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陆相天然气地球化学及运移特征
川中与川西地区侏罗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中地 区 的侏 罗 系天然 气地 球化 学特 征进行 分析 。
1 气体组分特征对 比
天然气 组 分 特 征 主 要 包 括 烃 类 与 非 烃 类 两 大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1 2
区侏 罗 系 乙 烷 的 平 均 含 量 范 围 为 3 . 3 4 % ~
然 气烷 烃 气 平 均 含 量 均 在 9 7 % 以 上 。数 据 显 示 , 川 中、 川 西地 区天 然气 中 烷 烃气 占绝 对 优 势 , 其 中 绝 大部 分 为 甲 烷 气 , 川西侏 罗系天然气 中 C O ,与
N : 含 量 差 异 明 显: 天然 气 中 N 平 均 含 量 为 1 . 1 3 %, 最 高可 达 1 . 4 7 %, C O 平 均 含 量 仅 为
0 . 3 5 %, 最 大含 量 不 足 2 %, 显 然 川 西 坳 陷 侏 罗 系量 。川 西 地 区
侏 罗 系 甲烷 气 平 均 含 量 为 9 1 . 5 5 % ~9 3 . 7 7 %, 高
于 川 中地 区 侏 罗 系 甲烷 气 8 5 . 0 2 % ~8 5 . 4 % 的平 均 含量 ; 而乙烷 、 丙 烷 显 示 出相 反 的 特 征 , 川 西 地
主。川西侏 罗系天然气处 于成 熟 一 高成 熟阶段 , 川 中侏罗系天然气主要处于成熟阶段。川西与川 中地 区侏 罗系天
然气均为有机成因气 , 川西地 区主要为煤型气 , 川 中地 区以油型气为 主, 部分为煤 型气 。 关键词 : 川西地 区;川中地区 ; 天然气成 因;天然气成熟度
中图分类号 : P 6 2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1 9 8 0 ( 2 0 1 3 ) 0 6— 0 0 0 6— 0 4
中国中西部四大盆地碎屑岩油气成藏体系及其分布规律
中国中西部四大盆地碎屑岩油气成藏体系及其分布规律胡宗全;尹伟;伍新和;高金慧;李松;刘春燕;陈纯芳【摘要】中西部四大盆地(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塔里木)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台内坳陷、陆内坳陷及(类)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以发育碎屑岩为特色,陆内坳陷发育大面积分布的烃源岩,类前陆盆地发育较厚的优质烃源岩,奠定了碎屑岩层系良好的资源基础.碎屑岩层系发育内源、外源和混源3大类6个亚类油气成藏体系.内源成藏体系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王要领域,在四大盆地间具有下气上油、北早南晚和向南天然气增多的分布规律.成藏与富集主控因素是烃源岩与储层的配置关系,沉积斜坡和山前冲断带是此类成藏体系的有利勘探区带.外源成藏体系的分布与内源成藏具有明显的互补特征,从而拓展了碎屑岩油气勘探的层系和地区.外源油气成藏体系在四大盆地间分布具有南多北少的特征.成藏与富集主控因素是海相层系的油气资源条件和垂向输导体系.海相层系的古隆起区与中、新生代的断裂发育区,是寻找外源油气成藏体系的有利地区.%Since the Late Paleozoic,the four large-sized basins(I. E. Ordos,Sichuan,Junggar and Tarim)in central-western China have experienced a similar evolution process from cratonic depression to intra-continental depression and finally to foreland (pseudo-foreland) basin, and their deposition features in thick clastic rock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were widely developed in the intra-continental depressions, while thick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were deposited in the pseudo-foreland basins, providing favorable basi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clastic strata in the four basins. There are three types (inner-sourcing, out-sourcing and hybrid-sour-cing)and six subtypes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 systems. The inner-sourcing petroleumaccumulation system is (he major target for large- and medium-sizedoil/gas reservoirs. For the inner-sourcing systems in the four basins, their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has features of oil in upper part and gas in lower part as well as more gas to the south,thei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were developed early in the north and late in the south.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ombination of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 is the major factor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nrichment. Slope zone and piedmont thrust belt are play fairways for these inner-sourcing system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ut-sourcing and inner-sourcing system are significantly complimentary, so greatly broadening the area and horizon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clastic strata. The out-sourcing systems are distributed mainly in the south parts in the four basins. Hydrocarbon resource condition of marine strata and vertical migration pathways are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nrichment in the out-sourcing systems. The paleo-uplift zones of marine strata and the Meso-Cenozoic faults zones are the play fairway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out-sourcing system.【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2(033)004【总页数】10页(P561-570)【关键词】成藏体系;油气富集;碎屑岩层系;中国中西部【作者】胡宗全;尹伟;伍新和;高金慧;李松;刘春燕;陈纯芳【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3中西部四大盆地(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塔里木)晚古生代以来主要发育碎屑岩层系,均先后经历台内坳陷、陆内坳陷、类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即构造-成盆演化具有“同序”特征,决定了四大盆地碎屑岩层系成烃-成藏的宏观相似性,但四大盆地经历不同类型盆地的时代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性,即“异时”特征,决定了成藏组合所处层系的差异性。
川西坳陷碎屑岩储层超压特征与油气富集关系研究
大 。该 区鸭子河 须下盆 烃源岩R 值达20 5 o .3 %,6 为 一3 .7 。 03 %,合兴 场 R值 为 2 3 . %,6 为 ~3 .4 0 1 3 10 %,储 量 分 布 的最 佳 部 位 在 低 超压 ( .7一15) 10 .()带 ,次为 中超压 ( .0~20 15 .0)带 ,它们分别 占总储 量
1 超 压 带 分 布 特 征
力 系 数 为 09 .1~1 4 储 层 平 均 孔 隙 度 1 . %,渗 透 率 1 _4x _, 0 50 5 l 0
1一m 。应属于 负压 ~ 0 。 常压气藏 。地质储 量达低 一中等水平( ) 表2,川 西坳陷气藏类 型与气藏储量关 系直方图表明其仅 占总储量的5 1 . %。 9
降 ,其埋深估计 50m以下 ,层位在小塘子组 ,到龙泉山的泉参井有 00 上升的趋 势 ,  ̄3 0 m,层位在须五段顶界 ( 埋 00 上升 盘 )。
的6 . % 1 %,高超压和常 压带分别 占总储 量的0 5 和 5 1 1 6 和3 . 8 7 . % . %, 5 9 多源气藏储量高出原生气藏的二倍 。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零 、
O
2
4
6
8
I o
1 2
t 4
孔隙度, %
图 l 新 场 地 区须 四上 、 下亚 段 储 层 孔 一渗 关 系
14 孔 隙 结 构 特 征 .
样 品分选 系数值 较 大 , 度 值较 小 , 细歪 度 , 明 歪 偏 表 孔 喉分选 较差 , 以微 孔 喉为主 , 且 但总 的来说 须 四下 亚 段孔 隙结构 要 稍 优 于 上 亚 段 ( 1 , 也 验 证 了 表 )这 须 四下 亚段砾 岩对 胶 结 、 实作 用 等 破 坏性 成 岩 作 压
层位 项目 排 中
用有 一 定的抑 制 , 致孑 隙结构 较好 。 导 L
中 均 质 系 数 分 选 系 数 歪 度 系 数 变 异 系数
表 1 新场 地 区须 四上 、 亚 段砂 岩 储 层 孔 隙结 构 参 数 下
最大 孑 半径
5 3
4 9 5 4 7 . 1 1 8 1 0 . 3 . 3 O 4 2 . 6 1 8
l 储 层 特 征
1 1 储 层 岩 石 学 特 征 .
等 ; 粒分 选 以好 为 主 , 颗 中等 分选 次之 ; 粒 磨 圆度 颗 中等 一较差 , 以次 棱 角状为 主 ; 胶结 类 型 以孔 隙式 为 主 , 隙 一压结式 和压 结式次 之 , 量压 结 一孔 隙式 孔 少 等 ; 须 四各个亚 段 相 比较 而言 , 、 亚 段 砂 岩结 但 上 下 构 特征 相似 , 中亚段 与上 、 而 下亚段 砂岩 结构特 征稍
流 动孔 喉半径 法 分别 求 取须 四上 、 亚 段储 层物 性 下 下限值 。
2 1 1须 四 上 亚段 ..
孝泉-新场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台计
OO .l
l.l 2 T
5 .
3● 4
OOl O
0日 3 0OB 2 .T
3S l
表1 孝泉一 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砂岩孔隙度和渗透 率的特 征
22粒间溶孔 .
收稿 日期:2 1 一 9 2 0 1 O — O修 回E期:2 1 — O 1 t 0 1 1一 0 作者简介:麦发海 ( 4 1 8 一),男 ,成都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现主要 从事沉积储层 地质 方面 的学习与研 究工作 。 9
1 :
T ̄ lt ,
0甜
2 ∞ i
B2 .3
柏8
0o 2 o
l耵6
0嘞 .
4
台汁
程
OO ,l
07 7
2+ l艄
49 2
6S
3o s
I’ 23
I 3
O∞ I 2 9 002 . 3os ,7
00 4 0
.
IS 28
S
制。在河 口砂 坝 、三 角洲前缘 席状砂 、滨 浅湖 砂坝或砂 滩
等 水动力 条件较强 的沉积环 境下所 形成的储集 岩有较 多 的
原生 粒 问孔 。
堑 段 砂j 爰 嘲. ∞ 廑 潦j事 ( 0 洳 0 差 ×1 )
孝泉~ 新场 地区储层 的孔 隙结构特 征 ,揭示 了储层 的微观特
i u e.e ea p r c mbn t s f srsS v rl oe o iain wee d nie i t e t me e sn s n o j h F r t nma l s o r ie t d n h 4h i f mb r a d t e f Xui e o mai . i y o a o n
川西坳陷东坡沙溪庙组地层压力
川西坳陷东坡沙溪庙组地层压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川西坳陷东坡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坳陷的中部地区,面积约2400km2。
是印支期以来龙门山挤压推覆所形成的前陆盆地。
本文基于研究工区内实测资料,对研究区内异常地层压力形成原因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重点层系进行压力预测。
关键字:川西坳陷东坡;异常高压;压力预测1川西坳陷油气地质特征1.1川西坳陷构造特征川西地区属于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地层展布呈北东向,是在印支期构造演化时期龙门山挤压推覆作用之下形成的前陆盆地,地层在构造沉降上具有西陡东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靠近龙门山造山带地层沉降幅度较大、盆地缓坡处沉降幅度较小,大致表现为不对称箕状形态。
川西坳陷地区主要包括3个二级构造单元分别为:川中地块区、川西断褶带、龙门山逆冲推覆带[1](图1-1)。
图1-1川西前陆盆地构造样式图(马如辉,2009)图1-2 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图(据徐涛等,2004)川西地区处于沿龙门山冲断带前缘发育的山前带,主体部分主要分布5个三级构造单元(图1-2),具“三凹二隆、凹隆相间”的基本构造格局。
1.2构造位置及构造特征川西坳陷分为川西坳陷北段、中段以及南段。
研究区位于川西坳陷中段,川中地区平缓断褶带以西、龙门山推覆挤压构造带以东,可划分为5个构造单元分别为:梓潼凹陷、孝泉-丰谷构造带、成都凹陷、龙门山构造带和知新场-龙宝梁构造带。
本次研究区域处于川西坳陷东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即丰谷-中江地区。
研究工区主要包含中江-回龙、永太、知新场-石泉场、合兴场-高庙子和丰谷共计5个三维地震勘探区块(图1-3)。
图1-3 川西坳陷东坡构造分区1.3生储盖组合特征现将川西坳陷地区的致密砂岩划分为上、中、下三大成藏组合,即T3x5+J3-J上成藏组合;T3x3+T3x4-T3x4中成藏组合及T3m+T3t+T3x2-T3x2下成藏组合。
T3x5+J3-J上成藏组合的主力烃源岩为须家河组五段和下侏罗统的暗色泥岩,这套湖相沉积的泥质岩致地层中烃源岩非常发育。
从川科1井看川西下三叠统勘探前景及目标
分析, 得出 雷口坡 组气源 岩有 机质 丰度 最大值 为 0175% , 最小值为 0119% , 平均值为 0136% , 且主要 集中在 013% ~ 015% 区间, 烃源岩属于中等 ) 好气 源 岩; 嘉 陵 江 组 气 源 岩 有 机 质 丰 度 最 大 值 为 1122% , 最小值为 0123% , 平均值为 0149% , 且主要 集中在 014% ~ 016% 区间, 属于较好气源岩。
215 成藏主控因素 ( 1) 局限台地斜坡及云坪相带控制了滩相带的
发育 孔隙类型与岩石组构相关, 岩石组构受沉积相
带控制。储层平 面主要 分布 于局限 台地坪 地 ( 云 坪 ) 及斜坡带, 纵向上分布于海退、海进的沉积旋回 过渡带。滩相带的发育与展布与此密切相关, 准同 生期或后期淡水淋滤作用形成溶蚀孔洞提供了良好 的基础条件, 是形成良好储层的有利区。
根据地表露头、前期研究成果、邻区气藏解剖资
料, 综合分析认为川西坳陷古中生界存在五套烃源 岩层: 即下震旦统陡山沱组 ( Z1 ds) 、下寒武统清平 组一段 ( I 1 qp1 ) 、中下泥盆统 ( D 1~ 2 ) 、中上二叠统 梁山组 ) 吴家坪组 ( P2 l- P3w ) 以及中三叠统雷口坡
微裂隙、溶蚀孔 溶孔和 溶解缝 晶间溶孔、砂屑粒 内溶 孔及晶 间孔
含气构造或钻井 中 坝 气 田、川 21 井、雾 1井
川参 1井
川参 1井 地表绵竹九龙
地表江油黄莲桥
214 盖层及保存条件 与四川盆 地整 体上一 致, 井区 的盖 层条 件十
分优越, 其中 雷口 坡组 膏岩 层总 厚 262m, 单 层最 厚为 28m; 嘉陵江组膏岩层总厚 291m, 单层最厚为 2815m。不仅由于 T1 j、T2 l地层中膏盐层与储层云 岩、灰岩间互, 形 成了良 好的 直接盖 层, 而且 在区 域上造就了 T3 - J厚达 600m ~ 1800m 泥岩的区域 间接盖层, 它在工区内 自西北向东南增厚, 其封盖 性甚好。
川西坳陷天然气地球化学及成藏特征
Cha a t r s i s 0 a u a a e c e it y a d a c m u a i n r c e itc f n t r lg s g o h m s r n c u l to
Ab出 | _吐: e wiey d v l p d Up e r s i o l Th d l e eo e p r T i s c a  ̄ a c - U' s u c o k a e p o ie u f in a e o h o l fr d n t e l o r e r c s h v r vd d s fi e t g ss f r t e p o o me i h e c
oltp t me H2 n i Th e tr ih a pe so a n u e e e a t s f g c u lt n,man y I mmie i y ewi s - h o i t S . e W s en Sc u n De rs in h s e d r d s v rl i me o a a c mua o s i il a _ d o o e i .Du ig Hyr ly h u tmo e n ,t e s alw ee v i a e b e rv n u c n  ̄ y g e e v i o l rg ne s r raa at r s v me t h h l n l o r r or h v e n i o e a d t ss o d ' a rs r or c ud b s s mp d h e s s e fr d o me .Th s r o saeo v u l o tol yp lo u  ̄ t a dt es alw e o d r e e v i r s al isrb tdi t e蝴 er e v i l b o syc n r l b a - p f, e r i d e e n h h l o s c n a y rs ro r aeu u l s yd t u e n h i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须二段天然气气源判定及成藏分析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睿 婧 ,96年 生 , , 都 理 工 大学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要 从 事 石 油 天 然 气地 质 和 天 然 气成 藏 研 究 。 地 址 :6 0 5 ) 王 18 女 成 主 ( 10 9  ̄)
王睿 婧 刘 树 根 张贵 生 孙 玮 , , ,
(. 1 成都 理工 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 开发工程 ”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 . 国石化 西南油气分公 司勘探 开发研 究院) 2中 摘 要: 对川 西坳 陷孝泉一 新场一 合兴 场地 区须二段 天 然气组成 及碳 同位 素 的分析 表 明 , 须二 段 天然 气
省 成 都 市 成 华 区 二仙 桥 东 三 路 1号 成 都 理 工 大学 能 源 学 院 。E— i fn yaia ia o ma l a cs f @s . m : n nc
2 1 年 01
王睿 婧 等 : 川西坳 陷孝泉一 新场一 舍兴 场地 区须二段 天然 气气 源判 定及成藏 分析
究 [5 33  ̄ 。近年 来在 该 研究 领 域 更是 取 得 了丰硕 的成 果 _ 。川西 坳 陷上 三叠 统须 家河 组 天然 气 藏属 于 7
典 型 的 致 密 一 致 密 气 藏 _ 一 直 以 来 都 是 油 气 勘 超 1 ,
探研 究 的重点 区块 。笔者 在判断 研究 区致 密气藏类
Fg 1 Ga ed s u o uih oma o i. s ls i  ̄b t no X j eF r t ni i f dt f a i n
W e t ih a e r s in a d t elc t n o esu y a e s c u n d p e so n h a o f h t d r a S o i t
川西坳陷孝泉构造天然气成藏基本特征
川西坳陷孝泉构造天然气成藏基本特征李恒让;江健;王世泽【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01(021)004【摘要】本文通过对川西坳陷气源岩的划分,提出孝泉构造天然气藏以上三叠统须4段底部为界,划分出以须2气藏为主的下部成藏系统和以中侏罗统、上侏罗统为主的上部成藏系统,且认为除上侏罗统及以上气藏外,主要为近源气藏.天然气运移到储层,只要储层稍有倾斜,天然气就会靠重力分异向上运移,若有一定的封盖条件就会增压;岩石致密化不仅缩小了储层的孔隙体积,而且增大运移阻力,因而形成异常高压,当储层压力大于地层破裂压力时,则形成微裂缝.微裂缝的形成期也是溶蚀孔的形成时期.笔者认为须2气藏、中侏罗统气藏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基底隆起和同生隆起的控制,燕山末期岩石的致密化使其定型或基本定型.须2气藏是生储盖组合优良的近源气藏,虽储层孔隙度较小,但因微裂缝和溶蚀孔发育仍具有形成大型气田的基本条件.新场气田X851井获得稳产高产(151×104m3/d)天然气,就是这一认识的佐证.【总页数】5页(P11-15)【作者】李恒让;江健;王世泽【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局油气测试中心;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西南石油局油气测试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超压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研究 [J], 冷济高;杨克明;杨宇2.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四段构造应力场模拟及裂缝发育区带预测[J], 张守仁;万天丰;陈建平3.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期 [J], 冷济高;李书兵;杨长清4.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成藏机制研究 [J], 吴铬;李华昌5.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模拟 [J], 于福生;王彦华;李晓剑;冯自成;李学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浅层气藏开发技术难点及对策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浅层气藏开发技术难点及对策
青淳;唐红君;卜淘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2(022)003
【摘要】针对川西新场气田浅层蓬莱镇组气藏地质特征,归纳总结了气藏开发技术难点主要为:气井单井产能低、递减较快、单井控制储量小、稳产期短、各气层储量动用差异大、生产压差大、井口压力较低、层系划分不明确、难以确定剩余可采储量的分布、井筒积液严重.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三维地震精细描述研究、编制气藏工程设计、加砂压裂增产技术、老井修井挖潜技术、配套采气工艺、难动用储量评价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攻关并取得了适合川西浅层气藏开发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并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方向.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青淳;唐红君;卜淘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西南石油局地质综合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西南石油局地质综合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西南石油局地质综合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川西凹陷浅层气藏分布规律研究——以洛带和新场气田为例 [J], 刘殊;颜琰;袁红卫
2.川西新场气田中,浅层气藏特征及立体勘探开发的技术思路 [J], 符晓;邓少云
3.川西坳陷新场气田蓬二段气藏储层物性特征新认识 [J], 张岩; 陈昱林
4.川西坳陷新场气田蓬二段气藏储层物性特征新认识 [J], 张岩; 陈昱林
5.川西坳陷新场气田沙二段气藏储层物性与渗流特征 [J], 张岩;王勇飞;王琼仙;邹毅;沈秋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中与川西地区陆相煤成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
川中与川西地区陆相煤成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周国晓;姚嘉;宋昌贵【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6(028)009【摘要】对四川盆地川中与川西地区陆相气藏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氢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天然气以干气为主,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以湿气为主;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干燥系数和氮气含量等在川西地区纵向上有规律变化。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轻于川西地区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乙烷碳同位素值除川中八角场大安寨组气藏部分气样表现为油型气外,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和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侏罗系气藏均为煤型气。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川西地区须家河组在须三段沉积末期就进入生烃门限,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直到早侏罗世才开始生烃。
川西地区侏罗系次生气藏是须家河组气源在高压下以混合相通过断裂形成的,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气藏主要以游离相汇聚至物性较好的砂体中。
【总页数】5页(P14-17,52)【作者】周国晓;姚嘉;宋昌贵【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2【相关文献】1.川中与川西地区侏罗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J], 周鑫宇;黄亮;孟海龙;沈利霞2.四川盆地海、陆相烃源岩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J], 朱扬明;李颖;郝芳;邹华耀;郭旭升3.煤成气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例 [J], 胡国艺;汪为胜;廖凤蓉4.冲绳海槽中部岩心沉积物中浮岩的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对岩浆活动的指示 [J], 方雪; 曾志刚; 胡思谊; 朱博文; 齐海燕; 万世明; 徐兆凯5.塔中北坡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方解石充填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对储层的指示意义 [J], 李映涛;张哨楠;韩俊;曹自成;黄诚;叶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运移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与运移谢丹;王鹏;张文凯;罗乃菲;周瑶;李延飞【摘要】以孝泉—新场地区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及轻烃等地球化学资料为基础,对该区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运移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平均值高于94%,以干气为主。
碳同位素资料证实研究区天然气主要为热成因气,且以煤型气为主。
同时,天然气碳同位素与组分资料都证实了须二段存在少量的油型气,这部分油型气主要来自须二段早期的石油裂解。
研究区上三叠统须二段、须四段天然气甲烷与乙烷含量的差异,主要体现了热成熟作用对天然气组分的影响,侏罗系天然气甲烷与乙烷含量差异,则体现了天然气自中侏罗统向上侏罗统的垂向运移特征。
研究区上三叠统须二段、须四段及中侏罗统天然气存在水溶相与游离相两种运移相态,中侏罗统天然气的水溶相强于须二段与须四段,上侏罗统天然气则以游离相运移为主。
【期刊名称】《天然气技术与经济》【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孝泉-新场地区;天然气成因;运移相态;碳同位素;轻烃【作者】谢丹;王鹏;张文凯;罗乃菲;周瑶;李延飞【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龙门山造山带以东、扬子地块西北缘,走向北东,总面积约3.1×104km2[1]。
川西坳陷目前钻揭的层位主要是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侏罗系及白垩系等地层,其中须家河组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层位,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
上三叠统须二段、须四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上侏罗统遂宁组及蓬莱镇组是该区主要的储集层与产层,气源分析显示这些产层中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2]。
川西新场气田地气测量试验
川西新场气田地气测量试验鲁人齐;王多义;刘亚伟;左银辉;邓美洲;刘应汉【摘要】通过对新场气田地气测量分析,发现地气测量的纳米微粒金属元素在新场气田上方有明显的异常显示.综合土壤地球化探结果对比分析,认为Ba、Cd 、Cu、Mo、Zn、P、V、Ni等20多种纳米微粒金属元素在新场气田与相同的土壤微量元素都有着共同的响应.同时分析了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在气田地表上方的表现模式,其特征和地气、土壤元素表现基本一致.地气测量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对寻找天然气藏、确定气田范围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8(032)006【总页数】5页(P678-681,684)【关键词】地气测量;纳米微粒金属元素;有机地球化学;地气异常;新场气田【作者】鲁人齐;王多义;刘亚伟;左银辉;邓美洲;刘应汉【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德阳,618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2地气测量(geogas prospecting)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的新方法。
其机理是地壳内上升气流携带成矿物质上升至地表[1-2]。
这些纳米级微粒由于具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特性,使得它可以与地壳中上升气流的气体相吸咐,随着垂向迁移的气体而上升[3],不断产生的纳米级微粒被上升气流带到地表,从而在地表形成地气异常[4]。
石油、天然气及油气田水中存在很多微量溶解元素。
地气在上升过程中通过油气区域时同样会捕获这些微量元素,在一定的浓度差、地温差、和压力差等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向上迁移到达地表,从而在地表形成地球化学异常[5-6]❶刘应汉,汪明启,赵恒川,等.寻找隐伏矿的“地气”测量方法原理及应用前景.青海国土经略,2006(3).。
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五段陆相页岩层系非常规天然气特征与成因
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五段陆相页岩层系非常规天然气特征与成因史洪亮;杨克明;熊亮;魏力民;陈冬霞【摘要】除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具有页岩气开采的价值外,四川盆地陆相领域页岩层序也非常发育;其中川西坳陷须五段获得突破,但其非常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十分复杂、成因类型多样,开展非常规天然气特征和成因的研究对于有效的认识四川盆地陆相页岩的勘探开发前景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五段陆相页岩层序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实际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天然气成熟度和天然气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须五段天然气主要为烃类气体,甲烷含量、干燥系数变化大;但平均值较低,烷烃同位素具有δ13C1<δ13C2 <δ13C3<δ13C4的正常序列分布特点;但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1)变化大,在-44.4‰~-27.1‰之间;乙烷碳同位素值明显偏轻,介于-28.1‰ ~-22.9‰之间.须五段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具有成熟-中等成熟阶段热成因气的特征;天然气为吸附气与游离气的混合气体,但以吸附气为主,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同位素的分馏效应,导致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偏重.【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21【总页数】8页(P109-116)【关键词】川西坳陷;须五段;非常规天然气;天然气成因;天然气赋存状态【作者】史洪亮;杨克明;熊亮;魏力民;陈冬霞【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与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17;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与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17;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与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17;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与开发研究院,成都61001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11四川盆地发育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多套页岩地层,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也是最先突破的重点页岩气勘探地区[1,2]。
川西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裂缝分布特征
川西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裂缝分布特征张克银【摘要】通过电成像测井的手段,对研究区内19口重点井须家河组四段发育的天然裂缝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该层位裂缝主要有4组: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NE-SW向裂缝,燕山中、晚期的近SN向裂缝,喜马拉雅晚期的NW-SE向裂缝和喜马拉雅期四幕的ESE-WNW至ENE-WSW向裂缝;孝泉-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主要发育低角度斜交裂缝以及高角度斜交裂缝,水平缝发育较少,垂直缝基本不发育;背斜南、北两翼的裂缝线密度要大于轴部,背斜轴部总体上表现为距断裂系统越近、裂缝的线密度越大的特点;裂缝线密度的不均质性较强;中砂岩、细砂岩、砾岩、粗砂岩是裂缝的主要载体,裂缝在中砂岩、细砂岩、砾岩、粗砂岩中发育得更好,而页岩中的裂缝最不发育;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中的裂缝线密度呈较清晰的随层厚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粉砂质页岩、粗砂岩中裂缝线密度与层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
%Electro-imaging logging was carried out in 19 key wells to study the natural fractures in the 4th mem-ber of the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western Sichuan Basin. There are 4 sets of fractures as followed:the NE-SW trended fractures from the late Indosinian to the early Yanshanian, the SN trended fractures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Yanshanian, the NW-SE trended fractures during the late Himalayan, and the ESE-WNW to ENE-WSW trended fractures during the 4th phase of Himalayan. Low-angle and high-angle diagonal fracture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while horizontal fractures less and vertical fractures seldom develop. The fractures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flanks have bigger linear densities than those in the hinge, where the linear densitiesof fractures increase as closing to fault system, showing obvious heterogeneity. Medium sandstones, fine sandstones, conglomerates and coarse sandstones are favorable carriers for fractures. In contrast, fractures are underdeveloped in shales. In shales, pelitic siltstones and siltstones, the linear density of fractures decreases obviously as forma-tion thickness increases. As to silty shales and coarse sandstones, there is no apparent congruent relationship.【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7页(P398-404)【关键词】裂缝;成像测井;须家河组四段;孝泉-新场地区;川西【作者】张克银【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孝泉—新场地区位于龙门山前缘的中段,中三叠世以来,经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次大的构造运动的改造,沉积环境完成了由海→海陆过渡→陆相的变迁[1-3],晚三叠世是川西盆地转型的关键时期[4]。
川西凹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砂岩岩体破裂特征
川西凹陷新场气田须家河组二段砂岩岩体破裂特征王峥嵘;邓辉;黄润秋【摘要】通过地表露头调查、测井曲线、成像测井、钻孔岩心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的裂缝发育特征。
须二段储层裂缝以低角度裂缝为主,同时发育斜交缝、高角度缝、网状缝等;裂缝走向主要有NEE,NE和SEE 3个方向,可分成构造剪切裂缝、构造张性裂缝和层理缝3种基本成因类型。
在此基础上,根据基础地质资料和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结合构造地质学关于裂缝与构造应力关系的理论,同时参考研究区现有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室内试验结果等资料,确定出研究区裂缝发育分布的预测标准。
通过计算结果可知:须家河组二段第七、第四、第二砂组岩层顶板中裂缝主要发育在断裂带附近、翼部较陡的转折端及构造高点区域,以低角度剪切缝为主;在构造高点地区,也发育有较多张性裂缝,其研究结果与实际勘探揭示情况基本一致,说明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和参考价值。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in the 2 nd member of the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m in Xinchang gas field were analyzed through outcrop observation,logging curve,image logging and analysis of borehole cores.The frac-tures in the studied interval are dominated by low angle fractures,followed by oblique fractures,high angle fractures and map cracking.And the strikes are mainly NEE,NE and SEE.The fract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tectonic shear cracks, structural tensile fractures and bedding cleavages according to their genesis .On the basis of these studies, a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of tectonic evolution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geological data and tectonic evolution features.Criteria for fracture identification were establishedbased on theories of structural geology and taking the core observation and well logging analysis,laboratory test results into account.The calc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T2(2) x, T2(4) x and T2(7) x sandstone roof fractures mainly developed near the fault zone.In the wing steep turn and structure peak area are main low angle shear fractures.And many tensile fractures are developed in the structure highs.Research resul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exploration results, so the conclusion has a certa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reference value.【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7页(P80-86)【关键词】裂缝预测;岩体破裂特征;须家河组二段;新场气田;川西凹陷【作者】王峥嵘;邓辉;黄润秋【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5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新场气田是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合兴场地区的大型气田,已有研究资料表明深层须家河组气藏巨大的勘探潜力,在须(须家河组)二段和须四段均获得了较多油气勘探成果。
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展布
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展布刘安然;陈洪德;徐胜林;赵军寿【摘要】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中期旋回为编图单元,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的古地理和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LSC1)与3个中期旋回(MSC1,MSC2和MSC3).其中,MSC1-MSC3沉积期,龙门山前缘均发育有较大规模的冲积扇群,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表现为多个辫状河三角洲叠置的沿龙门山前缘分布的辫状河三角洲群;MSC1-MSC2沉积期,川西坳陷中段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冲积扇仅在规模及位置上有所变化,该时期砂体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前缘与中江—回龙地区;MSC3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于郫县—温江—大邑地区,砂体厚度以及规模均较大.【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3(025)001【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岩相;古地理;砂体展布;遂宁组;川西坳陷【作者】刘安然;陈洪德;徐胜林;赵军寿【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0 引言位于龙门山冲断带前缘的川西坳陷是我国典型的前陆盆地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1-5]。
在川西坳陷的不同地区,从浅层到深层发现了数十个油气藏,其中侏罗系气藏相继在平落坝、大兴西、新场和白马庙等地区被发现[6-7]。
前人对川西坳陷上侏罗统遂宁组开展的沉积相研究发现,该地层在龙门山前缘发育有小型冲积扇、河流和三角洲相沉积,其中在新都—洛带地区发现的遂宁组气藏就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浅湖亚相内,且浅湖砂坝、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及远砂坝等有利沉积微相均有天然气产出[8-10]。
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物源及沉积相展布特征
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物源及沉积相展布特征钱利军;陈洪德;时志强;徐胜林;欧莉华;林良彪;张玺华【摘要】Based on the field profile observation, core description, Logging data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venance, typ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rules of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Upper Jurassic Penglaizhen Formation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West Sichuan depres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of the clastic constituents of sandstone and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of provenance, ther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in study area that the ratio of quartz in sandstones increases gradually while the ratio of debris in sedimentary rocks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the leading edge of Longmenshan to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sin and that the provenance is mainly Longmenshan in the west of study area, while the Micang-Daba mountains in the north contribute little. (2) There develop mainly alluvial fans, fluvial, braid river deltas, lakes sedimentary systems in Upper Jurassic Penglaizhen Formation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West Sichuan depression. (3) People have drawn the contour map of ratio of sandstone and the sedimentary facies diagram of Penglaizhen Formation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West Sichuan depression. They indicate that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and bodie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different sedimentary periods of Panglaizhen Formation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fluctuation of lake level and the supply of provenance. In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the firstmember of Penglaizhen Formation, there mainly developed alluvial fan-lake sediments in the study area. In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the second member, the range of the alluvial fan and fluvial sediments gradually broadened, the braid river deltas sediments gradually carried forward to the lake basin, and the range of the lake sediments reduced gradually. In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the third member, the range of alluvial fan sediments and fluvial sediments reduced gradually, while the braid river deltas sediments became wider than that in the second member, and the range of lake sediments did not change obviously. In the deposition period of the fourth member, there mainly developed fluvial, braid river deltas and lakes sediments and no alluvial fan sediments. Along with the braid river deltas sediments carrying forward to the lake basin, the range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became narrower than that in the third member.%在野外剖面观测、岩心描述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川西拗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沉积相类型、沉积环境的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砂岩碎屑成分分析及物源区构造背景的分析,研究区具有自龙门山前缘至盆地中部砂岩的石英含量逐渐增多、沉积岩岩屑含量逐渐减少的特征,物源主要为西部的龙门山,而北部的米仓山-大巴山对研究区的影响较小.(2)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四大类沉积相类型.(3)编制了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砂岩质量分数等值线图及沉积相图,据此认为蓬莱镇组各个时期的沉积环境及砂体展布特征主要受到湖平面升降及物源供给的控制.蓬莱镇组第一段沉积时期,主要以发育冲积扇-湖泊沉积为特征;第二段沉积时期,冲积扇沉积及河流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逐渐向湖盆推进,湖泊沉积的范围逐渐萎缩;第三段沉积时期,区内冲积扇沉积、河流沉积范围逐渐萎缩,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较第二段沉积期增大,湖泊沉积变化不大;第四段沉积时期,主要以发育河流-湖泊沉积为特征,不发育冲积扇沉积,随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推进,湖泊沉积范围逐渐减小.【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0)001【总页数】10页(P15-24)【关键词】物源分析;沉积相展布规律;蓬莱镇组;川西拗陷中段【作者】钱利军;陈洪德;时志强;徐胜林;欧莉华;林良彪;张玺华【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川西前陆盆地是指晚三叠世以来的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相当于川西断褶带和川中地块的西部[1,2]。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有利储层横向预测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有利储层横向预测
马勇
【期刊名称】《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年(卷),期】2002(022)004
【摘要】川西坳陷侏罗系是川西浅层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气藏分布与蓬莱镇组中有利储层的展布密切相关.气藏预测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对有利储层的准确预测.笔者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起了川西坳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经研究发现,有利储集砂体主要发育在中期基准面下降晚期和上升早期.通过分析砂体的沉积、测井、地震等标志,可以确定储层的主要沉积微相,利用储层的多种识别标志,特别是含气砂体的地震识别标志,有效地实现了对有利储层的横向预测.
【总页数】6页(P61-66)
【作者】马勇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局,川西天然气开发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
【相关文献】
1.常规测井资料在非均质性储层中的应用——以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层解释为例[J], 龚德瑜;王思权
2.川西新场蓬莱镇组层序地层研究与储层横向预测 [J], 魏力民;柳梅青
3.川西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储层的敏感性研究 [J], 黎华继
4.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研究与渗透率计算\r——以川西坳陷蓬莱镇组、沙溪庙组储层为例 [J], 邓浩阳;司马立强;吴玟;刘方霖;王馨;王超;杨国栋
5.川西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有利储集砂体展布研究 [J], 李学明;吕正祥;黎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 由须家河组垂 向运移至侏 罗系储 层 , 并沿 输导 砂体 由构造 低部 位 向构 造高 部位侧 向运移 , 至适 当圈闭 中聚集成
藏, 天然气 大规模 运移时期为 晚 白垩世末期一古 近纪。 关键 词 : 川西坳 陷 ; 孝 泉~ 新场地 区 ; 天然气 ; 蓬莱镇组 ; 次生气藏 ; 运移分馏
q u a n — X i n c h a n g a r e a , We s t e r n S i c h u a n D e p r e s s i o n[ J ]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E d i t i o n o f N a t u r l a S c i -
中图分类号 : T E 1 2 2 . 1 文献标 志码 : A
引用格式 : 赵 双丰 , 张枝焕 , 李文浩 , 等.J I I 西坳 陷孝泉一 新 场地区陆相天然气地球化 学及运移特征 『 J 1 . 中国石油大学 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 2 0 1 5 , 3 9 ( 2 ) : 3 1 — 3 8 .
文章编号 : 1 6 7 3 - 5 0 0 5 ( 2 0 1 5 ) 0 2 - 0 0 3 1 - 0 8
d o i :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5 0 0 5 . 2 0 1 5 . 0 2 . 0 0 5
川西坳 陷孝泉 一 新 场 地 区陆 相 天 然 气 地 球 化 学 及 运 移 特 征
2 0 1 5年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Vo 1 . 3 9 No . 2
第 2期
Apr . 2 01 5
Z HAO S h u a n g f e n g ,Z HANG Z h i h u a n,L I We n h a o,e t a 1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g e o c h e mi s t r y a n d mi g r a t i o n i n Xi a o —
e n e e ) , 2 0 1 5 。 3 9 ( 2 ) : 3 1 . 3 8 .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na t ur a l g a s g e o c he mi s t r y a n d mi g r a t i o n i n Xi a o q ua n- Xi nc ha n g a r e a,W e s t e r n Si c h ua n De pr e s s i o n
赵 双 丰 一 ,张枝 焕 ,李 文 浩 ,闫红 星 ,万 甜 甜 ,马 玲
( 1 . 中国石油大 学地球科 学学院 , 北京 1 0 2 2 4 9 ; 2 . 中国石油 大学油气资源与探 测 国家重 点实验 室 , 北京 1 0 2 2 4 9 ; 3 . 中国石油 大学非 常规 油气与新能 源研 究院 , 山东青岛 2 6 6 5 8 0 ; 4 . 中国石油辽河 油田勘探 开发研究 院, 辽宁盘锦 1 2 4 0 1 0 ) 摘要: 天然 气运 移研 究一 直是 油气 地质 领 域 中至关 重要但 又 最为 薄弱 的环 节 , 选 取 甲烷碳 同位 素 、 气体 干燥 系数 ( C , / C ) 、 i C / n C 、 非烃气体组 成等多项天然气 运移示踪参数 , 对孝泉一 新场 地区陆相天然气 的运移特 征进行分 析。 结果 表明 : 须家 河组储层 紧邻烃 源岩 , 天然气 就 近成藏 , 二 次运 移特征 不 明显 , 由于运 移距离 较短 , 烃 源岩生排 烃与 天然 气的成藏几乎 同期 进行 ; 侏 罗系 天然 气为 次生 气藏 , 天 然气 以燕 山 晚期 至喜 山期形 成 的深大 断裂带 为运 移通
ZHAO S h u a n g f e ng 一,ZHANG Zh i h u a n ,LI We n h a o ,YAN Ho n g x i n g ,W AN Ti a n t i a n ,MA L i n g ,
( 1 . C o l & g e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i n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fP o e t r o l e u m, B e i i f n g 1 0 2 2 4 9 ,C h i n a ; 2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o u r c e a n d P r o s p e c t i n g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B e i j i n g 1 0 2 2 4 9, C h i n a ; 3 .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f o U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P e t r o l e u m a n d R e n e w a b l e E n e r g y i n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P e t r o l e u m, Q i n g d a o 2 6 6 5 8 0 ,C h i n a ; 4 . E x p l o r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I st n i t u t e , P e t r o C h i n a L i a o h e O i e l d C o m p a n y , P a 4 i n 1 2 4 0 1 0 ,C h i 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