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咏笔下的“余雪”——品读《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祖咏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终南望余雪》祖咏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先唐、唐诗、宋词、元曲、后唐、文言文、经典诗词、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first Tang Dynasty, Tang poetry, Song poetry, Yuan Opera, the later Tang Dynasty, Classical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终南望余雪》祖咏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及译文注释
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及译文注释《终南望余雪》是由祖咏所创作的,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终南望余雪》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终南望余雪》朝代:唐朝|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古诗简介《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
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
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终南望余雪》翻译/译文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表面;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
《终南望余雪》注释①终南望余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②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③林表:林外,林梢。
表,外表。
④霁色:雨雪后的阳光。
霁,指雨雪后初晴。
《终南望余雪》赏析/鉴赏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
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
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终南望余雪》祖咏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终南望余雪》祖咏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句句咏雪,句句从“望”字着眼,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
起句写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的整体印象。
次句写终南山的余雪,由于阴岭高出云端,远远望去,其上的皑皑积叶仿佛浮在空中。
第三句转笔写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门,“霁”字真实而传神地写出了夕阳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红了林表的美丽画面。
末句承上句的夕阳,写因望见终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这首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自然。
作品原文:终南望馀雪⑴终南阴岭秀⑵,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⑶,城中增暮寒⑷。
词句注释:⑴终南:终南山,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馀(yú)雪:指未融化之雪。
馀,即余。
⑵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⑶林表:林外,林梢。
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⑷暮寒:傍晚的寒气。
白话译文:韵译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散译终南山北坡一片清丽,皑皑积雪似白云飘浮在天际。
林梢被初晴的阳光映照得分外透明,黄昏的城里又增添了阵阵寒气。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应试诗。
《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馀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
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
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作品鉴赏:题意是望终南山之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
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译文鉴赏
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译文|鉴赏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
这就是《终南望余雪》一诗的由来。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终南望余雪》原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及注释译文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⑴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⑵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⑶林表:林外,林梢。
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鉴赏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
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
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
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
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
【诗歌鉴赏】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及翻译赏析祖勇《看南方残雪》原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森林表明城市里越来越冷了。
祖咏《终南望余雪》注释一、看南边的余雪:《全唐诗在这首诗的标题下,有一个小字条:“有一个秘书试着用这个标题。
他吟诵四句赋,即接受它,或问它,说‘意义的终结’。
”这座山的名字叫中南,位于唐朝首都长安(现陕西西安)以南60英里处。
残雪是指未融化的雪。
2、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3.森林桌子:森林外,森林顶部。
手表,外观。
4、霁色:雨雪后的阳光。
霁,指雨雪后初晴。
祖勇《看南方残雪》翻译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表面;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
祖勇《看南方残雪》赏析《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
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
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看南方残雪》是一首供考证的诗。
《唐诗编年史》记载,祖勇年轻时曾到长安参加考试。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看南方的雨雪》。
他必须写一部五字长的法律,六韵十二句。
祖勇读完后想了想,写了四句话,就这样结束了。
他觉得这四句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如果按照考官的要求,以五字六韵十二句的方式书写,他会感觉像画一条蛇,加上脚。
结果,他被破例录取了!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
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
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赏析
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赏析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译文、赏析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祖咏《终南望余雪》全诗翻译及赏析
祖咏《终南望余雪》全诗翻译及赏析祖咏《终南望余雪》全诗翻译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咏《终南望余雪》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作者简介祖咏,唐代诗人。
洛阳(今属河南)人。
生卒年不详。
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
与王维友善。
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
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
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注解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3、林表:林梢。
4、霁色:雨后的阳光。
韵译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诗文赏析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
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
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
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
祖咏《终南望余雪》赏析:寄寓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寒士的关怀
祖咏《终南望余雪》赏析:寄寓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寒士的关怀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是一首五言绝句,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终南山的余雪美景,并寄寓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寒士的关怀。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赏析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2、注释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林外,林梢。
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三、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应试诗。
《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馀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
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
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四、作品赏析1、文学赏析题意是望终南山之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
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
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及译文我爱古诗词
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及译文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及译文《终南望余雪》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终南望余雪》原文及译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终南望余雪》原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译文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⑴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全唐》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⑵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⑶林表:林外,林梢。
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赏析这首诗的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诗的内容不算很难懂,说的是诗人的观察和思考。
写诗人从北面看终南山,冬天雪后的山峰显得十分秀美,山上的积雪深厚,更增加了山的高峻。
当傍晚时分,雪后天晴,林木反射着夕阳的光辉。
由于有了厚厚的积雪,小城的人感觉寒冷增加许多。
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幅完美的冬雪的自然景色。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中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
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
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中“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
祖咏的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
祖咏的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祖咏的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自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祖咏的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
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
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注解】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韵译】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祖咏(699-746?),唐朝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
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
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
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
代表作有《终南望馀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送丘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终南望馀雪》和《望蓟门》两首诗为最著名。
《望蓟门》诗描写沙场塞色,写得波澜壮阔,令人震动,其中“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为有名的佳句。
诗一卷。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
《终南望余雪》赏析
《终南望余雪》赏析终南望余雪①·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②。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③。
[注释]①终南:终南山。
②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
③林表:林木树梢。
霁(jì)色:雪停后的日光。
[赏析]《终南望余雪》是一首咏雪诗。
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
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
全诗紧扣诗题: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
作者简介:祖咏,生卒年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其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清丽自然,恬静闲适。
其边塞诗则雄浑壮丽,情调昂扬。
【评析】: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诗文解释】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
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简析】: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全诗赏析及翻译
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全诗赏析及翻译祖咏的诗《终南望余雪》古诗赏析及翻译注释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文解释】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
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译文1: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下。
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译文2:终南山的北坡,山色格外秀美;远远望去,高峻的岭顶上,那些未化的厚厚积雪,似乎是流动着的白云,飘浮在天边。
雪后初晴的阳光,微微地洒在积雪上,银白色的雪光映照得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降临,晚冬的阵阵寒气,向城中袭来,城里的人也觉得傍晚确实有一些寒意了。
【词语解释】林表:林外。
祖咏(699~746),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后迁居汝水以北。
唐代诗人。
开元年间考中进士,但却未获官职,遂归隐汝坟别业,以渔樵自终。
祖咏与王维交谊颇深,多有酬唱,又与卢象、储光羲、王翰、丘为等人为诗友。
诗以山水写景为主,多隐逸趣尚。
【赏析】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
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
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
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祖咏《终南望余雪》唐诗赏析详解
祖咏《终南望余雪》唐诗赏析详解《终南望余雪》由祖咏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注解】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林表:林外霁色:雨后的阳光《终南望余雪》【韵译】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终南望余雪》【评析】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
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
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
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终南望馀雪》配图赏析
《终南望馀雪》配图赏析
《终南望馀雪》配图赏析
唐代诗人祖咏的诗《终南望馀雪》,一起欣赏这首诗。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终南望馀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时所作。
按当时的规定,应写十二句,可他写了这四句便交卷了,人问为什么,他说题意已发挥尽了。
这话一点不假。
终南山在长安城南,北坡的'秀姿便映入眼帘。
此刻,山坡上积雪未消,皓素一片。
高高的山峰插入云端,雪光与云影相映,峰顶若隐若浮,缥缈氤氲。
天气初晴,林梢还挂着残雪,在落日返照下,显得一片明亮。
冰死消融,寒气渐重。
随着暮色的降临,这寒气更是有增无减,难怪长安城里,家家都在围炉添衣了!古今咏雪的佳作很多,作为试帖诗,这样精炼圆满,却不可多得,所以,一经传出,便成了诗坛佳话。
(注)霁色:雨雪停歇后的日色。
【《终南望馀雪》配图赏析】。
终南望余雪(祖咏)原文及赏析
终南望余雪(祖咏)原文及赏析终南望余雪(祖咏)原文及赏析终南望余雪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悲鸟逝兮,独穷旦暮。
凤凰于飞兮,与之子丘。
之子于归兮,百两御之。
彼之子于宣兮,百两将之。
车如流水兮,马如旋风。
风之落叶兮,巨城之东。
巨城之东兮,民歌鬩牛。
望留庚癸兮,余亦忘归。
吾欲留之兮,何以留之?吾欲留之兮,何以有以?宁不我顾兮,不顾所思?复命邦家兮,无罪无辜。
於乎上帝兮,奈若何哉!赏析:《终南望余雪》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又是唐代文坛双峰之一的祖咏所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述了作者在终南山向北望去,远眺北方的余雪,思绪万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交融,展现了作者的感怀和哀思。
首先,诗中引用了北冥鲲鹏的形象来比喻大自然的壮丽和宏伟。
北冥有一种鱼叫鲲,形体巨大,不可估量。
当鲲化身为鸟时,便成为了鹏,其背部所展示的宽广无比,几乎覆盖了数千里的广阔天地。
这种描述突出了北方大陆的辽阔和雄伟,以及大自然所蕴含的无限力量。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中“悲鸟逝兮,独穷旦暮”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困顿之感。
而凤凰与子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才子佳人之间虚无缥缈的思念与仰慕。
在诗的末尾,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统治者的忧虑。
作者提到了“复命邦家兮,无罪无辜”,这反映出诗人希望国家能够公正无私地为百姓服务,并呼吁政治家能够审慎执政,保护人民的权益。
最后两句“于乎上帝兮,奈若何哉!”则表达了诗人对上帝的担忧,暗示了社会与天道相违背的危机感。
《终南望余雪》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文学造诣和广阔的思想境界。
诗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手法,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思考。
综上所述,祖咏的《终南望余雪》通过扣人心弦的描写方式,勾勒出北方地域的雄伟和壮丽,以及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祖咏《终南望余雪》简析
祖咏《终南望余雪》简析
终南望余雪①
终南阴岭秀②,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③,城中增暮寒。
【注解】
①据《唐诗纪事》记载,这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
按规定应该为六韵十二句,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尽。
”
②阴岭:终南山的北面。
③林表:树梢。
霁色:雪后初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终南山雪景的诗作。
一二句写终南山雪景。
天晴雪融,惟山阴高处尚存积雪,远远望去像是浮在云上。
三四句写雪晴日出,阳光辉映山林,但化雪后长安城的晚上将更加寒冷,把视线从终南山引向长安城,突然转折,别有新意,蕴含深刻。
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及译文注释
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及译文注释《终南望余雪》是由祖咏所创作的,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终南望余雪》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终南望余雪》朝代:唐朝|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古诗简介《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
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
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终南望余雪》翻译/译文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表面;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
《终南望余雪》注释①终南望余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②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③林表:林外,林梢。
表,外表。
④霁色:雨雪后的阳光。
霁,指雨雪后初晴。
《终南望余雪》赏析/鉴赏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
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
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赏析唐诗《终南望余雪》
赏析唐诗《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作品,诗中描绘了冬日里长安城南终南山的雪景。
全诗如下: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终南山的雪景,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的期盼。
诗人通过对终南山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冷、静谧的冬日画卷。
首句“终南阴岭秀”,诗人从大处着笔,描绘了终南山阴岭的秀美景色。
“阴岭”一词,暗示了冬日的寒冷与雪景。
诗人通过对终南山的赞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次句“积雪浮云端”,诗人以雪为主题,展现了终南山积雪的壮观景象。
积雪覆盖了山顶,仿佛与云端相融,给人以静谧、深远之感。
这里的“浮云端”不仅描绘了积雪的景象,还暗指了世间的纷扰与烦恼。
接下来两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人通过对
林间的雪景和城中的寒意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的期盼。
“明霁色”一词,暗示了雪后初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
而“城中增暮寒”则暗示了政治昏暗、世态炎凉的现实。
整首诗通过对终南山雪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的期盼。
同时,诗人以自然之美寓含政治之理,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