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大理国的影响概论_闫峰

合集下载

佛家文化与思政

佛家文化与思政

佛家文化与思政佛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哲学、艺术等方面。

佛教思想强调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通过修行来达到超越人世的境界。

在中国,佛教的传播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

佛教思想的融入也让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本篇论文将探讨佛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其核心价值观、对文化的影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挑战。

佛教思想的起源和发展佛教思想源于古印度的文化环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由印度的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起源于印度的中部地区,当时印度正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矛盾激化,人们的生活困难,思想上也在寻求新的出路。

悉达多在反思生命意义和苦难的本质时,创立了佛教。

佛教思想于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随着汉武帝的统治,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时期的影响和变革,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的流行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思想魅力,也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密切相关。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和中国的儒、道、法家等文化互相交流融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佛教文化。

佛教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也经历了波折和变革。

唐朝时期佛教曾经盛极一时,但到了宋朝时期,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佛教面临着衰落的局面。

明清时期,随着禅宗和律宗的兴起,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新的发展。

当代中国,佛教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关注,佛教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

佛教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佛教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佛法、菩提、般若。

其中,佛法是指佛教的教义和法则;菩提是指悟道、证道、修行和成佛的过程;般若是指了解和体悟世间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佛教思想强调生命的无常和苦难,认为一切众生都处于轮回转世的循环中,只有摆脱轮回才能得到解脱和超脱。

佛教思想主张内心的平静和宁静,强调内心的净化和修行,追求智慧和慈悲。

大理的宗教文化了解多少

大理的宗教文化了解多少

大理的宗教文化了解多少大理,这座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城市,以其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独特的宗教文化而闻名于世。

当我们谈及大理的宗教文化,就仿佛打开了一本充满神秘与智慧的厚重书籍,每一页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和深刻的内涵。

大理地区的宗教文化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

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这里都有着各自的信徒和活动场所。

佛教在大理的传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从唐代开始,佛教逐渐传入大理地区,并与当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大理佛教。

在大理,佛教寺庙众多,其中崇圣寺三塔更是成为了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崇圣寺的建筑风格雄伟壮观,寺内的佛像庄严肃穆,香火旺盛。

每逢佛教节日,信徒们纷纷前来朝拜祈福,场面十分热闹。

除了崇圣寺,还有感通寺、鸡足山等著名的佛教圣地。

鸡足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

山上寺庙林立,禅意弥漫,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道教在大理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道教的一些理念和信仰与大理当地的传统文化相契合,例如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阴阳平衡的追求等。

在一些古老的村落中,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元素的存在,如庙宇、祭祀活动等。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大理虽然信徒相对较少,但它们也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存。

这些宗教的传入,为大理的宗教文化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不同宗教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共同构成了大理多元宗教文化的和谐画卷。

大理宗教文化的多元融合,不仅体现在宗教种类的多样性上,还体现在宗教与当地民族文化的紧密结合上。

白族是大理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文化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元素。

在白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宗教的影子。

例如,白族的本主崇拜就是一种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宗教信仰。

本主是白族村落的保护神,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本主,本主的形象和故事丰富多彩,有的是历史人物,有的是神话传说中的神灵。

人们通过祭祀本主,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幸福。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中国是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古代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影响十分广泛,其对中国的文化,哲学和社会制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最早的传入时间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是通过航海传入的。

后来的东汉时期,佛教在中原地区逐渐得到传播,受到了当时中国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在唐朝的时期,佛教达到了巅峰,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信仰和文化,佛教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

二、佛教在中国的影响佛教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是对语言的影响。

佛教在传播中,重视用汉语进行传讲,也是为了更好的与中国民众进行沟通,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佛教术语及相关翻译,包括“佛教名词”,“佛教典籍”,“佛经”。

这些术语、典籍对汉语的发展与丰富也产生而极大的贡献。

佛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佛教思想中,强调心灵的平静和自我修养,这种思想形成了中国佛教禅宗,对中国文化和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佛教还强调“因果报应”的观念,在中国的道德观念、法制建设和社会文化中也有良性的影响。

在艺术方面,佛教对中国的绘画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建筑既有大型庙宇,也有普及化的妙相塔和石窟寺等传统建筑,这些建筑在设计与建造中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同时融入了佛教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佛教艺术还深入到中国的绘画领域,佛教造像、佛教壁画、佛教石刻等作品,成为了中国的重要艺术财富。

三、佛教在中国的现状在现代中国,佛教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信仰和文化,有很多人都是佛教徒。

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地推动佛教的发展和保护佛教的遗产。

与此同时,中国的佛教道场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现代以来,创设了一些佛教团体和佛教非政府组织,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四、结语佛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文化,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不仅仅是在宗教信仰领域,还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和思想进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关注佛教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佛教

佛教

也 跟 着 传 入 。
佛 教 传 入 中 国 , 印 度 以 及 西 域 的 石 窟 艺 术
尤 其 是 绘 画 和 雕 塑 更 能 显 示 出 佛 教 的 影 响
佛教的流传,使佛语、佛教、 佛教的流传,使佛语、佛教、佛偈大量渗入社会生活并失去了佛 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 教含义而具有了社会含义,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俗语、谚语和 惯用语。 惯用语。

佛教文物和佛教胜迹
四大 名山
即山西五 台山、 台山、四 川峨眉山、 川峨眉山、 安徽九华 山和浙江 普陀山
十大 坐佛 三大 石窟 四在禅 林
这里指单 独营造的 石刻大佛, 石刻大佛, 位于石窟 中的不计 在内, 在内,这 类大佛多 依山而凿
指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 指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 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 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 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和南京市栖霞寺。 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和南京市栖霞寺。
佛教哲学的基本点是否认现实世界的存在而设想出 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极乐世界”。 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西方极乐世界” 佛教各派都从不同角度、 佛教各派都从不同角度、用 不同证据来论证客观世界的虚幻性 同时又千方百计地论证主观精神世界 的绝对性 佛教哲学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从全唐诗来看,共唐诗约五万首, 从全唐诗来看,共唐诗约五万首,其中与佛 教有关的诗占了近十分之一。比如:退朝之 教有关的诗占了近十分之一。比如: 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以诗歌理论而 唐宋以后,主张“以禅论诗” 言,唐宋以后,主张“以禅论诗”,讲究诗 歌创作要“物象超然” 意境空蒙” 歌创作要“物象超然”、“意境空蒙”,认 说禅作诗,本无差别” 最后, 为“说禅作诗,本无差别”。最后,以创作 队伍而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不少和尚 队伍而论, 诗人,史书上称作“诗僧” 诗人,史书上称作“诗僧”。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和影响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和影响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影响。

在传统的认识中,佛教被看作是来自外国的宗教,然而却在中国土地上融合、发展,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和影响,不仅仅是宗教与文化的互动,更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治局势和思想文化氛围。

本文将简单梳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以及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公元前2世纪和1世纪,当时由于受到西域文化和交通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并在中国的汉代开始传播。

而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则是通过西域丝绸之路向中国传播。

一直到唐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到达顶峰,总共传播了十大宗派。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不仅仅依赖于西域丝绸之路所提供的文化和交通的环境,还依托于当时中国社会对于佛教宗教、文化影响的需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艺术和建筑佛教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融合。

从建筑和造像到绘画和雕塑,佛教运用着自己的语言和符号,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艺术品和建筑,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重的色彩。

例如,远古时期的魏晋石窟和五代时期雪窦法师创造的木彩佛,都展示了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和贡献。

2、思想和哲学佛教的理念对中国的思想和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孔、老之后,中国哲学逐渐失去了活力和创造性。

而佛教的兴起,则为中国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佛教教导逍遥,宣扬解脱,倡导无我。

这些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信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不同阶层间的思想观念。

3、文学和散文佛教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内容,如《红楼梦》的“道场梦”,就和佛教故事息息相关。

另外,佛教的散文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文学发展,尤其是在唐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佛教充塞了大量的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与白族先民政治生活的积极互动

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与白族先民政治生活的积极互动

佛教密宗阿吒力是云南佛教的四大系列之一,它主要分布在大理及昆明地区,为白族及部分彝族、汉族所信仰。

密宗在传入大理地区的过程中与白族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大理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也称为白密。

大理白族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是云南佛教史上的重要派别,其在云南传播的历史最悠久、形态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特点最显著、影响最深远,从各个维度对其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从政治与宗教关系的视角来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与政治的互动。

一、佛教密宗是洱海地区各部族从前国家社会跃进到国家的重要文化凝聚力量唐代贞观末年,享有丰厚自然资源的洱海地区已形成十多个诏,通过相互的兼并,留下六个,史称“六诏”。

六诏的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各诏都建立起较严密的政治和军事机构,拥有相当的军事力量,形成胜兵数万的六诏政权。

而这一时期吐蕃向东扩张,并入犯蜀西及西洱河地区,使唐王朝在西北、西南边疆的安全面临危机。

唐王朝非常重视与吐蕃在洱海地区的争夺。

而洱海地区诸蛮对唐王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密宗与白族先民政治生活的积极互动周俊华1,雷信来2,赵金元2(1.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昆明650091;2.大理学院政法学院,云南大理671003)[摘要]佛教密宗在洱海地区的传入,重新建构了洱海地区各部族的民族认同观念,为白族先民共同体的形成发挥了文化凝聚的功能,是洱海地区各部族从前国家社会跃进到国家的重要文化力量,成为南诏时期国家与民族之间实现积极互动的工具。

佛教密宗在大理地区形成了与政治权威结合、与本土文化融合、与世俗社会结构对应的僧侣和僧团组织;释儒阶层的产生是佛教、儒教与白族本土文化相互嫁接、吸收、融合的产物,从释儒到儒商,再到乡绅,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化为不同的社会角色,在白族社会彰显自身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南诏;大理国;佛教密宗;政治生活;互动[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45(2011)09-0001-05Positive Interaction in Political Life between Tantric Buddhism and Bai Ancestors in Nan Zhao and Dali Kingdom PeriodZHOU Junhua 1,LEI Xinlai 2,ZHAO Jinyuan 2(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2.悦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Abstract 〕Tantric Buddhism has reconstructed the concept of ethnic identity and played a role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Bai culture to form the ancient Bai community after it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Erhai lake region.It is an important social cultural force for ethnic groups in Erhai region to leap from pre-country period to country period and it remains a positive interactive tool among countries and ethnic groups in Nan Zhao period.Tantric Buddhism in Dali area has combined the political authority,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secular societ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monks and the monk organization.The mutual grafting,absorbing and fusing of Buddhism,Confucianism and Bai culture produce Confucianism Buddhism.The different social role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t,Confucian Entrepreneurs and squir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shed much light on their own values and functions in the Bai ethnic community.〔Key words 〕Nan Zhao;Dali Kingdom;Tantric Buddhism;political life;interaction 大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第10卷第9期2011年9月Vol.10No.9Sep.2011朝时叛时附。

印度佛教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印度佛教对中国的影响——论文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摘要:佛教(Buddhism)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其全名为佛陀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

由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

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

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1]。

传入中国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时期。

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其信徒众多,更表现在其对中国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从中国佛教的来由与发展,佛教的特点与思想以及佛教对中国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1.中国佛教的来由与发展佛教,它于公元前六世纪晚期产生于古印度,自汉代传入中国,至今已2000年两汉之际。

中国佛教虽然与印度佛教有渊源和继承关系,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就逐步结合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接受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和改造,然后才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并产生了大量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精神和新面貌,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也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佛教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汉代佛教。

此期佛教刚传人中国,以佛经翻译、解说、介绍为主,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道时期。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佛教。

此期佛教被大量翻译,中国僧侣佛学论著纷纷问世,般若学出现了不同学派,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

此期,佛学受到了当时玄学的影响。

所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佛玄时期。

第三个时期是隋唐佛教。

此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它中国化的时期。

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

隋唐佛教的特点是系统性、宗派性。

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清佛教。

此期的佛教由盛转衰(主要指汉族地区),佛教与中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在民间信仰上树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但并无新的宗派产生,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

在理论方面也无创新,主要是证明佛教理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违背,提倡三教融为一体,表面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也掺杂了佛教思想。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佛教在两汉之际的传入,并且获得发展。

佛教,在与中华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渐融入中华文化。

其传入,不仅对中国的艺术、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逐渐与中国哲学相互融合和相互吸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深远。

佛教在传入后,能够逐渐融入中华文化,并且影响中国哲学,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接受佛教,并且根据中国实际对佛教进行改造。

2.倡导内在超越、重视主体思维的佛教哲学思想和主张心性修养的儒道两家,均具有鲜明的心性旨趣。

心性论成为连接佛教哲学和中国原有哲学的桥梁。

3. 大乘佛教,盛行于中国,其入世思想与中国儒家历来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相一致。

它的许多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有很多想多之处。

4.中国佛教,既出世又入世。

其在发展传播过程中,迎合了人们徘徊于出世与入世间的特殊心态,深受广大士人的推崇。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哲学的影响表现在:
1.将孝顺父母、尊长等儒家伦理与佛家的布施、持戒、供养三宝等同起来,一齐看成是善根的“外发相”(外部表现),从而把儒家思想纳入了佛家教义。

2.在儒家和道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之时,隋朝王通提出“三教
合一”,主张儒家、道家和佛教相互吸取、取长补短。

(但有局限,王通只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结合办法。


3. 宋明理学大量吸收佛教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其哲学宇宙论学说,最终,建立了新儒学哲学体系。

魏晋时期的佛教思想及其影响

魏晋时期的佛教思想及其影响

魏晋时期的佛教思想及其影响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佛教思想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并逐渐融入中国文化。

本文将探讨魏晋时期佛教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一、佛教的传入佛教始于印度,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

起初,佛教在中国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认可和接纳。

直到魏晋时期,佛教才开始得到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持续传播。

在魏晋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是海上丝绸之路和西域道路。

其中,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佛教传播更为广泛。

佛教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一些熟悉汉语和文化的外国人来推广。

这些外国人多数来自于中亚一带,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一位叫做康僧会的印度僧人。

康僧会不仅介绍了佛教的基本教义,还翻译了佛经和许多佛教经典。

二、佛教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佛教的入华,对于当时正处于重大思想变革和求索的魏晋时期的中国哲学有着深刻影响。

众所周知,魏晋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特别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内,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和阴阳家等诸多学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种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佛教的传入,更是为中国的哲学思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指引。

首先,佛教思想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就是“空”。

空是一种对于存在的否定,一种直面无常和虚幻的态度。

佛教的空观念,影响了魏晋时期儒家和道家的哲学观念,使他们的思想更具有开放性和阐扬性。

另外,佛教思想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差别”。

“差别”是指事物并不是单纯的存在,而是通过对比而存在的。

这种认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式,更加把哲学的视线拓展到事物之间的比较和对比上。

综上所述,佛教思想的传入,丰富了魏晋时期哲学思考,更加塑造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雕琢理念的基石,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发展。

三、佛教思想对文学的影响佛教思想对于魏晋时期文学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

在佛教传入中国初期,许多文学作品也随之被引进。

这些文学作品大多都是佛经、佛传或者有关佛教名家思想的著作。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简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摘要:佛教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更早。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法号为释迦牟尼(意为仁慈的人、清静寂默的人)。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未,自印度传入中国。

佛教理念里德行善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关键词:佛教禅宗中国文化当佛教从发源地印度向中国传播时,中国已有丰富的文化积淀,随着文化的碰撞调合,它也会创新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佛教大量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传统文化正经历着变革。

“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

自西汉以来,社会各阶层曾极力推崇的儒学,正处于衰弱状态,文人开始追求玄学中返自然,无拘无束的生存方式。

随着儒学礼教渐渐失势,玄学之风为文人创造比较开放的环境,也同时为佛教和禅学、般若学敞开了大门。

如此儒、玄、佛三家在激烈的碰撞、调合中也达找到了契合点。

于是到南北朝时代,中国文化中的玄学与印度佛学中的禅学极其自然地走到一起。

禅宗获得了借以扎根的土壤,为后来禅宗在中国大地上变革、创新直到真正形成作了重要准备。

一种外来文化移植到另一个地方和当地文化接触时,可想而知它的影响是双方面的。

印度佛教禅学在传入中国时,我们未知它的影响,但是作为印度佛学的一个部分,我们自然欣欣向之。

禅宗在中国植根、开花、结果的过程自然是离不开印度禅学那样一个温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经历了三个阶段,才结成今天的硕果。

首先,印度式的“坐禅”时期,禅作为一种修行方法可追溯至古印度婆罗门教和其他外道的瑜珈功。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就曾修习四禅、四无定色, 并结合瑜珈等修持方法创建了佛教自己的禅法。

最初, 它作为一种入定的方法, 并没有多少理论价值。

随着原始佛教的不断演化发展, 原始禅法也分化成大乘禅法和小乘禅法, 它们都有各自理论体系的禅经。

禅宗的最初形态——印度禅法也在同一时期随着禅经的译介传入中国。

《南天佛国——南诏大理佛教历史与文化》读书笔记模板

《南天佛国——南诏大理佛教历史与文化》读书笔记模板
南天佛国——南诏大理佛教历史与文 化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研究
佛教
历史
佛教文化
火葬
史料
南诏
佛教
社会 佛教
寺庙
大理
南诏
经幢
大理
古本
发现
经卷
内容摘要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的地方民族政权,具有以佛教治世,以佛法教化人民的文化传统,其社会、 历史、文化各个领域都受到佛教影响,被誉为“南天佛国”。至今我们仍然能够从文献记载,以及佛教物质文化 遗产中,触摸并感知到南诏大理佛教信仰的盛况。本书为多学科融合视野下的新成果,从东亚佛教交流史,特别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出发,通过社会历史情境、佛教与社会、佛教文化遗产三大板块的呈现与探讨,用丰富 的史料与科学的叙事,再现南诏大理佛教文化。
4
第七章佛教宗 派与历代高僧
5 第八章本土化
佛教灵山圣迹 与神话传说
第九章以佛号 为名
第十章佛教化 的丧葬习俗
第一节张骞发现“蜀身毒道” 第二节益州郡与汉代西南边疆治理 第三节永昌郡与汉代西南边疆对外交通 第四节南中七郡与蜀汉时期的云南 第五节西晋宁州设治与南朝爨氏称霸南中 第六节隋至初唐时期的云南 第七节南诏对西南边疆的统一与拓展 第八节大理国历史发展
读书笔记
讲了很多研究方向,也有很多参考书籍可以从这本书里面拉出一个长书单,不过,很多关于佛教神系信仰仪 式与仪轨我不懂,密宗,密教和其他的关系也不太懂,所以这本书后面的介绍大部分不解。以号称阿叱力的密教 金刚乘最有影响,流行瑜伽秘密修行方法,即修行者与观想的神祇合二为一,奉行“神我合一”“神我同体”的 信仰。还有一个有趣的点在于火葬罐,这样的丧葬模式的独特性,某种意义上面也是对火葬的另一个认知。

大理的宗教信仰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大理的宗教信仰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大理的宗教信仰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西部的美丽城市,不仅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其独特的宗教信仰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在大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和谐共存,展现出了多元而包容的宗教生态。

佛教在大理的宗教信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盛行,留下了众多珍贵的佛教文化遗产。

崇圣寺三塔便是大理佛教兴盛的见证,那巍峨耸立的塔群,展现着佛教建筑的庄严与宏伟。

鸡足山更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吸引着无数信徒前来朝拜。

在这里,佛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传承,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道教在大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大理的道观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当地的民族特色。

道教的教义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与大理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不谋而合。

许多道教的仪式和活动,也成为了当地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大理也有一定的信众。

这些宗教的传入,为大理的宗教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它们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景观。

大理宗教信仰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其与民族文化的紧密结合上。

白族是大理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的宗教信仰中融入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在白族的宗教仪式中,常常能看到白族传统的歌舞、服饰和艺术形式。

比如,在一些重要的宗教节日里,白族人民会身着盛装,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此外,大理的宗教信仰还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点。

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宗教侧重和特色活动。

例如,在某些山区,佛教的影响力可能更为深远;而在一些城镇,基督教的传播可能更为广泛。

这种地域性的差异,反映了大理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大理的宗教场所也是其宗教信仰独特性的一个体现。

无论是古老的寺庙、庄严的教堂还是宁静的清真寺,都充满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魅力。

这些宗教场所不仅是信众们心灵的寄托之地,也是游客们感受大理宗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大理的藏传佛教文化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一面

大理的藏传佛教文化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一面

大理的藏传佛教文化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一面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西部的美丽城市,不仅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白族文化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还隐藏着鲜为人知的藏传佛教文化。

大理与藏传佛教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理地处西南边陲,与藏区相邻,文化交流频繁。

藏传佛教的影响逐渐渗透到这片土地,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景观。

藏传佛教在大理的传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它与当地的原始宗教信仰、白族的本主崇拜等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大理特色的藏传佛教文化。

其中,寺庙建筑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大理的一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风格独特的藏传佛教寺庙。

这些寺庙的建筑风格既保留了藏传佛教寺庙的典型特征,如厚重的墙壁、庄严的佛像、精美的壁画等,又融入了大理当地的建筑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寺庙的布局通常严谨有序,以大殿为中心,周围环绕着经堂、僧舍等建筑。

佛像和壁画是寺庙中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佛像造型精美,神态各异,体现了高超的雕刻和铸造技艺。

壁画内容丰富,多以佛教故事、教义为主题,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些佛像和壁画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藏传佛教教义和文化的生动诠释。

然而,藏传佛教在大理的传承并非一帆风顺。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它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年轻人对传统宗教的兴趣逐渐淡薄,城市化进程对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影响等。

但是,仍有一些坚守信仰的僧人在努力传承和弘扬藏传佛教文化。

他们通过举办法会、讲经等活动,吸引着信徒和对藏传佛教感兴趣的人们。

在法会上,信徒们虔诚祈祷,感受着宗教的力量和心灵的宁静。

除了宗教活动,藏传佛教在大理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一些家庭中,人们会供奉佛像,祈求平安和幸福。

这种信仰不仅仅是一种宗教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此外,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也对大理人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倡导的慈悲、善良、宽容等品质,深深地融入了大理人的性格之中。

大理的宗教文化有何独特之处

大理的宗教文化有何独特之处

大理的宗教文化有何独特之处大理,这座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城市,不仅拥有着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还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宗教文化。

在这里,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和谐共存,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多元而又和谐的宗教画卷。

佛教在大理的宗教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理地区的佛教主要分为汉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

汉传佛教传入大理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大理的许多寺庙建筑,如崇圣寺,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展现了佛教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寺内的佛像雕刻精美,神态慈祥,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宁静。

而南传上座部佛教则在大理的傣族等少数民族中广泛传播,其独特的宗教仪式和教义,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增添了神秘而独特的色彩。

道教在大理也有着深厚的根基。

大理的道教文化融合了当地的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风格。

在大理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古老的道观,这些道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道教所倡导的顺应自然、追求和谐的理念,与大理人民的生活观念相得益彰,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大理的传播相对较晚,但也在当地的宗教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基督教的教堂在大理的城市和乡村中悄然矗立,为信徒们提供了心灵的寄托。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则为穆斯林们提供了礼拜和交流的场所。

这些宗教的存在,丰富了大理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也促进了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大理宗教文化的独特之处,还体现在宗教与民族文化的紧密结合上。

在大理,许多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习俗,这些宗教信仰与民族的传统节日、歌舞、服饰等文化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

例如,白族的本主崇拜就是一种独特的宗教信仰形式,本主是白族人民心目中的保护神,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本主庙,每逢节日,白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表达对本主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此外,大理的宗教文化还体现在宗教建筑的独特风格上。

大理的宗教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浅谈佛教对大理白族文化的影响

浅谈佛教对大理白族文化的影响

浅谈佛教对大理白族文化的影响Ξ黄天云(红河学院历史系,云南蒙自661100) 摘 要: 佛教对大理文化的影响是宗教与文化相互影响关系的一个典型。

佛教自传入大理之日起就与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相互结合,渗透到大理白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政教合一或政教密切联系的体制,从而对大理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佛教文化也就成为大理文化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佛教;大理;白族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 B94;C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28(2004)05-0058-05一 佛教与大理白族的文化教育佛教传入大理后,随着佛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佛教在大理成为白族全民族的信仰,到了大理国时期,佛教在白族中比南诏时期更为广泛盛行,成为带有普遍性的全民族的信仰。

元朝初年,郭松年曾写了一篇《大理行纪》,其中描写了大理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情况说:“其俗多善尚浮屠法。

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戎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己,沿山寺宇极多,不可殚记。

凡诸寺宇,皆有得道居之。

得道者非师僧之比也,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段氏而上,国家者设科选士,皆出此辈”。

“在大理国时期,佛寺在大理实际上起着学校教育的作用,大理的白族僧侣称师僧,他们在佛寺中教儿童念佛经,读儒书,因而,学校不是与孔庙并立而是在佛寺之内”。

[1](P250)阿叱力教是大理佛教中较为发达的一支,早期的阿叱力教徒均来自富有汉文化修养的白蛮大姓。

这些大姓由儒而释,甚至是由释而仕。

另一方面,由于南诏的通行文字是汉文,因而不少阿叱力或佛门弟子也积极学习儒学,所谓“读儒书,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事。

”[2]这种通释习儒之风的盛行,造就了南诏大理时代特有的释儒儒释阶层。

由于阿叱力教徒要诵持、传布经典教义,因而就要“唐、梵文字,靡不勤习”[2]。

他们译经、疏经、写经常常使用汉、梵、白三种文字,今天所见的阿叱力教典籍,大多为三种文字相杂,互相疏解,所以史籍上称阿叱力“其流则儒,其教则释”。

佛教中国化的启示

佛教中国化的启示

佛教中国化的启示对外汉语王奕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园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悉达多·乔达摩。

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

他原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因亲眼目睹了世间生老病死等各种苦难,而毅然出家。

后在一颗菩提树下参悟真理,证成佛果。

一、佛教的传播和中国化过程佛教在西汉末年时从古印度传入中国。

其经过历朝历代演变,逐渐向中国本土化演变,并最终成为中国佛教的过程被成为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的中国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佛教由传入到日趋兴盛阶段。

佛教传入之初,中国人用传统的宗教观念去理解和接受佛教,结果把它变成了神仙方术的一种。

魏晋时期,佛教又与玄学合流,形成“六家七宗”。

而“钟声有性”说和“顿悟成佛”思想,自南北朝后逐渐入主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佛学的主流。

第二个阶段是隋唐二代,这是佛教在中国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期。

这时南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佛教也随着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表现为出现中国化佛教,出现了佛教诸宗派,如天台宗,净土宗,禅宗等。

到此,佛教中国化完成,提出顿悟成佛的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标志。

第三个阶段是宋元明清时期,这是佛教由盛转衰的阶段。

盛极反衰,宋代以后,佛教总的情况是大势已去高潮已过,逐渐走向衰落。

佛教能够很好地融入中国社会是因为中国文化本身的强大的包容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厚德载物,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冲突中不断互补融合。

宋代之际它与儒教,道教融合,形成了一儒家为本位的三教合一的新阶段。

隋唐它与中国传统儒学,老庄等思想相互结合,产生了诸多新的佛教宗派,如最具特色的中国化佛教,禅宗。

佛教宗派的创立,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完成和中国佛教文化的鼎盛。

这一外来文化的优秀终于成功地融入了中国文化的血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二、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佛教的传入首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哲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大理的宗教文化如何了解

大理的宗教文化如何了解

大理的宗教文化如何了解大理,这座位于云南省西部的美丽城市,不仅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还因其丰富多元的宗教文化而独具魅力。

要深入了解大理的宗教文化,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要对大理的宗教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大理地区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

佛教在大理的传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其中,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更是被尊为国教。

而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在大理也有着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则是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渐在大理传播开来,并拥有了一定数量的信众。

要了解大理的宗教文化,就不能不提及当地的宗教建筑。

在大理,众多的佛教寺庙星罗棋布。

比如崇圣寺,它是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寺内的三塔更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崇圣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特点,展现了佛教建筑艺术的魅力。

还有鸡足山,它是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山上庙宇众多,香火旺盛。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道教的宫观在大理也有留存,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依然能从中感受到道教文化的独特韵味。

宗教仪式和活动也是了解大理宗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佛教的各种法会,如浴佛节、盂兰盆节等,在大理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届时,寺庙里香烟缭绕,诵经声不绝于耳,信众们虔诚礼拜,场面庄严肃穆又充满祥和。

道教的一些斋醮仪式,也能让我们领略到道教文化的神秘与深邃。

宗教文化还体现在当地的民间信仰和习俗中。

在大理的一些乡村,人们对本主的信仰十分浓厚。

本主是白族特有的民间宗教信仰,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本主庙,供奉着各自的本主。

本主通常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神灵或者祖先,人们相信本主能够保佑村庄平安、风调雨顺、六畜兴旺。

在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村民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表达对本主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此外,宗教文化与大理的艺术、文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佛教的传入,促进了大理地区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佛教文化与中国地名 (1)

佛教文化与中国地名 (1)

佛教文化与中国地名李冬哲刘国旭摘要:公元前六世纪末,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本文从地名来分析佛教的思想观念、佛像人物、佛教传说、佛用器物对华夏大地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佛教、佛教文化、中国地名佛教发源于印度,创始人为乔答摩·悉达多。

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人们把它看成是社会上流行的神仙道术的一种,(在大城市所建立的少数寺庙主要供从西域或印度来的僧侣和商人参拜使用)汉人出家为僧者很少。

西晋末年,特别是进入东晋十六国时期后,战争连年不断,广大人民生活困苦,连生命也时常受到威胁,因此容易接受佛教关于彼岸的宣传,这为佛教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方便条件。

从东晋至南北朝,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进入全盛,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并且随着佛教的深入普及,出现许多以研究某一部分佛典为中心的佛教学派,主要有涅口、成实、三论、毗昙、地论、摄论、愣伽等。

南朝的各代统治者都崇信佛教,尤以粱武帝最为突出。

他曾自称“三宝(佛法僧)之奴”,四次舍身寺院,由其臣子重金赎回,并亲自登台讲经。

梁朝有寺2846所,北魏末期国都洛阳有寺1367所,江北整个地区有寺3万余所。

这些寺院拥有大量土地财富,并逐渐形成了相当独立的寺院经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生动的反映了这一客观现实。

佛教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到唐太宗时寺院数目有3716所,(《续高僧传》卷五),高宗时有4000所[1],玄宗时有4600所[2],这些佛寺都是由当时统治者赐额命名的。

佛教在西藏地区的传播,源于唐朝初。

唐初松赞干布提倡佛教,八世纪后逐渐形成喇嘛教(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可以说是佛教教义与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产物,是“藏”化了的佛教,它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深深打上了西藏特殊地域文化的烙印。

从某种意义上说,藏传佛教乃是藏民族的根基,是形成和凝聚藏民族的主要文化纽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前沿62008年第7期佛教对大理国的影响概论闫峰*(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昆明650091)[提要]佛教之于大理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巨大影响。

一方面,佛教依附于大理统治者,与云南多民族复杂的社会政治体制相结合,形成了政教密切联系的政治体制,并成为大理国统治的精神武器和思想基础;同时,由佛教为主体宗教内容而衍生出来的寺院经济和庙会,则是西南民族经济中最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形态。

另一方面,佛教与云南固有的丰富的巫教、本主和土主崇拜等原始宗教与文化相融合,成为云南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习俗以及社会生活起到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佛教大理国影响[中图分类号]B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8]7)0085)03佛教自公元七世纪中后期传入云南后,逐渐得到南诏统治者的利用而发展成/国教0。

大理国建立后,佛教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

其时,佛教意识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无山不寺,无寺不僧0/洱海与苍山,佛教之齐鲁0的历史阵势,以至于大理国誉有/妙香佛国0之称。

自然而然,佛教意识对于大理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习俗及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巨大影响。

一方面,佛教依附于大理统治者,与云南多民族复杂的社会政治体制相结合,形成了政教密切联系的政治体制,并成为大理国统治的精神武器和思想基础;同时,由佛教为主体宗教内容而衍生出来的寺院经济和庙会,则是西南民族经济中最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形态。

另一方面,佛教与云南固有的丰富的巫教、本主和土主崇拜等原始宗教与文化相融合,成为云南多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云南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习俗以及社会生活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一、佛教与大理国的政治、经济(一)/帝僧0王国大理国时期,各种宗教文化中以佛教意识最为繁盛。

大理国建立之初,开国之主段思平就开始大兴寺庙。

5南诏野史6载:/思平丁酉岁立位,国号大理。

建灵会寺,,,重创三灵庙。

0又云:段思平/好佛,岁岁建寺,铸佛万尊。

0[1]此后,由于段思平的崇佛,大理国王室崇佛之风愈盛。

据5南诏野史6王本、胡本等统计,大理国前期延14世,就有5位国王避位为僧;后理国8世,有3位避位为僧。

凡大理国300年间,共有8位国王出家为僧[2]。

正所谓上行下效,在大理国王室的推崇和引导下,大理国重臣高量成亦/善建伽蓝,无不周备0。

高氏相国子弟出家为僧者亦为不少。

由此,大理国一年盛一年的崇佛风尚,实开创了中国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帝僧0王国。

佛教在大理国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依附于大理国统治者,形成政教密切联系的政治体制。

5南诏野史6载: /段氏据云南二十二主,三百六十年。

段世有国,亦开科取士,所取悉僧道,读儒书者,以僧道为官,属亦以佛法为治。

称之为佛教国,亦未始不可。

故其民咸知佛法,易于治理。

而不尚军旅。

05云南通志6亦载:大理国/凡官属大都用佛徒以佐治理。

而佛徒亦多读儒书,故称儒释焉。

0这种/僧为官,官为僧0的政治局面成为佛教与大理国政治体制的密切联系的铁证。

并且,元初郭松年5大理行记6中谓:大理国境内/花木禅房,,至其处者,使人名利之心俱尽。

0可见,在大理国政教密切联系的统治体制下社会思维意识的佛教化。

佛教意识的宗教功能,完全指向未来,是一种对现实生活幸福的前瞻性祈祷和希冀,其目的就在于让世人安于现实,安分守己。

徐嘉瑞先生在5大理古代#85#*[作者简介]闫峰(1981-),女,山东济南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民族史。

文化史稿6一书中就曾指出:/南诏及大理国,都利用密教安抚人民以巩固其统治。

0这都说明佛教及与儒学的融合已成为大理国统治的思想基础。

此外,在军事上,佛教中的阿吒力密教把其法术应用到战争,为扶持它的大理国统治阶级服务[3]。

段思平创建大理国的过程中,就曾得到佛教徒的积极帮助。

据5南诏野史6载,段思平重用阿吒力僧董伽罗为军师,联合普遍信仰佛教的三十七夷众为帮手,终于打败杨干贞成就霸业[1]。

因此,大理国建立后,段思平/封董伽罗为相国, ,,年年建寺0。

自此,佛教与大理国统治者/联姻关系0日趋亲密。

(二)寺院经济与庙会大理国佛教的繁盛与传播促成了寺院经济、庙会等新的商品贸易、市场的经济形态的产生。

佛教在大理王室的直接资助下,政治特权、经济实力日益增长,兴建寺院蔚然成风。

段思平建国,/岁岁建寺0,大理重臣高量成亦/善建伽蓝,无不周备0。

在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兴建的佛寺颇为壮观:昆明地藏寺、西林寺、圆通寺、法定寺,晋宁法轮寺,太和崇恩寺,邓川钟山寺等一大批寺院兴建起来。

大理国佛教的兴盛繁荣,使寺院成为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而随着寺院经济力量的增强, /寺院经济0由此衍生。

大理国寺院、僧侣不仅享有政治特权、赋税经济的豁免权,寺院还占有大量的田产、山林。

寺院、僧侣通过购置、增值田产,增强了寺院经济力量;通过租佃土地给劳动者,形成了佃农对寺院的人身依附关系;通过商业活动,高利贷输出等形式,寺院的经营活动也出现多元化趋势。

总之,随着寺院经济力量的壮大,寺院逐渐发展成了独立的经济单位,即寺院经济。

例如葛元声5滇史6卷八就曾记载:/段智祥建法华寺,山下田亩以供僧人0。

因此说,大理国时期开始产生的寺院经济是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是西南民族经济中最有典型意义的部分[4]。

值得一提的是,就当今世界的税收体系、福利制度也可从早期的寺院经济功能中找到其雏形[4]。

由此亦可见,寺院经济的历史影响之深远。

因而,佛教不单仅仅是一种宗教意识而已。

首先,大理国佛教的传播与社会生产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皈依佛教的少数民族往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如白、傣。

这些佛教化的少数民族要么是处在与汉族杂居的状态,要么是与汉族的经济交往较为频繁的部分少数民族。

其次,历史上这些民族地区形成的贸易集市,大部分都与宗教活动有关。

宗教,尤其是佛教对商品交易市场的形成,商业的繁荣起过推动的作用。

例如庙会这种变相的经济交流形式最早起源于寺庙,随着唐宋佛教的盛行而逐渐繁荣,最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定期贸易集市。

再者,庙会正是以佛教为主体的宗教活动的经济形态化产物。

所谓庙会是指在寺庙内或附近举行的娱乐、交易并举的定期集市。

随着庙会在衣食住用行等需求性功能突出,商业性活动应运而生,而逐渐发展成为定形的集市贸易。

庙会的性质也从宗教活动向商品交易活动蜕变。

例如/大理三月街0,5云南通志6载:/自唐永徽年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

0所以,在大理国历史上,由佛教为主体宗教内容的宗教活动逐渐演变成的庙会、贸易集市,对云南的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起过重要的影响作用。

庙会自其诞生就一直是西南地区盛行不衰的主要经济交流形式,且是西南民族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4]。

直到现在,这些庙会在云南的许多民族地区仍起着重要的经济作用。

二、佛教对大理国的社会影响在大理国历史上,佛教不仅对政治体制、商品交易市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文化传播,教育的普及乃至人们的社会生活习俗方面都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佛教与大理文化及教育大理国佛教之所以兴盛,除了统治者可利用的精神工具以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发挥着宗教教育、文化教化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宗教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宗教社会功能现象。

原始宗教的祭师或巫师,往往是本民族的知识分子。

他们掌握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并起着传承后代、教化民众的作用。

佛教之于大理国,其宗教教育、文化传承的功能更为显著。

5南诏野史6载:大理国/开科取士,所取悉僧道,读儒书者,以僧道为官,属亦以佛法为治。

0郭松年5大理路兴举学校记6也称:/云南西陲,俗通天竺,徒事释氏之书。

0可见,佛教教育、教化功能的社会广泛性。

大理国既/以佛法治国0,佛教不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化的思想基石,其社会的教育、教化影响亦是鲜明。

大理国知识阶层多自称/儒释0或/释儒0,段敬全在5袁豆光敬造佛顶尊圣宝幢记6中,自称/儒释0;杨才照在5兴宝寺德化铭并序6和5褒州阳派郡嵇肃灵峰明帝记6中,自称/释儒0,而僧侣则自称/师僧0。

元代李京5云南志略6载:大理/师僧教童子,多读佛书,少知六经者。

0亦释亦儒的僧侣集团是大理国统治阶层的组成部分。

郭松年5大理行记6:/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

段氏而上有国家者,设科选士,皆出此辈。

0大理国的知识阶层都是一些饱读儒书的佛教徒,他们广泛集中于各大寺院庙宇之中,教授佛经、儒学。

总之,佛与儒的融合,是大理国佛教繁盛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大理国时期,佛寺在大理实际上起着学校教育的作用,大理的白族僧侣称师僧,他们在佛寺中教儿童念佛经,读儒书,因而,学校不是与孔庙并立而是在佛寺之内[5]。

# 86 #同时,段思平建大理国,/岁岁建寺0。

以佛寺、佛塔、佛像等为主体的佛教文化艺术兴盛一极。

佛教文化艺术广泛承载于石幢造像艺术、佛塔雕铸技艺、寺庙建筑艺术、佛像绘画艺术等等形式之中,留下了大批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

这些佛教遗迹、文物,皆创造出丰富灿烂的佛教文明与文化,构成了大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云南古文化的重要象征。

例如在绘画艺术方面,大理国佛教绘画艺术世所罕见,珍贵之极。

其中,/最为恢宏,最为灿烂,至精至宝当是5张胜温画卷60[6]。

这部画卷不仅是一部经典的宗教绘画艺术杰作,而且为研究大理国佛教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物资料。

(二)佛教与大理的社会生活习俗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对教徒的观念、活动无疑会产生广泛而具体的约束与影响作用。

例如在云南众多风土人情中,佛教的传播对于大理国的姓名习俗与丧葬习俗的影响尤其显著。

在姓名命名方面,南诏时期的人名称谓方面没有夹杂佛教的意识。

而到大理国时期,白族在取名方面则多在世俗的姓与名之间加进了佛号,形成以姓+佛号+名的方式,以表示对佛教的虔诚信仰[7]。

据宋代范成大在5桂海虞衡志#志蛮6/大理0条载:/乾道癸己(公元1173年)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率以三字为名,凡二十三人,至横山议市马。

0另据大理五华楼遗址出土的5大理国故高姬墓铭6碑文曰:/,,姬,大高氏,讳金仙贵。

天下相君高妙音护之女,母建德皇女段易长顺,翰林郎李大日贤之内寝也。

0以上所提到的/观音0、/妙音0、/易长0、/大日0等均为大理国人名中的佛、菩萨的尊号;而/般若0以及未曾列举到的人名中的/金刚0、/华严0则是佛典经书的名称。

在丧葬习俗方面,佛教与大理土著巫教文化传统结合,逐渐流行火葬咒语的风俗。

据元代李京5云南志略6载:大理白族/人死,浴尸,束缚令坐,棺如方柜。

击铜鼓送丧,以剪发为孝,哭声如歌而不哀。

既焚,盛骨而葬。

0另据明5景泰志6卷一5云南府风俗6载:/土人(即当地白族人)死,则以方布令有室僧阿吒力者书咒八字,其上曰-地、水、风、火、常、乐、我、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