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板——浅谈科学课堂的节奏建构

合集下载

《如歌的行板》教案

《如歌的行板》教案

《如歌的行板》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感兴趣,并乐意了解柴科夫斯基相关的音乐作品;2、能让学生背诵《如歌的行板》主题旋律;3、引导让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引起共鸣与联想,能把乐曲忧伤、压抑、冥想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表现出来。

教学分析:1、《如歌的行板》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俄罗斯作品,它不仅是一个比较有深度、难度的内容,而且它那悠长缓慢、情感真挚的旋律非常富有内涵。

2、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教师应更多的引导学生静静地聆听音乐,感受作品触及灵魂深处的真挚情感。

3、《如歌的行板》宛如一副美丽、忧伤的风景画,教师如果借助于俄罗斯的文学、美术等相关艺术内容,从多角度、多侧面丰富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性认识,并通过在反复的聆听中熟悉旋律,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通过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来挖掘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

教学准备:相关声像资料(或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或声像播放机)教学过程:(一)营造氛围课前播放俄罗斯音乐,通过欣赏该音乐把同学们带到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氛围中。

(二)导入师:“请同学们在老师钢琴的音乐(如歌的行板)伴奏下,欣赏几幅不同时期的油画,并说出钢琴演奏的音乐比较适合哪一幅画的意境?为什么?”欣赏油画:(1)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3)莫奈《草地上的晚餐》(三)教授新课1、完整地欣赏《如歌的行板》师:“你们聆听到了什么,宛如看到了什么?”教师引用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感慨:“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

”2、用呼吸来感受第一主题乐句(1)每个小节处呼吸的感受怎样?(呼吸比较顺畅)(2)每个乐句呼吸的感受怎样?(呼吸比较困难,时而气长,时而气短)3、唱、奏师:“请同学们跟着弦乐四重奏的音响唱会“主题一”音乐,并模仿小提琴的弓法来体会音乐的分句。

《如歌的行板》音乐教案:让学生感受音乐韵律的教学设计

《如歌的行板》音乐教案:让学生感受音乐韵律的教学设计

在音乐教育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韵律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将以《如歌的行板》为例,探究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设计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音乐韵律。

一、音乐欣赏与分析通过音乐欣赏与分析,让学生对《如歌的行板》的音乐风格进行了解与理解,以便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与表现音乐中的情感。

1.音乐素材的分析要对音乐素材进行分析,包括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方面。

学生可以尝试唱出旋律,较准确地感受和领会旋律的韵律特征。

同时,分析音乐的节奏、和声和音色等,增加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夯实对音乐的理解。

可以选择一段喜欢的音乐,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理解音乐的组成,增加音乐素材识别能力。

2.音乐情感的分析对于音乐作品,绝不仅只是音乐素材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表达音乐的情感。

学生通过欣赏《如歌的行板》,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学生听一段音乐,并着重分析情感表达。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敏感度,提高学生对音乐感染力的认知。

二、音乐表达与演唱在分析音乐素材及情感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演唱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音乐韵律。

1.灵活运用呼吸呼吸是演唱中的关键,也是和声唱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掌握适当的呼吸方法,灵活运用呼吸,清晰地表达音乐。

《如歌的行板》中充满了夹杂呼吸的音乐节奏,学习和练习使呼吸融入到演唱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2.用感情表达音乐情感在演唱音乐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在演唱时,要运用适当的情感表达,仔细体会和表现音乐情感,并在口语上有效地传递感觉。

对于一些高难度的音乐,如何进行情感的表现也是很重要的。

3.掌握声音的技巧在教学中,要教授学生一些声音的技巧,如发声、调节、共鸣等,对学生声音的保护非常有帮助。

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音乐中不同节奏的特点,增加学生对节奏的感觉,培养和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三、音乐创作与作品评价通过音乐创作与评价,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技巧。

《如歌的行板》教案

《如歌的行板》教案

《如歌的行板》教案教学理念: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 ----体验----探讨----创作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体现新课标“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思想。

通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良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欣赏弦乐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其表现方式,体验音乐风格和情绪。

《如歌的行板》作为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弦乐四重奏的作品中是极具代表性的。

全曲以两个主题不断交替反复组成,忧郁压抑的情绪、悠长缓慢的节奏、朦胧暗淡的音色、深沉婉转的旋律构成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以音乐这种十分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悲剧的深刻感受和对光明美好前途的热切追求。

体现了柴可夫斯基善良犹豫的性格特征,对身处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黑暗社会下劳苦人民的同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和熏陶。

二、教学理念和思路:音乐欣赏课重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除了能够感性体会外还能理性分析。

教师要在每堂欣赏课中渗透理性剖析作品的基本方法和规律。

积累听觉经验重在“倾听”,要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则要抓住作品情感主线。

引导学生划分简单曲式;深入挖掘音乐基本要素、表情手段与音乐情感的关系;着重听辨主题及其重复、变奏、对比。

三、教学目标:1、聆听《如歌的行板》,体验乐曲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2、通过聆听和探讨,掌握有关弦乐四重奏、室内乐方面的音乐知识。

3、通过音乐了解柴可夫斯基个性特征,通过了解柴可夫斯基的生平、性格和社会背景,进一步帮助理解音乐作品。

四、教学难点和难点:由民谣改编而成的第一主题音乐体会和要素分析是本课重点,难点在于怎样把情感与音乐要素相结合,领着学生步步深入,畅游在音乐之中,受其熏陶、理解文化深厚涵义。

《如歌的行板》音乐教案:让学生理解音乐符号的教学指导

《如歌的行板》音乐教案:让学生理解音乐符号的教学指导

Part 1:教学背景介绍音乐教育在初中阶段是重要的一环。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符号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如何让学生理解音乐符号,成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而这篇文章将围绕着《如歌的行板》这首音乐作品,结合现代音乐教学理念,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符号的方法,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Part 2:教学目标与分析2.1 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围绕着《如歌的行板》这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符号的基本知识和乐器的演奏方法。

具体包括:(1)了解乐谱的基本记谱法和乐器演奏方法;(2)了解音符的音高和音长的含义;(3)掌握如何用乐谱演奏指南的方法进行演奏;(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2 教学分析该音乐作品难度适中,乐曲旋律优美动听,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同时,由于这首乐曲的乐谱较为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掌握。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演奏这首乐曲,让学生在演奏中掌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同时也理解音乐符号的基本知识。

Part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3.1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工合作,独立完成乐谱演奏指南。

在相关指导下,学生进行演奏实践,以加深理解音乐符号的含义,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2 教学设计(1)激发学生兴趣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乐谱演奏指南,教师可以在开始之前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分组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3-4人组成,让每个小组独立完成一份乐谱演奏指南。

并让每组成员独立完成自己的乐器,以增强对乐曲的印象和记忆。

(3)小组合作将小组中的学生分工合作,让他们独立完成自己的部分。

在完成后,小组内的学生交换意见,进行错误纠正和意见交流。

(4)大组整合让所有小组的学生组成一个大组合作,通过合奏的方式演绎整首乐曲。

并别忘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Part 4:教学反思音乐教育存在很多的教学方法,而这里的教学方法只是其中一种。

在教师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模式下展现最佳表现,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如歌的行板》教案1

《如歌的行板》教案1

《如歌的行板》教学目标:1、能够对室内乐作品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2、聆听《如歌的行板》,感受、体验乐曲音乐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能够用轻柔暗淡的声音、徐缓的速度,表现忧伤与思念故乡的音乐情绪演唱《夜曲》。

教材分析:《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很多人把它称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乐曲的素材是一首叫做《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的民歌。

全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演奏时,四件乐器通常都加上弱音器,从而使其音色都带有朦胧、暗淡的色彩。

教学重点:体会第一音乐主题,感受乐曲素材的音乐特征并作出分析。

教学难点:在音乐作品的学唱体验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大家熟悉的俄罗斯音乐,创设意境)问题一: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问题二:那同学们还有哪些会唱的俄罗斯歌曲呢?(请同学们哼唱)问题三:大家感觉俄罗斯音乐有什么特点呢?(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忧伤……)1、介绍作曲家:(播放视频资料,柴科夫斯基以及他的作品剧照)柴科夫斯基,俄国作曲家,生于贵族家庭。

他是一个善良、忧郁的音乐诗人,被奉为世界级音乐旋律大师,也是浪漫乐派代表之一。

他动人的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全世界人民,提到俄国音乐家,往往第一个就会想到他,可以说他是俄国民族音乐继承者与西方音乐的汲取发扬者。

2、他创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和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怆》等。

他的音乐充满内心情感和戏剧力量,不仅深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喜爱,而且也为广大群众所赞赏。

3、要求同学们重点记住他的三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二)聆听音乐《如歌的行板》并作背景介绍1、背景介绍1869年,青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

一天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在哼唱一支动人的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

《如歌的行板》音乐教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如歌的行板》音乐教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如歌的行板》音乐教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一、教学目标本次音乐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如歌的行板》这首歌曲,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基本曲调和节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掌握:教师通过口头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曲调和节奏,包括曲调的音高、音符的长度和分布,以及节奏的快慢和节奏的重心等。

并通过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情感表达与歌曲解析:掌握了歌曲基本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开始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内涵与情感的探究,让学生思考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初衷和表达思路,从而更好地诠释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3.创意发挥与表达提升:通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基本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创意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创作和表达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单人演唱、集体演唱、配合舞蹈或器乐伴奏等方式,让学生在表达中更加自信和充分。

三、教学方法本次音乐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合作”,“知识分享”,“独立思考”等核心教学策略。

1.交互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并通过问答、猜想、联想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加课堂互动效果。

2.实践探索式教学:通过学生自由练习、自主创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3.权威示范式教学: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演唱和表达,为学生提供参考范本,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学成果通过本次音乐教学,学生将会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1.基本知识掌握: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包括曲调、音高、音符长度、节奏等。

如歌的行板——试论诗意语文教学节奏的建构

如歌的行板——试论诗意语文教学节奏的建构
01 4 缸I  ̄2

I E 月



㈣ 川
O N
I 2 5
如歌 的行板
— —
试 论 诗 意语 文教 学 节奏 的建 构
■ 王艳 霞 、
柴可夫斯基一 曲《 如歌横 , 此 曲也成 为 了柴 可 夫斯 基 的 “ 代 名词 ” 。 源 于课 堂生 命 的律 动— — 节奏 ,本 是 循着 节奏 之 美 自然 韵 律 ,我 试 图去追 寻 王崧 舟 老师 的诗 意语 文 课 堂之 魅 力与 创 作秘 笈 之所 在 。
在疲劳状态 , 比较 容 易分 心 ; 过了 2 5 分钟, 又 回 到 兴奋 状
忍 受各 种痛 苦 , 但 绝不 会承 认错 误 , 更 不会 归还 火种 J ) 在讲 解 这~ 段 时 , 王崧 舟 曾对 文本作 过 以下 三种 改编 :
此 段 的教 学 里 , 实 际 上就 蕴 含 着 擦亮 语 言 法 、 字斟 句 酌 法 、 比较 品评法 、 寻 找缝 隙法 等 多种 细读方 法 的综合 运 用。 在这
个过 程 中 , 王崧 舟 是 受 到王 尚文 先生 “ 语 文 意识 ” 提 法 的 启
①为人类造福没有错。 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 但绝不会
承认 错 误 , 更 不会 归还 火种 !
发, 即是对 关注 文本 “ 怎 么写 ” 、 “ 为什 么 这 么写 ” 的意识 的 着 力渗 透 。 此外 , 王崧 舟 老师 在谈 及 “ 文 本细 读 ” 时, 还提 到 了 四种


诗 意 语 文 课 堂 节 奏 的 审 美 功 能
1 . 彰显 文本 节奏 的魅 力 。草 木循 序生 长 , 候 乌 飞回故 乡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作者:王艳霞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1期柴可夫斯基一曲《如歌的行板》,曾使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此曲也成为了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

源于课堂生命的律动——节奏,本是循着节奏之美自然韵律,我试图去追寻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堂之魅力与创作秘笈之所在。

一、诗意语文课堂节奏的审美功能1.彰显文本节奏的魅力。

草木循序生长,候鸟飞回故乡……席慕容说,这是大自然抒写的节奏行板。

朱光潜先生说:“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 其实,语文教材文本,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都是一件件富有节奏的“艺术品”。

每个文本的节奏潜藏于语言符号之中,是贯注于文本之中的生灵,是活的生命。

但是不同的文本,其内在节奏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文本如大江东去,浪涛拍岸,汹涌澎湃;有的却如小桥流水,淙淙吟唱,舒缓轻柔。

即便是同样温婉抒情的文本,也有迥异之处。

文本进入课堂,即是我们要加以选择和利用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建构起不同的课堂节奏。

比如,有的教学内容要建构活泼、欢快、轻松的课堂节奏,有的教学内容则应采用端庄、严肃、紧凑的课堂节奏。

王老师说,决定课堂节奏的一个内在机制在于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加工,就缘于此吧。

因此,教师惟有因文而异,以启承转合之功,让课堂奏响“起伏有致、张弛有度、疏密相间、浓淡相宜”的“行板”,才能彰显文本原生的节奏魅力。

2.呵护儿童生命的节律。

王老师说,决定课堂节奏的另一个内在机制在于课堂心理运动的曲线。

一节课40分钟,其曲线规律一般为:第一个阶段0~5分钟,是兴奋期;第二个阶段5~15分钟,维持兴奋期;15~25分钟之间,学生处在疲劳状态,比较容易分心;过了25分钟,又回到兴奋状态,但比第一次低。

下课前的7~1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趋于衰退。

生命的这种节律性活动,是儿童作为一个生命体的一种基本和普遍的生物学现象。

教师只有科学地运用课堂节奏,使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的节律与儿童学习的生命节律尽可能地和谐一致,才是尊重儿童主体,才利于提高课堂实效。

初中初一上册音乐教案如歌的行板

初中初一上册音乐教案如歌的行板

初中初一上册音乐教案如歌的行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名称初中初一上册音乐课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 教材内容该教材的音乐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常见乐器的分类和基本演奏技能•声乐技巧的基础训练和唱歌表现的方法训练•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包括音名、音程、节奏等•各类音乐风格的欣赏和认知3. 教学目标本次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了解如歌的行板,掌握行板节奏和曲式特点•能够发掘和表现音乐情感,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二、教学设计1. 教学时长本次教学时长为1课时,约45分钟。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音乐欣赏:播放《千与千寻》中的如歌的行板,并介绍行板的定义和特点。

•行板节奏学习:将行板节奏逐字分解,学生跟读和齐唱,逐渐提高难度。

•行板曲式学习:介绍行板的曲式特点,展示几种常见的行板曲式。

•队列排练:学生分组演唱行板歌曲,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提高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 教学步骤以下为具体的教学步骤:步骤1:音乐欣赏启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千与千寻》中的如歌的行板,向学生介绍行板的定义和特点,注意展现行板的美感特征。

步骤2:行板节奏学习让学生听取行板的音频,逐步分解行板节奏,学生跟读和齐唱,逐渐提高难度。

步骤3:行板曲式展示向学生展示几种常见的行板曲式,让学生了解不同行板曲式的特点和用途。

步骤4:队列排练让学生分组演唱行板歌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发现和表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

4. 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时,应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行板节奏和曲式的掌握情况•学生演唱的表现力和合唱效果•教学时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三、教学反思通过这次音乐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社交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了以下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教材内容需要更加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样化,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发现和表现音乐情感和美感•学生的角色需要更加明确,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总之,这次教学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我将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

试谈课堂节奏美的塑造

试谈课堂节奏美的塑造

试谈课堂节奏美的塑造节奏是课堂教学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礼乐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可见,节奏原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也比喻为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过程。

明快流畅的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同音乐的轻重缓急,绘画的浓淡疏密,借用到教学上来,节奏是指课堂进程的缓急张驰,节奏艺术则是指课堂进程如何运用缓急张驰的艺术。

上一堂课就像演一出戏,如何将课堂这出戏演好,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上课前作通盘设计。

只有通过美的设计、艺术的影响,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探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我国古人曾精辟地指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在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有节奏发展的普遍规律,所谓抑扬顿挫、轻曼徐疾、阳刚阴柔、参差错落等这些词藻,不仅具有一般的美学含义,表现了一般的美学法则,而且也包孕着事物发展的一些固有属性。

长江黄河有九曲连环,急流飞瀑,也有淙淙吟唱,轻舒慢行,才形成了江河奔涌、秀逸之美;崇山峻岭,有陡峭险峰,万仞岩,也有连锦丘壑,滚滚松涛,才组成了山岭参差,雄阔之美。

铁弓要一张一弛,才能指导把箭射出去;人体,有展有舒,腾挪起伏,才有优美的舞蹈,万物皆备结构,万事须有节奏,这是恒古的真谛。

课堂教学自然也必须遵循节奏规律,塑造节奏美感,以提高教学质量。

强调讲课的节奏感,不仅是一个美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学法和教育心理学的问题。

这里,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讲课中的节奏感和节奏美到底蕴含着哪些内容,应该从那些技术性细节入手,来塑造具有审美魅力的课堂节奏。

1. 课堂教学中要把握语言的节奏,抑扬顿挫,激情洋溢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课堂结构的具体需要来加以确定,就一般意义上讲,有这样的一种模式;开课稍快:精彩、少套话、废话;切入正题;放慢但语调可高昂些;展开讲解:要快,形成“小高潮”,烘托起愉悦的气氛,转入下一个问题:稍慢,结束:稍快,干脆利落,嘎然而止,或为下一节课铺垫,或练习,做作业。

《如歌的行板》曲式结构与特点-音乐论文-艺术论文

《如歌的行板》曲式结构与特点-音乐论文-艺术论文

《如歌的行板》曲式结构与特点-音乐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创作背景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Elyich Chaikovsky 1840-1893),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世纪俄国乐坛的世界地位因这位音乐家的声名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础,其音乐风格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涉及的体裁面极广,数量也很可观,但是他的弦乐四重奏的创作仅持续了五年,有编号的作品也只有三首。

他的三部弦乐四重奏以1871年创作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Op.11)最为著名,而这部作品之所以被人们所钟爱最终归功于其中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第一弦乐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在莫斯科时期创作的,作品采用传统的四乐章套曲布局结构,《如歌的行板》是第二乐章。

编制:小提琴2、中提琴、大提琴;结构为双主题的带有插部性中部的式。

第一主题来自于一首乌克兰民歌《瓦尼亚坐在沙发上》。

演奏《如歌的行板》这一乐章时,四件弦乐器都加了弱音器,音乐形象是心灵创痛的抒发。

二、曲式结构: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是带有插部性中部的式,结构图示如下:(一)呈示部(1-50):带有展开性中部的三段曲式1.呈示段(1-16)是个以8小节延伸性二句式乐段为基础、复奏一次形成的复奏乐段。

其中,上句(1-4)可以分成两个乐节。

第一乐节从主调上以很弱的力度、加上弱音器的连奏、四个声部的织体、柱式和弦结构伴奏、主-下属-主的和声进行的方式,奏出神圣的、哀求式的音调。

第一乐节主要以上行跳进和下行级进为主(见例1)。

第二乐节改变节拍(由庄严性的2/4拍变换成世俗性的3/4拍),奏出下行、无奈、略带叹息式的音调,并结束在主调的属功能上。

在进行方向上,主要使用了下行进行,并由级进的下行扩展到跳进的下行(见例2)。

上句变格式的进行在浪漫主义时期常用来表现宗教色彩,两次幅度渐增的上行具有哀求式的情绪,与哀求无果后无力叹息之间作对比。

如歌的行板剖析

如歌的行板剖析

《如歌的行板》教案临江市光华中学翁巾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感兴趣,并乐意了解柴科夫斯基相关的音乐作品;2、能让学生背诵《如歌的行板》主题旋律;3、引导让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引起共鸣与联想,能把乐曲忧伤、压抑、冥想的情感,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形体、动作、语言、音色、乐器、绘画等)表现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调动学生一切能调动的感官,来挖掘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准备:相关声像资料(或多媒体课件)、电脑平台(或声像播放机)五、教学过程1、营造氛围听:课前播放俄罗斯音乐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把同学们带到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氛围。

2、导入(视、听)师:请同学们在老师钢琴的音乐(如歌的行板)伴奏下,欣赏几幅不同时期的油画,并说出钢琴演奏的音乐比较适合哪一幅画的意境?为什么?欣赏油画:⑴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⑵勃鲁盖尔《农民的婚礼》⑶莫奈《草地上的晚餐》生(1):音乐旋律比较沉闷、忧郁,比较适合第一幅作品。

生(2):有一种压抑感,令人肝肠欲裂,使人心都碎了,我选择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师:同学们的选择的油画作品跟音乐比较吻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进充满诗意、深情、宁静和略带忧伤的俄罗斯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3、教授新课a、作业展示师:音乐作品《如歌的行板》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经典作品,请各组同学们把搜集关于“柴科夫斯基”的资料拿出来一起共享。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搜集与归纳,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b、完整地欣赏《如歌的行板》你们聆听到了什么,宛如看到了什么?生(1):听到了一种来自内心的呼喊。

生(2):我好像看到了一群人孤立无援,非常无助。

生(3):我好像看到了人们在忍受苦难,痛苦呻吟。

教师引用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感慨:“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人民的灵魂深处”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背景弦乐四重奏是由两个小提琴、一个中提琴和一个大提琴组成的器乐合奏组合。

在学习音乐时,通过学习弦乐四重奏,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如歌的行板》是一首经典的弦乐四重奏曲目,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下册中包含了该曲的演奏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通过对该曲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弦乐四重奏的技巧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乐曲的基本演奏技巧,如左手按法、右手弓法等;2.熟悉乐曲的结构和表现形式,能够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3.了解弦乐四重奏的基本构成和演奏技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能够通过演奏乐曲表达感情;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与组员合作,完成演奏;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能够听懂和欣赏弦乐四重奏音乐。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2.提高学生对团队精神的认识和珍视。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在课程开始前,先播放一段弦乐四重奏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这种音乐的美丽与和谐。

随后,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乐曲《如歌的行板》,简单介绍乐曲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2.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别担当一个乐器的演奏,即小提琴1、小提琴2、中提琴、大提琴。

教师分别进行四个小组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各自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配合。

3. 整合演奏在小组练习完成后,进行整合演奏。

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让学生不断改进、提高演奏水平。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整个乐曲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表现形式。

4. 欣赏评析在学生完成演奏后,教师可以进行乐曲的欣赏评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通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5. 总结反思本节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相关问题或让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程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下一步的学习改进和提高。

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如歌的行板(弦乐四重奏)-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弦乐四重奏的基本组成形式以及其发展历程。

2.进一步掌握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学习并演奏《如歌的行板》,提高学生的乐器演奏技巧。

4.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弦乐四重奏的组成形式和基本演奏技巧。

2.此曲旋律的特点和节奏型式的理解。

3.学生对作品整体结构和和声分析的了解和把握。

三、教学难点1.进行和声分析和在演奏中体现。

2.制定合适的团队合作计划,实现个人技能和团队能力的有效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引入(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弦乐四重奏的基本概念、组成形式和曲风特点,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言补充。

2. 学习曲目(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曲目《如歌的行板》的起源和旋律特点。

2.全班听录音,师生共同品味音乐。

3.由教师指导,学生发现曲目中的基本节奏型式,同时进行轻声吟唱和手拍敲打。

4.教师现场示范演奏,让学生轮流模仿,重点观察乐器演奏的技巧和姿势。

3. 团队合作(15分钟)1.学生按自己的乐器进行分组,并讨论分工和合作计划,比如分配旋律、和声、伴奏等任务,以便更好地呈现作品的整体感。

2.学生开始演奏曲目,教师全程辅导,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协作,互相理解和支持。

4. 和声分析(15分钟)1.教师回顾曲目的整体结构,强化学生们对其分析的意识。

2.列举曲目中的基本和弦和其所对应的调式,加深学生对和声搭配的感受。

5. 总结(5分钟)1.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并向全班分享对此次演奏的体会和感受。

2.教师提出时间问题,告知下一次课学生需要数据准备的细节事项。

五、教学评价通过此次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基本了解弦乐四重奏的基本组成形式和演奏技巧,深入掌握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基本要素,并表现出一定的分析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能够进行合适的团队协作,实现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的有效结合。

教师会对学生们在个人表现和团队合作方面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 如歌的行板教学设计2 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六单元 如歌的行板教学设计2 湘艺版

如歌的行板1教学目标1.能参考本单元提供文字资料,说出室内乐、小夜曲、重奏的概念,能分辨小提琴、大提琴的音色。

2.利用演唱主题的方式,熟悉乐曲的主题,并能准确的抓住主题乐思的变化与情感基调2学情分析八年级同学对室内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听赏过程中,通过老师引导‘讲解能够积极参与互动,谈出各自听赏之后的感受,并听过交流探讨,加深对室内乐的认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室内乐及其各种常见的演奏形式,赏析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互动交流。

4教学过程教学内容:1、了解“室内乐”2、听赏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一.图片导入:展示西洋乐队分组图片:管乐组、弦乐组1.看图辩音色,听音乐片段,说出它的演奏乐器及其音色特点.A.小提琴独奏B.大提琴独奏C.单簧管D.长笛(意图:回顾管弦乐器独奏的音色)二.介绍室内乐,听辨弦乐组乐器音色1.听赏三首莫扎特的作品,辨别演奏形式。

A.钢琴独奏《土耳其进行曲》音频片段B.《G小调弦乐小夜曲》音频片段C.《第四十交响曲》音频片段2、简介室内乐:室内乐原指西欧宫廷和贵族家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别于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

现在的室内乐,是指各种器乐重奏曲及声乐中的浪漫曲、重奏曲。

3.常见的重奏形式: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等,重奏虽然是多声部音乐,但是和交响乐不同的是,在重奏中,每个声部只有一个人演奏一个乐器,音色相对单一,交响乐一般以混合音色呈现,音响辉煌。

4.对比感受:视频展示二重奏、四重奏、交响乐音乐片段,对比感受重奏交响乐合奏不同的音响效果。

三.赏析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1.作曲家简介:柴可夫斯基(1840-1893)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

其代表作有: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以及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

2.听赏全曲《如歌的行板》初步感受乐器的情感表达。

思考: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听后感受?(旋律悠长缓慢,凄凉、哀怨、深沉、细腻的情感表达)3.作品简介:请同学们齐读P39体验探究中这段文字,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歌的行板——浅谈科学课堂的节奏建构嘉兴一中实验学校方淑红摘要课堂节奏影响课堂效率。

可现在很多科学课或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或匀速而无轻重缓急,没有把握好教学节奏,使学生处于低效、疲惫的学习状态,加重了学习负担。

本文结合科学的学科特点,从教学语言、教学程序设计、实验资源利用、课堂提问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调控科学课堂节奏的策略,试图在关注课堂规范,实现有效教学方面作一点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教学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资源课堂提问课堂节奏科学新课程因其综合性强,演示实验多,又因课时紧,容量大,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学生回答不够流畅;实验不顺利;学生太过活跃,生成一些没预设到的问题;分组讨论花了太多时间,合作学习出现了障碍;领悟能力弱的同学没有跟上课堂节奏,老师不得不重复讲解等等,很多教师都反应40分钟太短,经常不能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

相反,一些名师的课堂却张驰有度,情趣盎然,重点突出,如行云流水,又余味无穷。

可见课堂节奏非常重要。

伟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说:“宇宙内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就因为都有一种节奏(可以说就是生命)在里面流动着的。

”①课堂是一种生命,因为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信息和心灵的交流沟通,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头脑,也雕塑着他们的思维。

课堂是一首歌,或激昂亢进,或婉转低吟;是一幅画,或浓抹重彩,或清新淡雅。

这都与节奏有关,“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那么怎样把握科学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呢?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调控课堂节奏需锤炼科学、准确和规范的教学语言文学的语言讲究优美和顿挫,而科学的语言更看重准确性、逻辑性。

目前科学课堂中的语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语速不当。

有的语速过快,如“催命先生”,信息量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根根琴弦绷紧。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大脑活性会受到抑制。

当学生上完这种高频率的课,往往会疲惫不堪。

有的却细腔慢调,不着边际,如“催眠先生”,学生恹恹欲睡。

课堂信息量不足,课堂教学缺少兴奋中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语意模糊。

有的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准确性不够,没有说到关键点,例如在使用量筒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说成“视线要与液面相平”,如何判断水已经沸腾了?正确的表述是“水的内部有大量气泡生产,并且边上升边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

”有人会说成“冒出大量气泡。

”以上表达都存在不准确、不规范的情况。

又如在探索“延长鲜花保鲜的条件”实验中,建立的假设“维生素E会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说成“维生素E可能会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表达不严密;研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时”说成“物体的质量与受到的重力成正比”,逻辑关系倒置;在“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中,获得确切数据的情况下,仍把实验结论表述成“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而没有说明具体关系,表达不完整。

以上语言不科学、不规范、不准备,都会造成学生理解障碍,学生在练习时根据教师的讲述去回答问题,事后教师发现这种问题后又要重新强调一遍,这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效率。

3、口头禅太多。

有的老师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充满着“对不对啊?”“是不是啊?”“懂不懂?”“明白我的意思了吗?”等口头禅,浪费大量时间。

使听者如在一片杂草中寻找庄稼,在一片沙粒中寻找珍珠,艰难而无效。

口头禅太多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对训练学生思维的连惯性、逻辑性是很不利的。

教师的课堂语言需要不断锤炼。

“少一些多余的话”,不仅是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也是每个科学教师对课堂语言的要求。

有人说“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

”科学、规范、精炼的语言是调控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元素。

二、调控课堂节奏需设计严谨、合理、流畅的教学程序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它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恰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和谐融洽。

相反,不合理的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和活动形式不统一、不协调。

例如在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第七节的科学探究课上,一位教师既没有讲科学史上科学家的一次成功探究“天花与牛痘”的故事,也没有利用一个很有实际研究价值的探究方案“怎样根据人脚印的长度来判断人的身高?”来说明探究的六个环节,而是选择“树叶落地时是正面朝上多还是背面朝上多?”作为探究课题。

虽然这个课题比较生活化,但干扰因素多,变量不好控制。

一节课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在实验上,活动很热闹,却没有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学建议》第17条指出“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筛选出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学生又有能力进行探究的问题。

”②又如在一次名师展示课上,一位老师上《物体的内能》,形式是合作学习,课前分组:有组长,汇报员,评价员,记录员,并对各小组成员进行了职责分工。

为了公平起见,评价员小组间互换。

同学们明确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至少花了5分钟时间,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为了评价,记分,思路又不断被打乱。

分组记分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但比较功利,对高年级同学没有必要,只会降低课堂效率。

在讲授“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时,教师提出问题:“打气筒打气,打气筒壁会发热,即可能是克服摩擦做功,也可能是压缩空气做功,那么,引起活塞式打气筒壁发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建立假设:“可能克服摩擦做功是主要原因,可能压缩空气做功是主要原因,可能两者差不多。

怎样设计方案来证明呢?”这样一个有很大难度,又没有太大探究意义的课题,学生自然是缺乏兴趣,启而不发。

可见,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合理,过于看重形式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为了探究而探究,使学习处于低效、疲惫状态。

我们课堂上看到很多老师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实际上做起来很烦琐。

相反有序的课堂,既有学生施展拳脚的空间,有动态生成,又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如魏老师的示范课《月球》设计了“遥望月球,走近月球,了解月球,思考月球”四个环节,“遥望月球”通过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引入,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对月球的向往,“走近月球”回忆了人类在探月之路上的重大事件,“了解月球”介绍了月球概况和月貌,“思考月球”公布了美国宇航局的一项最先研究“月球上有水,而且还不少”,并憧憬人类未来对月球资源的开发。

环环相扣,顺理成章,学生至始至终有话要说,有话可说,且紧扣主题,目标达成率高,学生参与率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只有当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作全面的把握,放眼高端,考虑全局,才能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把握好教学速度。

这样的课堂教学节奏,强弱高低,错落有致,才会给学生带来美感。

三、调控课堂节奏需充分准备、利用和拓展实验资源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目前科学新课程因为知识容量的增加和课时的压缩,反而使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大大减少。

经统计,科学新课程1-6册的分组实验及制作33课时,因条件所限,真正能开出的实验最多在28课时左右,相对于每学期约68课时,及三年共约400课时的教学任务,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因而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资源,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可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因为实验器材没有充分准备,实验技巧未完全掌握、实验时机没有很好把握,导致实验失败,影响教学节奏,降低课堂效率。

每个科学实验都需要科学教师充分准备,反复实验并找出最佳实验条件。

例如在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天竺葵需在强光下照射4小时,教师要通过天气预报了解做实验时的天气状况,用酒精水浴褪色后,经过反复配制,我们发现滴加浓度为0.04%的碘液效果才最明显;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90℃左右的热水并在杯口加盖纸片,可以节省不少加热的时间;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存在,石灰水需新鲜配制,把大针筒改为双孔打气筒效果更好;演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时,生石灰需新鲜没有受潮才好,加水量要少,否则温度太低现象不明显,放置一段时间才会看到放热现象;制取氢气时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效果好,因为稀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干扰氢气的检验;演示光的直线传播时要调节好黑墨水的浓度和激光笔的亮度: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应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而不是硫酸溶液,因为硫酸会和金属电极发生反应……这些实验的技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从而把握实验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高效地调控课堂节奏。

教师还要能够对教材上现有的实验进行改进和完善,让学生得到教材之外的收获,引起学生对实验更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在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作为补充:1.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光屏上接到清晰的放大的像时,用纸片遮住一半的凸透镜,观察像的大小明暗是否改变;2、用手轻轻扇动,使蜡烛火焰向左晃动,看烛焰的像是否向右晃动;3、将蜡烛升高或将透镜升高,看像的位置如何变化;4、将蜡烛和光屏交换位置,看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在不增加任何实验器材的前提下,通过这简单的几步操作,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不也是一种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吗?又如在“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增加在短路和断路时对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研究,也是一种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大大提高实验课的效率。

《教学建议》第12条指出“要精心设计实验,包括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活动实验等。

”②事实上,在实验资源的拓展和利用方面还有很多可探索的空间。

四、调控课堂节奏需梳理有层次、有梯度、有逻辑的课堂提问教师通过精心设疑、提问,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强烈冲突,充分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的最常用手段,也是教师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可是常见的课堂提问中存在以下弊端:1.每事必问。

低起点,无梯度,短频快,问题一出,学生能立即回答,或老师自问自答。

看似师生互动热烈,实则无思维的深度和力度。

2.指向不明。

学生不知老师要导向何处,一头雾水。

如上“为什么降水”一课,老师本想借早晨上班时看到的雾入题,问:“你今天上学时看到什么?”问题指向太广,学生不着边际;又如在上“光的反射”时,老师本想说明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反射到人的眼睛,于是出示一朵美丽的茶花,问“我为什么能看到这朵茶花?”学生立即回答:“用眼睛看到的。

”由于问题指向不明确,导致学生盲目猜测老师的意图,绕了弯子。

3.一问即答。

问题有难度,却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要么不能回答,要么匆忙作答,这种情况学生没有心理安全感,也会降低课堂效率。

艺术讲究“留白”,课堂也需要在热闹之后有“无声”的时刻。

较难的、高起点的问题抛出后,让学生充分思考甚至交流后再作答,更有利于培养深层次的思维。

《教学建议》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指向明确、语言科学,板书设计合理,呈现问题的研究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