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划经济方式调整房价很愚蠢
大炮语录
刚刚出国回京看到了国务院国发【2010】10号文件(以下简称10号文件)的全文,政策升级了,上次是国办发【2010】4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短短一段时间就升级为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了。
在国外接到了大量的短信,传递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四条部署意见和国十条中的部分信息,未见全文不敢评论,有了全文就可以解读了。
也许是片面的,仅为一家之谈吧。
一、这只是个开始1、国务院10号文件仅仅是个对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下列计划任务的工作布置,只是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意见和分工,要求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按照10号文件的要求去“加快定制、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
而这些由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具体措施才是市场中必须执行和遵守的文件,如建设部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他部委或部委联合的执行文件、地方政府将按上述精神出台的文件、新闻宣传单位将出台的文件等都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出台呢。
也许这是个较长的政策决定过程,市场也一定会在这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之前采取观望的态度,等待第二只靴子落地。
目前的市场反映最多也就是一种心理的压力造成的刺激,真正的重拳也许还在后面,尚有许多的未确定因素。
2、国务院10号文件是对1998年的23号文件和2003年的18号文件的彻底否定,也仅仅是个开始性的否定。
此后出台的各种文件也许就会是彻底的否定了。
中国房改的核心文件是1998年的23号文件,而23号文件的核心除了强调要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住房供应体系,就是按不同收入标准分别由市场化方式、政府补贴的方式和政府保障的方式分别解决住房问题,并且在取消福利分房的过度期间用经济适用住房的砖头补贴和房价高于四倍工资时的工资补贴方式实行双轨制。
同时用廉租房等方式对低收入和住房困难家庭给以保障。
2003年的18号文件再次强调了这三种供应体系的关系,尤其是逐步向市场化过渡中扩大了应用市场化方式解决住房问题的收入人群,强调了应配套的相应制度改革和保障制度的建立。
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底、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我国经济改革其实是改变这种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最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
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
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
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
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
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
短缺通常会引发黑市的产生,而黑市则会对国家的计划经济造成极大地危害。
另外,国家可以无视人民的需求和喜好而硬性要求他们的生产目标,违背了孙子兵法的“令民与上同意者。
”会造成抵触,民众消极懈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2.不能改善微观效率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
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
缺少私人竞争,会造成产品质量降低,这也意味着生产者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甚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
比如日本,大型财团形成卡特尔,垄断国内市场价格,大型企业内部依旧采用大锅饭,年功序列模式,缺乏微观竞争效率。
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很容易通过计划经济发展规模经济,使得发展效率大为提高,苏联短时期内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政治上被誉为“第三极”,日本战后致力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所以计划经济的出现给批评者的产生了严重的自我矛盾。
就是微观的低效率无法延伸到成为宏观的低效率,宏观效率极高。
3.扼杀个人自由计划经济下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不考虑少数阶层的诉求,个人的消极自由就自然被牺牲(见伯林《自由论》中关于消极自由的描述,自由主义评价自由程度是消极自由的程度)。
采用金融手段调控房价的研究
了较深入完整的分析, 对完善我 国房价调控的金融手段有 着积极的理论建设意义。
二、 采用 金融手段 调控房 价研究 的理 论基础
1我国房地产市场和住房制 度的现状。中国房地产 .
改革模式的四个阶段 : 7 1 8年以前的计划经济模式主要依 9
附属生 活项 目安排住宅 建设 。18- 19 年 的“ 91 98 计划 + 市
地租理论 : 西方经典的地租理论 , 可分为三类 : 古典经 赖于政府提供的福利房。以及建设单位基本建设项 目的
会导致 由房地产过度投机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结构性恶性 到它所 能达到 的最 大 限度 时 为 止 , 过这 一 点 , 果 我 们 超 如
通货膨胀 , 从而严重影响我国经济良好快速的发展势头。
一
继续增加投资 , 产品产量也会增加 , 但增加得较少 , 而且总 是越来越少 , 直到土地的肥力被耗 尽 , 耕作技术也不会再
济学地租理论、 新古典城市地租理论和马克思地租理论。
定 面积 的土地 的生 产力 有 一最 大 限度 , 过 这一 限度 后 , 超
收稿 日期 :0 1—0 21 3—1 3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 世纪中叶的威廉 ・ 1 7 配第发现一 场“ 模式。表现为单位建房、 开发商建房的双轨制并存 , 市
2 1 年 第 7期 01 ( 总第 2 2期 ) 2
世 纪桥
( e e l o 22 G nr .2 ) aN
采用金 融 手段 调 控房 价 的研 究
计划经济有什么劣势
计划经济有什么劣势在探讨经济体制时,计划经济是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模式。
不可否认,计划经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条件下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劣势。
首先,计划经济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巨大的难题。
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体中,要准确、全面地掌握各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供应以及生产能力等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且不断变化的,计划制定者很难及时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
这就容易导致生产与需求的脱节,要么生产过多造成资源浪费和库存积压,要么生产不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其次,计划经济往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抑制。
因为生产和分配都由计划决定,企业没有竞争压力,也就缺乏改进技术、提高效率和创新的动力。
个人的工作成果与个人所得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干多干少一个样,容易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和工作质量不高。
再者,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灵活性不足。
市场能够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迅速调整资源的配置,而计划经济则需要经过繁琐的计划制定和审批程序,才能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
这使得资源难以快速流向最需要和最有效率的地方,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效率。
另外,计划经济下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消费者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用脚投票”,促使企业提升质量。
而且,计划经济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权力寻租现象的滋生。
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大量的行政机构和官员参与,这可能会增加行政成本和管理的复杂性。
在权力集中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破坏经济秩序和公平性。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计划经济不利于新技术和新思想的产生和传播。
市场竞争能够激发企业和个人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理念,而计划经济中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的空间和可能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计划经济也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房价: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国房地产新一轮改革要避免“新加坡模式”的陷阱
须在住房领域推进深层制度改革 ,也即
高了大概 50 0 %,但 是 中国的城市化率
目前 还不 到 5 %,还 需 要 投 入 大 量 的 建 0 设 资 金 。 在现 代 化 进 程 中 ,城 市 自顾 自
从强调住房市 场化的第一代 改革模式 ,
是通 向新的奴役道路的开始 。 适当加大保 障房的建设 是必须的 ,
但 以政 府 主导 的保 障 模式 为 主要 供 应 方 式也 是 肯 定 不 行 的 。 为 今 之计 , 中 国必
第一 ,中国人均土地资源虽然相 比 世界平均水平 ,并不算丰富 ,但相 比新
加 坡 ,却 可 以说 是 天 壤 地 别 。 而城 市化 的 居住 方 式 是 更 加 集 约 、更 加 有效 的方 式 ,大 概 同样 的 一 块 国土 面 积 足 可 以 比 农 村 安 置 4— 5倍 以 上 的人 口 ,所 以 中 国 其实 根 本 不 用 象新 加坡 那 样 担 心 土 地
然 而 ,新 加 坡 的 情 况 同样 十 分 特 殊 。它 是 一 个 海 岛 国家 ,土 地 奇缺 ,大
量土地靠填海造 田形成。我们 知道 ,市
场 模 式 与 计 划 模 式 并 没 有 绝 对 的优 劣 ,
如果资源极其贫乏 ,有人多吃一 口,就 会有人饿死 ,则市场模式应该终结 ,计
二 是 基 础 设 施 因 土地 财政 而 腾 飞 ,可谓
一
产业化发展。但在我国 ,房地产是拉动
经 济 的 中 流砥 柱 ,采 用 新 加 坡模 式 以保 障 住 房 为 主既 与我 围 同情 不 符 ,也势 必 对 中 国经 济造 成 重 大 影 响 ,到头 来 还 是
推进 体 制 改 革 、 以彻 底 的房 地 产 市场 化 模 式 为 主保 障 为 辅 才是 根 本 出路
任志强-国发10号文件只是个开始
这只是个开始——我对国发【2010】10号文件的解读刚刚出国回京看到了国务院国发【2010】10号文件(以下简称10号文件)的全文,政策升级了,上次是国办发【2010】4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短短一段时间就升级为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了。
在国外接到了大量的短信,传递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四条部署意见和国十条中的部分信息,未见全文不敢评论,有了全文就可以解读了。
也许是片面的,仅为一家之谈吧。
一、这只是个开始1、国务院10号文件仅仅是个对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下列计划任务的工作布置,只是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意见和分工,要求各部委和地方政府按照10号文件的要求去“加快定制、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
而这些由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具体措施才是市场中必须执行和遵守的文件,如建设部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他部委或部委联合的执行文件、地方政府将按上述精神出台的文件、新闻宣传单位将出台的文件等都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出台呢。
也许这是个较长的政策决定过程,市场也一定会在这一系列的政策出台之前采取观望的态度,等待第二只靴子落地。
目前的市场反映最多也就是一种心理的压力造成的刺激,真正的重拳也许还在后面,尚有许多的未确定因素。
2、国务院10号文件是对1998年的23号文件和2003年的18号文件的彻底否定,也仅仅是个开始性的否定。
此后出台的各种文件也许就会是彻底的否定了。
中国房改的核心文件是1998年的23号文件,而23号文件的核心除了强调要取消福利分房制度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住房供应体系,就是按不同收入标准分别由市场化方式、政府补贴的方式和政府保障的方式分别解决住房问题,并且在取消福利分房的过度期间用经济适用住房的砖头补贴和房价高于四倍工资时的工资补贴方式实行双轨制。
同时用廉租房等方式对低收入和住房困难家庭给以保障。
@告诉你开发商们为何宁死也不降房价 其实很简单
告诉你开发商们为何宁死也不降房价其实很简单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本人是学经济学的,毕业于中国最高学府,现在在一家国内著名房产商任财务总监。
我仔细看了下大家写的文章,确实高人不少。
有的把高房价归因于ZF,有的归因于垄断,还有的归因于信心……等等等等,不一而类。
但是不管归因于哪种最终可以总结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希望通过寻找中国经济在经济学上的死结找到一个最佳的做空点,也就是很多人宣称的崩溃,然后在这个崩溃来临的时候入场做多(该买房的买房,该娶媳妇的娶媳妇。
)实际上,这是金融高手的操盘法,也是最高明的投资手法,但是我只有一个问题,你们真的个个都是金融大师吗?你们知道自己和大师间的区别吗?恐怕在论坛里天天喊着空,喊着崩溃的人,自己哪天丈母娘一个电话就去乖乖把房子买了,哪怕明知道这样做即便不是最傻也不高明。
但是你就是做了!这就是你和大师的差别,真正的大师比如说巴菲特,人家最开始做股票的时候,专门成立一个股票投资基金,在认为估值过高的时候可以坚持5年不买一只股票!你想象一下,一个专门靠炒股赚钱的人,N多人把钱交给你炒股赚钱,你拿着别人那么多钱5年一只股票都不出手!就像说相声的高手5年都不说一句话,就像歌手5年不唱一首歌!是什么感觉?如果是你,你憋得住?是的!这就是老百姓和金融大师的区别!基本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大师有充分的理论基础,有坚定的信念,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而坚定执行!所以我在这里不想说谁买房对或者不对。
如果是信念不坚定者,越早买越好,因为跌的时候你也不会买的,因为你信念很容易动摇,那时候你会觉得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真的跌到你心理价位了你还是不买,因为你觉得房子没啥价值。
而涨的时候你总有一天会买,因为你会觉得房子会越来越值钱。
这就是大多数老百姓的想法,也是大多数老百姓终身贫困的原因(比如说在下的父母那一类人)。
如果是有坚定信念或者压根买不起房的人,你就坚定自己的信念,自己设定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我的计算方法是用你现在的房租除以中长期利率(5%),因为房子是长期投资,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3年期利率是合适的。
上海过去房价的趋势
上海过去房价的趋势上海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房价的持续上涨。
以下是对上海过去房价趋势的详细回答: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房价相对较低。
那个时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起步阶段,政府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房地产交易主要由政府来安排。
由于供需关系较为平衡,房价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
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上海的房价开始出现明显的上涨。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化的进程,居民对房屋的需求逐渐增加,而供应量相对有限,这导致了房价的上升。
到了21世纪初,中国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阶段,上海的房价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增长周期。
这一时期,上海的房价以每年近两位数的速度上涨,大幅超过了人们的预期。
有一些原因可以解释这一现象:首先,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更多的人拥有了购房能力。
上海的经济实力和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也相应增加,购房的需求不断增加。
其次,外来购房者的涌入也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人才。
这些外来购房者不仅增加了房屋需求,还带来了更高的购房预算,推高了房价。
再次,低利率政策也是上海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海政府通过降低利率和鼓励银行发放房贷的方式,刺激了购房需求,进而推动了房价上涨。
此外,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也吸引了大量的房地产投资。
很多人将房地产看作是一种投资手段,而不仅仅是居住的需求。
投资需求的增加也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在2016年左右,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其中包括限购、限贷、提高购房门槛等措施。
这些限制措施使得上海的房价增速得到一定程度的放缓,但并没有实现实质性的下降。
近年来,为了改善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上海政府加大了新建商品住房的供应,并积极推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也对房价上涨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计划经济的危害和影响
简要说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是所有者缺位、激励约束机制失灵,价格对经济没有指示性,由此导致劳动者积极性底、市场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最终结果是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我国经济改革其实是改变这种体制,引入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最终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资源无法微观有效分配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
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或是财团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
如当国家要求全国广种苹果时,事实可以是民众对苹果的需求不大。
如是者多种出来的苹果在微观层面就会形成浪费。
因为私人不得反对政府或是财团的决策,如果民众对芒果的需求高涨,但政府可以不按民众的喜好,而拒绝种植芒果。
因而芒果在这个计划经济国家,就变成短缺。
短缺通常会引发黑市的产生,而黑市则会对国家的计划经济造成极大地危害。
另外,国家可以无视人民的需求和喜好而硬性要求他们的生产目标,违背了孙子兵法的“令民与上同意者。
”会造成抵触,民众消极懈怠,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2.不能改善微观效率计划经济下的微观效率通常是低落的,主因是国家或是财团往往不强调私人参与,而是由政府或财团一个全权话事。
即是说,计划经济下会缺少私人竞争。
缺少私人竞争,会造成产品质量降低,这也意味着生产者不能在生产方式不变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效率,甚至价格也不能通过竞争而有所调整。
比如日本,大型财团形成卡特尔,垄断国内市场价格,大型企业内部依旧采用大锅饭,年功序列模式,缺乏微观竞争效率。
但是从宏观角度,国家很容易通过计划经济发展规模经济,使得发展效率大为提高,苏联短时期内成为超级大国,中国政治上被誉为“第三极”,日本战后致力经济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所以计划经济的出现给批评者的产生了严重的自我矛盾。
就是微观的低效率无法延伸到成为宏观的低效率,宏观效率极高。
3.扼杀个人自由计划经济下经济问题都是由政府决定,不考虑少数阶层的诉求,个人的消极自由就自然被牺牲(见伯林《自由论》中关于消极自由的描述,自由主义评价自由程度是消极自由的程度)。
计划经济弊端
计划经济弊端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政府通过计划和指令来调配资源、安排生产和分配产品。
然而,尽管计划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但其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计划经济的弊端。
首先,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通过计划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产品的生产,而这种决策往往是基于政府官员的主观判断和政治考量,而非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这就容易造成资源的过度配置和产品的过剩生产,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减少。
其次,计划经济缺乏市场竞争,导致效率低下。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命令来指导生产和分配,而缺乏市场竞争的机制。
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缺乏动力和创新精神,产品质量低下,生产成本高昂,效率低下。
而且,由于缺乏市场竞争,消费者的选择权也受到限制,无法享受到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另外,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命令来指导资源的配置,而忽视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这就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僵化和不灵活,无法及时调整和适应市场的变化,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福利的减少。
最后,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官员往往拥有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很容易被滥用,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的现象。
这就容易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公平的减少,损害了整个社会的利益。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但其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市场经济的优点,逐步完善和改进计划经济体制,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计划经济的弊端
计划经济的弊端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制定计划,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的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过计划来调控资源配置、生产和消费,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一些弊端,这些弊端在实践中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分配由政府来决定,而非市场的供求关系。
这样就容易造成资源的过度配置和使用,导致资源的浪费。
同时,由于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决定往往是基于政治考虑而非经济效益,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问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其次,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和机构缺乏竞争机制,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往往通过指令性的方式来安排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企业缺乏竞争的动力和市场的激励,导致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计划经济也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失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往往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整资源的配置和分配,而忽视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
这样就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失衡,导致一些行业和领域的资源过剩,而另一些行业和领域的资源供应不足,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最后,计划经济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较多,而且资源的配置和分配由政府来决定,容易造成官员和官僚机构的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这样就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公平和效率,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资源浪费、低效率、创新不足、资源失衡和官僚主义等弊端。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经济体制,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计划经济失败
计划经济失败计划经济是20世纪上半叶的一种经济体制,它通过政府的计划和指导来调控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计划经济存在着许多问题,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计划经济的失败原因。
首先,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严重的浪费。
由于计划经济下的资源配置是由政府来决定的,而政府通常缺乏市场信息和动态调整的能力,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下,许多资源被浪费在不必要的项目上,而一些急需的领域却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这导致了整个经济的低效率运行。
其次,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通常是由政府来指导和控制的,他们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动力,因此很难激发出企业的创新潜力。
相反,企业更多地是为了完成政府的指标和任务,而不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导致了企业的效率低下和产品质量的不稳定,最终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此外,计划经济下的价格体系扭曲也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通常是由政府来制定和调控的,而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这导致了价格的扭曲和失真,使得资源配置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和浪费。
而且,由于价格的扭曲,企业难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和销售,这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低效率和低质量。
最后,计划经济下的宏观调控难以有效实施。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通常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和颁布命令来进行宏观调控,然而由于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政府往往难以准确地掌握市场的动态变化和需求的变化,导致了宏观调控的失灵和失效。
这使得经济往往出现了通货膨胀、资源过剩或者供需失衡等问题,最终导致了整个经济体制的崩溃和失败。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其资源配置的浪费、企业缺乏竞争力和创新力、价格体系扭曲以及宏观调控难以有效实施等原因所致。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和问题,转变观念,积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期实现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房价辩论
首先,从经济上说,房地产业产生了泡沫。
房地产在我过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很大,如果房地产业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我国整个的经济发展。
高房价不是因为供求不平衡产生的,而是过度的投资(尤其是炒房)、地方政府盲目开发,追求GDP以满足自己对政绩要求而出现的。
其次,也就是因为高房价不是正常的经济供求关系产生的,所以持久的高房价肯定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中央政府不会坐视不管,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党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
温家宝总理在整改工作报告中就提到要降低房价,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最后,高房价是因为有巨大的个人利益在里面。
表面上的如炒房子投资客,房地产商等。
私下里的就是当地的某些政府官员,通过卖地给房地产商,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的GDP,而且顺便还可以把自己的腰包鼓起来。
这个就直接导致了腐败,反腐倡廉是党一直的口号,不会任由其发展。
还有一个就是央企和国企对房地产的盲目投资,使得地价不断上涨,直接导致了房地产的成本,也是高房价的原因。
最近好像国企要退出房地产业,这个会使竞争减小,成本客观上降低。
房价也会逐步的降下来。
综上所述,房价肯定会降……这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需求的供给增长属于虚长,构成经济泡沫。
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在10%以内是正常的。
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导致房价猛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比如日本8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就与这个有关。
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到90年代初破灭的泡沫经济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泡沫事件,既便是一贯爱吵架的经济学界对当时日本泡沫经济的实质的认识也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国内的学者在讨论泡沫问题时也通常是言必称日本泡沫经济。
那么我们看看在这个最著名泡沫事件中房地产价格究竟表现如何。
按一般的看法,日本的泡沫经济自1985年的“广场协议”开始,到1990年泡沫开始破灭结束,泡沫膨胀阶段用了5年的时间,1990年泡沫破灭以后,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直到现在14年过去,经济衰退仍然没有过去。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主导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通过制定计划来调控资源配置、生产经营和市场供求,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着一些优缺点,下面将就这些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计划经济的优点之一是能够有效调控资源配置。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计划来引导资源向重点行业和地区倾斜,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发,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计划经济可以有效调控市场供求。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供求波动较大,容易导致经济波动和失业问题。
而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可以通过计划来控制市场供求,以保持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
此外,计划经济还可以促进公平分配。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和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容易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而在计划经济下,政府可以通过计划来调控收入分配,保障基本民生和社会公平。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首先,计划经济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不灵活。
由于计划经济是由政府制定计划来调控资源配置,而政府的信息获取和决策效率有限,容易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浪费。
其次,计划经济容易导致市场失灵。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通过计划来控制市场供求,容易导致市场价格失真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从而影响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计划经济也容易导致创新的不足。
在计划经济下,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容易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动力和创新意识,从而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具有调控资源配置、市场供求和公平分配的优点,但也存在着资源配置不灵活、市场失灵和创新不足的缺点。
因此,在实践中,需要权衡利弊,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优点,同时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与缺点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与缺点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是指由政府主导的经济管理模式,政府通过计划、指令和管理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和分配,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这一体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
本文将分别探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与缺点。
一、优点1. 经济稳定性中国计划经济体制能够通过国家的计划和指令控制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政府可以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需求,调整资源配置,避免过度投资和过剩产能的问题。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价格等手段,可以有效地遏制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使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相对稳定。
2. 国家战略和重点支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可以根据国家战略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资源的配置和支持重点行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计划目标和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国家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 社会公平与均衡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可通过计划和指令对资源分配进行调控,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途径,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减少贫富差距,提高全民福祉水平。
二、缺点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主要由政府决策,相对缺乏市场机制作用,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政府难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容易出现供需失衡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此外,政府的决策和指令通常需经过多个层级的批准和执行,导致决策滞后,影响资源配置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2. 创新能力不足计划经济体制对市场竞争的控制较为严格,对个体创新和企业竞争的激励机制较弱。
缺乏市场竞争的刺激,企业创新动力相对较低,导致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滞后。
相比之下,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注重竞争和创新,能够更好地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3. 市场监管不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监管机制相对不完善,容易出现市场乱象和不正当竞争。
政府往往承担过多的经济管理职能,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机构和法规制度。
计划经济弊端
计划经济弊端计划经济是指由国家制定计划,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指导和管理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资源配置和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计划安排和指导,实行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些弊端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社会的进步。
首先,计划经济存在着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是由国家计划部门统一安排和决定的,而非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使用,因为国家计划部门无法像市场机制那样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其次,计划经济往往导致了企业效率的低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往往受到政府的直接指导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了过多的政治干预,企业的自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这种情况下,企业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来灵活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了企业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缺乏竞争力。
此外,计划经济还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往往通过计划的方式来安排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而非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
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会过度投入某些行业和项目,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而忽视了其他行业和项目的需求和发展。
最后,计划经济也容易导致了创新能力的不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往往受到政府的直接指导和控制,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和空间。
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只能按照政府的计划和要求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空间,导致了整个经济的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着诸多弊端,包括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企业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滥用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弊端,不断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的转变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的转变根据给定的题目,我将按照论述的方式来写这篇文章。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的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的重大转变。
这一转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转变的原因、过程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一、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完全受到计划经济的控制。
政府通过分配房产给个人或单位,并设定一定的价格,来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
然而,这种计划经济模式存在着住房供需不平衡、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为了解决计划经济下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措施。
首先是在1988年出台《城市房地产管理暂行条例》,此举标志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随后,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等,不断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改革。
三、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市场化改革使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
通过市场竞争的机制,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激发了供求关系,扩大了住房的供给。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购房者的权益得到更好地保护,购房过程更加透明公正。
这不仅促进了住房消费的增加,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市场化改革的挑战与问题然而,市场化改革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场调控不到位会导致房价波动较大,造成市场不稳定。
其次,也出现了一些投资炒房等不正当行为,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恶性竞争和泡沫的形成。
此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房地产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带来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影响到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
五、未来的发展及建议为了进一步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中国政府可以加强市场监管,遏制不正当的投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应加大对土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
2021年致命的自负读书笔记
致命的自负读书笔记《致命的自负》是0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由 ___编写。
以下是的致命的自负,欢迎阅读!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看完这本《致命的自负》,我觉得这实在是一本艰涩难懂的书。
“有人看到光,有人看到的却是影。
”即使是阅读同一著作,每个人的 ___和收获都不尽相同。
有人获得力量,有人获得安慰。
如此悲哀,它没有给我什么启发。
我只能说我的阅读水平有限,在这方面的知识实在是太过匮乏,希望下次再读之时能有不一样的___。
___,英国经济学家,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一直 ______,发对计划经济,认为社会目标是跟人目标的总和,社会目标不能抑制个人目标。
他相信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有一种自行趋于稳定的机能, ___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他认为 ___违背人性,计划经济将导致 ___极权, ___的思想主张是一种“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是 ___的最后一部作品,书中集中体现了他全面而系统地批判他所谓的“ ___”主题。
这一点从本书的副标题“ ___的谬论”可以看出。
导言中强调, ___所谓的“ ___”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 ___,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可是令人费解的是,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在我看来,两者虽有不同,但是本质上相差不远。
___的矛头直指韦伯的“理性 ___”及其“ ___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适用于我们现实行的 ___。
书中多次提出“拓展秩序”,但是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合理的解释。
有人说是指“资本主义”。
这是一种误解了。
拓展秩序是 ___在书中提到的核心概念,是他早年“自发秩序”的思想延伸。
他指出“为了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必须明白,这种拓展秩序并不是人们的设计或意图造成的结果,而是一个自发的产物。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拓展秩序也是盲目的,自发的。
在论证这一观点时, ___用的是生物学和经济学的理论。
其最精彩的一部分当属达尔文的进化论。
生物进化引出文化进化,两者再进行比较,进而说明文化和文化的传递,几乎不可能受遗传的决定。
计划经济的弊端
计划经济的弊端试题:计划经济的弊端答案:计划经济存在的弊端有:第一,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
第二,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
第三,计划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地巨大浪费等等缺陷。
第四,计划经济体制与由众多平等个体组成国家的现实世界相冲突。
在一国内,宏观上人为地制造出计划制订者,计划执行者,计划执行利益受损者,微观上的企业主体被分成企业管理者和劳动人员等等,构成特权阶层和被奴役阶层不可避免。
消极怠工成为劳动者的必然选取。
【相关阅读】计划经济的弊端大凡过来人,对计划经济的弊端都会记忆犹新。
按道理讲,计划经济总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一切大小事务,都有周密的计划安排,可为何一旦执行起来就乱了章法?多数的解释,是政府计划手段不够先进(如没有高智能电脑),信息反馈慢,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样讲不能说错,但未免显得过于肤浅。
难道有先进电脑,计划经济就可起死回生?显现绝对不是。
摆明的事实,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且也是最早拥有计算机的国家,当年在大学念书,我就学过他们的国民经济计划学,什么投入产出表,什么经济运筹法,什么“影子价格”等等,高深莫测,神乎其神。
其计划方法,不谓不高明;计划手段,也不谓不先进,可结果如何呢?经济始终还是不争气,国家最后走向了解体。
说到底,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计划经济所以失败,原因还得从政府的“人”身上去找。
传统观点认为,政府都是大义为公的。
可经济学家布坎南说,政府只是个抽象概念,最终要由人组成,因此,若要分析政府行为,务必从人性出发。
他还说,政府里的人,其实与常人没有分别,既不能超凡脱俗,也非无所不能。
布坎南首开先河,把“经济人”引入政治学研究。
此一创举,不仅仅打通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通道,而且也拓宽了经济学的视野,让经济学对研究政府问题有了用武之地。
计划经济的优缺点及事例
计划经济优点:
1.能够使国民经济有百分比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2.能够在特殊时期,最大程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避免重大损失和浪费。
3.有利于经济估计,制订经济发展战略。
4.能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预防两极分化。
同时能够逐步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发挥各个地
域经济优势,逐步缩小乃至消除地域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状态。
5.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发展科技、文教事业,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
6.能够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形成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市场经济,在全社会规模上自觉
地利用价值规律。
7.能够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并使之协调发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计划经济缺点:
1.缺乏竞争,造成市场严重落后。
2.缺乏经济活力。
3.轻易脱离实际,造成资源巨大浪费。
4.轻易损害经济主体利益,造成动力不足和效率低下。
5.易出现瞎指挥和官僚主义情况。
计划经济事例:
1.现在在中国,和国家安全相关产业全部是国有,我们国家没有私人军工厂,石油企业、
移动通讯企业、公交企业,大城市地铁,也多是国营企业。
私人能够参股,不过绝不可能自己开。
2.国家对盐进行流通控制也是计划经济一个表现。
盐是生活必需品,每个人全部必需有
盐才能生存,假如不是国家专卖,由部分商人控制起来话后果不堪设想。
很轻易引发动乱。
盐价格,品质是由国家控制话,就能够造成垄断税收.那样话,就能够加大财政收入。
同时盐也是矿产资源,这么做也有利于保护国家资源。
但同时也会缺乏竞争,难以让利于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计划经济方式调整房价很愚蠢
[2010-04-20]
试图用计划经济的方式和粮、肉价格控制的方式调整房价是一种愚蠢,换个思路,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也许才能达到目的。
两会前后中央政府在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上连续出台了多项措施,但两会之后的天价地让市场发生了突变,特别是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大城市都在两会之后爆出了众多的“日光盘”。
一手房与二手房同时出现了量价齐升的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再次升温以及媒体的热议。
又一次引发了与2009年相似的争论,是小阳春还是倒春寒,都在为未来的房价走势和政府拟出台的政策表示疑虑。
一、二月份重点城市的销售下降,但全国出现了同比增长38.2%的总量增长,由于去年同期的基数低,所以增幅极高。
今年一、二月份的增幅虽然下降,但总量仍在增长并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
主要城市的销售下降在媒体的宣传中给社会造成了一个房价在中央政策的打压之下可能下滑的假象,引发了一部分需求的观望。
当两会之后,特别是市场爆出天价地王时,这些观望中的需求没有看到房价的下降,反而看到的是CPI上涨的通胀预期加大,负利率让多数人重新回到了市场,于是需求再一次的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房价也在天价地和CPI上涨及货币总量不减之下保持了再次的居高不下。
核心的问题重回到供求关系上了,去年上半年虽然在保八的增长中,房地产的销售在各项政策的刺激之下出现了回升和快速增长,但上半年并未增加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量,今年的土地购置仍处于负18%的增长,开复工总量只在下半年才有所恢复,总的投资增幅仍远远小于固定投资增幅。
9—12月份甚至出现了投资绝对量的下降,因此半年之前就可以得出今年上半年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的结论。
去年下半年才开始增长的新开工面积大多无法在今年的上半年变成可销售的商品房,没有捂盘也无法保证上半年的充分供应。
但如果政策不做逆向调整,则会在去年的年底和今年的上半年加大开工的意愿,大大的增加市场在下半年的供给量并在下半年年底和今年的上半年加大开工的意愿,大大的增加了市场在下半年的供给量并在下半年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并在不断的供给增加中保持相对的稳定,缓解房价过快上涨的矛盾。
但逆向调整的政策出台之后,就很难说投资的意愿是否能长期的保持,下半年和此后的供给是否能持续增加了,也许打压房价的同时也让投资的意愿被打了下去,用供给的增加缓解房价过快上涨的能力,再一次被抑制了,那么房价仍会在供求之间严重不平衡中蹦蹦跳跳。
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本来就是根据价格这个信号来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的,但经济学的道理在国内非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中似乎并不起作用。
政府总是用看得见的并闲不住的手来拨弄价格信号,用调整和干预的手段让价格信号扭曲,引发着市场的波动。
未来看不见的手已经在发挥作用了,天价地正说明市场在价格的信号作用下拼命的用增加供给的方式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房子是个要有较长建设周期的产品,严格的审批和准入制度的管理让市场的供给无法在瞬间反映出来,于是价格就会在这个尚未能用新供给缓解供求矛盾的空间中暴涨,价格就会回到平稳增长的水平。
然后闲不住的手却无法忍受这种价格的信号作用,当上涨在供求平衡的施工周期中尚未达到充分供给时,政府就大动干戈,出台各种严厉措施,恨不得一天之内一个政策出台就让价格跌下去。
但市场却不是这样,价格的下跌要有个周期,这个周期与生产能力、加大供给相关的。
当这个周期并未形成时,只会首先出现的是市场化的观望与期待,出现销售的下降。
但开发商手中有足够的资金时,并不会在短暂的观望期中首先降价,只有在资金链要发生断裂危险时,才会放弃利润而先保证现金流的需求才会用降价的牺牲维持生存。
但消费者却无法保持沉默,被抑制的需求只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就一定会选择时机去释放的。
两会过后一个周期未形成民众没有看到价格在观望中下降,反而看到土地供给的稀缺和价格的上涨,他们再也不敢去冒这种观望的风险了。
历史上每一次观望之后,观望者都不得不在政策的无效中支付更高的成本与教训,让他们在两会之后冲入了市场,再次形成了报复性的量价齐升的增长,又一次让处于了政策两难选择的境地。
每一次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调整都美其名曰要抚平经济增长的波动,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引发更大的波动。
这正在于市场的价格信号会在调控中扭曲,无法发挥价格的真实信号作用,无法用价格信号调动投资与调节需求,而是依政策的风向左右摇摆。
当政策信号违背了市场规律和周期性规律时,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就始终无法靠价格来调节,始终处于供不应求之中。
自2003年以来,这种多次的调控都是先抑制供给,当供给减少价格上涨时就抑制需求。
在抑制需求中就减少了供给,供给减少了引起需求的恐慌,价格又再次的上涨。
恶性循环发生了多次,也因此有了每次政策出台调控之后,总伴随着价格的上涨结果,此次也一样。
给市场点自由调节的时间,对市场的经济规律给一定起码的尊重,那么就必须适度的容忍房价在周期性供给尚未发挥作用之前的上涨。
鼓励和支持供给的增加时顺向调节的重点。
一是,大量的增加商品房的供给,改变市场土地供给过度向保障性倾斜导致的土地严重稀缺的预期,让土地的价格上涨减缓对房价上涨的冲击。
二是,大量增加公开市场中的商品住宅供给量,用数量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和预期,让消费者打消供不应求和价格持续上涨的恐惧心理。
三是,政策明确社会住房保障的体系和范围,让穷人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达到分离两类人群的效果。
让应享受政府保障的人群不要挤入商品房市场,至少让他们能有可靠的预期,能在一个时间段内得到保障。
没有一个可以让市场发挥作用并充分扩大供给的周期就出台过度的打压政策,其结果会让在危机之后刚刚抬头的投资增长信心再一次受挫。
当社会的重心转向了观望中央将预期出台更多严格的政策时,这种投资的减弱、供给的下降必然会给下一次的需求报复带来更大的冲击。
国家统计局称,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高达132.9,连续四个季度位于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增加,唯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回落,已充分显示了在政府逆市调控的对政策措施下,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意愿下降,对政策前景的信心回落,尤其是每次政策的出台都导致房地产股市的下跌。
尽管年报、季报都充分显示了企业的成长和真实效益的增长,但社会、股民对房地产政策的怀疑让企业的估值扭曲了,无法实现价值的发现。
房地产企业的再融资
不断在信贷政策和股市政策的变动中撞墙或停滞,市场化在政策的监管和审批中也形成了扭曲,变成了行政干预的工具,不但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也带动企业家信心指数的下降。
市场中商品房的销售与价格双向上涨,本应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益增加的,但对政策预期的担忧反而在量价齐升中加大了政策必然扭曲而加大调控力度和行政干预的必然性,让股民们对市场中股票的前景堪忧。
如果这种对政策的担忧转变成了现实,必然出现的结果仍会是供求的减少、投资的下降,消费者只能在饥饿中饱受价格上涨的伤害,并让市场中的价格失控。
最终能让消费者受益的不是短期性的暴跌暴涨,而是长期稳定的上涨;不是过客上涨的预期,不是政策忽左忽右的转向,而是对短期价格上涨的容忍。
加大供给渡过难关,寻求长期稳定的增长。
在中国政府手中有粮、有肉可以用增加存储量的方式调节市场中的供求余短的情况下,库存可以解决生产周期性的矛盾。
但中央政府手中没有存储的大量住房,既不可能用中央存储的方式让房地产商品流动而补余缺,也不可能占用和浪费大量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只能用市场的生产周期来实现自我调节,并保持供略过于求形成的价格平稳。
但政府的土地财政压力和土地供给的短缺以及中央政府土地计划供给的稀缺性,都导致市场无法用自我调节的方式来达到供略过于球的现状。
这就给供给增加了更大的压力,在用政府行政和经济的多重手段进行限制供给增长的控制,无疑是火上浇油的一种调控。
这样岂有房价平稳健康的可能。
试图用计划经济的方式和粮、肉价格控制的方式调整房价是一种愚蠢,换个思路,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也许才能达到目的。
也许容忍高房价的增长会带来高层管理者们怕社会动乱的担忧,他们宁愿选择失去市场信心与经济增长的牺牲为代价,也要将房价打下去的政策路线。
但如果是这样,不是还会再来了一次更严重的报复性价格上涨吗?为什么就不能用长远一些的办法,彻底的消除这种恶性循环的基础条件,让市场的机制发挥一次作用呢?让供求关系得到扭转和变化呢?
这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市场经济坚定信心的考验。
如果仍坚信计划经济或政府的干预力量,那么这种报复性的重复将会不断的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