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环境对区域文化的影响1000字
长三角环境问题治理研究,不少于1000字
长三角环境问题治理研究,不少于1000字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为繁华的地带之一。
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加强了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和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长三角环境问题的治理研究进行探讨。
一、环境问题的背景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是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金融、交通、信息中心,也是绿色宜居发展示范区。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根据数据,长三角地区的PM2.5污染严重,能见度低,噪声污染也较为严重。
此外,水体污染、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限制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因此,对长三角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环境问题治理的现状1、源头治理:加强环保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推广绿色产品和技术,鼓励科技创新,实施环境管理全过程控制等,在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
2、区域协调:加强河流、湖泊等水环境治理,加强跨省共治,实施区域协作,应对环境问题的跨行政区划影响。
3、立法和执法: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强执法力度,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和遏制违法行为等。
4、推广新能源和能源节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能源节约和环保行业,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车辆进行限制和淘汰等。
5、宣传和教育: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鼓励倡导生态文明,营造环保氛围,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1、治理成本较高:治理环境问题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不仅是维持治理的阶段性成本,更需要承担的是长期性成本。
2、治理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治理措施实施后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3、环保管理能力不足:环保管理在大多数地方都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人才。
4、环境治理资源不足:环境治理资源有限,且大多处于缺乏综合性的环境保护资源研究和整合的状态。
地理环境对文化影响
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克思曾指出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不断向高级发展的动力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理解为自然被利用和改造的过程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愈是远古,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
比如原始人,人类刚刚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居住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和湖岸河边。
为了对付十分困难和严峻的生活环境,人们结成几十个人的小群体即原始群,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
在原始群中,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更大。
人类共同采集可食的植物,捕食昆虫,猎取野兽。
人类使用天然棍棒和制作粗糙的石器,集体进行采集和狩猎,过着群居杂婚的生活。
远古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各方面的活动,几乎都起决定性作用。
世界上任何一种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化的产生、衍变、丰富和发展都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或者叫历史上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及气候)和人文地理(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等)。
1、地形、地貌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的风格主要有一是雄伟,如泰山、喜马拉雅山。
二是险峻,如华山。
三是幽深,如四川青城山。
四是奇特,如黄山、峰奇、石奇、松奇、云奇。
五是秀丽,如四川峨眉山。
中国历代的山水画,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天人合一,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拜。
中国文化里较少人对大自然的征服,而是更多地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和西方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低相差很大,自西向东构成“三大阶梯”。
青藏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为最高的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以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第二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最低的第三阶梯。
沿海地区多处于第三阶梯。
以上三个阶梯的地形、地貌是在漫长的地壳运动中逐渐变化的,这些变化属于“人化自然”的过程,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校园绿化实践心得1000字
校园绿化实践心得 1000 字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校园绿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介绍了我在校园绿化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包括种植植物、维护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校园绿化实践心得 1000 字》,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园绿化实践心得 1000 字》篇1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而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也应该承担起环保的责任。
校园绿化是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种植植物、建造绿地等手段,可以提高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调节气温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在校园绿化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分享给大家。
二、种植植物1. 根据气候条件选择植物校园绿化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成活率。
比如,我们学校位于南方,气候温暖潮湿,适合种植桂花、玉兰、杜鹃等花卉,而北方则适合种植杨树、柳树等树木。
2. 合理安排植物布局植物的布局要合理,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进行安排。
比如,在教学楼周围可以种植一些高大的树木,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在宿舍楼周围可以种植一些花草,增加观赏性。
3. 注意植物的后期维护植物种植完毕后,要定期进行浇水、修剪、施肥等维护工作,才能保证植物的生长。
在学校里,可以安排学生志愿者参与植物的维护管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维护管理1. 加强绿化设施建设为了更好地保护植物,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一些绿化设施,比如喷灌系统、栅栏等。
这些设施可以有效地防止植物被破坏,同时也方便了植物的维护管理。
2. 定期进行修剪整形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病枝、枯枝,影响植物的生长。
因此,要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整形,保持植物的优美造型。
3. 提高环保意识校园绿化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共同参与绿化校园活动。
四、宣传推广1. 开展绿化校园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绿化校园活动,比如植树节、绿化宣传月等,号召师生积极参与,加强师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可以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辩论辩题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辩论辩题对环境保护的影响正方辩手:环境保护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环境保护可以保护我们的健康。
环境污染会导致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环境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人。
因此,环境保护是保护人类健康的关键。
其次,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环境恶化会导致资源枯竭、生态平衡失调,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以中国为例,由于长期忽视环境保护,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环境保护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也是对经济发展的保障。
此外,环境保护也对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
环境污染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例如,印度的德里市因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引发了公众的抗议活动,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环境保护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关乎人类健康,也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们的环境。
反方辩手:环境保护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并不是绝对的。
首先,环境保护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些环保措施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例如,美国的一些环保法规导致了一些企业的关闭,给当地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其次,环境保护也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些环保措施可能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例如,德国的一些环保政策导致了煤矿的关闭,大量矿工失业,引发了社会矛盾和抗议活动。
此外,环境保护也可能会对国家安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些环保措施可能会导致能源供应不稳定,给国家的能源安全带来影响。
例如,日本的一些环保政策导致了核电站的关闭,给国家的能源供应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并不是绝对的,可能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福建地理论文1500字
自然环境影响下的福建文化——从山水特征、滨海环境出发1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黑格尔说道:“助成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
黑格尔认为,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是造就人类文化的基础、前提和摇篮,它为民族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一科学种可能。
【1】当然,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
自然环境不仅是人类实践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人类实践的类型、方式、特点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对人类实践的产物——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人类的种族特性、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精神传统、性格爱好和地区文化。
2山脉阻挡下的福建文化2.1福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福建省位于23°32'-28°19N、115°50'-120°43'E之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接壤,西与江西为邻,西南与广东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
福建西部和中部形成东北向斜贯全省的闽西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
两大山带之间为互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台地和滨海平原。
【2】福建土地总面积为12.4万km',其中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因此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2.2福建的山脉特征福建除了东面临海外,三面皆有群山蜿蜒,即西北的武夷山山脉、东北的太姥山脉、西南的博平山山脉、还有中部的鹫峰、戴云两山脉。
【2】主要可以连为两大山带:2.2.1闽西大山带闽西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长约530km,宽度不一,最宽处达百余千米。
北段以中低山为主,海拔大都在1200m 以上;南段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一般为600~200m。
整个山带,尤其是北段,山体两坡明显不对称:西坡陡,多断崖;东坡缓,层状地貌发育。
山间盆地和河谷盆地中有红色砂岩和石灰岩分布,构成瑰丽的丹霞地貌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1000字论文7篇
1000字论文7篇1000字论文 (1) 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
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
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
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二、基本理念(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SS2'1.2.1)《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
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论我对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理解
论我对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理解信息H1603 梁宇航1610650513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地区,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则为喜马拉雅山脉。
在这样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之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敛、保守中庸、勤劳朴实的农耕性格。
所以中国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形成。
故历朝历代的中央集权领导者皆重农轻商,尤重文采,而轻科技实用。
比如在唐朝,朝廷对新技术的发明者的奖励最高为十五贯钱。
《旧唐史》中记载“武德四年,有匠者制渴乌,着金一万。
武德六年,驿者献眉,上悦,着金一万。
武德六年,万年令献翻车,着赐羊两头,金一万。
”而在当时的工匠,叫做“丁奴”,叫做“户奴”,或者叫做“官奴”。
每年他们都需要无偿工作二十几天,且还要随叫随到!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工人的悲惨生活。
话题转回,一般来讲,按照教科书的说法地理环境,通常指环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资源等等,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所以中国的汉人王朝多是建立在中原地区也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如夏朝政权在、商朝政权在、西周政权在、东周政权在、朝政权在、西汉政权在、东汉政权在、隋朝政权在、唐朝政权在、北宋政权在。
我国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的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农耕文明。
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之后,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而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开始为之动摇。
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环境都对文化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早期文化的形成更为直接,也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
正如天瑜教授所说的那样,“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有声有色的文化表现比喻为一幕接一幕的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戏剧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
”地理环境是中国文化产生的基础。
《乡土中国》读后心得1000字精选
《乡土中国》读后心得1000字精选该书主要描绘的是四十年代后期中国基层社会的现状,以及费孝通先生对于乡土社会的一种展望。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中国的基层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于这本书的学习,不仅仅是透过费孝通先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了解社会学的知识,更加是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结合现在发展的现状,感悟出新的观点和主张,同时要做到温故而知新。
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作用的影响,乡土文化是一种我国独特的文化状态,几千年来文化形态的培养造就了我们独特的国民性和文化性格。
至今,我们还是一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我们并不能否认儒家思想的价值体系至今还在直接影响着我们。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的“乡土社会”也在不断地“打怪升级”,赋予了它一些新的内涵,乡土社会也意识到了思想解放与学习的必要性。
经济的发展也不仅仅单纯的依靠土地,现代工业的下乡提升了农民的效率,农产品深加工提升效益,新经济形式的出现和快递产业的发展,拓宽了交易的范围等等,乡土社会保留下来的精华我们仍在继承,同时乡土社会为适应现代新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努力。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阅读《乡土中国》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当时的基层社会的状况,更加是发觉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探寻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
一千个读者意味着一千个哈姆雷特。
此篇言论所及,不过也是那些将我敏感触发的事物。
或喜或忿,惟愿你一笑揭过。
很久以前,一行身披毛发的人脊部微弯着在丛林中寻找食物,苍莽不见天日。
途遇几只猴子,它们荡着长臂在盘根错节的大树之间跳跃。
猴子们的眼中满是奇异的色彩,也许是在疑惑眼前与自己形貌相似的生物为何在地面直立行走。
而地面上的这行人在搜集野果的罅隙里,偶尔目光掠过藤蔓上挂着的猴子,也是充满了不屑与轻视。
狂风骤雨说来就来,当骇人的雷电在空中奏鸣作画时,山洞里的一群人瑟瑟发抖得聚集在一起,惶恐地望着天空。
燃烧着的火堆驱散了一些大雨带来的寒意,火堆里的几块野兽骨头早已炙烤得发黑。
有关环境整治演讲稿400字7篇
有关环境整治演讲稿400字7篇环境整治演讲稿400字(精选篇1)各位领导:随着__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就业极大地改善了千万家庭生活。
家庭经济收入在稳步提高,农村在向好发展的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却日益恶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实施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已迫在眉睫。
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是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我村对外形象,增强村级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为贯彻镇党委、政府关于村庄环境整治的会议精神,__村已成立由村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全体村组干部为成员的村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保证村庄整治工作顺利完工。
我们东葛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整治工作。
一、治理生活垃圾。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危害性意识淡薄,乱扔乱丢垃圾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我村将在原有已建的垃圾池的基础上,增建15个垃圾收集池。
同时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垃圾集中堆放,专人负责清理搬送,无卫生死角。
为此__村配备了四台手扶拖拉机,四名专职清洁工负责清理集中堆放的垃圾,年投入资金在8万元左右。
各组组长全权负责本组范围内的环境整治工作,整治效果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垃圾池存放情况,及时和清洁工联系,达到及时清理。
二、整治漂浮物。
由于合浦公路穿村而过,我村自然形成了沿公路两边而居的特点,公路沿线的垃圾随处可见,非常醒目,严重影响了我村整体形象。
对于此种现象,我们将对沿线公路采取分段的形式,责任到人。
每个小组指派一名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家庭成员定期捡拾、清理路面的漂浮物,使公路两侧整洁畅亮。
三、治理乱堆乱放。
对合浦公路两侧不规范的牲畜圈舍、露天粪坑进行规范化整治,努力做到不显眼、不露天,堆放于路边两侧的草堆进行清除。
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潮汕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会对当地的社会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同样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也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赋予不同文化不同的特色。
不同区域的独特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对与我们正要研究的独特潮汕文化来说,只有初步地了解潮汕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体会到潮汕文化蕴涵的深厚底蕴。
潮汕文化,星河璀璨,源远流长。
作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地域文化,它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其中,地理因素是基础、先决的因素。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地理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思维习惯、民风民俗,进而进入到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要研究潮汕文化,离不开潮汕地理状况。
我们今天说讲的潮汕地区是指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平原,包括潮州市、汕头市以及揭阳市,广义上还包括汕尾市。
历史上潮汕地区还包括大埔县、丰顺县。
通行潮汕话(属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客家话。
潮汕平原位于粤东沿海地区,是广东第二大的平原,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其面积有4000多平方公里。
福建接壤,东面与台湾省相望,有“省尾国角”之称。
千百年来的沧海桑田,造就了潮汕地区的独特的地理面貌。
潮汕地处我国东南丘陵的边缘,地势自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回归线横贯其中部。
地貌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海岸地貌等,沿海还有126个岛屿。
潮汕的西南、北和东北3面为山地丘陵,中部、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平原和丘陵的过渡带往往是波状起伏的台地(岗地)。
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约占总面积的19%,丘陵占30%,台地占12%,平原占39%。
广义的山地(包括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近一半。
把山地丘陵中的盆地、河谷平原和台地一起作为山区计算,占其总面积6成以上。
在潮汕地区西北方,横卧着东北至西南走向的莲花山系,它由凤凰山、莲花山、大北山、小北山、大南山、南阳山、桑浦山等绵延的七大山脉组成,东北与福建博平岭相连,西南至惠来和陆丰沿海,内部是以韩江三角洲平原为首的相对宽广的富饶土地,人口稠密。
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00922014728
关键词:地理环境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
文章主要阐释的是地理环境对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一定影响以及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一些消极影响。
正文:地理环境,指为人类提供文化生活的物质资源和活动场所的系统。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稳定的地理环境,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世界的今天,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倡热爱、保护文化环境是有必要的。
一、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研究概述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指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人文地理环境一般指疆域、政区、民族、人口、文化、城市、交通、农业、牧业等方面,这两方面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产生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地理环境是一个历史概念,这里所阐述的地理环境,是就曾经影响文化发生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地理概况而言。
当然地理环境本身并不是文化,却是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石,对文化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物质上的制约力。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关于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我们强调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与影响, “我们不主张把一个民族的文化产生的动因、文化特征、民族性格以及文化的移动等完全归之于地理环境。
”1、疆域辽阔完整———中华凝聚意识与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栖息在北半球的东亚大陆,太平洋西岸。
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地理面积差不多与整个欧洲一样大,广大的疆域,纵深的腹地,为中华文化的滋生繁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中国疆域完整,黄河、长江两流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屏障可以阻隔,其势宜合而不宜分,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中国不曾中断的、具有连续性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归功于中国拥有一块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00字作文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00字作文是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的大陆国家,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便利,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传统文化特征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
[关键词]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影响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阶段,由于人们对自然的支配能力远低于自然对人的影响力,地理环境就成了制约人类文化生成的主要基础。
所以,要探讨文化特征形成的基本因素,就必须重视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从广义来说,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环境(或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或称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狭义的地理环境仅指“自然地理环境”。
本文中的地理环境即属后者一类。
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指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总的来说,发展变化的速度较为缓慢,人们往往难以察觉。
地理环境为塑造不同的文化类型和不同的文化特性提供了物质基础,决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自然而然地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最终决定了他们的文化特征。
传统文化也同其他各国文化一样,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一个极有回旋余地的半封闭的暖温带大陆而非海洋国家”,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为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特定的历史舞台和可能性。
下面将从传统文化的三个特征方面来阐述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一、地理环境对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延续性的影响有极为广袤的疆土,是一块极为辽阔的大陆,其土地面积与整个欧洲大陆相差无几。
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版图已“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由于内部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流域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屏障可以阻隔,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形成里一个疆域广阔的大一统国家,也使得文化上易于形成统一的类型。
地域辽阔、回旋余地较大,即使发生较大的社会动乱,文化传统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地保存(如三国两晋南北朝之际和两宋之际的文化南移)。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事例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不同地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事例清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三百年间,关内(主要是华北地区)人口向东北地区的迁移,俗称“闯关东”。
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堪称世界移民史上的奇迹,美国学者谓之“全部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东方杂志》1928年第25卷第24号,第49页)。
作为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现象,闯关东移民的大批进入,促进了东北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也促使东北区域文化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
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吸收,最终形成了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
一一个“闯”字,形象地表明这种迁徙在当时多数情况下是私下进行的,是越轨犯禁的行为。
清初,关内人口到东北是自由的,并不需要“闯”。
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迁都北京,约有90万人“从龙入关”,辽沈地区一时野无农夫,路无商贾,土旷人稀,生计凋敝。
为恢复和巩固东北后方,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向全国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以奖励的方式,吸引关内人口到东北屯垦。
这项政策的出台,拉开了清代关内人口移民东北的序幕。
在招垦政策鼓励下,大量移民迁入辽沈地区。
遗憾的是,这一政策仅实行了15年,康熙七年(1668年),清朝出台《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令》,对招募移民的官员不再嘉奖,同时开始限制移民迁往东北,但此时并未完全禁止移民进入。
至乾隆五年(1740年),清朝才正式封禁东北。
嘉庆、道光、咸丰三朝继续实行封禁政策,直到咸丰末年,清朝在内忧外患逼迫下,才陆续在东北地区解禁,至20世纪初完全开禁,大量移民如潮水般涌入。
然而,即便是在封禁时期,完全的封禁也从来没有实现过。
迫于生计的关内农民,铤而走险,冲破封禁,进入东北地区。
每遇大灾大荒之年,统治者更是采取默许态度,主动对灾民放行。
康熙末年,东北地区已有十几万山东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移民人数超过了百万。
这些移民基本上都是在封禁时期,通过各种途径非法进入东北的,故称“闯关东”,以后一直为世人所沿用。
关于神木老城改造及环境状况的调查研究1000字
关于神木老城改造及环境状况的调查研究1000字(原创版3篇)篇1 目录一、引言1.背景介绍:神木老城改造项目的提出。
2.目的:对改造项目及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改造提供参考。
二、神木老城改造项目的现状1.介绍老城改造项目的基本情况。
2.阐述改造项目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简要说明项目进度和实施情况。
三、环境状况分析1.介绍老城改造项目涉及的环境状况。
2.分析环境状况对改造项目的影响。
3.探讨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措施。
四、调查研究方法1.调查问卷。
2.访谈调查。
3.实地勘测。
五、调查研究结果1.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3.实地勘测结果分析。
4.对改造项目和环境治理的建议。
篇1正文一、引言神木老城改造项目是近年来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对该项目的调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改造项目的现状、环境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改造提供参考。
二、神木老城改造项目的现状神木老城改造项目涉及的范围包括老城区的各个角落,包括商业街、居民区、历史文化街区等。
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资金短缺、拆迁难度大等。
同时,项目进度和实施情况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协调。
三、环境状况分析神木老城改造项目涉及的环境状况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老城区环境状况普遍较差,空气质量不佳,噪音污染严重,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四、调查研究方法本次调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访谈调查和实地勘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进行访谈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对老城区的环境和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同时,我们还对老城区的地理、气候、人口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最后,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得出了结论和建议。
五、调查研究结果1.调查问卷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居民对老城区的环境和状况表示不满和担忧,认为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受到地方文化影响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受到地方文化影响正方辩手观点:地方文化应该受到影响,因为地方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是民族的精神家园。
地方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方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是民族的精神家园。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地方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可以增强国家或地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再者,地方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地方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资源,可以成为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的重要支撑,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反方辩手观点:地方文化不应该受到影响,因为地方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首先,地方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其次,地方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再者,地方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地方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这些文化元素构成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名人名句: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经典案例: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表现,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传统的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传统的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社区文化环境工作总结
社区文化环境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社区一直致力于改善文化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加美
好的生活体验。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和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此,我将对社区文化环境工作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首先,我们在文化活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如书画展、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我们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这些活动不仅受到了居民的欢迎,也为社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其次,我们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通过修缮和更新社区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我们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文化服务场所。
这些设施的改善不仅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形象,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娱乐环境。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文化活动的持续性和多样性仍有
待提高。
虽然我们组织了一些文化活动,但活动的种类和频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居民不同的文化需求。
其次,文化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也需要加强。
一些设施存在着管理不善和维护不及时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强管理,确保设施的良好运营。
总的来说,社区文化环境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活动的规划和组织,提升文化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为居民营造更加丰富和美好的文化环境。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社区文化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区域经济发展心得体会(2篇)
区域经济发展心得体会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问题,它涉及到国家、地区、城市等不同层面的发展规划和实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各地区对于经济发展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我从事经济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布局。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规划和布局的指导,只有明确地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才能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和布局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区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并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
其次,注重发展环境的优化和创新。
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吸引外部投资和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改善发展环境,地方政府应该加强政策支持,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创新和创业。
同时,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竞争力。
再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发挥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和特色,只有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些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例如,一些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可以发展旅游产业。
一些地方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可以发展物流和交通运输业。
地方政府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发展产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
区域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利于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地方政府可以加强政策的协调和衔接,促进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互利共赢。
同时,要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分享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共同进步。
最后,要加强创新和人才培养。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提高企业和地区的竞争力。
地方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校园三清洁活动总结1000字模板6篇
校园三清洁活动总结1000字模板6篇校园三清洁活动总结篇1经过集中开展校园卫生清理和绿化美化整顿活动,进一步稳固学校文化建立成果,进步环境文化建立程度,彻底去除环境卫生脏乱差死角,营造优美安康文明向上的育人气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为了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教育力度,经院团委研究决定在学院组织开展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系列的活动。
院青协积极响应院团委号召,院青协同学雷锋小组大举倡导我院青年志愿者积极投入到美化校园的行列中去,于11月26日下午3:00-5:00开展了清洁校园的活动。
下午2:50志愿者们在篮球场准时集合,院团委、青协、学雷锋小组负责人将准备好的扫把、铁铲等工具一一分发。
为了更有效的完成工作,将人员们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校门口和篮球场旁的绿化带,一组负责清扫足球场和各宿舍楼下的白色垃圾,任务下达后,大家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活动历时两小时,志愿者们毫无怨言的完成了工作,充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校园草坪、绿化带等涣然一新,整洁再现。
草坪等涣然一新、整洁再现。
经过本次活动,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的深入内涵,带动全院师生共通维持校园卫生,发扬青年志愿者的效劳精神,为大家营造了一个更干净、清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出一份力。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缺乏,由于时间安排在周六,导致少数成员未参加到本次活动中来。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将改正缺陷,填补缺乏,努力把活动做的更好。
在本次活动中,让成员们感受到合作精神的可贵,看到了劳动成果的喜悦。
志愿者是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自愿为学院、为别人提供效劳,创造干净、温馨的校园环境。
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更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效劳校园,效劳社会,践行志愿效劳精神,更要进步自己的整体素质,进步理论才能。
经过志愿者效劳,感受志愿效劳精神的魅力。
我校经过集中开展校园卫生清理和绿化美化整顿活动,进一步稳固学校文化建立成果,进步环境文化建立程度,彻底去除环境卫生脏乱差死角,营造优美安康文明向上的育人气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黄河话题作文1000字范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它是中国第二长河,被誉为“中华母亲河”。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黄河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中,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丰饶的土地和富饶的物资。
黄河的泥沙是肥沃的,使得黄土高原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
黄河的水源丰富,为大片的农田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黄河的水力也被开发利用,为中国的发电和灌溉提供了重要的能源。
然而,黄河也是一个“悲情的河流”。
由于河床高度下降,河水淤积严重,黄河成为了经常泛滥的河流。
历史上,黄河的泛滥给中国的农田带来了重大的损失,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黄河泛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游的泥沙淤积导致了河床升高,加上水量大,容易发生泛滥。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水利工程,保护河道,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黄河的泛滥,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黄河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中,黄河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黄河被称为“河山”,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根源。
黄河流域孕育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如夏、商、周等。
黄河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文物都分布在黄河流域。
黄河还孕育了中国的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
黄河的文化影响深远,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河不仅仅是一个河流,更是中国的精神象征。
黄河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黄河的存在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
总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黄河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文化上和精神上。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坚韧不拔的象征。
我们应该珍惜黄河,保护黄河,让黄河永远流淌下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扫卫生心得体会1000字
打扫卫生心得体会1000字通过打扫卫生的活动,组织党员们集体扫街道,美化社区,为创建卫生文明的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打扫卫生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大家阅读。
打扫卫生心得体会1000字篇1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的融入社会,从生活实践中学到大道理,打扫卫生是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活动,下面是这篇社会实践心得打扫卫生为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按学校安排,全校师生在节假日前进行了社区服务。
五一节前几天,全校同学开始了社会服务活动实践。
我们开展了社区卫生大扫除,还有卫生宣传。
我们在街上不断发着宣传单,这一活动就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卫生习惯、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
以后我们会继续对社区文化进行更有力的宣传,是为其深入人心。
我们带上了垃圾袋及一些工具,到街上和一些公共场所,进行打扫以及清洁,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公共环境。
这段社会实践虽然时间不长,可是比起在家里呆几年却要受用得多。
正如马哲书中所讲:“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一个人经历得越多,那么他对社会和生活的熟悉和体会就会越深刻。
通过这次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我对很多事物有了新的熟悉,同时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我是受益匪浅,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自身能有多大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社会也同样回给予其多大的回报。
相反,我们对这个社会没有多大的价值,社会给予我们的只有少得可怜的回报和同情。
今后,我要努力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同时在校期间,我要多进行些社会服务实践活动,让自己毕业后能够很快溶入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里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通过这次义务清扫,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也收获了参与过程中给我带来的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像小沙粒一样很平凡,但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能铺出一条供万人行走的大道,便自有我们的价值所在。
作为一名团员,我们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要以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际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产生需要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同时也离不开特定的人文社会环境。人文社会环境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社会条件,它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生产方式与社会组织结构以及心态、观念等。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一方面,社会经济类型的不同往往会导致文化类型的不同,经济类型的改变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会影响文化的变化与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政治状况与组织结构的不同,也会造成人们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差异。
总之,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的外部因素,它对文化的影响具有绝对性。
2、地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相对性
如前所说,地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绝对性是它作为社会的外部因素对文化影响的性质,地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相对性,是它作为社会的内部因素对文化影响的性质。
1、地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绝对性
地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绝对性,是地理环境当作社会外部因素发生作用时的性质。所谓绝对性,就是一种不可移易性、永恒性和直接性。当我们把地理环境当作社会的外部因素的时候,无论是人类的存亡和社会的兴衰,还是生产力的结构和布局,抑或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地理环境对它们的影响都具有这种绝对的性质。首先,没有适当的地理环境就不可能有人类的生成乃至生命的产生。根据目前的科学成就、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和人类的存在,这无疑是因为只有地球具有适合生命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不难理解,正是这种适当的地理环境为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提供了决定性的前提。假如没有这一前提,社会的存在都无从谈起,更何谈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是不可移易的和直接的。
如果说,特定的地理环境只是影响文化形态的外在因素,那么人文环境便是规定文化走向的内在力量了。中国文化植根于农业经济基础之上,色彩浓重的宗法思想、绝对君权的专制主义,无不给文化打上了鲜明的人文色彩和烙印。
地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日期:2000-10-10] 来源:北京社科规划 作者:顾乃忠 [字体:大 中 小]
三、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
作者:林宪生 文章来源:吉林人民出版社 点击数:1290 更新时间:2007-7-11
任何文化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为“人类文化必然产生、发展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必然要打上环境因素的烙印。”从本质上说,文化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正是在与环境的关系中创造了文化,使人和环境达到统一协调。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而社会人文环境是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产生并逐渐形成的。这里,我们着重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方面分析,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不同角度分析和阐述环境对人类文化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其次,地理环境对既存社会兴衰的影响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不可移易性和直接性。我们前面所说的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对繁荣程度的易位,这首先是地理环境对文化的绝对制约作用的结果。极而言之,爱斯基摩人之所以长期处于文化的几乎停滞的状态,更是地理环境绝对制约作用的结果。所以,黑格尔说:“有好些自然的环境,必须水远排斥在世界历史的运动之外,……在寒带和热带上,找不到世界历史民族的地盘。”黑格尔还说:“‘自然’,恰好和‘精神’相反,起一个量的东西,这个量的东西的权力决不能太大,以致它的单独的力量可以成为万能。在极热和极寒的地带上,人类不能够作自由的运动;这些地方的酷热和严寒使得‘精神’不能够给它自己建筑一个世界。”黑格尔在这里讲的“自然”这个量的东西的权力太大,以致它的单独的力量“成为万能”,就是讲的地理环境对文化影响的绝对性。
再次,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的外部因素对生产力的结构和布局、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影响同样具有不可移易性和绝对性。不管文化发展到什么阶段,沿海地区生产力的结构将永远区别于内陆和高原地区生产力的结构,工厂和城市永远只能建立在水源丰富的地区而不能建立在沙漠之上,这些都是不可移易的,并且二者之间的作用是直接的。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固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自然物的形态,使之更适合人类生存的需要,但是这种改变的深度和广度是极其有限的,而且必须在自然规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人们利用自己的已经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到处开荒种地、围湖造田而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就是地理环境对人的活动的绝对制约关系的表现。这种不可移易的和直接的制约关系也体现在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的影响上。孟德斯鸠说,气温对于人的肌肉和心脏活动能力的影响就像气温之于铁一样,使之热胀冷缩;他还说寒冷的气温使人的性格勇敢,炎热的气温使人的性格怯懦,这些都表明了气候条件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影响的永恒性、不可移易性和直接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文化形成的依托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文化形成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活动的场所,同时还给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可供人类使用和利用的对象。由于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位置环境、纬度气候等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特点也各不相同。同时,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于地形地貌、位置环境、纬度气候等大体一致,在其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就具有了不同于别的区域的一些特点,这样,文化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就形成了相应的文化特点。所以,当我们全面审视人类文化的发展时,就有必要了解和把握文化生存所依托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直接影响了文化的存在形式。在生产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生存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生产技术日益发达的现代,人类有了主动改造自然的能力,选择生活的方式也灵活了许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也就存在差异。在中国广袤多态的土地上,很早就出现了农业、牧业、渔业、林业、采集、冶矿、手工业等多种不同的经济形态,相应地,各地的社会行政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也就有所不同甚至差别极大。反映在文化上,则有渔猎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