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再塑生命”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在遇到困难时,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来实现生命的重塑。
b.情感共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实现情感共鸣。
c.批判性思维: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进行评价。这一过程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困难,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a.对“再塑生命的人”这一主题的理解。
b.体会作者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再塑生命的人》,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情感表达,增强语感。
a.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b.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提升思维品质。
a.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培养批判性思维。
b.探讨“再塑生命的人”主题,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创造力。
c.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如从绝望到希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的过程。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教案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友谊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如何建立友谊。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友谊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和维护友谊,提升社会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受古人对友谊的赞美和表达方式,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友谊的意义,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5.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通过课后作文,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感悟,提升写作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这一主题。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导入环节中,对于我提出的“与远方朋友相聚的喜悦”这一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让我意识到,贴近生活的教学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结合,通过课文《朋友》和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友谊的珍贵。同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古文和诗歌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解释。
举例解释:
-对于《论语》中交友名言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名言背后的道理。
-在解析诗歌难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构建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画面感,从而理解诗人的情感。
-对于实际交友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交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春》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春天景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如“嫩绿”、“绽放”、“抖擞”等,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和用法,教师需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会运用。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如比喻、拟人等,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表达。
-课文结构与主题思想的把握:解析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生活的希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春》是朱自清先生描绘春天景象的一篇散文。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希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这些描写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春天的景象栩栩如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的春天景象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优秀5篇】篇一: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反复诵读,争取当堂背诵。
4、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智慧、诚信做人的美德,言辞要高雅。
【重点】:1、文言字、词、句的理解;2、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教具】:录音机、小黑板【教时】:一课时【步骤】: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和聪明树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今天我们将把他们请到聪明树上,左边的聪明树是代表古代的聪明少年,右边的聪明树则代表同学们,回答问题准而多的小组就会上聪明树,望六个小组展开学习PK战、请同学们首先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各自的事迹(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七岁做诗、司马光砸缸、王冕四岁画画、甘罗十二岁做宰相)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刘义庆所编的《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再去认识两位这样的才女神童、(板书课题)二、解题:《世说新语》是部什么书?“则”怎么讲?(抢答)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2、“则”:就是“篇”,两则,就是两篇、三、会听:放录音,听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抢答)1、《咏雪》:写谢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谈论诗文、咏雪、2、《陈太丘与友期》:写七岁儿童陈元方对父亲失信的友人义正词严,用自己的聪明机智维护了父亲的尊严、四、会学:检测预习(先学后教),小组可商量弄清答案再上台演板、任务分工:第一组:做《创新夺冠》自主预习1—2小题;第二组:做《创》自主预习3—4题;第三组:做《创》自主预习第5题;第四组:请两个同学分别口头复述两则故事内容;第五组:做《创》实践运用2;第六组: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见《创》实践运用3)五、小组代表演板期间,全班齐读课文、若学生答案还未写完,其他学生就自由读背课文,六、师生共同订正答案,七、会问:质疑问难,还有没有不懂的字、词、句?若有,请提出来,八、会说: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任务分工: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第一组)(见课后习题一)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也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请分别指出来、(第一组)(见《课堂作业》第6题)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个好?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再说几句咏雪的名句、(第二组)(见《课堂作业》第7题)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第二组)(暗示赞赏之情)5、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第三组)(无信无礼)6、请同学们以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说说客人和元方的思想性格、(第三组)客人: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说明他言而无信;B、“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说明他粗野无理,不讲礼节;C、“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他诚恳认错,知错勇改、元方:A、对客人的一番义正严词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很有教养,懂礼识义,同时也维护了家父的尊严,可见父子亲情浓厚、B、“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他的童真童稚、7、探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第四组)8、会讲:创新讲述,发展思维:大家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二个故事讲给我们听一下,不过你要想上聪明树就必须创新,试用陈元方或者友人的口吻来讲、(原来是第三人称,现在换成第一人称“我”来讲、)(第五组)9、总结两篇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特色、(第六组)九、拓展延伸:古人是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的,那么,“诚信”“礼貌”对今天的我们还有用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你自己的认识、(提示: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师长朋友应该怎样?在考试的时候堂而皇之拿着参考资料是否就是“诚信”的体现呢?)补充中外名人讲诚信的名言:1、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2、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4、人无信不立———孔子十、会背:点生试背课文,争上聪明树、十一、会演:创编表演课本剧,要求:1、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其思想感情,尽量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以艺术创编的方式,通过合理想象,对原故事人物、事件作合乎逻辑的丰富和补充,甚至改编、(两篇短文各选一组代表上就可以了)十二、复习检测,夯实基础抢答《课堂作业》1—3小题十三、激情总结今天老师有幸同大家一起认识了才华出众的谢道韫,明白事理的陈元方;老师更有幸的是培养了我们班上许多会读、会问、会背、会讲、会说的聪明学生!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相信同学们今后一定会以信做人,以礼待人、十四、作业:解释下列汉字在文中的意思,并根据这个意思找出相应的成语、比一比,看谁找得多、例:期——约定成语——不期而遇(出示小黑板)1、舍——舍弃成语——舍近求远2、去——离开成语——3、信——信用成语——4、引——拉成语——5、顾——回头看成语——瞻前顾后十五、附板书设计咏雪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考题)兄子;撒盐空中(笑)欣赏赞扬兄女:柳絮因风起(乐)道蕴才气补充评价:无弈之女,王凝之之妻身份之贵(侧面衬托)陈太丘与友期交代期行——不至——舍去——乃至开端父友:问元方:答针锋相对高潮父友:怒——非人哉据理驳斥元方:曰——无信无礼正直不阿尾声父友:下车引之聪慧明理客人:无信无礼粗野暴躁知错能改元方:聪明机智正直不阿懂理识义【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高效课堂展示课,同学们预习充分,发言积极,配合默契;思考问题敏捷,讨论热烈,回答问题准确、小组分工合作任务完成较好、特别是激趣教学聪明树的设计较为恰当,激发了同学们及小组竞争的热情,正好扣了课文主题体现聪明才智少男少女的表现,课文课堂浑然一体、因此课堂教学认真研读课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很重要、篇二:初中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故事情节。
人教(2016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散文诗二首-金色花
4.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5.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嬉戏”、“匿笑”等,并学会运用;
6.领悟课文表达的对母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散文诗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感受散文诗的韵味: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散文诗的节奏、韵律,感受其独特的美。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短语,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领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赞美。
-分析修辞手法:学会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领悟情感价值观:感悟课文表达的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价值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意象使用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句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中的意象相关的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使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诗的基本概念。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的叙述性和诗歌的抒情性的文学体裁。它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以更加自由和富有节奏感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泰戈尔的《金色花》。这篇课文展示了散文诗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通过美丽的文字来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二次备课教案: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举例解释:
-对于叙述方式的教学难点,可以通过绘制故事线、时间轴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叙述顺序,并通过实际操练来加深认识。
-在描写和细节上,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或人物,进行现场描写练习,教师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虽然学生们明白了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还不太会灵活运用。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更具针对性的写作练习,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尝试引入一些与学生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表达欲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学会记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印象深刻、想要与人分享的事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运用记叙文来记录和表达生活中的点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的文体,它可以顺叙、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来讲述事件。它是表达个人经历、传递信息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家人散步的场景,展现了家庭亲情。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来表现事件。
6.最后,我意识到在课堂上,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授写作技巧的同时,鼓励他们关注生活、关爱他人,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针对材料的选择和安排,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框架或提示,如“5W1H”(What、Who、When、Where、Why、How),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7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7篇)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二、初读课文1.快速默读(1)扫除字词障碍(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3)齐声朗读课文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1)我劝母亲散步;(2)全家一起散步;(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决定委屈儿子;(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1)写景的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
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4.感悟一种亲情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初一语文课程教案(优秀3篇)
初一语文课程教案(优秀3篇)初一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与技能1、了解松鼠的习性。
2、学习课文由总到分,条理清晰地介绍小动物,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训练学生掌握根据事物的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有关松鼠的一些特征、习性方面的知识,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2、形象生动的说明。
3、语言准确性的把握。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时教学要点:理清文章层次,学习课文能扣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先画出松鼠的尾巴让学生猜,老师想画什么动物,当学生猜出老师想画的是松鼠时,追问学生是凭借什么猜出的,学生说出是凭借尾巴时,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表扬学生平时观察动物能抓住动物的体貌特征。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的《松鼠》。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1. 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讨人喜欢的动物。
找出文章中相应的段落,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明确: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第2段,松鼠的漂亮。
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较后补充说明2、讨论:一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明确: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安排是根据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3.研读相应段落,探究特点从几方面说明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后,师生共同归纳。
2016年初一最新人教版语文全年教案
第一单元记事为主的单元单元导读‚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生活中有些事情会引起你的兴趣,给你某些启示,令你难以忘怀。
这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把这些事情写出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本单元四篇叙事的文章,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很深的感受之后才写成的。
冰心忆及读书经历满怀兴趣,鲁迅谈起百草园、三味书屋充满儿童趣味,林海音回想童年往事蕴含着对父亲深深的怀念,马克.吐温说到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又是那样的机智风趣。
阅读这些文章,要注意理清叙述的顺序,提取文章的要点,品味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直情实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
班姓名使用日期1.忆读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
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作者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演奏着。
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
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忆读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掌握生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默读注释,了解文学常识。
(学生先默读注释,划记重点,然后让学生谈谈对以下作家作品的了解,再后教师适当补充。
)(1)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和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橘灯》等。
(2)《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周瑜等人。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七年级教案语文(通用6篇)
七年级教案语文(通用6篇)七年级教案语文篇1【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
3.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1.朗读背诵。
2.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赏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
5.分析*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原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资料助读《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三、学生通读全文,槪括各段的内容讨论交流后明确:1.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2.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笫四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笫五段:写木兰胜利后还朝辞官。
5.笫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闭聚。
6.第七段:)丨丨比喻作结。
四、复述故亊情节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检査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五、赏析花木兰的形象讨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提示: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亊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2016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全)
2016年秋梨树二中七年级语文教案执教:阚元才第一单元第一节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⑵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
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
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
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
为了使学生朗读的有兴趣、有效果,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先展示“春天”的画面,再伴随音乐进行范读,为学生创造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本文的写景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理解课堂内容又设置了练笔这一环节,还留下了积累美句和推荐美文的课后作业。
2.学法:本文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优美的语言和出色的写作技巧,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批等多种形式,体味本文的语言美,学习本文描写技巧,运用“朗读——质疑——探究——解疑——练笔”这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㈠导语设计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
人教(2016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教学内容
人教(2016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本节课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1.熟读并背诵《世说新语》中《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句式,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掌握文章的文学常识,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诚信和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对于文章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深入挖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细节出发,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进行探讨;
-在比较阅读中,教师应提供明确的比较点,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分析,从而突破难点;
-在理解传统文化价值观时,教师可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诚信、礼仪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4.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陈太丘与友期行》与《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深入理解儒家文化中的诚信、礼仪等价值观;
5.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2.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提高文言文鉴赏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关注现实生活,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人教版2016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1、散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2.自主-合作-探究3.品读法【教学过程】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一、导入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016)下第11课《老王》教案
-课文内容理解:把握《老王》中作者对老王的描写,理解作者与老王之间的关系,领会文章主题。
-例如:分析文章中描述老王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等,理解作者为何对老王产生深厚的感情。
-语言表达技巧: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生动词语、成语、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感悟能力,学会品味语言,领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老王关爱、尊重的情怀,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4.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介绍老王的生活环境及身体状况;
-第二部分:描述老王与作者的交往,展现老王的善良、真诚;
-第三部分:表达作者对老王的关爱与怀念。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老王》是一篇描写人物、传递情感的散文。散文是……(详细解释概念)。它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例,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老王》这篇课文。这个案例展示了散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和感受不同的人生。
-例如: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老王的言行举止,传达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这种隐喻式的表达。
-创作背景理解:理解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写作意图和心境。
-例如:文章反映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学生需要了解这种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掌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分析和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2016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67页,Word版)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问:那么,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明确: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问: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哪些亮点?(也就是怎么写的)说出你的理由(好在哪里)。(学生思考、发言)
点悟:
①树: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
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窃读记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
2.体会文章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3.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2.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容易理解,但由于篇幅较长,可能给学生阅读、提炼信息以及品味语言造成一定困难,再加上学生生活体验较浅,也可能给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造成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
(板书:作者、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音。
(幻灯片出示生字)
2.作者介绍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
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在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上荣获“终身成就奖”。
三、速读课文,感知内容
1.思考:“窃”的含义是什么?“读”的心理怎样?“记”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怎么“记”的?
提示:(1)偷偷的;(2)惧怕;(3)“我”“窃”读时候的各种经历;(4)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有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波澜起伏的妙处。
四、品析课文,自主体验
1.作者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用简洁的语句分
别概括出来。
提示:(1)下课后急忙赶到书店读书(第10段);(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第11段);
(3)贴在大人身边(第12段);(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3段);(5)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来充饥(第15段)。
老师总结:作者童年时代真是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去阅读那些名著。
2.速读书店受辱相关段落,画出相关关键词句着重品味,体会书店老板形象以及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提示:书店老板:粗暴、吝啬、唯利是图;“我”的心情:迫切、兴奋→悲愤、屈辱、仇恨。
3、这次书店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
提示:第( )—( )段。
老师总结:原本作者是怀着迫切兴奋的心情来到书店,但是受到了一个粗暴、吝啬、以金钱至上的老板的羞辱,结果作者怀着无奈、悲愤、仇恨的心情离开了曾经心爱的书店。
这使作者尝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淡薄的一面。
五、合作探究,感悟人生
1.圈画出作者第二次“窃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的词语,这次的“窃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提示:恐惧、惶恐(第18段)→快乐、激动(第19段)→焦急、忿忿不平(第20段)→绝望(第21段)→慌忙、紧张(第22段)→害羞、感激、激动(第23段)→愉快、满足(第25段),作者由第一次的悲愤、屈辱、仇恨到现在的充满感激、感到愉快、轻松、满足。
2.速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提示:身体的物质需求——吃饭长大。
作者的快乐源于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于同伟人的对话,源于感受到书香气,源于从书本中吸取各种营养。
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读书长大。
被人关爱,被店员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
也让我懂得,今后我也要把这种爱传递给别人,帮助别人。
——在爱里长大。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书籍哺育的是灵魂,爱哺育的则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精神境界。
这句话画龙点睛,道出了文章的主旨,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六、与人物说话
读完这篇小说,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小说中的人物说说呢?或者对作者有什么话说呢?大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也来说说你的心里话。
以“读完这篇小说,我想对……说……”的句式说话。
结束语
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在读书中体会快乐,在读书中体会人情冷暖,在读书中感受关爱,在读书中渐渐成长!今天我们和林海音一起经历了那既快乐又惧怕的窃读生活,懂得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读书,离不开关爱,离不开百态的社会,更离不开感恩。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的题目和作者的至理名言吧。
【板书设计】
窃读记
林海音
第一次第二次
老板:粗暴、吝啬、唯利是图店员:友善、好心
“我”:迫切、高兴→悲愤→仇恨→ 感激、激动→愉快、轻松、满足
(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真挚关爱、人间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