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朝阳市凌源中学高一4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现在,杂志报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________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②《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________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那段历史,给人民深刻的思想启示和全景式的艺术享受。
③英国统治阶层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对数字毫不敏感,只会靠________治理国家。
A.骇人听闻筚路蓝缕夸夸其谈B.骇人听闻苦心孤诣侃侃而谈C.耸人听闻筚路蓝缕夸夸其谈D.耸人听闻苦心孤诣侃侃而谈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②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③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活得洒脱,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④文学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却可谓是寥若星辰啊。
⑤我向来好奇,对于素昧平生的人,喜欢问问底细。
⑥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为百姓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为百姓服务。
A.①④⑥B.④⑤⑥C.②④⑥D.②③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除了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之外,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也不可忽视,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探究的。
B.我们正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我们必须坚持巩固主流思想,传播正能量,激励全社会团结奋进。
C.为了及时了解师生的想法,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产生了校园互联网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这样,全校师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B.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山鸡椒的花、叶和果实均含芳香油,从油中提取的柠檬醛,为配制食用香精和化妆品香精的主要原料,都离不开它。
D.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B.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
C.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6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三、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2分,共20分)(1)烽火连三月,。
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2)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戴望舒《雨巷》)(5)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高一语文4月月考月考卷答案
高一月考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但更重视用法律制度与赏罚措施”不正确,原文“一方面需要用圣人所制订的礼乐制度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又要用政府的法制来约束人的行为,那就是法律制度与赏罚措施”表达的是荀子两方面并重。
2.【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解析】“但在实际中只片面地强调其中一方面,结果行不通”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汉代思想家研究前代的经验教训,认为礼乐教化不可忽视,刑政制度也是必要的”表明汉代思想家强调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只强调一方面都是片面的,有害的,在实际中行不通的”是他们从反面强调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他们“只片面地强调其中一方面”。
3.【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以及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解析】“实行法治是一柄双刃剑”的说法不正确,根据原文内容,“逼得人民起来造反,并最终导致强大的秦国很快灭亡”不是因为秦国实行变法,而是“由于它忽视了文化建设,忽视提倡道德伦理的社会作用,陷于极端片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B(3分)5.(5分)(1)高超的唢呐吹奏技巧;(1分)(2)技艺不藏私、比试不计较的品格;(2分)(3)尊重对手,全力以赴的精神。
(2分)(4)触动人的心灵。
(1分)(5)勇于挑战(1分),做人大度。
(1分)处事不惊(1分)【评分参考】总分不超过5分。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6.(6分)(1)都用了夸张的手法,富于想象,使小说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2分)(2)都用景来渲染氛围。
(2分)(3)都是用来衬托二人高超的演奏技巧。
(2分)(4)烘托人物性格。
(1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分)【评分参考】总分不超过6分。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C(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是说《千里江山图》卷,不是各种釉彩大瓶。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所有古代民族中,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对来世的执着真可谓无出其右者。
对死后永生的热烈追求使埃及人不仅建金字塔,也修神庙。
而且总趋势是,越往后,神庙便修得越宏伟高大,在豪华奢侈上无所不用其极。
与之相应的是,祭司作为一个特殊阶层,人数众多,能量极大,而且越往后便越膨胀,越强势。
最初僧权还没有从王权中分化出来,国王就是最大的僧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结构越来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僧权便从王权中分离出来了。
既然国王必须依靠僧侣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那么国王与祭司之间很自然地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合作关系,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宿命般的矛盾和冲突关系。
这里的关键是,两种势力在此消彼长的同时如何维持起码的平衡。
随着祭司阶级权势日增,王权与僧侣势力间的平衡越来越难维持,两者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冲突越来越严重,且越到后来,越显得不可调和。
事实上,从古王国后期起,祭司阶层就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强势,与王权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激烈。
埃及社会在被迫供养一个强大的世俗统治阶级以外,还得遭受庞大祭司阶层的经济压迫和掠夺。
在太阳神崇拜之新神学的强制下,埃及社会被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法老当作太阳神来崇拜,为之举行极其繁琐而又费用昂贵的仪式。
同时,埃及人还为形形色色的小神祇修庙塑像,而且还举行复杂的祭拜仪式。
这些都大大加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负担。
不用说,祭司作为一个寄生阶层,具有极强的剥削性、掠夺性和压迫性。
及至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僧侣的权势达到一个令人目眩的新高度,阿蒙高僧的职务竟已不再由国王任命,而改为父子世袭!在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第四十六年的一次审判中,十名审判官中竟有九人为僧侣。
僧侣阶级权势之大,无以复加,即便这一时期埃及国势日衰,也未见他们有所收敛。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
“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
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
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
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
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
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
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文载体。
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
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古城热”切莫丢了文化魂闻白①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
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②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
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
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这种“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
在他们看来,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将一片片历史街区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无情摧毁,然后仿建出一条条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导致城市记忆消失,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令人扼腕。
④值得关注的是,和过去修建一个仿古建筑相比,现在的古城重建,多为城市的重大决策项目,动辄百亿千亿元投资、几千亩占地,涉及众多文物保护和百姓搬迁,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布局,因而争议更多。
而最大焦点在于,一些重建项目只是打着与文化相关的旗号,背后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缺乏文化之魂,片面地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最后当然是南辕北辙,拆了真古董造了假古董,沦为笑柄不说,更成为一种政绩泡沫,造成“政府立项,百姓埋单”的严重后果。
⑤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
“古城重建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
有专家就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到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期,利用文化遗产来发展经济、刺激旅游成为显著特征,也应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趋势。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千秋文化诗意解张同吾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诞生了许多才情卓绝的诗人,他们创作出的想象神奇、构思灵妙、语言精湛、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的诗篇不胜枚举。
这些作品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都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江河,它们像熏风细雨一般,浸润着世代中国人的心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文化性格、哲学理念和审美心理。
我们把当代人按照古典诗词的艺术法则、美学范式和表现程式创作的诗词,称为旧体诗词。
当下旧体诗词创作呈繁盛态势,作者之众铺天盖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尽管其中多有平泛概念之作,却也不乏显现诗人禀赋和诗艺才华的诗篇。
名山含古寺,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浸染其中,如披神秘的面纱,含蕴氤氲的气氛。
“鸟鸣经卷润泉水,花放杜鹃散炉香”,真是一片不染尘埃的怡乐世界。
江西有很多名载青史的书院,象山书院、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信江书院、叠山书院等,都以名人足迹、先哲传说而著称。
当代人以凝练的语言和鲜活的意象再现先哲风采和诗家富有个性的价值取向与审美理想。
鹅湖书院在鹅湖山北麓,因以得名,在这里曾有两次“鹅湖之会”,均在南宋淳熙年间,一次是朱熹、陆九渊等四贤讲学,一次是辛弃疾、陈亮等在此共商抗金之事。
诗曰“气象群峰护,天眸一水开。
鹅湖集会地,今古蕴贤才”(《鹅湖书院感事》)。
而白鹿洞书院在庐山五老峰下,唐贞观元年,李渤在此隐居而养白鹿,故称白鹿先生;此处周山环谷如朝天洞穴,故名白鹿洞,朱熹在此建院讲学而名播四方,朱熹号紫阳,传说在院中手植桂花,诗称“苍苍古木影,隐隐奔雷鸣。
五老邀明月,一灯照宇庭。
曾芜白鹿逝,转赖紫阳生。
喜看手植桂,秋风香满亭”(《白鹿洞书院》)。
白鹭洲书院建在吉安白鹭洲上,传说因李白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得名,江万里建白鹭洲书院,文天祥等均出此门,江万里老迈辞归定居鄱阳,元兵陷城,投水殉国可谓壮哉!诗称“云章存正义,风月自春秋。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早在大约公元前1550年,人们就已经知道柳树的叶子可以止痛。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中也提到过用柳叶汁来镇痛和退热。
1763年4月25日,英国牛津郡的牧师爱德华•斯通给伦敦皇家学会主席写了一封信,报告了他应用柳树皮治疗热病的情形。
信中说,他5年里总共给大约50例病人服用这种树皮的粉末,几乎从未失败过……1874年,苏格兰医生麦克拉根用柳树皮提取物成功地降低了风湿病患者的体温,并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浮肿。
两年后,他的实验报告发表在了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后来,其他科学家从柳树皮中分离出水杨苷,并制备出水杨酸钠,也证明了它的退热、止痛和消炎作用。
从此,水杨酸钠就一直用于热病、风湿病和痛风的治疗。
不过水杨酸钠味道比较苦,而且服后人会感到胃十分不舒服。
1897年,在拜耳公司工作的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为他患有严重风湿病的父亲改造水杨酸钠。
很快,他找到了制成纯净乙酰水杨酸的方法。
随后,拜耳公司工业药品实验室主任、药物学先驱之一赫尔曼•德赖泽对水杨酸进行了缜密的研究,肯定了水杨酸的药理功效。
于是,拜耳公司在1899年2月以“阿司匹林”的名字给此药注了册。
阿司匹林最初的使用和推广,没有做很多广告。
拜耳公司起初只是免费将它提供给医生使用。
由于它效果好,立刻获得患者的欢迎。
医生们对此药也十分欣赏,仅仅两年时间里,各出版物上有关它的文章就达到了160篇,使它在全球的影响迅速扩大。
20世纪初著名的意大利歌唱家恩里克•卡鲁索一度因为头痛烦恼不已。
但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后,卡鲁索称,阿司匹林是“唯一能够减轻他病痛的药品”。
捷克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把阿司匹林看得更加神奇。
他认为,这是“少有的几种能减轻人生痛苦的药品之一”。
近年,除了解热镇痛消炎等药效,阿司匹林还被发现具有抗血小板过度凝集作用,1982年英国药理学家约翰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语言表达在下面文字的每个横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常人的看法是,在生物世界的食物链中,植物几乎总是处于最低层,①,然而有少数植物却能吃动物。
它们能够捕食昆虫,如苍蝇、蚊子等,②;有时它们甚至可以捕捉一些体型较大的动物,如蛙类、小蜥蜴、小鸟等,所以又被称作食肉植物。
自然界有不少食肉植物,③,可以分为被动捕捉型和主动捕捉型两种。
被动捕捉型食肉植物,以自身的优势或特点来引诱昆虫,然后把它们囚禁起来,消化吸收;主动捕捉型食肉植物,则要通过自身的运动,将猎物捕获,再慢慢地消化。
二、语言表达下面是某校高中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调查表,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1)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点:(2)请为学习语文拟写一条宣传语。
三、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2分)罗国杰:儒者爱兰罗老师走了。
两个多月前,他刚刚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殊荣。
那时,他身体状况已是日益孱弱,他却把1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作学生奖学金。
“他就是这样,永远心系学生,是真正的师者。
”他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焦国成今天一直在罗先生家收拾遗物,心情沉重。
在罗国杰教授这个称谓的前面,可以加上很多殊荣。
他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他是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他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
在他的学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肖群忠的眼中,最能形容老师的却是“现世的儒者”。
“他对待学生总是春风化雨,关爱有加,却严于律己,有儒者风范。
我上大学期间,先生除了教学外,还担任学校副校长。
有一年过节,我们几个学生给他买了一兜苹果,以表尊师之意。
先生当时不说话,只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等到我们告辞的时候,他却坚决让我们把苹果拿回去。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现代汉语用法一致的是()(2分)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C.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当的一组是()(2分)A.圣人无常师常:固定的B.数罟不入洿池罟:网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D.秦人开关延敌延:拖延时间3.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C.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D.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2分)A.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B.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D.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一夫作难而七庙隳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次宣判的六个盗窃犯,长期以来,在龙桥一带,登堂入室,肆行扒窃,民愤极大。
B.说话写文章应力求简明扼要,切忌叠床架屋,使人不得要领。
C.小王两年来资助大学贫困生本来秘而不宣,但不久东窗事发,他的事迹被一位记者作了报道。
D.去年,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男足出线,对中国人来说真可谓是多事之秋。
辽宁省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I)卷
辽宁省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4分)1. (6分) (2016高二上·佛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
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
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辽宁省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考试试卷
辽宁省高一下学期语文4月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1. (6分)(2017·山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是政坛言说的产物,与歌并不同源,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
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
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
《国语•周语上》载厉王时的邵公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可见诗在西周时期的功能是补察时政。
周代的礼乐政治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所以周代设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一工作。
《礼记•孔子闲居》载孔子说:“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
”可见,在周代,战国以前的人将诗看做是礼乐的一部分,诗所承载的是礼乐道德的价值取向。
歌则不同。
早期的歌的本质是音乐,适合抒情而不适合言事。
歌是一种大众表达情感意愿的形式,而非专门用来表达和传播礼乐伦理道德,不可能用来教化百姓。
因而,原有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然已不能满足教化需要。
于是,有了“诗”这一专门用于朝廷政治文体的产生和“歌”向“诗”的转变。
由于原始宗教祭祀少不了乐,音乐在原始宗教中具有神圣性,又能起着愉悦作用,所以,适应着礼乐政治而产生的“诗”,很自然地继承了宗教礼乐仪式之歌“音乐+语言”这一形式。
将诗与音乐结合,有助于提高诗的地位。
另外,当时的书写工具不发达,借助音乐可以使诗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
诗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有利于承担礼乐政治的职能。
不过,即使是使用文字与音乐结合这一形式,诗也与歌不一样。
歌的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是原生态的存在。
歌产生时,音乐与语言是相伴相随的,没有音乐不能谓之歌。
诗则是先有文字,后来配乐,用于仪式的演唱。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简不短与繁不烦诗以简法语言作为自己的本色语言,然而,简省绝不意味着简单。
阿恩海姆说:“‘简化’在艺术领域里往往具有某种与‘简单’相对立的另一种意思,它往往被看作是艺术品的一个极重要的特征。
当某件艺术品被誉为具有简化性时,人们总是指这件作品把丰富的意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组织在一个统一结构中。
由艺术概念的统一所导致的简化性,决不是与复杂性相对立的性质,只有当它掌握了世界的无限丰富性,而不是逃向贫乏和孤立时,才能显示出简化性的真正优点。
”古代诗学的简省,就是这样一种包含了丰富与复杂的简省,它的价值不在其简,相反却在其简所带来的繁。
对于诗学简省的语言中包含了丰富与复杂,早在刘勰时就已发现,《文心雕龙·物色》曰:“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
皎日暳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
” 刘勰认为,诗作的语言与辞赋的语言各有自己的特色,诗作简约而辞赋繁丽,然而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简省的诗学语言却并不见得比繁辞丽句差,毋宁说简约的诗句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灼灼”“依依”等词所表达的“一言穷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艺术境界,就是辞赋语言所难以企及的。
刘勰以为简省的语言可以少总多。
在他看来,在无限丰富的对象世界面前,语词其实相当有限,要用同样多的语词来对对象进行对应式的描摹根本没有可能,其结果只会造成词语的杂沓和堆积。
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只有变换一种思维方式,将繁言变成简语,这样与对象相对应的可能性反而可以增大。
其实,从诗学的语言结构来看,以少总多确实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辽宁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一石激越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种文献中的诗和诗的风格,则是“文化"。“人”是会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来了,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传递,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生长的土壤。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7期,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
材料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教授。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凌源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汉语文试卷.doc
凌源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汉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钊| 分数:150分2017年12月基础知识(4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占据/倨傲咳嗽/瞌睡虫鞭笞/嗤之以鼻B.扉页/绯红莘莘/西洋参猝然/ 一蹴而就C.羁縻/糜烂咯血/卡脖子丰硕/数见不鲜D.牛犊/渎职忏悔/颤巍巍古刹/叱咤风云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
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纤,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
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己不是地道的泊来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岀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
3、找出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A. 繁兀(烦琐) 豁免(豁达) 痛哭流涕(鼻涕)恃才放旷(倚仗)B. 冠冕(戴帽)红尘(人世间)休戚相关(欢乐)庖丁解牛(厨子)C. 周游(游遍) 镂空(雕刻)脍炙人口(烤肉) 接踵而来(鞋帮)D. 倘使(倘若)礼数(礼节) 游刃有余(刀子) 叱咤风云(怒吼)4、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5、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发布新闻 开辟土地 浩瀚的大海 明朗的态度 B 、周密安排 体会深刻 葱郁的树林 高昂的情绪 C 、精密计算 题材新颖 清幽的月光 严明的纪律D.沉着应战 兑现承诺 刚强的信念粗俗的笑声6、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 叱咤风云一气壮山河B. 漫不经心一全神贯注C. 出神入化一平淡无奇D. 欲壑难填一唯利是图欣欣向荣一生机勃勃 巧夺天工一鬼斧神工 味同嚼蜡一其味无穷 飞扬跋扈一平易近人 罄竹难书一擢发难数 比肩接踵一鳞次栉比 随心所欲一谨小慎微 按部就班一循规蹈矩①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施行政_______________ 。
辽宁省凌源市教育局2024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辽宁省凌源市教育局2024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穿墙记文/马塞尔.埃梅杜蒂耶尔,在登记局当个三等小职员。
杜蒂耶尔发现他的穿墙本领时,正年交四十三岁。
对这奇异的本领,他不但派不了什么用场,还觉得有些不快,于是去瞧医生,医生便给他开了处方:应做大运动量活动,并服用长效激素合计,每年服两片。
他吃了第一片药便将药往抽屉里一扔,就把这事丢至脑后。
一天,新来的副主任突然闯进杜蒂耶尔办公室,手里挥动一封信,大声吼道:“这封信,写得不像样子,给我重新写一封!这种信,称它什么好,真给办公室丢脸!给我重写一封!”副主任不容他开口,雷鸣般地大吼一声,骂他是因循守旧的老蟑螂,把手中的信揉成一团,照他脸上一摔,转身就走。
杜蒂耶尔虽然地位卑微,自尊心却很强。
突然,他计上心来,离开座位,钻进副主任办公室的隔墙中间。
不过,他钻进去时十分小心,只有脑袋从墙的那边露出来。
副主任突然听到办公室里有人咳嗽,抬头一看,吓得他魂都掉了,只见杜蒂耶尔的脑袋悬在墙上,一双眼睛透过镜片正对他怒目而视。
这还不算,这个脑袋竟开口说话了:“先生,你这流氓,混蛋,无赖!”副主任吓得魂不附体了。
家里人就叫来一辆救护车,把他送进疗养院。
杜蒂耶尔可算摆脱了专横的副主任了,然而,他还觉得意犹未足,又有一种新的无法克制的欲望在他身上作祟。
杜蒂耶尔首次作案,是盗窃塞纳河右岸的一家大信贷银行。
他穿过十二三道墙壁,钻进各式各样的保险柜里,兜里塞满了钞票,临走还用红粉笔留下他的化名:嘎鲁—嘎鲁。
第二天,各家报纸都刊登了他的签名。
一周之后,嘎鲁—嘎鲁名声大振。
他连续作案,盗走布迪卡拉名钻石,席卷市银行,使群情振奋到了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凌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卷(150 分钟,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每个人都是有生有死的,但一个社会是可能不死的。
“社会”为什么能长久存在?因为有“文化”。
而文化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基于人的群体性。
群体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
每个个体的人有生有死,但不同的人的生与死是有时间差的,生不同时,死不同刻,而不同时间生死的人,不同代际的人,会有共处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个体的人生经验、知识、感觉、发现、发明等等,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传递,可以变成别人的东西,保存在别人那里。
一个人的生命会逝去,但是他一生的知识积累,不一定随他的生命结束而消失,它们会传递给继续活着的人,可以传递给很多人。
这种不断传递,就成为社会很多人共同的知识即文化,保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不断增加的、动态的、分散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又反过来不断塑造着新的社会成员的态度和行为,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同时,由于各种信息载体(石刻、竹筒、书本、磁带、光盘等)的存在,人们可以把知识记录下来,储存起来,留给后人,这样,即使一个社会真的消失了,一个文化中断了,但后来的社会,其他文明活着的人可以从那些很久以前死去的人那里学习各种知识——人和人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学习,分享知识和经验。
文化传承中,有很多这种跨越时间、空间继承的例子。
比如我们今天经常说“西方文化来自古希腊罗马文明”,实际上,尽管古希腊罗马本来就属于欧洲,但他们的很多文化成就,并不是通过他们自己生物性的后人直接传到近代欧洲的,而是通过阿拉伯人“转手”的。
因为在中世纪,欧洲本身的很多古典文化的东西中断了,而这些东西保存在阿拉伯人那里,后来“文艺复兴”,欧洲人不是从自己的前辈手里,而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又“取回”了很多古希腊罗马人创造的知识。
社会和文化可以使人“不朽”。
像唐朝的诗人李白,是一个具有有限生命的人,而他保存在各种文献中的诗和诗的风格,则是“文化”。
“人”是会消失的,但“文化”保留下来了,社会长存,文化不死,创造文化的人也就“不朽”了。
一个人创造的文化不仅能保留,还能传递,还能影响别人,能激发别人的灵感,实现“再创造”,所以传统可以成为新文化生长的土壤。
文化的传递,必须是一种历史过程,所有文化都必须是积累的,没有积累,没有超越生死、时空的这种积累,文化就不可能存在。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理解文化,“文化”就是在“社会”这种群体形势下,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又以各种方式保存在今天一个个活着的个体的生活、思想、态度、行为中,成为一种超越个体的东西。
当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这套文化传统已经存在了,这个新的生命体就直接生活在其中,接受这种由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逐步创造、积累的文化,所以文化具有历史性。
文化的历史性是广义的,不仅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传承的,更深层、更抽象的很多东西,比如认识问题的方法、思维方式、人生态度等,也同样是随文化传承的。
进一步说,文化的传承,也同样包含了“社会”的传承。
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夫妻、父母、社区结构,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传下来的,是晚辈向长辈、后人向前人学来的。
学习,继承中不断有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可能有创新。
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
比如,即使像美国这样一个“人造”的国家,其社会结构也不是从美国建立时突然开始的,而是来自欧洲的移民从欧洲移植过去的,实际上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和变体。
(选自费孝通《文化的生与死》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年,有删改)1.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 如果没有人的群体性,文化就不会得以保存和传递。
B.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美国社会结构的构建,其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是不同的。
C. 一个人可以“不朽”,因为有文化的作用;一个社会可以不死,因为有文化的存在。
D. 文化是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和知识财富,与个体的人生经验、感受无关。
2. 下列各项关于“文化的历史性”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化的传递是一种历史过程。
B. 个体接受在历史上逐步积累的文化。
C. 历史文化不仅包含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还包含“社会”的传承。
D. 学习文化,继承文化中要不断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能有创新。
3. 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 现代社会每个个体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前人思想的影响。
B. 一个国家失传的史料,有可能在其他国家的文献中找到。
C. 传统的宣纸生产工艺,既是前人生产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前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D. 尽管社会面貌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社会基本的结构上,我们今天与唐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
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
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
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
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
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
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
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
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
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
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
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
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
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
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7期,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材料二: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游旭群教授。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游旭群: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
这两天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
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
对待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
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
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
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
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2月6日)材料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
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
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
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
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
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
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
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
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02月11日)4. 三则材料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