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的微创诊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资料)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经典疝修补术以来,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修补方法也从最初的有张力、低张力到今天被广泛接受的无张力疝修补。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作为无张力疝修补的一种方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尽管无张力疝修补的术式多种多样,各存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腹腔镜疝修补已被广泛接受为一种可选术式,特别是对双侧及复发性疝的病人。

1 腹腔镜疝修补的历史及演进1990年Ger等首先报道了腹腔镜下用金属夹关闭疝囊颈口的方式,随后还自行设计了用于关闭内环口的金属夹,对12例病人进行内环口关闭手术。

由于只对疝环口作简单的关闭,并没有针对腹股沟管的薄弱或缺损进行修补,术后复发率极高,并逐渐被其他术式取代。

之后,各种探索性手术方式不断出现。

1990年Schultz等报告了疝囊填塞加网片修补(plug and Patch technique)的手术方法,20例腹股沟斜疝的病人于腹腔镜下打开腹膜,用聚丙烯网片卷缩后填塞于疝内环口内,另至一网片覆盖腹股沟区,不加固定。

2年的随访,复发率高达25%。

这一方法随后被加以改进,除去网片填塞、加大网片面积等,最终发展为经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的方法(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repair, TAPP)。

Felix、Corbitt和Voeller等介绍了TAPP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是切开腹膜,横断疝囊内环,潜行分离内环周围、Hasselbach三角,将一合适的网片送入腹腔,平铺覆盖内环口,应用钉合器将其固定,然后缝合腹膜防止术后肠粘连。

这一手术方式遵循了无张力疝修补的原则,被广为接受并取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病人术后恢复快,复发率极低。

与此同时,各种改良的手术方法及新的术式仍不断出现。

1991年,Fitzgibbones等首先在猪上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试验,将网片放入腹腔后,用网片直接覆盖疝环口及周围区域,妥善固定,加固腹股沟区后壁。

关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关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关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摘要】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治疗腹股沟疝常用的手术术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先后出现了多种术式。

其中,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法(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法(TEP),是目前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两种常用术式。

本文主要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现状及进展;综述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使用人工合成网片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方法。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在无张力疝修补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先后出现了多种术式。

本文对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做一简要综述,以期增加临床医生对此手术技术及发展状况的了解。

1.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方式腹腔镜疝修补术是继腹腔镜胆道、结肠、胃疾病的微创手术之后又一成功术式,具有划时代意义,并被喻为新世纪疝修补术的“里程碑”。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1 腹腔内补片植入术1991年,F itzgibbons首先在猪身体上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实验,将网片放入腹腔,覆盖疝环口及周围区域,加强腹股区后壁。

动物实验成功后,很快运用于临床。

起初,由于该术式操作简单而受到欢迎,但很快发现许多缺点,如未结扎疝囊颈,补片没有妥善固定、容易移位,从而导致较高的肠粘连、肠梗阻发生率等。

1993年,Toy和snooty将补片植入腹腔内腹膜缺损处后,利用钉合器将其钉合固定在腹膜、耻骨结节及Cooper韧带上,由于补片固定无移位,使病复发率降低至1.8%,但补片、钉子与腹腔内的肠管直接接触,仍是导致术后肠粘连、肠穿孔及感染、脓肿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1.2 改良的IPOM联合透明质酸钠法手术方法是利用腹壁缝合针行疝环口高位结扎后,将防粘连阻隔剂透明质酸钠涂抹于补片表面,置入、固定补片在疝环口的中心,钉合枪固定补片周边,防止补片移位。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进展发表时间:2016-04-07T14:09:02.5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邵建平[导读] 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敦义卫生院外科以下就对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的发展作一综述。

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敦义卫生院外科 214500摘要: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随着医学理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对象以及手术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术后仍存在复发和并发症的问题,因此外科医生对腹股沟疝的临床手术治疗一直不懈努力,从最初的有张力、低张力发展到今天已被广泛接受的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手术。

以下就对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的发展作一综述。

目前腹股沟疝唯一的治愈方法仍然是手术。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加强腹股沟前臂的Furguson法,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el法、Mcvay法,低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Shouldice法;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包括开放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

1、腹股沟疝张力性疝修补术1887年作为现代疝外科治疗鼻祖的 Bassini首创了经典的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已有100多年历史。

后来随着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张力性腹股沟疝修补方式,包括 Ferguson法、Halsted法、McVay法、Shouldice法等。

每种术式都是在疝囊高位结扎的基础上,利用邻近的腱膜组织修补腹壁缺损。

这些术式方法简单,提高了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降低了疝复发,许多术式至今尚在临床应用。

2、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2.1随着对人体解剖学及术后随访的深入,人们认识到传统疝修补术所产生的张力是术后疝复发的潜在因素,而复发率高则是传统术式的主要缺点之一。

1958年 Usher用 Marlex 补片修补腹股沟疝,提出借助外物来加强腹股沟区腹壁,为无张力疝修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9年,法国疝外科专家 Stoppa开创了以一较大的人工补片替代并加强腹横筋膜,这实际上是最早的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的治疗进展腹股沟疝是一古老的外科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见病。

本文详细分析了腹股沟的解剖学基础和腹股沟疝的分型,并且对当前各种腹股沟修补术治疗手段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

腹股沟治疗可以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深入了解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当前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要优于传统的张力修补,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疼痛轻,复发率低和并发症少优势。

腹腔镜手术方法又要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目前也被临床大量采用,具有手术时间段,微创伤、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标签:腹股沟疝;疝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腹腔镜修补术腹股沟疝是指在腹股沟区发生的腹外疝,约占腹外疝的90%,是普外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在欧美国家统计的发病率约为1%。

-5%。

,多发于婴幼儿,久病体质虚弱者及老年人,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5:1[1]。

腹股沟疝通常可以分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和股疝,其中斜疝最为常见,约占腹股沟疝的95%,而股疝患者中女性居多。

腹股沟疝治疗方法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16世纪,疝的手术开始在刚刚建立起来的现代解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19世纪末现代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开始真正建立。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外科医疗中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治疗腹股沟疝的最有效方法,以下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腹股沟疝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一、腹股沟区解剖Nyhus的观点是腹股沟韧带与真正的韧带具有很大的差异,无法用其做进一步修补[2];Condon认为腹股沟存在腹横肌腱膜弓,腹横肌的弓状下缘能够被用来作为腹股沟疝修补组织,腹股沟疝的发生和该肌的缺损具有很大关系;Shandalakis和Mv-Vay解剖后认为,95%的人体中腹横肌没有与腹内斜肌下缘的肌肉组织融合在一起。

腹横肌腱膜、腹直肌鞘的外侧和腹内斜肌腱膜都可以用来修补腹股沟疝;腹横筋膜是腹外疝的第一道屏障,大部分为一较薄的结缔组织层,修复腹横筋膜层是疝修补的关键[3];1956年,Fruchaud认为髂耻束和腹股沟韧带将耻骨肌孑L(myopectineal orifice,MPO)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面是内环和直疝三角,该部位的缺陷会导致腹股沟直疝和斜疝发生;下面区域有股血管和神经穿过,该部位缺陷能够导致股疝发生。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进展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进展
维普资讯
微创 医学 20 年 6 07 且笠 鲞 箜 塑
21 7
小 儿 腹 股 沟 斜 疝 的 微 创 治 疗 进 展
廖 桂榕 ‘ ( 西南 宁市 第一人 民 医院 小儿 外科 , 宁市 广 南
502 ) 3 0 2
2 1 疝 带疗法 . 婴 儿 出生 6个 月 以 内 , 疝 内 容 物 不 是 频 繁 如
治愈率达 7 .9 4 1 %。 于翠 敏 用 中药 粉装 袋外 敷患儿 腹部 数 周 , d换 1 药 , 3 次 治疗期 间患儿 多卧少 动 , 到一定疗效 。刘 收 学平 等 用疝气治 疗袋 治疗 腹 股沟 疝 3 5例 , 中 4岁 以下 2 其 dJ 1 。中药磨 成粉装袋 , ,D 0例 2 与腰带 固定 于疝突 出部 位 , 可 取得一定疗效 。口服或 外 敷 中药治疗 d.D 疝 , ' 斜 J 是通 过舒 肝 理气 、 散热止痛 、 升中气之功效 以促进 疝环 闭合。但是 中药 提

步探讨 , 国内很少报道 。
12 小儿腹股 沟斜 疝的病理解剖 机理 .
胚胎早 期 , 睾丸位 于
2 3 中医中药治疗 小儿腹股 沟斜 疝 .
后腹 壁肾脏下 方 , 前面有腹膜覆 盖 , 下方有睾 丸引 带与 阴囊相 连, 胎儿 3个月时睾 丸移至髂 窝 , 月到腹股 沟内环处 , 9 7个 8— 个月可降至阴囊内。睾丸前面的腹膜 随睾 丸下降 时也 向下形 成囊 袋状 突起 , 包绕睾丸 , 称为腹膜 鞘突 , 该鞘 突呈 套鞘 状 , 经 过腹股沟管下降入 阴囊 。鞘突 下部 即包 绕睾 丸 的部 分 , 为睾
顿 。
影 响睾丸发育 。同时腹 股沟管 内瘢痕组织 收缩使 睾丸上 缩形
成 医源性隐睾 。部 分药 液 由疝囊 入腹或误 注射 入肠壁 可导致 肠粘连甚至肠 坏死 、 膜 炎等严 重 并发 症 J 腹 。由于 注射 治疗 并发症多 , 临床可行 性 、 全性 尚未确 定 , 安 远期 疗效 有待 于进

腹腔微创手术器械在疝气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研究

腹腔微创手术器械在疝气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研究

腹腔微创手术器械在疝气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研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腹腔微创手术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疝气手术中,腹腔微创手术器械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研究成果。

本文将介绍腹腔微创手术器械在疝气手术中的应用及相关的临床研究。

疝气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突出到正常位置以外的部位,形成膨出。

传统的疝气手术通常是开放手术,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切口,术后疼痛明显且术后恢复较慢。

而腹腔微创手术则利用小切口或穿刺入路,借助特殊的器械和显微镜技术进行操作,以达到切除疝囊及其修补的目的。

腹腔微创手术器械在疝气手术中的应用已取得显著的进展。

传统的疝气手术需要进行大切口,而腹腔微创手术只需进行小切口或穿刺入路,减少了手术创伤,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此外,腹腔微创手术对腹肌的损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降低。

在腹腔微创手术器械中,常用的器械包括镜头、手术钳、电刀、吸引器等。

其中,镜头是微创手术的核心器械,通过镜头可以将手术视野显微化,医生可以通过屏幕清晰地观察手术部位,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手术钳可以用于切割、缝合、止血等操作,电刀主要用于切除疝囊,吸引器用于清理血液和组织碎片。

临床研究表明,腹腔微创手术器械在疝气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操作过程清晰可见,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和处理疝囊,减少术中出血和损伤周围组织的风险。

其次,小切口或穿刺入路减少了手术创伤和疼痛,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痛苦。

此外,腹腔微创手术的恢复期较短,患者可以更早地恢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此外,腹腔微创手术器械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为疝气手术带来了更好的疗效和术后效果。

例如,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种名为“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技术,它通过一个穿刺入路完成整个手术过程,进一步减小了手术创伤。

此外,一些新型的手术器械和材料也在不断发展,以进一步提高腹腔微创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

尽管腹腔微创手术器械在疝气手术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研究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研究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研究摘要目的:总结成人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经验,寻找合适的治疗措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方法: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疝气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结果:157例患者,手术时间20~46分钟,平均46.3分钟。

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经过3~20个月随访,无复发病例,局部无张力感或异物感。

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具有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操作简单等优点,是治疗疝气的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方法。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疗效临床经验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067成人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之一,男性多见,而且疝气多发生右侧,临床分为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以腹股沟斜疝为多见。

近年来,临床改变了过去开腹手术的方法,多采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为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2010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疝气患者157例,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1年8月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157例,其中男151例,女6例;病程3个月~5年;年龄17~84岁钟,平均44.6岁。

腹股沟斜疝112例;双侧斜疝48例,合并隐匿性斜疝64例,直疝45例。

手术方法:采取硬膜外麻醉,于脐孔处置观察孔,在患侧腹直肌外缘平脐处及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处置5mm套管针各1个,在镜下切开患侧脐内侧壁根部腹膜,钝、锐性分离腹膜前间隙,暴露耻骨结节,脐孔处置入mesh网片,将网片展平覆盖于腹股沟疝薄弱区,将患侧脐内侧壁牵向患侧,覆盖网片,脐内侧壁边缘用腹壁缝合针固定3针至网片覆盖满意。

结果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手术时间20~46分,平均46.3分钟。

术中出血少,术后无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经过3~20个月随访,157例均无复发。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先天性的多发疾病,多发病于新生儿期,是小儿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本文从疾病的治疗现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观察微创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标签:小儿;腹股沟斜疝;微创【中国分类号】R72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14-02 小儿腹股沟斜疝俗称”小肠气”,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多发病于新生儿期,是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若患儿患上了斜疝时,只要腹部一用力,腹腔中的,某一器官就会穿过腹膜进行疝囊而在阴囊的上方出现肿包。

一般来说,鞘膜腔会在新生儿出生6个月之内逐渐闭合,但在6个月以后自行闭合的可能性就较小了[1],因此,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当进行充分的考虑,采取对患儿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及不断更新,微创手术因其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的有点而成为现代高科技带来的创新产物,也是21世纪外科手术发展的方向之一,其主要是利用腹腔镜、胸腔镜等现代医疗器械及相关设备对患者进行手术,手术只对患儿造成较小的创伤,不会对其他腹部组织或脏器造成损伤,术后也只留下微小的手术切口。

近年来,已经将微创手术应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从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现状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和总结微创技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

1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概述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指新生儿在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没有完全闭塞,即在腹股沟区有一根潜在的管道与腹腔道相通,当患儿出现咳嗽、剧烈运动等给腹部造成压力的时候,腹腔内的某些器官例如小肠等便会在腹股沟区突出,甚至突入到阴囊内,而在患儿安静时,肿包或突出的部分常常会自行消失,大多数家长总是想腹膜鞘自行痊愈,然后,临床发现,当患儿大于6个月后,自行闭合的几率微乎其微,这样严重影响了患儿疾病的治疗,甚至在等待过程中,由于肿包和突出的部分因为卡住不能回复到原位而发生嵌顿性疝,造成进入阴囊的肠子发生肠粘连或肠坏死。

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简介 : 王
师.
斌 (9 7 )男 , 西赣 州人 , 学 本 科 , 治 医 16 一 , 江 大 主
Mal s r x pu, 手 术 操 作 更 为 简单 , 使该 手 术 方 r xmeh pe lg使 e i f 也
由于 汽 化切 割 袢 输 出功 率 为 2 o 3o , 汽 化 切 割 精 阜 0一 0W 在 周 围组 织 时容 易 损 伤 尿 道 外 括 约 肌 ,另外 前 列腺 窝感 染 和影
收 稿 日期 :0 6 0 — 5 2 0 — 6 1

21 疝 环 充 填 式 无 张 力 修 补 术 此 手 术 是 在 19 . 9 8年 由 R h s 首先 设 计 , 们 将 疝 环充 填 物 固定 缝合 在 内环 或 缺 损 ci 等 n 他
处 有 边 缘 上 ,通 过 与 美 国 Br ad公 司合 作 ,推 出 了 成 型 产 品
1 %。他 强 调精 细 解 剖 腹 横 筋膜 及 其 他 各 层 次 , 补腹 横 筋 膜 , 修
使 用 不 可 吸 收 缝 线 和 早 期 下 床 活 动 。4 来 ,hudc 手 术 0年 So]ie .
在 不 同术 者所 在 医院 都 能 取 得 极 好 效 果 ,国 际 上 大宗 病 例 报
2 腹股 沟疝 无 张力修 补的 主要方 法
无 张力 疝 修 补 术 已成 为 腹 股 沟疝 修 补 术 的 理 想术 式 , 最 其 主要 特 点 之 一就 是 人 工 材 料 的使 用 。与 传统 疝 修补 手 术 相 比 , 无 张 力 疝 修 补 术 由 于 使用 假体 , 可对 疝 作 无 张 力 疝修 补术 , 不 破 坏 、 曲腹 股 沟 区原 有 的 结 构 , 符 合 人体 解 剖 结 构 。 无 张 扭 更 力 疝 修 补 术 临 床 上 也 有 多 种方 法 , 主要 的 方 法 有 : 环 充 填 最 疝 式 无 张力 修 补 术 、 片 修 补 手 术 、 大 补 片 加 强 内脏 囊 手 术 、 平 巨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研究进展

7 8 8・
C h i n e s e J o u na r l o f N e w C l i n i c a l Me d i c i n e , Au g u s t 2 0 1 4 , V o l u me 7, N u m h e r 8
腹腔 镜 治 疗 4 , J L 腹 股 沟 斜疝 的研究 进 展
5 3 0 0 2 1,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t e c h n i q u e s h a v e e v o l v e d q u i c k l y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e d i a t i r c s u r g e o n s .On t h e b a s i s o f r e v i e wi n g a n d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p e r t i n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p a p e r g i v e s a r e v i e w o n t h e
m e n t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 — P e d i a t r i c S u r g e r y , t h e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f o G u a n g x i Z h u a n g A u t o n o n m u s R e g i o n ,N a n n i n g

成人隐匿性腹股沟疝的诊疗进展

成人隐匿性腹股沟疝的诊疗进展
(1)单侧腹股沟疝手术史和年龄增长是对侧腹 股沟疝发生的高危因素。 Lee 等[15] 对 170 492 例行 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成年男性平均随访 87 个月, 对侧腹股沟疝发生率为 10. 5% ,其中第 1、2、3、5 年 发生率依次为 2. 6% 、3% 、4. 3% 、6. 7% ,平均发生 时间 48 个月;单 侧 腹 股 沟 疝 病 史,年 龄 > 45 岁,合 并肝硬化、严重肝 病、 前 列 腺 疾 病、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和恶性肿瘤病史是对侧腹股沟疝发生的高危因素。 He 等[16] 回 顾 1066 例 单 侧 腹 股 沟 疝 的 疝 修 补 手 术, > 50 岁患者 隐 匿 性 腹 股 沟 疝 的 发 生 率 明 显 高 于≤50 岁患者[9. 2% (86 / 934 ) vs. 1. 5% (2 / 132 ) , P < 0. 005] 。
(2)隐匿性腹股沟疝容易演变为腹股沟疝,届 时将再次面临手术。 van den Heuvel 等[2] 回顾性分 析 1681 例因单侧腹股沟疝行修补手术资料,218 例 (13% ) 术中发现 对 侧 腹 股 沟 区 存 在 隐 匿 性 腹 股 沟
·650·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 年 7 月第 21 卷第 7 期 Chin J Min Inv Surg,July 2021,Vol. 21. No. 7
不同学者对 CT 和 MRI 诊断隐匿性腹股沟疝的 价值评价不 尽 相 同。 Miller 等[10] 对 36 例 腹 股 沟 区 疼痛患者的 回 顾 性 分 析 显 示,CT、MRI 对 隐 匿 性 腹 股沟 疝 的 敏 感 性 为 54% 、 91% , 特 异 性 为 25% 、 92% ,PPV 为 86% 、95% , NPV 为 6% 、85% 。 Miller 等[11] 回顾 322 例 腹 股 沟 或 盆 腔 痛 患 者 的 CT、 MRI 资料, 对 比 手 术 结 果, CT、 MRI 的 准 确 率 为 79% , PPV 为 97% , NPV 为 30% 。 Markos 等[6] 的 研 究 显 示,CT 对隐匿性腹股沟疝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5% 和 90% , 而 且 CT 较 疝 造 影 并 无 明 显 优 势。 Miyaki 等[12] 的 回 顾 性 分 析 显 示, 仰 卧 位 和 俯 卧 位 CT 对隐匿性腹股沟疝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77. 3%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探讨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探讨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探讨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有效方法。

腹股沟疝是指腹股沟区域的腹膜腔内容物突出并经过腹股沟环进入阴囊或大阴唇。

目前,这种类型的疝修补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流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疗效。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创面小、术后并发症少等方面。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通常采用腹腔镜技术或者腹壁内镜技术,通过微小的切口,将腹腔镜或腹壁内镜插入腹腔或腹壁内,定位准确地修补疝孔,并使用无张力网片进行疝修补,从而达到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术后恢复快。

由于手术切口小、操作微创,患者术后疼痛轻、病情恢复快速。

创面小。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创面小,美容效果好,术后瘢痕形成少。

并发症少。

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并发症率更低,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大大降低。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备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很多研究论文的支持。

某医院在100例腹股沟疝患者中进行了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并对其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手术后疼痛、拒绝感、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还有研究指出,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尤为显著,术后康复更快、并发症更少。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需要精湛的外科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医生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手术器械和设备要求严格。

手术器械和设备需要特殊的微创设备,而且操作规范,需要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随访观察时间较长。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需要长期随访观察,以确保疝孔修补的效果和患者的康复情况。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探讨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探讨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壁薄弱导致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缺陷突出至腹股沟区域。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通常采用开放手术方式,存在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恢复较慢等缺点。

为了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近年来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的治疗中。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采用微创技术,在不张力状态下修补疝囊,并通过特殊的网片加固腹壁,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快速。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备受青睐。

本文主要对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旨在总结该手术的优势和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治疗效果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治疗选择。

通过对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我们旨在探讨该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提升手术技术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本研究,我们也希望为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提供实验数据支持,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为更多腹股沟疝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医疗体验。

1.3 意义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腹股沟疝存在术后疼痛、术后恢复周期长、并发症率较高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深入探讨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原理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原理是通过利用腹股沟区域的自然缺陷进行修补,避免了对肌肉和神经的拉扯,从而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腹股沟疝临床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腹股沟疝临床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腹股沟疝临床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腹腔镜手术属于腹股沟疝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其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通过对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腹腔镜手术的特点以及之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对腹腔镜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353-01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种手术治疗方法的理论基础为“无张力修补”,始于上世纪90年代。

自出现到现在,其使用设备以及技术都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并很快成为了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所具有的创伤小以及恢复快的优点,也越来越得到患者的认可[1]。

下面本文就对腹股沟疝临床采用腹腔镜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一定的探讨。

一、腹腔镜手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腹腔镜手术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国外不管是在临床上对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还是对其研究都要优于我国。

美国在2003年对临床中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统计的时候,使用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已经占到了14%[2]。

英国在2006年到2007年间对7万多例腹股沟疝手术进行调查,其中在原发疝中,腹腔镜疝手术的利用率达到13.28%;在复发疝中的利用率达到20.30%。

Gerwin曾经在2007年,对15个医学中心的疝修补术术式选取情况进行调查,其中在个别中心,腹腔镜手术的使用率已经高达81.4%[3-4]。

可见,腹腔镜手术在腹股沟疝临床中的应用正在逐步加大。

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方法比较多,就目前来说,在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有:经腹腔腹膜前固定铺网修补法、腹膜内铺网法以及腹腔外腹膜前铺网法。

其中经腹腔腹膜前固定铺网修补法和腹腔外腹膜前铺网法是被广大学者使用最多的。

二、腹腔镜手术在和其他疝修补术的对比腹腔镜手术和其他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1)和传统缝合修补术相比。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摘要】腹腔镜手术为腹股沟疝主要的手术方式,具有疗效佳、并发症少、复发低的优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自1982年见诸报道以来,其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本文现对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修补术腹腔镜修补手术以无张力修补术为基础,属于微创手术,1990年开始逐渐的推广到临床实践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适应症和禁忌症与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修补术的适应症比较宽,无论各种类型腹股沟疝,均可采用此种收视方式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但双侧疝、复发疝以及可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合并其他疾病腹股沟疝采用此种手术方式时,治疗效果更佳。

传统的修补术中,如老年患者合并便秘、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时,术后复发率比较高,成为相对禁忌症;而腹腔镜手术中,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比较低。

2手术方式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手术方式比较多,比如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完全经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等,其中,最为常用的为TAPP和TEP两种方式[1]。

临床采用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时,TAPP的使用率比较高,在腹腔镜的直视下,将腹股沟区腹膜切开并分离,充分暴露腹股沟结构,疝囊比较小时,完全剥出,疝囊比较大时,进行切断,之后,利用恰当的补片修补、固定。

但TAPP手术方式带来的损伤比较大,手术时间长,发生腹内粘连的概率比较高。

TEP手术方式在修补时,与TAPP的原理相同,不过,各项手术操作均在腹膜外进行,有效保护患者内脏,降低腹内粘连发生率。

理论上来看,TEP优于TAPP,但二者对比研究比较少,客观、全面的评价尚比较缺乏。

3补片选择与固定腹股沟疝的腹腔镜修补术中,补片的选择同样十分重要,随着补片技术的发展,可用的补片类型比较多,临床手术中,应合理的选择。

重量型聚丙烯补片为传统修补术中采用的补片,由于补片中的外源性组织比较多,炎症反应明显,增加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腹股沟疝应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腹股沟疝应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腹股沟疝应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男性患者,腹股沟疝的治疗以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为主,因其可避免损失腹腔组织及器官,手术创伤小、费用低、无需钉合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疼痛和不适发生率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较其它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显著优势,现将其用于腹股沟疝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疝(hernia)又称疝气,是指人体腹部的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通过人体腹部肌肉薄弱的区域进入另一部位,形成明显突出,常伴有疼痛或不适感。

疝有很多种,包括腹股沟疝、腹壁疝、阴疝、切口疝等,腹股沟疝位于大腿与下腹壁交界处,根据疝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又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且以腹股沟斜疝为主,约占腹股沟疝的95%[1]。

腹股沟疝发病的男女比例为15:1,右侧更为常见,近年来老年人的腹股沟疝发病率在逐渐增加,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2]。

故作者对应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腹股沟斜疝又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先天性的斜疝形成多与睾丸的沿腹股沟管逐渐下降形成鞘突,睾丸紧贴于鞘突后壁,鞘突阴囊部会逐渐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其余部位可自行萎缩,如环不能闭锁,则可形成先天性斜疝[3]。

后天性斜疝的形成与腹股沟区存在腹壁薄弱区所致,主要因发育不良或腹肌较弱二腹横肌与腹内斜肌对内环括约肌作用减弱,以及腹横肌弓状下缘收缩时不能靠拢腹股沟韧带,诱发后天性斜疝。

腹股沟直疝主要病因是腹部发育不全或腹股沟三角区肌肉和筋膜薄弱有关[4]。

老年人多是因为肌肉萎缩退化,导致腹股沟间隙变宽变大有关。

2.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手术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自从1887年首例经典腹腔镜腹股沟管后壁修补术逐渐发展为现在的腹腔内补片植入术、经腹腔镜膜前网片修补术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5],只有完全腹膜外手术可以经腹膜外操作,可避免对腹腔内脏器的损失,且降低了无粘连形成的危险,且其入路简单,设计合理,手术疼痛小,恢复快,复发率低。

腹股沟疝外科治疗进展研究

腹股沟疝外科治疗进展研究

腹股沟疝外科治疗进展研究自 Baasini 首创腹股沟疝修补术至今,出现了多种腹股沟疝的修补方法,传统的术式均为张力性疝修补,存在复发率高、术后庝痛不适症状严重等问题。

我科1992 年6 月至2005 年12 月,采用传统疝修补术360例,2006年后开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96例及腹腔镜疝修补术8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2 年6 月至2005 年12 月,我科共有360 例患者采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男350 例,女10 例,年龄12—85 岁,平均62 岁,2006 年后共有96 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男94 例,女2例,年龄35—88 岁,平均65 岁。

腹腔镜修补术86 例,均为男性,年龄25—68岁,平均58 岁。

腹腔镜组病例来源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各组病人的选择为非随机抽样,对双侧疝、复发疝者鼓励行腹腔镜疝修补术。

1.2 手术方法无张力组中除10 例使用局部麻醉完成手术外,其余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其中腹腔镜组术前予插尿管。

①传统疝修补术:采用Bassini或Mevay 疝修补术;②开放性无张力组疝修补术: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网塞和补片,术中不作广泛的腹股沟解剖,如疝囊较小仅作疝囊高位分离,将游离疝囊连同网塞一起通过内环回纳入腹腔;较大的疝囊可以横断疝囊,近端缝合,高位分离后再用网塞充填,网塞需以多针间断缝合与扩大的内环脚相固定,再将一补片置于腹股沟管的后壁,与周围组织缝合固定,手术中缝线全部使用可吸收微乔线,③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下找到患侧内环口,在内环口体表投影处戳一小孔(2—3mm),先后从同一戳孔穿人带线针和针钩,与操作钳配合,分别缝合内环口内半周腹膜和外半周腹膜,带线针缝合时把缝线带人腹腔,针钩缝合时又把缝线从直接腹腔带出,收紧内环口荷包缝线并关闭内环口,线结缚覆在戳口处皮下,另将一矩形补片剪成合适的尺寸,覆盖于腹膜内表面,覆盖斜疝及直疝的缺损部位,用连发钉合器固定数针。

腹股沟疝手术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手术治疗进展

腹股沟疝手术治疗进展摘要】本文通过对腹股沟的解剖及腹股沟疝的分型和对当前外科治疗手段的优、缺点的详细分析,认为: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电视腹腔镜修补术应作为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张力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约占腹外疝的90%-95%,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但由于腹股沟区的解剖既精细又复杂,而且在外科临床上腹股沟疝手术通常被认为是最基本的手术,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尽管其总体疗效尚称满意,但腹股沟疝修补的术后复发和并发症仍存在问题,故而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式改进一直是争论的热点话题。

1 现代腹股沟区的解剖随着16 世纪现代解剖学理论的建立,腹股沟区的解剖理论也日趋完善。

Henri Fruchaud关于腹股沟区的解剖理论是目前腹股沟疝外科手术的基石: (1) 腹部各层肌肉到腹股沟区均移行为腱膜,而缺乏横纹肌纤维的支持。

(2) 腹股沟区的腹外斜肌无外科价值。

(3) 无横纹肌支持以及精索和血管通过该区使之成为腹壁的薄弱区。

(4) 腹横筋膜在承受腹内压时是完整紧密的。

(5)耻骨肌孔(即Fruchaud 孔) 是深层的薄弱区,该区仅以一层腹横筋膜抵抗腹腔内压力。

因此,腹股沟区的薄弱结构和腹横筋膜的缺损被认为是疝发生的根本原因。

2 腹股沟疝的分型腹股沟疝的分型方案有很多种,国内目前尚无腹股沟疝的统一分型方法,有专家提出将腹股沟疝分为四型,Ⅰ型:疝环缺损不超过2.5cm,疝环周围组织完整性好,腹股沟管后壁坚实;Ⅱ型:疝环缺损超过2.5cm,疝环周围组织完整性尚好,腹股沟管后壁还坚实;Ⅲ型:疝环缺损超过2.5cm,疝环周围组织不完整,腹股沟管后壁无肌或腱膜结构;Ⅳ型:复发疝、股疝。

但目前, Nyhus根据病变程度分型的方案仍被广泛采用。

Ⅰ型:腹股沟斜疝,其内环大小、轮廓和结构正常;Ⅱ型:腹股沟斜疝,内环稍扩大变形,但腹股沟管后壁未受损害;Ⅲ型: ⅢA 型为所有直疝,ⅢB 型为腹股沟斜疝,其内环明显扩大变形,腹股沟管后壁损害者, ⅢC 型为股疝;Ⅳ型:各型复发疝, ⅣA 型为复发直疝,ⅣB 型为复发斜疝, ⅣC 型为复发股疝, ⅣD 型为复发复合疝。

腹股沟疝的治疗新进展

腹股沟疝的治疗新进展

腹股沟疝的治疗新进展发表时间:2017-02-27T15:26:10.97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作者:宣泽良[导读] 腹股沟疝发病位置通常位于大腿与下腹壁交界的三角区域,临床上常根据疝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将其分为腹股沟直疝和斜疝。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外一科 535000【摘要】疝是临床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目前以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治疗较为常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案也更加丰富,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本文对近几年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做一综述,旨在为腹股沟疝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改善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修补术;疝片腹股沟疝是指位于人体腹腔脏器在腹股沟区存在明显的缺损导致向外突起形成的疝[1]。

腹股沟疝发病位置通常位于大腿与下腹壁交界的三角区域,临床上常根据疝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将其分为腹股沟直疝和斜疝。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男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大约为女性腹股沟疝发病率的1.5倍。

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修复腹股沟疝的有效方式,但是手术治疗经历了从前路张力修补[3]、开放式无张力修补[4]到腹腔镜修补[5]的发展过程,其中也逐渐演变出了更多的手术治疗方案。

本文现将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一、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指患者腹腔内器官连同腹膜壁层所形成的疝囊,其通过腹股沟管内口,或者是在通过腹股沟三角进入沟管/阴囊[6]。

有研究显示[7],引起腹股沟疝发生的原因有很多,而腹内压力增高是导致腹股沟疝发生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加上老年患者存在比较明显的肌肉萎缩、腹壁薄弱等情况,腹股沟疝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8]。

疝外科学的发展以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为基础逐渐完善,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能够通过缝合腹股沟韧带消除腹股沟韧带与腱弓之间的间隙,从而起到较为良好的修补效果。

但是传统疝修补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恢 复快 、 复发率 低 等 优 点 , 治 疗 腹 股 沟 疝 的有 效 方 式 。 是
行疝内容物回纳及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 , 超声诊断符 合率 8. %。李丹 等 对 3 93 8例小儿腹股沟疝的疝环、 疝 囊、 疝内容物进行观察, 超声提示为腹股沟疝 的 3 例 患者 8 经手法复位及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 10 0 %。高频超声能准 确区分斜疝的结构, 对斜疝 的诊断及鉴别 , 特别是斜疝发生 嵌顿或发生坏死有重要诊断价值 。认为超声检查对腹股沟 疝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 对临床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股沟疝家族史存在腹横筋膜胶原代谢异常。国外有关腹股 沟疝形成机制的研究表 明 , 腹股沟疝家族疾病史不仅是 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 , 同时也是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 危险因素 。国内研究报道H J 腹股沟疝家族史 的 O R值 达 1.1 1.7 , 35 和 2 18 提示遗传因素对儿童腹股沟疝发病的
乎全部依赖于可靠 的病史 、 典型的症状及外科查体。一般 情况下 , 直疝与斜疝的鉴别诊断似乎不难。崔杰等 报告 其诊断符合率为 7%。刘晓东等 分析 5 5 4例新 生儿腹股
沟斜疝 , 为对于 患儿不 明原 因的哭 闹 、 吐及腹 胀 等应 及 认 呕 时观察其 腹股 沟有无 肿物 , 并进 行肛 诊检 查 , 同时与 健侧 对 比 , 内环处组 织饱满 甚至可 触及 内环处 的蒂状 物 , 要 患侧 必
手术 时对原手术瘢痕增生和粘连区域的分离和降低神经血 管的损伤概率及放置补 片的难度等优点 , 目前腹股沟疝 是 治疗 中较理想的手术方式。罗鹏等 采用美 国 Br 公司 ad
生 产 的 内存 记忆 弹力 环 的改 良 K gl 片行 腹 股 沟疝 修 补 ue 补
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 10 0 %。腹股沟斜疝 内容物为小肠伴
疝诊断时能直观显示疝囊大小、 内容物性质及血供情况 , 具
有无 创 伤性 、 重复 性 高 、 作简 便 而准 确 的微 创特 点 , 有 操 并
较好的鉴别诊断意义, 可为术前诊断及术式选择提供重要 依据。如果结合临床表现及外科查体, 能大大提高腹股沟 疝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刘敏等 对 5 8例腹沟斜疝患者腹 股沟位置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并对诊断结果与传统 检查结果和手术证实结果对比, 提示为腹股沟斜疝的 5 例 8
的解 剖 位 置 和疝 的 内容 物 , 感 性 达 8 % , 异 性 为 敏 3 特
6% ~ 3 。C 7 8% T检查 有 助 于 腹 股 沟 斜 疝 的 鉴 别 诊 断 和 术 后 随访 。姜 国印 报告 2 经 手术 证 实 的腹股 沟 斜疝 的 4例 C 特 点 ,T 腹股 沟斜疝 均 可 清 晰显 示 疝囊 及 其 内容 物 , T C 对
疝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 的 9 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 回顾性 分 析 , 者 手术 全 部 成 功 , 患 随访 6个 月 至 4年 ,
无复发病例 。认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可以安全、 有
效地 应用 于腹股 沟疝 患者 。 32 开放 式腹 膜 前 平 片 无 张 力修补 术 . 腹 膜 前 补 片修 补 术多用 于初 次治 疗术 式为有 张力 或非 腹 膜前 修 补手 术 的病 人 。该 术式 是将 补 片放 置 于 腹 膜前 间 隙 , 有 可避 免 再 次 具
5 .8 , 6 — 9岁年龄段中引起腹内压增高 的因素 、 36% 在 0 7 未 手术治疗者以及患内科慢性病等因素均 明显高于其他年龄
段 , 为腹 股 沟疝是 老 年人 的一 种常 见病 、 认 多发 病 , 积极 为 老年 人治疗 内科 慢性 病 和 引起 腹 内压增 高 的 因素 , 择 新 选 术式 , 疗老 年人腹 股沟疝 的前提 。 是治
3 所 干休所 1 0 2 2名离退 休 干部进 行 了横 断面 的流 行病 学 6
可大大提高腹股沟疝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 可在临床广泛应 用和推广。孙 占和 对 6 0例超声诊断为腹股沟斜疝的患 者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所有患者均被 临床及手术证 实, 中 其
调查 , 结果显示军 队离退休干部1 0 2人中, 6 腹股沟疝患病 4 例斜疝内容物含有肠管 , 例斜疝嵌顿;4 6 5 1 例疝 内容物为
[2 2 ]丁 旭, 赵志丹. 周静脉 压监测在 官腔 镜手术 中应 用 的意 义 外
[7 马如娅. 1] 护理技术 [ . M]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 0 : 9 人 2 22 . 0 5 [8 1 ]张伟英 . 实用 重症监护 护理 [ . M] 上海 : 海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上
制的认识不断完善和更新 , 人工补片的应用、 无张力修补技
术 的普及 , 以及微创 技术 的迅速 发展 , 腹 腔镜 腹股 沟疝 修 经
补术 的广 泛开 展 , 股沟 疝 的诊 断和 治疗 都取 得 满意 效果 。 腹
本 文对腹 股沟 的微创诊 疗研 究综述 如下 。
2 腹股 沟疝 的诊 断 1 腹 股沟疝 病 因及发 病机 制
术治疗 9 例成人腹股沟疝 , 8 手术时间短 , 术后恢复快, 平均 住院时间 5d 术后切 口疼痛和不适感轻 , , 无并发症发生, 随 访 6~ 8 1 个月无 1 例复发。具有手术彻底、 术后恢复快、 并 发症少、 复发率低 的优点 , 从根本上解决腹股沟疝患者多种 疝并存及 术后 容易 复发 的特点 。孙 国志等 应 用改 良 K gl ue补片在局麻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3 4例患 者, 手术过程顺利, 麻醉效果好 , 术后疼痛轻 , 手术时间平均 4 n术后住院天数平均4d 术后随访无复发 。该方式具 5w , i ,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 可分为斜疝 和 直疝 两 种 , 统 的 腹 股 沟 疝 修 补 术 后 复 发 率 为 传
1% ~ 5 … 。随着对腹 股沟 区解 剖、 理 功 能、 发 生机 0 1% 生 疝 率 为 5 9 % , 发 年 龄 以 6 ~7 岁 年 龄 段 最 高 , .3 初 0 9 占
有简 单 、 安全 、 者 耐 受 性 好 、 发 症 少 、 后 恢 复 快 等 优 患 并 术
见迂曲小肠及杂有脂肪密度的网点状影。内容物为大 网膜
者C T表 现为腹 股 沟区脂 肪 密 度肿 块 , 有 网 点影 , 杂 向上 与
腹腔相通 , 向下疝入阴囊 。郑许强等 分析 2 例经手术证 1 实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 C T资料 , 显示 1 排螺旋 C 6 T可以清 晰显示疝囊部位 、 围及其 内容物 , 范 并能同时发现并发症。
作用 不 可忽视 。 12 老年人 . 由于老年人 的机 体组 织退 化 , 股 沟腹 横筋 腹 膜 胶原 含量 随 年 龄 的增 长 而 减 少 , 肉、 膜 组 织 变 得 薄 肌 腱
时还可行局部包块穿刺 , 若抽出血性液或肠液可确诊。
22 腹股 沟疝 的超声诊 断 . 大 量研 究认 为 , 声 在腹 股沟 超
微创 医学 2 1 第7卷 第5期 0 2年
Ju a o nm l vs eMei n , 1 , ( ) or l f ia yI ai dc e2 2 7 5 n Mi l n v i 0

5 7符合 。沈惠娟 报告 10例 纠 4 经超 声诊 断为小儿 腹股沟 疝 的患儿 ,2 15例 见腹 股沟 或 ( ) 及 阴囊内混合性回声 , 中右侧 7 其 5例, 左侧 3 2例 , 双侧
l 例 ; 中 2例合并 有 隐睾 , 8 其 7例合 并有 鞘膜 积液 , 0例均 1 4
报道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 的 12例腹股沟疝患 6 者, 手术时间平均 4 i, %以上的患者术后 8 2h即 5w n9 5 —1 下床活动, 术后平均住 院时间 4d 随访 2~ , 3年, 全组无复 发病例。认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 患
2 1 腹股沟疝的传统诊断 一直以来 , . 腹股沟疝的诊断几
11 腹 股沟疝 家族 史 国 内外 已 有较 多 的报 道 证 实 腹股 . 沟疝 家族史是 腹 股沟 疝 发 病 的危 险 因素 , 腹股 沟 区腹横 筋 膜胶原 蛋 白对 维 持腹 横 筋 膜 的抗 张 力强 度 起 决定 作 用 , 腹
压增高, 已经薄弱的腹横筋膜受到冲击、 使 撕裂, 内脏 由海 氏三角区将腹膜和受损伤 的腹横筋膜 向前推移而突出形成
直疝 。高建 军等 对 6 6个单 位2 7 名离 退休 人员 每年一 8 2
次健康体检的调查资料进行筛查分析 , 结果显示腹股沟疝 发病率为 5 6% , .2 有随着年龄的增 大发病率增高 的趋势。 黄祖仁等 采取到 医院集 中查 体和入户查 体 的方 法, 对
23 腹股 沟 疝的 C 诊 断 . T 螺旋 C T可 以清楚 地 显 示疝 囊
吴国斌等 对 13 6 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 m s- u 定 ehp g l 型产品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 结果 13例手术过程 均 6
顺利 , 获 随访 , 发 率 为 0 6% 。 田德 清 等 对腹 股 沟 均 复 .1
嵌 顿者 C T示 疝入腹 股沟 区 , 小肠 肠壁 肿胀 增厚 , 明显 强化 ,
下腹部可见小肠扩张积液及气液平面 ; 内容物为小肠不伴
嵌 顿者 的 C T表 现 为小 肠 向 外 疝人 腹 股 沟 区 , 壁 呈 线 环 肠 状 , 肿胀增 厚 , 内可见 积气 积 液 。内容 物 为小 肠及 肠 系 无 腔 膜者 C T表现 为腹股 沟 区混 杂 密度 肿 块 , 旋 涡状 改变 , 呈 内

5 6・ 3
[ ] 护理学杂志,0 52 ( 2 : — 6 J. 20 , 1 ) 1 1 . 0 5
Jun lfMii al vs e d ie O t2 1 ,o. , o 5 oFa o nm l l ai &n , c,0 2 V17 N . y n v 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