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和IP要点难点全解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重点难点

计算机网络重点难点

计算机网络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负责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然而,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常常使人望而生畏。

本文将着重讨论计算机网络中的重点难点,并探讨如何克服这些难题。

一、协议栈的工作原理及层次结构协议栈是计算机网络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它由多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

然而,理解协议栈的工作原理和层次结构往往令人困惑。

在网络通信中,数据从一个层次传递到另一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添加了特定的协议头和尾,以便实现特定的功能。

但是,这些层次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通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理解各层次的功能和交互方式。

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学习每个层次的功能和作用:深入研究每个层次的协议和数据结构,理解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

这有助于建立对整个协议栈的整体理解。

2. 运行实验和模拟:通过使用网络模拟器或者虚拟机软件,在实际环境中模拟网络通信过程。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协议栈中各层次的交互方式,以及数据是如何在不同层次之间传递的。

3. 阅读实际案例和故障排除文档:阅读真实的网络故障排除案例和文档,了解协议栈故障排查的步骤和方法。

这将帮助学习者理解协议栈的工作原理,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二、IP协议和路由技术IP协议是互联网上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然而,了解I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掌握路由技术是一项难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IP协议和路由技术,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学习IP协议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IP协议的数据包格式、首部字段和基本功能。

理解IP地址的作用和分类,以及子网划分和网络掩码的概念。

2. 掌握路由技术和路由表:学习路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算法,了解路由表的组成和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配置路由器并观察路由表的变化,加深对路由技术的理解。

3. 基于实际网络的案例学习:选择一个实际的网络拓扑,通过模拟器或者实际设备进行实验。

对IP城域网建设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办法

对IP城域网建设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办法

1.对IP城域网建设重点、难点分析及处理办法1.1.勘察设计问题分析(1)各专业之间的配合不紧密导致设计真空地带的形成由于数据专业与电源、空调、消防、装修等专业并行设计,将对机房平面规划都有一定的冲突,风险包括:1)走线架高度与消防管道冲突;2)电源列柜开关、线缆线径需求确认;3)排气风管与灯管的位置;4)机架、ODF、机房保护地排的分工与互联;5)机房进门斜坡位置影响机架位置;我公司负责过多个同类型的数据机房设计,确保了包括机房装修、空调、动力、消防在内的全专业的紧密配合,将会消除设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2)对新型设备的进入准备不足导致设计质量下降由于本次工程将通过集采采购相关设备,中标的新增设备是否能及时搜集汇总设备相关资料对勘察设计进度影响非常大。

此外,设备安装机房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及安装工艺要求精确性,都可能极大影响设计质量。

我公司已针对当前集采入围厂家、设备产品建立了规范的资料库以及查勘设计知识库,方便查勘设计人员快捷、准确的定位相关资料;同时我们也与各厂家建立了定期产品资料培训、沟通交流机制,保证新产品的安装设计最新工艺要求。

(3)项目进度要求急,对设计质量和进度提出很高的要求由于项目需要在年内实施完成,设计周期要求在很短时间内完成,而旦数据专业设计需要和机电等专业经过充分沟通才能确定机房布置的最终方案,这将极大影响设计质量。

我司长期负责骨干网ChinaNet/CN2、地市城域网、ITV、IDC设计,对IP网络非常熟悉,如我司中标,将利用公示期时间与各专业主管和设计单位充分沟通,提前落实方案,将及时反馈不确定因素并加强与建设单位沟通,明确相关方案,将不确定性给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实施期间,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项目组可派驻驻场设计人员,配合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实施。

1.2.设计重点、难点分析(1)勘察环节详细调查机房、识别潜在风险勘察环节重点需对现有机房进行详细调查,虽然我司长期负责城域网设计,对现有机房和设备的情况非常熟悉,但由于本期工程涉及400G平台设备引入、100G平台升级、网络结构扁平化、低密板卡割接高密板卡以及设备新增,因此仍需要详细调研本期工程设备的槽位现状以及机房环境,并重点分析建设环节中导致人身、网络设备出现重大隐患的风险点,针对机房及项目具体情况,提出重要风险的处置预案或规避方式。

TCPIP重点整理

TCPIP重点整理

1.电路交换:原理:直接利用可切换的物理通信线路,连接通信双方。

三个阶段:建立电路;传输数据;拆除电路特点:在发送数据前,必须建立起点到点的物理通路;建立物理通路时间较长,数据传送延迟较短报文交换:原理:数据报每个报文均带有全称网络地址(源、目的地址);信息以报文(逻辑上完整的信息段)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

特点:线路利用率高;要求中间结点(网络通信设备)缓冲大;延迟时间长。

分组交换:原理:分组:比报文还小的信息段,可定长,也可变长;信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

源节点把报文分为分组,在中间结点存储转发,目的结点把分组合成报文。

特点:每个分组头包括目的地址,独立进行路由选择;额外信息增加;网络节点设备中不预先分配资源;线路利用率较电路高;节点存储器利用率比报文交换高;易于重传,可靠性比报文交换高。

2.掩码是一个32位数,当用掩码和地址块中的任意一个地址相“与”(AND)时,就可得到该地址的网络地址。

3.特殊的IP地址:特殊地址Netid Hostid 源/目的地址;网络地址特定的全0都不是;直接广播地址特定的全 1 目的地址;受限广播地址全1 全1 目的地址;本网络上的本主机全0 全0 源地址;本网络上的特定主机全0 特定的目的地址;回送地址127任意目的地址4.专用地址:专用网:不需接入Internet,但需要用TCP/IP通信;编址方案:申请,并使用A、B、C类地址;不申请,直接使用A、B、C类地址;不申请,直接使用私有地址私有地址:类Netid 块数A10.0.0 1B172.16~172.31 16C192.168.0~192.168.2552565.直接交付:分组目的与分组的发送接口在同一IP网络中间接交付:分组目的与分组的发送接口在不同IP网络中交付方式判断:分组目的IP与发送接口是否在同一IP网络中判断方法:目的IP & 发送口掩码= 发送口IP & 发送口掩码?相等:直接交付不等:间接交付交付操作:1.地址映射:IP地址→物理地址直接交付:目的IP 地址→物理地址间接交付:下一跳IP地址→物理地址 2.封装成数据链路帧发送6.版本:字段长度为4个比特,用来标识IP协议的版本信息,IP 协议存在两个版本:IPv4 和IPv6,目前的版本为 4;HLEN(首部长度字段):4 bits 以4字节(即32bits)为单位(不是以字节为单位)取值:5 ~ 15(即首部长度为 20 ~ 60 bytes);TOS(服务类型):8 bits 该分组所期望的服务质量;Total length(总长度字段):16 bits 以字节单位首部长度(即4*HLEN)+数据长度;Identification(标识字段):16 bits 源站每发送一个分组,标识值+1 (源IP地址,标识)→全网唯一分组标识;Flags(标志字段):3 bits;Fragmentation offset(片偏移字段):13 bits 以8 bytes为单位;TTL(生存时间):8 bits;协议8 bits:使用IP服务的高层协议;校验和:16 bits7.路由转发技术:基本思想:不是收到IP分组后才为其选路,而是预先获得到所有目的的路由;IP报文查找路由表按预定的路由转发预定路由:路由表主机和路由器都用路由表实现报文的发送、转发8.转发技术:下一跳方法:路由表中只保留下一跳地址,而不是完整的路径。

计算机网络重点难点

计算机网络重点难点

计算机网络重点难点计算机网络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传输的重要基础设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复杂性和快速变化,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重点难点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并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IP协议与路由表IP协议是互联网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协议,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递到目标主机。

然而,由于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IP地址的管理成为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IP地址的唯一性和分配问题,使得路由表的维护变得复杂。

路由表中记录了目标地址和下一跳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用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解决这一难点的方法是采用路由器来管理路由表,并利用路由协议进行动态路由。

常见的路由协议有RIP、OSPF和BGP等。

通过这些协议,路由器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自动更新路由表,实现数据包的高效传输。

二、TCP/IP协议栈TCP/IP协议栈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协议栈,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

TCP协议通过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保证了数据包的可靠性和顺序性。

然而,TCP协议在处理网络拥塞和网络恢复时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提高网络性能,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拥塞控制算法。

TCP拥塞控制算法是通过动态调整发送速率和接收端窗口大小来控制网络拥塞的算法。

常见的拥塞控制算法有慢启动、拥塞避免和拥塞恢复等。

这些算法通过控制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有效地降低了网络拥塞的风险。

三、网络安全与攻击防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黑客入侵、数据泄漏和网络攻击等威胁不断增加,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网络安全成为计算机网络中的另一个重点难点。

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需要采取多种安全措施。

例如,使用防火墙来过滤网络流量,限制非法访问;采用加密协议来保护数据传输的机密性;使用入侵检测系统来监控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异常行为等。

同时,对网络设备和软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升级,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也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

tcpip面试知识点

tcpip面试知识点

TCP/IP面试知识点TCP/IP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之一,掌握TCP/IP的知识对于网络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TCP/IP的面试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知识点,以及它们的解释和答案。

1.TCP/IP是什么? TCP/IP是一组用于在网络上进行通信的协议。

它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提供了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的标准。

2.TCP和UDP有什么区别?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和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是两种不同的传输协议。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机制。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简单的数据传输,但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

3.IP地址是什么?IPv4和IPv6有什么区别? IP地址是网络上的设备的唯一标识符。

它用于路由数据包并将其传送到正确的地方。

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IP地址版本,它由32位组成。

IPv6是下一代IP地址版本,它由128位组成,提供了更多的地址空间和更好的安全性。

4.什么是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用于确定IP地址的网络和主机部分。

它与IP地址一起使用,以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过1表示网络部分,0表示主机部分。

5.TCP的三次握手过程是什么? TCP的三次握手是建立TCP连接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步骤:a.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 (同步)报文段,指示建立连接。

b.服务器收到SYN报文段后,返回一个SYN-ACK报文段作为响应。

c.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报文段后,再次向服务器发送一个ACK报文段,确认连接建立。

6.什么是ARP协议?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是一种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的协议。

当主机需要发送数据到目标主机时,它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ARP协议通过广播请求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并将其缓存到本地。

tcpip协议常面试知识

tcpip协议常面试知识

TCP/IP协议常面试知识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之一,它定义了计算机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式和规则。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经常会问及与TCP/IP协议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TCP/IP协议面试知识,希望对你的面试有所帮助。

1. 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与特点TCP/IP协议是一个分层的协议体系,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它具有以下特点:•可靠性:TCP/IP协议通过使用序列号、确认应答和重传等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高效性:TCP/IP协议通过使用滑动窗口和拥塞控制等机制,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灵活性:TCP/IP协议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使用,支持不同的网络设备和协议。

•开放性:TCP/IP协议是开放的标准,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和开发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程序。

2. TCP/IP协议的四层结构TCP/IP协议的四层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2.1 物理层物理层是TCP/IP协议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物理介质进行传输。

常见的物理介质包括双绞线、光纤和无线电波等。

2.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分割成数据帧,并在物理网络中传输。

它使用MAC地址来标识网络设备,并通过帧头和帧尾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校验。

2.3 网络层网络层是TCP/IP协议的核心层,它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它使用IP地址来标识主机和网络,并通过路由选择算法实现数据的路由转发。

2.4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连接。

它提供了两种协议,分别是TCP和UDP。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而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传输,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3. TCP/IP协议的常见问题在面试中,面试官经常会问到一些与TCP/IP协议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回答。

3.1 TCP和UDP的区别是什么?TCP和UDP是TCP/IP协议提供的两种传输层协议。

TCPIP基本知识总结

TCPIP基本知识总结

技术总结一.IP网络互联基础1 . IP地址:配置在主机,设备接口上的逻辑地址;由32位二进制组成,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IP地址分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个部分:网络号表示某个IP子网,主机号表示本子网的某台主机。

2 . 子网掩码:用来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用连续的“1”表示IP地址的网络号,用连续的“0”表示主机号。

3 . 网络地址:主机号全为0的IP地址定向广播地址:主机号全为1的IP地址4 . 数据包的封装与解封装5 . 同一网段主机互访分析:同一网段的主机互访,直接进行MAC封装,就可到达。

不同网段的主机互访分析:不同网段的主机互访,要经过网关中转后才能到达。

二.层次化与数据流分析1 .层次化配置:a.基本信息配置:密码(console/Telnet/enable)主机名,时区等。

b.接口配置与链路测试:局域网接口配置(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打开接口)局域网链路测试,广域网接口配置与链路测试。

c.路由配置与测试:路由配置(IGP/BGP)全网连通性测试,路径跟踪测试。

d.上层业务配置与测试2 . 层次化排错:a.5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链路是否通?b.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是否通?c.上层是否配置了控制策略?3 . 层次化方法:先分析高层网络,分析时,把底层网络当做云图来看待。

再逐个打开底层网络云图,进行底层网络分析。

4 .层次化数据流分析三.IP地址分配1 .IP地址分类2.私有地址:3.IP子网划分:a.定长子网掩码划分b.变长子网掩码划分四.TCP/IP协议基础1.OSI参考模型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端到端连接寻址和路由选择提供介质访问,链路管理等比特流传输2.TCP/IP协议栈应用层:DHCP、DNS、Telnet、HTTP、FTP、TFTP、SMTP......传输层:TCP、UDP网络层:ARP,IP,ICMP数据链路层:PPP,HDLC,ATM........物理层:V.35......3.IP特点IP是无连接的,无序的,不可靠的,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

TCPIP协议栈详解

TCPIP协议栈详解

TCPIP协议栈详解TCP/IP协议栈详解TCP/IP协议栈是互联网通信中使用的一种协议体系,由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IP(Internet Protocol)两个部分组成。

它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架构,它的设计和实现使得不同网络和设备之间能够相互通信。

一、TCP/IP协议栈的基本概念TCP/IP协议栈是一种分层结构,按照不同的功能和责任将通信的各个部分分为不同的层次。

这样的分层设计使得每个层次的功能职责明确,便于维护和扩展。

TCP/IP协议栈的基本层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 物理层物理层是TCP/IP协议栈的最底层,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

它定义了不同设备之间如何通过物理介质(例如光纤、电缆)传输数据。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

它将原始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并处理错误检测和纠正等功能。

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有以太网(Ethernet)和无线局域网(Wi-Fi)等。

3. 网络层网络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核心层,负责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它通过IP协议为数据包分配地址,并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

常用的网络层协议有IPv4和IPv6。

4. 传输层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它通过TCP协议和UDP 协议实现数据传输,其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传输,而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传输。

5. 应用层应用层是TCP/IP协议栈中的最高层,为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FTP、SMTP和DNS等。

二、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TCP/IP协议栈的工作原理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当用户发送数据时,应用层先将数据封装成应用层报文,然后传递给传输层。

传输层将应用层报文分割为较小的数据段,并为每个数据段加上序号和校验等信息。

然后,传输层通过网络层将数据段封装成IP数据包,并进行路由选择。

TCPIP协议分析知识点总结

TCPIP协议分析知识点总结

TCPIP协议分析知识点总结一、TCP/IP协议简介TCP/IP是一组用于网络通信的协议,它包括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组相互关联、协同工作的协议组成,这些协议按照其功能分成不同的层次。

TCP/IP协议家族是互联网标准协议。

1.TCP/IP层次结构TCP/IP协议族是一个层次结构的协议族。

TCP/IP协议家族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 网络接口层:此层负责定义操作系统与网络硬件接口之间的通信方式。

- 网际层:此层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包的寻址和路由。

即负责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址并最终将数据包传递给网络接口层。

- 传输层:此层负责在源和目的节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常用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应用层:此层包含了很多应用程序需要的协议,例如HTTP、FTP、TELNET、SMTP等。

2.TCP/IP通信特点TCP/IP协议族的特点包括:- 分层结构,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协议,各层之间相互关联、协同工作。

- 独立性,每个层次的协议都是独立的,修改其中一个层次的协议不会影响其他层次的协议。

- 开放性,TCP/IP协议族是一个开放的标准,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协议族进行通讯。

- 可靠性,TCP/IP协议族内部有多种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灵活性,TCP/IP协议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组合。

3.TCP/IP协议族的发展TCP/IP协议族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ARPANET阶段:TCP/IP最早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9年开始建立的。

ARPA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如何使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互相通讯。

- TCP/IP阶段:ARPA提出了一个新的通讯协议,即TCP/IP协议。

1982年,TCP/IP成为国际标准。

- Internet阶段: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TCP/IP协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逐渐成为全球网络的标准协议。

TCP和IP要点难点全解

TCP和IP要点难点全解

TCP协议要点和难点全解1.网络协议设计ISO提出了OSI分层网络模型,这种分层模型是理论上的,TCP/IP最终实现了一个分层的协议模型,每一个层次对应一组网络协议完成一组特定的功能,该组网络协议被其下的层次复用和解复用。

这就是分层模型的本质,最终所有的逻辑被编码到线缆或者电磁波。

分层模型是很好理解的,然而对于每一层的协议设计却不是那么容易。

TCP/IP的漂亮之处在于:协议越往上层越复杂。

我们把网络定义为互相连接在一起的设备,网络的本质作用还是“端到端”的通信,然而希望互相通信的设备并不一定要“直接”连接在一起,因此必然需要一些中间的设备负责转发数据,因此就把连接这些中间设备的线缆上跑的协议定义为链路层协议,实际上所谓链路其实就是始发与一个设备,通过一根线,终止于另一个设备。

我们把一条链路称为“一跳”。

因此一个端到端的网络包含了“很多跳”。

2.TCP和IP协议终止于IP协议,我们已经可以完成一个端到端的通信,为何还需要TCP协议?这是一个问题,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理解TCP协议为何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为何如此“复杂”,为何又如此简单。

正如其名字所展示的那样,TCP的作用是传输控制,也就是控制端到端的传输,那为何这种控制不在IP协议中实现的。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这会增加IP协议的复杂性,而IP协议需要的就是简单。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为何IP协议是沙漏的细腰部分。

它的下层是繁多的链路层协议,这些链路提供了相互截然不同且相差很远的语义,为了互联这些异构的网络,我们需要一个网络层协议起码要提供一些适配的功能,另外它必然不能提供太多的“保证性服务”,因为上层的保证性依赖下层的约束性更强的保证性,你永远无法在一个100M吞吐量的链路之上实现的IP协议保证1000M的吞吐量…IP协议设计为分组转发协议,每一跳都要经过一个中间节点,路由的设计是TCP/IP网络的另一大创举,这样,IP协议就无需方向性,路由信息和协议本身不再强关联,它们仅仅通过IP地址来关联,因此,IP协议更加简单。

tcpip知识点总结

tcpip知识点总结

tcpip知识点总结TCP/I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它是互联网的基础。

任何与互联网相关的事物都离不开TCP/IP协议。

本文将对TCP/IP协议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其基本概念、协议栈、每个层级的功能和协议、TCP/IP的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1.TCP/IP协议是一个协议族,它包含了多个协议,其中包括TCP、IP、UDP、ICMP等。

这些协议共同构成了互联网通信的基础架构。

2.TCP/IP协议是一个分层协议,它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对应的协议。

3.TCP/I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

它能够保证数据的顺序和可靠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失或损坏。

4.TCP/IP协议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包。

数据包是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最小单位,每个数据包包含有源地址、目标地址、数据和校验码等信息。

5. TCP/IP协议的工作模式分为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和对等模式。

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中,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返回数据;在对等模式中,两个节点彼此之间可以发起请求并返回数据。

二、协议栈TCP/IP协议栈是TCP/IP协议族中各个协议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总称,通常用于形象地表示各个协议之间的关系。

1.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是TCP/IP协议栈的最底层,它负责管理网络接口硬件和数据的物理传输。

它和硬件设备交互,将数据帧传输到物理网络中。

2.网络层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径选择和流量控制。

它的主要协议有IP协议、ARP协议和ICMP协议。

其中,IP协议负责数据的封装和分片,ARP协议负责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ICMP协议用于网络故障的检测和报告。

3.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

它的主要协议有TCP和UDP。

其中,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服务,UDP协议提供非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服务。

4.应用层应用层是TCP/IP协议栈的顶层,它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数据。

TCPIP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TCPIP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一、TCP/IP协议安全问题的由来TCP/IP协议由四中协议构成,分别是FTP协议(网络文件传输协议)、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Telent协议(远程登录协议)、DNS协议(名字服务)。

根据以IP协议为基础的Internet的发展历程可知,IP协议最可取的内涵与作用在于其充分的开放透明性与灵活有效的多业务增值能力。

然而,在开放透明的同时,也往往更容易“充分暴露”,自然也容易受到攻击。

在Internet商用化后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中,最棘手、解决难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性问题。

而TCP/IP协议由于自身缺陷造成的缺点主要体现在:⑴UDP攻击: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之间产生巨大的UDP数据包。

⑵TCP/SYN攻击:作为一种拒绝服务攻击存在的时间已经有20多年了,它使利用TCP/IP的链接建立时的漏洞进行攻击的。

⑶ICMP/PING攻击:利用一些系统不能接受超大的IP包或需要资源处理这一特性而进行的。

⑷ICMP/SMUR攻击:利用的是网络广播的原理来发送些大量的地址,而包的源地址就是要攻击的计算机和本身的地址。

⑸TARGA3攻击(IP堆栈突破):基本原理是发送TCP/UDP/ICMP的碎片包,是大小标记,包数据等都是随机的。

对IP协议的安全性问题,最尖锐的观点来自TINA /TIMNA, TINA /TIMNA认为,Internet及其IP网的三大缺陷是安全失控、Qos无保障及网络弱智。

全IP化即使用IPv6也不能有本质性的变化,必须从中间件层入手,才能真正取得隔离功能及解决安全问题。

IP和Internet研究的权威机构——IETF,对现有Internet及IP协议的缺陷与不足亦有足够的认识,列举出Internet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十大技术问题:身份识别技术、保护IPR技术、保护个人隐私技术、新一代Internet通信协议IPv6技术、下一代Internet结构的网格(Grid)技术、无线Internet技术、传统电话网与Internet融合的技术、更有效地在网上传输的视频技术、防止垃圾邮件的过滤技术及网络安全技术。

常见的TCPIP体系协议安全隐患和应对方法

常见的TCPIP体系协议安全隐患和应对方法

常见的TCP/IP体系协议安全隐患和应对方法(ARP,DHCP,TCP,DNS)一、A RP常见的ARP安全隐患和对应的预防方法1.ARP泛洪攻击ARP泛洪攻击就是攻击者通过伪造大量源IP地址变化的ARP报文频繁向网络中发送,使得交换机端口在接收到这些请求包后,频繁地处理这些ARP报文,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和设备CPU资源。

这样一一来,使设备的ARP表溢出(超出所能存储的容量范围),合法用户的ARP报文就不能生成有效的ARP表项,导致正常通信中断。

另外,通过向设备发送大量目标IP地址不能解析的IP报文,使设备反复地对目标IP地址进行解析,导致CPU负荷过重,也是泛洪攻击的一种。

在H3C设备中,可以通过限制VLAN中学习到的ARP表项数量来预防ARP泛洪攻击。

ARP报文限速功能来预防ARP泛洪攻击。

在设备的指定VLAN接口,配置允许学习动态ARP表项的最大个数。

当该VLAN接口动态学习到的ARP表项超过限定的最大值后,将不进行动态地址表项的学习,从而防止某一VLAN内的恶意用户发动ARP泛洪攻击造成的危害。

2.“中间人攻击”按照ARP协议的设计,一个主机即使收到的ARP应答并非自身请求得到的,也会将其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添加到自身的ARP映射表中。

这样可以减少网络上过多的ARP数据通信,但也为“ARP 欺骗”创造了条件。

如图17-1所示,Host A和Host C通过Switch进行通信。

此时,如果有黑客(Host B)想探听Host A和Host C之间的通信,它可以分别给这两台主机发送伪造的ARP应答报文,使Host A和Host C用MAC_B更新自身ARP映射表中与对方IP地址相应的表项。

此后,Host A 和Host C之间看似“直接”的通信,实际上都是通过黑客所在的主机间接进行的,即Host B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可以对信息进行了窃取和篡改。

这种攻击方式就称作“中间人(Man-In-The-Middle)攻击。

浅谈通信传输的常见问题与技术要点

浅谈通信传输的常见问题与技术要点

浅谈通信传输的常见问题与技术要点通信传输是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它涵盖着网络通信、数据传输、信号传送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通信传输方面的问题和技术要点,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浅谈通信传输的常见问题和技术要点。

一、常见的通信传输问题1. 信道干扰: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很多设备会产生干扰信号。

如手机信号会干扰周围的无线网络,电视机信号会造成电脑屏幕的抖动。

这些干扰信号会对通信传输造成影响。

2. 信道延迟:信道延迟即通信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时间延迟。

如一个用户在网上进行在线游戏时,如果通信延迟过大,就会造成游戏卡顿、延迟的现象。

3. 数据丢失:数据丢失指的是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数据无法正常的传输。

如在因为磁盘头故障而丢失了硬盘内部的部分数据信息。

二、通信传输的技术要点1. 传输协议:传输协议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双方需要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规则。

TCP/IP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协议,它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协议组合而成,它不仅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可靠性,而且其内部的数据包格式可以适合多个应用场景,对于网络通信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2. 信道保护:信道保护是指在信道传输过程中采用一些措施防止信道被第三方攻击,以保证信道安全。

最常见的信道保护措施是基于协议的安全措施和加密算法,一些比较常见的加密算法有RSA和DES。

3. 数据压缩:数据压缩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压缩,从而减少传输数据的大小及传输时间。

如果数据的压缩比较大,传输速度就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如在使用视频监控系统时,为了保护数据安全,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而加密后的数据量很大,如果在传输时不对数据进行压缩,那么传输时间就会被不必要地延长。

三、通信传输的注意事项1. 信号加强:如果信号不够强,则会引起信道异常,造成数据传输的丢失或延迟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通信传输时,应保证信号的充足。

2. 防止干扰:如前面所述,很多设备会产生干扰信号,而这些干扰信号能够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质量。

TCPIP协议面试常问知识点,倾心总结

TCPIP协议面试常问知识点,倾心总结

TCPIP协议面试常问知识点,倾心总结1、网络包的组成:报头/起始帧分界符——MAC头部——IP头部——TCP头部——数据——FCS(帧校验序列)2、TCP头部由TCP模块负责添加,头部格式如下:(最小20字节)发送方端口号接收方端口号序号(发送数据的顺序编号):发送方告诉接收方该网络包发送的数据相当于所有发送数据的第几个字节。

ACK号(接收数据的顺序编号)数据偏移量保留控制位:URG:表示紧急指针字段有效ACK:表示接收数据序号字段有效PSH:表示通过flush操作发送的数据RST:强制断开连接,用于异常中断的情况SYN:发送方和接受方相互确认序号,表示连接操作FIN:表示断开连接窗口:接收方告知发送方窗口的大小(即无需等待确认认可一起发送的数据量)校验和紧急指针可选字段3、IP头部和MAC头部由IP模块负责添加。

IP头部:IP用的头部,包含IP头部MAC头部:以太网的头部,包含MAC地址IP头部格式如下:版本号头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表示IP消息的总长度ID号:用于识别包的编号,一般为包的序列号。

如果一个包被IP 分片,则所有的分片都拥有相同的ID标志:该字段有3个比特,有效的是前两个比特。

分别表示是否允许分片,当前包是否是分片包分片偏移量生存时间协议号:十六进制表示,TCP:06 UDP:11 ICMP:01头部校验和发送方IP地址接收方IP地址可选字段MAC头部的格式如下:接收方MAC地址(48比特,5字节)发送方MAC地址以太类型:使用的协议类型0000-05DC:IEEE802.3 0800:IP协议 0806:ARP协议 86DD:IPV64、数据包分片、重组操作:(1)发送方:将数据包分为多个TCP头部+数据包的组合,TCP头部中存着不同的数据序号;之后将多个组合交由IP模块,统一添加IP头部和MAC头部,IP头部的ID号设为统一的。

(2)接收方:IP模块具有分片重组的功能,如果接收到的包是进过分片的,那么IP模块会将它们还原成原始的包。

tcp的知识点

tcp的知识点

tcp的知识点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以下是一些TCP的主要知识点:
1.传输层:TCP是传输层协议之一,位于网络层之上,应用层之下。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有序的和错误校验的数据传输方式。

2.连接管理:TCP使用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并使用四次挥手来关闭连接。

这确保了连接的可靠建立和终止。

3.数据传输:TCP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通过确认机制、重传机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4.字节流:TCP将数据看作字节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边界。

应用程序发送的数据被分割成TCP认为最适合发送的数据块,接收端再将这些数据块重新组合成原始数据。

5.可靠传输:TCP通过确认机制和重传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确认消息,发送端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确认消息,会重传数据。

6.流量控制:TCP使用滑动窗口机制进行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端来不及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滑动窗口机制允许接收端动态地告诉发送端其当前的处理能力。

7.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TCP会减慢发送速度或停止发送数据,以防止网络过载。

这是通过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等算法实现的。

8.TCP协议的缺点:由于TCP是面向连接的,因此可能会因为三次握手的延迟而导致建立连接的速度较慢;另外,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可能导致数据传输的延迟增加。

以上知识点是TCP协议的主要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协议的工作原理。

TCP-IP要点(考试)

TCP-IP要点(考试)
单程时延=28/2=14(毫秒)
时间差= t接收–(t初始+单程时延)=1055-(1000+14)=41(毫秒)
由此可知:主机B的始终比主机A的始终快了41毫秒。
(2)子网划分问题?P55(计算题)
例如:假设已经得到一个B类网络地址160.46.0.0。要求把整个网络划分为18个不同的子网,该网络中最大的网段要求1800个课供主机寻址的地址。
8.网关用来实现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
9.TCP/IP协议分为4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10.IP协议既是网络层的核心协议,也是TCP/IP协议簇中的核心协议。
11.因特网采用网络级互联技术,网络级的协议转换不仅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而且简化了网络互联设备。
12.因特网将任何能够传输数据分组的通信系统都视为网络,这些网络收到网络协议的平等对待。
6.IP数据报只对首部进行校验,不对数据进行校验。
7.IP选项用于网络控制和测试,主要包括严格源路由、宽松源路由、记录路由和时间戳。
8.IP协议的主要功能:封装IP数据报,对数据报进行分片和重组,处理数据环回、IP选项、校验码和TTL值,进行路由选择等。
9.IP协议的特点:①是点对点协议;②IP协议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③IP协议提供无连
(3)HTTP协议通信过程?
Key:HTTP采用请求/响应的握手方式,首先自动解析,获取IP后建立TCP/IP连接,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消息,Web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送响应消息并向浏览器发送数据,最后Web服务器关闭TCP连接,完成一次HTTP协议通信过程。
(4)IP组播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Key: (分析)想要提供18个子网,必须占用主机地址5位。去除子网号为全”0”和全”1”的子网之后,5位可以提供30个可用的子网(25-2).这样,子网掩码为:255.255.248.0。每个子网可以容纳的主机数为211-2,可以满足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TCPIP协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TCPIP协议》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策略选
任务驱动、演示法
择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提出“红灯停,绿灯行”是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交
通法规,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系统之间互相通信是否
也需要共同遵守一种规则呢称之为网络协议,那么网络 协议中都有哪些协议呢——引入新课。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认识网络协议概念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书本,找出概念。 教师总结:计算机系统之间互相通信也需要共同遵 守传递和管理信息的规范,即网络协议。 任务二:认识 TCPIP 协议 请学生谈谈对到 TCPIP、HTTP、FTP 等协议的理解。 由教师总结:在网络中,网络协议无所不在,最常 见的是 TCPIP 协议。实际上 TCPIP 协议是一组协议,通 常称为 TCPIP 协议簇,其中包括了 HTTP、FTP 等协议。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得知 TCPIP 协议分为四层,且 作用各不相同。 TCPIP 协议规定的体系有四层,位于下层的协议要 为上层的协议服务。在网络接口层,主要作用是规定连 接网络设备的接口,在网际层,只负责找到相应的计算 机并向它发送数据,而不关心数据的用途和传送的数据 是否正确;到了传输层,就可以对数据进行检验,如果 发现数据有错,会要求通过网际层重新传输,但不关心 数据的用途;在应用层,要确定数据的用途,而不关心 数据的传输过程。
由此引出分层解决问题的思想:TCPIP 协议把复杂 的网络通信问题分成了若干相对容易解决、功能上相互 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问题。通过分层分解,可以降低解 决问题的难度;通过各层协调工作,可以实现预定的目 标。
(三)巩固提高 任务三:认识 TCPIP 协议簇的各层协议 请学生小组讨论各层的协议分别是什么 由教师总结:应用层:TELNET(远程登录协议)、 protocol(网络数据交换规则)、FTP(文件传输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网络层: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 议); 传输层:IP(网际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ICMP(控制报文协议); (四)小结作业 1.小结: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 节课所学知识点。 2.作业:请学生课下总结所学相关网络协议。

TCPIP协议常见问题总结(一)

TCPIP协议常见问题总结(一)

TCPIP协议常见问题总结(一)TCP/IP FAQ系列,以古老经典的4.4BSD-Lite实现为准,参考《TCP/IP协议详解》3卷,加入个人的思考理解,理清主干,不深究细枝末节,皆在总结基本原理和实现。

本篇涵盖了数据链路层、ARP、RARP、IP、ICMP、TCP、UDP 方面的问题与解答。

【Data Link】1. 环回接口地址必须是127.0.0.1吗?形如127.x.x.x的A类IP都可作为环回接口的地址,但常用的是127.0.0.1。

2. 环回接口为什么没有输入处理?发送到环回接口的数据报实质上被送到网络层的输入队列中,因此数据报没有离开网络,也就不可能从链路上接收到目标地址为环回接口地址的数据帧,所以不存在输入处理。

3. SLIP、环回和以太网接口,三者有何不同?SLIP和环回接口没有链路层首部和硬件地址,环回接口没有输入处理,而以太网接口都有。

4. SLIP和以太网接口如何分用输入帧,环回接口如何分用输出分组?SLIP将帧直接放进IP输入队列中,以太网接口则根据帧类型字段放到对应的协议输入队列中,环回接口则按目的地址族放到对应的输入队列中。

5. 接口和地址有什么关联?一个接口的编址信息包括主机地址、广播地址和网络掩码,当内核初始化时,每个接口分配一个链路层地址,可以配置有多个相同或不同的网络层地址,例如2个IP地址,或者1个IP地址、1个OSI 地址。

【ARP & RARP】1. 何时发送ARP请求,何时应答ARP请求?当单播发送IP数据并且查询ARP高速缓存失败时,就会广播一个询问目的主机硬件地址的ARP请求;当接收到ARP请求的主机就是该请求所要查找的目的主机或目的主机的ARP代理服务器时,就会单播一个ARP应答。

2. 为什么两者的以太网帧类型不同?ARP值为0x0806,RARP为0x8035,其实对于发送方来说,利用ARP的op字段可以区分RARP,但对于接收方,由于ARP实现在内核中,而RARP一般实现为服务器,所以为了更易区分,就单独用另一个值标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P协议要点和难点全解1.网络协议设计ISO提出了OSI分层网络模型,这种分层模型是理论上的,TCP/IP最终实现了一个分层的协议模型,每一个层次对应一组网络协议完成一组特定的功能,该组网络协议被其下的层次复用和解复用。

这就是分层模型的本质,最终所有的逻辑被编码到线缆或者电磁波。

分层模型是很好理解的,然而对于每一层的协议设计却不是那么容易。

TCP/IP的漂亮之处在于:协议越往上层越复杂。

我们把网络定义为互相连接在一起的设备,网络的本质作用还是“端到端”的通信,然而希望互相通信的设备并不一定要“直接”连接在一起,因此必然需要一些中间的设备负责转发数据,因此就把连接这些中间设备的线缆上跑的协议定义为链路层协议,实际上所谓链路其实就是始发与一个设备,通过一根线,终止于另一个设备。

我们把一条链路称为“一跳”。

因此一个端到端的网络包含了“很多跳”。

2.TCP和IP协议终止于IP协议,我们已经可以完成一个端到端的通信,为何还需要TCP协议?这是一个问题,理解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理解TCP协议为何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为何如此“复杂”,为何又如此简单。

正如其名字所展示的那样,TCP的作用是传输控制,也就是控制端到端的传输,那为何这种控制不在IP协议中实现的。

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这会增加IP协议的复杂性,而IP协议需要的就是简单。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为何IP协议是沙漏的细腰部分。

它的下层是繁多的链路层协议,这些链路提供了相互截然不同且相差很远的语义,为了互联这些异构的网络,我们需要一个网络层协议起码要提供一些适配的功能,另外它必然不能提供太多的“保证性服务”,因为上层的保证性依赖下层的约束性更强的保证性,你永远无法在一个100M吞吐量的链路之上实现的IP协议保证1000M的吞吐量…IP协议设计为分组转发协议,每一跳都要经过一个中间节点,路由的设计是TCP/IP网络的另一大创举,这样,IP协议就无需方向性,路由信息和协议本身不再强关联,它们仅仅通过IP地址来关联,因此,IP协议更加简单。

路由器作为中间节点也不能太复杂,这涉及到成本问题,因此路由器只负责选路以及转发数据包。

因此传输控制协议必然需要在端点实现。

在我们详谈TCP协议之前,首先要看一下它不能做什么,由于IP协议不提供保证,TCP也不能提供依赖于IP下层链路的这种保证,比如带宽,比如时延,这些都是链路层决定的,既然IP协议无法修补,TCP也不能,然而它却能修正始于IP层的一些“不可保证性质”,这些性质包括IP层的不可靠,IP层的不按顺序,IP层的无方向/无连接。

将该小节总结一下,TCP/IP模型从下往上,功能增加,需要实现的设备减少,然而设备的复杂性却在增加,这样保证了成本的最小化,至于性能或者因素,靠软件来调节吧,TCP协议就是这样的软件,实际上最开始的时候,TCP并不考虑性能,效率,公平性,正是考虑了这些,TCP协议才复杂了起来。

3.TCP协议这是一个纯软件协议,为何将其设计上两个端点,参见上一小节,本节详述TCP协议,中间也穿插一些简短的论述。

3.1.TCP协议确切的说,TCP协议有两重身份,作为网络协议,它弥补了IP协议尽力而为服务的不足,实现了有连接,可靠传输,报文按序到达。

作为一个主机软件,它和UDP以及左右的传输层协议隔离了主机服务和网络,它们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多路复用/解复用器,将诸多的主机进程数据复用/解复用到IP层。

可以看出,不管从哪个角度,TCP都作为一个接口存在,作为网络协议,它和对端的TCP接口,实现TCP的控制逻辑,作为多路复用/解复用器,它和下层IP协议接口,实现协议栈的功能,而这正是分层网络协议模型的基本定义(两类接口,一类和下层接口,另一类和对等层接口)。

我们习惯于将TCP作为协议栈的最顶端,而不把应用层协议当成协议栈的一部分,这部分是因为应用层被TCP/UDP解复用了之后,呈现出了一种太复杂的局面,应用层协议用一种不同截然不同的方式被解释,应用层协议习惯于用类似ASN.1标准来封装,这正体现了TCP协议作为多路复用/解复用器的重要性,由于直接和应用接口,它可以很容易直接被应用控制,实现不同的传输控制策略,这也是TCP被设计到离应用不太远的地方的原因之一。

总之,TCP要点有四,一曰有连接,二曰可靠传输,三曰数据按照到达,四曰端到端流量控制。

注意,TCP被设计时只保证这四点,此时它虽然也有些问题,然而很简单,然而更大的问题很快呈现出来,使之不得不考虑和IP网络相关的东西,比如公平性,效率,因此增加了拥塞控制,这样TCP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3.2.有连接,可靠传输,数据按序到达的TCPIP协议是没有方向的,数据报传输能到达对端全靠路由,因此它是一跳一跳地到达对端的,只要有一跳没有到达对端的路由,那么数据传输将失败,其实路由也是互联网的核心之一,实际上IP层提供的核心基本功能有两点,第一点是地址管理,第二点就是路由选路。

TCP利用了IP路由这个简单的功能,因此TCP不必考虑选路,这又一个它被设计成端到端协议的原因。

既然IP已经能尽力让单独的数据报到达对端,那么TCP就可以在这种尽力而为的网络上实现其它的更加严格的控制功能。

TCP给无连接的IP网络通信增加了连接性,确认了已经发送出去的数据的状态,并且保证了数据的顺序。

3.2.1.有连接这是TCP的基本,因为后续的传输的可靠性以及数据顺序性都依赖于一条连接,这是最简单的实现方式,因此TCP被设计成一种基于流的协议,既然TCP需要事先建立连接,之后传输多少数据就无所谓了,只要是同一连接的数据能识别出来即可。

● 疑难杂症1:3次握手和4次挥手TCP使用3次握手建立一条连接,该握手初始化了传输可靠性以及数据顺序性必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两个方向的初始序列号,确认号由初始序列号生成,使用3次握手是因为3次握手已经准备好了传输可靠性以及数据顺序性所必要的信息,该握手的第3次实际上并不是需要单独传输的,完全可以和数据一起传输。

TCP使用4次挥手拆除一条连接,为何需要4次呢?因为TCP是一个全双工协议,必须单独拆除每一条信道。

注意,4次挥手和3次握手的意义是不同的,很多人都会问为何建立连接是3次握手,而拆除连接是4次挥手。

3次握手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分配资源,初始化序列号,这时还不涉及数据传输,3次就足够做到这个了,而4次挥手的目的是终止数据传输,并回收资源,此时两个端点两个方向的序列号已经没有了任何关系,必须等待两方向都没有数据传输时才能拆除虚链路,不像初始化时那么简单,发现SYN标志就初始化一个序列号并确认SYN的序列号。

因此必须单独分别在一个方向上终止该方向的数据传输。

● 疑难杂症2:TIME_WAIT状态为何要有这个状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每次建立连接的时候序列号都是随机产生的,并且这个序列号是32位的,会回绕。

现在我来解释这和TIME_WAIT有什么关系。

任何的TCP分段都要在尽力而为的IP网络上传输,中间的路由器可能会随意的缓存任何的IP数据报,它并不管这个IP数据报上被承载的是什么数据,然而根据经验和互联网的大小,一个IP数据报最多存活MSL(这是根据地球表面积,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输速率以及IP协议的TTL等综合推算出来的,如果在火星上,这个MSL会大得多…)。

现在我们考虑终止连接时的被动方发送了一个FIN,然后主动方回复了一个ACK,然而这个ACK可能会丢失,这会造成被动方重发FIN,这个FIN可能会在互联网上存活MSL。

如果没有TIME_WAIT的话,假设连接1已经断开,然而其被动方最后重发的那个FIN(或者FIN之前发送的任何TCP分段)还在网络上,然而连接2重用了连接1的所有的5元素(源IP,目的IP,TCP,源端口,目的端口),刚刚将建立好连接,连接1迟到的FIN到达了,这个FIN将以比较低但是确实可能的概率终止掉连接2.为何说是概率比较低呢?这涉及到一个匹配问题,迟到的FIN分段的序列号必须落在连接2的一方的期望序列号范围之内。

虽然这种巧合很少发生,但确实会发生,毕竟初始序列号是随机产生了。

因此终止连接的主动方必须在接受了被动方且回复了ACK之后等待2*MSL时间才能进入CLOSE状态,之所以乘以2是因为这是保守的算法,最坏情况下,针对被动方的ACK在以最长路线(经历一个MSL)经过互联网马上到达被动方时丢失。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RFC793对初始序列号的生成有个建议,那就是设定一个基准,在这个基准之上搞随机,这个基准就是时间,我们知道时间是单调递增的。

然而这仍然有问题,那就是回绕问题,如果发生回绕,那么新的序列号将会落到一个很低的值。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重叠”,其含义就是基准之上的随机要设定一个范围。

要知道,很多人很不喜欢看到服务器上出现大量的TIME_WAIT状态的连接,因此他们将TIME_WAIT的值设置的很低,这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行,然而确实也是一种冒险行为。

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重用一个连接。

● 疑难杂症3:重用一个连接和重用一个套接字这是根本不同的,单独重用一个套接字一般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TCP是基于连接的。

比如在服务器端出现了一个TIME_WAIT连接,那么该连接标识了一个五元素,只要客户端不使用相同的源端口,连接服务器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迟到的FIN永远不会到达这个连接。

记住,一个五元素标识了一个连接,而不是一个套接字(当然,对于BSD套接字而言,服务端的accept套接字确实标识了一个连接)。

3.2.2.传输可靠性基本上传输可靠性是靠确认号实现的,也就是说,每发送一个分段,接下来接收端必然要发送一个确认,发送端收到确认后才可以发送下一个字节。

这个原则最简单不过了,教科书上的“停止-等待”协议就是这个原则的字节版本,只是TCP使用了滑动窗口机制使得每次不一定发送一个字节,但是这是后话,本节仅仅谈一下确认的超时机制。

怎么知道数据到达对端呢?那就是对端发送一个确认,但是如果一直收不到对端的确认,发送端等多久呢?如果一直等下去,那么将无法发现数据的丢失,协议将不可用,如果等待时间过短,可能确认还在路上,因此等待时间是个问题,另外如何去管理这个超时时间也是一个问题。

● 疑难杂症4:超时时间的计算绝对不能随意去揣测超时的时间,而应该给出一个精确的算法去计算。

毫无疑问,一个TCP分段的回复到达的时间就是一个数据报往返的时间,因此标准定义了一个新的名词RTT,代表一个TCP分段的往返时间。

然而我们知道,IP网络是尽力而为的,并且路由是动态的,且路由器会毫无先兆的缓存或者丢弃任何的数据报,因此这个RTT是需要动态测量的,也就是说起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测量一次,如果每次都一样,万事大吉,然而世界并非如你所愿,因此我们需要找到的恰恰的一个“平均值”,而不是一个准确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