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把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有精确的内容,精湛的形式,精巧的方法,精美的语言,精当的引导和精密的整合,还必须有变化有致、和谐流畅的节奏来调度,方能使它像一首优美的乐章那样,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
数学课堂教学也要有节奏,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由于其执教内容有主次之分,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难度也有大小之分,因此它总是有一定节奏存在着的。
好像一首完整的乐曲,总有高潮和起伏。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我们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比较重视,敢于花时间。
关键是:假如重点内容有多个知识点构成,那么我们如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使教学更有效率?这就涉及到了课堂节奏的是否和谐的问题。
一般来说,有些知识尽管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生必须掌握,但它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或者说学生只要稍加学习或点拨就能掌握的话,我们就可以尽可能的放手让学生参与或独立完成,教师不必翻来覆去的讲解或提问。
有些知识不但是重点,而且也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教师在初步探清学情后,就必须精心设计问题,动用多种有效教学方式去重点展开。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效的掌握知识。
一、数学课堂教学节奏的优化
好的方法能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酸蚕窜联起来,使整堂课环环相扣,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任任务和目标、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教学方法上以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综合智能活动取代单一、乏味的你说我听的“灌注”,在方法上既要运用比如限时口算,夺红旗,开火车,抢答案等手段,以及教师短促的语言,严肃的表情来营造紧张的课堂气氛,又要运用讲故事,课中操以及幽默的语言,活泼的表情,让学生时时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好奇感,让他们的思维不断得到调整,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任何讲课中,学生们都能轻易地记住开头、结尾和任何一个激-发他们想象的突出例子。
经常的“状态变换”,这就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会厌倦,也就为课堂节奏提供了可能。
如何形成课堂教学节奏呢?形成教学节奏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一)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形成教学节奏
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要受课堂教学自身规律的制约。
教学语言的速力度,语调,声音等都是教学节奏的生成“基因”.何处讲多,何处讲少,何处该缓,何处该急,力度的大小轻重,语调的升降强弱等,均需教师予以注意。
首先,语速上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应该比日常讲话的速度稍慢。
同时要结合语调,语调是增强语言生动性,体现感情的主要因素。
在讲解重,难点或转移话题时,语速应慢些,语调要高些,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有思考,记录的余地。
而声音的恰当力度则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楚听课,集中精神的保证.处理好教师语言的表达,节奏也既在其中了。
(二)通过体态语的变化来形成教学节奏
体态语包括人的动作,姿态,体态,表情,仪表,风度等等。
它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一种辅助形式,是一种极为微妙的沟通师生情感,强化师生联系的工具。
教师处于课堂注意的中心,其中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体态语是一种非语言行为,大又是必不可少的行为.如同菜肴的调味品和佐料,"此时无声胜有声"。
充分运用这些非语言行为,使之成为教学的表达方式,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节奏。
“动”与“静”是教学活动,教学方式的外部表现。
课堂教学中的“动”包括教师的讲解,演示和学生的讨论,回答,朗读,操作等。
而“静”可包括学生的观察,思考,做笔记,看书等形式。
和谐的“动”与“静”的结合有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
例如:在讲解重点难点后,教师可安排适当时间让学生看书或整理笔记,之后可以让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或解答。
这样,“动”中有“静”,“动”“静”自然衔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与运用,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师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
(三)通过课堂的教学程序来形成教学节奏
文艺演出有一个节目先后次序的编排问题,为求得最佳演出效果,往往把叫座的节目排为压轴戏。
一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个“教学节目”的场次问题。
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先安排什么活动,后安排什么活动,这里是很有文章可做的。
每个教学项目之间的起、承、转、合,还需细细思量,精心设计。
有了完美的教学程序,就能使整台“教学节目”的“演出”形成井然有序,错落有致的良好节奏。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灵活处理各个环节,切忌在45分钟内处处平均用力。
在引入新课时,学生的精神状态较好,对新知识充满好奇。
这时教学应是明快,生动的。
在理解与运用阶段,应突出重点,解决
难点。
对于难点应循序渐进,安排多一点时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余地消化每个教学信息点,不至于囫囵吞枣。
在学生理解了难懂的地方时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科学地进入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阶段,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四)通过教学情境,教学气氛的创设来形成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内在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
.这种变化可称之为内部节奏。
教学情境,教学气氛正是这种内部节奏的表现和反映。
不管教师或学生是否意识到,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情境和气氛中进行的。
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以及学生之间在思想感情上又总是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的,形成心理上的互助。
教学情境,教学气氛使教学过程充满了感情色彩,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心理体验。
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气氛,使之形成有机变化,就会成为促进教学的适宜节奏。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因此,良好的教学节奏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培养,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因素。
例如,有的学生在做课堂作业时拖拉吵闹;有的在回答问题时过于小声等,这些现象都会破坏教学节奏。
这要求教师从上第一节课起,了解学生情况,向学生清楚传达教师的要求,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师生间配合默契,使各教学要素呈现相对规则的秩序,创造美的课堂教学节奏。
(五)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来形成教学节奏
一节课总有其开始部分,进行部分,结束部分,这是一节课的自然划分。
在这三部分里均展开何种内容,进行何种活动,采用何种方法,以及这三部分之间的照应,联合和转换,也属于教学节奏的范畴。
拿方法来说,一节课怎样开始是开门见山,还是曲径通幽;一节课如何进行是层层剥笋,还是单刀直入;一节课怎样结束是峰回路转,还是水到渠成,这里总有许多教学策略可供选择。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性,就能形成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教学节奏。
二、课堂教学师生语言中的节奏
教学中教师长时间的单一的语言往往会让小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模仿孩子化的语调,或高或低、或轻或重、变化有致,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学得开心。
如:对法则的指导,规侓的揭示,结论的归纳等重点部分,可采用高亢激昂,洪亮起清脆的声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教学难点知识时应和风细雨,低语轻声,循循善诱,化难为易。
这样通过语调的强弱变化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教学活动中,推动课堂节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把握时机,创设活动情景,掀起“小高潮”。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借助课件或投影仪进行演示,把圆沿其半径剪开分成若干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近似长方形和宽与圆的周长和半径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接着,再让学生利用圆纸片进行剪、拼、想,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
分组讨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以此让学生加深对圆面积推导过程的印象与理解。
然后利用圆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通过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伴随一起一伏的教学节奏,使学生的认识活动行象直观,印象深刻,应用自如。
总之,课堂节奏的控制既是一门教学艺术,又是一门复查的学问。
良好、恰当的教学节奏是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获得的。
“人也按美的规律来创造”。
节奏赋予教学的美感,其美在变化,又美在和谐。
单调呆板,杂乱无章,平铺直叙的节奏总是不可取的。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提出:“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松散、零碎、拖沓、沉闷的节奏也是要不得的。
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是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手段。
它是在教师长期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美的节奏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与对教学材料的积极处理.。
课堂教学节奏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让学生在和谐优美的节奏中快乐主动地学习,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同时,作为一种手段,一种纯技术因素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不能片面地追求教学节奏感.只有合理,科学地分析处理教学内容,合乎学生心理和生理规律的教学节奏,才会有持久的,自然的美感,才会真正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