了特异性更高的荧光探针(如TaqMan探针),提高了检测的准确
性和特异性。
03
第三代荧光定量PCR技术
在第二代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荧光探针的设计,引入了多种荧
光基团和猝灭基团,实现了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
应用领域及意义
研究微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研究微生物与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的相互 作用,揭示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适应机制和生态功能。
食品安全领域应用
检测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快速、灵敏地检测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保 障食品安全。
评估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重复性原则
设计合理的实验重复和对照,以验证结果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定量准确性原则
选择合适的荧光定量方法和标准曲线,确保 目标序列的准确定量。
样品准备与DNA提取方法
样品准备
收集待测样品,如组织、细 胞、血液等,并进行适当的 处理,如研磨、裂解等,以
释放DNA。
DNA提取方法
根据样品类型和实验需求选 择合适的DNA提取方法,如 酚氯仿抽提法、试剂盒法等 ,以获得高质量的DNA模板
1、试述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在临床与科研中的应用

1、试述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在临床与科研中的应用
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在PCR反应过程中,通过荧光信号的检测来对PCR产物进行实时定量分析的技术。
1. 原理:
荧光定量PCR利用荧光染料或者荧光探针,标记扩增过程中的每一个循环的产物,这些荧光标记的产物在激发光的作用下会发出荧光。
随着反应的进行,PCR产物不断累积,荧光信号也随之增强。
通过对荧光信号的实时监测,可以推断出样本中起始模板的数量。
2. 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探针法、SYBR Green I染料法和分子信标法等。
探针法使用与目标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荧光探针来标记PCR产物。
SYBR Green I染料法则是利用染料与双链DNA的结合特性,将染料添加到反应体系中,随着PCR产物的增加,染料的荧光信号也增强。
3. 注意事项:
荧光定量PCR对样品纯度要求较高,应避免杂质的干扰。
反应体系中的成分和浓度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解读需要参考标准曲线,以确定未知样本中的目标序列数量。
4. 在临床与科研中的应用:
在临床应用中,荧光定量PCR被广泛用于病原体检测、基因突变分析、遗传病诊断以及癌症研究等。
例如,用于检测病毒如HIV、HBV等的载量,或者检测癌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在科研领域,荧光定量PCR可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中。
例如,比较不同组织或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差异,或者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的来说,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核酸定量分析方法,对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荧光定量PCR实验数据分析

荧光定量PCR实验数据分析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基于PCR技术的实验方法,用于定量检测特定DNA序列的丰度。
荧光定量PC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表达分析、疾病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进行荧光定量PCR实验后,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样品中目标DNA序列的丰度信息。
本文将介绍荧光定量PCR实验数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常见方法。
首先,荧光定量PCR数据的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荧光PCR数据的获取:荧光定量PCR实验过程中,荧光信号会被记录下来。
对于每个样品,会获得一条荧光曲线,曲线上的荧光信号强度与PCR循环次数(Ct值)有关。
2. 荧光曲线的阈值设置:荧光曲线上的信号强度在实验的早期循环中较低,随着PCR循环的进行逐渐增加,直至达到一个稳定的平台。
阈值(threshold)是在这个平台上设置的一个信号强度的固定值,用于确定Ct值。
常用的阈值设置方法包括固定阈值法和导数阈值法。
3.Ct值的计算:Ct值是荧光定量PCR实验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表示荧光信号达到阈值的循环次数。
在荧光曲线上,Ct值可以通过与阈值的交点来确定。
Ct值越小,表示目标DNA序列的丰度越高。
4.样品之间的Ct值比较:荧光定量PCR实验中,通常需要同时检测一些内部参考基因(如GAPDH)作为对照,以便进行样品之间的Ct值比较。
内部参考基因应在不同样品中表达稳定,其Ct值应接近。
通过对目标基因的Ct值与内部参考基因的Ct值进行比较,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目标DNA序列的相对丰度。
5.目标DNA序列的绝对丰度计算:通过构建标准曲线,可以将目标DNA序列的相对丰度转化为绝对丰度。
标准曲线是通过在实验中使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目标DNA序列标准品进行绘制的。
通过测量标准品的Ct值并绘制荧光信号与目标DNA序列浓度的关系曲线,可以通过比较样品的Ct值与标准曲线来计算目标DNA序列的绝对丰度。
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与结果分析

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与结果分析一、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1.基本原理荧光定量PCR技术基于传统的PCR技术,其中关键的步骤是DNA的扩增。
PCR过程中,DNA模板会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在多个循环中进行指数级扩增。
在扩增过程中,每一个循环都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变性,引物结合和扩增。
2.荧光标记3.荧光信号检测与分析在PCR反应的扩增过程中,荧光强度会随着PCR产物的扩增而增加。
荧光信号的强度与扩增目标DNA的数量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PCR反应中发出的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确定目标DNA的起始数量。
二、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分析1.标准曲线2.反应效率反应效率是PCR扩增的关键因素之一、反应效率是通过标准曲线的斜率来表示的,斜率越接近1,表示反应效率越高。
较低的PCR反应效率可能是由于试剂的浓度不足、PCR条件不合适或者目标DNA的起始浓度低。
3.CT值CT值是PCR反应过程中,荧光信号由背景噪声中分离出来的阈值周期数。
在荧光定量PCR实验中,CT值用于计算目标DNA的起始浓度。
CT值越小,表示目标DNA的起始数量越多。
4.荧光指数荧光指数是指测量PCR反应中特定周期(一般为指定阈值之后的周期)的荧光信号的增加量。
荧光指数也可以用来评估PCR的效果和目标DNA的起始数量。
荧光指数越高,表示目标DNA的起始数量越多。
5.目标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结起来就是,荧光定量PCR技术通过引入荧光标记的引物和探针,在PCR反应中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强度变化来定量分析目标DNA的起始数量。
通过制备标准曲线、测量CT值和荧光指数,可以对PCR反应的效果和目标DN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
此外,荧光定量PCR还可以用于研究目标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荧光定量pcr实验原理与应用

荧光定量pcr实验原理与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DNA扩增技术,通过检测PCR反应体系中的荧光信号实时监测DNA的合成量。
这种技术结合了传统PCR的高效性和荧光探针的高度特异性,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病原体检测、基因定量、基因型鉴定等领域。
一、原理荧光定量PCR利用荧光信号与PCR产物数量呈正比的原理,通过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强度变化来确定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初始量。
在PCR反应中,荧光探针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并发出荧光信号。
随着PCR反应的进行,产物数量逐渐增加,荧光信号也随之增加。
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增长曲线,可以确定初始模板DNA的数量。
二、应用1.基因表达分析:荧光定量PCR可用于实时监测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检测靶基因的mRNA量来研究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
2.病原体检测:荧光定量PCR可用于快速准确地检测病原体的存在,如病毒、细菌等,对临床诊断和疾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3.基因定量:荧光定量PCR可用于定量分析基因拷贝数、基因表达水平等,对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诊断有重要作用。
4.基因型鉴定:荧光定量PCR可用于检测基因型多态性,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等,用于遗传学研究和个体鉴定。
三、优势与传统PCR技术相比,荧光定量PCR具有以下优势:1.高灵敏度:荧光信号与PCR产物数量呈正比,可实现低拷贝数DNA的检测。
2.高特异性:荧光探针设计精准,可准确识别靶基因序列,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3.实时监测:可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中的荧光信号,得到实时、准确的反应动态信息。
4.高准确性:荧光定量PCR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
荧光定量PCR作为一种高效、高灵敏的DNA定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荧光定量PCR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是一种常用的检测DNA或RNA含量的方法,通过测定荧光信号的强度来确定起始模板数量的多少。
其原理主要包括引物的选择、PCR反应的进行、荧光信号的测定以及数据分析等步骤。
首先,荧光定量PCR需要选择适当的引物。
引物的设计要求首先能够特异性地与目标序列结合,这样才能保证只有起始模板被扩增。
引物的长度通常在18-24个碱基对之间,GC含量在40-60%之间,碱基序列中不能存在太多的重复序列或者分子倒序等结构。
此外,引物的Tm值应该相近,不应过于接近,以免引物发生二次结合。
另外,荧光标记的引物通常采用双探针(dual-labeled probe)和SYBR Green I染料,二者的优缺点各有不同:双探针对应用的目标突变不敏感,但是对于长序列的目标扩增效果较好;SYBR Green I适用于鉴定多个不同基因的扩增,但是对于PCR产物的目标特异性检测较差。
其次,PCR反应的进行是荧光定量PCR的核心步骤。
反应体系通常包括引物、模板DNA、DNA聚合酶、荧光标记剂和反应缓冲液。
PCR反应过程中,首先是变性,将模板DNA的双链分离;然后是退火,使引物与目标序列结合;接着是延伸,DNA聚合酶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链延伸。
PCR反应的循环数通常在25-40之间,具体循环数多少需要根据目标序列的长度和浓度来决定。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要注意引物浓度、PCR温度和时间。
第三,荧光信号的测定是荧光定量PCR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通常,荧光信号的测定可以通过荧光实时扩增仪来进行。
在每一个PCR循环过程中,荧光实时扩增仪会记录下PCR反应管中荧光信号的强度。
随着PCR反应的进行,PCR产物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荧光信号的强度也会增加。
荧光信号的强度与PCR产物的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利用标准曲线可以将荧光信号的强度转化为起始模板的绝对数量。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用于检测DNA的技术,它结合了PCR和荧光探针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定量检测DNA样本。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主要包括PCR扩增、荧光信号检测和数据分析三个部分。
首先,PCR扩增是荧光定量PCR的基础。
PCR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技术,通过反复的热循环使得DNA序列得以扩增。
在荧光定量PCR中,扩增反应中加入了荧光标记的引物和探针,当PCR反应进行到特定的温度时,探针与目标DNA结合,导致荧光信号的释放。
PCR扩增的循环次数越多,荧光信号累积的越多,从而可以定量检测目标DNA的含量。
其次,荧光信号检测是荧光定量PCR的关键步骤。
在PCR扩增过程中,荧光信号会随着DNA的扩增而不断累积。
荧光信号的检测可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来完成,这些仪器可以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中的荧光信号强度,并将其转化为荧光信号曲线。
通过监测荧光信号曲线的变化,可以准确地测定目标DNA的含量。
最后,数据分析是荧光定量PCR的最后一步。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器获取的荧光信号曲线,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软件可以根据标准曲线和样本曲线的荧光信号强度来计算目标DNA的含量,从而实现对目标DNA的定量检测。
总的来说,荧光定量PCR的原理是通过PCR扩增、荧光信号检测和数据分析三个步骤来实现对目标DNA的定量检测。
这种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病原体检测、基因突变分析等领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荧光定量PCR的原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验中正确应用这一技术。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和过程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和过程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基于PCR技术的改进方法,通过引入荧光探针来实现对PCR反应的实时监测和定量分析。
荧光定量PCR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病原体检测、基因突变检测等领域,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准确性等优势。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基本与传统PCR相同,都是通过不断复制DNA片段来扩增目标序列。
但是,荧光定量PCR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这种探针能够与目标序列特异性结合,并在PCR反应过程中发出荧光信号。
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准确地定量PCR反应中的目标序列数量。
荧光定量PCR的过程主要包括:样品制备、引物设计、反应体系配置、PCR扩增、荧光信号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首先,样品制备是荧光定量PCR的第一步。
样品可以是DNA、RNA或cDNA等,需要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样品类型,并进行样品提取和纯化。
接下来,引物设计是荧光定量PCR的关键步骤之一。
引物是用于扩增目标序列的短DNA片段,通常由两个引物组成:前向引物和反向引物。
引物的设计需要根据目标序列的特点,如长度、GC含量、特异性等进行合理选择,并使用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引物序列的合成。
然后,反应体系配置是荧光定量PCR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反应体系通常包括模板DNA、引物、荧光探针、核苷酸三磷酸(dNTPs)、聚合酶和缓冲液等组分。
其中,荧光探针是荧光定量PCR的关键组分,它通常由荧光染料和荧光信号抑制剂构成。
荧光染料可以与目标序列特异性结合,并在PCR反应过程中发出荧光信号;而荧光信号抑制剂可以抑制未结合的荧光染料发出的背景信号。
接着,进行PCR扩增。
PCR扩增是通过不断循环进行三个温度阶段的反应来扩增目标序列。
首先是变性阶段,将反应体系中的DNA变性为单链DNA;然后是退火阶段,使前向引物和反向引物与目标序列特异性结合;最后是延伸阶段,聚合酶在适当温度下将dNTPs加入到引物结合的DNA链上,从而合成新的DNA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SYBR Green I 染料法--优缺点 优 点
使用方便,不必设计 复杂探针 具有价格优势
缺 点
无模板特异性 对引物特异性要求较高 不能进行多重定量 灵敏度相对较低
21
Taqman 探针法--原理
• • • •
17
SYBR Green I 染料法--问题点与关键点
• 问题点:
– SYBR Green I 与双链DNA进行结合后散发荧光,因此如果反应 体系中有非特异性扩增或引物二聚体的产生,也将同时被检测, 从而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 关键点:
– 设计合适引物,防止非特异性扩增!
5′端标记有报告基团(Reporter, R) ,如FAM、VIC等 3′端标记有荧光淬灭基团 (Quencher, Q) 探针完整,R发射的荧光能量被Q基团吸收 ,无荧光, R与Q分开,发荧光 Taq酶有 5′→3′外切核酸酶活性,可水解探针
22
Taqman 探针法--工作机理
•
拷贝数的计算:
– 待测样本浓度(ng/ul)=OD260×40×稀释倍数 – 样本分子量=碱基数×324 – 待测样本拷贝数(copies/ul)=待测样本浓度/样本分子量×6×1014
36
绝对定量实验例--乙肝病人血液中HBV的绝对定量
• • 方法:从血液中提取病毒DNA,以TaqMan探针法进行荧光定量检测 标准品:质粒标准品浓度为106、105 、104 、 103;2个重复;设阴性 空白对照 • 实验步骤:提取HBV DNA;
病原体检测,疾病耐药基因研究, 药物疗效考核 遗传疾病的诊断 特定基因分析 SNP分析
分子信标
高特异性 荧光 背景低
只适合特定目标 设计困难 价格高
29
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主要应用
• 定性分析研究:杂合或纯合子鉴定,(SNPs)分析等 • 绝对定量研究:病毒和病原菌定量分析,基因拷贝数定量 ,GMO定量检测等 • 相对定量研究:mRNA表达量分析,siRNA效果确认,差 异显示结果验证等
– 相关系数(R2):大于0.98 – 标准曲线斜率:-3 - -3.5 – PCR扩增效率(E):0.9-1.2
• 检测灵敏度确认
– 35Cycles内可得到好的定量结果 – 如果采用SYBR检测方法,30Cycles内无非特异性产物扩增
• No template control确认
– 35 Cycles内无引物二聚体产生
13
内容概要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荧光定量PCR的标记方法 荧光定量PCR解析方法 荧光定量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生工荧光定量产品选择指南
14
常用荧光定量标记方法
• 非特异性荧光标记 • SYBR Green I
• 特异性荧光标记 • TaqMan Probe
38
绝对定量实验例--乙肝病人血液中HBV的绝对定量
标准曲线制作:利用Mean Ct 作图可得到标准曲线 y = -3.29x + 40.33
30
R = 0.9978
扩增效率(E)计算 E =10-1/斜率 -1 =10-1/-3.29 -1 =2.01-1 =1.01
2
25 Ct 20 15 5×103 5×104 Copies 5×105 5×106
纵轴:荧光信号量 横轴:PCR反映循环数
Ct值的特点: • 相同模板进行96次扩增,终点处产物量不恒定; • Ct值极具重现性
8
荧光定量PCR原理--Ct值定量的数学原理
n
理想的PCR反应
n:扩增循环数
Xn=X0 * 2
X0 :起始模板数量 Xn:第n次循环后扩增产物数量
18
SYBR Green I 染料法--融解曲线
原始图谱
对数图谱
将温度与荧光强度的变化求导 (-dI/dT)
19
SYBR Green I 染料法--融解曲线
融解曲线分析,单一 峰无非特异性荧光: 定量准确
融解曲线分析,出现 杂峰其他产物出现非 特异性荧光: 定量不准确
茎
茎由互补配对序列组成
荧光素 淬灭剂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类--分子信标
FRET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类--分子信标 优 点
高特异性:对目标序列 检测SNP最灵敏的试剂之一 荧光背景低
缺 点
只能用于一个特定目标 设计困难 价格比较高
30
内容概要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荧光定量PCR的标记方法 荧光定量PCR解析方法 荧光定量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生工荧光定量产品选择指南
31
荧光定量PCR的解析方法
绝对定量解析方法
相对定量解析方法
Sample Ck 104 Ck 102
模板DNA量越多,荧光达 到阈值的循环数越少,即 Ct值越小。 Log模板起始浓度与Ct值
Cycle number
呈线性关系。
Lg of DN量PCR原理--荧光定量反应性的确认
• 线性关系、扩增效率确认
9
荧光定量PCR原理--Ct值定量的数学原理
非理想的PCR反应 Xn=X0 *(1+En)n
n:扩增循环数
En:扩增效率
X0 :起始模板数量 Xn:第n次循环后扩增产物数量
10
荧光定量PCR原理--Ct值定量的数学原理
在扩增产物达到荧光阈值时 XCt=X0 * (1+En)Ct=M (1)
荧光定量PCR实验原理及数据分析
Sangon Biotech (Shanghai) Co., Ltd.
Marketing Dep. 冯彩宁
内容概要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 荧光定量PCR的标记方法 荧光定量PCR解析方法 荧光定量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生工荧光定量产品选择指南
XCt:荧光扩增信号达到阈值时扩增产物的量,在阈值设定以后, 它是一个常数,定为M
方程式(1)两边同取对数得: Log2M=Log2X0 *(1+En)Ct 整理方程式(2): Log2X0 = Log 2M - Ct Log2(1+En)
11
(2)
荧光定量PCR原理--Ct值与起始模板量的关系
3
荧光定量PCR原理--常用名词概念
扩增曲线 荧光阈值 Ct值
4
荧光定量PCR原理--扩增曲线
平台期
荧光基团
Rn(荧光强度)
Lg-liner phase
Baseline
荧光检测元件
Cycle(循环数)
5
荧光定量PCR原理--荧光阈值
34
绝对定量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目的基因
基因组DNA PCR
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克隆
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
质粒
质粒提取,OD值定量,将质粒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使用
35
质粒标准品稀释方法与拷贝数计算
• 倍比梯度稀释方法:
– 1v原液(标准品i) +9v稀释缓冲液,得标准品ii – 1v标准品ii+9v稀释缓冲液,得标准品iii – 1v标准品iii +9v稀释缓冲液,得标准品iv – 1v标准品iv +9v稀释缓冲液,得标准品v
Ct1
28.18 25.25 22.11 18.63 20.56 None
Ct2
28.64 25.14 22.46 18.92 20.45 None
Mean Ct
28.41 25.19 22.28 18.77 20.5
STD
0.16 0.04 0.12 0.10 0.05
2
荧光定量PCR原理--定义
实时定量PCR技术: 利用荧光信号的变化实时检测PCR扩增反应中每一个循环扩 增产物量的变化,通过Ct值和标准曲线的关系对起始模板进 行定量分析 与常规 PCR技术比较: 对PCR扩增反应的终点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无法对起 始模板准确定量,无法对扩增反应实时检测
32
绝对定量的定义
Log(起始浓度)与循环数呈线性关系,通过已知起始拷贝数的 标准品 可作出标准曲线,即得到该扩增反应存在的线性关系 根据样品Ct值,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模板量
Sample
2 5
33
绝对定量分析几要素
• • 一个目的基因 ——即需要确定其量值的核酸序列。 一组标准样本 ——用来生成标准曲线。可以是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 PCR产物、基因组DNA等。 • 重复反应孔 –——建议每个样本使用三个或更多重复反应,以确保统 计显著性。 • • 标记方法的选择 ——SYBR Green I 法或Taqman 探针法均可。 实验结果显示 ——扩增曲线;标准曲线;融解曲线(探针法不需要)。
15
SYBR Green I 染料法--原理
• SYBR Green I是一种结合于所有dsDNA双螺旋小沟区域的具有 绿色激发波长的染料。
SYBR Green I
16
SYBR Green I 染料法--作用机理
热变性
引物退火
延伸反应
Baseline
Cycle(循环数)
6
荧光定量PCR原理--Ct值
PCR扩增过程中,扩增产物 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 时所经过的扩增循环次数
Rn(荧光强度)
Ct值的定义:
Ct value
Cycle(循环数)
7
荧光定量PCR原理--Ct值的重现性
24
Taqman 探针法--优缺点 优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