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3~22章) (1)
2013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1. 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完整word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4单元)(2019.10.15)(良心出品必属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能利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固、液、气三态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提问:(1)可以判断出是什么物质在运动吗?⑵ 这与我们前面研究过的汽车等物体的运动相同吗?(3)这种运动有什么规律?【进行新课】知识点1:物质的构成(阅读P2)除了分子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一种粒子一一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例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答案:C知识点2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实验:将红墨水滴入两杯不同温度的清水中,观察水颜色变化的快慢。
介绍,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实验演示:阅读教材P3《演示》中的二氧化氮和空气互融的实验。
引导思考:为什么最后两个瓶子的颜色变得均匀了?因为分子是运动的,二氧化氮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时和上面瓶子中的空气互相接触后彼此进入了对方。
桂花开放时,十里飘香;路过炒菜的厨房闻到辣椒味扑鼻而来;切洋葱时辣味难闻……2.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那么扩散现象可以在哪些物体间进行呢?请大家结合身边的现象举例加以说明。
讨论,并进行实验:(1)在教室喷空气清新剂,很快闻到香味(扩散现象可以在气体与气体间进行);(2)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水变红(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与液体间进行);(3)堆放煤的墙角不久变黑了(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与固体间进行)总结:由于分子的这种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1)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彼此间进行(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例题2:在刚刚装修好的房间内,能闻到强烈的甲醛气味,这是由于甲醛分子造成的•研究表明吸入或接触甲醛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吸入或接触甲醛•答案:无规则运动知识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既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液体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课件4:用力挤压两块铅柱,然后下面加挂上重物的实验•(教材P4《演示》)思考、讨论.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4篇】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4篇】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电磁波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如电视信号、无线网络等。
3.讨论电磁波对环境、人类健康的影响,如何做到安全使用电磁波。
4.探讨电磁波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潜在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通过图示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波的概念、产生和传播过程。
2.讲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如波长、频率、传播速度等,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计算公式。
3.分析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包括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反射、折射等现象。
4.介绍电磁波谱,讲解不同类型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
4.作业5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业人士等方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实验指导书、教学视频、在线互动平台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电磁波应用的熟悉感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这些都是通过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电磁波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接着,我会简要介绍电磁波的发展历史,如电磁波的发现者麦克斯韦以及赫兹的实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磁波。
1.电磁波的概念、产生和传播过程。
2.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传播规律及计算方法。
3.电磁波谱的认识,不同类型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5
3.强调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教育学生要关爱环境,合理利用电磁波资源。
4.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广播和电视等媒体资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5.通过学习广播和电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2)组织学生参观通信企业或科研机构,了解无线电通信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认知。
(3)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创新实验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向学生提问:“大家每天都会接触到广播和电视,那么你们知道广播和电视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吗?它们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思考。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广播和电视基本原理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填空题: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填写无线电波的分类、信号调制解调过程等相关内容。
3.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如搭建简易的无线电接收装置,观察并分析接收效果。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广播和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无线电波的接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设计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复习 (共21张PPT)
第二十二章 总复习
• 6.解决能源紧张的途径: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使得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长,因此人类必须不断 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同时增强节能意识,不断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是目前解决能源紧张的重 要途径。
第二十二章 总复习
• 1.下列关于太阳能的直接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 是( D )
• A.用太阳灶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 A.太阳能属第一类能源,核能属第二类能源 • B.太阳能属第二类能源,核能属第三类能源 • C.太阳能属第二类能源,核能属第一类能源 • D.太阳能属第一类能源,核能属第一类能源
第二十二章 总复习
• 5.下列能源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C )
• A.石油
B.天然气
• C.柴油
D.风能
• 6.下列选项中,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内能的 是( C )
第二十二章 总复习
• 专家预测,在21世纪30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 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 源结构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作为一个迅 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 护的双重任务。为了保护环境并实现经济的持续 增长,改变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和利用 可再生、清洁的能源是必然的选择。
第二十二章 总复习
• 4.太阳能的优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 污染等。
• 5.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 (1)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 • (2)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 • (3)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 • (4)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
为六个字:“富煤、贫油、少气”。从储量看, 我国现已探明的能源储量,煤炭约9.5×1011 t, 石油约7.0×109 t,天然气约8.0×1011 m3。从 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看,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总 储量的11%,石油约占2.4%,天然气仅占1.2%。 据报道,目前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 位,约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1%。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2章 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教
学
反
思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2章 第2节《核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内容
体会微观世界的奥 妙,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初步了解核聚变和核裂变
阅读并交流:知道核能的和平利用能够促进人类进步,用于战争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课
堂
练
习
一、课内练习
1、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二、核能
设疑:核武器的威力有多大?它释放的巨大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核电站是怎样利用核燃料发电的?(由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学生思考、了解此故事的情节,体会原子弹的威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探索科学的美好情操
学生回答: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等
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说说自己了解的内容
从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原子弹威力的了解
A、核电站所使用的核燃料是煤和石油
B、核电站的核反应堆中发生的是可以控制的核裂变
C、核电站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核能 内能 电能 机械能
D、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可以当做生活垃圾来处理
4、以下属于链式反应的是( )
A、氢弹爆炸 B、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
C、原子弹爆炸 D、连续发生的强烈化学反应
二 课外练习
教学难点
裂变、聚变的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火柴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情境引入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
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4)导线:连接电路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
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
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五、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
(其保护作用)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2019年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3~22章)
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热和能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实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有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有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理解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理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理解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能够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能够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这说明扩散也能够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1)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因为分子的运动跟温度相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2015----2016学年度初三下物理优秀教案
2015----2016学年度初三下物理优秀教案八开乡初级中学:张齐彪第十八章电功率一、单元复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1)更好地掌握电功和电功率概念、单位、公式及意义(2)能灵活运用知识解有关问题,特别是电功率公式的正确选用;(3)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4)测定电功率的方法——P=UI2、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3)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电功率的计算;深刻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学习用探究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
区分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三、知识梳理四、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引入出示问题:将一个标有“220V,40W”的灯泡接入220V的电路中,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将它分别接在220V与110V的电路中,哪种情况下灯比较亮?为什么?若把“220V、100W”与“110V,100W”的两灯泡分别接在110V 的电器中,哪个灯亮?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涉及到电功、电功率的知识?二、复习内容及过程(一)、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UQ=P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2Rt 。
202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上课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4. 为了减少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下列做 法不正确的是( B )
A.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动汽车
知识点 2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柴薪能源
化石能源
电能
核能
钻木取火
蒸汽机 的应用
电能支撑 的城市
核能发电
能源的分类 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是一次能源。
煤
石油
风能
水能
地热能
核能
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 得到的能源是二次能源。
电能
煤油
焦炭
电能是最方便的能
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
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路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1.下列实例中,不属于能源的是( C )
A.煤炭 C.柴油机
B.地热 D.酒精
2.在下列能源中,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D ) A.核能、生物质能、水能 B.电能、汽油、柴油 C.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D.煤、石油、天然气
3.(2021·成都中考)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能源,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对于能量和能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开发使用电能驱动的电
“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 以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A ) A.人人都要自觉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B.关闭现有的火力发电站 C.各地都要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 D.停止使用石油资源,用核能和太阳能代替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15.1 电磁波
第一节电磁波(一)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能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又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二)教具粗棉绳一根(用5根粗棉线搓在一起构成)、金属锉刀一把、电池、导线、半导体收音机一台、画有收音机刻度板的小黑板。
课前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自带一个小半导体收音机。
(三)教学过程1.电磁波用类此推理的方法,由机械波引出电磁波。
我们把导体中迅速变化的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的波叫做电磁波(板书)。
无线电通信正是利用电磁波来传输信号的。
2.电磁波的频率就水面波来说,振源(木杆)每上下振动一次,水面上就出现一个波峰(凸起部分)和一个波谷(凹下部分)。
在1秒钟内木杆振动的次数越多(即振动越快),水面上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也越多。
我们再观察一下绳上形成的波。
演示用手捏住竖直下垂绳子的上端,沿水平向左右先后做快慢不同的振动,可以看到,当振动较快时,从绳子上端每秒钟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较多;当振动较慢时,从绳子上端每秒钟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较少。
在以上情况下(指水波和绳上形成的波),1秒内出现的波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
它的单位名称叫赫兹(),简称赫,常用频率单位还有千赫()和兆赫()。
1千赫=103赫1兆赫=106赫跟水波和绳上形成的波类似,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电磁波的频率由电路中每秒电流变化的次数(或说每秒种电流振荡的次数)决定。
3.电磁波的波长像前面那样,再做一次用绳子形成波的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当改变振动的快慢时,不但波的频率发生改变,而且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也不相同。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
由上面的演示还可看出,手捏住绳第一次振动出现一个波峰,第二次振动又出现一个波峰,而此时第一个波峰已向下传播了一段距离,这个距离恰好是一个波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5、16章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3.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2.领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学会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让学生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2.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3.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教学难点】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教具准备】演示用具、示教板一套,实验表格、图象坐标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巩固复习】引导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演示实验:请看一个最基本的电路连接,即由电源、小灯泡、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组成的一个简单电路.(开关闭合后灯亮)请同学们思考:你有哪些办法使小灯泡的亮度变暗?【进行新课】知识点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提出问题:电阻不变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猜想或假设:提示:同一个小灯泡接在一节电池的电路中时发光较暗,而接在两节电池的电路中时发光较亮.猜想:电阻一定时,电压越高,电路中的电流越大.(3)设计实验:①实验仪器的选择:②实验方法的选择:控制变量法.课件“控制变量法”,并讲解.(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2)使用控制变量法的一般步骤:①明确研究的问题中有多少个物理量,搞清研究的对象是哪个物理量;②逐一研究物理量(研究对象)跟某一物理量的单一关系;③把这些单一关系综合起来.(3)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具体方法是:①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观察电流的变化;②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电流的变化.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③实验时如何减小误差:实验时,针对于某一导体只测量一组电压和电流值,行吗?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同时考虑到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应该多测量几次.④实验时如何改变电压和电流:我们在实验中要多次测量电压值和电流值,那么怎样去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呢?总结:请大家根据你认为最适合的方法和刚才我们设计的思路,对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选择你所需的实验仪器,并画出能够同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电路图.⑤实验探究报告:第*组实验探究报告[实验题目]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猜想或假设]电流和电压成正比.[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步骤一:按设计好的电路图正确连接实验电路.步骤二:先将5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适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1、2、3次数据表中.步骤三:再将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合上开关,适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取三次电流表、电压表的数值,依次填入第4、5、6次数据表中.(4)进行实验: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连接电路和更换元件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接法,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最大阻值的位置上.②正确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③闭合开关前,明确研究对象;明确控制什么物理量不变,什么物理量改变;明确观察记录哪些数据.④测量过程中电路闭合时间不能过长,读取数据后要断开电路,以防止通电时间过长电阻发热给实验带来误差.⑤测量次数不要过多,根据时间而定,一般测量三次或四次左右.⑥若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的情况时,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如:0.5V,1V,1.5V……).同样若用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改变电源电压时,也尽量使电源电压成整数倍地变化.(5)分析和论证:数据处理时,仔细思考测量数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分析电压是怎样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电流怎样变化;同时还应考虑到实验会有误差,可能数据不会完全一致.(6)得出结论:总结得出电流、电压关系的结论:板书: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指导学生用测量的数据对照课本画出U-I图象(高中物理中叫伏安特性曲线),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图象法解决问题.播放多媒体课件“图象法”,并讲解.(7)评估:如:①实验设计方案是不是最优的,还可能会存在着哪些不合理的地方,可怎样进行改进.②操作过程中读完数据做记录时没有及时断开开关,可能会浪费电;在更换电阻时,也没有断开开关,这也是不允许的.③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看,尽管数据之间不是完全吻合,但基本能反映规律,所以测得的数据和结论是可靠的.(8)交流:如:为什么我的猜想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的方法与你不一样?为什么你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我的结论和你不一样?例题1 为了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小亮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1)如右图所示(2)电阻R的阻值电压表示数(或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知识点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1)提出问题:电流与电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2)猜想或假设:根据“导体的电阻越大,流过它的电流就会越小”。
2016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实用教案
九年级人教版( 2016至 2017学年度第~学期)物理教案'学校:**中学科目:物理班级:**班>教师:***观察墨水扩散的速度。
得出结论:影响扩散现象快慢的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扩散现象表明:(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就越快,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
(2)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3.分子间的作用力同学们,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提示: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相距很远,比如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三、渗透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以及当地人民政府划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四、课堂小结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很微小的,直径大约是10-10米。
九年级物理教案(13~22章)
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1节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学习过程】一、了解分子运动论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热现象:物体温度的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等。
这些热现象的解释,都涉及到热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也是人类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人们才开始认识到热现象是由物质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引起的,这种认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理论:分子运动论。
到19世纪建立了能量的概念,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与热现象相联系的能量——内能,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的观点,可以解释很多热现象。
分子运动论主要内容为: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探究学习:扩散现象猜想:打开香皂盒闻到香味,说明香气的分子发生了 。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讨论实验来体会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 现象。
上面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 体和 体之间、 体和 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 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 体和 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1)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 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15、2广播和电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5、2广播和电视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教材简介电磁波发现之后广播、电视和通信在诸多方面的技术突破才有今天广播、电视和通信事业的繁荣。
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的大致过程的。
由于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它们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且过程大同小异。
因此,建议教师可以先总体概述,然后再引导学生看图,并阅读图下的文字。
教师概述,最好配以板书提纲。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2、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广播、电视的工作过程,培养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个人理念。
【教学重点】广播、电视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对音频、视频和射频信号以及调制的理解。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能利用的一切资料:教材、科普书籍和网络等,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内容:1、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依靠什么传过来的?2、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3、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知识,由于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空中自由传播,所以它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今天我们就学习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无线电通讯方面的具体应用。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音频、视频和射频信号调制1、高音频信号:由声音转换成的电流信号;2、视频信号:由图像转换成的电流信号。
3、高频率的振荡电流能够产生高频率的电磁波并向外发射,我们称这种电流为射频信号。
4、中、短波广播是用音频信号去控制射频信号,让射频电流的幅度随着音频电流变化,称为调幅(AM);5、电视节目的声音和调频广播是用音频信号去控制射频信号,让射频电流的频率随着音频电流变化,称为调频(FM)。
(二)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话筒的作用是什么?把声音信号变成电流信号。
【问题】从话筒出来的电流信号能不能直接变成电磁波发射出去?由于从话筒出来的电流频率很小,它变成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很小,这样的电磁传播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很快,所以它传播得并不远,要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小,电磁波的频率必须高,所以我们需要把频率较小的声音信号加载到频率较高的高频电流上去,以形成带有声音信号的高频振荡电流,它产生的高频电磁波的传播距离才能达到很远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宾川县力角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教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备课成员: 李志宇罗红亮王成军张春发唐琴芳俞家银力角初级中学物理教研组2015年9月批注: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和要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 教学步骤:一、分子热运动内容: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很难被拉伸。
2)、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
分子之间的斥力使得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3)、分子之间同时具有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批注:第二节 内能教学目标和要求:内能、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步骤: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 热传递: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高温物体把能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4.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是等效的。
批注:第三节 比热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比热容、热量计算、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步骤:.1、(1)演示:加热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 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比热容大的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比热容小的物体,易冷也易热。
3.找出比热容表的规律: 4、水的比热容的意义:C 水=4.2×103 J/Kg.O C 5、热量计算公式:Q=cm △t 6、 练习:计算热量.(C水=4.2×103J/(kg ·℃))(1).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是2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5).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从10℃升高到8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6).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从t 0℃升高(降低)到t ℃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批注: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一节 内能的利用教学目标和要求: 内能的利用 教学步骤:. 1.内能的利用 (1)、直接加热物体 (2)、利用内能来做功演示:书中所示的实验:燃烧酒精放出的内能,传递给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推动塞子做功,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3)、内能对物体做功利用内能来工作的机器称之为热机。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如: 汽油机、柴油机、喷气发动机等。
这些机器的共同之处都是批注:第二节 热机教学目标和要求:内能的利用、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步骤:.一、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 (1)汽油机:①构造: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③能的转化。
压缩冲程 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做功冲程 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吸气冲程和压缩冲程 靠飞轮惯性完成(2)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柴油机有喷油嘴没有火花塞;吸入的气体不同;点火方式不同(3)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转动2周.批注:第三节 热机效率教学目标和要求:内能的利用、热机效率;保护环境 教学步骤:.1.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
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
2.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燃烧的计算公式:Q=mq 或 Q=Vq3.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QW=η 4.提高热机效率: 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5.内能对环境的影响:(1)废气污染(2)噪声污染。
6.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教学目标和要求:摩擦起电现象、原子结构、电荷作用教学步骤:批注: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物体带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2.两种电荷(1)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用“+”表示。
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
(2)用验电器来检验。
(3)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5.元电荷:最小的电荷。
电子:带有负电的最小的电荷。
6.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教学目标和要求: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通路、开路、短路教学步骤:批注:1.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流;(2)电路闭合为通路。
2. 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3.通路、开路和短路: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
3.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4.连电路使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的连接要有序(通常按电流方向);(2)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3)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有无短路;(4)若连接无误,要试触(点接开关),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若异常,应立即断开开关)。
批注: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和要求: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步骤:1.(1)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2)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并联联电路电路图(3)画一画:请在右边方框里画出图1的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
根据图2给出的电路图,连接图3的实物图。
2、组成串、并联电路:3、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批注:第四节 电流的强弱(I )教学目标和要求:电流、电流表的连接、电流表的使用规则和读数 教学步骤:1、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字母 I 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符号:A 。
2.在实验室中,用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该仪表用符号 表示。
4.使用电流表要注意:(1)电流只能从电流表的 正 接线柱流入,从 负接线柱流出;(2)电流表只能串联在电路中(3)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4)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量程及分度值;(5)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 电源上。
5.如图是在一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由图可知,I = A 。
6.使用电流表时,若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则 电流表会烧毁;若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了,则电流表指针会反偏.批注:第五节 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教学目标和要求: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教学步骤:1、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结论: 2、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结论: 当堂训练:1、把电路元件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________。
2、把电路元件___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在____分开,分别通过____的元件.即_____跟电源能够成独立的电流通路。
批注: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一节电压(U)教学目标和要求:电压、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教学步骤:1、电压: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
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2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
3、读数:○1确定量程○2确定分度值○3读数,写上单位4、动手做:(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批注:第二节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目标和要求:会使用电压表,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步骤:1、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2、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U 总=U1+U2+…… 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1=U2=U3 =……串联并联批注:第三节 电阻(R )教学目标和要求: 电阻,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教学步骤: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R 单位:(Ω) 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a.材料。
b.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c.横截面积: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3、变阻器: 电位器、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符号(1)、变阻器原理: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 (3)、变阻器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电压、电流。
4、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以上一下,串联在电路中。
批注: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第一节 欧姆定律教学目标和要求: 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教学步骤: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结论: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电流随电压的减小而减小。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 I=U/R 变换:U=IR 或 R=U/I 单位:U -电压-伏特(V )I - 电流-安培(A ) R -电阻-欧姆(Ω)短路:R=0,I 很大 断路:R 很大,I=03、例题: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 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电压为220v 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解:R=880k Ω=8.8×105Ω U=220V I=U/R=220V/8.8×105Ω=2.5×104A 答:流过人体的电流2.5×104A批注:第二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目标和要求: 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教学步骤:1、一个电阻被接在6V 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2A ,若把它接在12V 的电路中,它的阻值是多少?2、探究: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电流表 实验原理: R=U/I 实验步骤:(1)、根据电路画出电路图 (2)、设计实验: 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3)、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