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第13课五四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性质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图片——五四精神)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和会,但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过的拒绝。

这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演讲(片段))观看视频,感受民国外交才子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维护国家尊严、保卫中华民族权益的不懈努力。

4.展示图片:展示五四运动的剧照图片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等。

提示:五四运动的爆发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主力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口号“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教师提问: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提示: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处于被列强宰割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教师讲述: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1919年6月,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大到上海。

2.出示图片和材料:材料一“多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

”——工人罢工材料二“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商人罢市材料三图为上海商人罢市游行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相关图片,归纳五四运动的的转折点、中心变化、主力变化等。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教学设计_5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优质课教学设计_5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的原因、运动的经过、影响。

分析归纳“五四精神”。

引导学生对比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探究法了解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2)通过列表分析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让学生感受八十五年前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与“五四精神”。

2.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让他们发现彼此思维中的闪光点,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对比法:通过列表对比,结合史实使学生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四、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难点:五四运动的标志性意义。

五.教学过程导入:五四青年节与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学生自学与合作探究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并探讨“如果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不是五四运动就不会发生?”学生回答。

各小组相互补充。

教师精讲五四运动的发生有其必然性的,是当时国际与国内政治、经济、阶级、思想各方面大变动的产物。

国际方面:一战时,美日加紧侵华,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矛盾激化,人民要继续进行反帝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出路。

国内方面: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使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矛盾尖锐,人民要继续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可以说,五四运动的爆发就是由于中国人民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矛盾加剧所导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运动的导火索。

此外,一战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推动无产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课题第13课五四运动备课时间课节累计13 科目历史班级课时1课时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通过学生自主搜集资料,设置场景及相关问题,角色表演,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时间教学手段(一)启:回顾旧知: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有谁?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什么?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7.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导入新课:青年节是哪一天?每年的5月4日。

青年节是怎样命名的呢?导入第13课《五四运动》。

(二)读:导学提纲:1.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主力、口号?2.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和表现?3.五四运动主力和中心的转移情况?4.五四运动的结果、性质和历史意义?(三)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5分钟7分钟5分钟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四)知:导入新课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今天就让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新课讲授五四运动的爆发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赛课教学设计_4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赛课教学设计_4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无理决定。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精神。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其浮雕鸦片战争图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五四运动开展的相关内容。

展示一战期间,中国14万劳工赴欧洲“以工代兵”的方式参加一战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巴黎和会对中国问题的无理决定——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中国作为战胜国,从战败国(德国)手中取回自己的东西,这点要求都没有满足,相反,把中国山东特权转让给日本,中国无疑是被当成战败国在处理。

探究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2、五四运动的爆发总结归纳五四运动的经过。

⑴前期: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运动主力:青年学生斗争方式:游行示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学生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⑵后期:时间:6月5日地点:上海主力:工人阶级斗争方式:罢工—罢市3、五四爱国运动的初步胜利:探究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说其“彻底”是指斗争的坚决性而言的,说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一、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对斗争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探究四:什么是五四精神?在新时期,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小结:引导学生分析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回顾上节课辛亥革命的内容,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并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最后进行情感升华,讲述今年2008年是中国多难的一年,打出图片“爱国心”,由学生思考:作为祖国的儿女,我们能为我们的国家做什么?指出: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要有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坚守爱国主义情感!板书设计:一、背景:政治:北洋军阀统治:专制、混乱、卖国经济:民族工业发展,产业工人队伍壮大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质课教案_1五四爱国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基本知识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五四精神的实质。

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结合文中所给的史料,培养学生从历史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五四运动作出价值判断,由此感受到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并由此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五四精神难点:理解五四精神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本课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概述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重点叙述了北洋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二十条”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所受到屈辱。

第二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讲述了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目“五四精神”,讲述了五四运动的所体现的精神和影响。

教学过程:(上课伊始,播放ppt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的浮雕间,并引入课题,1919年五月四日这一天,青年学子带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即五四爱国运动。

那么五四运动一场怎样的运动呢?它为什么会发生呢?它体现了什么精神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一、探源五四在我们走进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呢?[设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试归纳,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

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设问]:通过教材第二三段小字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展示了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勇敢和坚定,以及他们对和科学的追求。

教材还介绍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五四运动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五四运动中学生们的勇敢和坚定,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深入研究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2.视频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视频片段。

3.图片资料: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特点和背景。

提问:“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了解?五四运动是什么原因引发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对、自由、平等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在时间上相隔不久,学生可能会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产生困惑。

此外,学生可能对五四运动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加以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与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教学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问题引导等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4.历史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巴黎和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经过,包括学生示威游行、请愿、罢工等场景。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3课《五四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3课《五四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3课《五四运动》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第13课《五四运动》是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认识到青年学生在爱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革命形势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入。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来源于教材和课堂,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青年学生在爱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2.课件: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视频:五四运动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影响,包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次重要认识,通过学习五四运动,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和意义,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此外,学生对于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如民族危机、新文化运动等,可能也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深入理解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把握其精神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进步意识,培养他们敢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五四运动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如民族危机、新文化运动等,然后详细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主义革命的兴起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多,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史料准备:收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史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

3.学生活动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
(2)我们把五四运动期间,爱国青年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称为“五四精神”。根据所学谈谈什么是“五四精神”?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未来。谈一谈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青年学生应该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时刻关心国家命运,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要做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的青年。
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发生于1919年
B.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C.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五四运动波及范围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4.“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B)
过渡语:6月5日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且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板块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小组合作: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1)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来看,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
A.自由B.爱国C.平等D.博爱
教材图
片分析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
史料
积累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教学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难以绕过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

本课设计中,以“寻源五四: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走进五四:北京学生的壮举”“见证五四:全国民众的斗争”“追忆五四:不同时代的声音”为框架,多层次、不同角度的再现五四运动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史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同时,注重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五四运动中标语、口号和斗争史实的了解,理解北京学生的爱国精神即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问题连续体理论落实。

此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本课设计了四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会爆发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怎么推进的?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五四精神是什么?”通过这三个核心问题,再层层设问,使问题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跟随问题设置,不断思考,迸发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具有两条明显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个阶段。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内容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生情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所以结合智慧学伴的内容给学生进行了课前的检测,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听说过五四运动,知道爆发的时间和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但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经过和历史意义不明确,所以根据检测结果,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启发探究教学模式。

运用文字材料、图片、节选视频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再结合问题导读、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在复杂历史现象中把握历史史实的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智慧学伴辅助教学技术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视频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技能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巴黎和会的失败,中国外交的困境;五四运动的爆发,学生的抗议行动;五四运动的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五四运动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五四运动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视频: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五四运动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一、导入新课出示周令钊1951年作品《五四运动》,赏析作品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从第一个图片可以看出:释放被捕的学生,看第二个图片: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第三个图片: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实现了,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3.归纳总结:请同学们快速熟悉教材60页,小组合作3分钟,讨论交流后回答。

阶段时间地点主力军口号结果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扩大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板块四:五四运动的评价1.根据课件中三幅图片概括总结其性质。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国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3)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根据材料分析其特点。

(1)6月3日上海机器纺纱等行业六七万工人大罢工(2)6月5日上海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罢市救国”等标语。

(3)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4)济南青岛烟台聊城泰安济宁曲阜临沂等地响应。

农民抵制日货和断绝粮源的斗争。

(5)不准在路行丐,免妨碍国人救国行动;罢市期内,无失窃之事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3.根据材料归纳其意义(1)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2)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3)五四运动后,更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全国建立了许多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四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始,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五四运动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并深入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3.案例分析: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学习资源:搜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在中国新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及时反馈,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分析五四运动中的典型事件,深入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1)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3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1)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落实课标理念,用好课本教材。

教材是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依托,所以,在备课中教师必须围绕课程标准,充分研读教材,理清教材中各子目的逻辑关系,充分使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例如引言、正文、注释、相关史实、图片、材料研读等,并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以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更好的突破课文重难点。

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达标要求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地点、领导者、主力、结果;阅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和爱国学生奋起抗议的相关史料,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从五四运动的口号、参与者、斗争目标和结果等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的性质,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感受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的内容和地位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第二课,课文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主线比较清晰完整。

本单元主要阐述近代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与发展。

从内容看,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的宣传和铺垫的作用,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下一课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所以,五四运动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的讲述,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领导者、主力、结果;阅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和爱国学生奋起抗议的相关史料,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通过阅读“材料研读”、提取《五四运动》《上海商人罢市游行》《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等图片信息,还原和感悟历史,分析和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感悟和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感受五四青年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青年学生B、民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D、小资产阶级
4、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于(B)。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D、辛亥革命
5、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出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列表比较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学生看视频、阅读课本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材料
学生讨论
学生阅读后归纳
学生快速阅读材料
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学生对五四运动导火线的认识,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讨论使学生再次认识到“弱国无外交”。
通过“相关史事”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阅读既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更能从材料中直观地感受到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激情。
材料三:1919年1---6月,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提出了自己的合法要求,但遭到了拒绝。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材料二中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指的是什么事?
中国山东的主权问题。
3.材料三反映的内容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2)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行为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日怒潮。
2、表现
出示表格比较五四运动前后期的发展变化。
时间
斗争形式
主力
中心
6.5前
集会、游行、罢课
学生
北京
6.5后
罢课、罢工、罢市
工人
上海
3、五四运动的结果
展示相关图片
出示材料: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思考:材料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爱国运动
教学设计
课题
五四爱国运动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认识到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五四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注意前后知识的的联系,学会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讲述:为什么把每年5月4日作为我国的青年节?它与什么事情有关?在我们学完这一课后就会知晓答案。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
出示巴黎和会照片
教师: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的1919年1月至6月,战胜的英法美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召开了所谓的“和平会议”。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理由:面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国社会各界民众坚决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誓死抵抗日本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五四运动扩大的原因
(1)陈独秀的领导
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商人、学生、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爱国,不畏强权,顽强不屈,有民族责任感
——五四精神
探究: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爱国、团结、进取、责任
出示江泽民《在北大100周年纪念会的讲话》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提炼并概括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炼材料信息的能力
习题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的是(D)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B)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袁世凯把“孔教”定为“国教”
3、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C)
出示“相关史事”
出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和口号
出示课本“材料研读”:“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思考: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什么样的性质?为什么?
材料二五四运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材料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幸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重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
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五四奖章”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原则上每年“五四”青年节授予,有特殊贡献者,可以随时授予。
弱国无外交。
4.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所体现的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爱国主义。
课堂小结
播放音乐《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学生一起朗诵《少年中国说》(节选)
板书
导火线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爆发(时间、地点、口号、运动主力、形式。)
原因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表现
五四运动的结果
性质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影响
播放视频“五四运动的原因”
阅读课本p59页内容,总结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思考:中国也是一战的战胜国,国家主权为什么仍然遭侵犯?
结论:因为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弱;北洋军阀政府仍然实行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
2、爆发
阅读课本归纳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口号、运动主力、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