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①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②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第1-第6单元九年级下册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常考知识点汇总(部编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复习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成就:玻利瓦尔解放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
2、印度民族大起义区的领袖,不是全国的)二、俄国的改革1、俄国社会状况16世纪初建立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执政时期采用称号,强化专制统治2、彼得一世改革(1(2)内容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沙皇的权力。
②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④文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1700-1721与瑞典战争夺取了波罗(43、废除农奴制(1)1861(2(3(4)意义:进步性: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美国内战1、原因: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经济(奴隶制)严重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2、爆发:1860年南方7州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3、北方措施:林肯1862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参军。
作用:调动了农民、黑人奴隶的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4、结果: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胜利而告终;1865林肯遇刺5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日本明治维新1、德川幕府统治19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1853-1854开放港口;其他西方国家随之而来,动摇幕府统治2、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1868年1186818693、明治维新时间:1868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意义: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领导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作出的重要探索。
2、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僵化,严重弊端)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对欧亚非的安排巴黎和会: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会议英、法、美主宰,同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性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
相关链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开始。
2、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日美两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内容:九国代表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列强经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是资本主义世界短期相对稳定的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
四、经济大危机1、经济危机(1929—1933)从美国纽约开始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劳动人民深受其害。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2.罗斯福新政(美国)①、1933年,为对付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教材梳理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结束 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胜利 奴隶制残暴野蛮,北方处于正义的一方;北方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军队英勇作战;北方的经济、军 原因 事实力远远大于南方;林肯的正确领导,尤其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措施得当 性质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易错易混警示 (1)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挽救封 建统治的危机,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仍然是沙皇专制政体,但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 社会。
中考历史精讲本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返回目录
考点 13 美国内战
1.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中考历史精讲本
单元线索综合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返回目录
能力提升
单元线索
两条主线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和资 产阶级统治加强
三场改革或革命 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玻利瓦尔、章西女王、亚历 五个重要人物 山大二世、林肯、明治天皇
阶段特征
19世纪,随着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与 殖民地人 殖民活动,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 民的反抗 波澜壮阔的反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迹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他和玻利瓦
圣马丁
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中考历史精讲本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返回目录
性质 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结果 西属拉丁美洲地区基本实现独立,葡萄牙统治者被迫宣布巴西独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1.异域风情• 1.1 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1.2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意义• 1.3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1.4 地理大发现对中国的影响2.文艺复兴• 2.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2.2 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 2.3 文艺复兴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2.4 文艺复兴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2.5 文艺复兴与欧洲宗教改革第二章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1.封建社会的瓦解与新的社会阶级• 1.1 封建制度的瓦解• 1.2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1.3 乡村社会的变革• 1.4 城市社会的变革2.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1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2.2 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 2.3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2.4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第三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旧中国与世界• 1.1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1.2 西方列强的侵略• 1.3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中国社会的变革• 2.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2.2 清朝政治改革的尝试与失败• 2.3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一战后的中国• 2.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2.2 五四运动的影响• 2.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的中期1.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军阀混战• 1.1 三民主义和北洋政府的建立• 1.2 军阀混战的原因和特点• 1.3 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爆发• 2.1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2.2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全民族抗战• 2.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败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推动•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第七章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1.新中国的诞生•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 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1.3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社会主义建设• 2.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策• 2.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中国近代史的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以及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等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单元一:近代中国的变革与挑战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19世纪,中国面临了严峻的内外挑战,而惨痛的历史教训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滞后与科技的沉寂,才是导致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的根源。
•1840年,鸦片战争的发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开始了其漫长的现代化进程。
第二章外来列强入侵和中国反抗•种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外资的大量注入,导致了中国社会政经的极度动荡,形成了中国内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下苟且生存的局面。
•在外族的侵略面前,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的反抗,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虎创立的洪门组织促进了中国反抗外族的形成。
第三章清廷内部改革和民间变革的探索•清廷内部改革总体上被视为无效,而民间变革的探索却逐渐展现出其实效。
民间会馆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民间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解放、新农村运动等民间倡导,逐渐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
第四章新帝国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新帝国主义列强从东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扩张,中国成为他们扩张的必经之路。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加剧社会的分裂。
•西方列强与日本在中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和压迫。
同时,反对帝国主义的声音也日益响亮。
单元二:民族危机与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第一章计时百年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期,清政府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下分蛋糕、肆意掠夺,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民族危机愈加突显。
•辛亥革命的爆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道奇迹,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第二章民主革命与建立共和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这次起义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由中华民国成立而结束的清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三章革命与建国•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百年变革的两个里程碑,为中国解决了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难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诞生,共摇篮了 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
(完整版)部编新编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1857—1859年爆发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英勇抗击英国殖民统治,最后壮烈牺牲。
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也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彼得大帝)1、莫斯科大公国的兴起:俄国地广人稀,缺乏劳动力,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逐步确立起农奴制.2、彼得大帝改革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
措施:①政治方面:建立以沙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贵族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②经济方面: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③文化教育方面: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推行西式文化、礼节、生活方式。
④军事方面:创建新式常备军.3、影响: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改革后的俄国实力大增,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开始跻身欧洲强国之列,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但是农奴制进一步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废除农奴制1、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农奴制危机3、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目的: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这一条最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高价购买份地)。
4、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①局限性:改革留下大量封建残余;②积极性: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
※列宁评价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千二净。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古代亚非文明。
1. 古埃及文明。
-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埃及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文明成果。
-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它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对后来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它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也体现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数学水平。
例如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
- 太阳历: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泛滥的周期制定了太阳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这种历法。
2.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 地理位置: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
- 文明成果。
-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泥板上刻写的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 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内容:法典条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方面。
- 地位: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
3. 古代印度文明。
- 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 文明成果。
- 种姓制度。
- 内容: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还有“贱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 影响: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它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 佛教。
- 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 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产生于人的欲望,人若想进入极乐世界,必须消灭欲望,忍耐顺从。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本文档为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新人教版)的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主要内容的简要介绍:1. 两个重要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推翻了中国封建帝制,开创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对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对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2. 革命的导火线- 列强侵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这也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之一。
列强侵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这也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之一。
3. 改革的迫切要求- 近代科技和思想变革:近代科技的发展和思想变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影响,推动了社会改革的迫切要求。
近代科技和思想变革:近代科技的发展和思想变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影响,推动了社会改革的迫切要求。
4. 革命的道路选择-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表现。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表现。
5. 革命的历史地位- 开创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创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This document is a summary of the key points in Unit 1 of Grade 9 History textbook (New Edition). Here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content:1. Two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 Xinhai Revolution: Xinhai Revolution was a significant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t overthrew the feudal monarchy and ushered in a new era of democratic republic.Xinhai Revolution: Xinhai Revolution was a significant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esehistory. It overthrew the feudal monarchy and ushered in a new era of democratic republic.- May Fourth Movement: May Fourth Movement was a patriotic movement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t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social progress.May Fourth Movement: May Fourth Movement was a patriotic movement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t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social progress.2. The spark for revolution- Invasion by foreign powers: In 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China suffered aggression and oppression from foreign powers, which also served as one of the sparks for the Xinhai Revolution and May Fourth Movement.Invasion by foreign powers: In the late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China suffered aggression and oppression from foreign powers, which also served as one of the sparks for the Xinhai Revolution and May Fourth Movement.3. Urgent demands for reform- Modern science and ideological chang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ideological change had a new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leading to the urgent demands for social reform.Modern science and ideological chang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ideological change had a new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leading to the urgent demands for social reform.4. Path choices for revolution-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Both the Xinhai Revolution and May Fourth Movement were important expressions of the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Both the Xinhai Revolution and May Fourth Movement were important expressions of the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5.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revolution- Establishing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Xinhai Revolution and May Fourth Movement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had profound influences on Chinese society, politics, and culture.Establishing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Xinhai Revolution and May Fourth Movement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 had profound influences on Chinese society, politics, and culture.The above is a summary of the key points in Unit 1 of Grade 9 History textbook. We hope it will be helpful for students' learning.。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姓名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见9下书5页。
3、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
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模式弊端见9下书10页。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九年级下册历史全部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全部知识点在九年级下册历史学科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第一单元:中国近代史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革命事件,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的终结。
2.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场以废除旧文化、推动民主与科学为目标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后来中国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前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主义革命运动。
第二单元:世界历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覆盖范围广泛的军事冲突,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
2.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是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
3.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爆发的一场重大的社会政治革命,奠定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第三单元: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道路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立于1921年,现为执政党,推动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2. 中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延续多年的全民族大战,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在此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土地改革、工业化、农业合作化等,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改革开放与现代中国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是中国在20世纪末进行的一场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江泽民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确立自身执政地位的基本思想,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和指导。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建立了集权制度,由皇帝统治全国。
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割成几十个郡,再分成县。
设立三公九卿,管理政府事务。
汉朝时期延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丞相和御史台的权力。
2.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隋朝建立了多级官制,实行郡县制,设立州、县。
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设立了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以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3. 三辅制度三辅制度是隋唐时期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河南府、开封府、洛阳府。
实行了“均田制”,对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第二章中国古代社会制度1. 封建社会的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
各诸侯国在自己的领土内实行封建制度,大夫、士、庶民之间建立了清晰的阶级关系。
2. 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社会制度,主要是指宴会礼仪和音乐舞蹈。
宴会礼仪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礼制,它的内容包括了但不限于宴席,器皿,宴会规则等。
音乐舞蹈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艺术表演,它的内容包括了但不限于音乐,歌咏,舞蹈等。
3. 五经五经是古代中国的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经分别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
五经被认为包含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
第三章中国古代文化传承1. 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是古代中华民族在生产力和技术上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科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包括了农业、水利、工艺、医药、军事等方面。
2.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流派,它以“仁”为核心,主张礼乐、忠恕、孝友为道德标准。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3.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诗、词、曲、赋、文等多种文学体裁。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历史框架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历史框架在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框架。
通过学习这个框架,我们能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从夏朝开始,逐渐概括古代历史的主要朝代和重要事件。
一、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建立者是夏禹。
夏朝时期,社会进入农耕文明阶段,出现了最早的君主制度和社会等级制度。
虽然夏朝的历史地位有争议,但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开始。
二、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有大量的文字记载可以证明其存在。
商朝时期,出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王室和贵族统治社会。
商朝还是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具。
三、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时期,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出现了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
周宣王时期,实行了“以嫡废长”的世子继承制度,使得封建制度更加稳定。
四、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时期,也是一个割据纷争、百家争鸣的时期。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开始兴起,争霸中原。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其中秦国逐渐壮大,最终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
五、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统一了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推行法家思想、统一文字等。
秦始皇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
六、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朝代之一,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更加稳定。
西汉时期,出现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东汉时期,出现了黄巾起义和王莽新朝,最终被刘秀建立的东汉所取代。
七、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
其中曹魏和刘备的蜀汉相互对立,最终被吴国所吞并。
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广为流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经典。
八、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期,其中隋朝由杨坚建立,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要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九年级历史下册各课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各课知识点第一章:近代中国的变革本章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
1.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0年-1864年- 简介: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在南方兴起,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提倡平等、共享财产等思想。
最终因内部矛盾和外部进攻而失败。
2. 洋务运动:- 时间:1861年-1895年- 简介:在洪秀全失败后,清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
然而,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和大规模改革,洋务运动未能带来实质性变革。
3. 戊戌变法:- 简介:戊戌变法是清政府在推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实施的一项变革。
通过学习西方制度、设立新式学堂、设法吸引外资等措施,试图挽救满清统治地位。
然而,在保守派的反对和外国列强的干涉下,变法未能成功。
4.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 简介: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标志着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第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本章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中国遭受的侵略和中国人民顽强抵抗的历史。
重点介绍了南京大屠杀、万里长征和遵义会议等重要事件。
1. 南京大屠杀:- 简介: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南京进行的大规模屠杀和强奸行为。
据统计,期间有数十万中国人遭到杀害和虐待。
2. 万里长征:- 时间:1934年-1935年- 简介:红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躲避敌人追击而进行的一次艰难的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取得了极其重要的胜利,并最终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 简介: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解决了红军中存在的军事和政治问题,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包括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重要阶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一、单元主题与概述。
本单元的主题是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主要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探索历程,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等内容。
这一单元反映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在一个大国建立并开始探索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过程。
二、重要知识点。
1. 俄国十月革命。
- 背景。
- 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且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1917年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使俄国经济濒于崩溃,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 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俄国社会发展,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
- 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为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 经过。
-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起义军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意义。
-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背景。
-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内容。
- 实行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等。
- 评价。
- 积极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奠定了物质基础。
- 消极方面: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3、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圣马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印度人民反抗的国家:英国。
2、起义的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3、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影响: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 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改革时间:18世纪初;2、向西方学习;改革的内容:①强化中央集权;②建立新式常备军;③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⑤发展教育;⑥倡导西方生活方式。
改革的影响: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一跃而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位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简化版:改革让俄国成为强国,让俄国开始近代化,但也强化了农奴制。
)二、废除农奴制1、时间:1861年2、改革者:亚历山大二世3、改革的内容:①农奴可以获得人身自由;②农奴解放以后可以获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4、改革的影响: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改革也保留了残余。
第3课 美国内战1、美国内战的背景:①美国北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南方以种植园经济为主;②在是否废除奴隶制的问题上,南北双方针锋相对。
2、内战爆发的导火索: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3、内战爆发的时间:1861年(与亚历山大二世宣布废除奴隶制同年);4、1862年,《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
5、如何评价美国内战:①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②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历史知识点归纳如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的特点: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生活处于食物匮乏、人口稀少的状态。
2.原始社会的进步:原始社会逐渐发展为农耕和畜牧社会,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3.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古代中国地大物博,具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河流、平原、高山、丘陵等。
4.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从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到历史时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多个阶段。
第二单元:中华古国的形成与统一1.中华古国的形成:中华古国是指古代华夏族的部落联盟逐渐发展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华夏族的中心地区是黄河流域。
2.中华古国的发展阶段:中华古国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和东周四个阶段,其中西周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代表。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它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
4.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1.中华古国的农业发展:中国古代农业发达,采用耕种方式,特别是晏子耕田等措施的推广,使中国农业水平迅速提升。
2.中华古国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手工业包括丝绸、瓷器、铁器等,商业包括货币交换和市场交易等。
3.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4.中华古国的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较早,孔子创立了儒家教育,强调“仁者爱人”,提倡读书为官的风气。
第四单元:中华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中华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华封建社会是指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封建化,以农民和地主的关系为基础。
2.中华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中华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契约制,生产关系主要是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动荡与变革复习第一课俄国向何处去一、沙皇专制统治的崩溃:1、将俄国推向崩溃的边缘2、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年,起义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诞生2、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他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了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十月革命后,列宁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1、政策:背景: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作用:这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帮助苏维埃政权度过了难关。
2、政策:年开始实施。
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危机已经过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作用: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识:是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创新。
(联系中国的改革开放: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意义第二课苏联的崛起一、斯大林时期的计划经济:从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一五计划———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成果:工业总产值居、,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标志:年,苏联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2、实质: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特点: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
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评价:利:弊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时间:年操纵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性质:会议主要条约:战国的协约国与战败国德国签订的《》,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②政治方面: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奥、波、捷独立;③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④军事方面: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⑤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委任统治”(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和称霸世界)。
2、中国问题: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诱发运动。
3、和会处理问题的原则:根据战后实力的对比和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
二、华盛顿会议与《》1、召开目的:协调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2、召开时间:1921—1922年操纵国:美国3、《九国公约》的内容: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的原则。
《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公约打击了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中国重新变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体系”,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第四课“大危机”与“新政”1、经济危机:时间:(特点: \ \ )首先在国爆发。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影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引发了各国的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激化。
2、罗斯福新政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时间:年新政措施:核心基础颁布《》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
根本目的: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来消除危机作用: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第二单元全球战火再起第六课、邪恶的轴心1一、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1、1933年上台,出任德国总理,掌握国家政权。
2、恐怖活动:制造了“”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屠杀犹太人,二战期间共约600万犹太人。
3、法西斯的实质:专制独裁,反社会反人类。
4、非洲之角的战火: 1935年,入侵二、愤怒的《格尔尼卡》1、1937年,德意对西班牙的进行地毯式的轰炸。
壁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
该画描绘了战争的恐怖、痛苦、受难和兽行,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
2、死亡工厂(日本侵华暴行): 1937年12月,日本进行,基地设在哈尔滨的做活人细菌试验。
4、德、意、日、互相勾结,形成了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
第七课疯狂的战车一、慕尼黑会议1、1938年,、、、签定了《》2、影响:是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加速了。
3、实质:牺牲弱国利益,纵容侵略的政策二战的逐步扩大第八课正义的胜利一、正义的力量携手联盟:1、背景: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走向联合。
2、标志:年月日,等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标志着形成3、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大战役和事件三、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问题。
2、时间:年月参加国:、、地点:苏联的雅尔塔3、内容:①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③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4、影响:①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实际上也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主要就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四、二战胜利1、影响:①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性质),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②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③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④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浩劫。
3、启示:①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②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斯战争2九年级历史(北师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分)1.下列关于二月革命表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 B.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之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立局面D.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根据所学,我们知道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3.十月革命后,颁布的经济方面的法令是A.《和平法令》B.《土地法令》C.《四月提纲》D.《国家与革命》4.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莫斯科B.察里津C.基辅D.彼得格勒5.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最值得我国借鉴的措施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6.俄国十月革命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它A.建立了工兵苏维埃政权B.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C.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D.取得了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7.“斯大林模式”的特征不包括A.市场经济B.个人崇拜C.高度集中D.独断专行8.《凡尔赛和约》是针对哪个国家签定的A.土耳其B.德国C.奥地利D.保加利亚9.华盛顿会议没有涉及到的条约是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D.《布列斯特和约》10.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分赃特点的是A.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B.限制德国军备C.瓜分德国殖民地 D.占领莱茵河东岸11.巴黎和会上,英、法、美三国争夺的焦点是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C.争夺处理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动权D.争夺对国联的操纵权12.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苏联成立②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令》③列宁逝世④苏联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13.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通过的与中国有关的条约是A.《凡尔赛和约》和《五国条约》B.《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C.《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D.《四国条约》和《九国公约》14.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B.均有损中国主权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 D.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B.股票狂跌C.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D.人民购买能力不足16.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不包括A.破坏性大B.波及范围广C.持续时间长D.人民生活困苦17.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先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日本明治维新C.俄国资产阶级改革D.罗斯福新政18.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加强计划指导A.金融业B.工业C.农业D.公共事业19.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经济政策相比,其根本特点是A.生产资料国有化 B.广泛推行社会福利事业C.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 D.取消自由竞争20.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不包括A.结束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时期B.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C.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D.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造成战争危险二、组合列举题(8分)21.1917年俄国历史上发生了两次不同性质的革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的性质是(),革命后形成了()和()并存的局面。
(2)十月革命的性质是(),它推翻了(),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22.下列年代苏俄(苏联)历史上发生的大事(1)1928年——(2)1936年——323.对20世纪20年代的亚太地区的格局形成起重大影响有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1)巴黎和会的主宰国是()、()、(),签定了以()为主的一系列条约。
(2)华盛顿会议的主宰国是()、()、(),签定了()等条约。
三、材料解析题(17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交税后剩下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和农产品。
——选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材料二1933年,美国政府与农场主签定合同,犁掉小麦、棉花各1000多万英亩,以及玉米900多万英亩。
政府购买和屠宰了2300万头牛、600多万头生猪,将其当肥料。
——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