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书匠到课程与教学专家
小学优秀教师培养计划(最新)
小学优秀教师培养计划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齐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制定本学期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如下:一、培养目标: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必须教育教学、科研潜力,在本校范围内乃至全区具有指导、带头作用。
二、培养目标:1.建设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
2.使本来确定的学校骨干教师向高层次发展,如市级骨干教师或名教师,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3.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而出,但做到宁缺勿滥,严格按学校《条例》规定执行三、培养方式:1、任职资格: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工作5年以上(含5年)具备专科学历和中级以上教师职称。
学校教坛新秀:从事教师工作1—4年(含4年)的年轻教师中评选并培养。
2、工作职责: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⑵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构成个人风格,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⑶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⑷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⑸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用心参加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承担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等工作任务。
四、相应的待遇:为在培养范围内的教师带给参加高层学术交流、高效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研究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掌握学科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技能。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改下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还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做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还要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呢?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是指教师要改变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成为促进学生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角色。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首先,现代科学知识数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教育中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经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
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并根据需要去处理信息的方法,即要授之以“渔”。
这说明,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一方面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健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中小学教师中,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进行提高和深化,就容易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而不能自拔。
中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总结(3篇)
中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在这次的寒假培训中,很幸运的聆听了几位领导和老师的讲座,这次所讲授的内容可以说是他们多年从教经验的心血结晶,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这些正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的年轻人如同指路的明灯,让我们收获颇丰。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感想和收获。
执教近四年了,在教育教学方面我自认为有了一定的积累,也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其他老师的帮助探索出一些方法,但听了专家们在教学常规、德育、如何听评课等方面的指导,赫然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师常规是教师日常工作的典范,是每个老师要达到的标准,学校这次安排专家教师从整体以及各学科等不同角度给我们做了教学常规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1、教学计划制定是加强教学工作计划性的重要措施。
制定计划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
一份详实的教学计划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纲领,既是对教材的宏观把握,又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具体指导。
2、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我所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五年半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有了自己的独立认识。
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第一步要写好教案,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内容上则应该不断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这样的态度写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和提高。
其次,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作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够,对教学的控制能力也不强,所以我会在上课之前自己先试讲一遍,以求更好的把握课堂。
3、争取创设属于自己的课堂风格讲台如舞台,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表演之前背熟吃透了课本,但能否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还要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教师讲课如同演员表演一样,讲课的方法技巧以及教师的临场发挥都决定了教学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
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师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师任何⼀门课程的授课效应和教育教学质量是由教师的素质决定的,教师素质乃教育之本;不提⾼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只能徒托空台,教师的教学⾏为是其内在家质的表现。
教师如果仅会传授知识,只能算作教书匠。
教师及当以智慧启迪学⽣的智慧,以⾼尚的⼈格塑终⽣的⼈格。
这便是名师、⼈师与教书匠的根本区别。
素质教育召唤着名师和⼈师。
教书匠--灌输型教师教书匠的特点是,⽐学⽣先值得某⽅⾯的。
知识或⽐学⽣懂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属记问之学。
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
教师传授⽆效知识等于浪费学⽣的时间,误⼈⼦弟。
教师传授有效知识特别是学⽣⽆法看值的教材知识和源于教材⼜超出教材的补充、延伸知识,学⽣便有所收获。
但是不少数师传授的有效知识却是学⽣⾃⼰通过阅读就能看的课本知识,这实际上也是耽误学⽣,它剥夺了学⽣独⽴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学能⼒的发展,抑制了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师⾃⾝⾓度来说,其所传授的知识可分为假知和真知。
假知和真知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谬误和真理,⽽是⼼理学上的⼀种分类。
按照⼼理学的观点.所谓传授援知,是指教师对所教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没有完全吃透和内化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师不能⽤⾃⼰的语⾔或贴近学⽣⽣活实际的语⾔来讲授知识,在教学⽅法上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
实践证明。
教师传授假知是导致学⽣机械学习的直接原因。
机械学习的特点是:机械模仿、不求甚解、死记硬背、⽣吞活剥、唯书唯师。
通过这种学习,学⽣得到的只是⼀⼤堆机械的、孤⽴的知识。
所谓传授真知,是指教师对所教知识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即教师理解;消化了教学内容,并达到了熟练的地步,可谓成⽵在胸,了然于⼝,但却是"匠⽓有余,灵⽓不⾜"。
因为熟练可以靠简单的重复⽽获得,只需时间和⼒⽓,⽆需更多的智慧。
这种熟练只是⼀种按部就斑的运作,它不仅没有升华为熟能⽣巧的境界,反倒使教师因为思维⼀次⼜⼀次在旧有的轨道上运⾏⽽导致教学能⼒的退化,致使教学变成为⼀种形式上的教,这种教学的特点是:重知识,轻能⼒?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获得⽋知识本⾝,轻获得知识的⽅法。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真题三
云南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真题三一、单选题1、下图中,对学生所送的礼物,教师应该()。
A.全部接受,在教师节时可以接受学生的所有礼物B.区别对待,对学生自制的小礼物可以适当地接受C.婉言谢绝,任何时候都不能接受学生的任何礼物D.婉言谢绝,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接受学生的礼物2、肖老师正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小杰大声问道:“老师,床前怎么能看到月光呢?”对此,下列做法中恰当的是()。
A.批评小杰不经许可就发言B.装作没听见继续上课C.告诉学生不要钻牛角尖D.组织学生就此开展讨论3、在数学课堂上,余老师注重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七嘴八舌”的议论,从中发现他们不懂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形成了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模式。
下列对余老师教学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余老师善用信息技术B.余老师注重改革创新C.余老师善于教学重构D.余老师勤于教学反思4、考试结束后,又要调整座位了。
小王老师排座的原则是考分高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中间区域,考分低的学生坐在边角位置。
小王老师的做法()。
A.符合公平竞争的要求B.违背平等待生的理念C.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D.违背分组教学的要求5、小学生孙某旷课,班主任未立即联系家长,而是决定第二天再去家访。
该班主任的做法()。
A.正确,教师有管理学生的权利B.正确,教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C.不正确,教师应及时与学生的监护人取得联系D.不正确,教师应首先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6、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某县级人民政府仍然决定对城镇中小学给予重点投人。
该做法()。
A.违反了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B.违反了不得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规定C.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的责任D.体现了县级人民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人责任7、王老师与同事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解决同学成绩和纪律问题时,王老师很重视其他任课教师或班主任的意见。
这种做法()。
A.正确,是一种良好的师师互动关系B.正确,有利于处理好师生关系C.错误,王老师这样做缺乏主见D.错误,教师间缺乏竞争意识,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8、下列选项中,以“孔雀舞”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建立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
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要求课程与教学必须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角色,成为课程的积极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
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
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教师观
一、单项选择题1.()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A.教育者B.教师C.校长D.教务主任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
A.独立的社会职业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C.非专门化职业D.专门化职业3.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
A.《终身教育》B.《论终身教育》C.《终身教育导论》D.《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4.在我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是()。
A.非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B.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C.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D.非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6.教师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文艺复兴时期D.近代社会7.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A.福禄贝尔B.培根C.卢梭D.拉萨儿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示范化B.合理化C.多样化D.个别化9.(2013年真题)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A.教学环境B.教师自身的条件C.学习的内容D.学生的能动性1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这是教师在履行()的角色。
A.课程开发者B.心理医生C.管理者D.传道者11.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复杂性特点的表现的是()。
A.教育任务的多样性B.教育目的的全面性C.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D.劳动对象的差异性12.(2012年真题)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试题
教师水平能力测试题一、填空题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和关键环节:一是积极积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要改革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新课程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4.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弊端,就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5.新课程要求,要对教学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加以改变。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7.新课程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教育具有生产性和永恒性,在阶级社会中教育具有阶级性。
9.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10.新课程教师角色最突出的要求是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
11.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于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14.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
15.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教育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五个特性。
17.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1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1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20.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当代教育教师角色转换
当代教育教师角色转换一、教师的角色1.导师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表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协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水平。
(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利用新技术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智力技能的迁移。
(5)教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的品质,具备区分良劳信息的水平,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把跨学科领域联结起来,形成一个世界化课堂,它们支持地理上分离的研究单位、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公平地获取专门知识、信息和工具的途径,因而对教育改革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以往制度上分离以及个体之间的工作相互隔绝的状况。
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可一起合作,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
学科教师还可合作开发教学软件。
在教学中还能够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网络与学生实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并实行研讨,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
在信息时代的新教育系统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其众多角色中显得十分重要。
因为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课程和教学范例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
教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实行课程开发。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及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
一、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劳技类知识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求真务实、理性批判的科学精神与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人文素养,也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创新型教师的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师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
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
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
”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的前沿,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化。
三、教师要具有系统的条件性知识。
即教育形态的知识。
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它是教师从事职业行为的重要保障。
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也才能发展教师的个人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一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
”科学的教学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等基本知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今天我在这里以“当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为题作个发言,意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引发大家的思考与重视,以此推动我省的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素养和非功用性素养。
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就必须具备落实新课程标准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古训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是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职业的崇高评价。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在我国秦朝以前,以吏为师;汉代以后,以儒为师。
唐朝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近代,教育学辞典中,教师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实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
古往今来,教师有着诸多雅称,如:人梯:指那些为别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
蜡烛: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照耀人间。
(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赞誉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鞠躬尽瘁”的高尚品质。
慈母:师如父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园丁:管理花园的人员,指教师辛苦、勤劳。
灵魂工程师:塑造人类的灵魂,是教师的崇高使命。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理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从老师的含义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老师是一个崇高的、神圣的、受人尊敬的群体,从事教育工作即使非常辛苦,责任重大,但无尚光荣,令人向往,意义重大。
进一步明确教师的素养,有利于增强大家的责任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当然,教师的素养能够从各种角度去总结,去归纳,下面只讲两种归纳。
从教师职业要求的角度,能够把教师素养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直的教师人格教师,要为人师表,就必须首先端正自己,增强自身修养。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孔子说:“五日三省吾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专业考试通识部分复习试题及答案
教师专业考试通识部分复习试题及答案1、教师讲课语⾔⽣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声⾳抑扬顿挫,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产⽣兴趣,易引起学⽣( B)A、有意注意B、⽆意注意C、兴趣D、共鸣2、在下列教师⾏为中,属于⼼理健康表现的有( B )A、交往中,将关系建⽴在互惠的基础上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C、将⽣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课堂,迁怒于学⽣D、偏爱甚⾄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的全⾯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是( C )A、关注学⽣的学业成绩B、关注学⽣在群体中的位置C、关注和促进学⽣的发展D、帮助学⽣认识⾃我,建⽴⾃信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的要求,国家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这三级课程是( D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D、国家课程、地⽅课程和校本课程5、现代学⽣观的基本观点是( D )①学⽣是发展的⼈②学⽣是独特的⼈③学⽣是⾃由的⼈④学⽣是教育活动的主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参加考试、随意占⽤学⽣的上课时间、指派学⽣参加⼀些与教育教学⽆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
这些⾏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的( C )A、健康权B、名誉权C、受教育权D、隐私权A、在学⽣⾃⾏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的B、学⽣或者其监护⼈知道学⽣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学校的C、学⽣⾏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D、学校组织学⽣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进⾏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8、课程改⾰的的基本理念是( C )①以学⽣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培养为重点④减轻学⽣学习负担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 D、②④9、指出哪⼀组是符合体验性⽬标陈述⽅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10、课程变⾰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上展开。
中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总结(3篇)
中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总结为期三天的寒假期学习培训结束了,这三天安排的学习内翔实,通过学习,我收获丰厚。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尽快的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够达到新的要求。
下面我就结合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要追求师生关系的和谐任民教授讲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时,我立刻想到代校长时常让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细节的要求。
是呀!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细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实是教学的突破口。
要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其次,要关注孩子的眼神。
“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这扇“窗户”,可以看到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能看到他们的欢乐和忧伤,也能看到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他们的眼神是那样纯真,那样无邪,那就是一扇永远敞开的、明净的玻璃窗。
它会为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而目不转睛,会为老师的大发雷霆而暗淡失色所以学生的眼神不仅可以被欣赏,还是一种无声的提醒。
它提醒我们,要让这天使般的眼神永远清澈纯净,那就需要我们随时捕捉到从“窗户”传出的信息,要我们随时去呵护然而,坐在前排的学生被誉为“春江水暖鸭先知”,坐在后排的学生被誉为“春风不度玉门关”,任教授生动有趣地揭示了我国当前学校的这种普遍现象,发人深省。
由此又使我想到,在王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早已走到了前面,没有了这种现象,定期的前后左右换位置已成为我校每个班的特色,我们的每位学生都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怀。
此外,我们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就会使学生得到鼓励,我们的目光、关注、期待等,都是造就学生自律意识增强的好的,注重这些细节会使我们受益无穷。
二、更新教育观念这次校本的培训,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的路!我曾经一直认为在教学上能出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
因此我在这些年的工作里,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教学这一块,备课、上课、课后总结,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三步曲。
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及其境界
教师专业成长的四个阶段及其境界一般来讲,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四个阶段:入职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和知名教师。
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完整地走完这四个阶段,许多人停留在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
1.入职教师(站上讲台)——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他们对教育事业有新鲜感,对教学工作有紧张感,对学校及整个团队有依赖感。
这一阶段的教师,由于刚从大学毕业,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对一般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有所了解,同时由于年轻,接受新鲜事物快,有朝气和活力,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充满憧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和闯劲,这些都是入职教师的优势。
也正是由于年轻,他们对教育教学实践还没有经历和经验,他们的教育教学还处于模仿、借鉴、学习和吸收阶段。
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该给他们家的温暖,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给他们指定有奉献教育精神、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为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不仅要在教育教学业务方面指导他们,更重要的是应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使他们明白教育是事业而不仅是职业。
作为入职教师,首先要面对新的教育环境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心态。
毕竟以前在大学学习的东西都是间接的理论性的(现在的师范大学好像对中小学教育的技能培养有所加强),或者听其他人谈的中小学教育环境并不切合现在学校的实际,尽快从失落的阴影中走出来投入新的工作。
其次,要熟悉所在学校并适应学校的管理制度和人际氛围并融入其中,熟悉所教的学生和教材,带着教材走进学生、和学生一起认识教材、使用教材和重构教材。
这一阶段,需要做的事很多,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多向其他教师的课堂学习。
不仅要听指导教师的课,也要听同学科其他教师的课,更要听相近学科的其他教师的课。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上课的风格,我们可以通过听他们的课来比较、感悟各个老师的教学特点,并借鉴他们的长处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服务,慢慢地取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特点。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工作者。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师的角色;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 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这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转换教师的角色。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要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变“给学生施压”为“给学生动力”,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整个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权威与服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益友,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师生互动活动。
第二,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重心上,应改变仅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特别是要着重进行学法指导,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
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
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
1.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不再等待专家学者去研究与制订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而是教师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责任感,而且可以形成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2.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
独白者角色:“传道,授业,解惑。
”
对话者角色:“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
”
教师应设计问题,创设情景,激励思考,启发引导。
教学的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彼此不断轮流“抛球—接球”的过程。
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
旧观念:课程编制是课程专家们的事,自己只是执行者;教学是对固定文本的操作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是接受由教师复现的知识。
新观念:教师不应再被视为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而要成为课程开发者,并且创造性地实施。
4.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指教师从过去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释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
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角色特征:一是积极地旁观;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三是注意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精讲班-第1模块-第三章第2节-结尾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教师职业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古老而永恒的职业活动之一。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上,很早就存在着教的活动。
1.非职业化阶段基本上是“长者为师”或“能者为师”2.职业化阶段教师职业由兼职到独立的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发展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独立师范教育的诞生。
3.专业化阶段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和专业性要求。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①专业知识。
②专业能力。
③专业情意2.基本要求(1)形成专业道德,具有高尚的师德素养。
①关爱学生;②爱岗敬业;③为人师表;④爱国守法;⑤教书育人;⑥终身学习。
(2)拓展专业知识,具备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素养。
①广博学文化知识;②精深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
(3)提升专业能力,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素养。
①了解学生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教学设计能力;④课堂教育能力;⑤应用教学媒体能力;⑥组织管理能力;⑦教育研究能力。
(4)构建专业人格。
①良好的情感特征;②积极稳定的情绪特征;③良好的性格特征。
(5)完善专业自我,形成专业思想。
【2016下半年真题】郑老师在指导新教师时说,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等,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极为重要。
郑老师的体会表明,教师不可忽视()A.政治理论知识B.文化基础知识C.学科专业知识D.教育科学知识网校答案:D网校解析:孙老师的话中包含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属于教学科学知识。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重点!)1.构建职业道德2.扩展专业知识3.提升专业能力4.形成专业人格5.搭建专业思想6.发展专业自我四、教师专业发展阶段1.富勒教师发展阶段论富勒是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的先驱者。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
面对新课程,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那么,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实现哪些转变,本文作以简论。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作为传统传授者角色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授受者.教师拥有绝对控制课堂教学的权利,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方式是单向传递,即教师讲,学生听.且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就越好;学生越“听话”、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就越好;记忆得越多越准确就越好。
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的评价。
由此造成的便是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授受,学生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
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的强制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能产生其期望结果的。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在此意义上讲,学习是学习者的自主心理行为,教育只能影响学习并为学习服务.教师的职能也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
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已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从各种开放的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
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学会如何根据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教师与新课程的关系
教师与新课程的关系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必须摆正和处理的一对重要关系。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转变原来的那种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书育人的观念。
课程当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发,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课程应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依据自身的理解,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因而教师应是课程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共同参与开发课程。
做个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特别关注校内外的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提炼出与课程标准相吻合的教育资源,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把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融通,形成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的统一,形成互补,形成一个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的教育。
再次,教师既要是教学者,也要是研究者,要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化为教育家。
因而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新课程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首先,教师应由传统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向师生人格平等,互相尊重转变。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有“差生”和“优生”之分,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其次,教师应由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转变。
教学过程不应再由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坐在台下聚精会神地听、记、背,而应该由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第三,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和参与者转变,教学过程既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又是师生互教互学、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书匠到课程与教学专家——做一个有“心”的教师三化语言:高深的知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情趣化,学科知识生活化。
我认为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实现学生成长的过程,更应该是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即从教书匠向课程与教学专家发展的过程。
只有做到学生成长与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正意义。
而要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实现发展,就需要每一位老师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这里的“心”,不是生理上的“心”,而是有志向的教师。
一、从“教书匠”到专家的前提:理解教师的层次与追求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请大家回答两个问题:1、扁鹊的一家人都是干什么的?2、扁鹊的兄弟叫什么名字?大家都知道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但是大家知道扁鹊其实还有两个哥哥,他们也是从事医务工作的。
大哥、二哥,医术也都很高明。
为什么记不住他们呢?大家知道扁鹊三兄弟在医学上的造诣有什么不同吗?答案如下:看“病”特点医学境界扁鹊治大病、治难病。
治病防病扁鹊二哥抓生病苗头、让人不生大病。
让人不生病扁鹊大哥提高自身的抵御疾病的能力。
从案例中讲述的扁鹊三兄弟的医学境界(显然扁鹊大哥的医学境界最高)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其实教师群体也会出现类似的三个“境界”:即教会学生知识点的第一境界;教会学生应对考试的第二境界;教会学生学习能力的第三境界。
当然这第三境界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现在有的教育专家针对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要,呼吁教师要从“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发展。
那么,“教书匠”与“专家学者型教师”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他们如何认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去上好每一节课、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什么是教书匠?“匠”是中国古代对那些具有某方面精湛技巧的师傅的称呼,如木匠、泥水匠、金匠等等,都是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
但他们大多数具有熟练的技巧而缺少理性的认识,纯粹是一种操作行为上的活动(其实我们还达不到具有熟练的技巧,配不上当“匠“)。
他们能知道如何去操作,却不知道或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教书”而称之为“匠”也就是说他一辈子认认真真教书,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学实践经验,却缺少理性的认识和总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上课而已。
而“专家学者型教师”,则能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理念的指导下,从事着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活动。
其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科学性的、有计划性的、有目的性的自觉活动。
他们知道该如何教。
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根底,并能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书匠是职业人士的概念,教书只是谋生的手段,我们要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例如:如何让孩子背课文?熟能生巧,所有的技巧都有一个前提:熟能生巧。
在熟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分身,才能关注学生。
(一)教师教学水平三层次在现实中,教师教学水平的三层次主要表现为忠告:作为教师 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实现我们的理想,而是让我们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理想。
做为家长也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实现我们的理想,而是让我们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理想。
(二)教师成长的基本历程在长期的观察中,胡博士发现教师成长的轨迹。
(幻灯片)一般经历了从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的阶段,而从胜任型教师的阶段之后,教师队伍就会在发展上出现分化,一部分教师向业务精干型教师发展,而另一部分教师则通过自身的研究探索,实现了向专家型发展的更高境界。
这种分化也许就注定了一部分教师从教了一辈子最终却停留在教书匠的层面,而一部分教师则升华到教育教学专家的层次。
老带新,好处很多,教学实践经验的传授等等。
(专家型不算)究竟有哪些不好之处呢?只教经验方法,没有普遍规律的研究。
任何一个成功的经验都有个性的一面,不能东施效颦。
专家型教师要加入研究的成分,经过研究,把成熟经验上升一定高度,成为普遍经验。
理论依据 教学目标 参与机制 记忆性水平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 让学生记忆和再现知识 记忆和联想 解释性水平认知主义心理学 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思维 发展性水平 人本主义心理学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实现价值 全身心参与(三)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变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上看,教师队伍中呈现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职初型教师,这类教师能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能够运用基本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讲解好课本知识。
第二类是经验型教师,这类教师多是从教10年以上,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积淀了一定的学科案例和材料,在教学中有自己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这类教师通常表现为能够教会学生很好的解出各类考试的题型。
第三类这是专家型教师,这类教师研究过当今的教育教学主流理论,并能很好地将这些教育理论形成课程教学的策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反思,改进策略,这样做到了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发展。
在这里积累案例知识要经过亲身体验,不断积累思考,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上升到理论研究及策略的研究。
(观察不同点是什么?)(低文化管高文化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看看哪方面缺乏。
(四)过去与将来的课程与教学(幻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我们不妨从过去与将来的课程与教学的比较中找到答案。
根据教育课程论的研究,过去的课程,是指信息课程(information curriculum),是为了传递这些信息而存在的。
而未来的课程,是为着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的课程,信息只是一种素材而已。
如果在今天及未来,教师仍然把教学定位于“信息课程”的传递,那么不久的将来,学生就可能不需要我们教师了。
未来什么样的教师下岗?什么样的教师才不会下岗?因为电脑完全可以取代我们传递知识。
电脑能力可完成的,就不需要你了下岗。
(教知识、评价、耐心都比人强多了)但电脑能力不可完成的,就不会下岗,具备的越多,下岗的风险越小。
教学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多是电脑无法取代的。
因此从上述课程论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的是专家型的教师。
(五)教师的层次与追求从上述来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教师发展的层次。
应该做到层次追求具体表现教书“匠”教“书”书=教材上的知识专业教师读“书”书=促进成长的材料专家教师写“书”书=师生共同提高教书:教师在教知识时,不是单存的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它是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的过程。
读书:刘校的推荐,开展读书交流会。
点头读书变成摇头读书。
古人读书竖着读,点头读书。
今人读书,横着读,摇头读书。
什么叫读完了一本书?读出作者的观点,读出自己和作者不同的观点?有自己的思考。
变接受式读书为否定式读书。
写书:作为教师要把教书的过程打造成写书的过程。
学习就是学开车:先上路,后泊位。
“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终身学习,专家型教师在这方面是我们的楷模。
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一直是在对自己的否定与批判中发展自我,更新自己。
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要边总结整理,把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平时养成写课后笔记的习惯,碰到好的内容及时总结成教学案例。
这样日积月累,我想一定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从“教书匠”到专家的关键:实践有“心”教师的步骤与策略胡博士在第二点中,主要阐述了教师发展:从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的必要性。
在这一点中,本人主要阐述从教书匠到专家型教师的实践策略,即做一个有“心”的教师。
哈弗的一道考试题:找规律填空所谓有“心”教师,他认为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做到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二是要感性的人与理性的人的结合。
(一)从“教书匠”到专家:做一个富于感性的人1.做一个用心的教师在许多案例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善于发现学生个体的特征性,关注孩子的自身特点。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细微处,当然发现学生的薄弱点。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用“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首因效应、断臂维达斯效应、金庸效应等这些教育学中的理论潮流在做一个用心的人。
[①]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
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
这也是印刻效应。
教学是让你的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追随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它个性特征,不管暴发户怎么刻意修饰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可能有世家子弟的优雅,总会在不经意中“露出马脚”,因为文化的浸染装不出来的。
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当初准备效力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
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几分不喜,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
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孙仲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于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
众所周知,礼节、相貌与才华决无必然联系,但是礼贤下士的孙权尚不能避免这种偏见,可见第一印象的影响之大!我们要有效的利用好首映效应。
断臂维纳斯效应:艺术家的发现。
摘苹果的故事。
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发现你的不完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就是牺牲自己成就学生的发展。
金庸效应:近几十年内,金庸的武侠小说风糜华夏,近至域内,远及海外;老者古稀翁媪,稚者初学少年。
现在金庸封笔已久,众多新派武侠此起彼伏,变幻纷纭,独有金庸的小说影响读者一如往昔,毫无衰微的迹象。
这一文坛“怪象”如此现实地、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已有的金学研究中,众多学者和文人都对金庸效应作了探析,金庸笔下的社会无一不是夸大的社会,人物无一不是典型的人物,给人以极大的想象和阐发空间。
儒释道三者可以并存,也可以相争,更有一者面对繁复的社会矛盾。
武侠小说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点缀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加上金庸的浓厚的国文功底,使读金庸小说如饮醇酒,平平淡淡而耐人寻味久远。
我们教师就要像金庸让学生痴迷。
像厨师,把知识变得津津有味。
教师要努力具备相声演员的气质,吸纳吸收小品演员的技巧,把重点难点变成一个一个包袱抖给学生,让他既在期待之中,又在期待之外。
教师还要吸收,魔术师的启迪,表演魔术有惊讶感和探究欲。
一堂成功的课亦是由此。
2.“共同遭遇者”的教师所谓“共同遭遇”,(小男孩跌倒的故事:小女孩的做法,也跌倒,呵呵笑)正如案例中所呈现的那样,许多老师通过实现了与学生就某一课题的共同研讨、合作探究的有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