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点评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点评近年来,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愈发引起公众关注。
在这个问题上,争议声不断,有些人认为大股东占用资金正当合理,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行为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本文将就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进行点评,旨在探讨这一行为的利弊和应对之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大股东是指持有上市公司较大股份的股东,他们在公司的决策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而大股东占用资金,则是指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的资金用于自身的私人事务。
这种占用行为可能通过向上市公司借款、获取高额薪资、获取巨额分红等方式进行。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利益在于,他们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有权决定如何使用公司的资金。
在需要进行扩张、投资等业务活动时,大股东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公司的资金,使公司获取更多的利益。
而且,大股东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他们可能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机会,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
此外,大股东对公司运营情况了解更多,他们的投资决策可能更加准确和及时,有利于稳定公司经营。
然而,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这种占用行为可能导致公司的资金流失,使公司面临经营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
当大股东将上市公司资金用于个人目的时,可能会忽视公司的实际运营需求,投资决策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给公司带来损失。
其次,大股东占用资金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的失序。
大股东通过占用资金,可能忽视了股东的利益,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而引发股东之间的纷争和不满。
最后,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可能侵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
相较于大股东,中小股东在公司决策中的话语权相对较小,往往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针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解决思路。
首先,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相关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加强对大股东行为的审查和监管。
其次,加强公司治理建设,完善权益保护机制。
要推行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产权性质、大股东资金占用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来自非金融类上
金的行为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 。并根据终极控制股 东的产权性质将 上市公 司分为国有控股和 民营控 股, 考察不 同产权性质 的企业间大股 东资金 占用与企业财务风险的 关 系是 否存在 显著性 差异。 研 究发现 : 大 股 东资金 占用程度越 大 , 企业 财务 风险越 严重 ; 相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 , 国有控股股 东的存在会 抑制财务风险
问题转 向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 冲突。 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下 , 控股股东往往通过金字塔结构 、 交叉控股或者二元股票的方
式控制多家公司 , 形成企业集团 。 李焰 , 陈才东等( 2 0 0 8 ) 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 , 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的R O E 波动性 要 显著的高于不属于企业集 团的上市公 司; 同时 , 其z — S c o r e 值却显著的低于非集 团公 司。 也就是说集 团化运作增大 了上市 公司的财务 风险 。 学者对 内部 资本市场 的研究解释了这一 矛盾 现象 。 C l a e s s e n s , D j a n k o v 等( 2 0 0 0 ) 、 F a n 和Wo n g ( 2 0 0 2 ) 等人对亚洲 国家的相 关研 究 发现 , 内部 资本市场被企业 的最终控制人异化为侵 占上 市公 司的一种工具 。 郑 国坚 和魏 明海 ( 2 0 0 6 ) 研究了 内部 资本 市场与公 司股权 结构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在关联的 内部资本 市场 中控股股东 的持股 比例和股权集 中度要高于独立 的内部 资本市场 。 认为只有控股 股东 的持股 比例高 、 股权集 中度高才便于控股股东与上市公 司进行资产转换 、 股权收购等交易 。 A l t ma n ( 1 9 9 8 ) 的研究结果发现 , 随着 公 司现金流 的减少 , 公 司的财务风险逐渐增大 。 因此 , 由于大股东通过 内部资本市场转移 了上市公司的资金 , 造成 了上市公司现金流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研究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研究摘要: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与上市公司之间产生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济往来,侵占上市公司的资源,严重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扰乱资本市场秩序。
本文,首先阐述了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原因,然后分析了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主要手段,最后给出了如何防范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几点建议,以期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关键词:大股东上市公司利益侵占建议一、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原因分析(一)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一股独大现象严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上市公司中最大五位股东的股权集中度远远高于国际水平,比国际上股权集中度最高的德国还高出18个分点,比美国则高出30个百分点。
在公司股权集中的情况下,公司的代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任何一个中小股东都没有动机去监督大股东,他们也无法联合起来监督大股东,普遍存在“搭便车”的心理,中小股还是通过外部市场监督机制运用“用脚投票”的方式对公司进行治理。
另外,我国上市公司中大多数“脱胎”于国有企业,由于特殊的发审制度,为了达到上市的条件,往往通过剥离或捆绑优质资产来获得上市资格。
国企“脱胎”上市,使得存续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失去竞争能力,而大股东又无法从上市公司获取满意的回报。
股改前,大股东持有的股份不能流通,因而也就无法获取股价变化所带来的收益;股改后,大股东持有的股份能够有限制的流通,但为了维持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也未必大量抛售。
加之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不高,通过股利分配获得收益也不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股东是理性的经济人,就会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在现有制度安排框架下,利用控制权,通过各种“掏空”行为获取收益。
(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弊端公司治理结构是借以处理公司中的各种合约,协调和规范公司中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
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对大股东的行为起到很好的约束和制衡作用,有助于广大中小股东更好表达自己的意愿和保护其自身合法权益。
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3侯晓红 李 琦 罗 炜(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221116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00871)【摘要】大股东占款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以1998—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大股东占款行为的影响。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上年盈利能力水平不同,大股东的占款行为不同。
当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的总资产利润率(CROA )小于-3114%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 介于-3114%~42176%区间内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支持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 高于42176%时,大股东占款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
【关键词】大股东占款 盈利能力 掏空 支持一、引言在集中的股权结构中,由于大股东拥有控制权优势,往往诱生出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
大股东常常为追求控制权的私人收益而转移公司资源,从而对中小股东利益造成侵害。
大股东通过隐蔽渠道侵占公司资源的行为被称为掏空行为(tunneling )。
现有文献证明了大股东掏空行为存在和掏空行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Bae et al .2002;Bertrand et al .2002;Claessens et al .2002)。
从理论上讲,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必然损害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最终使上市公司走向衰败,并使控制权收益难以为继。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大股东谋取控制权收益的掏空行为并未导致这类公司大量走向衰败。
如“五粮液”和“青岛海尔”的大股东侵占了上市公司大量资源①,但上市公司业绩依然维持较好水平。
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大股东并不总是掏空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控制权的长期收益,有时也向上市公司输送资源(Fried man et al .2003;Bai etal .2004),这种反向的资源输送被称为支持行为(p r opp ing )。
浅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防范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浅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防范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一、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概述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是严重阻碍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大股东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还包括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下属单位(一般指分公司、子公司)。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任何资产的非法占有,并借此从上市公司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都构成“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大股东直接从上市公司获取货币资金,如假借各种名义从上市公司直接借款或挪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从而达到对该货币资金进行事实上的占有;二是大股东占用的资金不直接表现为货币形态,而是获取上市公司的其他资产后未支付作为对价的货币资金,如上市公司销售产品给大股东,大股东未支付价款。
上述两种资金占用形式在上市公司的财务账上一般表现为“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
二、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危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严重侵犯了上市公司法人财产权的完整性,对资本市场的诚信建设和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的巨额占有会导致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的缺乏,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严重者会造成上市公司连续亏损甚至退市。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也极大地损害了众多中小股东的利益,导致投资者丧失投资信心。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必须要下大力气遏制与防范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行为的发生。
三、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防范对策1.优化社会经济环境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有其必然的社会环境土壤,只有社会经济环境优化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才能被限制甚至被禁止。
针对大股东负担过重、资产质量差甚至资不抵债等,应对大股东进行扶植,增强其造血功能,大股东日子好过了,自然就不会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
要剥离大股东承担的办社会职能,负担不能转嫁给上市公司,如离退休人员全部由社会养老保险机构承担,大股东的学校、医院等由政府承办。
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财务后果的影响探讨
大股东资金占用对上市公司财务后果的影响探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内部治理更是多数上市公司的软肋,其中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利用其控制地位,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十分典型,这种现象严重威胁到我国上市公司的生存能力。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公司资金的手段也变幻莫测,如利用直接借款、转移支付、拖欠货款等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现象的产生与我国新兴资本市场制度的缺陷密切相关,它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大股东凭借其自身控股地位利用各种手段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现象。
我国证券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发展,同时也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稳定运行和规范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在我国深交所和上交所挂牌上市的公司中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额度达到了上千亿元,而纵观近十年来两市融资融券情况,上市公司通过上市获得的融资总额也仅仅为一万亿元,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有接近10%的资金在大股东手里不知所踪,并且通过对已经退市的上市公司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大股东占用其经营资金的现象是这些上市公司共同的特征。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会造成很多的不良后果,除了会导致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外,也会对上市公司的综合质量评估以及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更会阻碍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健康发展。
文章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了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对上海新黄浦置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与探究,同时总结经验为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对策,最后对上述分析进行总结得出了三个结论,包括多元化投资是大股东资金占用的主要动机、治理结构不健全是大股东资金占用的重要因素以及关联交易是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惯用方式。
同时文章吸取了上海新黄浦置业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教训,为我国上市公司规范大股东资金占用提出了具体建议,主要包括调动外部监事参与公司治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及重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等。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分析1. 引言在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是指持有公司股份的股东中所持股权占比较高的股东。
然而,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占用公司资金的问题,也就是俗称的“大股东占款”问题。
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小股东的权益,损害了公司的健康经营。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2. 大股东占款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大股东占款指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各种方式将公司的资金占为己有。
这种行为一般以以下几种形式表现:2.1. 高息贷款大股东以公司名义向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金融机构借贷,利率显著高于市场利率。
这样,大股东可以通过高息贷款获取额外的利润,并将公司资金占为己有。
2.2. 债务担保大股东借用公司信用,为自己非公司经营的业务提供担保。
这样,一旦大股东非公司经营的业务出现亏损,公司将承担担保责任,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影响小股东的权益。
2.3. 股权转让大股东通过虚构交易或价格低估的方式将公司的股权转让给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实体,以获取公司的资金。
这样,大股东实际控制了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3. 大股东占款的影响和问题3.1. 影响公司治理大股东占款严重破坏了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
大股东可以通过操纵公司资金来获得自己的私利,进而导致公司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3.2. 损害小股东权益大股东占款不仅损害了公司整体利益,也损害了小股东的权益。
大股东通过占款行为使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小股东遭受经济损失。
3.3. 降低公司价值大股东占款问题使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经营效益下降,进而降低了公司的价值。
这使得公司难以融资和扩大规模,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4. 防止和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对策4.1. 增强公司治理能力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对大股东占款行为进行监督和限制。
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大股东的审查和监督,提高违规成本。
4.2. 公司信息披露加强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透明度,让市场对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有一个真实的认知。
政策性负担
政策性负担、大股东占用资金与公司经营业绩——基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经验研究曾庆生(初稿,2009年3月)摘要:基于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制度背景,本文从转嫁政策性负担动机的角度,研究了大股东集团政策负担对其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
经验证据表明,上市时,大股东集团承担的政策性负担越多,大股东在上市后三年中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概率越高且占用资金规模越大,而经营性占用资金与大股东集团政策性负担无关;上市时大股东集团政策性负担越多,公司上市后三年的经营业绩越差;大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越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越差,而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多少不影响公司经营业绩。
关键词:政策性负担、资金占用、经营业绩、国企改制一、引言在股权高度集中的中国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不仅面临发达市场中的典型代理问题——经理代理问题,而且面临更为严重的大股东1代理问题。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是大股东代理问题的最直接表现,其中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一度成为我国股票市场的普遍现象,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影响了资本市场诚信建设。
尽管在监管当局大力治理和严厉监管下2,上市公司被占用资金于2007年前后基本得到清理,但大股东通过占用资金或其他更加隐蔽的方式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仍然存在3。
大股东掏空问题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公司治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李增泉等(2004)是国内较早研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的文献,他们发现大股东占用资金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大股东性质和组织形式有关;唐清泉等(2005)也以大股东关联交易、占用资金等行为为对象,研究了股权结构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影响。
已有文献大多集中于股权结构等内部治理机制对大股东占用资金的影响,但是,股权结构主要解释的是大股东侵占的能力问题,而大股东为什么要侵占上市公司?由于侵占是一种违法行为,存在被处罚成本,如果说民营大股东的终极所有者存在强烈的“占为己有”的利益驱动,那么国有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即高管人员)4这种利益驱动要弱很多,因为国有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侵占收益远低于民营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即终极所有者)。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点评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点评大股东是指持有上市公司较大股权的股东,通常是公司的创始人、管理者或其他实际控制人。
作为大股东,他们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决策有较大影响力。
然而,部分大股东却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小股东权益,也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指大股东通过各种方式将上市公司的资金用于自己的个人目的,包括以各种名义向公司借款、占用公司资产等。
这种行为通常是通过滥用权力、利用职务之便来实现的。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资金并未被用于支持公司的运营和发展,而是被个人挪作他用,以满足个人的财务需求或奢侈消费。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给公司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这种行为损害了小股东的权益。
上市公司的资金应该被用于支持公司的运营和发展,以创造更大的价值。
但是,当大股东将资金占为己有时,小股东的权益就会受到削弱。
他们无法分享公司发展的红利,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这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其次,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会导致公司缺乏资金支持,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当资金被用于满足大股东个人需求时,公司的扩张计划、研发投入等重要项目就可能得到削减或推迟。
长期来看,这将限制公司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使得公司很难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还会对公司的信誉产生负面影响。
在金融市场中,信誉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当大股东滥用权力占用公司资金时,会给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留下负面的印象。
投资者可能会失去对公司的信心,市场对公司的评价也会受到负面影响,造成公司的股价下跌和市值缩水。
为了解决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需要加强公司治理和监督机制。
首先,应该加强对大股东行为的监管力度。
相关监管机构应该严格执行监管规定,对大股东占用资金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追责。
其次,要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增加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确保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同时,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威慑。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摘要: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股股东作为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对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控股股东性质以及企业性质等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揭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治理机制,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
一、引言现金股利政策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股东权益的保护和公司业绩的提升。
而控股股东作为实际控制者,其股份比例、股东性质和企业性质等因素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会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分析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机制,为相关治理机制完善提供参考。
二、现金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现金股利政策不仅直接关系到股东的收益,也体现了上市公司对股东权益的尊重与保护。
较高的现金股利政策能够增加股东的财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有助于提高公司股价。
而恰当的现金股利政策也能够减少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实现公司与股东利益的平衡。
三、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是衡量控股股东对公司实际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
研究发现,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公司更倾向于实施较低的现金股利政策。
这可能因为控股股东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在股利分配上更偏向于留在公司用于未来业务发展。
四、控股股东性质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控股股东的性质对公司股利政策也有重要影响。
对于国有控股股东而言,其往往受到政府宏观调控和国家利益的影响,股利政策较为稳定且较少变动。
而对于私人控股股东,则更加注重公司的短期利益,可能更倾向于提高现金股利的分配。
五、企业性质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企业性质也是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股份制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现金股利分配,这可能与股份制企业更注重股东权益保护和稳定盈利的经营理念有关。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1. 附件一: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调查问卷2. 附件二:财务报表分析表格模板3. 附件三: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结构分析报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上市公司:指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
2. 大股东:指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数量较大、控制力较强的股东。
3. 资金占用:指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的资金用于个人目的,而非公司经营活动。
4. 财务报表: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正文: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研究目的与内容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二章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现状分析2.1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定义与特点2.2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影响因素2.3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现状及特点第三章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影响机制分析3.1 信息不对称及代理问题3.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3.3 盈余管理与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第四章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实证研究4.1 研究方法与数据样本选择4.2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实证验证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五章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监管机制分析5.1 监管机制的作用与目标5.2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监管现状5.3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监管改进建议第六章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对策建议6.1 提高信息透明度与披露质量6.2 完善股权激励机制6.3 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第七章结论7.1 研究总结7.2 研究不足与展望附件:1. 附件一: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调查问卷2. 附件二:财务报表分析表格模板3. 附件三: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结构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上市公司:指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
2. 大股东:指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数量较大、控制力较强的股东。
3. 资金占用:指大股东将上市公司的资金用于个人目的,而非公司经营活动。
北大考研-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姜国华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姜国华姜国华系别:会计学系职称:教授办公电话:86-10-62757930Email:gjiang@中文简历下载教授简介研究成果当前研究教授课程姜国华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先后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取得经济学学士(1995年)、会计学硕士(1997年)和会计学博士学位(2002年)。
姜国华博士是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系主任、MPAcc项目执行主任、财务分析与投资理财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及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六、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财经大学客座教授。
姜博士还担任毕马威(KPMG)会计师公司全球估值顾问,并曾任博时基金管理公司高级投资顾问。
姜博士的研究工作主要是探索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及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应用,即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加强资本市场的有效资源分配功能。
在更广的视野上,他也分析投资者保护、公司治理与证券市场监管问题。
姜博士的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ReviewofAccountingStudies、JournaloftheAmericanStatisticalAssociation、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JournalofBusinessandEconomicStatistics、JournalofBusinessEth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评论》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
他的评论文章出现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新财经》《网易财经》等报刊上,并多次就证券市场问题接受《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文汇报》及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第一财经电视等新闻机构记者采访。
姜博士曾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学优秀奖(MBA项目),和北京银行奖教金。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成因分析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成因分析[摘要]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上市公司治理工作所存在的较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并已成为证券市场的一大顽疾,这一问题的蔓延严重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受到了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关注。
本文主要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对遏制该种行为的发生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股东;占用;资金;成因1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概述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是严重阻碍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大股东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还包括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下属单位(一般指分公司、子公司)。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任何资产的非法占有,并借此从上市公司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都构成“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大股东直接从上市公司获取货币资金,如假借各种名义从上市公司直接借款或挪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从而达到对该货币资金进行事实上的占有;二是大股东占用的资金不直接表现为货币形态,而是获取上市公司的其他资产后未支付作为对价的货币资金,如上市公司销售产品给大股东,大股东未支付价款。
上述两种资金占用形式在上市公司的财务账上一般表现为“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2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成因分析2.1 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原因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有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与企业普遍缺乏自有资金,相互拖欠资金严重的大环境分不开。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脱胎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的主要表现是企业必须按照国家下达的生产指标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利润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有的甚至连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大修理基金也部分甚至全部上缴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
因此在1978 年经济体制改革以前的企业,除了国家投入与固定资产净值对应的资本金外,其他无资本积累。
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改革起点上就存在缺少自有资金的问题。
在经济改革初期,一方面国家切断了对企业资金的供应,另一方面又未建立起有效的企业自有资金补充通道,造成了我国企业高负债问题,因此企业之间资金流转不畅,出现沉重的“三角债”也就不可避免。
关于大股东占款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的研究
关于大股东占款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论述了大股东占款问题的主要表现,得出大股东占款问题的存在将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并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引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15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流上不再是一个投机性的市场。
这些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除了发展资本市场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以外,证券经营机构的风险结构、风险源和风险传递机制也在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除了一些正面的积极作用外,也有一些负面的问题。
上市公司自身的问题中最主要的就是大股东问题。
他们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是在资本市场利益主体约束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大股东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的行为扭曲所致。
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目标的差异,大股东受自利性驱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然首选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的资本利得是通过上市公司配股、增发,甚至通过账款来获取的私有收益,从而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采取种种手段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恶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就是其手段之一。
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会造成很多经济后果,不仅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还会阻碍整个国家金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学者们对于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主要手段已有研究,Johnson等人(2000)的研究就表明大股东的这种行为可能是导致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Bertrand等人(2002)则研究了印度公司的情况,发现也普遍存在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加剧了整个经济的不透明性。
刘峰等人(2004)研究了股权结构与“利益输送”方式的关系,他们认为大股东的终极目的不是上市公司的高业绩、高成长,而是上市公司的现金,即将利润留在上市公司,而让现金流向大股东。
李增泉等(2004)通过研究资金占用与所有权结构的关系,发现控股股东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表现为严格的负相关关系。
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回报率的研究分析与应用
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回报率的研究分析与应用股权结构对企业投资回报率的影响,这个话题非常重要。
我们常常听到“股东的意愿会影响决策”,这其实是个非常直接的说法。
股权结构可以看作是企业的“血液”,它决定了企业的运行方式和投资回报率的高低。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一主题,看看股权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首先,我们要了解股权结构的基本概念。
股权结构是指股东所持股份的分布情况。
这些股份可能由创始人、投资者、管理层等不同的人持有。
我们可以把股东分为大股东和小股东。
大股东往往拥有决策权,他们的意愿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方向。
小股东虽然持股比例较小,但他们的声音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公司治理和利益分配方面。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股权结构的几种常见形式。
第一种是集中型股权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少数股东拥有大部分股份。
他们的决策能力很强,能迅速推动公司的战略调整。
但是,这也有个风险,就是决策可能会过于集中,容易导致短期行为,忽视长远发展。
例如,某些公司为了短期利益可能会减少研发投入,结果可能影响未来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种是分散型股权结构。
在这种情况下,股东的股份比较分散。
每个股东持有的股份都不大,决策过程需要更多的协商和沟通。
这样的结构通常会带来更为民主的决策机制,但也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股东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可能导致公司在关键时刻错失机会。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析股权结构对投资回报率的影响。
首先,股权结构直接影响公司的治理模式。
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往往能够做出更加理智的决策,进而提高投资回报率。
例如,大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一致性强,能够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加投资回报。
另一方面,股权结构也会影响公司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
如果公司的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外部投资者可能会担心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
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面临融资困难,投资回报率自然受到影响。
在实际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在股权结构调整后,投资回报率显著提高。
比如,某家科技公司原本是由创始团队占据大部分股份,后来引入了风险投资,导致股权结构变得更加分散。
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
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向资本市场并实现上市。
这些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经营状况和股利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在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股权分置和资金侵占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股权和实际控制权被分散,导致公司治理难度增大,影响经营效率和股权激励措施的实施。
资金侵占则是指股东或管理层将公司的资金用于非正当用途,损害了股东利益和公司价值。
首先,股权分置对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
在股权分置之前,一些控股股东可以直接通过控制公司的现金流来决定公司的股利政策,往往更倾向于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回报股东。
然而,随着股权分离,控股股东的控制力下降,决策权被分散给更多的股东,公司往往需要更多的现金来进行日常运营和投资。
因此,在股权分置后,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往往需要经过更多的讨论和协商,很可能出现股东利益冲突的情况。
其次,资金侵占给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带来了风险。
资金侵占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还削弱了公司的偿付能力和回报能力。
当股东或管理层将公司的资金滥用于个人消费、控制其他企业等非正当用途时,公司的现金流将不足以满足现金股利的支付需求,从而导致无法按时按额支付股利,严重影响了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声誉。
因此,上市公司应加强风险管控,规范资金使用,确保现金股利政策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为了应对股权分置和资金侵占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所带来的挑战,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和股东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
上市公司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全面、真实地披露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为股东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便利。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监督,及时发现和防范股权分置和资金侵占行为。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及解决方式探索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独有现象, 也是一个沉重而又敏感的话题。
近年, 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情况相当惊人, 大股东利用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募集资金, 严重削弱了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资产质量, 直接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大股东占款与对外担保和委托理财被喻为上市公司三大隐患, 皆因它们随时有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危及到上市公司的健康肌体, 乃至于生存状况。
本文想通过对大股东占款现象的根源分析来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占款问题的方式。
一、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状况严重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由来已久,金额巨大。
2002 年底, 中国证监会曾普查1175 家上市公司,发现676 家存在大股东占款现象, 占款总额为966169 亿元。
为此, 管理层在2003 年8 月正式颁布实施了《关于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从整治效果看, 有一定改观, 到了2003 年底, 关联方占款余额为577 亿元, 下降幅度为40 %。
但到了2004 年6 月份止, 统计显示关联方占款余额仍有535112 亿元, 下降速度则明显趋缓, 基本上没有明显改观, 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变本加厉的迹象。
目前, 大股东占款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 大股东新增占款现象仍在发生大股东占款有非经营性占款与经营性占款两种方式。
其中, “经营性占款”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项下,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所占比重较大, 在销售和采购过程中, 可能形成金额巨大的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 这为某些控股股东借助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
“非经营性占款”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项下,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应收款、暂付款项, 主要包括与主业经营不直接相关的预付的备用金、应收的各项赔款、罚款、应收的租金、存出的保证金等, 正常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其他应收款金额不应过高。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问题掩饰还是揭露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问题掩饰还是揭露陈政(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厦门361005)摘要:本文以2002-2004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的制度背景,考察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实证研究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会通过向上盈余管理掩饰占用的不利后果。
我们同时发现估计可操控应计时应该剔除资金占用产生的现金流影响,这样可以减少应计模型误判或无法识别盈余管理的可能。
本文透过资金占用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大股东的利益转移动机及盈余管理倾向,这对全流通之后大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依然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股东掏空;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公司财务Cash Tunneling by Large Stockholder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Concealment or Revelation of DamageAbstract: T his article tes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unneling by large stockholder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data of A-share companies during 2002 to 2004.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ore large shareholder’s tunneling, the more upward earnings management to conceal these adverse consequences. We also find that it’s quite necessary to eliminate the cash effect of tunneling when accrual model is used, which help mitigating false inference. Our research makes sense given the principle-agent problem between large and minor stockholders even under the full-circulation era.Key Words: Tunnel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Earnings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示码:A作者简介:陈政,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会计与财务引言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法律虚构(Jensen和Meckling,1976)[9],契约的执行离不开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
上市公司资本性投资与股票超额回报率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资本性投资与股票超额回报率关系研究的开题报
告
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资本性投资是指企业向资产领域内进行的、规模较大的定向投资。
上市公司的资本性投资可以带来多种效益,例如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入等。
股票超额回报率是指股票的实际收益率超过预期收益率的情况。
在投资领域,股票超额回报率是衡量股票投资品质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上市公司的资本性投资与股票超额回报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
理论分析部分,主要回顾上市公司资本性投资的概念、作用及影响因素,并阐明股票超额回报率的概念、成因及市场机制。
实证分析部分,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收集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包括资本性投资金额、盈利能力、财务结构、行业地位等变量,以及股票价格数据,建立起资本性投资与股票超额回报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探讨各变量对模型的影响。
3.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理解上市公司资本性投资的作用及其与股票超额回报率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这一研究,可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股票投资策略,并对上市公司的资本性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世界》(月刊)2005年第9期摘要:本文研究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公司股票回报的影响。
通过考察1996 ̄2002年期间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据,本文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最多的公司投资组合在未来1年中的超额投资回报为平均每月-0.26%(每年-3.12%);而资金占用最低的公司投资组合为0.54%(每年6.48%)。
一个卖空资金占用最多组合、买入资金占用最低组合的对冲策略在未来1年中的超额回报为每月0.80%(每年9.60%)。
分年度的研究表明,对冲策略的超额回报率主要集中在1999年之后。
1999 ̄2002年期间,对冲策略产生的超额回报率达到每月1.31%(每年15.7%)。
我们的结论不受对正常回报率的不同衡量方法的影响,也不受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股票回报率的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和上市公司未来年度的盈利能力呈显著的反比关系、负相关,表明其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股东资金占用投资组合超额回报公司治理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大股东的存在是增加上市公司的价值,还是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或者说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来说是“帮助之手(helpinghand)”,还是“攫取之手(grabbinghand)”,这个问题近年来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使用我国证券市场的数据,研究了大股东直接侵害上市子公司利益的手段之一:大股东其对上市公司资金的直接占用,并分析了这个手段对中、小投资者投资回报的影响,以及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本文的结论表明对上市公司来说,大股东至少有“攫取之手”的一面。
至少有两点原因造成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象的出现。
第一,我国股票市场的建立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企业改革的一部分,其重要目的之一是为国有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契机。
因此,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原国有企业改制后分离上市的,原国有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第二,国有大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票被人为地划定为“非流通股”,不能在市场上交易。
“非流通股”一方面导致了大股东不能够正常地享受企业增值带来的股票价格上涨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使大股东不介意从事造成公司股票价格损失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就成为一种大股东从上市公司取得投资回报的手段。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后果是上市公司的经营受到严重影响,资金短缺、利润下降,占用情况严重的上市公司甚至可能被特别处理或被退市。
在这个过程中,中、小股东将承担沉重的投资损失#"。
当投资者意识到自己投入的资金大部分被大股东盘剥占用,就会对股市缺乏信心,不愿意再投资股票,而整个股票市场将会由于投资者的退出而丧失其融资的功能。
*ST丰华的经历反映了大股东资金占用给上市公司造成的巨大损失。
汉骐集团有限公司在2002年12月31日所持的非流通国有法人股占*ST丰华股权的29%,是第一大股东;2003年12月31日占20.61%,成为第二大股东;2004年4月6日其所持*ST丰华股权被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姜国华岳衡*作者感谢本文审稿人和参加北京大学会计研究论坛的学者们的建议。
119--部拍卖。
据2004年8月5日《上海证券报》报道,汉骐集团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暂借款名义向*ST丰华公司分别调动了6000万元和6077.61万元资金。
这两笔资金即使在汉骐集团不再作为大股东以后一直未归还。
*ST丰华2003年年报还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除了汉骐集团直接占用1.22亿元以外,其关联公司北京汉骐投资有限公司占用5717万元,北京汉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占用3170万元。
总体上,汉骐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共占用*ST丰华资金2.11亿元。
占用资金数额之巨大,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数字中看出来。
2002年12月31日,*ST丰华股东权益为400732284元,按汉骐集团所持有29%来算,其在公司中权益为116212362元,但其直接占用*ST丰华的资金即达到116445888元。
表1列示了*ST丰华历年来被汉骐集团有限公司占用资金的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ST丰华的其他应收款2002年以后一直占总资产的40%左右,其中汉骐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所占款占其他应收款的55%以上。
2003年5月13日丰华被特殊处理(ST)。
2004年6月4日起,*ST丰华由于连续3年亏损而暂停上市。
2004年8月24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ST丰华向原控股股东汉骐集团追讨巨额欠款案。
但是此时,汉骐集团的注册地址和原办公地址均已人去楼空,汉骐集团不见了踪影。
汉骐集团占款不还是不是反映了*ST丰华追缴欠款的能力差呢?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是这样,非大股东或非大股东关联公司的欠款很快就被收回了,所以汉骐集团之所以能长期占用大量资金是和其大股东身份分不开的。
*ST丰华的命运虽然悲惨,但并不特殊。
证监会、国资委有关负责人2004年7月27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已经成为影响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顽疾。
根据上市公司2003年年度报告统计,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非经营性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余额大约为577亿元。
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直接侵害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导致一些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
据统计,在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中,70%存在控股股东侵占资金行为;在已退市的15家中,其经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
2003年8月,证监会和国资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了纠正和防止侵占行为发生的具体监管措施。
但是,迄今为止,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大样本的研究,分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和投资者回报的影响。
大样本研究更能够反映出大股东资金占用后果的普遍性,对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的参考作用更大。
从1996 ̄2002年,根据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据,我们按年度把所有上市公司分成10个投资组合。
结果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最多的投资组合在未来1年中的市场规模调整超额回报(size-adjustedreturn)为-0.26个百分点(每年-3.12%);而资金占用最低的投资组合在未来1年中的市场规模调整超额回报为0.54个百分点(每年6.48%)。
一个卖空资金占用最多组合,买入资金占用最低组合的对冲策略在未来1年中的市场规模调整超额回报为每月0.80个百分点(每年9.60%)。
分年度的研究表明,超额报酬率主要集中在1999年之后。
1999 ̄2002年期间,对冲策略产生的超额报酬率达到每月1.32%(每年15.8%)。
我们的结论不受对正常回报(normalreturn)的不同衡量方法的影响,也不受控制其他可能影响股票回报的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和上市公司未来年度的盈利能力表1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案例:*ST丰华数据来源:新浪财经网站,单位百万元。
注:1汉骐集团有限公司暂借款;2收购北京汉骐投资有限公司股权预付款需收回部分;3参建北京汉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项目款需收回部分;4北京嘉恒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权转让款;5沿海物业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款。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与上市公司股票回报率关系的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研究120--《管理世界》(月刊)2005年第9期呈显著反比关系,表明其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大股东的存在对公司治理和公司业绩的影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传统的公司理论主要集中于研究(分散的)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即因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提出大股东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对经理层的监督机制,减轻了因为分散的小股东缺乏监督经理层的动机而产生的代理问题(ShleiferandVishny,1986)。
另一方面,如果大股东也是一家公司,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是大股东控制的或所在的企业集团中的一部分,大股东也可以为上市公司增加价值。
Khanna和Palepu(1997,2000)认为在资本市场欠发达的国家,大股东可以为上市公司提供更有效的融资渠道,从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集团本身起到了一个小的资本市场的作用。
我们这里把大股东增加上市公司价值的观点作为关于大股东的“增值假说”(value-addedview;Bae,KangandKim,2002)。
但是,大股东的出现在减轻了一个代理问题的同时,产生了另一个代理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企业中的代理问题的研究重点有了重大的转变,从研究股东和经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转向研究大股东和其他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在英美法系中的发达国家以外,研究者们发现大股东盘剥其他股东的问题是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LaPorta,Lopez-de-SilanesandShleifer,1999)。
大股东固然可以发挥监管经理层的作用,但是,当大股东可以控制公司的经理层和经营活动以后,大股东的私人利益开始和其他股东在公司中的利益发生冲突。
大股东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动机意味着他们可能从事盘剥其他股东利益的行为。
大股东盘剥其他股东利益的方法有很多。
Johnson等(2000)列举了以下几种方式:把上市公司的发展机会转移给自己或自己控制的其他子公司;在集团内部交易中从上市公司向自己或自己控制的其他子公司转移利润;占用上市公司的资产、资金,或使用上市公司的资产为自己的融资活动做抵押、担保等;进行资本运作稀释其他股东的权益。
除此以外,大股东还可能赤裸裸地转移或偷窃上市公司的资产。
因为在法律的完善程度、执法力度、社会监督等方面落后,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出现大股东盘剥其他股东的现象。
我们把大股东降低上市公司价值的观点作为关于大股东的“盘剥假说”(tunnelingview;Bae,KangandKim,2002)。
如前所述,大股东的存在是我国股票市场上一个普遍现象;大股东持有的股票不能流通,又使大股东不能够从股票升值上实现其作为股东的收益。
在这种情况下,大股东的“增值假说”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就值得怀疑,而“盘剥假说”更有可能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行为。
本文因此选取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这一行为来研究“盘剥假说”是否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成立。
因为大量资金占用会损害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所以,如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是大股东盘剥上市公司的行为,那么大股东将不会通过其他方式为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而提供补偿。
也就是说,以盘剥为目的的资金占用行为将造成上市公司的净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